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保险业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若干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夏小依[1](2013)在《深化金融改革 引导金融业更好发展——“一行三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迅速召开党委会议和系统党员干部大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出部署。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党委完全赞同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所作的工作报告,一致认为,党
纪常虹[2](2007)在《大连市人寿保险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保险行业和银行业、证券业一起构成现代金融业。在中国经济稳步发展,政府对保险也越来越重视的前提下,中国的保险业飞速发展。而中国地大人多,东西差距、南北差距很大,各个地区有其固有的不同特点,在寿险发展到一定阶段,研究不同地区寿险发展的特点、问题,找出规律,为其他寿险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提供一些经验、教训,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保险业要对外开放。大量的外国保险公司,对中国这个充满巨大潜力的市场看好。民族保险业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连拥有巨大的人寿保险市场潜力。目前已有多家人寿保险公司在这个市场上同台竞技。多家外国保险公司准备在大连设立代表处,为进入这个市场作准备。人寿保险公司的竞争已上升到以谋求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战略层面。大连市从寿险业的发展开始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随着大连市经济的发展,寿险也在大连的发展历经数个阶段。如今在社会中人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寿险是人们转嫁、防范人身风险的主要手段,从大连市的经济增长及寿险的功能可知,寿险业在大连市的经济及社会上有相当的地位与作用,与大连经济的稳步发展相适应,大连市寿险业也将有更加突出的表现。随着东北振兴等多重机遇的来到,引导大连市经济朝着国际化及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大连要建设金融中心,保险业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属于急速扩展的行业,并向国际化、自由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大连市寿险业的发展现状,认清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紧急采取对策,提高大连寿险业的竞争力十分重要。本论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人身风险与人寿保险。阐述了人身风险的概念与特征,人寿保险的特征与作用。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我国人寿保险市场这几年来发展情况和行业现状。通过分析得出我国寿险总体处在成长期。第三部分开始了论文的分析。主要探讨了大连市寿险行业的发展脉络,发展的优势以及现在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大连寿险业现存的问题。分别从寿险市场、寿险服务与产品、人力资源、寿险监管这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大连寿险业的现存的问题。第五部分主要阐述了大连寿险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大连寿险业的发展正逢其时,抓住三重机遇,迎接多种挑战。使大连寿险业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建设大连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大连市建成中国北方重要保险中心城市,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第六部分总结出大连寿险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面对未来如何克服现存的问题,更好地发展大连寿险业的办法及对策。
赵丽娅[3](2007)在《论保险业进一步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的必要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迎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时代。2002年10月我国政府提出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作模式主要采用保险公司参与经营管理。但是伴随着新农合制度的推广和发展,一些问题不断产生:保险公司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有所降低、一部分农民的意志不坚定、医疗机构的过度医疗等等。这些都影响着新农合的进一步发展和长久的稳固性,尤其是保险公司的参与是我国新农合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必需。
陈嘉一[4](2007)在《中国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中国保险业已经成为一个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行业。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财产保险市场竞争在未摆脱价格低级竞争的同时,逐步向产品、服务、管理、品牌、技术等全方位延伸,层次更深、领域更广的激烈竞争成为中资大型财产保险公司必须面对的现实。中国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在市场份额、服务、人才、网络、品牌等方面居于山东财产保险市场领先地位。但随着山东财产保险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众多财产保险市场主体的进入,再加之该公司自身的一些问题,市场份额在逐年减少,经营效益持续滑坡、人才流失日渐加剧,其在山东财产保险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已经下降,边缘化的风险在逐渐加大。本文根据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对山东财产保险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的竞争战略和具体实施方案,以接受市场竞争者的挑战,进一步增加市场份额,增强盈利能力,保持并扩大在山东财产保险市场中的领先优势。本文首先对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总体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找出了该公司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建立了外部因素评价矩阵。然后,分析了该公司的资源、能力等内部环境,建立了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价值链分析和一般竞争战略模型,将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的机会和优势相结合,指出差异化战略是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竞争战略的必然选择。随后,在战略方案实施设计中,文章提出产品创新、营销渠道创新和服务创新是实施差异化的关键环节,这是文章的创新之处。最后,本文论述了实施竞争战略的保障措施,包括调整组织结构、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夯实基础管理、建立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等内容。
毕泗锋[5](2006)在《中国保险产品创新理论的发展:一篇文献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保险产品创新理论的文献(2000年—2006年)进行了回顾、总结和评述。主要的工作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对我国保险产品创新的研究历程和发展脉络进行总结,二是回顾并评述了保险产品创新理论的进展。在第二部分,本文将保险产品创新理论分为四个主题分别进行了分析:(1)为什么要进行保险产品创新;(2)保险产品创新的制约因素有哪些;(3)如何进行有效的保险产品创新;(4)保险产品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怎样。文章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了文献的贡献和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张可[6](2006)在《现代保险与区域经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正处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发展机遇与矛盾凸显,而社会总是在不断解决矛盾、化解各类风险中发展的。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将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保险越重要。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空间系统,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与保险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保险业的支持。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在自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要素等方面具有不平衡性,各类灾害的出现和影响程度在时空上也各不相同,规避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现代保险以其独有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既能为发达地区和较富裕人群“锦上添花”,也能够为欠发达地区和较贫困人群“雪中送炭”,促进区域经济的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现代保险,必须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载体,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上运行,因此区域经济环境直接影响区域保险业的发展。正是由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现代保险的密切关系,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保险业的发展。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发展养老、医疗保险,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建立国家支持的农业和巨灾再保险体系。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发展网上保险等新的服务方式”。2006年6月,国务院就保险业的发展专门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明确了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澄清了对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地位和作用的一些模糊认识,明确了保险业发展的方向、目标、重点和措施,描绘了未来一个时期保险业的发展蓝图,为保险业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减震器”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中,再次强调要“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保险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底全国产、寿险保险机构已达93家之多,总资产已达到了15225.94亿元。随着保险机构的不断增加,我国保险产业布局也初步形成,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不平衡产业带布局。回顾我国保险业走过的道路,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且逐年呈整体较快上升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是保险业自身发展机制还不健全。目前仍然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一家独大的局面,尚未形成完全的竞争市场;各保险公司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尚未协调好自身营利性需要与促进社会和谐的矛盾统一关系;保险业的诚信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整个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各保险产业带发展差距较大,我国明显的存在着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城市地区优于农村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优于欠发达地区的保险业格局;三是政府对保险业的干预与管理需进一步合理化,在政府的宏观政策方面、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一致方面、保险监管部门在加强监管和规范保险市场方面均应改革完善。在理论上,现有的保险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借鉴国外保险研究成果,以及探讨保险业的保险活动管理、公司运作管理等较微观方面。缺乏从宏观上、空间上对现代保险的研究和指导。如何认识和处理商业保险的营利性和保险服务的社会性的矛盾统一关系?如何实现既为发达地区“锦上添花”,又为欠发达地区“雪中送炭”?也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的空间。本文正是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和现实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相关理论的借鉴和引申相结合等研究方法,立足于理清现代保险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存关系,最终达到又快又好地发展保险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一)论文将现代保险范畴引入区域经济分析,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了现代保险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论文论证了区域经济在自然与市场两类风险存在并互相交织情况下,保险业的特殊重要作用。不同的区域,由于自然、历史以及其他发展要素的差异性,导致发展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的不平衡性,而各类灾害和风险在时空上的出现和影响程度又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愈是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代保险的功能和作用愈突出。保险已成为区域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保险活动,无论人身险还是财产险,已成为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保险业也成为区域产业阵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论文分析了商业保险的营利性与保险服务的社会性的矛盾统一关系,认为保险业应当而且可以在保险活动中处理好自身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即期利益与长期发展两种关系,就能协调好这一矛盾,实现保险的“三大功能”。商业保险公司是按照市场机制建立起来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遵循追求最大利益原则。然而,现代保险又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从业领域又赋予它明确的社会责任。这一矛盾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最容易显现出来。通常,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富裕人群中开展保险业务能快捷地实现盈利目标,而在欠发达地区和尚不富裕人群中,则面临更高的经营成本和更低的单位利润。因此,保险业既要“锦上添花”,又要“雪中送炭”,似乎是一个悖论。但是,实践证明,“锦上添花”在过渡竞争的发达区域并不一定会带来赢利;而“雪中送炭”也并不完全是只尽社会责任,在欠发达区域,只要经营得当,也能带来企业的赢利并占据进入先机而得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三)论文探讨了影响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要素,认为现代保险能通过改善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在区域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为区域经济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服务。保险业通过健康保险的发展,改善医疗卫生现状,提高人口的整体健康水平,提高人力资源要素的供给质量,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通过责任保险产品开发与服务的不断创新,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作用,在灾害、事故及市场风险发生之后,支持区域的重建与恢复;而保险的事前预警、监督功能,可以减少事故、风险的发生,降低灾害的损失程度。现代保险通过改善经济增长的要素质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减少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为区域经济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服务。(四)论文提出商业保险在继续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居民保障水平的同时,在统筹城乡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也可以大有作为。在城市发展中,通过企业财产保险、各类责任保险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健康、养老保险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而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向农村的覆盖面的扩大,商业保险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也大有作为:通过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生产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并促进规模农业的发展;通过农村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试点,提高农村人口的医疗与养老初步保障的覆盖面;通过为农民工设计专门的综合保险,为农村富裕劳动力在区域间的有效流动提供保障与支撑。现代保险业通过自身的大发展,影响并与其他行业一起,提高城乡经济实力,提高城乡居民保障水平,增加社会工作岗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五)论文通过对保险业自身发展的探索,提出现代保险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自身的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保险业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自身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为前提。保险业的发展,必须要注重在产品结构、布局结构、人才结构、组织结构四个方面的改革发展。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来改善目前的同质性较强、较单一的产品结构;通过非均衡发展与梯度接续的发展模式逐步调整目前的产业布局结构;通过对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实现从“保险推销员”向“理财顾问、专家”的转变,改善当前的人才结构;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深入,促进保险业的市场化进程,实现组织结构的调整。最终通过保险业的又快又好的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现代保险的积极作用。
黄菊[7](2006)在《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开创保险业发展新局面——在保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文中研究说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2005年12月14日到中国保监会调研并参加保险工作座谈会。他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保险工作,继续深化保险业改革,不断加强保险监管,建立防范风险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好保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开创保险业发展的新局面。本刊现摘要发表黄菊同志在保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供读者学习。标题为编者所加。
张旭升[8](2004)在《论保险业如何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服务》文中认为党的执政能力内涵丰富。保险业因保险的独特职能而对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保险业必须为增强党的执政的生产关系基础服务,主要是为增强党的执政的群众基础服务;必须为增强党的生产力基础服务,主要是为增强党的执政的经济基础服务;必须为增强党的执政的思想上层建筑基础服务,主要是为增强党的执政的文化、道德基础服务。近年来,保险业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不能满足党的执政需要,必须继续奋斗。
刘京生[9](2003)在《用市场要素推动保险业的发展》文中研究说明
马永伟[10](2002)在《论保险业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若干问题》文中提出
二、论保险业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若干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保险业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若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深化金融改革 引导金融业更好发展——“一行三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人民银行:深入研究深化金融改革政策措施 |
银监会:推进银行业改革与转型发展 |
证监会:把握资本市场新机遇 |
保监会:全面推进保险业改革 |
(2)大连市人寿保险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人身风险与人寿保险 |
1.1.人身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
1.1.1.人身风险的概念 |
1.1.2.人身风险的特征 |
1.2.人身保险的作用 |
1.2.1.人身保险的微观作用 |
1.2.2.人身保险的宏观作用 |
第二章 中国寿险行业概况 |
2.1.宏观经济背景及其对寿险行业的影响 |
2.1.1.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繁荣期 |
2.1.2.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和金融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金融资产增长趋势明朗 |
2.2.中国寿险行业生命周期 |
第三章 大连市寿险行业现状 |
3.1.大连寿险行业竞争发展脉络 |
3.1.1.从1979年至1986年完全垄断时期 |
3.1.2.1986年至1995年,构建保险业寡头竞争时期 |
3.1.3.1995年至2001年,大连寿险业快速发展时期 |
3.1.4.2001年以后的全面竞争时代 |
3.2.大连寿险业发展的优越环境 |
3.2.1.大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十分有利 |
3.2.2.大连市地方党政领导对保险业发展高度重视,寿险业发展的外部政策十分有利 |
3.2.3.大连市群众保险意识不断提高,对于不断扩大寿险覆盖面十分有利 |
3.3.大连寿险业发展现状 |
3.3.1.大连寿险市场主体 |
3.3.2.大连寿险公司总体情况 |
3.3.3.大连寿险创新发展成效突出,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
第四章 大连寿险业存在的问题 |
4.1.大连寿险市场方面的问题 |
4.1.1.大连人身保险市场主体相对偏少,不能给竞争者带来真正的压力 |
4.1.2.大连保险中介发展不足且不规范 |
4.1.3.大连个人寿险营销制度方面的问题 |
4.2.大连寿险服务与产品方面的问题 |
4.2.1.大连寿险业服务质量低下,诚信形象缺失 |
4.2.2.大连寿险业险种服务单一、结构发展失衡 |
4.3.大连市寿险人力资源的问题 |
4.3.1.大连寿险业从业人员规模庞大,但高素质人才匮乏 |
4.3.2.大连市寿险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寿险业发展战略相脱节 |
4.3.3.大连市寿险公司对员工的教育培训重视不够 |
4.3.4.大连市的寿险公司缺乏竞争机制 |
4.4.大连保险监管方面的问题 |
4.4.1.对大连寿险业的监管目标尚不明确 |
4.4.2.对大连寿险市场风险的防范不到位 |
4.4.3.对大连市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不够 |
4.4.4.大连市各金融监管部门合作不利 |
第五章 大连市寿险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5.1.大连市寿险业面临新的机遇 |
5.1.1.宏观形势 |
5.1.2.中观洞悉 |
5.1.3.微观分析 |
5.2.大连总体保险情况与其他主要地区和城市相比 |
5.3.大连寿险业面临的挑战 |
5.3.1.大连寿险市场扩大化的挑战 |
5.3.2.大连寿险市场多元化与规则国际化的挑战 |
5.3.3.大连寿险险种复杂化的挑战 |
5.3.4.大连市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
5.3.5.大连农村地区农民人身保险的挑战 |
第六章 保险创新——大连寿险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选择 |
6.1.大连寿险业的发展趋势 |
6.1.1.大连寿险业的总体趋势 |
6.1.2.大连市寿险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
6.2.大连市寿险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对策 |
6.2.1.大连寿险市场体系方面的创新 |
6.2.2.大连寿险业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 |
6.2.3.大连寿险业培养保险人才的创新和保险诚信体系的创新 |
6.2.4.大连保险监管方面的创新及改善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中国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概述 |
1.1.1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
1.1.2 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
1.1.3 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趋势 |
1.1.4 中国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发展现状 |
1.2 理论依据和文献综述 |
1.2.1 产业组织理论 |
1.2.2 一般战略理论 |
1.2.3 市场营销理论 |
1.2.4 创新理论 |
1.2.5 保险公司竞争战略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中国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经济环境分析 |
2.1.2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2.1.3 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
2.1.4 技术环境分析 |
2.2 行业环境分析 |
2.2.1 现有财产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 |
2.2.2 新竞争者的进入 |
2.2.3 替代品的威胁 |
2.2.4 投保方和索赔方的侃价能力 |
2.2.5 行业协会的协调能力 |
2.3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的建立 |
第三章 中国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1 资源分析 |
3.1.1 组织资源 |
3.1.2 人力资源 |
3.1.3 品牌资源 |
3.1.4 财务资源 |
3.2 能力分析 |
3.2.1 管理能力 |
3.2.2 产品创新能力 |
3.2.3 营销渠道开发能力 |
3.2.4 服务客户能力 |
3.3 内部环境综合评价矩阵的建立 |
第四章 中国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 |
4.1 SWOT矩阵分析 |
4.1.1 关键因素的确定 |
4.1.2 优势与机会分析 |
4.1.3 弱势与机会分析 |
4.1.4 优势与威胁分析 |
4.1.5 劣势与威胁分析 |
4.2 可选择的基本竞争战略分析 |
4.2.1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优势和劣势 |
4.2.2 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优势和劣势 |
4.2.3 实施目标集聚战略的可能性 |
4.3 中国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 |
第五章 中国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 |
5.1 竞争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 |
5.2 产品差异化策略 |
5.2.1 创新车险产品 |
5.2.2 开发非车险产品 |
5.2.3 设计组合产品 |
5.3 服务差异化策略 |
5.3.1 更新服务理念 |
5.3.2 改善服务体制 |
5.3.3 丰富服务手段 |
5.3.4 创新服务内容 |
5.4 营销渠道差异化策略 |
5.4.1 强化营销渠道管理部门职能 |
5.4.2 深化个人代理人队伍建设 |
5.4.3 积极巩固与保险中介机构关系 |
5.4.4 发展电子商务 |
5.4.5 创新渠道产品 |
第六章 中国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 |
6.1 调整组织结构 |
6.1.1 组织机构类型的选择 |
6.1.2 组织结构的设计 |
6.2 改革人力资源管理 |
6.2.1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
6.2.2 创新用工管理机制 |
6.2.3 建立新型的工资分配制度 |
6.2.4 建设员工培训体系 |
6.2.5 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
6.3 夯实基础管理 |
6.3.1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
6.3.2 提高执行力 |
6.3.3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
6.4 建立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
6.4.1 搞好信息技术运行维护 |
6.4.2 加大产品线的信息技术支持 |
6.4.3 加强数据质量管理 |
6.5 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
6.5.1 企业文化建设日常化 |
6.5.2 增强利益协调功能 |
6.5.3 促进文化建设主体差异化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6)现代保险与区域经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三、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
四、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范畴界定与相关理论述评 |
第一节 范畴界定 |
一、现代保险相关范畴界定 |
二、区域经济相关范畴界定 |
第二节 相关理论述评 |
一、保险相关理论述评 |
二、区域经济相关理论述评 |
三、和谐社会相关理论述评 |
第三节 现代保险业的区域特性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
一、区域经济系统 |
二、现代保险的区域特性 |
三、现代保险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
第二章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与空间分布 |
第一节 我国国情分析 |
一、不均衡的资源分布 |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
三、时空上分布不同的灾害损失情况 |
第二节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进程与空间分布 |
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进程 |
二、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
三、我国保险业的空间分布变化 |
第三节 我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 |
一、我国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的问题 |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思路 |
第三章 现代保险与区域经济稳定增长 |
第一节 现代保险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
一、区域经济增长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 |
二、保险业在区域经济稳定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
第二节 健康保险: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劳动资源的有效供给 |
一、国外现代商业医疗健康保险对劳动力资源的保障分析 |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 |
三、保险业在促进医疗卫生业发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中的作用 |
第三节 农业保险、交通旅游保险:支持区域经济稳定增长 |
一、农业保险与农业的发展 |
二、交通、旅游保险与交通、旅游业的发展 |
第四节 出口信用保险:区域经济稳定增长的外部调节 |
一、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阶段分析 |
二、保险业对出口业的促进作用 |
第四章 现代保险与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
第一节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共同构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
一、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分及当前社会保险的有限性 |
二、我国保险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
三、保险业的发展模式 |
第二节 保险业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
一、发展保险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
二、发展保险业,进一步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
第三节 保险业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发展 |
一、发展保险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
二、发展保险业,提高农村人口的保障水平 |
三、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
第五章 现代保险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第一节 现代保险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 |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灾害发生在时空上的不平衡性 |
二、保险业对发达区域的“锦上添花”与欠发达区域的“雪中送炭” |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保险业的有力支撑 |
第二节 统筹我国保险业空间布局,促进区际经济协调发展 |
一、保险业自身的区位选择 |
二、现代保险的区域空间结构 |
三、统筹我国保险业空间布局,促进区际经济协调发展 |
第三节 加强保险业行业合作,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整体作用 |
一、保险业区域行业合作内涵及理论借鉴 |
二、保险业的整体性特征与区域合作工作机制的建立 |
三、实现保险业区域行业合作,发挥其整体作用 |
第六章 现代保险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
第一节 现代保险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演进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
二、做大做强现代保险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
第二节 创新保险产品与服务,支持区域可持续发展 |
一、生态环境的破坏及自然灾害的存在需要保险业做出贡献 |
二、发挥保险业的事前预警、监督作用 |
三、发挥保险业的事后补偿作用 |
四、创新保险产品与服务,适应区域持续发展要求 |
第三节 现代保险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
一、我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二、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
第七章 四川保险业的改革发展 |
第一节 四川经济与保险业的发展 |
一、四川经济的发展历程 |
二、四川保险业的现状分析 |
第二节 四川经济发展对保险业的要求 |
一、四川的保险发展指标有着较大上升空间 |
二、省内各区域保险发展指标差异较大 |
三、四川经济发展对保险业的要求 |
第三节 改革发展四川保险业,促进四川经济稳定发展 |
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四川保险业 |
二、完善保险业空间的布局 |
三、创新产品与服务,协调“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 |
四、为四川保险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区域环境 |
主要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研究成果 |
致谢 |
(7)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开创保险业发展新局面——在保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一、保险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保险发展呈现出新局面 |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十一五”时期保险业发展的新局面 |
(8)论保险业如何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内涵 |
二、如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
三、保险业如何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服务 |
(9)用市场要素推动保险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北京保险市场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 |
创新北京保险业的发展思路 |
积极培育保险业做大做强的市场要素 |
四、论保险业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若干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化金融改革 引导金融业更好发展——“一行三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J]. 夏小依. 中国金融家, 2013(12)
- [2]大连市人寿保险业发展研究[D]. 纪常虹. 东北财经大学, 2007(05)
- [3]论保险业进一步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的必要性[J]. 赵丽娅.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10)
- [4]中国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陈嘉一. 广西大学, 2007(05)
- [5]中国保险产品创新理论的发展:一篇文献综述[A]. 毕泗锋. “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快又好发展山东保险业”论文评选, 2006
- [6]现代保险与区域经济发展[D]. 张可. 四川大学, 2006(08)
- [7]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开创保险业发展新局面——在保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J]. 黄菊. 中国金融, 2006(01)
- [8]论保险业如何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服务[J]. 张旭升. 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6)
- [9]用市场要素推动保险业的发展[J]. 刘京生. 中国金融, 2003(18)
- [10]论保险业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若干问题[J]. 马永伟. 中国金融,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