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淮阴电厂股权

收购淮阴电厂股权

一、受让淮阴电厂股权(论文文献综述)

周红科[1](2020)在《债转股在企业中的实施及效果研究 ——以江苏国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全球经融危机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杠杆率过高以及产能过剩的问题凸显。中国社科院在19年5月份发布的中国杠杆率报告显示,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延续了上升趋势,截止3月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达到156.88%,比18年末的151.60%高出5.28个百分点。杠杆率的提高使企业陷入了盈利能力下降与债务负担加重的恶性循环,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以及稳定发展。而债转股作为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杠杆率并促进企业发展的手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本文通过对江苏国信的债转股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从而给出相应的启示,对企业实施债转股以及债转股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于债转股方面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得到国内外学者对债转股的动机、风险以及完善建议三个方面的研究的现状,并对文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阐述。其次,本文通过选取江苏国信为案例分析的对象,先对江苏国信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发现船舶行业低迷、过度扩张、产能过剩、缺乏核心竞争力以及内部控制失效是江苏国信债务的主要成因,同时对其债转股方案进行介绍。然后,通过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以及营运能力分析检验债转股对江苏国信各项能力的改善情况,发现债转股对江苏国信的财务情况有良好的优化效果。其次通过核心竞争力分析阐述江苏国信竞争力得到显着的提升,再经过Z-Score模型分析与KMV模型分析对债转股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江苏国信未来的债务违约可能性以及破产可能性均大幅下降。最后,对江苏国信债转股方案的实施进行剖析,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并探寻其中的不足,最终从中得到对债转股的各个参与方比较有借鉴意义的几条建议:严格筛选债转股企业、合理设计债转股方案、优化债转股退出机制、转股股东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债转股企业可以适当进行业务转型、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制、法规。

王仓仓[2](2019)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导淮委员会研究》文中认为晚清以降,自然灾害频仍,加之西方列强的入侵及内乱从生,使得导淮事业停滞不前。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一方面鉴于淮河流域灾情日益严重,一方面也为了发展该地区的经济,特与1929年7月在南京成立了导淮委员会。该会成立以后,即着手对淮河流域进行水利勘测,并制定了《导淮工程计划》,确立了“以全局论,先去害,继兴利”,“以局部论,害先去其重者,利先兴其大者”的导淮原则。自1931年开始,导淮委员会根据以上计划,开展了排洪、灌溉和航运等工程的建设。至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该会随中央政府西迁,导淮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间,导淮委员会由于经费拮据,虽未能完全按照导淮计划实施导淮工程,但是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完成了航运工程包括邵伯船闸等7处、排洪工程包括杨庄活动坝等6处、灌溉工程包括安丰塘灌溉区等4处以及与其他机构合办的水利工程包括整理六塘河等6处。西迁以后,导淮委员会根据中央政府“以军事建设为中心”的要求整理了綦江、乌江和赤水河三条重要水道,以求开发西南交通,便利抗战物资的运输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为了更为方便整理以上水道,导淮委员会先后成立有綦江水道工程局、乌江水道工程局和赤水河水道工程局。至1945年因抗战胜利回迁南京止,相继开展有綦江初步整理工程与渠化工程、乌江水道龚滩至涪陵初步整理工程和赤水河航道第一期治标工程等多项水利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较好的改善了西南水利交通状况,有利支援了抗战。自1945年9月起,导淮委员会开始进行人员与机构回迁,此项工作至1946年8月基本结束。与此同时,该会亦开始对淮河流域的水利工程进行复建,以恢复其灌溉、航运与排洪功能。而为了顺利开展复建工程,导淮委员会特制定了《淮域善后救济工程实施计划》,并与苏、皖两省府暨救济分署等机构召开了淮域复堤工程会议,以明确各方导淮职责和合作办法。复建工程主要包括淮河流域和运河流域两大部分,分别由淮域复堤工程局和运域复堤工程局负责实施。其后经过一年多左右的工作,淮域复堤工程总规划1122.1公里,修复1079.8公里,基本按计划完成,而其他如疏浚工程也都按照先前规划得以顺利完成。运域复堤工程中的苏北运河工程、运河闸坝工程和鲁南运河堤防工程也取得较大进展。至1947年7月,导淮委员会改组为淮河水利工程总局,余下淮河复堤工程由淮河水利工程总局继续办理。另外由于当时中国教育尤其是水利教育落后,导致水利相关人才极度缺乏。导淮委员会为了加快导淮进程,提高工程质量,一方面自办有导淮工程训练班与护闸闸警训练班、导淮讲习会和导淮委员会附设高级水利科职业学校等水利教育机构,一方面派遣水利人员赴欧美等国考察相关水利。通过以上教育措施,导淮委员会培养了一批中高级水利人才,较好的推动了导淮工程的开展。此外,导淮委员会成立以后,由于中央政府财政紧张,该会不得不从各方筹集工程建设经费。1927年至1937年间的经费,主要来源于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以及向中国银行和中央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1937年至1945年间的经费,主要来源于经济部和盐务总局等机构拨款。1945年至1947年间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拨发的工粮。另外,导淮委员会还通过整理土地和征收船只过闸费亦获得一部分经费。总体而言,导淮委员会从1929年成立至1947年改组成为淮河水利工程总局,历时18载,辗转于多省,在财政紧张和战乱的状况下,为完善建淮河流域和西南水利防洪体系的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使得这些地区的交通运输等各项事业有了一定发展,也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水利专业人才。同时,导淮委员会的治淮工作与同期的黄河水利委员会、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的治黄与治江工作共同构成了南京国民政府整理全国水利的建设版图。大大推动了全国水利网的建设,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不过,导淮委员会在导淮的工作中也出现了给工人发放劣质粮食等恶劣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人的身心健康和导淮事业的进程。

刘东霞[3](2016)在《论行政规范对民法的规范效应——以民事审判活动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行政规范的法源地位问题,国内学者已经进行过不同程度的讨论,并最终按照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分类形成了两种法源确定的标准。第一种是形式的法源标准,即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判断行政规范的法源地位。在这种标准下认为行政规范中只有行政法规和规章属于法律渊源,其他规范性文件根本不属于法律规范。第二种是实质的法源标准,即不把法律渊源看成法的存在方式,而是更多地注重其实际的规范功能,从而认为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也应看成是法律渊源的一种。法源地位可以解决行政规范作为法律渊源的合法性问题,但无论是按照形式标准还是实质标准,符合法源标准的行政规范能否作为民事法源,仍有争议。例如,按照《立法法》的规定,属于法律渊源形式的规章并不能作为民法的法源,而在司法实践当中,规章却不时地被作为审判依据在民事纠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行政规范对民法的规范效力问题,不仅在法律规定中存在着模糊之处,在司法实践中,也缺乏统一的适用标准。通过对1985—2014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典型案例"和"裁判文书"中公布的645个民事案件的分析,能够揭示行政规范对民法规范效应的表现形态,有助于确定行政规范在民事审判中的适用原则或标准。

赵淑方[4](2012)在《并购中目标公司定价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对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的研究领域内,并购是一个长期性的议题,世界上着名的大型跨国公司,绝大部分都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兼并和收购发展而来。对主并公司来讲,在并购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目标公司进行价值评估,以确定目标公司的内在价值,这是并购双方进行最后定价谈判的基础,也决定了主并公司的最低并购成本。同时它对保障目标公司及其相关者的应得利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界对公司价值的评估从公司存在之日起就有无数的研究成果,对并购中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方法,更是借鉴了不少前人的研究经验,在从静态的评估到动态评估的转变中,对不同角度的侧重也使得评估方法显得更为多样化。本文在系统总结了前人关于价值评估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并购中目标公司价值形式的分类,建立了目标公司价值评估的模型。从战略并购的角度出发,将目标公司价值分从基础价值和溢价价值的角度分为五部分,分别为资产价值、资产溢价、协同效应价值、期权溢价值以及人力资本增值。其中公司的资产价值和资产溢价可看做内在价值,仍可用传统方法并加以改进进行评估,本文采用较为详尽的自由现金流折现的方法加以计量;随着战略并购的发展,主并公司已不简单的以获得目标公司股权或转移溢价为目的,更多的看重目标公司的投资价值以及并购后双方的协同效应所带来的价值,文中将这部分价值统称为溢价价值,包括协同效应的溢价,期权溢价以及人力资本增值,并分别采用不同计量方法进行计量。对协同效应则根据其定义,采用基本的数学方法,对不同的并购案例适当调整模型参数;对期权溢价和人力资本增值的计量,由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期权特性,因此分别采用相应的期权定价模型加以测度。在充分考虑了目标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的基础之上,将信息的不确定性、竞争性等因素纳入了目标公司价值之中,从而使定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之后将模型应用于华能国际对山东华能总体要约收购定价中,对各参数的确定建立在审慎原则的基础之上,对各个价值类别分别进行计量,之后将应用结果与国际上的评估机构加以比较,可以看出与着名的评估机构相比,误差在可控之中,也对华能国际实际的支付价格相差不大,这个结果充分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该模型及其应用案例的分析,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与今后的改进方向。

冯铮[5](2009)在《我国电力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电力行业产业整合不断加速,电力企业之间已经掀起了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浪潮。而上市公司的这些并购行为到底能否提高上市公司的绩效,需要实证的研究结果进行解释。本文将采用会计指标法来检验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的绩效,对近年来进行并购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绩效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整体情况进行总结。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并购行为对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影响没有达到理想水平,最后通过原因分析,本文从并购前的筹划,并购后的整合等角度,提出一些意见,以期能够对政策制定者有所帮助。

林秀娥[6](2008)在《华能国际(600011)并购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以及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电力企业特别是发电企业之间已经掀起了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浪潮。对电力企业并购进行研究,分析其并购的模式、动因、效应以及是否给股东带来价值创造,对揭示目前电力企业遭遇全行业的经营困境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从分析中预测今后电力行业往煤电路运一体化整合的趋势。论文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国际”)从1994年设立以来的并购历程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自由现金流法和经济增加值法EVA,就华能国际的并购模式、动因和效应、价值创造进行研究分析。同时本文引入麦肯锡五边形重组系统模型,对华能国际的具体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横向并购是电力企业提高权益装机容量、提升发电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最迅捷的方式之一,横向并购能扩大电力企业的市场份额,获取规模经济,实现经营协同效应;但随着近几年煤炭价格飞涨,给电力行业发电侧带来巨大经营压力,电力企业并购正从横向并购为主发展到向纵向并购和产业一体化尝试和延伸;电力产业及上下游行业整合和发展趋势必将朝煤电路运一体化方向发展;并给出华能国际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可再生能源比例,走产业一体化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议。并介绍了目前煤电产业一体化项目的代表—华能伊敏煤电公司循环经济的运作模式。

周剑锋[7](2007)在《华能国际的并购动因、方式、财务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以及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十一五”计划带给了电力行业新的发展契机。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总体目标的指导下,电力企业特别是发电企业之间已经掀起了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浪潮。此次并购浪潮最为明显的表现在于,越来越多的发电企业并购方式是以战略性并购为主。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国际”)从1994年设立以来,主要通过以母公司关联交易注入优质资产为主的并购方式,从成立之初的2900兆瓦权益装机容量发展到2006年底的28187兆瓦,成为中国及亚洲最大的独立发电上市公司。华能国际12年来收购电厂或吸收合并发电公司,并在资本市场数次融资成功,在资本运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展示了一个国有控股电力企业母子公司良性互动、通过资产重组、并购而获得飞速成长的典型案例。电力是发、供、输、配四个环节于一体的特殊商品,在电力企业并购中可以借鉴的成功模式非常少,本论文以华能国际的系列并购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华能国际并购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对华能国际并购的动因、方式进行了剖析且以收购深能集团25%股权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对并购绩效进行评价,文章末尾在结合华能国际并购实践得与失的基础上,给出了结论和建议,以期对今后华能国际乃至电力行业更好地运用并购手段促进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为正在企业并购浪潮中摸索的电力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从而提高电力企业并购的成功率,推进电力企业并购的进程。

钱维[8](2007)在《基于决策主体分析的政府投资项目制度研究》文中指出在政府投资体制改革领域,中国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经历了一个既类似、但又存在重要区别的改革实践过程。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可以归纳为:第一,许多在国外运行良好的政府投资项目的组织运营模式,被引入中国以后,却不再适用——中国政府投资领域为何出现诸多“熟知但非熟用”现象?第二,针对出现在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形态各异的政府投资项目制度,能否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予以考察,给出具有一般性的解释?分析上述过程中涉及的微观决策主体及其行动约束,运用博弈理论,本文构建了基于决策主体支付结构和后果函数的政府投资项目制度的考察框架和体系,并考察了出现不同项目制度的原因以及影响机制:首先建立包括社会公众、政府行政代理人和社会投资主体三方的基本博弈模型,其中三类决策主体的策略选择由其支付结构制约。然后,通过对三类主体博弈模型的细化分解和分层讨论,结合转型经济特征,分别探讨了社会公众和行政代理人,行政代理人和社会投资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上述决策主体支付结构与博弈均衡选择之间的关联作用。(1)基于社会公众、行政代理人和社会投资主体三方决策支付结构的政府投资项目制度选择博弈,出现的各重均衡对应了社会公众、行政代理人以及社会投资主体在政府投资项目的多个环节上的利益分配、分割的行动决策点,即多重均衡对应多种形态的政府投资项目制度。(2)在行政代理人寻租过程中,市场参与主体选择对政府行政代理人的贿赂比例,与政府行政代理人设定的寻租空间水平的大小无关。市场参与主体选择的贿赂水平主要取决于社会公众所设定的惩罚因子,以及采取的检查行动能够发现市场主体行贿的概率。惩罚因子和检查概率的增加均会对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动机产生影响,降低其在行贿时的贿赂比例。行政代理人选择的寻租空间与其享有的工资水平,社会公众检查概率,惩罚因子等因素密切相关。(3)行政代理人在核定公用事业产品价格的过程中,最优决策均衡点位于边际效用转换率等于边际财政补贴率与边际不满情绪的比值的绝对值的水平上。通过改变财政补贴率与社会公众不满情绪的边际空间等方式,可以影响行政代理人的核价决策。这种改变的实现,可以通过改变行政代理人支付结构的途径获得。(4)在行政代理人试图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运作政府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不完全契约的存在会使得社会投资主体在进入政府投资领域的过程中存在障碍。不完全契约可能导致的事后谈判将使得事前投资激励不足。由于资产专用性的原因,社会投资主体在投资于政府投资项目后将产生“可剥夺的准租金”,这会诱使政府部门的机会主义行为,侵犯社会投资主体的利益。在契约是不完全的情况下,签约双方(行政代理人和社会投资主体)对于事后讨价还价能力的预期将会显着影响其事前投资激励。(5)政府投资项目采取的具体组织操作形式,与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程度、行政决策官员的行政级别、市场参与主体的保留收益密切相关。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越高、不确定性越大,政府投资项目以制度创新形式运作的可能性越低;行政决策官员的行政级别越高,创新实现的可能性越大;市场参与主体的保留收益越高,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制度创新的可能性越低、反之越高。社会投资主体介入政府建设项目与否作为双方的均衡选择,内生地被三方面因素所决定:行政部门代理人的建设目标(引资建设增长)驱动及资金约束困难程度、市场参与主体的保留收益、双方履约风险控制能力及被对方认知的共同知识。最后,通过对电力行业政府投资项目样本数据的计量检验和南京过江隧道项目的案例分析,对上述模型及主要推论进行了检验。

颜萍[9](2005)在《我国发电行业外资并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利用外资是我国加快电力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方针,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发电行业外资并购数量日益增多,并购已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一种重要途径。由于我国没有发电行业外资并购法令,而发电行业外资并购实际上对我国电力市场造成的影响很大,因此分析外资并购对我国电力市场的影响,制定出政府规制的合理的监管体系和指导方针,就显得十分迫切。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电力行业并购文献进行了回顾,运用并购动因理论,对我国发电企业利用外资并购和外资方并购我国电力企业动机进行了深入分析,解释了为什么并购会成为目前吸引外资的重要方式。其次分析了外资并购发电行业的利弊影响,重点分析了火电市场的外资并购,通过对并购前后市场集中度和有代表性的公司并购前后绩效的比较,得出目前发电行业外资并购尚未形成垄断且大多数公司并购后绩效提高的结论。论文通过对水电、核电、新能源发电外资并购的可能性和利弊进行了预测,得出了未来外资并购水电和核电可能性较大而并购新能源发电可能性较小的结论。论文借鉴了美国和新加坡电力行业外资并购规制的程序、方法和法令,对我国发电行业外资并购的规制和监管体系进行了设计,提出要加强法律、产权和市场环境的建设。最后重新编制了电力行业产业指导目录,对于不同电源结构下是否鼓励限制外资并购提出了有益的监管建议。

许颖[10](2004)在《华能国际并购策略分析》文中提出从1994年设立以来,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能国际)积极倡导开发和收购并重的发展战略,权益装机容量从成立之初的290万千瓦发展到2003年底的1573.6万千瓦,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发电公司。华能国际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其并购策略:主要通过以母公司关联交易注入优质资产等并购方式,在电力需求增长迅速的沿海地区,收购资产质量较好的电厂,扩大公司的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实现公司盈利的持续增长。华能国际已成为华能集团的旗舰公司,是集团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也是集团在证券市场的融资渠道。华能的融资与并购分别进行,并购以现金的交易方式为主。成功的并购促进了华能的业绩,为融资铺平了道路。华能在并购过程中维护了各类股东的利益。今后,为适应电力市场的激烈竞争,华能国际的并购要多地区、多种能源地选择目标,向中西部辐射,向水电发展,并在集团外多寻找合适的并购目标。交易方式可适当地采用部分换股的方式,以减轻财务压力。

二、受让淮阴电厂股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受让淮阴电厂股权(论文提纲范文)

(1)债转股在企业中的实施及效果研究 ——以江苏国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债转股相关理论基础
    2.1 债转股的简介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代理成本理论
        2.2.2 预算软约束理论
        2.2.3 MM理论
        2.2.4 权衡理论
第3章 江苏国信债转股案例介绍
    3.1 企业简介
    3.2 江苏国信困境成因分析
        3.2.1 航运业低迷
        3.2.2 过度扩张,增加债务负担
        3.2.3 产能过剩且产品工艺简单,缺乏竞争力
        3.2.4 内部控制失效
    3.3 债转股方案
        3.3.1 具体方案
        3.3.2 股权结构变化
        3.3.3 方案总结
第4章 债转股实施效果分析
    4.1 财务指标分析
        4.1.1 偿债能力分析
        4.1.2 盈利能力分析
        4.1.3 营运能力分析
    4.2 核心竞争力分析
    4.3 基于修正的Z-Score模型分析
    4.4 基于修正的KMV模型分析
        4.4.1 模型介绍
        4.4.2 KMV模型的计算过程
        4.4.3 数据的来源与选取
        4.4.4 KMV模型实证
第5章 江苏国信债转股案例的结论与启示
    5.1 江苏国信债转股结论
    5.2 江苏国信债转股启示
        5.2.1 案例的积极意义
        5.2.2 债转股的不足
    5.3 债转股的建议
        5.3.1 严格筛选债转股企业
        5.3.2 合理设计债转股方案
        5.3.3 优化债转股退出机制
        5.3.4 转股股东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完善
        5.3.5 债转股企业可以适当进行业务转型
        5.3.6 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制、法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导淮委员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由来
    二、选题论证
    三、学术史述评
    四、学术要点
    五、相关界定
第一章 导淮委员会的成立
    第一节 导淮的经过
        一、民国以前之导淮
        二、北京政府时期之导淮
    第二节 民国初期导淮计划
        一、入江计划
        二、入海计划
        三、江海分流计划
    第三节 淮河流域苏皖治淮机构
        一、安徽省
        二、江苏省
    第四节 导淮委员会组建
        一、导淮委员会内部机构沿革
        二、导淮委员会的人事变动
        三、附属机关
    小结
第二章 全面抗战之前:积极开展导淮工程
    第一节 导淮第一期工程计划的制定
        一、勘测淮河流域
        (一)工程测量
        (二)工程勘查
        二、导淮第一期工程计划
        (一)排洪工程计划
        (二)灌溉工程计划
        (三)航运工程计划
    第二节 导淮工程的实施
        一、工程的实施
        (一)航运工程
        (二)排洪工程
        (三)灌溉工程
        二、土地整理
        (一)土地测量
        (二)土地征租与征地
        (三)土地验照注册
        (四)土地整理的设计
    第三节 征收船闸使用费
    小结
第三章 全面抗战初期:办理綦江工程
    第一节 整理綦江水道工程
        一、綦江水道初步整理工程
        (一)计划的制定
        (二)工程的实施
        二、綦江渠化工程
    第二节 大常水力发电厂及代水泥厂制造厂的建设
        一、大常水力发电厂的建设
        二、代水泥制造厂的建设
    第三节 闸坝的管理修缮与征费
        一、闸坝的管理与修缮
        二、船闸使用费的征收
    第四节 綦江水道工程工费
    小结
第四章 全面抗战中期:整理乌江水道
    第一节 乌江工程前期准备
        一、乌江工程局的组织演变
        二、查勘测量乌江水道
        三、水位站和水文站的设立
        四、乌江工程施工方案及计划
    第二节 乌江工程的实施
    第三节 乌江工程工人的招募与管理
    第四节 乌江工程的工料采购与经费支出
        一、乌江工程工料的采购
        二、乌江工程经费
    小结
第五章 全面抗战后期:疏浚赤水河水道
    第一节 赤水河工程计划的制定
    第二节 赤水河水文测验
    第三节 赤水河水道工程的实施
    第四节 赤水河工程工人的招募与管理
    第五节 赤水河工程的经费与工具材料的管理
        一、赤水河工程的经费支出
        二、赤水河工程工具材料的管理
    小结
第六章 “百废待举”:导委会复建淮域工程
    第一节 “新旧交替”——开展复员工作
        一、复员的准备工作
        二、“青史留名”——刻碑造亭
        三、綦江各机关欢送导淮委员会复员
    第二节 淮域水利工程复堤计划的制定
        一、《淮域善后救济工程实施计划》的制定
        二、加强合作——淮域复堤工程会议
        三、通海河工程经费保管委员会
        四、导淮委员会公地佃租清查办法
    第三节 、淮域复堤工程的实施
        一、复堤工程局的设立
        二、淮域复堤工程局的工程实施
        (一)依实际修改工程计划
        (二)工程的实施
        三、运域复堤工程局的工程实施
        (一)苏北运河工程的实施
        (二)鲁南运河堤防工程的实施
        (三)运河闸坝工程的实施
        (四)灾工与工粮
    小结
第七章 导淮委员会工程教育
    第一节 水利教育机构
        一、导淮工程训练班与护闸闸警训练班
        二、导淮讲习会
        三、导淮委员会附设高级水利科职业学校
        (一)学校组织
        (二)教学
        (三)人事及经费
    第二节 出国考察与实习
        一、经委会派员赴外实习水利
        二、考察美国水利工程
    小结
第八章 导淮工程与中英庚款
    第一节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的设立
    第二节 导淮借款
    第三节 导淮借款所建工程效用
    小结
第九章 导淮与治黄、治江比较及对导委会评价
    第一节 导淮与治黄、治江相比较
        一、民国治黄机构及治黄工作
        二、民国治江机构及治江工作
        三、导淮与治黄、治江相比较
    第二节 对导淮委员会的评价与思考
        一、办理导淮工程
        二、整理西南水利
        三、复堤淮河工程
结语
附录
    一、导淮委员会大事记
    二、导淮委员会工程图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3)论行政规范对民法的规范效应——以民事审判活动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行政规范在民事审判中的适用地位
    (一)行政规范的类型
    (二)行政法规的直接适用
    (三)行政规章的适用及禁止适用
        1. 作为“参照”适用的行政规章
        2. 作为“依据”适用的规章
    (四)行政规定可作为裁判说理的根据
二、行政规范在民事审判中的适用分析
    (一)典型民事案件中的行政规范适用
    (二)民事审判适用行政规范的法律影响
        1. 行政规范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
        2. 行政规范作为民法上相关概念的解释依据
        3. 行政规范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
        4. 行政规范对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影响
        5. 行政规范对民事主体资格的影响
        6. 行政规范影响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和消灭
三、法院适用行政规范处理民事案件的原因
    (一)民法强行性规范的存在
    (二)行政规范的民事属性
    (三)当事人对行政规范的依赖
    (四)下位法规定便于直接援用
四、民事法源的反思与重构
    (一)民事基本法中对民事法源的规定
    (二)现代民法应否承认行政规范的民事法源地位

(4)并购中目标公司定价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2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拟改进方向
    1.3 论文思路及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二章 公司并购概述
    2.1 公司并购概况
        2.1.1 公司并购浪潮
        2.1.2 公司并购动因理论
    2.2 公司并购基本原理
        2.2.1 横向并购原理分析
        2.2.2 纵向并购原理分析
        2.2.3 混合并购原理分析
    2.3 我国公司并购发展历程
        2.3.1 我国公司并购沿革
        2.3.2 我国公司并购方式
    2.4 并购中的公司价值评估
        2.4.1 公司价值的基本形式
        2.4.2 并购中目标公司的价值构成
第三章 目标公司定价模型
    3.1 公司估价模型
        3.1.1 传统公司估价模型
        3.1.2 估价模型的分类
    3.2 目标公司估价模型的建立
        3.2.1 目标公司内在价值的计算
        3.2.2 目标公司期权溢价的计算
        3.2.3 目标公司协同溢价的计算
        3.2.4 目标公司人力资本增值的确定
        3.2.5 目标公司总价值模型
第四章 公司并购中定价方法的应用
    4.1 华能国际的基本情况
    4.2 华能国际的并购之路
        4.2.1 华能国际的并购进程
        4.2.2 华能国际并购案例选取
    4.3 山东华能价值评估过程
        4.3.1 山东华能的内在价值度量
        4.3.2 山东华能期权价值度量
        4.3.3 山东华能的协同效应价值度量
        4.3.4 山东华能的人力资本价值增值度量
        4.3.5 确定山东华能总评估价值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中的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研究课题
附录1

(5)我国电力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课题及方案
        1.3.1 研究课题
        1.3.2 研究方案
    1.4 本文的研究创新点及成果
第二章 并购理论综述
    2.1 并购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并购的概念
        2.1.2 并购与资产重组
    2.2 企业并购类型
        2.2.1 横并向购
        2.2.2 纵向并购
        2.2.3 混合并购
    2.3 关于企业并购的动因
        2.3.1 追求经营协同效应
        2.3.2 追求财务协同效应
        2.3.3 以扩大市场份额为目的
        2.3.4 实现多元化经营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2.3.5 降低进入新市场的壁垒
        2.3.6 以买壳上市为动机
第三章 我国电力上市公司并购现状分析
    3.1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3.2 电力体制改革促使电力行业重组
        3.2.1 电力行业历年的改革进程
        3.2.2 实施电力体制改革,引发行业内并购重组
    3.3 我国电力市场的竞争格局
    3.4 政策因素影响电力行业并购
第四章 我国电力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
    4.1 研究假定
    4.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4.2.1 样本选取
        4.2.2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4.3 并购绩效描述性分析
    4.4 并购绩效综合评分模型分析
        4.4.1 构建综合评分模型的基本思想
        4.4.2 综合评分的数学模型
        4.4.3 数据处理步骤
    4.5 分析过程
        4.5.1 2004-2007年样本主成分分析的公共因子提取结果
        4.5.2 2004-2007年各年公共因子碎石图
        4.5.3 2004-2007年主成分分析因子载荷矩阵
        4.5.4 19家上市公司综合得分概况
        4.5.5 各年并购绩效比较分析
第五章 电力上市公司提高并购绩效的政策建议
    5.1 并购前全面筹划,明确并购目标
    5.2 加强并购后的整合工作.实现并购的协同效应
        5.2.1 发展战略整合
        5.2.2 人力资源整合
        5.2.3 企业文化整合
        5.2.4 组织制度及生产的整合
    5.3 着眼于战略性并购,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能力
    5.4 改善并购外部环境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基本结论
    6.2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6)华能国际(600011)并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论文研究方法、结构安排与特色之处
第二章 理论综述
    第一节 企业并购的动因及规模经济理论
    第二节 企业并购价值的评价模型
    第三节 企业并购绩效的评价指标
第三章 中国电力行业并购现状分析
    第一节 电力行业现状综述
    第二节 电力行业并购情况分析
    第三节 电力产业及上下游行业发展趋势
第四章 华能国际并购分析
    第一节 华能国际简介
    第二节 华能国际的并购历程
    第三节 华能国际并购动因及效应
第五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横向并购—华能国际收购沁北等三家电厂权益
    第二节 纵向并购案例介绍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存在不足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语

(7)华能国际的并购动因、方式、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国电力行业并购状况分析
    第一节 电力企业并购的定义
    第二节 电力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电力行业市场主要竞争格局
        一、主要电网
        二、主要发电企业
    第四节 中国电力企业赢利模式
        一、电网企业的赢利模式
        二、发电企业的赢利模式
    第五节 电力行业并购分析
        一、并购现状分析
        二、电力行业并购趋势分析
第二章 华能国际系列并购的概况
    第一节 华能国际简介
        一、华能国际
        二、股权结构
        三、组织结构
    第二节 华能国际的商务模式
    第三节 并购历程
第三章 华能国际的并购动因分析
    第一节 电力企业并购的动因
        一、适应产业政策,谋求企业战略发展
        二、实现经营协同效应,提高效率
        三、补充产品线,降低经营风险
        四、提高市场占有率,减少竞争对手
        五、学习动机
        六、整体上市动机
    第二节 华能国际并购的动因
        一、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经济
        二、关联并购,获得优质资产
    第三节 被并购企业出让的原因
第四章 华能国际的并购方式和典型案例
    第一节 华能国际的并购方式
        一、子承母业型
        二、横向外部收购型
    第二节 典型案例:收购深能集团25%股权
        一、收购目标—深圳能源集团
        二、并购双方动因
        三、收购程序和定价方式
        四、后续情况
第五章 华能国际的井购财务绩效分析
    第一节 并购绩效的涵义及评价方法
        一、并购绩效的涵义
        二、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华能国际的评价过程
        一、财务指标法
        二、EVA评价体系法
    第三节 华能国际并购财务绩效评价综述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附录一 图目录
附录二 表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8)基于决策主体分析的政府投资项目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政府投资项目制度的背景考察
        1.1.1 政府投资的社会转型背景
        1.1.2 政府投资及投资体制简要回顾
        1.1.3 国外的政府投资模式的参照背景
    1.2 问题引出与研究目标
        1.2.1 研究对象—政府投资与政府投资项目制度(建设运行制度BOI)
        1.2.2 现实考察引出的问题
        1.2.3 理论回顾引出的问题
        1.2.4 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安排
        1.3.1 思路安排
        1.3.2 内容安排
2 政府投资项目制度研究的理论准备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内生制度变迁及政治科斯定理的承诺分析
        2.1.2 Hart的不完全契约—事前激励与剩余控制
        2.1.3 Williamson的不完全契约—专用投资与治理机制
        2.1.4 项目制度内生的理论构成
    2.2 政府投资项目中的决策主体
        2.2.1 社会公众
        2.2.2 行政代理人
        2.2.3 社会投资主体
    2.3 政府投资项目制度的描述框架
        2.3.1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典型项目制度形式
        2.3.2 中国传统政府投资领域的项目制度形式
        2.3.3 政府投资不同项目制度的统一描述框架
    本章小结
3 政府投资项目制度内生解释的逻辑模型
    3.1 利益主体支付结构
        3.1.1 支付结构界定
        3.1.2 政府投资项目中的各方支付函数考察
        3.1.3 政府投资项目中支付结构的一般形式
    3.2 政府投资项目制度形成的决策均衡分析
        3.2.1 行政代理人、社会投资主体与公众的相互利益影响
        3.2.2 行政代理人、社会投资主体与公众的三方均衡一般形式
        3.2.3 基于三方均衡分析的政府投资项目制度表征
        3.2.4 影响项目制度均衡主要因素的支付结构解释
    本章小结
4 项目制度中社会公众与行政代理人两方问题模型分析
    4.1 社会公众权力委托与行政代理人寻租
        4.1.1 政府投资过程中的可能的寻租与代理人俘获
        4.1.2 政府投资中行政代理人寻租—一个逻辑分析
        4.1.3 基于社会公众与行政代理人支付结构的均衡状态
        4.1.4 模型分析与推论
    4.2 行政代理人与公众在项目制度中的收费定价均衡分析
        4.2.1 项目运行中的收费核价行为
        4.2.2 影响运行收费价格核定的行政代理人支付结构
        4.2.3 基于行政代理人支付结构的定价均衡解释模型
        4.2.4 模型的简单应用与政策含义
    本章小结
5 项目制度中行政代理人与社会投资主体两方问题模型分析
    5.1 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行政代理人与社会投资主体两方均衡
        5.1.1 政府投资项目的资产专用性特征
        5.1.2 不完全契约下行政代理人与社会投资主体的投资决策
        5.1.3 微观主体支付结构对项目制度中两方均衡的影响
    5.2 转型经济特征与微观主体支付结构
        5.2.1 转型研究文献回顾
        5.2.2 转型研究若干评论
        5.2.3 转型特征与微观主体支付结构
    5.3 行政代理人与社会投资主体两方均衡对“水土不服”的解释
        5.3.1 中国政府投资项目制度的“水土不服”现象
        5.3.2 行政代理人和社会投资主体两方均衡的项目制度模型
        5.3.3 支付结构对均衡的影响—“水土不服”的内生解释
        5.3.4 模型推论及政策含义
    本章小结
6 政府投资体制政策变迁分析与行业投资项目样本考察
    6.1 基于行政代理人支付结构的政府投资体制变迁分析
        6.1.1 政府投资体制改革过程主要政策变化
        6.1.2 基于行政代理人支付结构的分析框架
        6.1.3 主要改革政策的分析梳理
    6.2 以电力行业为例的项目制度内生模型检验
        6.2.1 电力行业政府投资项目制度内生模型假设
        6.2.2 变量与指标设定
        6.2.3 计量估计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7 政府投资项目制度的个案例分析
    7.1 南京过江隧道项目法人招标个案基本情况
        7.1.1 桥梁隧道投资通常采用的项目制度方式(及特点)
        7.1.2 南京过江隧道项目概况
        7.1.3 南京过江隧道项目的项目法人招标制探索
        7.1.4 南京过江隧道的项目法人招标的基本组织结构
        7.1.5 实施项目法人招标制可能取得的实际效果
    7.2 基于行政代理人和社会投资方均衡的项目法人招标分析
        7.2.1 关于社会投资主体可能面临风险的理论分析
        7.2.2 决策主体应对项目风险的表现:对理论的经验验证
        7.2.3 项目制度个案中的契约风险治理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样本项目的具体情况介绍
附录2: 长江南京段上游过江隧道项目特许经营实施方案
附录3: 长江南京段上游过江隧道工程项目法人招标澄清函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我国发电行业外资并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文献回顾
    1.4 研究方法
    1.5 文章的框架
    1.6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我国电力行业利用外资的多种形式
    2.1 我国电力行业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2.2 并购和新建的比较分析
    2.3 我国发电行业外资并购现状
第三章 外资并购动因分析
    3.1 我国发电企业利用外资并购的动因分析
    3.2 外资并购发电企业的动因分析
    3.3 外资并购双方并购动因的冲突和磨合
第四章 外资并购对我国发电行业的影响
    4.1 外资并购对发电行业的影响
    4.2 外资并购对我国火电市场的影响
    4.3 核电市场外资并购的可能及影响
    4.4 其他发电市场外资并购的可能
第五章 发电业外资并购的政府规制
    5.1 国外电力行业并购的政府规制
    5.2 我国电力市场外资并购政府规制
    5.3 电力市场外资并购的相关外部环境的建设
    5.4 制定电力行业产业指导目录
结论
致谢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参考文献

(10)华能国际并购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篇 华能国际并购策略分析
    1.1 引言
    1.2 华能国际简介
        1.2.1 华能国际
        1.2.2 公司控股股东情况
    1.3 华能国际资本运营的基本情况
    1.4 华能国际并购的类型及典型案例
        1.4.1 华能国际并购的类型
        1.4.2 关联交易案例之一--收购上海石洞口二厂
        1.4.3 关联交易案例之二--收购华东四厂
        1.4.4 吸收合并山东华能
        1.4.5 纯粹的外部并购--收购深能集团25%股权
    1.5 华能国际实施并购策略的结果
        1.5.1 华能国际的并购策略
        1.5.2 并购是扩大经营规模的主要途径
        1.5.3 并购使华能国际占领沿海市场
        1.5.4 华能国际的业绩增长与资本市场表现
        1.5.5 华能国际成为集团的旗舰公司
        1.5.6 火电资产的托管--并购策略将继续
    1.6 华能国际并购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6.1 并购的交易方式
        1.6.2 交易的定价
        1.6.3 华能集团在关联交易中的重要角色
        1.6.4 保护各类股东利益
    1.7 对华能国际未来并购策略的建议
        1.7.1 并购对象应注重多地区、多能源的发展
        1.7.2 应更多考虑集团外部的并购对象
        1.7.3 金融工具多样化,交易方式应推陈出新
        1.7.4 政策建议--股权转让定价
    1.8 结论
第二篇 C银行汽车信贷业务分析
    2.1 汽车消费信贷的起源和发展
        2.1.1 汽车消费信贷在国外
        2.1.2 汽车消费信贷在中国
    2.2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供求分析
        2.2.1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需求分析
        2.2.2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供给分析
        2.2.3 国内汽车消费信贷供需分析
        2.2.4 C银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开展状况
    2.3 C银行汽车消费信贷成本收益分析
        2.3.1 C银行汽车信贷成本分析
        2.3.2 C银行汽车消费信贷收益分析
        2.3.3 保本点下的风险成本指标RC分析
    2.4 结论
第三篇 中国建设银行零售业务营销体系建设的建议
    3.1 中国建设银行零售业务简介
    3.2 中国建设银行加强零售业务营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2.1 中国建设银行零售业务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
        3.2.2 中国建设银行零售业务营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 中国建设银行零售业务营销体系建设的目标
    3.4 中国建设银行零售业务营销体系建设目标的实施
        3.4.1 在全行树立服务营销意识
        3.4.2 强化营销体系建设的组织保障
        3.4.3 培育专业化的营销队伍
        3.4.4 完善营销流程,全面开展各项营销工作
        3.4.5 建立营销考核评价指标
        3.4.6 通过海内外一体化建设推进全球营销
    3.5 结论
第四篇 汽车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4.1 引言
    4.2 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4.2.1 各公司的股本结构
        4.2.2 管理层薪酬
        4.2.3 股价变动
    4.3 公司基本财务状况分析
    4.4 风险分析
        4.4.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4.4.2 各公司的资金成本
        4.4.3 非杠杆的β因子分析
    4.5 投资回报分析
        4.5.1 投资策略分析
        4.5.2 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资产收益率(ROC)分析
        4.5.3 各公司股权EVA和公司EVA
        4.5.4 对未来投资的预测
    4.6 资本结构分析
        4.6.1 融资方式分析:
        4.6.2 当前债务成本情况
        4.6.3 市值债务权益比与账面债务权益比分析
        4.6.4 最佳资本结构分析:
    4.7 股利政策分析
    4.8 股票价格分析
        4.8.1 类比估价法
        4.8.2 市盈率估价法
    4.9 成长方式分析
        4.9.1 长安汽车
        4.9.2 一汽轿车
        4.9.3 东风汽车
        4.9.4 上海汽车
        4.9.5 福田汽车
        4.9.6 厦门汽车
    4.10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 谢
个人简历

四、受让淮阴电厂股权(论文参考文献)

  • [1]债转股在企业中的实施及效果研究 ——以江苏国信为例[D]. 周红科.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导淮委员会研究[D]. 王仓仓.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3]论行政规范对民法的规范效应——以民事审判活动为视角[J]. 刘东霞. 公法研究, 2016(01)
  • [4]并购中目标公司定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 赵淑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S1)
  • [5]我国电力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D]. 冯铮.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9(11)
  • [6]华能国际(600011)并购研究[D]. 林秀娥. 厦门大学, 2008(11)
  • [7]华能国际的并购动因、方式、财务绩效研究[D]. 周剑锋. 厦门大学, 2007(08)
  • [8]基于决策主体分析的政府投资项目制度研究[D]. 钱维.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1)
  • [9]我国发电行业外资并购研究[D]. 颜萍. 东南大学, 2005(02)
  • [10]华能国际并购策略分析[D]. 许颖. 清华大学, 2004(03)

标签:;  ;  ;  ;  ;  

收购淮阴电厂股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