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锥虫创新药盐酸锥双净的研究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黄亚铭,贺颖,韦海艳,林康明,毛玮[1](2009)在《青蒿琥酯与氯喹和槟榔碱配伍对体外培养的布氏锥虫杀灭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青蒿琥酯与其它药物配伍对体外培养锥虫是否具有杀灭效果。方法采用单剂量青蒿琥酯及与氯喹和槟榔碱不同药物浓度配伍对体外连续培养的布氏锥虫杀灭效果观察。结果单剂量青蒿琥酯所需有效剂量大作用时间长,而与氯喹配伍两种药物比例为1:1浓度在0.03mg/ml条件下,体外培养的锥虫48小时全部被杀死,随配伍药物剂量增加杀灭锥虫的时间缩短。结论大剂量的青蒿琥酯对体外培养的锥虫具有杀灭作用,但与氯喹配伍使用其效果更佳。
田丽娟[2](2006)在《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中国药学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药学史的任务是按照年代顺序,应用具体事实揭示并阐明药学发展的规律。通过药学史的研究,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可记取的教训,为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现代药学史是中国药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近代药学发展的沿袭和进步。为了更好的理解现代药学发展的历程和前后衔接,本文首先概要论述了古代和近代药学发展的历史,研究了各个阶段药学发展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研究之余,我为祖先所创造的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而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自豪。接下来,在现代药学史研究部分,本文从药学事业发展和药学科学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在药学事业发展部分,分别从中药事业的发展、药品监督管理、制药工业、医药商业、药学教育、医药科技、医院药学、药学社会团体、药学书刊与网站、香港和澳门药学发展共十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在药学科学研究部分,分别从现代药学史研究、中药研究、药学分科研究和药物学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科学的进展和成就。研究之余,关心祖国药学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通过研究现代药学史发现,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巨大的挫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此时的广大药学工作者,面对困难,怀着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之情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尽自己最大所能在工作岗位上发出各自的光和热,很多科研成果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他们忘我的辛勤劳动而产生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药学工作者焕发了高度的热情和能量,积极投身到药学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现代药学工作者要学习前辈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团结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中去,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共同努力!
马丽,周伟澄,周伟良[3](2006)在《双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菌活性》文中提出芳基二胺与(R)-正丁酸缩水甘油酯缩合得(R,R)-1,4-双-[(2-羟基-3-丁酰氧基)-丙氨基]-芳烃(3a和3b),与羰基二咪唑环合构成双恶唑烷酮4a和4b,水解脱丁酰基得(R,R)-1,4-双-(5-羟甲基-2-氧代恶唑烷-3-基)-芳烃(5a和5b)、再经甲磺酰化、叠氮化、还原叠氮基所得产物氨基乙酰化得(S,S)-1,4-双-(5-乙酰氨甲基-2-氧代(恶唑烷-3-基)-芳烃(8a和8b),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并进行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5b对表葡菌,肠球菌和丙型链球菌的活性优于吗啉恶酮。
马丽[4](2005)在《双恶唑烷酮和5-取代乙基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文中研究指明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aureus,MRS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及多重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已成为医学界日益严重的问题。全合成的嗯唑烷酮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抗感染药物,其代表药物吗啉恶酮(Linezolid)已在国际上上市,用于治疗耐药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 为了进一步研究恶唑烷酮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供深入研究,本文设计并合成1,4-双-[4-(5-取代甲基-2-(?)唑烷酮-3-基)-苯基]-哌嗪和1,4-双-(5-取代甲基-2-恶唑烷酮-3-基)-苯(A类化合物)以及5-(取代乙基)-3-4-(吗啉-4-基)-3-氟苯基]-2-恶唑烷酮(B类化合物),A类是在化合物的结构中引入双恶唑烷酮母环。B类是嚼唑烷酮的5位侧链为取代乙基。本文并开辟了恶唑烷酮类药物结构修饰的新的化学方法。共合成目标化合物14个,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均经过1HNMR、元素分析或MS确证。 以芳香二胺Ⅲ为原料,经(R)-丁酸缩水甘油酯缩合反应、与羰基二咪唑环合、酯水解、甲磺酰化、叠氮化、叠氮还原成胺、氨基乙酰化生成目标化合物A。 以(R)-5-甲磺酰氧甲基-3-[4-(吗啉-4-基)-苯基】-2-恶唑烷酮(27)为原料,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如丙二酸二乙酯、乙酰乙酸甲酯等)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B或再进一步衍生(如脱羧、酯水解)。 对6株革兰阳性菌和14株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实验证明:13个目标化合物中有一些具有一定的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其中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有5个化合物(A3,A5,B4,B5和B7)优于或相当于对照品吗啉恶酮。化合物A3对肠球菌,表葡菌和丙型链球菌的活性都优于对照药。
周伟澄,张秀平[5](2000)在《抗锥虫创新药盐酸锥双净的研究开发》文中研究指明盐酸锥双净(trybizinehydrochloride,SIPI-1029)是我国发现并研制的新型抗锥虫药,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其研究情况:文献概观、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杀虫机理、对牛的临床疗效和发展前景。
二、抗锥虫创新药盐酸锥双净的研究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锥虫创新药盐酸锥双净的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的源起 |
2 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
2.1 药学史研究相关着作 |
2.2 药学史研究文献 |
3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4 论文的研究意义 |
5 论文的创新点 |
6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古代药学史概论 |
1 原始社会药物的萌芽 |
2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的药学 |
3 战国、秦汉及三国时期的药学 |
4 两晋、隋唐至五代时期的药学 |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
6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药学 |
第三章 近代药学史概论 |
1 近代中药发展概况 |
1.1 药物学的发展 |
1.2 方剂学的成就 |
1.3 旧中国歧视中医药和中医药界的反抗斗争 |
1.4 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
1.5 中医药学术团体与刊物 |
2 近代西药发展概况 |
2.1 西方药学的输入 |
2.2 西药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
2.3 制药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
2.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
2.5 药学(西药)教育 |
2.6 药学(西药)研究 |
2.7 医药学术团体和医药期刊 |
3 解放军革命根据地的医药卫生工作 |
3.1 中医药工作的开展 |
3.2 医药教育 |
3.3 医药工业 |
3.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
第四章 现代药学史研究 |
1 药学事业的发展 |
1.1 中药事业的发展 |
1.2 药品监督管理 |
1.3 制药工业 |
1.4 医药商业 |
1.5 药学教育 |
1.6 医药科技工作 |
1.7 医院药学 |
1.8 药学社会团体 |
1.9 药学书刊与网站 |
1.10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药学事业的发展 |
2 药学科学研究进展 |
2.1 现代药学史研究 |
2.2 中药研究 |
2.3 药学分科研究进展 |
2.4 药物学研究 |
第五章 结论 |
1 对现代药学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关单位必须加强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
2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宝贵遗产,必须坚决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
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药学事业各项改革 |
4 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
5 实施“科教兴药”战略,推动药学事业全面进步 |
6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
7 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表1 |
(4)双恶唑烷酮和5-取代乙基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立题依据 |
第三章 化合物合成 |
3.1 目标化合物A的合成路线设计 |
3.1.1 路线1 |
3.1.2 路线2 |
3.1.3 化合物A的光谱特征 |
3.2 目标化合物B的合成路线设计 |
3.2.1 亲核取代 |
3.2.2 B_1和B_5的脱羧反应 |
3.2.3 B_3的酯水解 |
第四章 药理结果 |
第五章 小结 |
第六章 实验部分 |
参考文献 |
附图 |
(5)抗锥虫创新药盐酸锥双净的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药效学 |
1.1 体外抗锥虫作用 |
1.2 体内抗锥虫作用 |
2 毒理学 |
2.1 急性毒性 |
2.2 亚急性毒性[10] |
2.3 诱变试验 |
2.4 致畸试验[12] |
3 药代动力学 |
4 杀虫机理 |
5 对牛的临床疗效 |
5.1 有效剂量的确定 |
5.2 田间试验 |
6 发展前景 |
四、抗锥虫创新药盐酸锥双净的研究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青蒿琥酯与氯喹和槟榔碱配伍对体外培养的布氏锥虫杀灭效果研究[J]. 黄亚铭,贺颖,韦海艳,林康明,毛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01)
- [2]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D]. 田丽娟.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4)
- [3]双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菌活性[J]. 马丽,周伟澄,周伟良.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6(10)
- [4]双恶唑烷酮和5-取代乙基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D]. 马丽.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2005(08)
- [5]抗锥虫创新药盐酸锥双净的研究开发[J]. 周伟澄,张秀平.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