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推动可再生能源

美国推动可再生能源

一、美国推动可再生能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郑圆圆[1](2021)在《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制度于2019年5月确立,预示着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不再是仅仅只是通过制度和政策一味鼓励行业发展,而是开始解决行业内部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是侧重针对解决在该行业发展中存在的能源浪费问题。这也是我国针对可再生能源电力行业的扶持政策从直接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行政手段向通过市场自由竞争政策的转变。但我国现有的消纳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的配额目标设计的是否科学,一旦配额目标设计的过高,会严重挫伤所在地区发电企业的积极性;考核方式中的实际消纳量和绿色电力证书考核方式并存的制度设计,可能会导致重复计算消纳数额的问题出现;现固定电价补贴制度导致了很多企业过度的追求高额的政府补贴来进入这个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导致出现大量的“弃风弃电”,与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的初衷背道而驰,为了解决我国现在行业内部存在的能源浪费问题、制度设计问题、行业发展问题,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制度势在必行。一个完善的制度可以对行业的良性发展起到正面作用,有效的缓解政府对行业的补贴资金压力。在能源结构改革的背景下,全世界针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力度都在不断加大,因此如何针对现在我国的制度问题制定完善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法律制度是我们现阶段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现有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法律制度及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对国外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制度进行梳理并针对先进的经验进行借鉴,最后对完善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法律制度提出相关建议。

杨蕙嘉[2](2021)在《输电网项目视角下可再生能源消纳时空特征及驱动模型》文中指出随着能源发展变革的不断推进,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丰富,电力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及市场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但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重开发轻消纳、省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限制了可再生能源的跨越式发展。电网输电项目,尤其是特高压项目,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优化配置中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撑。“十四五”时期是推动我国能源清洁低碳绿色转型的关键窗口期。2020年中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面对新形势要求,加快能源变革,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转变能源生产方式,以电为中心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以大电网互联转变能源配置方式,将有力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切实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面对新形势下的问题与目标,探索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发展特征及区域协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电网输电项目建设时序模型为基础,以2015-2019年中国31个省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研究对象,开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格局-机理-模拟”的研究,定量刻画研究我国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时空格局特征与演化趋势,探讨省域的空间作用与驱动机制,并进行省域演化模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中国跨省跨区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模型。研究系统梳理中国区域电网与特高压项目的建设发展历程及电力输送特点,基于2015-2019年跨省跨区输电网项目建设投运时序数据,建立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研究其连通性时空演化特征,为后续省域电力经济分析提供基础工具。(2)分析了中国省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格局及时空演化特征。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分析工具,识别分析中国3 1个省域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装机出力、电力消纳的时空分布与匹配特征;研究表明,开发利用格局均分布向东南方向偏移,开发指标呈扩散均衡特征,利用消纳指标呈集聚趋势。基于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研究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空间异质性与依赖性的时序发展特征;空间总体消纳格局由单核极化集聚向多极扩散演化,集聚地区由北部地区向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局部省份扩散。针对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在输电项目联通关系下的四类特征,探讨各类型省域动态演化规律及转移路径;不同消纳类型的省域间存在6种转化关系,8条转化路径,各类型转化概率有显着差异,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溢出效应依赖电网项目关系在类型转化中发挥关键作用。(3)建立了基于输电项目联通的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影响因素驱动分析模型。通过文献查阅和资料收集,本文从消纳环境因素、基础设施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和市场政策因素4个维度,识别分析用电增长率、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等8个影响因素及其时空特征。基于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以2015-2019年31个省域的空间面板数据,从全国总样本、地区样本、阶段样本三个角度构建影响因素驱动机制分析模型,定量测度各影响因素对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分析省域内、外生动力作用机制及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输电项目联通关系下,省域经济水平、用电增长潜力、市场化交易因素在省域间具有良好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逐步发挥溢出驱动作用拉动消纳水平。(4)开展了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动态演化模拟研究。基于电网输电项目联通关系下的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格局特征、空间作用规律、省域消纳特征及其转移概率,设定自然发展与碳达峰政策两类发展情景,运用CLUE-S模型研究不同政策情景下到2025年、2030年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特征的演化特征。两情景下各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类型转移均表现为高值类型演化为主向低值类型演化为主,但在碳达峰情景设定下省域类型转化更为活跃,且低值类型演化起步较早。综合来看,沿“内蒙-华北”“西北-华中”方向继续向华中、华东地区延伸优化电网输电项目的规划布局,畅通并优化现有高消纳地区的拉动作用,培育并激活潜在增长极发展将促进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提升。所建立的模型为合理规划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政策提供可靠理论方法和决策工具。本文基于省域电网输电项目关系建模,以系统性、时序性的空间经济思维围绕省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开展“格局-机制-模拟”研究,是对能源电力领域理论体系与实践应用领域的创新与补充。研究成果从电网项目和省域规划视角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供政策建议和研究工具,为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战略政策与电网输电项目规划布局提供理论与实证参考。

陈威[3](2021)在《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下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当前,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是制约人类发展的两大因素,而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促进可再生能源投资也由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话题。投资可再生能源既可有效缓解能源紧张,又能降低碳排放增量,但其高成本和间歇性等是电力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的原因。因此,政府应出台各项碳规制政策,以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各国实践表明,碳限额与交易机制是促使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方式。该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祖父法——总量碳配额,二是基准法——单位碳配额,这两种形式的机制均被中国和欧洲政府实施过。为此,本文分别考虑了发电企业承担发电与售电功能(发售一体化)的情形和发电企业承担发电功能而售电企业承担售电功能(发售分离)的情形。在不同的情形下,研究祖父法和基准法对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影响。在垄断市场结构中,首先,研究了发售一体化情形下发电企业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行为;接着,在发售分离的情形下研究了对谁实施碳限额与交易机制和谁来投资可再生能源等问题。在竞争市场结构中,研究了双寡头发电企业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行为。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研究垄断市场中发售一体化下的发电企业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行为,即在市场上只有一家发电企业且同时承担发电与售电功能的背景下,构建了发电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模型,根据最优解,主要结论有:(1)相对于祖父法而言,基准法下的发电企业会投资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但也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量。(2)相对于无碳限额与交易机制而言,基准法不仅仅能够减少碳排放量,而且也能保证电力需求量不会减少。第二,研究垄断市场中发售分离下对谁实施碳限额与交易机制的问题,即碳限额与交易机制是规制于发电企业还是售电企业,构建了由发电企业和售电企业组成的二级电力供应链,根据均衡解,主要结论有:(1)相对于售电企业而言,对发电企业实施碳限额与交易机制将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进一步地,相对于祖父法而言,基准法更有利于可再生能源投资。因此,对发电企业实施基准法将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可再生能源投资。(2)当碳限额与交易机制规制发电企业时,可再生能源投资量随着单位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碳限额与交易机制规制售电企业时,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量随着单位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减少。第三,研究垄断市场中发售分离下谁投资可再生能源的问题,考虑祖父法规制于发电企业时,发电企业与售电企业分别投资可再生能源的行为,构建了由发电企业和售电企业组成的二级电力供应链,根据均衡解,主要结论有:(1)在发电商投资可再生能源的情形中,售电商的利润低于发电商的利润;而在售电商投资可再生能源的情形中,售电商的利润高于发电商的利润。(2)相对于发电商投资可再生能源的情形,售电商投资可再生能源的情形中将有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投资量、更高的电价、更多的电力需求量和更高的供应链企业利润。(3)可再生能源投资成本系数的增加将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量、电价和电力需求量,从而导致电力供应链企业利润的减少。第四,研究竞争市场中发售一体化下的双寡头发电企业的投资行为,即市场上存在两家发电企业相互竞争,研究祖父法和基准法对可再生能源投资量的影响,构建了最优化模型,根据最优解,主要结论有:(1)实施碳限额与交易机制能促使发电企业投资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相对于祖父法而言,基准法能够激励发电企业投资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同时碳排放总量也会更多。(2)随着一方发电企业单位碳排放量的增加,其市场需求量会减少,而另一方的市场需求量会增加,同时市场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量会增加。(3)随着碳价的增加,祖父法下发电企业的利润会减少,而基准法下发电企业的利润却先减后增。本文有两个主要的创新点,(1)针对碳规制政策初级阶段中可再生能源投资量的问题,本文创新性地指出基准法比祖父法更利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资。(2)针对对谁实施碳规制政策以及谁来投资可再生能源的问题,本文指出对发电企业实施碳限额与交易机制将更利于可再生能源投资,售电企业将更利于可再生能源投资。理清这些基本的问题,不仅对企业的运营大有裨益,而且对制定相应的政策也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宏业[4](2020)在《考虑经济、能源和环境效益的南方电网跨地区电能交易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中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呈较为明显的逆向分布,这使得中国跨地区能源交易,尤其是跨地区电能交易势在必行。然而在经济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重制约下,目前中国采用的是基于“公平”目标的“分省申报、局部最优”型跨地区电能交易模式。现行交易模式不仅使得中国跨地区电能交易存在省间贸易壁垒,增加了电力行业成本,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弃风、弃光和弃水”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上述这些问题在南方电网覆盖区域尤为突出。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综合考虑了南方电网电力行业经济、能源和环境效益,提出了改进的基于“效率”目标的“统一规划、全局最优”型中国跨地区电能交易模式,建立了基于未确知交易信息的多品种电能跨地区交易优化模型,通过优化跨地区电能交易,解决了南方电网电力行业成本问题、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和排放问题。首先,本文分析了经典网络流模型在处理复杂跨地区电能交易问题时所具有的优势及局限性。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效率”目标的“统一规划、全局最优”的改进型中国跨地区电能交易模式,建立了基于未确知交易信息的多品种电能跨地区交易优化模型,为解决南方电网电力行业问题奠定了基础。其次,本文建立了考虑经济效益的基于未确知交易信息的多品种电能南方电网跨地区交易优化模型,对其2015年电能生产、电能传输和电能交易情况进行同时优化,从电能生产结构、清洁能源发展以及电能交易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跨地区电能交易模式对南方电网电力行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统一规划、全局最优”的改进型中国跨地区电能交易模式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有助于破除省间壁垒,减少成本。最后,本文建立了考虑能源效益的基于未确知交易信息的多品种电能南方电网跨地区交易优化模型,针对中国2018年提出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目标政策,从电能生产、电能传输以及电能交易的能源供给侧角度,给出了南方电网覆盖区域中长期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目标政策的实现路径,解决了南方电网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此外,建立了考虑环境效益的基于未确知交易信息的多品种电能南方电网跨地区交易优化模型,解决了南方电网电力行业排放问题。综上,本文提出的基于“效率”目标的“统一规划、全局最优”型中国跨地区电能交易模式能够解决现行跨地区电能交易模式缺陷导致的南方电网电力行业成本问题、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和排放问题,并能够为中国电力行业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刘滢泉[5](2020)在《可再生能源补贴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充足、可持续的能源供给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能源消费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和生产之间的不平衡的矛盾愈加严重。能源的来源有很多不同种类,当前,世界能源使用很大程度上依赖化石燃料。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燃烧会带来酸雨、雾霾等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更会引起全球性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危及地球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化石燃料大量使用在造成严重环境、气候问题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可再生带来的能源枯竭问题。化石燃料大量使用在造成严重环境、气候问题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可再生带来的能源枯竭问题。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促使国际社会的能源危机、能源安全等问题浮出水面,也让许多国家更清醒地意识到能源供给持续性和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全球范围内屡次发生的核事故,尤其是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引发了人类对核能安全的不信任。一些国家相继宣布“弃核”,并努力实现从核电到可再生能源的转换。因此,寻找替代能源,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再生能源低碳、清洁、可持续的优点,赢得了世界各国的青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从过去个别国家、部分地区逐步扩展成为全球各国的一致行动。各国都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降低能源进口的依赖程度,保障本国能源安全,推进能源转型;保护环境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可再生能源产业具有初始投资成本高、成本受技术创新进步影响大、长期成本有下降空间等显着特点,因此,可再生能源产生经济效益需要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巨大的投资、研发成本给成立初始阶段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使其难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传统能源相竞争。考虑到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这一特点,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带来的环境、生态、经济价值,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法律、政策,用以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壮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使用,作为未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之一,不仅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说,谁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使用领域占得先机,就将在这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科技革命中获得优势地位。世界各国既是气候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更是经济社会存在竞争的利益个体,在逆全球化浪潮兴起的时代,国与国之间在发展可再生能源及其产业领域存在竞争关系、在争夺可再生能源产品、设备国际市场领域也存在竞争关系。补贴作为一种常用的政府激励措施,成为各国促进可再生能源及其产业发展的常用手段。随着可再生能源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补贴措施是否还可以继续使用、应当如何使用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在国际贸易领域,不断涌现可再生能源补贴争端更是对各国可再生能源补贴措施的合规性问题提出了质疑。在各国普遍对可再生能源及其产业给予补贴的背景下,相比环境负面效应更大的化石能源补贴,为何可再生能源补贴屡遭国际争端诉讼?成为本文研究国际层面可再生能源补贴问题的出发点。从GATT到WTO,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历程。WTO在国际贸易领域建立了秩序,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和平维护作出了贡献,其制度的详实程度、争端解决机制的广泛实践,成为全球化时代成员方遵守的“模范国际法”。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WTO既有制度的僵化、新规则的难以达成,都让成员方对WTO“究竟走向何方”产生了怀疑。争端解决机构难以完成可再生能源补贴认定、难以开展合规论证,正是WTO既有制度僵化的印证和缩影。与多边经贸规则难以达成相对应,区域贸易协定发展如火如荼。美国、欧盟、日本主导或参与了TPP、CPTPP、USMCA、EPA谈判,并达成了一系列高标准的区域贸易协定。具体到可再生能源补贴领域,前述区域贸易协定通过“非商业援助制度”“环境条款”“一般例外条款变通适用”等规则的设计,事实上改变了WTO框架下的补贴制度,体现了先进发达国家抢占21世纪国际经贸规则制定话语权的战略意图。虽然目前而言,这些区域贸易协定的规定相对原则,且未有争端实践适用,但结合多边经贸规则的形成过程来看,区域贸易协定的相关规定推而广之,也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先进发达国家在推进诸边、双边层面经贸规则发展的同时,也在国内层面不断发展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体系,综合运用法律、政策手段,设计覆盖研发、投资、生产、销售环节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为国内可再生能源及其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化的制度保障,并向全球输出了“上网固定电价制度”“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等制度设计,在国内法制度层面实现了领跑。而今,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补贴支持,先进发达国家更多地掌握了可再生能源的核心技术,其中部分类型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具备了参与自由市场竞争的实力。由此不难发现先进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补贴法律领域的整体设计图谱:第一,在国内法制度层面逐渐将市场因素纳入原有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以实现优胜劣汰,提升成熟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竞争力;第二,把握既有多边经贸规则,发起对其他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措施争端,为本国可再生能源产业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和发展时间;第三,通过区域贸易协定实践,制定有利于本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高标准条款,抢占21世纪国际经贸规则“立法权”。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大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巨大的能源消费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环境、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当今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能源安全问题是国家能源发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核能安全性备受质疑的情况下,发展可再生资源产业已成为我国保护环境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者,近年来,中国也成为在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域最大的投资者,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然而,近年来,在贸易保护主义不时抬头的当下,我国可再生能源产品、设备在国际上屡遭反补贴诉讼。研究国际法律制度,归根到底的落脚点在于,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发展、完善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助力我国可再生能源及其产业的发展。补贴、反补贴法律制度对我国来说是“舶来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自2004年后未有新的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缺乏系统性,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散见于法律、政策之中,且多以政策形式出现,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法制化程度明显不足,部分制度的合规性也有待论证。制度的局限必然影响实践的效果,实践中“弃风弃光”现象一方面是电力消纳的统筹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既有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合理性的实践质疑。如何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发展、完善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成为本文研究国内层面可再生能源补贴问题的出发点。因此,本文将在既有多边贸易体系框架内,为可再生能源补贴寻找制度依据,并结合可再生能源补贴争端实践,探析可再生能源补贴合规论证路径及制度问题,并将归纳区域贸易协定、典型发达国家内国法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发展趋势,以推进多边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和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的发展完善,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及其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化的制度保障。本文从法学视角出发,聚焦可再生能源补贴法律问题,探讨了可再生能源及其补贴的价值、实施可再生能源补贴措施与贸易自由化的关系;分析了WTO框架下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相关制度,结合可再生能源补贴争端实践及WTO制度,归纳了WTO框架下可再生能源补贴合规论证所应遵循的逻辑思路;研究了区域贸易协定中可再生能源补贴相关制度,从诸边、双边层面为多边层面制度革新提供参考借鉴依据;讨论了可再生能源补贴专向性、不可诉补贴与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关系、可再生能源补贴与GATT1994第20条的关系等几个法律问题,就可再生能源补贴合规论证发展提出了建议;对标WTO既有规则体系及案例实践,审视了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法律制度、政策措施的合规性,在结合他国立法、实践情况的基础上,审视国内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的体系性、科学性,为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补贴问题的解决及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具体而言,本文由以下五章组成。第一章通过可再生能源、再生能源补贴概念的界定,明确文章的研究对象,从基础理论层面为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结合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分析可以发现,环境、气候、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及环境问题的无国界特征,寻求发展替代能源,大力发展可能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结合“幼稚产业理论”和“外部性理论”两种经济学理论的分析,政府通过“有形的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合理化能源产品的最终成本,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符合自然法的公平价值和理性精神,体现了自然法的核心诉求。在综合政策的支持下,可再生能源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空间、可实现,国际社会的认可度高,可再生能源补贴作为各国政府常用的政府干预手段和调控措施,其存在必要性在实践中也得到了体现。然而,对可再生能源补贴的质疑、可再生能源补贴贸易救济措施、可再生能源补贴贸易争端频发,可再生能源补贴“深陷”国际法律争议,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合规性备受质疑,成为了本文进一步研究可再生能源补贴法律问题的动因所在。第二章围绕WTO框架下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适用这条主线,在第一节分析了WTO框架下SCM协定、GATT1994、GATS和《农业协定》中的与可再生能源补贴相关的制度及对可再生能源补贴的适用性,发现除了SCM协定,其他协定中的补贴制度都无法为可再生能源补贴认定提供充分依据;除了《农业协定》中的“绿箱”国内支持措施,其他涵盖协定中均无肯定可再生能源补贴环境价值、正外部性的补贴制度,有鉴于《农业协定》适用对象的特定性,因此当前WTO框架下没有专门适用于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特殊补贴制度;从制度层面来看,可再生能源补贴认定、论证遵循一般补贴认定、论证规则。在第二节中,结合WTO争端解决实践,以“加拿大-可再生能源案”为例,详细分析了WTO争端解决实践中确定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合规论证规则;并结合DSB裁决正、反两方面的评价肯定了既有合规论证规则的价值,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所在;并结合WTO补贴争端实践发展,发现可再生能源补贴争端呈现“非补贴”化处理和高频度嵌入“国内成分要求”两个显着发展特点。而今,WTO框架下可再生能源补贴合规论证路径发展呈现“停滞”状态,结合实践发展反思制度本身,发现WTO框架下补贴认定制度和分类制度都存在局限性,不利于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合规论证,无法在既有补贴制度框架内为可再生能源补贴提供豁免机会。DSB实践中形成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合规论证方法,是根据当前WTO框架下补贴制度做出的最无奈,也是最积极的选择,这种合规论证方法虽然暂时为非禁止性可再生能源补贴在事实上构建了暂时的绿色安全网,但从解决问题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依然不是根本之道。第三章围绕“非多边视角下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的发展”,从“诸边、双边”区域贸易协定视角和“单边”内国法视角分别切入,系统梳理了重点区域贸易协定、典型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内容特点和发展趋势。在“诸边、双边”维度下,区域贸易协定的制度创新,事实上拓展了WTO框架下的补贴制度,从实体层面将环境因素融入补贴制度、通过非商业援助制度设计改变了国有企业补贴认定方式,从程序层面凸显了对透明度原则的重视。可以肯定的是,多个国家(地区)认识到了既有WTO框架下补贴制度无法适应可再生能源补贴认定需求,并在区域贸易协定中进行了积极的制度发展尝试,这对在多边层面尝试制度革新提供了发展思路。当然,区域贸易协定中许多创新规则的设计还不够完善,相比WTO框架下的补贴制度,相对更为原则,实践中也未有争端案例适用这些创新规则,规则如何加以运用、解释还有待实践的发展。在“单边”维度下,列举国家都对可再生能源给予了形式各样的补贴,都有着自成体系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列举国家既有可再生能源补贴法制化程度高,可再生能源补贴法律、政策共同构筑了制度体系。列举国家相互之间在制度上也存在相互借鉴,同一补贴制度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需要特定国家结合本国能源市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以适用。而今,市场因素逐渐并充分融入列举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可以预计,根据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逻辑,无论一国实施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究竟为何,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补贴的规模、数量都呈现递减的趋势,可再生能源产业最终面向的是自由市场,并将在自由市场的竞争过程中实现优胜劣汰。对列举国家可再生能源制度内容和发展趋势的把握,对多边层面制度革新及中国相关制度发展都有良好的参考价值。第四章根据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发展困境和制度适用问题,参考非多边视角下相关制度的发展实践,以WTO法律制度为基础,从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革新和一般例外条款制度革新两个层面出发,为多边视角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第一节聚焦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革新,通过对不可诉补贴制度恢复、修订,为具有环保、科研价值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构建了绿色空间;通过《环境产品协定》谈判视角下为可再生能源产品争取特殊待遇;参照《农业协定》分类模式为可再生能源补贴设计特殊规则,为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创新提供发展思路。第二节根据WTO框架下可再生能源补贴争端特点,结合“具有‘国内成分要求’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无法在补贴制度范畴内得到救济”的现状,尝试在补贴制度之外,为含有“国内成分要求”的可再生能源补贴论证寻找制度依据;效仿EPA吸纳一般例外条款的做法,着力探析WTO框架下GATT1994第20条与SCM协定的适用关系,并在归纳GATT1994第20条实际适用效果的基础上,从适用方法变更、条款修改两种“必要的变通”模式出发,建立了可再生能源补贴援引GATT1994第20条的发展路径。虽然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革新阻力重重,但还是应当有制度革新的愿景和勇气,为可再生能源补贴合法性论证提供发展思路和方向指引。结合逆全球化发展浪潮,多边制度改革任重道远,不可能也无法一蹴而就,应当结合多边、诸边、双边、内国法实践发展,以原则导向的修订为起点,明确制度改革基本方向,以期实现从原则形成到原则接纳,再到规则形成到规则接纳的发展过程,有策略、有方法的实现多边经贸规则渐进式改革的目的。综合第四章的制度设计,本文将可再生能源补贴合规性论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可再生能源补贴争端需要多边层面规则的革新,无论是否最终在WTO平台解决,WTO既有制度和实践都会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二,在既有多边补贴制度框架内,最紧迫的就是重建不可诉补贴制度,在原则修订的基础上,为可再生能源补贴创造绿色空间;第三,对于含有“国内成分要求”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可通过在对GATT1994第20条进行“必要的变通”的基础上加以适用,为该类措施在制度层面再提供一次得以豁免的机会。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发展起步较晚,既有制度体系包括法律和政策两个层面的内容,且以政策为主。第五章在系统梳理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法律、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具体类型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发展内容,归纳了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制度的三个发展趋势: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在向“政府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并举”的方向转变;积极对接国际经贸规则;融入“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内容。中国既有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呈现法制化程度不高、制度内容科学性有待提升两个明显不足,存在发展完善空间。基于可再生能源的价值,中国对可再生能源及其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可再生能源补贴国际贸易争端的不断涌现,本章第二节对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发展完善提出了对策建议。第一,要推进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的渐进式改革,在“遵守国际法义务”“借鉴他国有益实践”“坚持因地制宜思路”基本思路的指引下,针对第一节中提出的制度问题,着力提升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的法制化水平和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内容的科学化水平,并对涉嫌“国内成分要求”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内容给予了特别关注。第二,要助力国际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的发展创新,在“坚定多边立场”“坚持国际合作”基本思路的指引下,积极关注并参与多边、区域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的发展创新,并对多边、区域贸易协定发展过程“非商业援助制度”“可再生能源市场基准”等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并对“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背景下的中欧能源合作平台项目进行了发展展望。中国是WTO的重要成员方,也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实际受益者和坚定拥护者,围绕WTO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改革设计中国方案,既是履行负责任大国、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声的重要举措,也是争取21世纪国际经贸新规则话语权的重要举措。无论WTO本身最终走向何方,多边经贸组织、多边经贸规则都不可或缺,在多边经贸规则重构的当下和未来,保持关注、持续参与、主动发声,都是避免成为新多边经贸规则“被动接受者”的积极作为。在国际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革新中,提交中国方案设计,是贡献中国智慧的有益尝试,也是坚定多边经贸谈判立场的实际行动。中国也应积极关注CPTPP、USMCA、EPA谈判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走向,了解区域贸易协定在可再生能源补贴领域的制度创新和发展趋势,未雨绸缪。中国更应在自己主导的RECP谈判、“一带一路”倡议中,将能源合作、可再生能源制度加以融入,为区域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发展进行积极尝试。未来,人类文明必然会进入一个新能源的时代,但前往这条新能源的路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今的新能源,在科技发展后可能会纳入可再生能源范畴,也会给既有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带来新的内容。即使在当下,化石能源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消费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壮大仍然有赖于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因此,一要统筹兼顾、遵循能源发展规律,重视传统能源法律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传统能源在步入新能源时代的“桥梁”作用;二要为科技进步后,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产业化留有充分的制度发展空间,关注新能源领域的立法需求,展现制度的前瞻性,多面助力国家能源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发展;三要充分关注可再生能源资源高效利用、节能、生态税等层面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发展,以期为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构建更为全面的制度体系。

胡伟[6](2020)在《我国风电产业弃风现象法律应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源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基础,备受世界各国关注。长期以来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是主要能源消费主体,但长期大量使用已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转型发展资源丰富、清洁干净的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在可再生能源种类中,我国尤为风能资源丰富,这为风电产业快速发展提供足够的自然条件。虽然近些年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累计并网装机总容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因风电产业技术、政策、法律等原因,导致消纳能力不足而造成“弃风”问题。针对解决该问题,除解决技术和政策上的障碍外,还应探寻出法律上困境。虽然我国颁布并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但由于立法过于原则,实际操作性不强,导致风电产业发展遇到诸如“弃风”问题缺少法律上的保障。为此,需要通过现有法律相关理论基础,探究风电产业“弃风”现象背后的根源,从而针对解决该问题提出相应的法律应对建议,促进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以缓解我国能源危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我国风电产业“弃风”现象的存在,造成经济损失且阻碍风电产业发展,为此我国应该完善我国风电产业立法体系,制定配套性法规及实施细则,以法律法规引导风电产业的发展,并根据情况不断调整,从而能够与时俱进,适应不同阶段风电产业发展;完善风电产业总量目标制度,明确总体发展方向;要落实风电消纳保障机制,运用法律手段有效解决消纳问题;相关责任主体要加强监管,确保高效利用风能资源,为我国转变能源结构和推进低碳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刘文峰[7](2020)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效果评价及其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源是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世界各国积极构建可再生能源激励机制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可再生能源政策效果评价是衡量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是可再生能源政策设计与调整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的效果进行系统研究,剖析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的切入点、侧重点、制度体系特征及历史演化规律,厘清政策的作用效果,为未来政策取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构建了双视角双维度分析框架体系,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效果进行系统研究。双视角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分析可再生能源政策效果;双维度是分析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和技术进步两个维度的具体影响,在该框架下本文对可再生能源政策效果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本文构建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评价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从发展规模维度进行政策效果评价。国际视角下,系统梳理了国际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体系,将该政策体系梳理为7类:财税激励政策、市场化政策、直接投资激励、规划类政策、规制政策、信息和教育投入政策、研发投入政策,在此基础上建立聚合政策评价模型分析大类政策效果。进一步考虑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的延续性,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聚合政策下的具体细分政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聚合政策中市场化工具、研发投入、财税激励、规划类政策是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发展的有效政策手段。具体政策中,战略规划是有效的规划类政策,价格政策和补贴政策是有效的财税激励政策,市场化政策中绿证交易和温室气体排放许可具有协同效应。国内视角下,基于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制度框架,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整体体系梳理为五个方面:总量目标制度、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上网电价制度、费用分摊制度及专项基金制度,然后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总量目标制度、上网电价制度和专项基金制度对提高我国风电规模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退坡机制和可再生能源附加之间存在强烈的协同作用。而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的政策效果在风电发展初期促进效果显着,当风电大规模爆发增长后,由于弃风,并网难等原因,该政策对于风电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显着。双视角下政策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在可再生能源规模发展阶段,规划政策、财税政策及研发投入是双视角下有效的政策,而市场化政策是国际视角下独有的且具有协同效应的政策工具。其次,本文构建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评价面板数据模型,探讨政策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果。国际视角下,基于国际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体系,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聚合政策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建立具体政策评价模型分析细分政策效果。结果表明,市场化工具政策工具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促进效果最大,财税激励、规划类政策、规制类政策、直接投资激励、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依次递减。具体政策中,战略规划和制度创新对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具有显着的协同效应;价格政策和税收激励是有效的财税激励政策;温室气体排放量许可和绿色证书交易是显着的市场化政策;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是有效的直接投资类政策;规范和标准、及其他强制性要求是有效的规制类政策。此外,国内视角下,将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发电政策梳理为四个方面:战略规划政策、规制管控政策、需求拉动政策、技术推动政策,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修正标准误差模型对我国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政策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战略规划政策、规制管控政策和技术推动政策是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的主流政策,而需求拉动政策对我国技术创新效果并不显着。双视角下政策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阶段,规划政策、规制政策与研发投入是双视角下显着的政策工具,市场化政策、财税激励及政府直接投资是国际视角下有效的政策工具。最后本文系统分析典型国家可再生能源战略定位的演化,梳理典型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的演进史,总结如下的政策演化规律:可再生能源政策以国家能源转型为导向,服务于国家能源转型战略;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是政策的根基;高成本在发展初期是可再生能源的本质特征,强制收购和财政补贴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流政策;政策演变的路径基本一致;政策体系以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为主线。基于双视角双维度的政策效果评价和政策演化规律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战略定位,技术引领;布局优化,政策协同;配额支撑,市场增效;立法保障,动态调整。

张丽娜[8](2020)在《碳排放权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文中提出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消费规模持续扩大,资源过度开发与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走低碳绿色发展的道路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要战略选择。在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途径。然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补贴,缺乏市场竞争力,而大量的补贴会增加财政压力。伴随着政府补贴逐渐取消,可再生能源仅依靠政府不足以支撑其发展,让市场在可再生能源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方向。碳交易作为一种新型市场化的节能机制,不仅可以达到节约能源控制污染的目的,还可促进低碳节能技术的推广,提高整个社会福利。我国也在积极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于2011年首次宣布建立碳交易市场,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7个碳交易试点。企业申请核证自愿减排项目获得自愿减排量,可在碳交易市场中出售多余的碳配额从而获取收益。然而,现有研究对碳排放权交易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关系关注较少。厘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实现我国绿色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为未来能源发展战略在政策选择方面提供借鉴和启示。为深入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本文做了以下安排:首先,从微观层面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具体地,第4章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检验碳交易实施前后对企业可再生能源发展程度的影响,并检验其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第5章从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角度出发,探讨引入碳交易机制对发电成本的影响。其次,从宏观层面量化模拟碳交易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具体地,第6章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反事实模拟了单区域实施碳交易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在第6章基础上,第7章进一步构建动态多区域CGE模型,比较分析单个省份实施碳交易和跨区域实施碳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影响的差异性,为碳交易试点之间的衔接和即将实施的全国碳交易市场奠定理论基础。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内容,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研究广度扩展。以往研究碳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均是选择某一方面展开研究,本文全面、系统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涵盖内容较为全面。第二,研究深度扩展。以往研究碳交易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国家或区域层面,本文深入到企业层面进行研究。第三,在技术层面,本文在区域CGE模型基础上,细分电力部门,引入碳交易模块,量化模拟分析实施碳交易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在于:第一,DID模型证明了碳交易市场实施的有效性。一方面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另一方面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企业层面,碳交易试点的实施对企业可再生能源发展程度有显着正向影响。相比科研水平,企业更加倾向于通过调整资源配置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另外,环境规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成U型趋势,意味着随着环境规制越来越严格,对可再生能源的促进作用越加明显。第二,基于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分析发现,年上网量对发电成本的影响程度最大,且与发电成本之间呈负向相关关系;初始投资、折现率和运维成本与发电成本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通过估算,风电成本依旧大于燃煤标杆电价,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引入碳交易市场机制,有效降低了发电成本,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第三,以湖北省为例模拟结果显示,碳交易对GDP造成负面影响,且随着碳减排压力的加剧,GDP损失越来越大。经济虽有损失,但在调整能源结构方面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实施碳交易提高了使用化石能源的成本,直接影响以化石能源为主要燃料的部门产出。火电行业使用大量化石燃料,导致成本增加,产出下降;水电行业成本虽有上升,但产出较火电行业并无大幅度降低。行业产出和成本的变动幅度取决于碳价,而碳价取决于地区碳配额和分配方式。因此,合理制定区域碳上限和行业碳分配标准,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第四,分省与跨区域碳交易模拟结果显示,实施碳交易抑制了化石能源消耗量,致使能源密集型行业产品成本和产出不同程度的变动。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因地区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例如,河北地区重工业占比较高,碳交易虽降低了对化石能源消耗量,但并未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实施跨区域碳交易,可协调三地经济和优化资金配置,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弥补个别地区因超标排放而增加的额外成本。此外,跨区域碳交易降低了对经济的冲击,即跨区域碳交易下的经济损失小于三地单独实施碳交易的经济损失。具体地,单独实施碳交易,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GDP分别下降0.0066%、0.053%和0.098%;跨区域碳交易下,京津冀GDP下降0.0015%。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碳排放权交易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完善碳配额分配制度,加强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第二,完善碳排放定价机制,降低碳交易市场风险;第三,拓展融资渠道,提高碳交易市场流动性;第四,加强区域间碳排放权交易合作;第五,优化核证减排项目机制。

邢通[9](2020)在《大规模风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及优化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启,确定了“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成效初显,中长期交易市场实现常态化运行,八个现货市场试点稳步推进,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电力市场体系初具雏形。在此基础上,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随着发用电计划放开比例逐步扩大,传统的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将退出舞台,市场成为新能源消纳的重要途径。由于风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风电参与市场存在天然劣势,如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设计风电参与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等全市场体系交易机制,从而实现新能源消纳的目标,是我国电力市场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重点考虑风电的消纳问题,从中长期市场到现货市场,由日前市场深入到实时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研究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及优化运行,针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研究省间风电交易策略,主要研究容如下:(1)概述了国内外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及交易体系。首先从国外典型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展开研究,总结了美国、英国、北欧等国家电力市场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各国的电力工业概况和电力改革进程;然后,根据上述各国电力市场现状,从市场运营机构到市场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的电力市场交易体系;最后,立足电力体制改革的大环境,结合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基于风火打捆参与电力中长期合约交易、风光储协同参与短期交易电量、风电调峰辅助服务交易三方面分析了风电参与多级电力市场交易路径,为后续章节的电力交易优化模型和运营模式的研究做出铺垫。(2)提出了风电-火电参与电力中长期合约交易优化模型。首先,建立了年度双边协商交易、月度集中竞价交易、挂牌交易的电量确定和电价确定模型,简述了中长期市场合约电量的年分解到月、月分解到日、日分解到时的分解方式。然后,提出了风电和火电参与电力市场的两种方式,综合考虑系统备用、弃风惩罚、绿证交易等问题,基于此建立风火独立参与市场交易模型和联合参与市场交易模型,在满足功率平衡、系统备用等约束条件下研究发电侧收益最大的问题。最后,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风电和火电联合参与电力市场与单独参与相比,具有额外效益,克服了风电出力波动给系统带来的威胁,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提出了风险中立情景和风险非中立情景下的风-光-储参与电力日前交易优化模型。首先,建立了风-光-储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模型及其处理方法;其次,分别构建了风险中立情景下的风-光-储独立参与日前交易和合作参与日前交易的优化模型。然后,构建了基于CvaR的风险非中立下风-光-储参与日前交易优化模型,研究在不同风险置信水平情景下,风-光-储协同参与电力日前交易的效益。最后,选取了典型地区进行了算例分析,提出了考虑清洁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及风险性的风-光-储协同参与电力日前交易的最优策略。(4)提出了风电-抽水蓄能电站参与电力实时竞价交易模型。风电-抽水蓄能联营能够增加风力发电的消纳率,且风电-抽水蓄能系统由于具有了一定的功率调控能力,其参与电力实时市场获得了盈利的能力。针对风电-抽水蓄能联营参与多时间尺度电力现货市场竞价的问题,考虑风电出力及市场结算价格的不确定性,关注日前市场与实时市场的联动关系,构建了风电-抽水蓄能系统多时间尺度竞价优化模型,在长时间尺度风电-抽水蓄能竞价优化模型中,对风电出力及实时市场平衡价格的不确定性,分别使用随机优化技术和鲁棒优化技术进行处理,并构建了基于条件风险机制(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CVaR)的日前出力申报决策优化模型;在短时间尺度风电-抽水蓄能竞价优化模型中,引入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对风电出力及实时市场平衡价格进行滚动预测,并构建了实时出力申报决策优化模型对控制变量(实时市场出力申报量)进行控制优化,最后,加入反馈矫正环节形成闭环控制,从而实现实时市场竞价的滚动优化过程,通过滚动优化,实现不确定性变量的提前预测值与实际发生值的逼近,保证实时竞价优化结果的准确性。(5)提出了火电-储能-需求响应联合参与风电调峰交易和效益补偿优化模型。从源荷两侧入手,引入需求响应机制,提出火电机组不同调峰阶段能耗成本模型,构建火电、储能与需求响应联合开展风电调峰交易优化模型;进一步,对比分析火电、储能、风电和需求响应合作和非合作时的运营收益,通过分析不同主体的效益变动情况,引入Sharply值法,构造火电、储能、需求响应联合调峰交易补偿机制;最后,选择中国东北某局域电网作为仿真对象。所提多源调峰交易成本测算模型,有效描述了不同调峰源的调峰成本。所提火电、储能、需求响应多源调峰交易多目标优化模型,能够兼顾调峰交易的经济性和环境性。相比火电、储能、需求响应独立调峰情景,当火电、储能和需求响应联合调峰时,调峰交易方案达到最优,表明两者间具有协同优化效益。所提火电、储能、需求响应多源调峰交易补偿机制,实现各调峰主体均能按照贡献率获取增量收益,实现调峰效益的最优化分配。(6)分析了风电参与跨省区电力市场消纳交易保障机制。首先,从政策内容解析、政策制定历程与调整、政策作用影响三个方面展开,梳理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政策。然后通过分析累计消纳权重达标值和测算电力交易需求量,建立了跨省区需求量交易模型和风电消纳水平评估模型,并以某省电网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交易机制能够打破省间市场交易屏障,通过市场化方式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量。最后,从市场机制短期发展、运行机制短期发展、可再生能源消纳机制远景三个方面给出风电参与可再生能源消纳机制的发展建议,针对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面临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消纳权重责任考核机制,促进清洁能源消纳量。

夏天[10](2020)在《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及政策优化模型研究》文中指出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与迫切的能源转型需求,建立一个新型的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成为当前能源发展的趋势。可再生能源发电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得到迅速发展,但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同时,电网的接入和电量的消纳成为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电力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新能源开发高度集中于“三北”地区,弃风弃光现象严重。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2015年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的通知》,提出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加强电力外送、扩大消纳范围的同时开展就近消纳试点,努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把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消纳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分别于2017年11月和2018年10月制定了《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受传统电力调度、交易方式影响,新能源参与市场的模式与方法仍不成熟,参与市场交易的风险不能得到有效评估与度量,而这些恰恰是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发电成本均发生较大改变,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下售电侧市场放开、开放电网公平接入等政策使得电力市场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因此,本文结合新能源消纳现状与电力市场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立足于我国新能源发展的趋势,分析我国新能源消纳的现状,基于此,明晰影响我国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能源消纳影响分析模型,为设计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与政策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并 依据影响分析的结果,构建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环境。(2)梳理各类型电力市场之间的关系,分析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市场交易主体与模式的影响,从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角度分析设计新形势下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包括电量交易、辅助服务交易等交易市场的分析与构建,寻找改革环境下新能源消纳的创新性途径,构建“无形的手”——电力市场机制及交易模式,促进新能源消纳。(3)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利用概率分析等方法梳理分析新能源并网后电力市场交易中面临的各类风险,量化分析各类风险对电力交易的影响,建立电力交易风险度量模型,并结合新能源并网后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应对策略,开展新型电力交易管控机制分析与设计,规避新能源交易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环境。(4)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优化模型的构建,首先对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典型政策进行分析与设计;其次,分析碳排放交易市场、绿色证书与配额制等政策对新能源的消纳空间作用;最后,以第三章系统动力学模型为基础,以第四章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为环境,以第五章电力交易管控机制为手段,综合全文构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优化模型,在“无形的手”——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有形的手”——政策,促进新能源消纳以及风电光伏无补贴平价上网,推动新能源的发展,缓解弃风、弃光现象。以甘肃省风光消纳情况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我国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份新能源消纳问题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面临着严重的弃风弃光问题。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新能源消纳面临系统负荷水平、电网输送能力、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新能源发电特性及技术水平、预测精度、市场机制、政府优惠政策等因素影响。(2)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了新能源消纳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新能源消纳对电力市场影响主要体现在电源规划方面,2020-2030年电量盈余呈上升趋势。电动汽车、储能技术、外送能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以及需求侧管理均对新能源消纳产生重要影响;新能源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体现在节能调度方式下的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低于传统调度方式,且节能调度下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降低;新能源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方面,社会生产者总剩余呈下降趋势。(3)从电能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及电力金融市场方面对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改革与市场机制进行了设计与分析。得到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成熟阶段,以备用辅助服务为例,应采用联合出清、单边-集中+分散交易、日内+日以上报价周期的备用辅助服务交易模式。在成本分摊方面,Shapley值分摊策略是较为合适的分摊方式的结论。(4)依据市场风险管理理论对新能源并网条件下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及控制机制进行分析,并基于半绝对离差模型建立风险度量模型,从经济性管控、社会性管控、反垄断管控方面提出了相关策略建议。(5)对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典型管控政策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并对政策优化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碳排放权、绿色证书及配额制对新能源消纳的影响。得出以上政策优化的对策建议,一是合理调整碳排放目标与可再生能源配额比例,二是注意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搭配施行更能促进新能源消纳,三是稳步推进和实施碳排放政策和绿色证书政策,并结合消纳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政策。

二、美国推动可再生能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推动可再生能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概述
    2.1 法律概念
        2.1.1 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2.1.2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能源安全理论
第3章 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法律制度
    3.1 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法律制度
        3.1.1 总量目标制度
        3.1.2 分类电价制度和费用分摊制度
        3.1.3 专项资金制度和强制上网制度
        3.1.4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
        3.1.5 绿色电力证书制度
        3.1.6 税收优惠制度
    3.2 现有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制度存在的问题
        3.2.1 对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导致政府补贴资金缺口大
        3.2.2 缺乏对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制度规范
        3.2.3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双重考核制度问题
        3.2.4 无法从根源上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3.2.5 财税优惠政策仅针对发电企业
        3.2.6 行业标准不明确和监管力度不到位
第4章 国外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法律制度及经验借鉴
    4.1 国外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法律制度
        4.1.1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美国、英国、澳大利亚)
        4.1.2 可再生能源证书制度(美国、英国、澳大利亚)
        4.1.3 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
        4.1.4 社区选择集合制度(CCA)
    4.2 国外经验借鉴
        4.2.1 增加市场机制在消纳过程中的作用
        4.2.2 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财政支持制度
        4.2.3 电力需求大省可借鉴试行CCA模式
第5章 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5.1 通过法律确认总量目标
    5.2 确定强制性消纳义务主体
    5.3 确定消纳目标
    5.4 以法律或法案的形式细化财税政策
    5.5 梳理管理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5.5.1 监管机构
        5.5.2 监管机制
    5.6 完善可再生能源管理体制的法制建设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着作图书文献
    学术刊物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2)输电网项目视角下可再生能源消纳时空特征及驱动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评价研究
        1.2.2 区域可再生能源影响机制研究
        1.2.3 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优化研究
        1.2.4 相关文献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能源资源流动与空间结构理论
        2.1.1 能源资源流动
        2.1.2 区域空间结构基础理论
        2.1.3 区域空间结构模式
    2.2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
        2.2.1 空间依赖性与异质性理论
        2.2.2 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原理
        2.2.3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2.3 区域规划理论
        2.3.1 区域规划的属性与特点
        2.3.2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2.3.3 区域规划模拟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输电项目格局时空演进特征及空间建模
    3.1 中国输电项目发展历程
        3.1.1 区域电网项目建设发展历程
        3.1.2 特高压项目建设发展历程
    3.2 输电项目建设运行情况
        3.2.1 输电项目电压等级及输电特点
        3.2.2 输电项目输送可再生能源技术特点
        3.2.3 我国跨区跨省输电布局情况
    3.3 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建模及特征
        3.3.1 电网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的建立
        3.3.2 电网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时空演进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
    4.1 空间统计研究数据及方法
        4.1.1 研究数据
        4.1.2 研究方法
    4.2 省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格局分析
        4.2.1 水力开发利用格局分析
        4.2.2 风力开发利用格局分析
        4.2.3 光伏开发利用格局分析
    4.3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空间匹配特征
        4.3.1 发电量与消纳量空间匹配特征
        4.3.2 发电量占比与消纳量占比空间匹配特征
        4.3.3 消纳量与消纳量占比空间匹配特征
    4.4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空间演化格局分析
        4.4.1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空间特征检验
        4.4.2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空间异质性演化分析
        4.4.3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空间依赖性演化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输电项目的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驱动模型
    5.1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影响因素识别
        5.1.1 消纳环境因素
        5.1.2 基础设施因素
        5.1.3 电源结构因素
        5.1.4 政策环境因素
    5.2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驱动模型构建
        5.2.1 空间驱动模型设定
        5.2.2 数据处理与变量检验
    5.3 全国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3.1 全国样本空间模型参数估计与检验
        5.3.2 全国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4 地区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4.1 地区样本空间模型参数估计与检验
        5.4.2 地区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5 分阶段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5.1 阶段样本空间模型参数估计与检验
        5.5.2 阶段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6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影响因素驱动机制总结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CLUE-S的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演化模拟模型
    6.1 模拟模型构建方法
        6.1.1 模拟模型概念结构
        6.1.2 模拟模型步骤方法
    6.2 模拟模型参数设定
        6.2.1 消纳类型转移规则
        6.2.2 驱动因子回归分析
        6.2.3 发展情景目标设定
    6.3 模拟模型结果分析
        6.3.1 模拟消纳结果精度验证
        6.3.2 消纳情景模拟结果分析
    6.4 模拟模型结论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3)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下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可再生能源投资研究
        2.1.1 定价的相关研究
        2.1.2 碳规制政策的相关研究
    2.2 碳限额与交易机制研究
        2.2.1 祖父法的相关研究
        2.2.2 基准法的相关研究
        2.2.3 祖父法和基准法的比较研究
    2.3 电力行业低碳创新行为研究
    2.4 文献总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售一体情形下垄断发电企业的投资策略
    3.1 引言
    3.2 模型假设
    3.3 模型构建与求解
        3.3.1 基准模型:无碳限额与交易机制
        3.3.2 祖父法
        3.3.3 基准法
        3.3.4 碳价与碳配额的影响
        3.3.5 比较分析
        3.3.6 对发电企业利润的影响
        3.3.7 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3.4 数值分析
        3.4.1 单位碳配额的影响
        3.4.2 碳价的影响
    3.5 模型拓展:间歇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售分离情形下发电企业的投资策略与规制对象选择
    4.1 引言
    4.2 模型假设
    4.3 祖父法与基准法的选择
        4.3.1 祖父法规制发电企业
        4.3.2 祖父法规制售电企业
        4.3.3 基准法规制发电企业
        4.3.4 基准法规制售电企业
    4.4 比较分析
        4.4.1 祖父法下的比较分析
        4.4.2 基准法下的比较分析
        4.4.3 碳限额与交易机制规制发电企业的比较分析
        4.4.4 碳限额与交易机制规制售电企业的比较分析
    4.5 数值分析
        4.5.1 考察单位碳排放量的影响
        4.5.2 碳价的影响
        4.5.3 可再生能源技术转化率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发售分离情形下发电企业和售电企业的投资策略及比较分析
    5.1 引言
    5.2 模型假设
    5.3 模型求解
        5.3.1 发电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
        5.3.2 售电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
    5.4 模型分析
        5.4.1 碳价和可再生能源偏好系数的影响
        5.4.2 比较分析
    5.5 数值分析
        5.5.1 可再生能源投资成本系数的影响
        5.5.2 碳价对利润的影响
        5.5.3 可再生能源偏好系数对利润的影响
    5.6 模型拓展
        5.6.1 单位碳配额
        5.6.2 间歇性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发售一体情形下双寡头发电企业的投资策略
    6.1 引言
    6.2 模型假设
    6.3 模型分析
        6.3.1 基准模型:无碳限额与交易机制
        6.3.2 祖父法
        6.3.3 基准法
        6.3.4 比较分析
    6.4 数值分析
        6.4.1 单位碳排放量的影响
        6.4.2 碳价的影响
    6.5 模型拓展
        6.5.1 垄断情形的间歇性
        6.5.2 竞争情形下的间歇性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管理启示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考虑经济、能源和环境效益的南方电网跨地区电能交易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面向电力行业成本问题的跨地区电能交易研究综述
        1.2.2 面向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的跨地区电能交易研究综述
        1.2.3 面向电力行业排放问题的跨地区电能交易研究综述
        1.2.4 研究进展小结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3 文章结构及内容
2 基于未确知交易信息的多品种电能跨地区交易优化模型研究
    2.1 经典网络流模型优缺点分析
    2.2 基于未确知交易信息的多品种电能跨地区交易优化模型
        2.2.1 函数的定义
        2.2.2 目标函数
        2.2.3 约束条件
        2.2.4 数据预处理
    2.3 本章小结
3 南方电网电力行业成本问题研究
    3.1 南方电网覆盖区域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分布现状分析
        3.1.1 南方电网覆盖区域电力行业现状分析
        3.1.2 本章拟要解决的问题
    3.2 考虑经济效益的南方电网跨地区交易优化模型
        3.2.1 模型的基本假设
        3.2.2 模型的基本结构
        3.2.3 模型的公式描述
        3.2.4 模型的情形和参数设置
    3.3 南方电网电力行业成本问题情景分析
        3.3.1 改进型中国跨地区电能交易模式能源、经济效益分析
        3.3.2 改进型中国跨地区电能交易模式环境效益分析
        3.3.3 改进型中国跨地区电能交易模式联网效益分析
    3.4 针对南方电网电力行业成本问题政策建议
    3.5 本章小结
4 南方电网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研究
    4.1 南方电网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分析
        4.1.1 南方电网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目标政策分析
        4.1.2 本章拟要解决的问题
    4.2 考虑能源效益的南方电网跨地区交易优化模型
        4.2.1 模型的基本假设
        4.2.2 模型的基本结构
        4.2.3 模型的公式描述
        4.2.4 模型的情形和参数设置
    4.3 南方电网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情景分析
        4.3.1 南方电网覆盖区域电能生产情况
        4.3.2 南方电网覆盖区域电能传输情况
        4.3.3 南方电网覆盖区域电能交易情况
        4.3.4 南方电网电力行业总成本
    4.4 HEM模式下考虑能源效益的南方电网跨地区电能交易优化模型
        4.4.1 模型的公式简述
        4.4.2 模型的情形和参数设置
    4.5 HEM模式下南方电网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情景分析
        4.5.1 HEM模式下南方电网覆盖区域电能生产情况
        4.5.2 HEM模式下南方电网覆盖区域电能传输情况
        4.5.3 HEM模式下南方电网覆盖区域电能交易情况
        4.5.4 HEM模式下南方电网电力行业总成本
    4.6 针对南方电网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政策建议
        4.6.1 针对广东的建议
        4.6.2 针对广西的建议
        4.6.3 针对海南的建议
        4.6.4 针对贵州的建议
        4.6.5 针对云南的建议
        4.6.6 针对南方电网有限公司的建议
    4.7 本章小结
5 南方电网电力行业排放问题研究
    5.1 中国电力行业排放问题分析
        5.1.1 南方电网电力行业排放现状分析
        5.1.2 本章拟要解决的问题
    5.2 考虑环境效益的南方电网跨地区交易优化模型
        5.2.1 模型的基本假设
        5.2.2 模型的基本结构
        5.2.3 模型的公式简述
        5.2.4 模型的情形和参数设置
    5.3 南方电网电力行业排放问题情景分析
        5.3.1 广东电力行业的CO_2、SO_2和NO_x排放
        5.3.2 南方电网电力行业的CO_2、SO_2和NO_x排放
    5.4 HEM模式下考虑环境效益的南方电网跨地区交易优化模型
        5.4.1 模型的公式简述
        5.4.2 模型的情形和参数设置
    5.5 HEM模式下南方电网电力行业排放问题情景分析
        5.5.1 HEM模式下广东电力行业的CO_2、SO_2和NO_x排放
        5.5.2 HEM模式下南方电网电力行业的CO_2、SO_2和NO_x排放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可再生能源补贴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法律发展困境
    第一节 可再生能源及其补贴的概念演进
        一、可再生能源的概念演进
        二、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概念演进
    第二节 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法律争议
        一、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
        二、给予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必要性
        三、可再生能源补贴面临的法律争议
    本章小结
第二章 WTO框架下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制度适用
    第一节 WTO框架下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合规分析
        一、WTO框架下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制度依据
        二、WTO框架下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合规论证
    第二节 WTO框架下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实践反思
        一、可再生能源补贴争端实践发展特点
        二、WTO框架下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制度局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多边视角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
        一、欧盟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
        二、CPTPP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
        三、USMCA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
        四、EPA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
        五、区域贸易协定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小结
    第二节 内国法视角下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
        一、德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
        二、美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
        三、日本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
        四、内国法视角下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小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边视角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的发展建议
    第一节 多边补贴制度革新视角下的发展建议
        一、不可诉补贴制度革新的发展建议
        二、多边视角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创新的发展建议
    第二节 一般例外条款制度革新视角下的发展建议
        一、可再生能源补贴争端对一般例外条款的适用需求
        二、GATT1994第20 条与SCM协定的适用关系
        三、可再生能源补贴争端援引GATT1994第20条的发展建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的发展完善
    第一节 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制度反思
        一、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制度依据
        二、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制度发展趋势
        三、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制度问题
    第二节 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发展完善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的渐进式改革
        二、助力国际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的发展创新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6)我国风电产业弃风现象法律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难点与创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及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2.1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2.2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3 我国风电产业弃风现状、原因及法律困境
    3.1 我国风电产业弃风现象现状
    3.2 我国风电产业弃风现象原因分析
    3.3 我国风电产业弃风现象法律困境
4 国外解决弃风现象法律规制分析及评价
    4.1 国外解决弃风现象法律规制分析
    4.2 国外解决弃风现象法律规制经验启示
5 我国风电产业弃风现象法律应对建议
    5.1 完善我国风电产业立法体系
    5.2 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
    5.3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表

(7)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效果评价及其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分类
        1.2.2 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有效性的研究
        1.2.3 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与技术创新定量关系研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可再生能源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的效果评价:基于国际视角的研究
    2.1 国际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的效果评价模型构建
        2.1.1 面板数据模型的理论基础
        2.1.2 国际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框架的构建
        2.1.3 聚合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的效果评价模型构建
        2.1.4 具体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的效果评价模型构建
    2.2 国际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
        2.2.1 研究样本与数据
        2.2.2 面板数据模型的构建与选择
        2.2.3 结果与讨论
        2.2.4 结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可再生能源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的效果评价:基于国内视角的研究
    3.1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框架的构建
    3.2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的效果评价模型构建
        3.2.1 研究样本与数据的选择
        3.2.2 面板数据模型的构建与选择
    3.3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
        3.3.1 结果与讨论
        3.3.2 结论
    3.4 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规模效果的比较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可再生能源政策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效果评价:基于国际视角的研究
    4.1 国际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效果评价模型构建
        4.1.1 研究样本与数据的选择
        4.1.2 面板数据模型的构建与选择
    4.2 国际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
        4.2.1 实证结果
        4.2.2 分析讨论
        4.2.3 结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可再生能源政策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效果评价:基于国内视角的研究
    5.1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效果评价模型构建
        5.1.1 研究样本与数据的选择
        5.1.2 面板数据模型的构建与选择
    5.2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
        5.2.1 实证结果
        5.2.2 分析讨论
        5.2.3 结论
    5.3 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技术创新效果的比较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演化发展研究:基于典型国家的分析
    6.1 典型国家可再生能源战略定位的演化分析
        6.1.1 石油危机助力可再生能源起步
        6.1.2 环境保护促进可再生能源稳定发展
        6.1.3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促进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
        6.1.4 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引领新能源革命
    6.2 典型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的演进分析
        6.2.1 美国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演进分析
        6.2.2 日本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演进分析
        6.2.3 德国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演进分析
        6.2.4 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演进分析
    6.3 可再生能源政策演化发展规律:基于典型国家的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取向建议
    7.1 整体思路
    7.2 战略定位,技术引领
    7.3 布局优化,政策协同
    7.4 配额支撑,市场增效
    7.5 立法保障,动态调整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8)碳排放权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碳排放量日益增加
        1.1.2 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重要途径
        1.1.3 碳交易有助于弥补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局限性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碳排放权交易
        1.3.2 可再生能源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碳排放权交易研究
        2.1.1 碳排放权交易有效性研究
        2.1.2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
        2.1.3 碳交易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2.1.4 碳交易市场影响研究
    2.2 可再生能源研究
        2.2.1 可再生能源经济效益
        2.2.2 可再生能源环境效益
        2.2.3 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
        2.2.4 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
    2.3 碳排放权交易与可再生能源研究
        2.3.1 关系研究
        2.3.2 方法研究
    2.4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第3章 碳排放权交易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3.1 碳排放权交易现状
        3.1.1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
        3.1.2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
    3.2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3.2.1 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
        3.2.2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
        3.2.3 发展可再生能源对碳减排的影响
第4章 碳交易对企业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分析
    4.1 引言
    4.2 理论机理
    4.3 双重差分模型设定
        4.3.1 理论模型介绍
        4.3.2 实证模型
        4.3.3 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
    4.4 结果分析
        4.4.1 省份结果分析
        4.4.2 企业结果分析
        4.4.3 机制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碳交易机制下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分析
    5.1 引言
    5.2 模型设定
    5.3 数据来源及描述
    5.4 结果分析
        5.4.1 发电成本计算
        5.4.2 敏感性分析
        5.4.3 碳交易对发电成本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碳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6.1 引言
    6.2 一般均衡模型
        6.2.1 生产模块
        6.2.2 需求模块
        6.2.3 碳交易模块
        6.2.4 动态模块
        6.2.5 宏观闭合和均衡模块
    6.3 数据来源
    6.4 情景设置
    6.5 结果分析
        6.5.1 能源消费和可再生能源占比
        6.5.2 能源行业成本和产出
        6.5.3 减排费用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碳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基于分省与跨区域的比较分析
    7.1 引言
    7.2 模型及数据来源
        7.2.1 模型
        7.2.2 数据来源
    7.3 情景设置
    7.4 结果分析
        7.4.1 能源消耗
        7.4.2 能源行业成本和产出
        7.4.3 电力结构
        7.4.4 实际GDP
        7.4.5 碳交易价格
        7.4.6 其他指标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完善碳配额分配制度,加强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
        8.2.2 完善碳排放定价机制,降低碳交易市场风险
        8.2.3 拓展融资渠道,提高碳交易市场流动性
        8.2.4 加强区域间碳排放权交易合作
        8.2.5 优化核证减排项目机制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大规模风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及优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电参与中长期合约交易研究现状
        1.2.2 风电参与日前交易研究现状
        1.2.3 风电参与实时竞价交易研究现状
        1.2.4 风电调峰辅助服务交易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1.3.3 论文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外风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现状及交易体系概述
    2.1 国外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及风电参与交易情况
        2.1.1 美国电力市场现状及风电参与交易情况
        2.1.2 英国电力市场现状及风电参与交易情况
        2.1.3 北欧电力市场现状及风电参与交易情况
    2.2 国内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及风电参与交易情况
        2.2.1 电力市场概况
        2.2.2 电力市场改革进程
        2.2.3 风电参与市场交易情况
        2.2.4 电力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2.3 国内电力市场交易体系
        2.3.1 中长期交易市场
        2.3.2 日前现货交易市场
        2.3.3 实时交易市场
        2.3.4 辅助服务交易市场
    2.4 风电参与多级电力市场交易路径
        2.4.1 风火打捆参与电力中长期合约交易
        2.4.2 风光储协同参与现货市场
        2.4.3 风火调峰辅助服务交易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风电-火电参与电力中长期合约交易优化模型
    3.1 引言
    3.2 中长期电力市场
        3.2.1 中长期电力市场交易方式
        3.2.2 中长期合约电量分解
    3.3 风电-火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优化模型
        3.3.1 风电与火电独立参与市场交易
        3.3.2 风电-火电联合参与市场交易
        3.3.3 约束条件
    3.4 算列分析
        3.4.1 基础数据
        3.4.2 算例结果
        3.4.3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风电-光伏-储能协同参与电力日前交易优化模型
    4.1 引言
    4.2 风-光-储系统不确定性建模及处理
        4.2.1 风-光-储系统不确定性建模
        4.2.2 风-光不确定性处理
    4.3 风险中立情景下风-光-储参与电力日前交易优化模型
        4.3.1 风-光-储参与电力日前交易机制
        4.3.2 风险中立情景下风-光-储参与电力日前交易优化模型
        4.3.3 算例分析
    4.4 风险非中立下风-光-储参与电力日前交易优化模型
        4.4.1 CVaR理论方法
        4.4.2 风险非中立情景下风-光-储参与电力日前交易优化模型
        4.4.3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风电-抽水蓄能电站参与电力实时竞价交易模型
    5.1 引言
    5.2 电力实时市场概述
        5.2.1 日前市场与实时市场的联动关系
        5.2.2 实时市场中的两种典型结算方式
        5.2.3 多时间尺度竞价优化框架及基本假设
    5.3 长时间尺度风电-抽水蓄能竞价优化模型
        5.3.1 风电-抽水蓄能出力模型
        5.3.2 风电-抽水蓄能日前竞价收益函数
        5.3.3 基于CVaR的长时间尺度竞价优化模型
    5.4 短时间尺度风电-抽水蓄能竞价优化模型
        5.4.1 短时间尺度竞价优化流程
        5.4.2 基于SVM的实时市场滚动预测模型
        5.4.3 实时竞价策略的滚动优化模型
        5.4.4 反馈矫正策略
        5.4.5 算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规模风电并网下火电-储能-DR联合调峰交易优化模型
    6.1 引言
    6.2 不同调峰源参与调峰交易成本
        6.2.1 火电调峰成本
        6.2.2 储能系统调峰成本
        6.2.3 灵活性负荷调峰成本
    6.3 火电-储能-DR联合调峰交易优化模型
        6.3.1 多源调峰交易目标
        6.3.2 多源调峰约束条件
        6.3.3 算例分析
    6.4 火电-储能-DR联合调峰交易补偿机制
        6.4.1 不同主体角色分析
        6.4.2 不同主体效益分析与测算
        6.4.3 不同主体效益协调模型
        6.4.4 算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风电参与跨省区电力市场消纳交易保障机制
    7.1 引言
    7.2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政策
        7.2.1 政策内容解析
        7.2.2 政策制定历程与调整
        7.2.3 政策作用影响分析
    7.3 风电参与跨省域市场消纳交易保障机制
        7.3.1 累计消纳权重达标值
        7.3.2 电力交易需求量测算
        7.3.3 跨省区需求量交易模型
        7.3.4 风电消纳水平评估模型
        7.3.5 实例分析
    7.4 风电参与可再生能源消纳机制发展建议
        7.4.1 市场机制短期发展建议
        7.4.2 运行机制短期调整建议
        7.4.3 可再生能源消纳机制远景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10)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及政策优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电力市场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1.2.2 促进新能源发展政策的研究综述
        1.2.3 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1.2.4 文献评述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新能源消纳关键影响因素和管制政策特性分析
    2.1 典型地区新能源消纳现状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1.1 甘肃省新能源消纳现状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1.2 新疆新能源消纳现状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1.3 内蒙古新能源消纳现状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现状及运营特性分析
    2.3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现状及特性分析
        2.3.1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现状概述
        2.3.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管制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能源消纳影响分析与评价
    3.1 新能源消纳影响因素分析
    3.2 新能源消纳相关市场主体分析
    3.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能源消纳影响分析与建模
        3.3.1 因果关系反馈环路
        3.3.2 系统流图
    3.4 算例分析
        3.4.1 基本情况
        3.4.2 仿真模拟
        3.4.3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与分析
    4.1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设计概述
        4.1.1 各类型电力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4.1.2 不同类型电力市场间的相关关系
    4.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能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
        4.2.1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双边交易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
        4.2.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跨区跨省交易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
        4.2.3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现货电力交易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
    4.3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与分析
        4.3.1 基于广义需求与供给的辅助服务市场需求优化模型
        4.3.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模式设计
        4.3.3 基于夏普利值的辅助服务成本分摊机制设计
    4.4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金融市场机制设计与分析
        4.4.1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金融市场机制设计
        4.4.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金融市场机制分析
    4.5 不同交易模式下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甘肃实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力交易风险分析与新能源交易管控机制设计
    5.1 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分析
        5.1.1 新能源并网条件下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识别
        5.1.2 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度量模型
    5.2 电力市场交易管控机制分析
        5.2.1 现有的新能源电力交易管控体系与模式
        5.2.2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对电力交易管控机制的影响
    5.3 考虑电力交易风险度量模型的新型交易管控机制设计
        5.3.1 新能源并网后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应对策略
        5.3.2 新型电力交易管控机制的设计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管控机制政策优化模型研究
    6.1 典型政策对新能源消纳的促进作用分析
        6.1.1 碳排放交易市场对新能源消纳的促进作用分析
        6.1.2 绿色证书市场与配额制对新能源消纳的促进作用分析
    6.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典型政策设计
        6.2.1 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设计
        6.2.2 绿色证书市场与配额制的设计
    6.3 基于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优化模型的构建
        6.3.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优化模型的构建
        6.3.2 模型参数设置及情景设计
        6.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6.3.4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优化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美国推动可再生能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法律制度研究[D]. 郑圆圆.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2]输电网项目视角下可再生能源消纳时空特征及驱动模型[D]. 杨蕙嘉.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下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策略研究[D]. 陈威.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考虑经济、能源和环境效益的南方电网跨地区电能交易优化策略研究[D]. 王宏业.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5]可再生能源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 刘滢泉.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6]我国风电产业弃风现象法律应对研究[D]. 胡伟.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7]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效果评价及其发展研究[D]. 刘文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8]碳排放权交易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D]. 张丽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9]大规模风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及优化模型研究[D]. 邢通.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
  • [10]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及政策优化模型研究[D]. 夏天.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标签:;  ;  ;  ;  ;  

美国推动可再生能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