一、降糖脂方对糖尿病性高脂血症脂代谢及血流变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杜超[1](2013)在《降糖消脂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降糖消脂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治疗该病的机理。方法:将已于临床上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30例,予降糖消脂方;对照组30例,予血脂康胶囊,8周为一疗程。记录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重指数、中医证候积分等,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体重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均得到改善,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或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改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降糖消脂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金末淑[2](2009)在《艾灸膈俞穴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实验以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穴为研究目标,以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为观察对象,以血瘀证作为切入点,采用艾灸疗法,通过分组对照方法,观察膈俞穴及与之相关的委中、血海穴(两穴别名均为血郄),以及无关的丘墟穴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血会膈俞穴对血瘀证的调节作用及活血化瘀作用机理,从而进一步科学地阐明腧穴主治特异性的内涵,为临床辨证取穴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根据实验要求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对照A、B组)、模型组(模型A、B组)、艾灸组(膈俞A、B组;血海A、B组;委中A、B组;丘墟A、B组)。除对照组16只,余80只装入小笼子里,放入低温冷柜,在-20℃的冷环境中连续受冻4h,连续冻5天,造成寒凝血瘀证模型。艾灸A组于造模成功后次日上午只治疗1次,艾灸B组于造模成功后次日上午起开始治疗,每天治疗1次,共治5次,每次灸5壮。将所有大鼠剪去穴位上被毛,穴区标记颜色,将大鼠装入自制小铁丝笼内,选取血海、委中、丘墟穴,将艾粒贴在各穴上,动物安定后施灸;艾灸膈俞穴时,用双手按住大鼠上下肢,将艾粒贴在膈俞穴上,动物安定后施灸,待大鼠扭动挣扎时换艾粒。对照和模型组动物每天同样抓取1次,不做任何处理。所有A组第7天上午均取材,所有B组第11天上午均取材,每只取腹主动脉血液4ml血,检测血液流变学4项,有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压积,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主要实验结果:1.对照组与模型组血液流变学结果全血粘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A组大鼠在所有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升高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着(P<0.05)。模型B组大鼠全血粘度低切升高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着(P<0.05);模型B组全血粘度中切和高切有所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A组大鼠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所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A组大鼠红细胞压积升高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着(P<0.05)。模型B组大鼠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所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B组大鼠红细胞压积升高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着(P<0.05)。2.治疗1次组(艾灸A组)血液流变学结果全血粘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膈俞组全血粘度低切有所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膈俞组全血粘度中切和高切降低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着(P<0.05)。与丘墟组比较,膈俞组在所有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降低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着(P<0.05)。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膈俞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所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丘墟组比较,膈俞组血浆粘度有所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膈俞组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所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膈俞组红细胞压积降低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着(P<0.05)。3.治疗5次组(艾灸B组)血液流变学结果全血粘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膈俞组在所有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有所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丘墟组比较,膈俞组全血粘度低切降低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着(P<0.05);膈俞组全血粘度中切和高切有所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膈俞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所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丘墟组比较,膈俞组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有所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膈俞组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着(P<0.05)。4.艾灸A、B组间血液流变学结果相比:结果显示,除丘墟组全血粘度高切和血浆粘度有显着性差异外,其余艾灸A、B组间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水平增高是导致血瘀证成因之一。2.膈俞穴与其他三穴(血海、委中、丘墟穴)比较,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改善最显着,证实血会膈俞穴对血瘀证的调节作用及活血化瘀效应,揭示血会膈俞穴活血化瘀作用的机理,为临床治疗血瘀证的穴位选择提供实验依据。3.艾灸虽能改善模型的血液流变性与微循环、调节血管舒缩活动,起到活血化瘀作用,但本实验艾灸组每个穴位的结果相异,即与丘墟穴比较,膈俞、血海、委中穴三穴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降低趋势,且与模型组比较,丘墟穴除丘墟A组血浆粘度和丘墟B组全血粘度高切、红细胞压积外,其余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增高趋势,提示不同腧穴对艾灸的活血化瘀作用具有特异性的差异。综上所述,膈俞、血海、委中穴三穴在治疗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时,确实具有不同活血化瘀效应,其作用机制与改善寒凝血瘀证血液流变学的水平有关,且与这三穴比较,丘墟穴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增高趋势,说明丘墟穴对调血及活血化瘀效应方面远不及膈俞、血海、委中穴三穴,这为腧穴主治特异性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张筱玲[3](2009)在《糖脂消胶囊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为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实验研究,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配合高热量饮食饲养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取模型鼠90只,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参芪降糖颗粒组和糖脂消胶囊高、中、低剂量三组。空白组大鼠10只。通过糖脂消胶囊对血糖、胰岛素、糖化血清蛋白、血脂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糖脂消胶囊可使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糖、糖化血清蛋白降低,改善糖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调节脂代谢紊乱,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第二部分为理论研究,围绕本论文实验的研究内容,从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中、西医发病原因、机理及治疗、模型大鼠与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病证相关性、糖脂消胶囊的配伍意义、药理分析、糖脂消胶囊的作用机制及疗效分析等方面做了论述。
施海涛[4](2007)在《健脾益肾,祛痰化湿法调节脂代谢紊乱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一旦糖尿病患者进入DN临床期,将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本研究立足中医理论,结合脾肾两虚、痰浊阻遏的病机关键,创制健脾益肾、祛痰化湿法,遵法拟降糖祛脂方,通过临床系统观察,探讨其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为健脾益肾、祛痰化湿法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60例临床期2型糖尿病肾病证属脾肾两虚、痰浊阻遏型的患者。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是中药降糖祛脂方汤剂,对照组是中药绞股蓝总甙分散片,并同时给予基础治疗(即糖尿病肾病饮食、运动及降糖治疗方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期DN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变化,并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1)经统计学分析,本方的临床总体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间各症状表现经统计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 1 C)治疗前后均无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提示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整个研究中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同时也排除血糖过高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3)治疗组治疗前后肾功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肾功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组血清TG、TC、LDL-C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HDL-C升高(P<0.01);对照组血清TG、TC、LDL-C治疗后比治疗前亦明显降低(P<0.05),HDL-C升高(P<0.05),组间比较TG、TC、LDL-C降低幅度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DL-C升高幅度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24hupq显着减少(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皆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比较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降低幅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结果表明健脾益肾、祛痰化湿法确实可以通过调节脂代谢紊乱治疗糖尿病肾病。结论:本文通过复习有关文献及以健脾益肾、祛痰化湿为法制定的降糖祛脂方,在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1、降糖祛脂方组方严格,紧扣病机,其总有效率为73.3%,明显优于绞股兰总甙分散片对照组,总有效率56.6%。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2、降糖祛脂方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尤其对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无力、胸闷、头重如裹、眩晕等症状有显着改善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中医症状积分;3、降糖祛脂方可以有效调节血脂代谢紊乱,降低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4、降糖祛脂方可明显减少患者尿蛋白的排泄,调整肾小球滤过功能,减慢肾小球硬化,保护肾单位,延缓DN的进展;5、降糖祛脂方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王琦,王灿晖[5](2005)在《降糖脂方对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英文)》文中提出背景: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上的改变,这些改变是引起心脏病变的主要原素。目的:观察降糖脂方对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及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对象:选择1998-05/2000-06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103例糖尿病伴脂质代谢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降糖脂方治疗组(52例)和血脂康对照组(51例)。方法:治疗组服用降糖脂方,不使用其他降脂药。药用:山楂10g,红花10g,桃仁12g,丹皮10g,水蛭3g,丹参15g,西洋参2g,首乌15g,黄精12g,杞子12g,黄芪20g,日服1剂。对照组服用血脂康,2片/次(0.3g/片),3次/d,两组患者均于服药前及服药40d后抽血检查,分别测定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对照比较。主要观察指标:降糖脂方对糖尿病患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03例患者,血脂分析全部完成数据采集,血液流变学完成75例数据采集,其余因费用等原因未做。①血脂各项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比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只有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治疗前降低。②血流变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均比治疗前降低;而对照组只有血小板聚集率比治疗前降低。结论:降糖脂方可改善糖尿病性高血脂症患者的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张德芹[6](2005)在《芪蓝糖脂宁胶囊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药效学研究及机理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芪蓝糖脂宁胶囊是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创制的科研处方。本课题以研究探索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有效中药复方制剂为目的,从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三方面对芪蓝糖脂宁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从而为研发安全、有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成药新药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1.文献研究:全面查阅整理了近 10 年来国内外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目前西医、中医对于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机理、治疗用药研究概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综述,掌握了相关项目科研前沿动态。 2.理论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紧密结合目前临床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现状,首次较系统地论述了“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从虚、痰、瘀、毒论治”的治疗理论,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发生,主要由于气阴不足,痰浊瘀血胶结,蕴积日久成毒所致,其中气阴不足为本,痰瘀毒蕴积为标,故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以益气养阴,化痰降浊,祛瘀解毒为治疗大法,对于阐发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中医病因病机,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3.实验研究 3.1 基础药效:成功地复制了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观察了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糖、脂代谢以及胰腺、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糖代谢指标血清生化学检测结果表明,芪蓝糖脂宁胶囊中、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其降糖作用虽较阳性药二甲双胍对照组显效稍慢,但随着用药周期的延长,血糖水平呈稳定的下降趋势,且在保持大鼠体重及调整大鼠活动状态上均较二甲双胍组为优。 脂代谢指标血清生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均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其调脂总体疗效与阳性药脂必妥胶囊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 大鼠胰腺、肝脏组织 HE 染色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具有改善胰腺、肝脏病理损害的作用。以上初步药效学研究结果证明,芪蓝糖脂宁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有效,组方合理。 3.2 机理探讨:在基础药效实验基础上,进行了芪蓝糖脂宁胶囊作用机理探讨。 3.2.1 采用比色法分析了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高、中、低剂量组能显着降低4芪蓝糖脂宁胶囊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药效学研究及机理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且各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与空腹血糖水平成正相关,表明空腹血糖水平越高,血红蛋白发生糖化的程度越重。3.2.2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了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胰岛素、C 肽、血浆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可使血清胰岛素、C 肽含量明显降低,提示芪蓝糖脂宁胶囊改善糖代谢并不通过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研究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中、低剂量组血浆胰高血糖素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提示芪蓝糖脂宁胶囊可通过调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起到改善糖代谢的作用。3.2.3 采用比色法分析了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血清及肝脏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均可使血清及肝组织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降低,提示芪蓝糖脂宁胶囊通过减低脂毒性对机体的损害,达到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异常的作用。3.2.4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了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血浆 TXB2、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能显着降低血浆 TXB2含量,升高 6-Keto-PGF1α含量,使 TXB2/6-Keto-PGF1α比值下降,说明芪蓝糖脂宁胶囊可通过影响 TXB2与 6-Keto-PGF1α这些参与周围循环的细胞因子,调节由TXB2/6-Keto-PGF1α平衡失调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血管痉挛收缩、血栓形成和微循环障碍等改变,促进血液运行,改善微循环,恢复组织的正常功能状态,进而达到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痰瘀内阻的作用。3.2.5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肝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Bax、Bcl-2的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可使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上调,表明芪蓝糖脂宁胶囊主要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蛋白表达,抑制肝细胞过度凋亡的产生,从而恢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发挥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3.2.6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了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胰岛β细胞、α细胞病理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可使胰岛素阳性反应β细胞数量增多,阳性反应较模型组明显增强,胰高血糖素阳性反应α细胞数量减少,阳性反应较模型组明显减弱。提示芪蓝糖脂宁胶囊可通过修复STZ造成的胰岛β细胞损伤,调节胰岛α细胞分泌激素水平来发挥降血糖作用。3.2.7 采用 RT-PCR 产物半定量技术分析了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肝组织胰岛素受体 mRNA 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可使肝组
李培建,张利众,王玉乾[7](2003)在《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中医治疗概况》文中指出
邹本良[8](2003)在《糖脂消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观察糖脂消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予以糖脂消方治疗,对照组20例,予以烟酸肌醇酯治疗,治疗2个月为一疗程。结果 临床观察发现,糖脂消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患者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显着提高,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可明显抑制脂质氧化,使丙二醛(MDA)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增加(P<0.05),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有很好的改善(P<0.05),可改善周围循环,预防血栓形成。除此以外,本方对血压、体重指数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临床观察表明糖脂消方可显着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值得进一步研究。
赵冬梅,李显筑,唐强[9](2003)在《中医药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从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两方面分别综述了近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认为辨证施治具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 ,在调脂的同时 ,还能调节机体的其他异常表现。
王琦,王灿晖[10](2003)在《降糖脂方对糖尿病性高脂血症脂代谢及血流变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降糖脂方对糖尿病性高脂血症脂代谢及血流变的影响。方法 将 1 0 3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服用降糖脂方 ,对照组服用血脂康 ,治疗 40d后抽血检查 ,进行自身及两组间治疗前后对照比较。结果 治疗组TG ,TC ,低密度脂蛋白 (LDL -C)、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C)、高密度脂蛋白(HDL -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1 0 0 (apoB1 0 0 )、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着改善 (P <0 .0 0 1或P <0 .0 5)。结论 降糖脂方可改善糖尿病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脂代谢及血流变学指标
二、降糖脂方对糖尿病性高脂血症脂代谢及血流变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降糖脂方对糖尿病性高脂血症脂代谢及血流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降糖消脂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 病例选择 |
(一) 西医诊断标准 |
(二) 中医诊断标准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二、 临床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
三、 治疗及观察方法 |
(一) 治疗方法 |
(二) 观察方法 |
四、 疗效评定标准 |
(一)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
(二) 安全性评价标准 |
五、 统计学处理方法 |
六、 研究结果 |
(一) 治疗前后两组 FPG 比较 |
(二) 治疗前后两组 2hPG 比较 |
(三) 治疗前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
(四)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比较 |
(五) 治疗前后两组体重指数比较 |
(六)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七)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八) 安全性检测 |
讨论 |
一、 西医学对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认识 |
(一) 概念及流行病学调查 |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
(三) 治疗 |
二、 中医学对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认识 |
(一) 源流 |
(二) 病因病机 |
(三) 中医脾与西医胰腺的关系 |
(四) 治疗 |
三、 临床治疗效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2)艾灸膈俞穴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ABBREVIATIONS)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对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概况 |
1 历代医家对血瘀证的认识 |
1.1 血瘀证的历史沿革 |
1.2 血的生理 |
1.3 血瘀证的病因病机 |
1.4 血瘀证的症状与体征 |
2 中医对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进展 |
2.1 妇科病证 |
2.2 其他病证 |
3 中医对寒凝血瘀证的实验研究进展 |
3.1 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制备 |
3.2 寒凝血瘀证实验研究的状况 |
4 小结 |
综述二 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研究概况 |
1 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 |
1.1 全血粘度(ηb) |
1.2 血浆粘度(ηp) |
1.3 红细胞聚集指数(RE) |
1.4 红细胞压积(HCT) |
2 血瘀证病理机制 |
2.1 血液流变学异常 |
2.2 微循环障碍 |
2.3 血流动力学异常 |
3 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 |
3.1 活血化瘀方药与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
3.2 针灸与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
4 小结 |
综述三 膈俞、血海、委中、丘墟穴的古今研究 |
1 膈俞穴的古今研究 |
1.1 膈俞穴的古文献研究 |
1.2 膈俞穴的现代研究 |
2 血海穴的古今研究 |
2.1 血海穴的古文献研究 |
2.2 血海穴的现代研究 |
3 委中穴的古今研究 |
3.1 委中穴的古文献研究 |
3.2 委中穴的现代研究 |
4 丘墟穴的古今研究 |
4.1 丘墟穴的古文献研究 |
4.2 丘墟穴的现代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1 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制备 |
2 艾灸组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2.1 艾灸不同穴位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全血粘度的影响 |
2.2 艾灸不同穴位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浆粘度的影响 |
2.3 艾灸不同穴位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影响 |
2.4 艾灸不同穴位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红细胞压积的影响 |
3 艾灸膈俞、血海、委中穴对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的活血化瘀效应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参考文献 |
综述二参考文献 |
综述三参考文献 |
实验部分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糖脂消胶囊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 实验目的 |
(二) 实验准备 |
(三) 试验方法 |
(四) 统计方法 |
实验结果 |
(一) 基础血糖(见表1) |
(二) 造模结束后,造模组与空白组空腹、30 分钟后血糖、胰岛素,李光伟指数比较(见表2) |
(三) 糖脂消胶囊对大鼠模型空腹血糖、胰岛素和李光伟指数的影响(见表3) |
(四) 糖脂消胶囊对大鼠模型糖化血清蛋白的影响(见表4、表5) |
(五) 糖脂消胶囊对大鼠模型血脂的影响 |
讨论 |
一、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一) 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流行病学 |
(二) 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特点 |
(三) 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四) 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病理生理 |
(五) 糖尿病高血脂症治疗的意义 |
(六) 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干预措施 |
(七) 中医学对糖尿病高脂血症的认识 |
(八) 中医学对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九) 模型大鼠与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病、证相关性 |
(十) 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治法 |
(十一) 糖脂消胶囊的配伍意义及药理分析 |
(十二) 糖脂消胶囊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机制 |
(十三) 疗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4)健脾益肾,祛痰化湿法调节脂代谢紊乱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糖尿病肾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中医研究概述 |
(一) 病名探源 |
1.对糖尿病肾病病名的认识 |
2.对脂代谢紊乱病名的认识 |
3.糖尿病肾病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
(二) 病因病机 |
1.从"脾"论治 |
2.从"肾"论治 |
(三)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研究 |
1.辨证论治 |
2.分期治疗 |
3.基础方加减治疗 |
4.专方专药治疗 |
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 |
(一) 研究背景 |
(二) 发病机制 |
(三) 治疗 |
临床研究 |
一、一般资料 |
二、结果 |
讨论 |
一、病因病机 |
二、立法原则 |
三、降糖袪脂方的组方原则 |
四、疗效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芪蓝糖脂宁胶囊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药效学研究及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综述一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中医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四 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从虚痰瘀毒论治理论探讨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糖代谢和胰腺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和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肝脏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血浆 TXB_2、6-Keto-PGF_(1α)含量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五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肝细胞凋亡及Bax 、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六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胰岛β细胞、α细胞病理形态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七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肝组织胰岛素受体 mRNA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八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 mRNA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九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骨骼肌 GluT4 mRNA 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照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糖脂消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 一般资料 |
二. 病例选择 |
(一) 诊断标准 |
(二) 糖尿病的病情分级 |
(三) 实验病例标准 |
三. 治疗方法 |
(一) 分组方法 |
(二) 基础治疗 |
(三) 治疗药物 |
(四) 服用方法 |
四. 观察指标 |
(一) 安全性观察指标 |
(二) 疗效性观察指标 |
五. 疗效评定标准 |
(一) 糖尿病疗效评定标准 |
(二) 高脂血症疗效评定标准 |
(三)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
(四)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五) 安全性评价标准 |
六. 统计方法 |
七. 临床研究结果 |
(一) 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疗效 |
(二) 对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
(三) 对患者脂代谢的影响 |
(四) 对患者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有关指标影响 |
(五) 对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 |
(六) 对血流变的影响 |
(七) 对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 |
(八) 对患者血压的影响 |
(九) 临床综合疗效 |
(十) 安全性观测 |
讨论 |
一. 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研究 |
二. 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认识源流探讨 |
三.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一) 正虚为本 |
(二) 邪实为标 |
四. 对本病治法的认识 |
(一) 益气养阴为本,兼顾脾肾 |
(二) 化痰利湿 |
(三) 化瘀泻浊 |
五. 方药分析 |
(一) 中药功效溯源 |
(二) 方药分析 |
六. 疗效及机理分析 |
(一) 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症状体征的疗效 |
(二) 对血脂代谢紊乱的疗效 |
(三) 抗自由基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 |
(四) 对血液流变学改善 |
(五) 增强免疫 |
(六) 降低血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 |
致谢 |
四、降糖脂方对糖尿病性高脂血症脂代谢及血流变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降糖消脂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D]. 杜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2]艾灸膈俞穴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D]. 金末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3]糖脂消胶囊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作用的研究[D]. 张筱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4]健脾益肾,祛痰化湿法调节脂代谢紊乱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D]. 施海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04)
- [5]降糖脂方对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英文)[J]. 王琦,王灿晖. 中国临床康复, 2005(39)
- [6]芪蓝糖脂宁胶囊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药效学研究及机理探讨[D]. 张德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4)
- [7]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中医治疗概况[J]. 李培建,张利众,王玉乾. 光明中医, 2003(06)
- [8]糖脂消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D]. 邹本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3(03)
- [9]中医药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J]. 赵冬梅,李显筑,唐强. 中医药学报, 2003(01)
- [10]降糖脂方对糖尿病性高脂血症脂代谢及血流变的影响[J]. 王琦,王灿晖.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