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玉霞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褚玉霞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一、褚玉霞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郑美娟[1](2021)在《化痰利水法论治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依据导师刁军成教授化痰利水的思想,探讨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方法,总结学术思想及其临床经验,拓宽用化痰利水法治疗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新思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古今文献及期刊,对历代医家论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导师对本病的认识,分别阐述肾、脾、肝三脏与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联系,痰、水、湿三者之间的联系,探讨运用化痰利水法治疗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理论基础。在临床跟师学习中,收集导师运用化痰利水法典型验案,整理和分析导师治疗本病的治疗思路依据、组方用药的特点。结果:通过古今文献及期刊的整理及结合导师的临床经验,得出以下结果:一、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识中,总结出痰湿的形成与脾、肾、肝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主责之脾,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虚运化水液失职,肾虚蒸腾气化失司,肝郁疏泄气机失司,脾肾肝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输布失常,停聚成痰湿,气机受阻,血液不得流通,脉道不得通利,胞脉冲任功能失调则女子经血不得下行,故致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二、水液代谢障碍可产生痰、水、湿等病理产物,痰、水、湿同源,其相同之处在于机理均是相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津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其相异之处在于病理产物所存在的形式不同,故痰、水、湿三者同源异形。三、导师治疗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中以健脾为主,可为补肾健脾化痰,健脾燥湿化痰,疏肝健脾化痰为基础,活用利水法,在化痰基础上,利水以分消津液,化痰法与利水法同用,疗效颇佳。四、在方药配伍上,提出动静结合的特点,动中求静,静中求动,以达动静结合的配伍特点,使静中求动补而不滞,动中求静泻而无伤。结论: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与肾、脾、肝密切相关。临床施治时,可以补肾、健脾、疏肝法为本恢复脏腑功能以达化痰祛湿之功;在痰、水、湿三者同源异形的理论依据下,配合利水法,以分消津液;同时注重动静结合的方药配伍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化痰法与利水法同用,治疗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着,对今后治疗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了新思路。

孙雅慧[2](2021)在《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医理论层面为非肥胖型PCOS患者开展临床治疗提供支持。方法:在本文当中具体是以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就诊于本医院妇产科门诊且确诊患有非肥胖型PCOS的120例与纳入标准相符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调查方式针对患者一般资料与中医四诊资料进行收集,具体涉及到生活习惯、临床特征、月经状况、白带状况、心理精神状况、LH/FSH比值等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借助秩和检验、t检验、卡方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开展数据统计分析,总结非肥胖型PCOS患者中医症候分布规律及研究指标与其相关性,从而筛查出影响中医证型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36份,收回128份,有效问卷120份,其中8份因患者资料不全统计时视为无效排除。1.纳入120例患者,通过聚类分析,发现聚为6类时,中医四诊信息分布最为合理,具体证型最终归纳为:肾虚血瘀夹痰证、肾虚肝郁证、阴虚胃热证、脾肾两虚证、脾虚痰湿证、肾阳虚证。2.这些患者中医证型及占比如下:肾虚血瘀夹痰证共42例,占比35%;肾虚肝郁证共27例,占比22.5%;阴虚胃热证共30例,占比25%;脾肾两虚证共15例,占比12.5%;脾虚痰湿证共5例,占比4.2%;肾阳虚证1例,占比0.8%。3.非肥胖型PCOS患者各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年龄,学历,劳动方式,居住地,压力状况,生活习惯,痛经,带下情况和孕产史等不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4.非肥胖型PCOS患者各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婚姻状况,情绪,月经量,多毛痤疮,LH/FSH比值等因素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1.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临床上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有6个证型,分别为:肾虚血瘀夹痰证、肾虚肝郁证、阴虚胃热证、脾肾两虚证、脾虚痰湿证、肾阳虚证。2.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多以复合证型出现,其中以肾虚血瘀夹痰证为最多。3.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各中医证型的分布与婚姻状况有相关性。4.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各中医证型的分布与情绪有相关性。5.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各中医证型的分布与月经量有相关性。6.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证患者各中医证型的分布与多毛痤疮等高雄激素血症临床症状有相关性。7.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各中医证型的分布与LH/FSH比值有相关性。8.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各中医证型的分布与年龄、学历、职业、居住地、生活习惯、痛经史、白带量、孕产史没有相关性。9.针对本研究筛查出的影响因素加强对女性健康知识的宣讲,提高非肥胖PCOS高危人群的防病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对确诊的非肥胖型PCOS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可有效改善非肥胖PCOS患者预后。

谢宝珍,刘雁峰,潘雪,刘柳青,徐秀丽,曹一鸣,宫玮珩,王悦竹,史亚婷,吴豆豆,杨绿[3](2021)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中医药治疗不孕症学术团队挖掘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挖掘中医药治疗不孕症学术团队,总结团队治疗经验,归纳不同地域团队间的学术思想异同。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自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文献,导出文献题录,根据发文数及H指数筛选核心作者;采用可视化软件Netdraw6.0绘制作者关系网络图;根据文献凝练团队学术思想,比较不同团队间的思想差异。结果共纳入文献8188篇,计算得出核心作者204位,挖掘得出19个学术团队,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12个省份。挖掘研究的团队普遍以"肾虚"作为不孕症的根本病机,并强调"肝郁脾虚"为重要病机。团队结合西医对疾病的发病机制认识,强调"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并对疾病分型分期论治。结论当代医家对不孕症的病机认识不断深入,各团队的学术思想不断创新。不同地域的学术团队在诊治方面既有共性,又各具特点,且治疗方法多样化。

林静[4](2020)在《从LncMEG3介导PI3K/AKT/mTOR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探讨针刺对PCOS排卵障碍效应机制》文中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针刺治疗PCOS临床效果确切,但针刺治疗PCOS的作用靶点及起效途径研究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深入的高质量研究十分有限。因此,开展针刺治疗PCOS机制研究是我们中医界今后应该重视的方向,也是本论文立意的根本所在。第一部分:相关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研究目的:从文献研究角度论述相关多囊卵巢综合征及针刺疗法的研究进展,确立实验内容。方法:全面检索近年国内外报道的PCOS相关文献,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和综述,进而掌握有关PCOS研究及针刺疗法的前沿动态。结果:(1)西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及诊治进展:PCOS发病率的增长趋势正在逐年增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增加医疗负担。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对PCOS的发病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1)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调节功能异常,(2)胰岛素抵抗,(3)HPA轴调节功能及肾上腺内分泌功能异常,(4)卵母细胞自分泌分子分泌异常,(5)卵巢旁分泌生长因子分泌异常,(6)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瘦素水平过高,(7)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和慢性低度炎症,(8)环境及心理因素,(9)遗传因素九个方面论述。在西医学PCOS的临床治疗中,多针对PCOS单个临床表现进行对症治疗。(2)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及诊治、研究进展:中医又将PCOS称为月经病、不孕症,在国学历史上记载由来已久,因此历代国学医家及后世中医学学者都在治疗PCOS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进行了实验深化研究,为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3)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研究:针刺治疗PCOS作用机理与改善PCOS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包括(1)改善卵巢微环境及细胞因子表达从而促排卵,(2)改善机体代谢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降低体质量,降低机体内瘦素水平,(4)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或肾上腺皮质轴(HPA)功能,(5)针刺局部刺激作用促排卵,(6)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着床,改变妊娠结局,(7)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4)课题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1)卵泡发育异常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病理表现,(2)卵巢颗粒细胞自噬是卵泡发育异常的重要因素,(3)已有研究证实Lnc MEG3参与调控组织及细胞自噬,(4)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自噬的经典通路,(5)Lnc MEG3可能通过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调控颗粒细胞自噬。综上,我们提出假说:针刺通过调节Lnc MEG3表达,介导PI3K/AKT/m 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的发生,改善卵泡发育,进而达到治疗PCOS排卵障碍的作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针刺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处于初步阶段,尚需要深入探索。为了进一步完善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理,本课题选择Lnc MEG3及颗粒细胞自噬为切入点,通过检测相关指标观察针刺对PCOS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性理论,进一步证明其治疗作用与作用机理。第二部分:实验研究目的:明确针刺可以通过改善卵泡发育治疗PCOS排卵障碍;验证Lnc MEG3通过PI3K/AKT/m 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发生;确定针刺可以影响Lnc MEG3表达变化,进而通过PI3K/AKT/m 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影响卵泡发育达到治疗PCOS排卵障碍效果;揭示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1.以PCOS大鼠为模型,予针刺干预后ELISA检测血清T、FSH、AMH、LH和E2的含量,HE染色等方法同时检测卵巢形态学,观察针刺干预PCOS大鼠后卵泡发育情况,以明确针刺治疗PCOS排卵障碍的疗效。2.以PCOS大鼠为模型,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LC3II/I与p62蛋白表达水平变化,ELISA检测血清T、FSH、AMH、LH和E2的含量,HE染色等方法检测卵巢形态学,证实卵巢颗粒细胞自噬与PCOS卵泡发育相关性,明确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影响卵泡发育促进PCOS发生发展。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MEG3,PI3K,AKT,m TOR,LC3II/I与p62蛋白表达水平变化,ELISA检测血清T、FSH、AMH、LH和E2的含量,HE染色等方法检测卵巢形态学以明确Lnc MEG3是否介导PI3K/AKT/m 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影响卵泡发育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3.以PCOS大鼠为模型,造模成功后,予针刺干预11d后,在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取材,通过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MEG3,PI3K,AKT,m TOR,LC3II/I与p62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性激素(T,E2,LH,FSH)、AMH;HE染色等方法同时检测卵巢形态学,观察针刺对Lnc MEG3表达的影响以及对PCOS卵巢形态学等影响,以期阐明针刺治疗PCOS排卵障碍的作用机制。结果:1.PCOS大鼠建模成功:(1)卵巢形态:正常组卵巢结构完整,可出现正常卵泡,模型组卵巢增大,出现菜花样状,不出现正常卵泡,卵泡包含的颗粒细胞减少散乱;(2)通过观察大鼠阴道涂片确定动情周期:正常组均会出现3~5d动情期,模型组少量出现动情期,且持续时间仅1d,多数处于动情前期或动情后期;(3)整体形态:正常组大鼠体重的增长缓慢;模型组则增长迅速;(4)激素水平:正常组的FSH、E2、LH和T以及AMH整体处于常规水平,模型组的AMH、FSH、LH、T增高,E2降低。2.针刺后PCOS大鼠体重会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假针刺组比较P<0.05)。3.针刺组大鼠性激素水平LH、FSH、E2趋向正常(与模型组、假针刺组、西药组比较P<0.05),但针刺组大鼠AHM水平变化与其余各组(模型组、假针刺组、正常组、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针刺组、正常组、假针刺组、西药组大鼠卵巢可出现1-2个正常卵泡,可正常排卵;模型组大鼠卵巢有了明显的囊性变化,极少出现正常卵泡。5.模型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自噬因子P62、LC3II/I、MEG3、PI3K、Art、m TOR高表达,正常组大鼠颗粒细胞中自噬因子P62、LC3II/I、MEG3、PI3K、Art、m TOR低表达,针刺组、假针刺组和西药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因子P62、LC3II/I表达降低,且三组之间存在差异,针刺组最趋于正常组。6.模型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MEG3蛋白高表达,正常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MEG3低表达,针刺组、假针刺组和西药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MEG3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降低。结论:针刺通过调控Lnc MEG3表达,介导PI3K/AKT/m 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参与PCOS排卵障碍的发生发展,这可能是针刺治疗PCOS的机制之一。

陈贞月[5](2020)在《国医大师刘敏如教授多囊卵巢综合征学术思想总结及临床用药经验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国医大师刘敏如教授的相关文稿,积累相关教学内容,收集临证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例,总结国医大师刘敏如教授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并进行临床用药经验分析。方法:1.文稿整理:收集整理刘敏如教授关于“中医新增病种研究”、“‘胞中脂膜壅塞诸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对应研究”的文稿、音频、视频等,进行全面系统学习,结合刘敏如教授的日常讲解与传授内容,进一步学习相关笔记。2.病案收集:收集2017年-2019年刘敏如教授于刘敏如女科医系研究院(深圳)、广州视源临床基地、成都中医药大学刘敏如国医大师工作室诊治且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病例,使用Excel制作病例数据统计表。3.数据分析:运用“中医方药数据多维趋势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Echarts进行绘图。结果:1.刘敏如教授深刻认识到发展中医妇科学新病种的必要性,在这一前提下结合前辈对中医妇科学新病种的发展,提出了对应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病名——“胞中脂膜壅塞诸证”。2.刘敏如教授从“病名由来有依据”、“疾病概念要明确”、“审证求因释病机”、“辨证论治循病机”四方面提出了“胞中脂膜壅塞诸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对应研究。3.“中医方药数据多维趋势分析”软件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证型为肾虚、痰脂瘀阻,也提示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本在肾,病因为后天湿、痰、瘀夹杂和瘀阻。多囊卵巢综合征最集中的症状为月经后期、苔白、苔薄、月经未来潮、脉滑、舌淡、月经量少、经血夹有血块、脉沉、舌红等等。在治疗上,方剂以寒性、降、下行为主,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对“当归——川芎——王不留行”,总体以消痈散结、活血化瘀的药物为主。其主要证型在治疗中虽因病因不同而各有治疗偏向,但均在消痈散结的同时注重补肾和填精,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结论:刘敏如教授强调,中医研究的根本在于应用中医学理论指导临床,“正本清源”是根本,她提出“胞中脂膜壅塞诸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对应研究,从源到流有中医学理论可循,十分细致地观察临床证象及处方用药的选择,力求辨病不忘辨证,辨证基于辨病,同时参考现代医学的诊断指标,谨守病机,辨病辨证,选方用药,加减化裁,对于后辈以整体观念进行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数据分析从证型、方剂整体功效、方剂整体寒热升降趋势、方剂中药物的频次、药物的关联规律、同一病症内不同证型之间的对比及症状集群几方面进行分析讨论,通过数据分析展现其方剂、药物、症状集群内在的关联逻辑,为临床辨证、选方、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马仲颖[6](2020)在《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PCOS所致不孕症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PCOS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本病提供有效的方案。方法选取符合脾肾两虚型PCOS所致不孕症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来曲唑2.5mg,日一次,于月经周期的第五日开始,每晚八时服用,共用五日;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健脾补肾助卵方,每日一剂,共14日,治疗并观察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FSH、LH、LH/FSH、T的变化情况、排卵率以及妊娠率。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中医证候积分、性激素水平(LH、FSH、LH/FSH、T)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63.34%,经秩和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PCOS所致不孕症疗效优于单纯来曲唑治疗。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46.67%,经秩和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表明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较对照组显着。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前明显下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不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61>0.05),表明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可明显改善PCOS所致不孕症的中医症状。5.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基础性激素LH、LH/FSH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LH、LH/FSH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4<0.05),表明试验组对LH、LH/FSH的调节作用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SH、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周期排卵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的排卵周期数65个,排卵率77.38%;对照组的排卵周期数41个,排卵率46.07%,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4.305,P=0.0388<0.05),表明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PCOS所致不孕症的排卵率明显高于单纯来曲唑治疗。7.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17人妊娠,占56.7%,对照组9人妊娠,占30.0%,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8<0.05),表明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PCOS所致不孕症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单纯来曲唑治疗。8.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降低基础性激素LH、LH/FSH值,提高周期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2)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与研究。

徐秀丽[7](2020)在《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分析和总结刘雁峰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用药规律、临床思维和学术思想。2观察补肾解郁调冲法对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1 收集筛选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刘雁峰教授门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的病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就诊时间、诊次和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并将医案上传至“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数据库,运用“医案标准化”功能,将中药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选择“数据挖掘分析”模块对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频次进行统计,利用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出具有代表性的药物组合,分析刘雁峰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用药经验。2以自身前后对照为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刘雁峰教授门诊辨证为肾虚肝郁证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34例,给予中药补肾解郁调冲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月经周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多毛评分、痤疮评分、黑棘皮评分、BMI、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差异和妊娠情况,分析补肾解郁调冲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1)本研究共纳入117例患者,年龄分布以20-35岁为主,占98.3%。(2)共筛选收集574张处方,共包含166种中药,总频次为9608次,使用频率>20%的中药有30味,使用频次排在前6位的中药依次为续断、桑寄生、鸡血藤、当归、郁金、丹参。(3)药性以温性药物最多,平性药物次之,微寒药物频次第三;药味中频次居前三味的药物依次为苦味药物、甘味药物和辛味药物;药物归经以归肝经药物最多,肾经次之。(4)根据关联规则方法,共获得17条药物关联规则,包含10种中药,为续断、桑寄生、当归、鸡血藤、紫石英、骨碎补、女贞子、枸杞子、香附、丹参之间的组合。(5)对前30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五类核心聚类群,第一类为女贞子、枸杞子、葛根、升麻、黄精和玉竹,第二类为甘草、浙贝母、黄芩、法半夏、胆南星、蒲公英和茵陈,第三类为郁金、丹参、骨碎补、紫石英、当归、鸡血藤、续断和桑寄生,第四类为香附、白术和茯苓,第五类为大血藤、赤芍、牡丹皮、川芎、益母草和泽兰。2补肾解郁调冲法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临床疗效观察(1)本研究共纳入34例患者,年龄分布为20-33岁,本科及以上学历患者占76.5%,有家族史的患者占79.4%。(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痊愈患者2例,显效患者13例,有效患者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3)月经周期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补肾解郁调冲法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月经周期评分(P<0.001)和中医证候积分(P<0.001)。(4)多毛、痤疮、黑棘皮症评分:补肾解郁调冲法能明显降低患者痤疮评分(P<0.01),对多毛、黑棘皮症评分虽有降低,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BMI:补肾解郁调冲法能降低BMI,虽有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补肾解郁调冲法可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P<0.001)。(7)性激素水平:补肾解郁调冲法可有效降低患者T水平(P<0.05),LH、FSH水平及LH/FSH虽有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妊娠情况:共有17例患者有生育需求,在治疗期间有6例患者临床妊娠,妊娠率为35.3%。结论1临床数据挖掘研究显示,刘雁峰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用药平和,攻补兼施,注重补虚,不一味活血通经,时刻固护女性阴血和阳气;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发病和肾、肝二脏关系最为密切,肾虚肝郁是其发病的重要病机,与刘雁峰教授临证经验相符;刘雁峰教授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思维,以补肾和调肝为基本治法,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同,随症辨证论治,辅以健脾化痰、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等治法。2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补肾解郁调冲法可有效调整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的月经周期,改善肾虚肝郁证候,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痤疮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降低血清T水平,改善内分泌环境,提高妊娠率,补肾解郁调冲法临床疗效肯定。

李敬[8](2020)在《PCOS体质分布及滋阴补阳方序贯治疗PCOS-IR不孕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并探讨PCOS患者体质分布规律,从而通过“辨体调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检验指标,为防治PCOS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观察并探讨滋阴补阳方序贯治疗PCOS-IR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本病提供新的诊治手段及思路。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至江苏省中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PCOS的患者,自愿运用“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其体质分布规律。然后从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的159例患者中选取符合PCOS-IR不孕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单纯西药促排卵(LE+HMG+HCG)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共78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滋阴补阳方序贯,根据中医体质加减用药,共71个周期;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共观察149个周期。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基础性激素与代谢指标水平、基础状态下卵巢情况、中医证候与月经症状评分、HMG用量与卵泡发育天数、HCG日性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情况、排卵以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PCOS患者159例,兼夹体质135例,占总人数的84.91%,中医体质累积出现频数337次,偏颇体质332次,占总数比例为98.52%。其中各体质所占比例分别为:气郁质21.96%,气虚质19.29%,痰湿质18.69%,湿热质17.51%,阳虚质7.42%,血瘀质5.64%,特禀质5.04%,阴虚质2.97%,平和质1.48%。(2)本研究中PCOS-IR患者93例,占PCOS总人数的58.49%,中医体质累积出现频数196次。各体质所占比例分别为:痰湿质21.43%,气虚质19.90%,气郁质16.75%,湿热质14.66%,阳虚质8.90%,特禀质6.81%,血瘀质6.81%,阴虚质2.62%,平和质1.05%。(3)PCOS患者年龄≤20岁的有32例,占总人数20.13%;21~30岁的有108例,占67.92%;31~40岁的有19例,占11.95%。(4)年龄≤20岁的PCOS患者体质累积出现频数73次,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特禀质、血瘀质、阴虚质及平和质所占比例分别为27.40%,20.55%,15.07%,15.07%,10.96%,5.48%,4.11%,1.37%和 0.00%;年龄在 2140 岁的 PCOS 患者体质累积出现频数264次,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特禀质、阴虚质及平和质所占比例分别为22.35%,19.70%,18.18%,17.05%,6.44%,6.06%,4.92%,3.41%和1.89%。(5)体重与BMI:治疗后两组体重、BMI均下降,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体重、BMI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基础性激素水平:治疗后两组均可以提高E2、SHBG水平,降低AMH、LH、LH/FSH、T及DHEAS水平,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降低AMH、LH/FSH及T上疗效更显着,提高E2水平幅度更大(P<0.05),余性激素指标无差异(P>0.05)。(7)糖代谢指标:治疗后两组均能够降低FINS、HOMA-IR水平,观察组还可改善FPG水平,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改善FINS、HOMA-IR上疗效更显着(P<0.05)。(8)基础状态下卵巢情况:治疗后两组均可以改善卵巢体积、窦卵泡数,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能显着改善窦卵泡数(P<0.05),但在卵巢体积方面无差异(P>0.05)。(9)中医证候及月经症状评分:治疗后两组均可以改善中医证候及月经症状评分,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10)HMG用量及卵泡发育天数: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更能够显着减少促排卵周期中HMG用量,缩短卵泡发育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HCG日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更能够显着改善HCG日E2、LH、P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P<0.05),但在子宫内膜形态上两组无差异(P>0.05)。(12)排卵情况: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周期排卵率、未启动周期率分别为83.10%(59/71),9.86%(7/71)和58.97%(46/78),24.36%(19/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UFS发生率、OHSS发生率分别为5.63%(4/71),1.41%(1/71)和11.54%(9/78),5.13%(4/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妊娠结局: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8.15%(13/27),21.43%(6/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周期妊娠率、不良妊娠率分别为18.31%(13/71),11.11%(3/27)和 7.69%(6/78),14.29%(4/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临床总疗效:观察组治愈率18.31%,临床总疗效83.10%,对照组治愈率7.69%,临床总疗效58.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COS患者中医体质以兼夹体质和偏颇体质为主,其中气郁质、气虚质、痰湿质及湿热质位居前四;(2)PCOS-IR患者中医体质以痰湿质、气虚质为主;(3)PCOS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1~30岁之间,年龄≤20岁的PCOS患者以气虚质为主,而年龄在21~40岁的PCOS患者以气郁质为主;(4)滋阴补阳方序贯,结合“辨体调质”可以显着降低PCOS-IR不孕患者的BMI,改善内分泌代谢水平及卵巢窦卵泡数,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总疗效;在促排卵方面,滋阴补阳方序贯可以显着减少HMG用量,缩短卵泡发育天数,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还可以提高卵泡质量,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周期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为PCOS-IR不孕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

吴海燕[9](2019)在《近20年中西医结合应用中医周期法治疗PCOS所致不孕症的文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中西医结合应用中医周期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的不孕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及整理近20年的文献数据,评价中西医结合以中医周期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总结近现代医家治疗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用药规律及特点。冀能探索其中的证治发展规律,为今后对的治疗及下一步临床用药提供系统化思路和客观数据。方法:本研究通过频数分析为主对采用中西医结合合并中医周期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方、药、针灸穴位的频率进行比较,探索中、西医不同种药物、方法的运用情况,系统地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证治规律提出证据并推论出用药的主导方案。研究对象:以中医周期法、中西医、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不孕症为关键词,检索从1998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文献。研究方法:1.meta分析:系统评价主要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RCT文献质量评价;对RCT文献中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随机法、样本含量、组间均衡性比较、盲法的运用、治疗方法、统计学方法、随访、退出与失访等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中医证候分布及用药的频数及规律分析: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浸会大学图书馆有关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文献资料。将纳入的西医文献中提及的治法、药物;以及中医为主的文献中提及的治则、方剂、具体用药、性味归经、穴位、所属经络等数据规范化地归纳表格中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在各个月经周期的阶段性治法、方药。统计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及Excel软件及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偏倚风险评分、频数分析。结果:1.meta分析:纳入的77项研究(中西药共58篇;西药结合针灸19篇)。在随机序列的产生中,有19个研究(占24.68%)分别用随机数字表法、投币法、抽签法,评为“中等风险”,其中有2个研究(占3.00%)按照就诊顺序的随机法,评为“高风险”;分配隐藏条目中,均无提及,评为“风险未知”;2个研究(占3.00%)提及盲法,但无详细论述,其他研究都没有提及是否对实施者进行盲法,(纳入患者、测量人员盲法),评为“风险未知”;有5项(占6.49%)纳入研究叙述失踪或排除情况,失踪人数<20%,被评为“低风险”;纳入的研究没有提及是否存在其他潜在风险,如提早终止研究、欺骗行为等,评定为“风险未知”。总结以上,本研究纳入77篇文献均为中级文献,总体文献质量偏中等。中西药结合组对照西医组治疗PCOS不孕症,58个研究结局共3540例病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04,I2=25%),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总有效率[OR=3.78,95%CI(3.29,4.34,P<0.00001)]。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对照西药治疗PCOS不孕症,19个研究结局共1814例病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31,I2=11%),总有效率[OR=2.64,95%CI(2.14,3.25,P<0.00001)]。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西医治疗PCOS不孕症,51个研究结局共4350例病例,各研究间具同质性(P =0.47,I2=0%),妊娠率[OR=2.76,95%CI(2.43,3.13,P<0.00001)]。16个研究结局共1582例病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50,I2=0%),针灸结合西药的妊娠率[OR=2.45,95%CI(1.98,3.04,P<0.00001)]。26 个(中西药结合)研究结局共2228例病例,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可接受(P=0.00005,I2=55%),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治疗PCOS不孕症的排卵率[OR=2.88,95%CI(2.39,3.50,P<0.00001)]。10个研究结局共1022例病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62,I2=0%),针灸结合西药的排卵率[OR=2.70,95%CI(2.00,3.66,P<0.00001)]。2.证治规律:根据研究目的和纳入标准最终获得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为84篇,其中66篇为中西药结合周期疗法文献、18篇为针灸结合西药的中医周期疗法相关文献。(1)中医证候分布84篇文献中,提及证型的有73篇,前3位频数最高的中医证候分别是肝郁肾虚(17)、肾阴阳两虚(10)、肾阴虚(4),与肾的关系最密切。(2)用药及方剂频数本研究文献的84篇,周期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中药中,四个周期共涉及药物93种(表4-7),总使用频次共2557味次,分别在经后期833味次、经间期851味次、经前期653味次、行经期242味次。经后期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67种,共出现815次,占总用药频次的97.83%,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18种,出现18次,占总用药频次的2.16%;经间期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72种,共出现829次,占总用药频次的97.41%;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23种,出现23次,占总用药频次的2.70%;经前期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57种,共出现639次,占总用药频次的97.86%,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14种,出现14次,占总用药频次的2.14%;行经期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30种,共出现210次,占总用药频次的84.71%。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31种,出现31次,占总用药频次的15.29%。分类规范是参照《中药学》(黄兆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第1版),以下是分类:解表药、补虚药、清热药、泻下药、化湿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温里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安神药、收涩药、开窍药、消食药、平肝息风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等。药物类别频数最高的排名前是:经后期:补虚类(61.94%)常用药物有女贞子、枸杞子、旱莲草、菟丝子、淫羊藿、当归、山药、鹿角霜、川断、紫石英、肉苁蓉、白芍、何首乌、黄芪、白术等。活血化瘀类(9.84%)常用药物有川芎、丹参、牛膝、桃仁、红花等。理气类(5.16%)常用药物有香附、陈皮、枳壳等。收涩类(4.92%)常用药物有山茱萸、覆盆子、五味子等。利水渗湿类(4.08%)常用药物有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化痰平喘止咳类(4.08%)常用药物有半夏、胆南星、皂角刺等。清热类(3.60%)常用药物有牡丹皮、赤芍、生地等。经间期:活血化瘀类(23.85%)常用药物有丹参、桃仁、泽兰、川号、红花、鸡血藤、牛膝等。补阳类(19.62%)常用药物分别是菟丝子、淫羊藿、川断、紫石英、鹿角霜、仙茅、补骨脂等。补血类(11.52%)最常用药物是当归、熟地、白芍等。补气类(6.93%)最常用药物有山药、白术、甘草、黄芪、党参、炙甘草等。清热类(6.46%)最常用药物是赤芍、生地、牡丹皮、黄柏等。理气类(6.35%)最常用药物有香附、陈皮、枳壳、木香等。补阴类(5.52%)最常用的药物分别是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鳖甲等。经前期:补阳类(33.69%)最常用的药物是菟丝子、川断、淫羊藿、巴戟天、仙茅、紫石英、肉苁蓉等。补血类(16.69%)最常用的药物为当归、熟地、白芍、何首乌、阿胶等。补气类(9.34%)最常用药物是山药、黄芪、白术、党参、甘草等。活血化瘀类(7.81%)最常用药物为牛膝、川芎、丹参、益母草、桃仁等。补阴类(6.89%)最常用的药物是女贞子、枸杞子、旱莲草等。理气类(4.44%)最常用的药物是陈皮、香附、玫瑰花等。化痰平喘止咳类(3.22%)最常用药物是半夏、胆南星、浙贝母等。行经期:活血化瘀类(42.98%)最常用药物是川芎、泽兰、益母草、桃仁、丹参、红花、牛膝等。补血类(16.12%)当归、熟地、白芍等。理气类(12.40%)最常用的药物是香附、陈皮、枳壳、乌药等。清热类(7.85%)最常用药物是赤芍、生地等。补气类(5.37%)最常用的药物为甘草、山药、炙甘草等。补阳类(5.37%)最常用的药物分别是菟丝子、淫羊藿等。化湿类(1.65%)最常用的是苍术、厚朴等。(3)针灸穴位频数针灸方面,经后期的主要用穴,子宫穴(11.65%)、关元(11.65%)、三阴交(9.71%);经间期主要穴位是子宫穴(11.30%)、关元(9.57%)、三阴交(8.70%)、经前期首要穴位是子宫穴(14.29%)、足三里(11.42%),三阴交(10.00%);行经期的主要穴位是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及子宫穴,各占16.67%。(4)西药频数西药方面,经后期所用最高频次的是治疗方式是CC50mg,共57次,占55.34%;经间期所用最高频次的治疗是hCG 5000-10000IU肌注,共31次,占79.49%;经前期及行经期没有应用任何治疗方法。结论:检索1998-2018年期间有关中西医结合周期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共检索出562篇,经文献质量评价,纳入77篇进行META分析,并84篇对中西医用药、用穴及治疗规律进行探讨。1.Meta 分析:(1)中西药结合、针灸结合西药皆优于西药治疗。(2)中西药结合、针灸结合西药治疗PCOS不孕症的妊娠率及排卵率皆优于西药治疗。(3)中西药结合、针灸结合西药治疗PCOS不孕症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中等,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2.中西药病机及治疗规律:(1)肾虚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基本病机。(2)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治疗上用药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导。经络方面以任脉及足三阴经为主导。(3)经后期及经间期是施治的关键时机。(4)中西药结合能增加妊娠率。

梅泰中[10](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文献计量研究及其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历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临床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统计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发展趋势,挖掘现代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用药规律。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瘀型、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文献进行疗效评价,为中医、中西医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方法:对中国学术期刊(CNKI)、万方医学网、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相关临床期刊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数据挖掘软件进行处理,对文献的外部特征如年代分布、地区分布、期刊分布等和内部特征如药物使用、穴位使用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该病的研究现状及临床治疗用药规律,并对治疗肾虚血瘀型和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文献641篇,结果分为文献计量分析和疗效评价两部分。外部特征分析结果:(1)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发文趋势总体呈上升状态;(2)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来源于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广东省、河南省和河北省发文量位居前三;(3)作者分布和期刊分布均不集中,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为《中医临床研究》、《新中医》、《中国妇幼保健》和《四川中医》;(4)基金资助较多的省份为广东省、河北省和山东省。内部特征分析结果:(1)药物使用频次前十位的药物依次为当归、菟丝子、熟地、香附、茯苓、枸杞、丹参、山药、白芍、川芎;(2)穴位使用频次前十位依次为:关元、三阴交、子宫、中极、足三里、气海、肾俞、丰隆、血海、太冲、脾俞。疗效评价结果:1.在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上,(1)中医组相比较西医组在妊娠率和有效率上有较大优势,在周期排卵率上与西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中西医结合组相比较西医组在妊娠率、排卵率、周期排卵率、有效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组相比西医组疗效更佳。2.在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上,(1)中医组相比较西医组在有效率上有较大优势,妊娠率上与西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中西医结合组相比较西医组在妊娠率、排卵率、周期排卵率、有效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组相比西医组疗效更佳。结论:(1)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研究呈现总体上升态势;(2)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研究区域比较分散,没有明显的地域相关性;(3)基金分布省份多集中在广东、河北和山东等地区,可能说明这些地区的资金支持力度和科研力度都较强,也可能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4)现代中医临床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与肾脾肝三脏失常及瘀血、痰湿有关,治疗以补肾、疏肝、健脾、活血、化痰为主。(5)中医药治疗主要包括口服疗法和针刺疗法。口服基本药组为:当归、菟丝子、熟地、枸杞、女贞子、白芍、山萸肉。针刺基本穴位为:关元、三阴交、子宫、中极、足三里、丰隆。中西结合治疗肾虚血瘀型和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但在促排卵上,中医疗效并不优于西医,中医配合西医治疗,互相辅助,可以取得更好疗效,同时需要加强中医对于促排卵疗效的进一步研究。

二、褚玉霞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褚玉霞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化痰利水法论治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1.2 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研究进展
        1.2.1 辨证论治
        1.2.2 其他治疗
    2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2.1.1 遗传因素
        2.1.2 内分泌因素
        2.1.3 代谢因素
        2.1.4 低度炎症反应
        2.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2.2.1 调整生活方式
        2.2.2 药物治疗
        2.2.3 手术治疗
    小结
1 历代医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阐述
2 刁军成教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2.1 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2.1.1 肾虚
        2.1.2 脾虚
        2.1.3 肝郁
    2.2 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辨证
        2.2.1 肾虚痰湿阻滞型PCOS
        2.2.2 脾虚痰湿阻滞型PCOS
        2.2.3 肝郁痰湿阻滞型PCOS
3 刁军成教授运用化痰利水法在痰湿阻滞型 PCOS 中的临床经验总结
    3.1 化痰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3.1.1 补肾健脾化痰
        3.1.2 健脾燥湿化痰
        3.1.3 疏肝健脾化痰
    3.2 利水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3.2.1 痰、水、湿三者之间的联系
        3.2.2 利水分消津液
    3.3 化痰利水,动静结合
4 病案举隅
    验案一
    验案二
    验案三
总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2)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临床调查表 女性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情况问卷调查
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从LncMEG3介导PI3K/AKT/mTOR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探讨针刺对PCOS排卵障碍效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西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及诊治进展
        1.1.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认识
        1.1.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学发病机制
        1.1.3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治疗进展
    1.2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及诊治研究进展
        1.2.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
        1.2.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诊疗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针刺治疗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3.1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选穴规律研究
        1.3.2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1.4 课题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
        1.4.1 卵泡发育异常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病理表现
        1.4.2 卵巢颗粒细胞自噬是卵泡发育异常的重要因素
        1.4.3 已有研究证实LncMEG3参与调控组织及细胞自噬
        1.4.4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自噬的经典通路
        1.4.5 LncMEG3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颗粒细胞自噬
第二章 实验研究
    2.1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排卵障碍的疗效
        2.1.1 研究内容
        2.1.2 材料与方法
        2.1.3 结果
        2.1.4 讨论
        2.1.5 小结
    2.2 LncMEG3通过PI3K/AKT/mTOR途径诱导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影响卵泡发育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
        2.2.1 研究内容
        2.2.2 材料与方法
        2.2.3 结果
        2.2.4 讨论
        2.2.5 小结
    2.3 针刺通过影响LncMEG3介导PI3K/AKT/m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起到治疗PCOS排卵障碍效果
        2.3.1 研究内容
        2.3.2 材料与方法
        2.3.3 结果
        2.3.4 讨论
        2.3.5 小结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涉及实验动物伦理的审查意见
涉及生物安全内容的审查意见

(5)国医大师刘敏如教授多囊卵巢综合征学术思想总结及临床用药经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刘敏如教授提出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名(“胞中脂膜壅塞诸证”)的背景
    1 发展中医妇科学新病种的必要性
    2 前辈对中医妇科学新病种的发展
第二部分 刘敏如教授提出“胞中脂膜壅塞诸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对应研究
    1 病名由来有依据
    2 疾病概念要明确
    3 审证求因释病机
    4 辨证论治循病机
        4.1 辨病
        4.2 辨证
        4.3 论治
        4.4 用药时间
        4.5 用药小结
        4.6 重点提示
第三部分 刘敏如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用药经验分析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育龄期及围绝经期PCOS的诊断
        2.2 青春期PCOS的诊断
        2.3 排除标准
    3 病例选择
        3.1 纳入标准
        3.2 病例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病例信息录入
        4.2 症状的标准化
        4.3 病名、证型及治法的标准化
        4.4 中药标准化
        4.5 数据分析方法
        4.6 技术路线
    5 研究结果
        5.1 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型分析
        5.2 多囊卵巢综合征方剂、药物分析
        5.3 多囊卵巢综合征各证型分析
        5.4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证型分析
        5.5 多囊卵巢综合征单证型症状集群分析
        5.6 总结
    6 病案举隅
        6.1 季某案
        6.2 刘某案
        6.3 孙某案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6)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PCOS所致不孕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
    2.5 控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4.研究结果
    4.1 两组患者基线比较
    4.2 疗效判定及结果
    4.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西医研究
        1.1 西医认识
        1.2 西医治疗现状
    2.中医研究
        2.1 中医认识
        2.2 中医治疗现状
    3.导师认识
    4.健脾补肾助卵方组方依据及方义分析
        4.1 方药组成
        4.2 方药分析
    5.现代药理学研究
    6.促排卵药物的选择
    7.疗效分析
        7.1 综合疗效
        7.2 中医证候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
        7.3 排卵率、妊娠率情况
        7.4 血清激素水平
    8.结论
    9.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7)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1 中医古籍病因病机探究
        2 现代医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3 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研究
        2 病因
        3 病理生理
        4 诊断标准
        5 治疗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二、补肾解郁调冲法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PCOS体质分布及滋阴补阳方序贯治疗PCOS-IR不孕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
        1.1 古代文献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进展
    2. 现代医学对PCOS-IR及中医体质的研究
        2.1 PCOS-IR的病因
        2.2 PCOS-IR的病理机制
        2.3 中医体质学的现代研究
        2.4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体质研究现状
        2.5 西医治疗
        2.6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远期并发症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PCOS中医体质规律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二、滋阴补阳方序贯治疗PCOS-IR不孕的临床疗效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案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讨论
    1. 立论依据
        1.1 阴阳失衡是PCOS-IR发病的主要机理
        1.2 滋阴补阳方序贯治疗PCOS-IR的机制探讨
    2. 滋阴补阳方的组方分析及药理研究
        2.1 滋阴方
        2.2 补阳方
    3. PCOS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探讨
        3.1 PCO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分析
        3.2 PCOS-IR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分析
        3.3 PCOS患者年龄分布与体质关系的分析
    4. 滋阴补阳方序贯治疗PCOS-IR不孕的疗效分析
        4.1 临床总疗效分析
        4.2 体重及BMI分析
        4.3 基础性激素及糖代谢指标分析
        4.4 基础状态下卵巢情况、中医症状以及月经症状评分分析
        4.5 卵泡发育情况分析
        4.6 HCG日子宫内膜情况分析
        4.7 排卵情况分析
        4.8 妊娠结局分析
    5. 辨体调质对PCOS防控的探讨
    6.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英文缩略词
    附录2: 中医证候评分
    附录3: 月经症状评分
    附录4: 临床观察表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近20年中西医结合应用中医周期法治疗PCOS所致不孕症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当代西医学对PCOS所致不孕症的认识
        1.2 当代医学对PCOS诊断标准的认识
        1.3 当代医学的治疗概况:
        1.3.1 月经周期的调整
        1.3.2 雄激素水平的降低
        1.3.3 胰岛素抵抗症状的改善
        1.3.4 促排卵
        1.3.5 手术疗法
        1.3.6 IVF-ET
        1.4 PCOS及不孕症在中医学范畴的认识
        1.4.1 古代医家的论述
        1.4.2 当代中医学对PCOS及不孕症的认识
        1.5 中医对PCOS所致不孕的治疗概况
        1.5.1 治法治则
        1.6 小结
第二章 中西医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证治规律与方药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2.2.2 纳入标准
    2.3 文献质量评价
        2.3.1 数据提取和分析
        2.3.2 方法学评价
        2.3.3 结果的测量
        2.3.4 研究方法
    2.4 meta技术路线图
    2.5 评价结果
    2.6 meta分析
        2.6.1 临床总效率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近20年的中医证候分布及用药
    3.1 研究目的及方法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方法
    3.2 研究对象及来源
        3.2.1 研究对象
        3.2.2 文献的来源
        3.2.3 文献检索及查找文献:
    3.3 纳入及排除标准
        3.3.1 纳入标准
        3.3.2 排除标准
    3.4 数据的规范化
    3.5 数据库的建立和分析
    3.6 研究结果
        3.6.1 文献筛选情况
        3.6.2 中医证候分布
        3.6.3 用药频数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meta分析
    4.2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中医证候及用药,西医用药规律的分析与讨论
        4.2.1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中医证候分布分析与讨论
        4.2.2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治疗分析与讨论
    4.3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4.3.1 周期法的治疗特色
        4.3.2 用药类别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导
        4.3.3 卵泡期及排卵期是施治的关键时机
        4.3.4 穴位以任脉及足三阴经为主导
        4.3.5 中西结合提高妊娠率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文献计量研究及其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中医古籍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性不孕病因病机的论述
        2.1.1 肾虚
        2.1.2 脾虚
        2.1.3 肝郁
        2.2 现代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病因病机的论述
    3 国内外治疗现状
        3.1 药物治疗
        3.1.1 补肾活血
        3.1.2 补肾化痰
        3.1.3 补肾疏肝
        3.1.4 自拟方剂
        3.2 针药治疗
        3.3 中药结合手术治疗
        3.4 其他疗法
    4 临床文献研究情况
    5 目的和意义
第一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文献计量分析
    1 研究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统计学处理
        2.1.1 外部特征
        2.1.2 内部特征
        2.2 数据的规范化
    3 技术路线
    4 结果
        4.1 年度分布
        4.2 基金资助地区分布情况
        4.3 期刊分布
        4.4 作者情况
        4.5 关键词
        4.6 证型分布
        4.7 药物组成
        4.8 穴位组成
    5 讨论
    6 结论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疗效评价
    1 研究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类型
        1.3 研究对象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4 干预措施
        1.5 结局指标
    2 研究方法
        2.1 质量评价
        2.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肾虚血瘀型文献研究结果
        3.1.1 纳入文献一般情况
        3.1.2 纳入文献方法学评估
        3.1.3 统计结果分析
        3.1.4 敏感性分析
        3.1.5 发表偏倚
        3.2 肾虚肝郁型文献研究结果
        3.2.1 纳入文献一般情况
        3.2.2 纳入文献方法学评估
        3.2.3 统计结果分析
        3.2.4 敏感性分析
        3.2.5 发表偏倚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2.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褚玉霞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化痰利水法论治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D]. 郑美娟.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孙雅慧.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中医药治疗不孕症学术团队挖掘分析[J]. 谢宝珍,刘雁峰,潘雪,刘柳青,徐秀丽,曹一鸣,宫玮珩,王悦竹,史亚婷,吴豆豆,杨绿.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01)
  • [4]从LncMEG3介导PI3K/AKT/mTOR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探讨针刺对PCOS排卵障碍效应机制[D]. 林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国医大师刘敏如教授多囊卵巢综合征学术思想总结及临床用药经验分析[D]. 陈贞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PCOS所致不孕症的临床观察[D]. 马仲颖.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D]. 徐秀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PCOS体质分布及滋阴补阳方序贯治疗PCOS-IR不孕的临床观察[D]. 李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近20年中西医结合应用中医周期法治疗PCOS所致不孕症的文献研究[D]. 吴海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文献计量研究及其疗效评价[D]. 梅泰中.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褚玉霞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