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远动通道监视方法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罗馨豫,梁兴海,韦举仁,陈强,韦启朋,李永健[1](2021)在《一起态势感知装置引发的网络安全事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新近部署了态势感知装置的某厂站,远动装置通道在正常运行中固定时间段出现规律性的异常中断故障,通过Wireshark录制网络报文对比分析,对照试验后,将故障性质定性为态势感知装置异常发起TCP SYN端口扫描引发的网络安全事件,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为防范电力系统网络开发改进过程中,类似网络安全事件重复发生,列举了相应防范建议,有效提升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夏炎[2](2020)在《UIC国际铁路标准IRS 60682《高速铁路设计标准-供电》制定研究》文中指出UIC国际标准IRS60682《高速铁路设计标准-供电》是由中国专家组主编的UIC高速铁路设计系列标准之一。该标准系统全面地规定了电力牵引供电、电力、远动系统等整个高铁供电工程的主要技术要求。标准编制遵循侧重系统全面、突出基本概念、兼顾各方利益、避免交叉重叠等原则,并通过中外高铁标准对比确定各章节技术要求。本文对该标准的编制原则和各章节重点技术内容进行介绍。通过主导UIC等国际标准的编制,扩大了中国铁路技术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徐正林[3](2020)在《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实际应用研究与优化》文中认为随着电力设备自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显着提升及电网规模、电网运行技术的迅猛发展大,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更加依赖于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但是继电保护检修方式仍然还是采用定期检修,这种检修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当今的电网发展。随着微机保护功能的完善和发展,保护设备的自诊断能力也不断增强。传统的定期检修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电网发展要求,因此实现依据二次设备的实际状态确定检修策略的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尤为重要。本论文第一步主要介绍继电保护检修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国内继电保护研究现状,并且对实行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技术的可行性和必然性进行了论述。本文第二步对目前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相关知识进行概述,提出了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基本思路。第三步介绍充分利用线监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是实现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重要技术手段,也说明了二次设备在线监测技术提升了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第四步以辽宁辽阳国成热电厂为例对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案例进行分析:介绍国成电厂220kV系统二次设备具备实现状态检修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这是实施电气二次状态检修的前提;讲述该厂结合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体系及电力系统状态检修相关规程、标准及原则,针对国成电厂的设备对220kV系统二次设备实施状态检修进行相关探究;依据国成电厂自身设备制定了符合国成电厂的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体系及状态评估标准,之后依据评估结果确定检修策略。包括基础信息的的采集、状态检修分工及相关流程、巡检制度、二次设备评价标准、确定检修策略等。国成电厂科学的实现了检修项目的优化工作,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检修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及运行维护费用,延长了二次设备的生命周期,提升了二次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等。
金星[4](2020)在《额尔格图66kV变电站扩建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电的发现和使用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网的建设变得越来越先进,变电站是电网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老百姓对于优质电能的需求越来越高,数字变电站发展的越来越快,但是传统的变电站仍然很重要。本文对额尔格图66kV变电站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确定额尔格图66kV变电站目前的变压器容量不能够满足周边用电负荷增长需求,有必要增加一台变压器满足额尔格图地区负荷增长需求。本文介绍了额尔格图66kV变电站的工程概述、进出线方向、地理网络位置、变电站现状、设计水平年、原则和涉及范围;介绍了地区电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电力的负荷预测、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相关电网规划及储备情况、工程建设方案及计算分析、电气参数选择、电气主接线的方式等相关内容;介绍了系统的继电保护、安全稳定的控制装置、调度的自动化、远方终端、数据通信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等相关的二次设计;介绍了额尔格图66kV变电站扩建内容,包括电气的一次部分、二次部分以及土建部分;最后论述了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王雄炜[5](2020)在《鄂尔多斯地区电网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蒙西电网负荷不断增大、供电需求逐渐提高的大环境下,结合鄂尔多斯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及2020年远景目标,鄂尔多斯电业局迫切需要对现有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升级改造需要对整体过程进行把控,要从各方面综合考虑投资方案,而以往的投资模式中,对自动化主站改造又不可避免的重复,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针对鄂尔多斯电网“大机组”、“大容量”、“分布广”的特点,建设一套调配一体化系统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考虑到现有调度自动化系统已不能满足电网发展的需要,在变电站厂站接入量、系统业务种类、传输要求等方面都难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本次升级改造工程以建设一套全新的集调控配一体化运行的地区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为目标,以期为鄂尔多斯电网的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手段。本文首先分析现阶段鄂尔多斯地区电网的发展概况及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现状,论述了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改造升级的必要性;对此次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要求、系统功能和机房环境进行了研究;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方案,分别从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建设总体方案、主网自动化主站升级、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升级、地县一体化建设、运维变电站集控机的建设、及调度自动化机房改造方案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建设研究,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减少配套设备投资和改造系统的工程量,充分发挥新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功能特点和技术优越性,提高鄂尔多斯地区电网的运行安全可靠水平。该论文有图23幅,表10个,参考文献60篇。
谢国健[6](2020)在《变电站刀闸遥控的方案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智能电网是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变电站操作更加趋向于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给传统的变电站操作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调控一体化是智能电网发展的未来趋势和重要体现,在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电网发展要深化推进调控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调控运行精益管理水平。调控一体化的发展一方面将实现更具有效性和便捷性的运维方式,另一方面,调控一体化的模式也为远方遥控操作带来了新的风险与挑战,由于开关的常态化远方操作已相对完善,对刀闸的遥控操作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充分响应调控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探索提高变电站刀闸遥控可靠性的策略方案,最终实现安全可靠的变电站遥控操作。以刀闸遥控环节风险分析为基本思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风险分析方法,并给出了针对刀闸遥控风险的方案设计与应用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从刀闸操作原理出发,对比传统刀闸操作的方法与特点,分析刀闸遥控操作的本质与内涵,以及刀闸遥控新模式带来的新特点。(2)分析刀闸遥控全过程风险点,研究刀闸遥控失效机理及应对策略,然后基于故障树理论与设备缺陷库建立刀闸遥控风险模型,实现薄弱环节分析,得出刀闸遥控风险点主要在于后台信号不足、防误闭锁系统不完善、远动机没有告警直传功能、网络安全可靠性不足。(3)针对关键风险点提出解决风险问题的设计方案,包括关联现场电气闭锁回路图,编制防误闭锁数据库;采用智能远动机,增加告警直传功能以及增加刀闸电机电源和控制电源监视信号;采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装置,并配置相应的安全策略,提高网络安全可靠性。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从设计、施工、应用全流程把控刀闸遥控风险,实际解决刀闸遥控的可靠性问题。(4)基于改进后的刀闸遥控操作方案,建立新的刀闸遥控实践方案开展应用研究,并结合开关的控制策略,提出一整套与之匹配的规范准则和运维方法,大大提高刀闸遥控操作的整体可靠性,深入推进调控一体化实施的目标要求。
范靖[7](2020)在《水利枢纽12兆瓦光伏电站电气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新能源中,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分布广泛、清洁无污染,开发利用获得普遍重视,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发展不断成熟、商业化条件快速发展。拟建水利枢纽光伏场区年平均太阳辐射强度高、辐射量大,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依据太阳能光伏电站电气设计规程、规范,结合光伏发电产业政策,针对东江水利枢纽实际自然条件,提出12MW光伏电站优化电气设计。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发展光伏发电技术的历史与现状。通过研究和分析光伏发电的现状,光伏电站所在区域的太阳能资源、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对光伏电池数学模型和最大功率跟踪进行计算,为系统技术方案设计提供基础。然后在设计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项目总体方案设计并计算发电量,根据总体方案,分析投资收益,提出逆变器和直流配电设备选型原则,选择适合本地区自然环境的光伏组件、光伏子阵,设计系统运行方式,设计适宜倾角和方位角,确定适宜光伏子阵设计方案、光伏组件间电缆连接计算、行间距和列间距等,最后设计环境监测方案和组件清洗及抗PID方案。最后,确定电气部分设计方案,根据电气一次接入系统原则,设计电气主接线、过电压保护、接地、照明等方案,电气二次设计中,确定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监控系统、时间同步系统、直流系统和二次交流电源系统、五防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电位系统以及二次设备组屏布置方案;在通信设计中,根据通信需求,设计出通信方案、调度网络方案及各种业务通道方案。
侯涛[8](2020)在《变电站集中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冶金企业供配电系统传统运行方式受到了较大冲击,日常作业过程不仅需要满足电网主网框架的规模变化需求,也需要考虑降低企业运行人力成本,这就要求冶金企业不断创新技术,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集控站成为了未来冶金企业供配电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变电站的迅猛增长,集控自动化系统已不能按照传统电网模式来运转,而是要进入到新型超高压电网运维模式,并且通过实施各种功能集中一体的自动化系统来满足安全稳定生产设备良好运营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家电网“三集五大”体系的确立,也迫使集控系统的建设要向更高的台阶迈进,无论是设计、建设还是运行、维护都为此目标而不断改进。文章以唐钢220k V集控中心自动化系统工程建设为背景,首先对变电站集控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目前变电站集控系统建立所需的条件,并对集中控制系统的特点、应用、运行维护原理加以详细解释;其次以唐钢220k V变电站集控系统功能设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总结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存在的问题,对集中控制系统的需求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介绍了改造过程总体设计过程的设计原则、系统体系构架、集控系统功能、系统配置、拓扑五防、二次系统防护等思路;再次对变电站集控系统拓扑五防功能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对总体设计原则、各个子结构的建设方法、集控系统五防原则及功能选择、拓扑五防程序编写策几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议,通过对操作顺序进行校核,对可维护性的算法进行改进,实现了拓扑五防功能的初步测试,证明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再次研究了集控系统的硬件设计和控制权管理,针对集控系统的四个安全区进行隔离控制,并分别设计了其硬件环境,提出了三个控制权五防部署方案,分析了每个方案的实施情况;最后通过在唐钢220k V集控中心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整体应用测试,验证了各项内容符合性能标准,能达到预期目的。图25幅;表5个;参60篇。
梁仕杰[9](2019)在《某垃圾焚烧发电厂电气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多,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每天制造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长。过去我国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垃圾填埋的方式处理,但是随着垃圾量的增多,需要用于填埋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出现垃圾围城的局面,为此需要改变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节约土地资源。结合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经验,将垃圾处理方式改为焚烧发电,以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是一个主流大方向。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作为设计人员参与了国内某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工作,总结并阐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步骤与内容,以及其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某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本期建设1台600t/d焚烧炉配置1台12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并规划预留有再安装1台同型号垃圾焚烧锅炉的条件,最终规模为日焚烧垃圾总量1200t/d。主要负责处理该地区的生活垃圾。为使垃圾焚烧处理能顺利进行,本文从电气一次系统和电气二次系统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设计内容。电气一次系统的设计首先进行负荷统计,根据负荷统计的结果确定用电规模,从而确定电气主接线的方案,通过校验主接线在最大运行方式下的短路电流,确定个母线段的短路电流水平,从而确定导体及设备选型。进而完成雷击过电压保护与接地等方面的设计。在确定用电设备的布置及供电方式确定后,确定本厂的控制系统结构,重点讲述分散式控制系统电气部分及电气综保控制系统的设计。接着到远动通信、电气传动及继电保护配置的设计。最后,通过与实际竣工情况的结合,提出了以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展望。
汪文超,汪燚春,秦妮娅,肖添,刘宇[10](2019)在《远动通道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开发及应用》文中指出变电站远动通道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调度数据及电网操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鉴于当前的远动通道运维涉及检修、通信、调度自动化等多个专业,缺乏全面的技术支撑和统筹管理,存在远动通道故障定位时间长、处理效率较低等问题。国网荆门供电公司研制了一种新的远动通道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整合OPEN3000系统远动通道信息、调度数据网信息、内网安全监视平台告警信息,建立了远动通道综合监测及故障诊断平台,全方位自动监测远动通道工况和运行状态,在远动通道故障时综合各方告警进行故障自动定位,大大提高了远动通道故障处理的效率。
二、远动通道监视方法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远动通道监视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UIC国际铁路标准IRS 60682《高速铁路设计标准-供电》制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概述 |
1 编制原则 |
2 牵引供变电工程 |
2.1 牵引供电制式 |
2.2 牵引网供电方式 |
2.3 供电方案 |
2.4 牵引回流 |
3 接触网工程 |
3.1 支柱 |
3.2 支持和定位 |
3.3 悬挂类型 |
3.4 线索 |
3.5 接触线高度及坡度 |
3.6 结构高度 |
3.7 动态性能指标 |
3.8 安装设计 |
3.9 跨距 |
3.1 0 锚段和锚段关节 |
4 电力工程 |
4.1 供电方式 |
4.2 供电要求 |
5 远动系统 |
6 总结 |
(3)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实际应用研究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本课题的来源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章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理论 |
2.1 继电保护系统的构成 |
2.2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定义 |
2.3 状态检修的技术手段支持 |
2.3.1 故障诊断与在线检测技术 |
2.3.2 二次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和预寿命估计技术 |
2.3.3 抗干扰技术 |
2.3.4 传感和信息采集处理技术 |
2.4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主体思路 |
2.5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
第3章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实施可行性分析 |
3.1 在线监测概述 |
3.2 在线监测在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实施的意义 |
3.2.1 实现二次设备装置的自检功能 |
3.2.2 节省检修周期 |
3.2.3 提升二次设备检修质量和效率 |
3.3 监控后台及远动系统的在线监测 |
3.3.1 监控后台及远动系统 |
3.3.2 监控后台系统软件功能 |
3.3.3 后台系统监控功能 |
3.3.4 电力远动系统RTU概述 |
3.4 故障录波器的在线监测 |
3.4.1 组网结构级数据远传 |
3.4.2 故障录波功能 |
3.5 保护设备及二次回路在线监测技术 |
3.5.1 保护装置自检 |
3.5.2 断路器状态监测 |
3.5.3 电压回路的监测功能 |
3.5.4 电流回路的监测功能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辽宁省辽阳国成热电厂220kV系统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技术应用 |
4.1 辽阳国成热电厂介绍 |
4.1.1 电厂概述 |
4.1.2 电厂220kV系统电气二次范围 |
4.1.3 现在系统运行方式 |
4.1.4 220kV系统保护台账 |
4.2 国成电厂220kV系统状态检修工作流程安排 |
4.3 基础信息收集 |
4.4 图纸资料管理 |
4.4.1 图纸资料管理主要内容 |
4.4.2 资料、图纸的管理 |
4.5 继电保护装置及安全自动装置定值管理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辽宁辽阳国成热电厂220kV系统继电保护状态评估 |
5.1 保护装置及自动装置评估标准 |
5.1.1 二次设备温湿度等环境指标 |
5.1.2 保护屏(柜)至外回路电缆的绝缘电阻指标 |
5.1.3 新安装保护装置验收试验各项指标 |
5.1.4 保护装置运行参数指标 |
5.1.5 相关二次回路及设备设计指标 |
5.1.6 抗电磁干扰措施标准 |
5.1.7 二次设备内部信息检查指标 |
5.2 辽宁辽阳国成热电厂继电保护状态检修评估方法 |
5.2.1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评估方案 |
5.2.2 设备总体评估方案 |
5.2.3 设备总体评估检修决策 |
5.2.4 设备总体评估基本原则 |
5.3 绩效评估 |
5.4 国成热电厂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模型解析 |
5.4.1 国成热电厂220kV峨眉1号线间隔检修案例 |
5.4.2 国成热电厂220kV母线差动保护检修案例 |
5.4.3 国成热电厂状态检修实施前后性能比较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4)额尔格图66kV变电站扩建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国内外变电站设计的趋势分析 |
第2章 额尔格图66KV变电站工程概况 |
2.1 工程概述 |
2.2 变电站的进出线方向 |
2.3 变电站地理位置以及网络位置 |
2.4 额尔格图66KV变电站现状 |
2.5 设计水平年 |
2.6 主要设计原则 |
2.7 设计范围 |
第3章 额尔格图66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的设计 |
3.1 电力系统概况 |
3.2 电力负荷预测 |
3.3 工程建设必要性 |
3.4 相关电网规划及储备情况 |
3.5 工程建设方案及计算分析 |
3.6 电气参数选择 |
3.7 电气主接线方式 |
3.8 电力系统一次部分结论 |
第4章 额尔格图66KV变电站电气二次部分的设计 |
4.1 系统继电保护 |
4.2 安全稳定控制装置 |
4.3 调度自动化 |
4.4 电能计量和远方终端 |
4.5 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 |
4.6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
4.7 系统及站内通信 |
第5章 额尔格图66KV变电站扩建工程的内容 |
5.1 电气一次部分 |
5.2 电气二次部分 |
5.3 土建部分 |
第6章 可行性分析 |
6.1 节能、环保、抗灾措施 |
6.2 社会稳定分析 |
6.3 投资预算 |
6.4 经济评价 |
第7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5)鄂尔多斯地区电网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鄂尔多斯地区电网概述及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建设必要性 |
2.1 鄂尔多斯地区电网概况 |
2.2 存在的问题 |
2.3 建设必要性 |
3 鄂尔多斯地区电网智能调度控制系统要求及建设方案 |
3.1 系统总体方案 |
3.2 主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建设 |
3.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建设 |
4 鄂尔多斯地区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机房及集中监控建设方案 |
4.1 调度自动化机房改造方案 |
4.2 地县一体化监控建设方案 |
4.3 集控变电站工作站建设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分析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变电站刀闸遥控的方案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与目标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刀闸传统与遥控的操作模式对比分析 |
2.1 刀闸操作回路原理 |
2.2 传统刀闸操作模式 |
2.2.1 传统刀闸操作流程 |
2.2.2 传统刀闸操作特点及问题 |
2.3 遥控刀闸操作模式 |
2.3.1 遥控刀闸操作流程 |
2.3.2 遥控刀闸操作特点及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刀闸遥控模式的风险评估 |
3.1 刀闸遥控模式的风险评估概述 |
3.1.1 刀闸遥控模式的风险管控等级 |
3.1.2 刀闸遥控模式的风险评估流程 |
3.2 刀闸遥控模式的风险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刀闸遥控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
4.1 微机防误装置系统的改进 |
4.1.1 微机防误的必要性分析 |
4.1.2 刀闸操作的电气闭锁原理 |
4.1.3 防误闭锁的应用效果 |
4.1.4 防误闭锁系统的完整性检查 |
4.2 智能远动机的告警直传 |
4.2.1 智能远动机的必要性分析 |
4.2.2 智能远动机的技术方案 |
4.2.3 告警直传功能的实现 |
4.2.4 智能远动机改造施工的风险管控 |
4.3 刀闸遥控的网络安全 |
4.3.1 网络安全的必要性分析 |
4.3.2 网络安全的方案设计 |
4.3.3 网络安全的安全策略 |
4.3.4 网络安全的实施及风险管控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刀闸遥控的运行实例与效果 |
5.1 刀闸遥控的实例研究成果 |
5.2 刀闸遥控的管理规范 |
5.2.1 禁止操作情况 |
5.2.2 操作前准备 |
5.2.3 操作过程规范 |
5.2.4 操作后检查 |
5.2.5 特殊情况处理 |
5.2.6 调度端遥控操作日常维护 |
5.2.7 遥控设备验收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水利枢纽12兆瓦光伏电站电气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光伏电站的设计条件 |
2.1 光伏电站概况 |
2.2 太阳能资源 |
2.3 惠州市太阳能资源分析 |
2.4 项目实施地地形地质及水文气象 |
2.5 光伏电池模型 |
2.5.1 光伏电池数学模型 |
2.5.2 光伏电池仿真模型 |
2.6 最大功率跟踪 |
第三章 光伏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
3.1 光伏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2 光伏系统及发电量计算 |
3.3 光伏组件选型 |
3.3.1 光伏组件选型原则 |
3.3.2 光伏组件技术特点 |
3.3.3 光伏组件的选型 |
3.3.4 光伏组件功率选择 |
3.3.5 光伏组件选型对比 |
3.3.6 光伏组件参数 |
3.4 光伏方阵运行方式选择 |
3.4.1 运行方式选择 |
3.4.2 光伏阵列倾角选择 |
3.5 逆变器选型 |
3.5.1 主要技术要求 |
3.5.2 技术特点 |
3.5.3 主要设备选型 |
3.6 光伏方阵设计 |
3.6.1 光伏组串子方阵设计 |
3.6.2 变压器室布置方案设计 |
3.7 光伏子方阵设计 |
3.7.1 方阵接线方案设计 |
3.8 辅助技术方案 |
3.8.1 环境监测措施 |
3.8.2 组件清洗方案 |
3.8.3 光伏电站抗PID方案 |
第四章 电气设计 |
4.1 电气一次 |
4.1.1 接入系统方式说明 |
4.1.2 电气主接线 |
4.1.3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
4.1.4 过电压保护 |
4.1.5 接地 |
4.1.6 照明 |
4.2 电气二次 |
4.2.1 系统继电保护 |
4.2.2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
4.2.3 调度自动化 |
4.2.4 110kV升压站监控系统 |
4.2.5 光伏发电单元监控 |
4.2.6 时间同步系统 |
4.2.7 直流系统与二次交流电源 |
4.2.8 安全警卫、图像监视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4.2.9 环境监测系统 |
4.2.10 等电位接地网 |
4.2.11 二次设备的组屏布置方案 |
4.3 通信设计 |
4.3.1 概述及需求分析 |
4.3.2 通信现状 |
4.3.3 通信方案 |
4.3.4 调度数据网络方案 |
4.3.5 各种业务通道方案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变电站集中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变电站集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集中控制系统的研究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章 唐钢220kV变电站运行现状及集控系统总体设计 |
2.1 唐钢220kV变电站系统运行现状及问题 |
2.1.1 系统运行现状 |
2.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 唐钢220kV变电站集控系统需求分析 |
2.2.1 唐钢220kV变电站集控系统可行性分析 |
2.2.2 集中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
2.3 变电站集控系统总体设计 |
2.3.1 设计原则 |
2.3.2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
2.3.3 集控系统的功能 |
2.3.4 集控系统配置 |
2.3.5 拓扑五防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唐钢220kV变电站集控系统功能设计 |
3.1 数据通信 |
3.2 数据实时采集及处理 |
3.3 控制操作 |
3.4 事件与告警 |
3.5 PDR与 SOE |
3.5.1 事故追忆与反演(PDR) |
3.5.2 事件顺序记录(SOE) |
3.6 WEB浏览服务 |
3.7 二次系统防护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唐钢220kV变电站集控系统拓扑五防功能设计 |
4.1 集控系统五防原则 |
4.1.1 五防规则需求 |
4.1.2 五防规则制定 |
4.2 唐钢220kV变电站集控系统五防功能选择 |
4.3 拓扑五防程序编写策略 |
4.4 操作顺序校核 |
4.5 提高集控系统可维护性的算法改进 |
4.6 唐钢220kV变电站集控系统拓扑五防功能测试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唐钢220kV变电站集控系统硬件设计及控制权研究 |
5.1 唐钢220kV变电站集控网络安全 |
5.2 硬件设备 |
5.3 硬件设备控制权及误操作 |
5.3.1 设备控制权方案设计 |
5.3.2 综合防误系统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集控系统在唐钢220kV变电站的应用 |
6.1 唐钢220kV集控中心概述及功能指标 |
6.2 唐钢220kV集控中心系统部署 |
6.2.1 系统硬件网络配置 |
6.2.2 系统软件设计 |
6.2.3 通道接入 |
6.2.4 远动规约分析测试系统 |
6.2.5 唐钢220kV集控中心告警系统设计 |
6.3 集控系统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9)某垃圾焚烧发电厂电气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国外垃圾焚烧发电的现状 |
1.3 国内垃圾焚烧发电的现状 |
1.4 垃圾发电的优缺点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电气一次系统理论方法分析 |
2.1 系统概述与设计原则 |
2.2 负荷类别划分与统计方法 |
2.2.1 负荷类别划分 |
2.2.2 负荷统计方法 |
2.3 厂用电配电方式 |
2.3.1 明备用与暗备用 |
2.3.2 配电系统接线方式 |
2.4 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
2.5 导体及设备的选型原则 |
2.5.1 线缆类别的确定原则 |
2.5.2 导体截面的确定原则 |
2.5.3 设备参数的确定原则 |
2.6 防雷 |
2.6.1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
2.6.2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
2.6.3 建筑物的防雷装置 |
2.6.4 建筑物内部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
2.7 电气系统接地 |
2.7.1 接地分类 |
2.7.2 高压装置的接地确定原则 |
2.7.3 低压装置的接地确定原则 |
2.7.4 等电位联结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气二次系统理论方法分析 |
3.1 计算机系统控制电气设备 |
3.1.1 控制方式划分 |
3.1.2 分散控制系统电气部分 |
3.1.3 发电厂监控管理系统 |
3.1.4 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 |
3.1.5 微机五防系统 |
3.2 发电厂自动装置 |
3.2.1 同步装置 |
3.2.2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
3.2.3 故障录波装置 |
3.2.4 励磁系统 |
3.3 继电保护装置配置原则 |
3.4 操作电源系统类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应用分析 |
4.1 本工程简介 |
4.2 工艺流程概述 |
4.3 电气部分设计概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气一次系统设计 |
5.1 负荷统计 |
5.2 电气一次主接线 |
5.3 短路电流计算 |
5.4 导体及设备选择 |
5.4.1 绘制设备平面布置图 |
5.4.2 确定电缆布置与选型 |
5.5 建筑物防雷设计 |
5.6 发电厂接地设计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电气二次系统设计 |
6.1 电气开关控制的方案确定 |
6.2 DCS电气部分设计 |
6.2.1 DCS网络构架 |
6.2.2 电气部分控制策略 |
6.3 电气综保后台设计 |
6.4 远动通信 |
6.4.1 远动信息要求 |
6.4.2 远动装置配置 |
6.4.3 时间同步配置 |
6.4.4 电能量计量及数据传输 |
6.4.5 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及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
6.5 电气传动 |
6.6 继电保护配置设计 |
6.7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远动通道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系统构架 |
2.1 采集系统 |
2.1.1 变电站远动通道信息采集 |
2.1.2 远动通道网络测试信息采集 |
2.1.3 内网监视平台纵向加密告警信息 |
2.1.4 厂站端路由探测信息采集 |
2.2 故障分析系统 |
2.3 通道监测及告警系统 |
3 应用情况 |
4 结束语 |
四、远动通道监视方法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一起态势感知装置引发的网络安全事件分析[J]. 罗馨豫,梁兴海,韦举仁,陈强,韦启朋,李永健. 广西电力, 2021(05)
- [2]UIC国际铁路标准IRS 60682《高速铁路设计标准-供电》制定研究[J]. 夏炎. 电气化铁道, 2020(S2)
- [3]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实际应用研究与优化[D]. 徐正林.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4]额尔格图66kV变电站扩建方案设计[D]. 金星.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5]鄂尔多斯地区电网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建设研究[D]. 王雄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6]变电站刀闸遥控的方案设计与应用[D]. 谢国健.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水利枢纽12兆瓦光伏电站电气设计研究[D]. 范靖.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8]变电站集中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侯涛.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某垃圾焚烧发电厂电气系统设计与实现[D]. 梁仕杰.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10]远动通道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开发及应用[J]. 汪文超,汪燚春,秦妮娅,肖添,刘宇. 通讯世界, 2019(03)
标签:变电站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论文; 二次设备论文; 继电保护装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