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婚检更人性化

自愿婚检更人性化

一、婚检自愿更显人性化(论文文献综述)

文澍[1](2020)在《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文中认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是世界范围内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属慢性疾病范畴,具有不可逆、终身性、病程长、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漫长的疾病治疗和适应过程其实也是患者不断和疾病较量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患者独特又现实的疾痛体验和疾痛经验。本论文围绕患者的疾痛体验和经验,探究他们到底经历着怎样的疾痛,这些疾痛又给他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带来了何种改变,他们对这些改变的看法和理解是什么样的,以及他们赋予这些疾痛和疾痛体验何种意义。具体来说,本研究以凯博文教授的“疾痛意义”为理论支撑,尝试运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研和访谈,深入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世界,倾听其疾痛叙事,探究其疾痛经验。第一部分从患者摇晃如摆渡般的身体状态入手,以身体状态的逐渐失控、重新控制和再度失控为时间线逻辑,来解读其疾痛意义系统的变化;第二部分通过描述其疾痛体验、疾病归因和疾痛隐喻,探究其复杂如缠丝般的治愈观念,建立其独特的个人苦难经历;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碎片化的日常生活世界,疾痛破坏了他们原来的生活世界,并对其自我认同造成困惑,为了适应新的生活节奏,他们不得不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管理;第四部分从生死及健康认识、寻找人生价值和感恩前行中探寻他们赋予疾痛的最终意义,就是活在当下,展望未来,实现真正的向死而生。本研究得出了十四位患者的疾痛意义内涵,研究发现,患者适应疾痛的过程就是他们给疾痛赋予意义的过程。尽管疾病和疾痛给他们的身心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改变,但在严重的病残和死亡威胁面前,他们对生命和人生却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段翔[2](2019)在《重庆市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离不开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协调。近年来,尤其是“全面两孩”人口发展战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通过与实施,这个继卫计委出台“单独两孩”政策之后的又一个重要人口生育政策,在积极推动我国计划生育的发展和改善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中无疑起到了良好的、积极的带头作用[1]。纵观我国近现代人口发展史,计划生育自1982年9月被正式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同年12月(1982年12月)被正式纳入宪法。据统计,自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与实施以来,减少了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估计值的一半以上,约为4亿人口左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给我国社会的整体结构的良性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其中尤以近年来的人口老龄化加剧最具代表性。有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流动人口的广泛性迁移、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因素的凸显、长期走低的生育率、严重失衡的性别出生率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演进等[2]严重的社会人口问题的出现,要想真正的满足当前我国多层次多样化的计划生育以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素质提升、家庭发展等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的道路依旧任重而道远。本世纪以来,虽然国家相继修订和出台了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1年)》)以及政策(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3],但这跟人民群众的期盼与需求以及社会发展协调需求相比还相去甚远。因此加强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人口计生服务质量,拓展人口计生服务群体,转变人口计生服务方式和深度挖掘人口计生服务领域就成了当前解决我国严重的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重庆市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推行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现状及相关服务项目进行梳理、分析,针对当前本地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优化措施以解决本区人口计生服务队伍不稳定,服务理念不牢固,专业技术人员和设施保障缺失,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宣传教育服务贯彻落实不到位以及人口流动严重等经济、社会、资源、环境[4]所面临的短板问题,并期待对世界各国乃至我国未来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的深化和进一步完善提供相应的借鉴与参考依据。

王晓东,李芳萍[3](2017)在《弃婴问题治理困境与救助机制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弃婴现象频发已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救助"病残"弃婴,让其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是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基于弃婴源头治理和公共救助能力等方面的困境分析,寻求实现弃婴救助关口前置和弃婴救助机制优化的可操作性途径,提出完善弃婴救助服务体系、促进弃婴救助机制长效化、培育"类家庭"寄养服务模式等治理对策,以期健全弃婴社会救助制度,提升救助服务效果。

于开红[4](2016)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生态贫困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贫困是一个与人类发展相生相伴的问题,自人类诞生以来,贫困就一直困扰着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贫困问题。虽然,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以来,人类社会的贫困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反贫困工作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巨大的成功。但是,所有这些贫困问题都只是人类的物质贫困,并未涉及到贫困的生态层面。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生态问题与贫困问题的不断交织融合,使生态贫困逐渐发展并显露出来,成为当前人类面临并亟需解决的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当代中国,生态贫困已经成为诸多社会矛盾的重要诱因,反生态贫困是中国政府及人民在追求“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全力以赴,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追根溯源,我们发现,中国当前生态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就外部原因而言,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生态殖民主义政策是中国当前生态贫困的“罪魁祸首。”随着资本主义的日益发展,资本对利润的不断疯狂追逐,导致生态贫困这一后果逐渐凸显出来,并像传染病一样,从一国国内蔓延至全世界。世界上只要有资本活动的地方就会有生态贫困,不同的只是产生的时间和发作的程度而已。中国改革开放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化思想和生态殖民主义政策就像“苍蝇”一样飞了进来,从而使中国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严重的生态贫困问题。因此,中国生态贫困问题的解决,既要通过国内反生态贫困的努力,也要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特别是与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进步力量的合作,共同抵制和反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殖民主义政策,才能最终消除生态贫困。沿着这一思路,文章对我国生态贫困问题的表现、矛盾根源以及矛盾的体现、反生态贫困的方案设计等进行了逐步的分析。(1)梳理并评论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这一部分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西方主流经济学对生态贫困问题的研究综述,包括西方主流经济学对贫困、生态贫困、生态危机的研究,以及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对生态贫困问题的研究;2)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危机理论的研究综述,包括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的观点以及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的观点:3)国内学者对生态贫困问题的研究综述,包括国内学者对贫困地区和城市生态贫困的研究,以及对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和模型的运用;4)对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价,既肯定了西方学者在研究生态问题、生态危机方面的成果,也指出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尚存值得进一步推敲之处;国内研究虽然在生态贫困的概念、特征、分类等方面进行了努力和创新,但更多的研究还集中在对西方学者及其观点的介绍和评价,以及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国外理论的中国验证,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未完全建立。(2)归纳和总结了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生态与生态学、贫困及其分类、生态贫困的基本理论(概念、特征、分类和生态返贫困)、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视角,对生态贫困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讨论,认为生态贫困问题与一般的物质贫困问题不同,其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1)人们无法满足其基本的生态资源需求;2)物质贫困的人口因为生态退化而更加贫困,陷入了一种“生态贫困陷阱”(Ecological Poverty Trap,EPT);3)某些物质财富富裕的人口因为生态问题而重返物质贫困。简而言之,生态贫困可以是生态财富的贫困,也可以是生态贫困陷阱,还可以是生态财富缺乏与物质返贫困的复杂结合体,它既存在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也存在于发达国家(或地区);既存在于农村,也存在于城市。(3)剖析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生态贫困问题的现状,并做了实证分析。这一部分主要有两个板块:1)论述了改革开放来我国生态贫困问题的主要表现,包括自然资源供给锐减与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经济发展与生态退化并存的生态贫困;经济滞后与生态退化并存的生态陷阱:经济后退与生态退化并存的生态返贫困等四个方面;2)为了检验我国经济发展与“工业三废”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关系,本文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CK)理论对我国生态贫困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检验结果做了分析和评论,笔者认为EKC理论尚存进一步商榷之处,其结果并不能全面解释我国当前生态贫困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如果要清楚认识我国当前生态贫困,就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对当前我国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等进行深入分析。(4)分析了中国当前生态贫困问题产生的矛盾根源,主要涉及两方面:中国当前的生产关系失衡和市场机制失灵。1)中国当前的生产关系失衡,包括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等五个方面的失衡;2)中国当前市场机制失灵,包括供求关系的失衡、外部性与机会主义、市场竞争的混乱等方面。这一部分主要运用经典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矛盾的原理、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当前中国生态贫困之所以出现的矛盾根源。(5)针对中国当前生态贫困之矛盾的具体表现,正文的第六部分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1)从国内来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是建国后的“三大运动”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阻碍和破坏;二是改革开放后发展方式的扭曲带来的生产异化、公仆异化、分配异化和消费异化;三是改革开放后城镇化引起的城乡关系的异化。2)从国外来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的生态殖民主义政策;二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的技术封锁;三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的贸易限制。因此,我们在分析中国当前生态贫困问题的时候,不仅要看到自身在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不足,更要注意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中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区别,以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施加的不平等手段。生态环境问题既是其生态殖民政策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也是其唱衰中国、颠覆中国的重要手段。(6)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中国当前反生态贫困方案进行了设计。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要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完全协调发展,必须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产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这也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这一阶段的建设至少要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中叶才能完成。因此,从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生态贫困问题的解决还必须建立在生产力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恢复基础上。1)基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角度,笔者认为中国当前生态贫困问题的解决,一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生态观念的教育与普及;二要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增长;三要提倡适度消费与绿色消费;四要辩证地看待生态资本理论,提高生态资源存量。2)基于解增长理论与“新常态”理论的角度,笔者认为中国当前生态贫困问题的解决必须做到: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公有制地位;三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全面统筹。3)基于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笔者认为中国当前生态贫困问题的解决,一是应该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的建设;二是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反生态贫困;三是加强反生态贫困的国际合作。

罗旋[5](2013)在《综合医院体检机构建筑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对慢性疾病的认知逐步提高,人们对身体的日常保健和定期检查也日渐重视,体检市场和健康体检机构也随之有了高速的发展。由于历史发展和社会认可度等原因,我国体检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综合医院尤其是公立的综合医院中设置的体检机构,并且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与市场机制的作用,体检机构也成为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目前,我国体检市场的特点是潜在服务对象众多、市场前景广阔,主要体检客户为单位集体体检人员,同时个人自费体检和“入伍体检”等特殊体检也是体检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检人群、体检要求和过程的特殊性使体检机构在运营上有“半日人口高峰”和“随检随候,人少优先”的人流特征。由于体检机构在医院中并非主要医疗业务部门,目前相当部分综合医院中的体检机构存在着规模不当、设计粗放、流线混乱、环境欠佳等问题本文在上述背景下,分析了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社会条件、市场的需求与发展趋势、医院管理模式与营销策略、设备技术手段等体检机构设计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分析使用人群构成与特点、体检人群心理和行为、体检方式、流程与项目,总结了以创建高效、安全、人性化的体检环境为目标的综合医院体检机构不同于医院普通科室的设计特点。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国内发展较成熟的十六家综合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以访问调查和现场感受记录等方式调研了包括体检机构的规模设置、布局特点、体检流程、建筑形式、建筑空间、使用状态等多方面内容,总结归纳了“科学规划布局、合理划分功能、建构便捷流线、主动提升安全、适应技术发展、人性处理环境”等综合医院体检机构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在案例的对比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并总结了我国当代综合医院体检机构在规划布局方式、建筑功能分区、流线组织方式、建筑空间设计等方面的设计要点,并通过实践工程——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体检中心的设计与建设从设计条件、方案构思、设计修改与实施等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印证与调整,期望可以为今后综合医院体检机构的建筑设计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参考。

滕燕美[6](2012)在《恩格斯婚姻观视角下中国“80后”婚姻状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阐述了撰写人类婚姻史的目的,科学地论证了人类家庭的起源、演变的历史和发展趋势。系统分析了人类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对应的家庭形式以及婚姻的模式,深刻剖析了人类婚姻基础的演变发展过程,论述了爱情在人类社会中产生、发展的过程。恩格斯第一次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为我们分析人类婚姻与爱情高度统一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从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的阐述中,我们看到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爱情第一次有可能真正成为婚姻的基础。但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社会各方面日新月异。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冲突在“80后”这个群体中又体现得尤为突出,使他们的婚姻呈现了和以往婚姻不同的新模式,这些模式带着它们的许多新特点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恩格斯婚姻观的视角看待这些婚姻模式的进步性和问题,分析它们的成因,总结恩格斯婚姻观对于“80后”婚姻状况的现实启示,对于处在适婚时代的“80后”青年男女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恩格斯对于我们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些启示,我们应当站在恩格斯婚姻观的角度,立足当前青年的婚姻现实,怀着共产主义的憧憬去预见我们未来社会的婚姻,以爱情为基础,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夫妻互敬互爱。希望在未来的中国社会可以早日实现这样美好的婚姻。

张霞,贾秀红,张新平[7](2010)在《加强婚前医学检查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文中研究表明婚前医学检查是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保护公民健康、稳定家庭社会的重要保障[1]。2008年1~3月,济南市卫生局妇社处对全市婚检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将婚前医学检查由"必须"改为"自愿",这一规定虽然彰显了人性化,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人隐私权,却由此带来了新生儿缺陷率增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削弱及人口素质降低等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埋下了巨大隐患。

杨赞[8](2010)在《婚检,强制还是自愿?》文中指出刚生下的宝宝就是乙肝患者,只因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结婚四年,妻子怀孕三次,但每次都是胎死腹中,究其原因,是夫妻两人的血型不和导致胎儿融血。 不久前,一孕妇产下一男婴,出生半小时后就夭折了。经过调查,原来婴儿的父母都是梅毒患者,两人却不?

许燕青[9](2009)在《余姚市免费婚检工作现状与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总结余姚市免费婚检工作进展与经验,探索婚检服务新模式。方法:落实政府埋单,建立婚检信息员制度,增扩婚检点,开创婚检与结婚登记一条龙服务模式,对婚检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婚检率大幅提高,由2007年的15.10%上升到2008年的71.4%,对降低出生缺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论:免费婚检工作需多部门配合,且婚检与结婚登记一条龙服务模式可明显提高婚检率,在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广。

由娟[10](2008)在《对婚育健康教育内容与意义的探讨》文中认为

二、婚检自愿更显人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婚检自愿更显人性化(论文提纲范文)

(1)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
    六、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摆渡般的身体状态
    第一节 症状的出现和加剧:逐渐失控的身体状态
        一、主观感受的表层征兆
        二、客观检查的医学体征
    第二节 身体状态的控制:两种替代治疗方式
        一、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
        二、手术治疗:肾脏移植
    第三节 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再度失控的身体状态
        一、长年血透引发的并发症
        二、肾脏移植引发的并发症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缠丝般的治愈观念
    第一节 疾痛体验:产生对未知和死亡的惧感
        一、疾病认知的茫然心理
        二、必死性意识的侵入
    第二节 疾病归因:可控的个体和不可控的宿命
        一、内源性归因:形色各异的个体因素
        二、外源性归因:神秘的外部力量作用
    第三节 疾痛隐喻:疾病隐喻和道德隐喻
        一、作为隐喻的疾病
        二、疾病的道德隐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碎片化的日常生活世界
    第一节 人生进程的破坏
        一、终身伴随的时间禁制
        二、不断压缩的活动空间
        三、持续加剧的孤独感
    第二节 自我认同的困惑
        一、身体影响自我认同
        二、“病人”和“正常人”的身份转换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一、生活方式的自我管理
        二、一个观察实例:Y先生的自我管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意义赋予
    第一节 正视死亡,向死而生
    第二节 健康重要,身体第一位
    第三节 重振旗鼓,寻找人生价值
    第四节 常念感动,负恩前行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2)重庆市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
        1.4.2 不足
2 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借鉴
    2.1 核心概念
        2.1.1 公共服务
        2.1.2 计划生育公共服务
    2.2 理论借鉴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人口均衡发展理论
3 重庆市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现状
    3.1 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主客体现状
        3.1.1 服务机构概况
        3.1.2 服务对象情况
    3.2 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项目相关内容现状
        3.2.1 宣传教育情况
        3.2.2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现状
        3.2.3 家庭服务现状
4 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4.1 计生公共服务队伍稳定性缺乏
    4.2 计生公共服务保障措施缺乏
    4.3 计生公共服务转型存在问题
    4.4 计生公共服务考评依据与考评指标缺乏
    4.5 流动人口的计生公共服务缺乏
5 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的优化对策
    5.1 加强建设服务队伍,强化服务保障
        5.1.1 完善人才机制建设
        5.1.2 强化人员培训
        5.1.3 树立良好的计生服务品牌形象
    5.2 加大公共资源投入力度
        5.2.1 以整合资源为主导,优化服务为模式
        5.2.2 打造大数据平台,提升区内工作效率
        5.2.3 做好本区特殊人群针对性服务
    5.3 打破传统提升人口宣教实效
        5.3.1 坚持以对象服务为主开展人口宣教
        5.3.2 改善传统人口计生管理思维
    5.4 建立科学、健全的人口利益导向机制
        5.4.1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5.4.2 提升家庭风险防范能力
        5.4.3 优化区内流动人口扶持政策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3)弃婴问题治理困境与救助机制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弃婴问题的现实表现
     (一) 弃婴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二) 公众对弃婴问题的原因认知高度一致
     (三) 病残弃婴占比大且难被收养
     (四) 弃婴发生源头难追溯
二、弃婴问题治理的困境分析
     (一) 福利制度支持乏力, 弃婴生存保障堪忧
     (二) 弃婴公共救助能力匮乏, 社会力量参与受阻
     (三) 弃婴救助机制的长效性和系统性不足
三、弃婴社会救助机制创新途径的探讨
     (一) 加强弃婴源头遏制, 前置弃婴生命救助关口
        1. 尽快出台《反弃婴法》或周延弃婴保护专项法律, 加大对遗弃罪的制裁力度
        2. 把强制性的免费婚检或低费孕检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或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中
        3. 推行弃婴“先救治、后救助”的关口前移模式, 提高弃婴存活率和认回率
     (二) 完善弃婴社会救助服务体系, 促进救助机制长效化
        1. 健全积极的儿童福利制度和家庭福利制度, 建立无缝衔接的儿童保护体系
        2. 构建长效化、过程式的弃婴救助服务机制
        3. 强化政府责任, 弥补弃婴公共救助服务体系建设短板
     (三) 创新“类家庭”组织化培育的寄养服务模式
        1.“类家庭”寄养模式体现“家庭是最适合儿童成长环境”的融合养育理念
        2. 整合福利机构和社区资源, 推进“类家庭”与社区组织的互动融入
        3. 在孤残儿童家院共育合作模式中, 重视“类家庭”寄养的组织化培育, 这是加强福利院对寄养工作组织化、规范化管理的过程

(4)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生态贫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逻辑结构以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逻辑结构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点
        1.4.2 论文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学者对生态贫困问题的研究综述
        2.1.1 国外学者对贫困问题的研究
        2.1.2 国外学者对生态贫困问题的研究
        2.1.3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危机理论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2.1 国内学者对贫困地区生态贫困问题的研究
        2.2.2 国内学者对城市生态贫困问题的研究
        2.2.3 国内学者对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和模型的运用
    2.3 对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述
3.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3.1 贫困的概念
        3.1.1 西方主流学者对贫困的界定
        3.1.2 马克思主义对贫困概念的界定
        3.1.3 国内学者对贫困概念的界定
        3.1.4 对贫困概念的进一步讨论
    3.2 贫困的分类
        3.2.1 西方主流学者对贫困的分类
        3.2.2 马克思主义对贫困的分类
        3.2.3 国内学者对贫困的分类
        3.2.4 对贫困分类的评析与选择
    3.3 经典马克思主义对贫困根源的剖析
    3.4 生态与生态学
        3.4.1 生态的含义
        3.4.2 生态学的产生及发展
    3.5 生态贫困的基本理论
        3.5.1 不同学者对生态贫困的界定
        3.5.2 生态贫困内涵与外延的进一步挖掘
        3.5.3 生态贫困的特征
        3.5.4 生态贫困的分类
        3.5.5 生态返贫困的概念以及预防生态返贫困的现实紧迫性
    3.6 经典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理论
        3.6.1 生产力与生产关的矛盾的理论
        3.6.2 劳动异化理论
        3.6.3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3.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
        3.7.1 科技的异化引发的人类行为与生态规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3.7.2 异化消费引发的“虚假消费”和“被迫消费”
        3.7.3 增长极限理论与激进的生态社会主义
        3.7.4 资本主义的双重矛盾与双重危机
        3.7.5 生态学唯物主义理论
4. 改革开放后我国生态贫困问题现状及实证分析
    4.1 改革开放后我国生态贫困问题的主要表现
        4.1.1 自然资源供给锐减与生态环境破坏加剧
        4.1.2 经济发展与生态退化并存的生态贫困
        4.1.3 经济滞后与生态退化并存的生态贫困陷阱
        4.1.4 经济后退与生态退化并存的生态返贫困
    4.2 对我国生态贫困问题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
        4.2.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4.2.2 我国生态贫困问题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4.2.3 我国当前EKC曲线的评析
5. 我国当前生态贫困问题的矛盾根源
    5.1 中国当前生产关系的失衡
        5.1.1 中国当前所有制结构的失衡
        5.1.2 中国当前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
        5.1.3 中国当前产业结构的失衡
        5.1.4 中国当前消费结构的失衡
    5.2 中国当前市场机制失灵
        5.2.1 供求关系的失衡
        5.2.2 资本与生态的矛盾
        5.2.3 外部性与机会主义
        5.2.4 市场竞争的混乱
6. 引发中国当前生态贫困之矛盾的具体表现
    6.1 基于国内分析的角度
        6.1.1 建国后的“三大运动”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阻碍和破坏
        6.1.2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方式的扭曲带来的生产关系异化
        6.1.3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引起的城乡关系异化
    6.2 基于国外分析的角度
        6.2.1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的生态殖民主义政策
        6.2.2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华技术封锁
        6.2.3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的贸易限制
7. 中国当前反生态贫困方案的设计
    7.1 基于异化理论的角度
        7.1.1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生态观念的教育与普及
        7.1.2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增长
        7.1.3 提倡适度消费与绿色消费,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7.1.4 辩证地看待生态资本理论,提高生态资源存量
    7.2 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角度
        7.2.1 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市场化和市场的资本主义化
        7.2.2 严格规定公有制企业的社会责任
        7.2.3 充分发挥中央计划的优势,进行产业调整
        7.2.4 制定严格法令,分散生态脆弱区的产业
        7.2.5 坚决制止不平等合作,防止生态贫困的区际转移
    7.3 基于解增长理论与“新常态”理论的角度
        7.3.1 解增长理论与“新常态”理论的主要观点
        7.3.2 “新常态”下反生态贫困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7.3.3 “新常态”下反生态贫困必须巩固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7.3.4 “新常态”下反生态贫困必须加强中央全面统筹和协调发展
    7.4 基于生态社会主义的角度
        7.4.1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
        7.4.2 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反生态贫困
        7.4.3 加强反生态贫困的国际合作
8.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5)综合医院体检机构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1.1.1 社会背景
        1.1.2 体检医学相关研究背景
        1.1.3 体检机构建筑设计研究背景
        1.1.4 课题来源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2.1 相关研究对象的定义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4 预期成果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阅读
        1.3.2 理论分析
        1.3.3 实地调研
        1.3.4 案例对比与分析
        1.3.5 实践检验
    1.4 论文框架
2 分类、设计影响因素及设计基础
    2.1 分类
    2.2 设计影响因素
        2.2.1 人类疾病谱的变化
        2.2.2 社会条件
        2.2.3 体检市场的需求与发展趋势
        2.2.4 医院的营销策略
        2.2.5 设备技术手段
    2.3 设计基础
        2.3.1 使用人群特点分析
        2.3.2 体检者心理分析
        2.3.3 体检者行为分析
        2.3.4 体检类型
        2.3.5 体检方式、流程与项目
    2.4 本章小结
3 体检机构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要点
    3.1 设计特点与设计原则
        3.1.1 设计特点
        3.1.2 设计原则
    3.2 项目策划与规划布局
        3.2.1 项目策划
        3.2.2 规模确定
        3.2.3 体检机构在医院中的布局
    3.3 建筑设计
        3.3.1 平面分区
        3.3.2 流线设计
        3.3.3 案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体检机构建筑空间设计
    4.1 门厅空间设计
        4.1.1 空间尺度与比例
        4.1.2 功能分区与流线
        4.1.3 室内环境设计
    4.2 等候区空间设计
        4.2.1 空间形态与尺度
        4.2.2 界面设计
        4.2.3 细节
    4.3 餐厅空间设计
        4.3.1 类型与位置
        4.3.2 细节
    4.4 体检区与设备
        4.4.1 体检区的设置
        4.4.2 常见检查室设计
    4.5 电梯间与卫生间
        4.5.1 电梯间设计
        4.5.2 卫生间设计
    4.6 色彩环境设计
        4.6.1 色彩的特性
        4.6.2 体检机构色彩环境
    4.7 室内绿化
5 实践案例——涪陵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设计
    5.1 项目概况
    5.2 原体检中心现状与分析
    5.3 院区规划与新建内科楼设计
        5.3.1 院区规划简介
        5.3.2 新建内科楼建设情况
    5.4 涪陵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设计
        5.4.1 体检中心方案设计
        5.4.2 方案优化
        5.4.3 方案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体检机构的发展趋势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6)恩格斯婚姻观视角下中国“80后”婚姻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恩格斯对婚姻观的阐述
    第一节 恩格斯系统论述婚姻观的目的
    第二节 阐述人类爱情发展和婚姻基础演变的历史
    第三节 展望共产主义社会的婚姻
第二章 恩格斯婚姻观视角下“80后”婚姻概述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80后”婚姻现状探究
    第二节 “80后”婚姻的进步性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80后”婚姻状况成因分析
第三章 探求恩格斯婚姻观对“80后”婚姻的价值
    第一节 恩格斯婚姻观对中国“80后”婚姻的启示
    第二节 从恩格斯婚姻观出发对未来中国婚姻的前瞻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加强婚前医学检查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 婚检的高峰与低谷
2 推行免费婚检目的
3 将婚检纳入公共卫生服务
    3.1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3.2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9)余姚市免费婚检工作现状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做法
    1.1 成立婚检信息员团队, 加强宣传发动, 提高婚检意识
        1.1.1 组建团队, 上门宣传
        1.1.2 部门联动, 创造氛围
        1.1.3 见缝插针, 拓展宣教
    1.2 保障财政投入, 落实政府埋单
    1.3 增扩婚检点, 解决边远乡镇婚检难
    1.4 加强婚检队伍建设, 提高婚检质量
        1.4.1 美化婚检环境
        1.4.2 加强培训, 严格准入
        1.4.3 优化服务流程, 更显人文关怀
2 工作成效
3 主要体会

四、婚检自愿更显人性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D]. 文澍.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重庆市长寿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段翔. 重庆大学, 2019(05)
  • [3]弃婴问题治理困境与救助机制创新[J]. 王晓东,李芳萍.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7(05)
  • [4]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生态贫困问题研究[D]. 于开红. 西南财经大学, 2016(03)
  • [5]综合医院体检机构建筑设计研究[D]. 罗旋. 重庆大学, 2013(03)
  • [6]恩格斯婚姻观视角下中国“80后”婚姻状况研究[D]. 滕燕美.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2)
  • [7]加强婚前医学检查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J]. 张霞,贾秀红,张新平. 社区医学杂志, 2010(12)
  • [8]婚检,强制还是自愿?[N]. 杨赞. 大庆日报, 2010
  • [9]余姚市免费婚检工作现状与体会[J]. 许燕青.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09)
  • [10]对婚育健康教育内容与意义的探讨[J]. 由娟. 实用医技杂志, 2008(31)

标签:;  ;  ;  ;  ;  

自愿婚检更人性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