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浮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宝兴浮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一、宝兴鸭茅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太雷,刘皆惠,李应红[1](2018)在《鸭茅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结合生产实践,对鸭茅的种植区域(地块)选择、土壤耕作、施(追)肥、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利用方法等进行阐述,以进一步加大鸭茅的种植推广和综合利用。

王登平[2](2018)在《成都平原鸭茅和青贮玉米品种(系)生产性能评价》文中认为近年来,西南农区多采用高耗粮养殖模式,节粮草畜牧业快速发展,使得该地区饲草需求量加大,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从国外引进的牧草品种,导致该地区牧草品种繁杂混乱,然而这些品种往往未经过适应性试验,生产表现不稳定。为减少因品种繁杂、产量不稳定导致农户遭受损失,以及缓解该地区单一牧草品种难以满足家畜整年日常需求量的现象;为此,本研究选取8份鸭茅品种(系)和124个青贮玉米品种(系)为供试材料,进行成都平原区牧草的品种(系)生产性能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选取8份鸭茅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各材料均能在试验点完成生育期。新品系‘埃施朗’在产量上表现最优,干草产量年平均产量达11.45 t/hm2,比国审品种‘滇北’干草产量10.33 t/hm2高出10.84%,比国审品种‘安巴’干草产量9.27 t/hm2高出23.51%;就营养物质而言,新品系‘尼沃’粗蛋白含量最高,平均达15.08%,比对国审品种‘滇北’粗蛋白含量高出2.31%,表明其良好的品质;通过对各鸭茅品种(系)每茬营养物质粗蛋白的动态监测发现,鸭茅在第一茬第二茬粗蛋白含量较高,而第三茬相对较低。2、在青贮玉米品种(系)品比试验中,品种编号为214、227、243产量表现较好,鲜草产量分别为19198 kg/hm2、18446 kg/hm2、17733 kg/hm2,比对照品种CS-CK4产量30.4 t/hm2分别高出30.4%、24.3%、21.9%。另外品种(系)编号为215、219、231、300、229也较对照品种CS-CK4有更大的生物产量,可以作为候选品种。在绿叶数方面,22个品种(系)中,编号219、214、298、243、CS-CK4(对照)、227、284、229均具有其较多的绿叶数,是青贮的理想材料。品种(系)231、229、300、225、336、284、215的粗蛋白含量分别7.4%、7.1%、6.4%、6.4%、6.3%、6.2%、6.2%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CS-CK1粗蛋白含量5.9%;基于以上三个主要指标和其它试验数据综合分析,品种编号为243、300和214可以作为成都平原地区优选品种进行试验种植。

樊淑园[3](2018)在《六个龙眼荔枝属间杂种优系的DUS测试》文中研究说明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和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在植物分类学上同属于无患子科(Sapindaceae),都是中国重要的南亚热带经济果树。但龙眼荔枝都存在品种结构比较单一,成熟期高度集中等问题,导致近年来鲜果市场不太乐观。通过远缘杂交,有望培育成熟期错开、优缺点互补、综合性状优良的龙眼荔枝新品种,从而用以改善龙眼荔枝的品种结构与产品结构,进而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本研究以龙眼和荔枝的六个属间杂种优系(石紫19号、石紫26号、石紫33号、石紫52号、早紫1号及中紫8号)为材料,以其父母本为对照品种,依据龙眼和荔枝的DUS测试指南,对73个性状进行了观测,以期了解属间杂种在相关性状上的特异性(Distinctness,D)(包括超亲性状)、一致性(Uniformity,U)和稳定性(Stability,S),为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和申请品种审定提供数据资料,并为进一步的育种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从DUS测试结果可见,属间杂种的多数性状表现出偏母遗传现象,但是在某些性状上,属间杂种也具有父本的特异性状,甚至出现超亲性状和新性状等情况。2.龙眼荔枝属间杂种在一些性状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例如石紫19号的果肉香气比母本石硖龙眼强;石紫33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高于母本石硖龙眼;石紫52号的小叶对数多达7对,远高于高值亲本石硖龙眼,而且小叶长度和宽度均比高值亲本石硖龙眼大;早紫1号的树势强,叶片长度比高值亲本华农早龙眼长;中紫8号的小叶对数有6对,高于高值亲本中秋一号龙眼,而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比母本中秋一号龙眼高。3.六个属间杂种均表现出各自的特异性。例如石紫19号的花序轴颜色为褐绿色、种子形状为椭圆形等;石紫26号的果肩下斜、小叶叶面形态为浅外卷等;石紫33号的果顶浑圆、果皮颜色为黄褐色等;石紫52号的枝条颜色为红绿色、小叶柄正面颜色为褐红色等;早紫1号的主干表面颜色为黄褐色、枝条颜色为褐绿色、小叶叶尖形状为长钝尖等;中紫8号的小叶形状为长椭圆形、花序轴颜色为褐绿色等。4.通过对6个属间杂种的田间性状进行观测及计算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同一属间杂种的不同单株在数量性状、质量性状以及假质量性状上均无明显的差异,即同一品系的性状具有一致性,同时,也认为其具备稳定性。研究表明,与对照品种相比,6个属间杂种均具备特异性(Distinctness,D)、一致性(Uniformity,U)和稳定性(Stability,S),可为申请新品种保护奠定材料基础。5.上述6个属间杂种中,石紫52号、中紫8号和石紫19号具有明显的优良性(Excellent,E),石紫52号生长强健,枝繁叶茂,熟期晚,果实大,果肉爽脆,品质优异,综合性状明显优于石硖,可喻为“特晚熟大果石硖”;中紫8号抗寒性强,生长强健,果肉爽脆,品质优良,果肉带有独特的茉莉花香气;石紫19号带有浓郁的荔枝香气,果肉嫩脆,品质优良,鲜食品质优于石硖,且抗寒性强、成熟期晚,可喻为“晚熟优质石硖”。这三个属间杂种优系已布置区域试验,待获得适应性(Adaptability,A)数据资料后可准备申请新品种审定。

刘晓勤[4](2016)在《垫江县宝兴鸭茅产业化发展概况》文中研究说明宝兴鸭茅具有很强的固土、涵养水分和培肥地力的能力。其一因生长迅速,保土效果比造林快;其二植被植株稠密,初期水土保持能力较林木强;其三根系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能有效地防止肥沃表土层的流失,因而对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蒸发、改善气候、绿化美化环境,防止土地酸化板结作用巨大。1宝兴鸭茅的主要特性宝兴鸭茅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耐

罗登,左福元,邱健东,王少青,李健,袁扬,张磊鑫,曾兵[5](2015)在《不同鸭茅品种的耐热性评价》文中指出以6份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高温,测定了不同鸭茅品种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7项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6份鸭茅种质的耐热性。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REC、Pro和MDA呈上升趋势,POD和SOD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6份鸭茅种质资源的耐热性依次为阿索斯>金牛>01472>宝兴>02-116>安巴。

黄梅芬,张美艳,袁福锦,吴文荣,钟声[6](2014)在《滇中鸭茅的形态学特征及农艺性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比观测"滇中"鸭茅与我国登记鸭茅品种"宝兴"和"波特"的植物学特性及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滇中鸭茅叶片微窄短、花序长而紧缩、穗叶距长,尤以花序长、第一二分枝花序的间距明显高于宝兴鸭茅(P<0.01)。滇中鸭茅的分蘖再生性优于宝兴鸭茅,与波特鸭茅相近;雨季来临滇中鸭茅返青后生长迅速,干季生长表现优于波特鸭茅,滇中鸭茅的饲草产量显着高于宝兴鸭茅(p<0.01),略高于波特鸭茅;年均种子产量高于波特鸭茅和宝兴鸭茅,其小穗长宽、发芽势、发芽率都明显高于波特和宝兴鸭茅(P<0.01)。综合分析滇中鸭茅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推广应用前景。

王楠,詹秋文[7](2014)在《我国饲料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概述了我国饲料作物育种所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主要饲料作物的播种时期、密度、施肥及留茬高度等栽培技术,指出了我国饲料作物育种与栽培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前景。

曾凡明[8](2012)在《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对鸭茅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化感作用是导致森林更新困难、林下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尤为突出。巨桉人工林生态问题受到广受关注,巨桉凋落叶中含有大量化感物质,可能对其他物种产生化感效应,正确认识和利用巨桉凋落叶化感效应对巨桉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GC-MS法分析鉴定巨桉凋落叶中主要化感物质,采用凋落袋法收集分解初期的凋落叶,鉴定主要化感物质并测定其主要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针对采用浸提法开展生物测定存在的问题,采用盆栽方式将巨桉凋落叶混入土壤,模拟凋落叶自然分解过程,播种鸭茅开展生物测定,研究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对鸭茅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光合作用、抗性生理的影响;在鸭茅出苗后40d时施入尿素,研究施氮对不同量凋落叶处理下鸭茅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巨桉凋落叶中鉴定出33种有机小分子物质,以萜类物质为主,其中桉叶油醇和α-蒎烯相对含量较高,大部分相对含量较高的物质均为桉叶油成分物质,桉叶油醇(即1,8-桉叶油素)、α-蒎烯、α-松油醇、2-蒈烯等萜类物质可能为巨桉凋落叶主要化感物质,巨桉凋落叶具有化感潜力。2.在凋落叶分解30d、60d、90d时,原样中所检测出的33种化合物分别有6种、10种、15种物质未检测到,巨桉凋落叶化感物质随着凋落叶的分解得以释放。而所释放的化感物质中又以萜类物质为主,巨桉凋落叶化感物质随着凋落叶的腐解而进入土壤,可能对其它植物产生化感作用,凋落叶腐烂释放是巨桉化感物质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3.从“表观上”看,施入巨桉凋落叶显着影响了鸭茅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特征,随着凋落叶施入量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以及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均呈现降低趋势而,胞间C02浓度(Ci)则成上升趋势,巨桉凋落叶分解释放的化感物质影响了鸭茅叶片气孔导度,但对非气孔因素的影响是导致其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从“内在性”分析,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均随着凋落叶施入量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而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之比(Chl a/Chl b)、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之比(Chl/Car)总体均呈增大趋势,巨桉凋落叶分解释放的化感物质抑制了光合色素合成,促进了光合色素分解,对光合色素不同组分合成和分解的影响存在差异,鸭茅叶片叶肉细胞光合活性受到显着抑制是鸭茅光合速率降低的内在原因;而鸭茅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光下暗呼吸速率(Rd)及可利用光强范围均随凋落叶施入量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鸭茅对光照的适应能力受到影响。巨桉凋落叶分解释放的化感物质破坏了鸭茅光合作用场所,影响了鸭茅光合作用,是导致鸭茅株高增长和生物量积累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4.巨桉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对鸭茅叶片细胞渗透平衡和活性氧代谢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巨桉凋落叶化感物质可能会影响鸭茅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进而形成渗透胁迫,鸭茅主要通过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的积累调节细胞的渗透平衡。鸭茅抗氧化保护酶体系受到显着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受到抑制, SOD在鸭茅生长初期也未能及时作出反应,膜脂发生过氧化,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在鸭茅生长到90d时,POD、CAT活性仍然受到抑制,但低凋落叶量、常规量处理下鸭茅叶片SOD逐渐起到防御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膜脂过氧化作用,高凋落叶量处理则仍然受到抑制。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并释放化感物质,对鸭茅的生长形成一种逆境胁迫,鸭茅出苗初期渗透平衡和活性氧代谢均受到显着影响,发生严重膜脂过氧化,其体内生理代谢受到严重干扰,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随着凋落叶的分解和鸭茅的生长,逆境胁迫有减弱的趋势,鸭茅自身适应能力有所恢复。5.巨桉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对鸭茅生长产生了明显的化感效应。凋落叶分解释放的化感物质严重影响了鸭茅正常生理代谢,降低了鸭茅自身调节能力,抑制鸭茅光合作用,影响鸭茅株高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而常规凋落叶量和低凋落叶量处理下的鸭茅在60d后所受到的抑制效应有减弱的趋势,而高凋落叶量处理下鸭茅在90d内仍然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施氮促进了鸭茅的生长,但并未消除凋落叶对鸭茅产生的化感效应,鸭茅对氮肥的利用能力受到影响,化感效应并不能通过养分的补充予以控制。综上可知,巨桉凋落叶含有大量化感物质,这些化感物质随着凋落叶的分解而释放进入环境,以鸭茅为受体植物研究发现其抗性生理、光合作用、形态生长、生物量积累均受到明显影响,可见巨桉凋落叶具有化感潜力,在生产实践中应合理利用。

游明鸿[9](2011)在《川西北高原老芒麦种子丰产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老芒麦是青藏高原主推优良牧草之一,但相关牧草种子繁育技术较为落后。高原良种繁育对于解决青藏高原退牧还草及人工草地建设种源匮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川西北主推国审品种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 NO.2)原种为试验材料,结合川西北高原老芒麦种子产业化生产的实际技术需求,通过设计不同梯度的播种量、行距、肥力水平、栽培年限、除杂、收获时间等组合技术处理,研究对老芒麦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生殖投入、生产能力、种子活力及杂草管理等的影响。经过4~5年研究,系统提出了川西北高原老芒麦种子丰产关键技术,主要结果如下:1.行距对分蘖数/m2、生殖枝数/m2、生殖枝比例、生殖枝高度、生殖枝直径等的极显着影响,造成穗柄长、穗柄直径、穗轴长、小穗数/生殖枝、小花数/生殖枝等的极显着差异,最终导致结实率、表现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量的差异。行距60cm时,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最高,适宜在生产中推广。2.行距与施肥量是影响老芒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主要通过增加枝条密度与高度影响草产量,通过增加生殖枝比例与小穗数/枝影响种子产量;行距40 cm、追复合肥225kg/hm2草产量最高,行距60 cm、追复合肥225kg/hm2种子产量最高。3.肥药混施对老芒麦分蘖、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等有显着影响。“尿素7500g/hm2+磷酸二氢钾300g/hm2+盖阔27g/hm2”、“尿素7500g/hm2+速效75g/hm2”和“尿素15000g/hm2+磷酸二氢钾300g/hm2+速效75g/hm2”3个组合拔节期混施有利于老芒麦种子生产。肥料与除草剂混施可减少田间作业次数、降低管理成本、达到增肥和除草的双重效果,值得在生产中推广与应用。4.基肥与追肥管理对不同年限的老芒麦花序性状和种子产量有极显着影响(P<0.01),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为:实际种子产量>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生殖枝密度>小花数/枝>种子数/枝>结实率。栽培年限对小花数/枝、种子数/枝、结实率、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有显着影响,实际种子产量主要受年限与肥力互作的影响。5.分蘖期、拔节期追N显着提高了第2、3年干草产量(P<0.05),孕穗期追N与2~4年草产量都为负相关,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追P、K肥都与干草产量表现为一定的负相关;基肥组成影响1~4年实际种子产量,分蘖期、拔节期追N可提高实际种子产量;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追P、K肥对种子生产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光合速率与营养枝、总分蘖和草产量显着负相关,与每生殖枝小花数和种子数及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呈显着正相关。通过适时灌水改善相对湿度和植株体内水分状况,可改变蒸腾速率来促进光合速率的增加,有利于光合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种子产量。7.老芒麦种子落粒起始时间为盛花期后20d~22d;落粒有种柄脱落与小穗柄脱落两种途径,但种柄脱落占主导地位;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落粒率分别为4.73%、20.78%、75.67%、87.73%;种子应在蜡熟期(盛花后36d~40d)进行收获。落粒起始时间与植株高度和小花柄直径呈显着负相关;乳熟前期(盛花后26d)落粒受种群密度与枝条直径影响大,但种子芒长是此阶段落粒的主要因素(R=0.9971);蜡熟期(盛花后32d~36d)植株越高、枝条越细、小穗数/枝越少、小花数/枝越多则落粒越多,而花序柄长度与直径越大的落粒性显着降低;到成熟期落粒性与种群密度与枝条直径呈显着负相关。种子发育中、后期倒伏植株的落粒率低且千粒重大。8.老芒麦种子有较强的休眠性,休眠期约200d;收获后30d发芽势仅为0~0.75%,发芽率仅为0~1.25%;200d时发芽指数为36.05~85.48,活力指数为4.28~26.59。9.行距与老芒麦种子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呈极显着正相关(R=0.6673),与千粒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可溶性糖含量有一定的正相关,而与相对电导率和脱氢酶呈一定的负相关;施肥量与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可溶性糖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相对电导率、脱氢酶和磷酸酯酶活性呈负相关;播种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着负相关(R=-0.5061),与千粒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可溶性糖含量有一定的正相关。

张建波,李向林,万里强,陈瑞祥[10](2011)在《梨园鸭茅不同播种量与行距对其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探讨鸭茅在梨园较优的种植模式,通过不同播种量及行距处理,对梨园种植鸭茅产草量及相关性状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播种量处理产草量高,播种量相同的处理产草量差异性均不显着;前期分蘖数都很少,到中期低播种量和中等播种量,行距越大分蘖数越多,高播种量处理分蘖数较少,到后期低播种量的处理分蘖数均较多;各处理在不同测定时间表现出的差异性规律性不明显。说明,高播种量和大行距是鸭茅在梨园较理想的种植模式。

二、宝兴鸭茅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宝兴鸭茅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鸭茅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种植条件
2 选地
3 整地
4 施肥
5 播种
    5.1 播种期
    5.2 播种量
    5.3 播种方法
6 田间管理
    6.1 禁畜、补播、除杂
    6.2 灌溉、追肥
    6.3 病虫害防治
        6.3.1 鸭茅单播或与其他牧草混播草地的常见病害有锈病、叶斑病、条纹病等。
        6.3.2 常见虫害主要有粘虫、钻心虫、草地螟等。
7 利用技术
    7.1 刈割
    7.2 饲喂
    7.3 贮存

(2)成都平原鸭茅和青贮玉米品种(系)生产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鸭茅研究概况
        1.2.1 鸭茅品种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1.2.2 鸭茅生态学的研究
        1.2.3 鸭茅的逆境生理研究
    1.3 我国青贮玉米品种的发展概况
        1.3.1 青贮玉米营养成分
        1.3.2 青贮玉米栽培管理
2、研究目的及意义
3、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地概况
    3.2 材料及方法
        3.2.1 鸭茅品比试验材料及方法
        3.2.1.1 鸭茅品比试验材料
        3.2.1.2 鸭茅品比试验方法
        3.2.2
        3.2.2.1 青贮玉米试验材料
        3.2.2.2 青贮玉米试验方法
    3.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3.1 鸭茅测定项目及方法
        3.3.1.1 生育期测定
        3.3.1.2 产量测定
        3.3.1.3 营养成分测定
        3.3.2 青贮玉米测定项目及方法
        3.3.2.1 生育期测定
        3.3.2.2 形态特征测定
        3.3.2.3 产量测定
        3.3.2.4 营养成分测定
    3.4 田间管理
    3.5 数据处理
4、结果与分析
    4.1 鸭茅试验结果与分析
        4.1.1 物候期观察
        4.1.2 生长速度测定
        4.1.3 干草产量
        4.1.4 营养品质的测定
    4.2 青贮玉米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生育期性状
        4.2.2 形态特征测试
        4.2.3 产量性状
        4.2.4 营养成分
5、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6、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供试124份青贮玉米品种信息及产量
致谢
附图
作者简历

(3)六个龙眼荔枝属间杂种优系的DUS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龙眼育种研究现状
    1.2 荔枝育种研究现状
    1.3 远缘杂交育种
    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主要仪器设备
        2.1.1 供试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DUS测试性状的观测方法
        2.2.2 DUS测试性状的数据统计方法
        2.2.2.1 数据统计
        2.2.2.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属间杂种的特异性分析
        3.1.1 树体性状和枝条性状的观测
        3.1.2 叶片性状的观测
        3.1.3 花性状的观测
        3.1.4 果性状的观测
    3.2 属间杂种的一致性分析
    3.3 属间杂种的稳定性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属间杂种测试性状的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4.2 属间杂种的应用前景
    4.3 对龙眼和荔枝DUS测试指南提出的几点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4)垫江县宝兴鸭茅产业化发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宝兴鸭茅的主要特性
2 垫江县的气候环境
    2.1 地理位置
    2.2 农业气象
    2.3 土地状况
    2.4 水利设施
3 垫江县发展宝兴鸭茅的主要做法
    3.1 建立宝兴鸭茅种子繁育基地
    3.2 制定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3.3 采取的主要技术 (工艺) 方案
        3.3.1 技术路线。
        3.3.2 工艺流程。
        3.3.3 种子繁殖方案。
        3.3.4 种子繁殖方案。
    3.5 主要管理措施
        3.5.1 做好原种生产, 保证项目区农户获得具有优良生产性能和一致品质的牧草种子。
        3.5.2 组织好技术服务, 保证农户能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种植管理, 生产合格的牧草种子。
        3.5.3 在收购过程中严把质量关, 科学管理。
        3.5.4 加强种子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监测, 做到产品分级分批, 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出基地。

(5)不同鸭茅品种的耐热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
        1.4.1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4.2 鸭茅耐热性综合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对含水量
    2.2 叶绿素含量
    2.3 质膜透性
    2.4 脯氨酸含量
    2.5 丙二醛含量
    2.6 过氧化物酶活性
    2.7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2.8 高温胁迫下鸭茅耐热性综合评价
3 讨论
4 结论

(7)我国饲料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饲料作物育种研究进展
    1. 1 筛选优异种质资源选育饲料作物品种
    1. 2 利用常规育种方法选育饲料作物品种
        1. 2. 1 高丹草品种的选育
        1. 2. 2 紫花苜蓿品种的选育
        1. 2. 3 黑麦草品种的选育
        1. 2. 4 饲用玉米品种的选育
        1. 2. 5 其他饲料作物品种选育
    1. 3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及太空诱变等手段选育饲料作物品种
2 中国饲料作物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2. 1 关于饲料作物播期及栽培密度
    2. 2 关于饲料作物施肥及留茬高度
3 问题与展望

(8)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对鸭茅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
        1.1.1 巨桉
        1.1.2 四川省巨桉人工林发展现状
        1.1.3 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
    1.2 化感作用
        1.2.1 化感作用的定义
        1.2.2 化感物质——来源、种类、释放途径
        1.2.3 化感作用机理
        1.2.4 化感作用的影响因素
        1.2.5 化感作用在农、林实践中的应用
    1.3 巨桉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1.3.1 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问题与化感作用
        1.3.2 巨桉化感物质及其释放途径
        1.3.3 巨桉化感物质生物测定方法
        1.3.4 桉树化感物质对受体植物的作用机制
        1.3.5 环境胁迫对桉树化感作用的影响
    1.4 森林凋落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1.4.1 森林凋落物
        1.4.2 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其生态功能
        1.4.3 森林凋落物化感作用
    1.5 鸭茅及其在林草复合模式中的应用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2.4 材料与方法
        2.4.1 研究区域概况
        2.4.2 供试材料
        2.4.3 试验设计
        2.4.4 指标分析测试方法
        2.4.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巨桉凋落叶主要化学成分GC-MS分析及其相对含量随凋落叶分解的变化规律
        3.1.1 巨桉凋落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3.1.2 巨桉凋落叶自然分解过程中其主要有机小分子物质动态变化特征
    3.2 巨桉凋落叶对鸭茅株高及生物量的影响
        3.2.1 鸭茅株高生长动态
        3.2.2 鸭茅生物量
    3.3 巨桉凋落叶对鸭茅光合生理的影响
        3.3.1 鸭茅叶片光合色素含量
        3.3.2 鸭茅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特征
        3.3.3 鸭茅叶片光响应特征曲线
    3.4 巨桉凋落叶对鸭茅叶片渗透调节的影响
        3.4.1 鸭茅叶片叶片脯氨酸(Pro)含量
        3.4.2 鸭茅叶片可溶性糖(SS)含量
        3.4.3 鸭茅可溶性蛋白(SP)含量
    3.5 巨桉凋落叶对鸭茅叶片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5.1 鸭茅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3.5.2 鸭茅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3.5.3 鸭茅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3.5.4 鸭茅叶片丙二醛(MDA)含量
    3.6 巨桉凋落叶分解对鸭茅生长的综合效应
    3.7 施氮对不同巨桉凋落叶施入量处理下鸭茅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巨桉凋落叶中化感物质分析
    4.2 巨桉凋落叶中主要化感物质随着凋落叶分解的释放规律
    4.3 巨桉凋落叶对鸭茅株高及生物量的影响
    4.4 巨桉凋落叶对鸭茅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
    4.5 巨桉凋落叶对鸭茅叶片渗透调节的影响
    4.6 巨桉凋落叶对鸭茅叶片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7 巨桉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对鸭茅的化感效应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川西北高原老芒麦种子丰产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1.1 国内外牧草种子生产现状
        1.1.1 国外牧草种子生产现状
        1.1.2 国内牧草种子生产现状
        1.2 牧草种子生产研究进展
        1.2.1 种子产量构成因子
        1.2.2 行距对种子生产的影响
        1.2.3 播种量对种子生产的影响
        1.2.4 施肥对种子生产的影响
        1.2.5 除杂管理对种子生产的影响
        1.2.6 收获时间对种子生产的影响
        1.2.7 牧草种子形成发育生理研究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行距对老芒麦种子生产能力和光合效益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及设计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枝条性状
        1.3.2 花序性状
        1.3.3 产量性状
        1.3.4 光合指标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行距对老芒麦生殖枝及种子产量性状的影响
        2.1.1 行距对分蘖数及生殖枝比例的影响
        2.1.2 行距对生殖枝高度、直径的影响
        2.1.3 行距对花序数量性状的影响
        2.1.4 行距对种子产量性状的影响
        2.1.5 行距与各性状参数相关性分析
        2.2 行距与栽培年限对老芒麦鲜草及种子产量影响的分析
        2.2.1 行距与栽培年限对枝条性状及鲜草产量影响的多重比较
        2.2.2 行距与栽培年限对枝条性状及鲜草产量影响的方差分析
        2.2.3 行距与栽培年限对花序性状及种子产量影响的多重比较
        2.2.4 行距与栽培年限对花序性状及种子产量影响的方差分析
        2.2.5 行距水平的两两比较
        2.2.6 栽培年限水平的两两比较
        2.3 行距对老芒麦光合指标及光合效益影响分析
        2.3.1 行距对光合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2.3.2 行距对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2.3.3 行距对蒸气压亏缺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3.4 光合速率与产量相关指标的关系
        2.3.5 光合速率与光合效益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行距对老芒麦生殖枝及种子产量性状的影响
        3.2 行距与栽培年限对老芒麦鲜草及种子产量影响的分析
        3.3 行距对老芒麦光合指标及光合效益影响分析
第三章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老芒麦生产能力和种子活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及设计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枝条性状
        1.3.2 穗部性状
        1.3.3 产量性状
        1.3.4 活力指标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老芒麦产量影响的分析
        2.1.1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第二年产量因子及产量的分析
        2.1.2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不同年份产量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2.1.3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三年产量影响的分析
        2.2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及活力的影响
        2.2.1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种子产量的影响
        2.2.2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种子千粒重与发芽力的影响
        2.2.3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种子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的影响
        2.3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老芒麦种子活力及其物质基础的影响
        2.3.1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种子发芽力、活力指数的影响
        2.3.2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种子种皮致密性的影响
        2.3.3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种子营养物质的影响
        2.3.4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种子活性物质的影响
        2.3.5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与种子活力参数的相关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老芒麦产量的影响
        3.2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及活力的影响
        3.3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老芒麦种子活力及其物质基础的影响
第四章 肥药混施对老芒麦生长及杂草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苗期肥药混施对老芒麦生长及杂草的影响
        2.1.1 苗期混施对老芒麦生长及杂草的影响
        2.1.2 苗期混施组合对生长影响的方差分析
        2.1.3 苗期混施组合对生长影响的多重比较
        2.1.4 苗期混施组合对杂草的影响
        2.2 拔节期肥药混施对老芒麦生产性能和构件组成的影响
        2.2.1 拔节期混施对株高与叶、茎性状的影响
        2.2.2 拔节期混施对花序性状及数量的影响
        2.2.3 拔节期混施对根系性状与数量的影响
        2.2.4 拔节期混施对杂草种类及数量的影响
        2.2.5 拔节期混施对种群生物量结构的影响
        2.2.6 肥料、除草剂与生物量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苗期肥药混施对老芒麦生长及杂草的影响
        3.2 拔节期肥药混施对老芒麦生产性能和构件组成的影响
第五章 施肥时期与栽培年限对老芒麦生产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及设计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肥与栽培年限对枝条性状及鲜草产量影响的多重比较
        2.2 施肥与栽培年限对枝条性状及草产量影响的方差分析
        2.3 肥源与不同年限老芒麦枝条性状及干草产量的相关分析
        2.4 施肥与栽培年限对花序性状及种子产量影响的多重比较
        2.5 施肥与栽培年限对老芒麦花序性状及种子产量影响的方差分析
        2.6 肥源与不同年限花序性状及种子产量的相关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老芒麦落粒性与种子发育及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及设计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老芒麦种子发育时期与落粒的关系
        2.2 老芒麦落粒数、落粒率与发育时间的关系
        2.3 老芒麦落粒性与产量性状关系
    3 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特色与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

(10)梨园鸭茅不同播种量与行距对其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地概况
    1.3 方法
        1.3.1 试验设计
        1.3.2 播种施肥
        1.3.3 各项指标测定
        1.3.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草量
    2.2 分蘖数与株高
        2.2.1 分蘖数
        2.2.2 株高
3 讨论

四、宝兴鸭茅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鸭茅高产栽培技术[J]. 郭太雷,刘皆惠,李应红. 贵州畜牧兽医, 2018(05)
  • [2]成都平原鸭茅和青贮玉米品种(系)生产性能评价[D]. 王登平.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3]六个龙眼荔枝属间杂种优系的DUS测试[D]. 樊淑园.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4]垫江县宝兴鸭茅产业化发展概况[J]. 刘晓勤. 畜禽业, 2016(05)
  • [5]不同鸭茅品种的耐热性评价[J]. 罗登,左福元,邱健东,王少青,李健,袁扬,张磊鑫,曾兵. 草业科学, 2015(06)
  • [6]滇中鸭茅的形态学特征及农艺性状研究[A]. 黄梅芬,张美艳,袁福锦,吴文荣,钟声. 第九届(2014)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2014
  • [7]我国饲料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J]. 王楠,詹秋文. 种子, 2014(03)
  • [8]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对鸭茅生长的影响[D]. 曾凡明.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7)
  • [9]川西北高原老芒麦种子丰产关键技术研究[D]. 游明鸿. 四川农业大学, 2011(02)
  • [10]梨园鸭茅不同播种量与行距对其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 张建波,李向林,万里强,陈瑞祥. 贵州农业科学, 2011(02)

标签:;  ;  ;  ;  ;  

宝兴浮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