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仙汤对戊四唑致癫痫大鼠脑内氨基酸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宁仙汤对戊四唑致癫痫大鼠脑内氨基酸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一、宁痫汤对戊四唑致痫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董笑克[1](2021)在《柴贝止痫汤抗痫作用机制及其物质基础研究》文中提出背景:癫痫是第四大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我国约有900万以上癫痫患者,约30%的癫痫患者服用目前的抗痫西药无法有效的控制癫痫发作,被称之为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神经炎症和肠道菌群均参与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柴贝止痫汤治疗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经验方,对难治性癫痫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但目前对其抗痫机制研究尚不充分。研究发现柴贝止痫汤中柴胡、浙贝母、天麻、半夏、石菖蒲均有一定的抗炎、抑制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的作用,因此推测柴贝止痫汤可能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发挥抗癫痫作用。肠道菌群作为药物进入机体的第一道屏障,可以通过免疫途径调控神经中枢的炎症反应。肠道菌群是否参与柴贝止痫汤对神经炎症的调节作用目前尚无相关论述。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单一通路和靶点很难解释中药的药理作用。网络药理学是一种新兴的药理学研究方法,其综合了系统生物学和生物网络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药物、单一靶点、单一疾病的研究模式。因此,借助网络药理学,对柴贝止痫汤入血成分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准确的挖掘其潜在的抗痫作用机制,为后续开展实验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丰富了柴贝止痫汤的抗痫作用机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柴贝止痫汤的抗痫作用机制及其可能的物质基础。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柴贝止痫汤对海人酸致痫大鼠肠道菌群及神经炎症的调控作用。其次,借助于高效液相色谱(UPLC)-串联质谱(MS/MS)技术以及气相色谱(GC)-MS/MS技术分析柴贝止痫汤可能存在的主要吸收入血成分。对柴贝止痫汤入血吸收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利用动物实验对该结果进行验证。方法:1、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造模组侧脑室注射海人酸诱导慢性自发性癫痫大鼠模型,筛选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假手术组大鼠侧脑室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中药组大鼠给予柴贝止痫汤配方颗粒水溶液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等量饮用水灌胃,干预4周。留取大鼠新鲜粪便组织进行肠道菌群检测,新鲜海马组织进行细胞因子检测,灌注固定取大鼠脑组织,制作海马石蜡切片,进行尼氏染色、GFAP及Iba-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选取Wistar大鼠,予中药柴贝止痫汤灌胃,分别于灌胃前及灌胃后各时间点眶静脉取血,检测17种单体成分: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柴胡皂苷A和D、柴胡皂苷C、对羟基苯甲醛、天麻苷元(对羟基苯甲醇)、天麻素、香草醛、原儿茶醛、胡芦巴碱、柠檬醛、茴香脑、α-细辛醚、β-细辛醚、细辛醛在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液中的浓度。3、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治疗癫痫的靶点以及柴贝止痫汤已鉴定的15个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构建柴贝止痫汤入血成分治疗癫痫的靶点网络图,并检索靶点间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使用Cytoscape构建网络图、分析网络。并将共有靶点使用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4、根据网络药理学结果预测柴贝止痫汤可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 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调节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造模组,造模组大鼠侧脑室注射海人酸,筛选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中药组,假手术组侧脑室注射0.9%生理盐水。中药组给予柴贝止痫汤配方颗粒水溶液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饮用水灌胃。干预5周后检测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取大鼠海马组织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以及p-Tau及Tau蛋白表达。结果: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中药组大鼠海马组织Iba-1表达显着降低(P<0.01);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因子 G-CSF、GM-CSF、IFN-γ、IL-1α、IL-1β、IL-18、IL-6、M-CSF、MIP-3α、TNF-α 表达显着下调(P<0.05),IL-13、IL-4、IL-5 表达上调(P<0.05)。海人酸致痫大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低于正常大鼠,在菌群组成上,中药组与假手术组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度较为接近,与模型组有较大差别。2、大鼠血浆中检测出15种单体成分,其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醛、胡芦巴碱、天麻苷元、原儿茶醛、柴胡皂苷A、香草醛、细辛醛、贝母素乙、α-细辛醚、茴香脑、β-细辛醚、柴胡皂苷C、贝母素甲、贝母辛。柠檬醛及柴胡皂苷D未检测出。3、柴贝止痫汤中的入血成分具有125个治疗癫痫的靶点,AKT是治疗癫痫的关键靶点之一。柴贝止痫汤可能机制在于调节神经元突触和神经元胞体,在氧化应激、神经细胞死亡、神经递质反应等中发挥治疗作用。4、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着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PI3K、AKT蛋白表达下降,p-Tau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显着提高(P<0.01,P<0.05),海马组织相对完整,神经元缺失减少,PI3K、AKT蛋白表达增加,p-Tau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1、柴贝止痫汤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神经炎症,从而减少神经元死亡,抑制癫痫发作。2、柴贝止痫汤还有助于恢复海人酸致痫大鼠紊乱的肠道菌群,其对癫痫治疗的贡献仍待进一步深入研究。3、柴贝止痫汤成分复杂,现已发现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醛、胡芦巴碱、天麻苷元、原儿茶醛、柴胡皂苷A、香草醛、细辛醛、贝母素乙、α-细辛醚、茴香脑、β-细辛醚、柴胡皂苷C、贝母素甲、贝母辛均可吸收入血。4、柴贝止痫汤还可以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p-Tau蛋白表达,改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

玉倩[2](2020)在《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此课题旨在观察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该病的选方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本课题收集2019年03月03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部的62例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设计方案,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拟定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口服丙戊酸钠片0.2g/次,ti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服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方,疗程为8w。评估拟定患者在治疗后的癫痫控制疗效,记录经治前后癫痫发作频数、发作持续时间、脑电图表现、中医证候疗效积分、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item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in Epilepsy,QLOIE-31)评分的改变情况,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该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主要疗效指标-癫痫整体控制疗效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以90%的癫痫整体控制有效率优出有效率为83%的对照组(P<0.05);(2)主要疗效指标-癫痫发作频数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减少癫痫发作频数方面均有显着疗效(P<0.01),且治疗组此方面疗效更加优于对照组(P<0.01);(3)主要疗效指标-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方面均有显着疗效(P<0.01),且治疗组此方面疗效更加优于对照组(P<0.01);(4)次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以90%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优出有效率为80%的对照组(P<0.05);(5)次要疗效指标-QLOIE-31量表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QLOIE-31量表方面均有显着疗效(P<0.01),且治疗组此方面疗效更加优于对照组(P<0.01);(6)临床安全性评估:治疗组以17%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的对照组(P>0.05),因此,两组不良反应的出现无明显差异,且柴胡疏肝汤加减并不增加丙戊酸钠片的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可以减少患者的癫痫发作频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改善其中医证候疗效积分、脑电图表现和QOLIE-31评分等情况,在控制了癫痫发作频数、改善癫痫症状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可靠。

刘冲冲[3](2020)在《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的临床研究及其主要入血成分对KA致痫大鼠的抗耐药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耐药性癫痫的主要治疗困境是患者对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耐药,如何减少或抑制患者对AEDs的耐药是国内外学者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团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能够提高西药抗痫作用,前期基础实验结果显示其抗痫机制可能与抑制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l,Mdrl)及编码的P-糖蛋白(P-giycoprotein,P-gp)有关,而调节P-gp的途径与炎症信号通路相关。本次临床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观察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检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本次动物实验研究探讨柴贝止痫汤及其主要入血成分对海人酸(KainicAcid,KA)致痫大鼠的抗耐药机制,以进一步了解其在复方中的抗耐药机制及其贡献度。[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柴贝止痫汤治疗耐药性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通过炎症抗体芯片观察耐药性癫痫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柴贝止痫汤及其主要入血成分α细辛醚、β细辛醚、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KA致痫大鼠的抗耐药机制。[方法]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由疗效观察和机制探讨两部分组成,疗效观察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耐药性癫痫局灶性意识障碍性发作的患者84例,治疗组在原有抗痫西药的基础上添加柴贝止痫汤治疗,对照组在原有抗痫西药的基础上添加安慰剂治疗,观察周期为3个月。主要疗效指标包括月发作频次、无发作率、50%应答率(Response Rate,RR);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癫痫发作程度的变化、中医证候变化、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epileptic patients-89,QOLIE-89)、癫痫伴发抑郁筛查量表(Neurological Disorders Depression Inventory For Epilepsy,NDDI-E)、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以及安全性评价。通过对耐药性癫痫局灶性意识障碍性发作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各采取血清一次,利用炎症抗体芯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探讨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的抗痫作用。动物实验:采用侧脑室注射KA的方法建立癫痫大鼠模型,将癫痫大鼠分为模型组、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组、柴贝止痫汤+CBZ组、α细辛醚+CBZ组、β细辛醚+CBZ组、贝母素甲+CBZ组、贝母素乙+CBZ组,并设假手术组。连续灌胃60天后,采用Western Blot、RT-PCR检测海马P-gp、Mdrla/b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海马离子钙接头蛋白抗原(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LC-MS)检测脑内 CBZ 及其代谢产物 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10,11-epoxidation of carbamazepine,CBZE)的含量,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形态变化。[结果]临床试验一(1)基础资料:共纳入耐药性癫痫局灶性意识障碍性发作患者84例,入组前两组在两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基线资料基本一致。(2)主要疗效指标:治疗3个月后两组月发作频次及无发作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2个月及3个月后,两组50%应答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3)次要疗效指标:治疗3个月后两组发作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中医证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及情绪量表评价:生活质量总评分,治疗3个月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行单项比较,二者在疼痛、精力/疲乏、注意力、发作恐惧、社会支持等方面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P<0.01,P<0.01)。治疗3个月后两组SD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治疗:在观察期内未发现与柴贝止痫汤添加有关的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异常,未发现明显不良事件。临床研究二(1)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局灶性意识障碍性发作患者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下调血清中 IL-1β、IL-4、IL-17、IL-1α、IL-15、IL-6、IL-11、1-309、MIG、GCSF、GM-CSF炎症因子的趋势。(2)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局灶性意识障碍性发作患者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中1-309、IL-11、MIG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具有下调IL-1β、1-309、IL-1α、IL-15、IL-8、IL-17、IL-6、IL-11、IL-16、MIG、IL-1ra、GCSF、BCL、MIP-1β、MIP-1α、IL-12P40 炎性因子的趋势。(3)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局灶性意识障碍性发作患者6个月后可能具有改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其KEGG通路可能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及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相关。动物实验(1)各组大鼠海马组织P-gp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BZ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及柴贝止痫汤+CBZ组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与CBZ组相比,柴贝止痫汤+CBZ组、α细辛醚+CBZ组、贝母素甲+CBZ组、β细辛醚+CBZ组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P<0.05)。与柴贝止痫汤+CBZ组相比,模型组、CBZ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各组大鼠海马组织Mdrla/b mRNA表达:与假于术组相比,模型组、CBZ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贝母素乙+CBZ组Mdrla mRNA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BZ组相比,柴贝止痫汤+CBZ组、α细辛醚+CBZ组、贝母素甲+CBZ组海马Mdrla/b mRNA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P<0.05;P<0.01,P<0.01),β细辛醚+CBZ 组 Mdrla mRNA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海马组织中Iba-1及GFAP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CBZ组Iba-1及GFAP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P<0.05),β细辛醚+CBZ组Iba-1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柴贝止痫汤+CBZ组、α细辛醚+CBZ组、贝母素甲+CBZ组、贝母素乙+CBZ组Iba-1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P<0.05)。(4)各组大鼠右脑CBZ、CBZE含量:右脑CBZ含量比较:各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右脑CBZE含量比较:与CBZ组相比,柴贝止痫汤+CBZ组、α细辛醚+CBZ组、贝母素甲+CBZ组右脑内CBZE的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与柴贝止痫汤+CBZ组相比,CBZ组含量降低,贝母素甲+CBZ组含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与贝母素甲+CBZ组相比,CBZ组、柴贝止痫汤+CBZ组、α细辛醚+CBZ组、β细辛醚+CBZ组、贝母素乙+CBZ组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P<0.01,P<0.01)。(5)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尼氏染色模型组海马神经元急剧减少,排列紊乱,胶质细胞的增生,尼氏小体降解明显。CBZ组神经元细胞较模型组增多,胶质细胞增生较多,尼氏小体较少。柴贝止痫汤+CBZ组、α细辛醚+CBZ组、贝母素甲+CBZ组可见神经元丰富,尼氏小体丰富,少量胶质细胞,β细辛醚+CBZ组和贝母素乙+CBZ组可见神经元丰富,尼氏小体数目较少,空泡病变比较明显。[结论]1.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局灶性意识障碍性发作患者安全、有效,可以减少癫痫发作频次、降低发作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自身抑郁状况。2.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3个月后和6个月后有降低耐药性癫痫局灶性意识障碍性发作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趋势,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前患者血清中Ⅰ-309、IL-11、MIG水平降低,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柴贝止痫汤添加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逐渐明显。3.柴贝止痫汤及入血成分α细辛醚、贝母素甲分别联合CBZ可能具有促进KA致痫大鼠脑内CBZE含量增加、保护海马神经元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P-gp、Mdrla/b mRNA表达、抑制海马Iba-1激活有关。

吴琼[4](2019)在《定痫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瘀阻络型及对hs-CRP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定痫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瘀阻络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血清hs-CRP(hypersensitive C-reative protein,hs-CRP)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案,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2018年03月至2019年0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及住院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瘀阻络型患者共67例。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治疗组予定痫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及记录发作频次、发作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血清hs-CRP、脑电图及安全指标和不良反应,评定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发作控制有效率93%优于对照组83%(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定痫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瘀阻络型临床疗效显着,安全可靠,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缺血性卒中后癫痫患者血清hs-CRP水平。

袁旭,李政,王晓天,李向阳,华慧,李小翠,汤仁仙,刘晓梅[5](2019)在《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抗癫痫中的作用与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临床对癫痫的治疗多采用西药,但约30%~40%的癫痫患者对常用抗痫西药产生抗性,且饱受其毒副作用的影响。而中药在治疗痫性发作、减轻抗痫西药引起的并发症方面,疗效确切,但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该文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单体、单味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在防治癫痫及作用机制上的研究进展,归纳如下:(1)中药单体包括天麻素、细辛醚、钩藤碱、川芎嗪、丹参酮ⅡA、姜黄素等十余种,均具有良好的抗癫痫作用,其或通过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调节兴奋性神经递质及受体、调节钠/钾离子通道,或通过调控凋亡因子的表达等发挥保护神经元的效应;(2)单味中药提取物包括天麻、石菖蒲、人参、灵芝、黄芩及银杏等提取物,其抗癫痫作用主要与抑制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上调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降低谷氨酸诱导的兴奋毒及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离子通道及减轻神经元的氧化损伤等相关;(3)中药复方包括癫痫清颗粒、胆星宁痫颗粒、活血定痫方等,可通过对兴奋性递质、凋亡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多重调控作用,提高对癫痫的治疗效应。

吴露婷[6](2016)在《青礞石中金属离子对癫痫的干预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礞石(Chloriti Lapis)为常用的矿物类中药,临床可用于治疗癫痫,疗效确切。然而,其治疗癫痫的效应机制及物质基础尚不明确。近年来,本课题组对青礞石成分、质量控制技术、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本课题从青礞石的治疗病证和自身化学成分入手,结合现代分析技术手段,从药效学、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这三个方面对青礞石干预癫痫进行研究。为矿物类中药的基础研究提供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药效学研究建立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灌胃给予青礞石药材、青礞石药渣及青礞石水煎液。采集大鼠脑组织生物样本,采用HE染色显微观察评价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病变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中nNOS蛋白表达,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海马中T-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定磷法检测Na+,K+-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应用UPLC-QTRAP-MS/MS技术同时测定大鼠脑组织中4种氨基酸。结果显示青礞石粉末、药渣及水煎液组均能降低大鼠海马区的病变程度、提高T-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Na+,K+-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降低nNOS的蛋白表达、降低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含量及有效调节皮层及海马区Gly的含量。因此,推测青礞石抗癫痫的机制是增强脑组织的抗氧化活力,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膜功能,维持脑内离子浓度动态平衡,抑制脑部异常放电,在降低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的同时,又提高了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含量。2 作用机制研究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模型给予青礞石粉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取大鼠血样、尿样、及脑组织(末次)样品,样品处理后采用UHPLC-QTOF/MS技术进行定量分析以获得可能多的内源性生物标记物信息,再运用代谢组学数据库,通过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差异表达代谢物,确定青礞石对癫痫机体生物标记物的干预情况。最后在血浆和尿液中找到15种差异代谢物:油酸、牛磺酸、亚油酸、肌酸、棕榈酸、脱氢抗坏血酸、LysoPC(20:4(5Z,8Z,11Z,14Z))、D-丝氨酸、3-甲氧基酪氨酸、左旋肉碱、尿酸、烟酰胺、4-羟基脯氨酸、磷酸丝氨酸、苯乳酸。通过分析得到12个代谢通路,其中比较重要的通路为亚油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在脑组织中找到7种差异代谢物:PS(18:0/18:0)、L-谷氨酸(L-Glutamic acid)、海藻乙醇胺(Docosahexaenoyl Ethanolamide)、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葡糖鞘氨醇(Glucosylsphingosine)、胆甾-3,7,12,24,25-五醇(Cholestane-3,7,12,24,25-pentol)、LysoPC(P-18:0)。通过分析得到 12个代谢通路,其中比较重要的通路为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过青礞石干预后,血浆、尿液和脑组织中牛磺酸、脱氢抗坏血酸、3-甲氧基酪氨酸、尿酸、烟酰胺、4-羟基脯氨酸、D-丝氨酸、PS(18:0/18:0)、L-谷氨酸、花生四烯酸、葡糖鞘氨醇、胆甾-3,7,1 2,24,2 5-五醇的含量有显着的调节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青礞石的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节以上代谢途径,维持脑内离子浓度动态平衡,抑制脑部异常放电;清除氧自由基,增强抗氧化活力,保护膜功能;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最终达到抑制癫痫的效果。3物质基础研究将造模成功的大鼠给予青礞石后眼眶取血、断头取脑。采用石墨消解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及质谱法(ICP-MS)测定青礞石样品及各组大鼠血浆、脑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利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各金属元素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在血浆中,相对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的血浆中Li、Al、Ti、Cr(显着降低)和Mg、K、Sr、Cd(显着上升)8种元素的水平发生显着变化(P<0.05、P<0.01)。通过青礞石作用后,Li、Al显着上升(P<0.05),Sr、Cd显着下降(P<0.05、P<0.01),Cr的含量有往正常方向发展的趋势;在脑组织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Zn、Fe、Cu、K、Li、Co、Sn、Pb(显着下降)和Sr、Sb、Ba(显着上升)11种元素的水平发生显着变化(P<0.05、P<0.01)。通过青礞石干预后,Zn、Fe、K、Li、Co、Pb 显着上升(P<0.05、P<0.01),Sr、Sb显着下降(P<0.01),Cu、Ba有往正常水平发展的趋势。另外,与模型组比较,青礞石粉末组Zn/Cu水平发生显着变化;Mg、Ca、Be、Al、Ti、V、Cr、Mn、Ni也有往正常方向发展的趋势。同时,将分析得出的具有显着差异的金属元素分别与血浆和脑组织中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相关联。结果金属离子中与代谢物关系较为密切的有Fe、Ca、K、Cd、Zn、Co、Sb、Pb、Ti、Li。据此,推测青礞石的物质基础可能与其调节机体微量元素含量有关。

李秀菊[7](2014)在《复方石菖蒲对癫痫动物行为学改变和海马神经元氨基酸递质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复方石菖蒲(CSCP)对戊四唑(PTZ)致痫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1)对PTZ致痫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结构的影响: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苯妥英钠(PHT)组,CSCP高(4000mg·kg-1)、中(2000mg·kg-1)、低(1000mg·kg-1)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除外,其他组别给予对应药物,连续灌胃(ig)7天,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PTZ80mg·kg-1(空白组除外),造成急性癫痫模型,观察CSCP对PTZ致痫小鼠的发作潜伏期、行为分级、发作次数等的影响;采用脑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结构的改变;(2)对PTZ慢性点燃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①观察CSCP对PTZ慢性点燃大鼠行为学(发作级别、潜伏期、发作次数)的影响;②CSCP对PTZ慢性点燃大鼠大脑皮质SOD、T-AOC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③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方法检测CSCP对PTZ慢性点燃大鼠多重耐药基因MDR1、MRP1、caspase-3表达的影响;④免疫组化法(IHC)分析CSCP对PTZ慢性点燃大鼠海马CA1、CA3、齿状回(DG)区GABA、GLU、GFAP等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观察其治疗癫痫的疗效。I结果:(1)对PTZ致痫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结构的影响: CSCP可改善痫性小鼠的发作程度,延长轻度发作潜伏期,减少Ⅳ、Ⅴ级癫痫发作次数;观察HE染色切片可见PTZ致痫小鼠海马结构发生改变,细胞数量减少,苯妥英钠和CSCP可有效抑制。(2)对PTZ慢性点燃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①PTZ慢性点燃大鼠均能成功建立模型,与模型组比较,CSCP高剂量组能改善痫性大鼠发作程度,减少发作次数(P﹤0.05,P﹤0.01);②检测大鼠脑组织SOD、T-AOC活性及MDA含量显示,与模型组相比,CSCP高、中剂量组SOD、T-AOC活性高于模型组(P﹤0.05),而MDA含量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③FQ-PCR检测MDR1、MRP1、 caspase-3的表达,VPA组与CSCP高剂量组均可减少MDR1表达,可能是两者都对癫痫得到了一定控制及抑制了MDR1的药物转运泵功能,使其表达量降低。VPA组与CSCP高剂量组均降低caspase-3的表达;④CSCP高、中剂量组对PTZ慢性点燃大鼠海马CA1区可减少GLU表达,提高GABA含量、抑制GFAP的异常表达,而对CA3、齿状回(DG)区无影响。结论: CSCP对PTZ诱导癫痫动物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大脑抗氧化能力,抑制耐药基因表达、协调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递质含量的平衡达到治疗作用,具体抗痫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邵江娟[8](2013)在《牡蛎配伍葛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牡蛎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或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贝壳,是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中医临床常用药,味咸,微寒。归肝、胆、肾经。生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牡蛎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基质由不同大分子组成,主要为蛋白质和多糖。目前对于牡蛎主要药理作用研究包括牡蛎镇静、抑制自发活动及安眠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牡蛎药效仅是整体研究,特别是有机质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尚未见报道。牡蛎临床配伍常用葛根进行降血压治疗,而葛根主要药效物质成分明确、药理作用及机制成熟,本课题就选取牡蛎配伍葛根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课题对于贝壳类海洋药的开发利用以及中药科学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牡蛎基本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无机质成分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建立了药材指纹图谱,对有机质成分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反向C8柱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得到寡肽类成分。对牡蛎药效物质基础分部位进行了镇静药理作用考察。接着对牡蛎配伍葛根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研究,包括配伍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葛根对牡蛎钙的溶出作用、牡蛎对葛根药效物质的溶出作用等。对牡蛎配伍葛根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探讨,包括镇静作用和降血压作用。最后建立液质联用的方法对牡蛎配伍葛根前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光谱学和分子对接手段对葛根素与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体外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是文献研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牡蛎的研究概况、葛根的研究概况、中药复方配伍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对牡蛎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的方法建立指纹图谱分析了无机质组成,主成分是碳酸钙(CaCO3),升高温度会逐步分解变成氧化钙(CaO),牡蛎药材XRD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专属性;对牡蛎壳有机质进行研究,采用双缩脲法进行了总肽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表明为寡肽,总肽含量为38.02%,采用苯酚-硫酸法分析了总糖含量,进行了有机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对有机质进行了初步分离提纯,并通过质谱分析进行了分子量分布范围分析,表明分子量在1000以下;进一步进行了反向C8柱层析得到寡肽,采用液质联用分析了纯度,最后对纯化的寡肽进行了抗氧化性研究,表明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呈现量效关系。第三部分对牡蛎的镇静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本部分考察了牡蛎、CaCO3以及牡蛎有机质对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探讨了其镇静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牡蛎单剂量给药不显示镇静作用,而连续给药则显示出明显的镇静作用,并呈现量效关系。提示牡蛎的镇静作用具有叠加性,作用途径和机制与安定不同。CaCO3化学药品呈现生牡蛎一样的镇静作用,而牡蛎有机质部分协同戊巴比妥钠的睡眠作用与其他牡蛎制备液相比为弱,提示牡蛎的镇静作用与CaCO3主要相关。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单胺类兴奋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受体(5-HTR)和氨基酸类抑制性神经递质Y-氨基丁酸受体(GABAR)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aCO3组、生牡蛎混悬液组、生牡蛎有机质组及水不溶性组的小鼠脑组织中5-HTR的表达均不同程度地下调,而GABAR的表达均不同程度地上调,提示生牡蛎不同制备液及CaCO3化学药品的镇静作用与对神经中枢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转导的抑制与对抑制性神经递质转导的增强有关。第四部分研究了牡蛎配伍葛根的药效物质基础。首先研究了牡蛎配伍葛根对水提液电导率、盐度、黏度、浊度、pH的影响,结果表明配伍后随着牡蛎比例增大,水提液电导率、盐度、黏度和浊度均减小,同时pH增大。理化参数中浊度和黏度的变化显示,牡蛎与葛根配伍可使得其不溶性成分大量溶解对促进药物的吸收大有益处。电导率与盐度的变化显示,葛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等可能是与牡蛎溶出的Ca离子形成络合物的形式发挥作用。然后研究了葛根对牡蛎Ca的溶出作用,随着药对中葛根比例增大,Ca含量增大,即葛根促进了牡蛎Ca的溶出;同时发现,以化学药品CaCO3替代牡蛎,在相同比例条件下,Ca含量会下降,说明牡蛎不可用化学药品CaCO3替代。水提液中可溶性Ca是以多种形态共存的复杂平衡体系,大多以离子态和无机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有机结合态。最后研究了牡蛎对葛根药效物质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牡蛎对葛根主要药效成分葛根素和葛根总黄酮的溶出有明显的作用。另外,相同条件下以CaCO3代替牡蛎,对葛根素和葛根总黄酮的溶出效果比牡蛎弱,说明说明牡蛎不可用化学药品CaCO3替代。第五部分对牡蛎配伍葛根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是镇静作用,考察了牡蛎、葛根、牡蛎与葛根配伍不同剂量对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配伍组比牡蛎组镇静作用加强,且配伍高剂量组作用更明显。进一步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中5-HT受体和GABA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牡蛎组、葛根组及二者配伍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鼠脑内5-HTR的表达并升高GABAR的表达,提示牡蛎配伍葛根能够更为明显地调控小鼠脑内神经递质受体的表达,从而产生配伍增效的作用。然后是降血压作用,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研究了牡蛎、葛根、牡蛎与葛根配伍不同剂量对模型动物血压、血清Ca、血管平滑肌胞内Ca、一氧化氮、内皮素、心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血液流变学等指标以及左心室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药及其配伍对这些指标均有调控作用,这些作用与其抗高血压作用密切相关。第六部分对牡蛎配伍葛根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液质联用的方法,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检测方式为负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以芦丁作为内标,通过DAS 2.0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数据处理,得到了牡蛎配伍前后葛根素的药时曲线。结果表明,配伍后药时曲线下面积大,峰浓度高,说明在牡蛎的协同作用下,葛根素吸收进入大鼠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大,吸收速度快;灌胃药对水提液后表观分布容积大,说明在牡蛎的协同作用下,葛根素更多地分布在组织中,与组织或蛋白有特殊的亲和力;灌胃药对水提液后半衰期大,平均滞留时间长,说明在牡蛎的协同作用下,葛根素消除较慢。牡蛎对于葛根药效成分的代谢影响较大,有助于葛根素的吸收和分布,第七部分研究了葛根素与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和转运蛋白(人血清白蛋白)的体外相互作用,并研究了 Ca离子的影响。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圆二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葛根素与细胞色素CYP1A2和CYP2D6的相互作用,同时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了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葛根素对CYP1A2和CYP2D6的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主要结合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和氢键,葛根素能使CYPs的构象发生变化,Ca离子能够使葛根素与CYPs的结合能力更强;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葛根素对HSA的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主要结合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和氢键,葛根素能使HSA的构象发生变化,Ca离子能够使葛根素与HSA的结合能力更强。这些研究结果与上一章药代动力学的结果彼此相互印证,相辅相成。综上所述,牡蛎药效物质基础以CaCO3为主,但是化学药品CaCO3不能够完全代替牡蛎的作用,牡蛎配伍葛根对药效物质的溶出有促进作用,配伍后镇静和降血压药理作用均增强,本课题对贝壳类中药与植物药配伍增效的化学与药理机制研究作出了探索。

陆玲丹,赵虹[9](2013)在《癫痫的中医药治疗概况》文中提出癫痫是临床常见病也是疑难病,虽然目前有多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外科手术、迷走神经刺激术及生酮饮食等治疗方法的应用,但仍有20%-30%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从而给患者心理上、生理上带来沉重的负担。中医药治疗癫痫历史悠久,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中医方药及针灸治疗能有效的减少癫痫患者的发作次数,并进一步从分子层面探究了其机制,发现中医药治疗能从调节神经递质、影响凋亡相关基因等方面发挥抗惊厥作用。

董升平[10](2013)在《中药补脑止痫散对癫痫大鼠海马c-fos、PKCa表达和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戊四氮致痫大鼠在使用补脑止痫散治疗前后一般状态、行为学海马组织病理学以及海马内c-fos、PKCa表达和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补脑止痫散的抗痫机制,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成年Wistar大鼠10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90只用于癫痫模型点燃。点燃成功的大鼠随机平均分配到以下7组:模型组、补脑止痫散低、中、高剂量10天组以及低、中、高剂量21天组。在开始灌胃治疗的前1天以及疗程中的第10和21天观察相应组别大鼠的一般状态并称取体质量,记录痫性发作潜伏期和发作级别。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fos、PKCa、Glu、GABA阳性细胞数,计算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并计算Glu和GABA阳性细胞数的比值以及二者平均灰度值的比值。实验数据均输入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显着差异,P<0.01为有极显着差异。结果共有70只大鼠成功点燃。灌胃过程中,低、中剂量10天组各死亡1只,模型组和中、高剂量21天组各死亡2只1一般状态和体质量变化情况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较空白组差,补脑止痫散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改善,中、高剂量组好于低剂量组,21天组好于10天组。治疗前,模型组、补脑止痫散各组大鼠的体质量与空白组相比均明显变小(均为P<0.01)。治疗10天后,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无显着变化(P>0.05),而中、高剂量组明显增加(均为P<0.01)。治疗21天后,补脑止痫散各组的体质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2行为学观察空白组无痫性发作。灌胃前1天,模型组和补脑止痫散各组均可出现Racine4级或以上发作。治疗10天后,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发作潜伏期无显着变化(P>0.05),但发作级别明显降低(P<0.05);而中、高剂量组的发作潜伏期均明显延长,发作级别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治疗21天后,与模型组相比,补脑止痫散各组的发作潜伏期均明显延长,发作级别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3HE染色空白组大鼠海马细胞数量和结构均正常。模型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层次紊乱,细胞肿胀变形,胞浆染色加深,胞核固缩、碎裂。补脑止痫散各组较模型组均有改善,中、高剂量组的改善程度大于低剂量组,21天组大于10天组。4c-fos的表达情况空白组c-fos阳性细胞很少,平均灰度值最高,与之相比模型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均为P<0.01)。与模型组相比,除低剂量10天组外,补脑止痫散各组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平均灰度值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无论是阳性细胞数还是平均灰度值,疗程相同的低、中、高剂量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极显着差异。剂量相同的10天组和21天组之间阳性细胞数均无显着差异,而平均灰度值均有显着差异。5PKCa的表达情况阳性细胞数方面,空白组很少,与之相比模型组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脑止痫散各组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低、中高剂量10天组之间均有显着或极显着差异。低、中剂量21天组之间有极显着差异,中、高剂量21天组之间无显着差异。平均灰度值方面,模型组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除低剂量10天组外,补脑止痫散各组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疗程相同的低、中剂量组之间均有显着差异,中、高剂量组之间均无显着差异。无论是阳性细胞数还是平均灰度值,剂量相同的10天组和21天组之间均无显着差异6Glu和GABA的含量变化情况空白组Gl u阳性细胞数量最少,平均灰度值最高;GABA阳性细胞数量最多,平均灰度值最低。与之相比模型组Gl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GABA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平均灰度值明显升高(均为P<0.01)。与模型组相比,除低剂量10天组外,补脑止痫散各组的Glu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平均灰度值均明显升高;GABA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多,平均灰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无论是Glu和GABA的阳性细胞数还是二者的平均灰度值,疗程相同的低、中剂量组之间均有显着或极显着差异,而中、高剂量组之间均无显着差异;剂量相同的10天组和21天组之间均无显着差异。根据秩均值,Glu和GABA阳性细胞数的比值在空白组最小,模型组最大。与模型组相比,补脑止痫散各组均明显变小,且高剂量组小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小于低剂量组,21天组小于10天组。Glu和GABA平均灰度值的比值在各组之间的变化趋势与阳性细胞数的比值相反。结论1、补脑止痫散能明显改善癫痫大鼠的一般状态,纠正其体质量减轻的趋势;中、高剂量组作用强于低剂量组,21天组强于10天组。2、本方能明显延长癫痫大鼠的发作潜伏期,降低其痫性发作级别;中、高剂量组作用强于低剂量组,21天组略强于10天组。3、本方能明显减轻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病理损伤;中、高剂量组作用强于低剂量组,21天组强于10天组。4、本方能明显抑制癫痫大鼠海马c-fos的表达;高剂量组作用最强中剂量组次之,低剂量组最弱,21天组略强于10天组5、本方能明显抑制癫痫大鼠海马PKCa的表达;中、高剂量组作用强十低剂量组,21天组与10天组相当。6、本方能降低癫痫大鼠海马G1u含量,提高GABA含量,纠正二者的失衡状态;中、高剂量组作用强于低剂量组,21天组略强于10天组。

二、宁痫汤对戊四唑致痫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宁痫汤对戊四唑致痫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柴贝止痫汤抗痫作用机制及其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药联合抗癫痫西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柴贝止痫汤抗痫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柴贝止痫汤复方抗痫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柴贝止痫汤单药抗痫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3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节: 神经炎症与难治性癫痫相关性研究进展
        1 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
        2 神经胶质诱发癫痫发作的机制
        3 小胶质细胞的抗癫痫作用
        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节: 基于肠道菌群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展望
        1 肠道菌群与难治性癫痫的相关性
        2 肠道菌群治疗癫痫的途径
        3 中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癫痫的潜在机制
        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节: 基于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探讨柴贝止痫汤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UPLC-MS/MS及GC-MS/MS技术分析柴贝止痫汤主要入血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挖掘柴贝止痫汤的入血成分的潜在抗痫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柴贝止痫汤对癫痫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讨论
    1 癫痫的中医认识及柴贝止痫汤方药解析
    2 柴贝止痫汤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研究
    3 海人酸诱导的癫痫模型特点
    4 柴贝止痫汤对海人酸致痫大鼠神经炎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5 柴贝止痫汤物质基础研究及其潜在药理机制
    6 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概述
    1 西医文献概述
        1.1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相关述要
        1.2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
        1.3 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
        1.4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脑电图表现
        1.5 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的防治
    2 中医文献概述
        2.1 中医对卒中后癫痫的病名认识
        2.2 痫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2.3 中医对“气滞、瘀血致痫”理论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情况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基线资料
        3.2 主要疗效指标
        3.3 次要疗效指标
    4 不良反应
    5 统计学处理
    6 结果
        6.1 一般资料分析
        6.2 主要疗效指标比较
        6.3 次要疗效指标比较
        6.4 临床安全性评价
    7 讨论
        7.1 导师对“气滞、瘀血致痫”理论和“理气化瘀”治则的认识
        7.2 本研究选方用药的依据及组方分析
        7.3 现代药理分析
        7.4 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疗效分析
        7.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从肝论治癫痫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的临床研究及其主要入血成分对KA致痫大鼠的抗耐药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癫痫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概述
        1 癫痫的常见病因病机
        2 癫痫的治法分述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单味中药及其单体成分抗痫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1 疏肝理气药
        2 平肝熄风药
        3 活血化瘀药
        4 补虚药
        5 开窍药
        6 淡渗利湿药
        7 安神定志药
        8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 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临床研究二 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对耐药性癫痫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柴贝止痫汤及其主要入血成分对KA致痫大鼠的抗耐药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创新性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附录1 癫痫发作程度表
    附录2 痫病痰气郁滞证中医证候评定量表
    附录3-1 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89项
    附录3-2 生活质量量表各分项题目分值表
    附录3-3 生活质量量表各项得分权重分值
    附录4 NDDI-E量表(中文版)
    附录5 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6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
    附录7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24项(HAMD-24)

(4)定痫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瘀阻络型及对hs-CRP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缺血性卒中后癫痫认识
        1.1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1.2 中医对痫病的认识
        1.3 中医对中风与痫病关系的认识
        1.4 古代医家对于痰瘀致痫的认识
    2 西医对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研究
        2.2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
        2.3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类型
        2.4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脑电图表现
        2.5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机制
        2.6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治疗
    3 血清hs-CRP与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关系
        3.1 对血清hs-CRP的认识
        3.2 血清hs-CRP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
        3.3 血清hs-CRP对癫痫的影响
        3.4 血清hs-CRP对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影响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入组病人病史采集
        2.3 研究指标
        2.4 纳入病人基础疾病治疗
        2.5 纳入病人抗癫痫治疗
        2.6 不良反应
        2.7 疗效评定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临床疗效
    5 讨论
        5.1 导师对“痰瘀生风”理论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认识
        5.2 组方分析
        5.3 现代药理研究
        5.4 对缺血性卒中后癫痫患者血清hs-CRP影响的探讨
        5.5 定痫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疗效分析
        5.6 不足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略缩词表
综述 定痫丸治疗癫痫的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抗癫痫中的作用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单体的抗痫作用与机制
    1.1 天麻素 (gastrodins)
    1.2 β-细辛醚 (β-asarone)
    1.3 α-细辛醚 (α-asarone)
    1.4 钩藤碱 (rhynchophylline)
    1.5 川芎嗪 (ligustrazine)
    1.6 丹参酮ⅡA (tanshinoneⅡA, TanⅡA)
    1.7 姜黄素 (curcumin)
    1.8 白杨素 (chrysin)
    1.9 黄连素 (berberine)
    1.1 0 柴胡皂苷a (saikosaponin a)
    1.1 1 胡椒碱 (piperine)
    1.1 2 雷公藤内酯 (triptolide)
    1.1 3 蛇床子素 (osthole)
    1.1 4 白藜芦醇 (resveratrol)
2 单味中药提取物的抗痫作用与机制
    2.1 天麻 (Gastrodiae Rhizoma)
    2.2 石菖蒲 (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
    2.3 姜炭 (Zingiber offcinale Rose)
    2.4 人参 (Ginseng Radix at Rhizoma)
    2.5 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2.6 灵芝 (Ganoderma)
    2.7 远志 (Polygalae Radix)
    2.8 黄芩 (Scutellariae Radix)
    2.9 银杏 (Ginkgo Folium)
    2.1 0 茯苓 (Poria)
    2.1 1 青阳参 (Cynanchum otophyllum Schneid)
3 中药复方的抗痫作用与机制
    3.1 癫痫清颗粒
    3.2 胆星宁痫颗粒
    3.3 活血定痫方
    3.4 愈痫灵方
4 展望

(6)青礞石中金属离子对癫痫的干预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癫痫的内涵
        1.1 中医对癫痫的认识
        1.2 西医对癫痫的认识
        1.3 中西医对癫痫认识的关联性
    2 矿物药重镇安神作用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1 常见的重镇安神类矿物药
        2.2 药理研究
        2.3 临床应用
    3 矿物药青礞石的研究进展
        3.1 本草考证及药典收载情况
        3.2 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3.3 青礞石的元素分析及质量控制手段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青礞石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的干预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样品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给药样品的制备
        2.3 分组及给药
        2.4 脑组织海马区病理切片观察
        2.5 T-SOD、MDA、Na~+,K~+-ATPase及Ca~(2+), Mg~(2+)-ATPase检测
        2.6 nNOS蛋白表达检测
        2.7 氨基酸测定
        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
        3.1 模型建立情况及海马病变程度观察
        3.2 大鼠海马中T-SOD及MDA含量测定
        3.3 海马中Na~+,K~+-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检测
        3.4 海马nNOS蛋白表达
        3.5 氨基酸测定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青礞石的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血浆、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与设备
        1.2 药物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给药样品的制备
        2.3 分组及给药
        2.4 样品采集及处理
        2.5 样品分析
        2.6 方法学考察
        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
        3.1 方法学验证结果
        3.2 血浆及尿液代谢图谱
        3.3 血浆代谢组学分析
        3.4 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3.5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确定
        3.6 代谢通路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青礞石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脑组织的代谢组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与设备
        1.2 药物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给药样品的制备
        2.3 分组及给药
        2.4 样品采集及处理
        2.5 样品分析
        2.6 方法学考察
        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
        3.1 方法学验证结果
        3.2 脑组织代谢图谱
        3.3 脑组织代谢组学分析
        3.4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确定
        3.5 代谢通路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青礞石物质基础研究
    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药物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给药样品的制备
        2.3 分组及给药
        2.4 样品采集及处理
        2.5 仪器条件
        2.6 方法学考察
        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
        3.1 青礞石中元素含量
        3.2 各组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
        3.3 元素相关性分析
        3.4 青礞石干预的差异金属元素与差异代谢物关联性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小结、讨论与创新点
    1 小结与讨论
    2 特色与创新
    3 后期展望
附录
    1 附表
    2 附图
        附图一 氨基酸标准品
        附图二 重要代谢通路图
        附图三 血、尿、脑组织QC样本代谢指纹图谱
        附图四 血浆与脑组织样品消解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复方石菖蒲对癫痫动物行为学改变和海马神经元氨基酸递质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复方石菖蒲对戊四唑致痫小鼠的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复方石菖蒲对戊四唑慢性点燃大鼠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牡蛎配伍葛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绪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标
    3 研究方案
    4 研究意义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牡蛎的研究概况
        1 牡蛎主要化学成分
        2 牡蛎主要药理作用
        3 临床应用
    第二节 葛根的研究概况
        1 葛根主要化学成分
        2 葛根主要药理作用
    第三节 中药复方配伍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1 复方配伍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基本思路
        2 复方配伍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牡蛎化学成分研究
    第一节 牡蛎药材指纹图谱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牡蛎有机质的分离纯化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牡蛎镇静药理作用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论
第四章 牡蛎配伍葛根药效物质相互作用研究
    第一节 牡蛎葛根配伍理化性质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葛根对牡蛎钙元素形态的影响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牡蛎对葛根主要药效物质溶出作用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牡蛎配伍葛根药理作用研究
    第一节 镇静药理作用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血压药理作用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牡蛎配伍葛根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牡蛎钙对葛根素与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影响研究
    第一节 钙离子对葛根素与细胞色素P450体外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钙离子对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体外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1 论文小结
    2 创新点
    3 展望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中药补脑止痫散对癫痫大鼠海马c-fos、PKCa表达和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1 现代医学对癫痫的研究进展
        1.1 病因
        1.2 发病机制
        1.3 现代医学对癫痫治疗的研究进展
    2 祖国传统医学对痫证的研究进展
        2.1 病名溯源
        2.2 病因病机
        2.3 痫证的症状
        2.4 痫证的治疗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癫痫模型点燃及分组
        2.2 灌胃治疗
        2.3 取材
    3 指标观测
        3.1 一般状态
        3.2 行为学观察
        3.3 病理学观察
        3.4 海马组织免疫组化染色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
        5.1 一般状态
        5.2 行为学观察
        5.3 HE染色结果
        5.4 c-fos表达情况
        5.5 PKC a表达情况
        5.6 Glu含量
        5.7 GABA含量
        5.8 Glu、GABA阳性细胞数的比值和二者平均灰度值的比值
讨论
    1 关于补脑止痫散的组方原则
    2 关于癫痫模型和实验分组
    3 关于实验结果
    4 本实验的不足之处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四、宁痫汤对戊四唑致痫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柴贝止痫汤抗痫作用机制及其物质基础研究[D]. 董笑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D]. 玉倩.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的临床研究及其主要入血成分对KA致痫大鼠的抗耐药机制研究[D]. 刘冲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定痫汤加减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瘀阻络型及对hs-CRP影响的临床研究[D]. 吴琼.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抗癫痫中的作用与机制[J]. 袁旭,李政,王晓天,李向阳,华慧,李小翠,汤仁仙,刘晓梅. 中国中药杂志, 2019(01)
  • [6]青礞石中金属离子对癫痫的干预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吴露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 [7]复方石菖蒲对癫痫动物行为学改变和海马神经元氨基酸递质表达的影响[D]. 李秀菊.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1)
  • [8]牡蛎配伍葛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邵江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4)
  • [9]癫痫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 陆玲丹,赵虹. 四川中医, 2013(06)
  • [10]中药补脑止痫散对癫痫大鼠海马c-fos、PKCa表达和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D]. 董升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宁仙汤对戊四唑致癫痫大鼠脑内氨基酸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