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一、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施[1](2017)在《基于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的丹参类注射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据世卫组织统计,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丹参类注射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临床实践中,医务工作者经常需要从丹参类注射剂中选择出疗效较好的品种,然而丹参类注射剂间缺乏直接对比的随机试验,且经典Meta分析因其局限性无法实现多品种间的综合比较分析。故而,探索应用新的研究方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丹参类注射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临床价值。正基于此,本研究以急性脑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为切入点,应用Meta分析、网状Meta分析等方法,对丹参类注射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横向综合评价,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研究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丹参类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1.网状Meta分析基于贝叶斯理论,运用WinBUG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运用Stata13.0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绘制曲线下面积图,预测治疗措施疗效排序。计算不一致因子(IF)及其95%CI评价一致性。2.Meta分析全面、系统检索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质量评价采用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运用RevMan软件、Stata软件进行数据分析。3.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对丹参类注射剂基本功效、适应症、安全性和对已发表的丹参类注射剂系统评价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丹参类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研究结果对于急性脑梗死,共检索到10007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57个RCT,15570例受试者,所有研究都是二臂RCT,所有患者均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纳入干预措施包括丹参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丹红注射剂、丹参川芎嗪注射剂、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丹参多酚酸注射剂、冠心宁注射剂。所有研究均提及"随机分组",29个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产生随机序列,11个研究提及盲法,2个研究有不完整结局,其他研究均无失访或撤出病例。所有纳入研究未获得提前发布的试验方案,可能存在选择性报告。133个研究报告了临床疗效总有效率,112个研究报告了神经功能缺损,31个研究报告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24个研究报告了全血高切黏度,24个研究报告了全血低切黏度,25个研究报告了血浆黏度,27个研究报告了纤维蛋白原。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丹参类注射剂能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方面,冠心宁注射剂排序最佳,但因纳入数量仅有1项,研究结果无法确证;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方面,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在降低血浆黏度方面,丹红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在降低纤维蛋白原方面,丹参多酚酸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25个研究共报道70例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皮疹、滴注侧肢体皮肤红肿等。(2)丹参类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研究结果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共检索到3966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72 RCTs,16306例受试者,所有纳入研究都是二臂研究,所有患者均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纳入干预措施包括丹参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丹红注射剂、丹参川芎嗪注射剂、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丹参多酚酸注射剂、冠心宁注射剂。所有研究均提及"随机分组",20个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产生随机序列,7个研究采用盲法,均未提及分配隐藏,所有研究均无失访或撤出病例。所有纳入研究未获得提前发布的试验方案,可能存在选择性报告。5个研究报告了心血管事件,8个研究报告了硝酸甘油用量,18个研究报告了心绞痛发作频率,15个研究报告了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172个研究报告了心绞痛疗效,108个研究报告了心电图疗效,32个研究报告了总胆固醇,31个研究报告了甘油三酯,23个研究报告了高密度脂蛋白,27个研究报告了低密度脂蛋白。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参类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提高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改善血脂方面有一定的疗效。因原始研究大多数未提及心血管事件、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无法构建证据网络,故仅对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血脂指标进行网状Meta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心绞痛疗效方面,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在提高心电图疗效方面,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在改善TC方面,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在改善TG方面,丹红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在改善HDL-C方面,丹参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在改善LDL-C方面,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32个研究共报道117例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皮肤点片状出血点等。研究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丹参类注射剂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冠心宁注射剂在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面较好,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全面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方面效果较好,在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方面较好;丹红注射剂在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黏度、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甘油三酯方面较好;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在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方面较好;丹参多酚酸注射剂在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方面效果较好。对于丹参类注射剂的安全性,因纳入研究安全性不一,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仍需进一步探讨。今后应开展更多设计严谨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对丹参类注射剂的疗效与安全性作进一步评价。

王锦海,陆竹,李艳,陈蕊,尤东[2](2010)在《丹红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13例》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对心电图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225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用巴曲酶联合丹红注射液,巴曲酶应用6天,第7天开始口服阿司匹林,入院后前2周不用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其它治疗同对照组。观察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和Fib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Fib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达97.3%,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着疗效,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一种新途径。

田志岩[3](2003)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文中指出

王维亭,郝春华,席文恭,赵专友,汤立达[4](2014)在《巴曲酶对实验性犬不稳定型心绞痛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巴曲酶对实验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犬冠脉内皮损伤与冠脉狭窄法,制备犬UAP模型,观察巴曲酶对冠脉流量降低次数(CFRs)、血小板(PLT)聚集、纤维蛋白原(FG)及凝血因子(PT、APTT、TT)的影响。实验分为4组,即溶剂对照组、巴曲酶Ⅰ组、巴曲酶Ⅱ组及依替巴肽组,每组5只犬。溶剂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巴曲酶Ⅰ、Ⅱ组分别给予0.15和0.3 BU/kg,依替巴肽组给予依替巴肽(0.24 mg/kg)。结果:给予巴曲酶0.15 BU/kg后,CFRs次数减少,给药后2 h内有效率为80%,且有40%的犬CFRs完全消失,消失时间为(48.5±14.8)min。给予巴曲酶0.3 BU/kg后1、2 h,CFRs次数分别较基础值减少了62.7%和81.0%,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有效率为100%,且有80%的犬CFRs完全消失,消失时间为(20.7±25.4)min。给予巴曲酶0.3 BU/kg后1 h,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PLT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予巴曲酶0.15BU/kg后1、2 h,FG的含量明显降解,与基础值比较降解率分别为51.5%(P<0.05)和57.2%(P<0.05)。给予巴曲酶0.3 BU/kg,降解FG的作用更加明显,给药后1、2 h,与基础值比较降解率分别为68.4%(P<0.01)和78.5%(P<0.01)。给予巴曲酶0.15和0.3 BU/kg后,对PT无明显影响,但可使APTT和TT均明显延长。结论:静脉给予巴曲酶后,对UAP具有确定的疗效。

李肖爽,卢金清,梁欢,戴艺[5](2014)在《丹参素与川芎嗪复方制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丹参素与川芎嗪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PubMed、Elsevier等中外文数据库文献,分析、归纳、总结近年来丹参素与川芎嗪复方制剂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等方面的进展。结果与结论:丹参素与川芎嗪联合制备的复方制剂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今后应加强对该复方中药制剂在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其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以规避应用风险,使其得到更好的开发与利用。

杨丽燕[6](2013)在《丹红注射液对心血瘀阻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sICAM-1、hs-CRP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hs-CRP、sICAM-1、TG、TC、HDL-C、LDL-C、tPA、PAI-1指标的影响,并从抗慢性炎性病理变化角度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湖南省中医院心内科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30m1,对照组用疏血通注射液6m1,分别加入5%GS或0.9%NS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疗程1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检查的变化情况,应用统计软件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76.67%,两组间比较,P=0.046<0.05,二者在总有效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2、两组在改善心电图方面总有效率:治疗组46.67%,对照组40.00%,两组间比较,P=0.329>0.05,二者在总有效率上无统计学差异。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0.00%,对照组80.00%,两组间比较,P=0.000<0.05,二者在总有效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4、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仅tPA、TG指标具有统计学意(P<0.05)。5、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肯定与治疗前相比,可有效改善sICAM)-1、hs-CRP、t-PA、PAI-1(均P<0.05);缓解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tPA指标和TG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及进一步研究的一种中药制剂。

王红[7](2012)在《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96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明显对照组23例(P<0.05),无效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例(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2%(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巴曲酶用于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效果显着。

王颖彬[8](2012)在《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进展(综述)》文中指出氯吡格雷是新一代的抗血小板(Plt)药物,在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临床上经常与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血药物联合应用达到良好治疗效果,本文对氯吡格雷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张勇[9](2007)在《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近况》文中研究指明冠心病心绞痛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病死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传统的中药剂型往往不能满足需要,中药注射剂的出现极大的弥补了传统中药的不足。但是,目前就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到底起多大作用,是存是废等问题上仍存在一些分歧,特别是在治疗心绞痛方面能发挥多少作用,更是有很多不一致的意见。目前关于中药注射剂的文献综述大多针对的是单一品种的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各种应用情况,研究进展等,缺少在治疗心绞痛方面较为全面的概述。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情况作一文献综述。治疗心绞痛的中药注射剂种类繁多,本文主要选用临床常用的十余种,从现代药理学作用机制,对心绞痛主要症状的改善,对心电图的改善,不同剂量对比研究,辨证用药,中药注射剂联合中药,中药注射剂联合西药,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说明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近况,以期对临床实际应用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主要选取近7年来国内主要期刊上发表的文献资料,临床观察病例30例以上。综述结论:1、治疗心绞痛的中药注射剂多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扩张冠脉,抗凝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促纤溶等作用;2、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中药或西药,在缓解心绞痛主要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异常方面疗效显着;3、中药注射剂相对安全,但临床应用时仍应谨慎,结合中医辨证理论合理使用。

二、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的丹参类注射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丹参类注射剂临床应用概述
    综述二 网状Meta分析及其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系统评价研究
    一、丹参类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一) 丹红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 复方丹参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 丹参多酚酸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l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五) 丹参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六)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七) 丹参川芎嗪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八) 丹红注射剂和复方丹参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比性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九)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丹参类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丹参类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一)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 丹红注射剂辅助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丹参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 冠心宁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五)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六)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丹参类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丹红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13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
        2.1.1 心绞痛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2.1.2 心电图疗效标准
    2.3 心电图疗效比较
    2.4 血浆纤维蛋白原疗效比较
3 讨论

(3)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项目
        1.3.1 临床症状疗效评价
        1.3.2 心电图疗效评价
        1.3.3 凝血指标
        1.3.4 生化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与心电图疗效
    2.2 对3种凝血指标的影响
    2.3生化指标变化与不良反应
3 讨论

(4)巴曲酶对实验性犬不稳定型心绞痛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犬UAP模型的建立
        1.2.2 实验分组与给药
        1.2.3 测定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巴曲酶对犬UAP模型CFRs次数的影响
    2.2 巴曲酶对犬UAP模型PLT聚集的影响
    2.3 巴曲酶对犬UAP模型FG的影响
    2.4 巴曲酶对犬UAP模型PT的影响
    2.5 巴曲酶对犬UAP模型APTT的影响
    2.6 巴曲酶对UAP模型TT的影响
3 讨论

(5)丹参素与川芎嗪复方制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应用
    1.1 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1.2 治疗急性脑梗死、脑血栓等
    1.3 治疗肾脏系统疾病
    1.4 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1.5 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
    1.6 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
    1.7 其他
2 不良反应
3 联合用药
    3.1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联合用药
    3.2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联合用药
    3.3 丹参素与川芎嗪的其他联合用药
4 结语

(6)丹红注射液对心血瘀阻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sICAM-1、hs-CRP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的来源及分组
        1.1.1 年龄分布比较
        1.1.2 性别分布比较
        1.1.3 合并症情况比较
        1.1.4 病程分布比较
        1.1.5 不稳定性心绞痛分型比较
        1.1.6 不稳定性心绞痛病情程度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及证候评定标准
        1.2.3 纳入病例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病例剔除标准
        1.2.6 退出标准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和疗程
    2.4 观察指标
        2.4.1 疗效性指标
        2.4.2 安全性观测
        2.4.3. 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情况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
    3.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ICAM-1、hs-CRP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纤溶指标比较
    3.7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安全性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4.1 祖国医学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认识
    4.2 现代医学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
    4.3 炎性指标(CRP、sICAM-1)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关系
    4.4 脂质代谢与冠心病
    4.5 纤溶指标(t-PA、PAI)与冠心病
    4.6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探讨
    4.7 阳性对照药疏血通注射液的选择
    4.8. 问题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2:临床观察表
附录3: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

(8)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进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2 治疗脑卒中
3 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4 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5 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 支架术后应用
7 治疗肺心病心衰
8 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9 治疗心房颤动
1 0 冠状动脉介入术前预治疗

(9)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近况
    1 中药注射剂的现代药理学作用机制
    2 改善心绞痛主要症状
    3 改善心电图
    4 不同剂量与疗效的对比研究
    5 辨证用药
    6 中药注射剂联用
    7 中药注射剂与西药联用
    8 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9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的丹参类注射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刘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2]丹红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13例[J]. 王锦海,陆竹,李艳,陈蕊,尤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06)
  • [3]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J]. 田志岩.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3(04)
  • [4]巴曲酶对实验性犬不稳定型心绞痛作用的研究[J]. 王维亭,郝春华,席文恭,赵专友,汤立达. 心脏杂志, 2014(05)
  • [5]丹参素与川芎嗪复方制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进展[J]. 李肖爽,卢金清,梁欢,戴艺. 中国药房, 2014(03)
  • [6]丹红注射液对心血瘀阻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sICAM-1、hs-CRP的影响[D]. 杨丽燕.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07)
  • [7]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96例[J]. 王红. 陕西中医, 2012(11)
  • [8]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进展(综述)[J]. 王颖彬.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2(02)
  • [9]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近况[D]. 张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