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器械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徐王彦[1](2021)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患者术后术后3个月及6个月肛门功能Wexner评分、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及2年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方法匹配研究,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从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根据手术适应症及意愿接受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和采用腹腔镜下Dixon--吻合器吻合法的患者进行匹配。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距离肛缘7 cm及以下的直肠癌),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9,采用腹腔镜下Dixon--吻合器吻合法)和实验组(n=39,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并发症(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肠梗阻、肛门疼痛、自主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影响)、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包括生活习惯、排便、硬便、排气、衬垫改变5个方面,采用0-4级评分法,总分0-20分,0分为肛门功能正常;1-10分为功能较好;11-19分为功能欠佳;20分为完全失禁)、术后1年及2年内生存率、肿瘤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73.30±8.37)ml相比较对照组(82.65±9.20)ml,P=0.000<0.05,实验组具有显着优势,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实验组(1.80±0.68)cm,对照组(3.10±0.52)cm,进行比较,P=0.000<0.05,实验组正常直肠组织切除较少。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比较:对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组别进行分析,卡方值为6.788,p=0.03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实验组的疗效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组内术后3个月、6个月Wexner评分比较,P=0.54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Wexner评分进行组间比较,P=0.034<0.05,P=0.026<0.05,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肠梗阻、肛门疼痛、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比较,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9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年及2年内生存率、肿瘤复发率无显着差异。结论 1.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治疗低位直肠癌,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直肠下段健康肠管,控便效果较好。2手术出血量显着较少。3.手术后临床效果确切
李瑞奇[2](2021)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术式的肿瘤学及功能学预后,以及其各自的安全性、有效性、手术的优势及不足。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4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22例;行括约肌间切除术的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体质指数、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统计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查体、肛门功能评估、血生化、肿瘤标志物、肠镜中肿瘤距肛门距离、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相关情况、病理情况、肿瘤学结果、肛门功能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别于直肠癌术后或回肠造口还纳术后1个月、6个月按LARS评分系统进行肛门功能测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无失访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4.4个月(4个月-36个月)。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在术后第一次清流食时间(2.27±0.55天VS 3.00±0.45天)、术后第一次下地时间(2.09±0.87天VS 3.48±0.51天)优于括约肌间切除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造口患者中,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术后1个月的肛门功能优于内括约肌切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方面,手术时间(277.73±69.07分钟VS 242.86±66.40分钟)、手术出血量(40.09±23.79ml VS48.43±26.57ml)、手术并发症(输尿管损伤、阴道损伤、骶前出血、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肠梗阻、盆腔脓肿、尿潴留、肛周疼痛、手术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病理方面,两组均遵循TME原则,肿瘤平均直径(3.10±0.96cm VS 3.80±1.72cm)、肿瘤远端距远切缘距离(2.36±0.73cm VS2.98±1.36cm)、淋巴结检出数(14.10±1.19个VS 15.10±1.90个)、淋巴结阳性数(1.45±2.46枚VS0.86±1.56枚)、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功能学方面,对于未行造口的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一个月进行LARS评分,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优于括约肌间切除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经过6个月的盆底功能训练后,两组的肛门功能均取得满意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造口患者,行造口还纳术后1月及6月,两组的肛门功能并无明显差别,且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优于术后1个月。在肿瘤学预后方面,术后12月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1例复发,括约肌间切除术组2例复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月的无病生存率(95.5%VS90.5%)、24个月的无病生存率(95.5%VS90.5%)。12个月的总体生存率为(100%VS 100%),24个月的总体生存率为(100%VS 100%),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有相同的疗效。根据本研究统计分析认为,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后进清流食更快、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快。未造口患者术后1月的肛门功能较括约肌间切除术组好,在保留住肛门的基础上,更保证了肛门的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肿瘤学、肛门功能方面与短期疗效上,两者无明显差别,且均具有理想疗效。
温祥琼[3](2021)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情况,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中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治疗的527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吻合口漏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并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所有的527例患者手术顺利实均施,无中转开腹或术中死亡患者。术后共计36例吻合口漏患者,分别通过相关对症处理或者挽救性造口等措施顺利出院。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MI≥25Kg/m2,新辅助治疗史、肿瘤距离齿状线≤5 cm,肿瘤浸润深度是发生吻合口漏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MI≥25Kg/m2、新辅助治疗史、肿瘤距离齿状线≤5 cm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浸润深度并不是独立危险因素。吻合口漏与年龄、营养状态、机器人或腹腔镜手术、肿瘤最大直径、NOSES手术和是否预防性造口等因素无明显关系。研究结论男性、肥胖、肿瘤距齿状线距离近及新辅助治疗史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此类患者术中需注意防治。
徐莹[4](2021)在《经直肠腔内超声在低位直肠癌术前评估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将直肠腔内超声(ERUS)应用于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术前检查,评估ERUS对低位直肠癌术前T分期、术前保肛、手术术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搜集自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住院治疗,且符合条件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15例病历资料,手术前1周内进行ERUS检查,并行超声分期及测量肿瘤基底部到肛提肌的距离。术前进行评估保肛标准:肿瘤基底部下缘至肛提肌距离≥1 cm,未侵犯患者肛门直肠环,未侵犯直肠组织周围其他脏器,直肠周围不存在广泛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所有患者都接受手术治疗,以手术结果及术后病理T分期结果为标准,将ERUS术前T分期及评估术式与手术结果及术后病理T分期结果作一致性检验,评价ERUS检查对低位直肠癌术前进行T分期及术前保肛、手术术式评估的准确性。结果:ERUS术前评估低位直肠癌的T分期的总准确性为79.1%(91/115),u T1、u T2、u T3、u T4各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5%(111/115)、83.5%(96/115)、82.6%(95/115)、95.7%(110/115),ERUS在低位直肠癌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一致性较好(Kappa=0.649,χ2=174.497,P=0.000)。ERUS对115例低位直肠癌术前术式评估中:Dixon术63例、Hartmann术3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4例、Miles术45例。实际手术术式中:Dixon术71例、Hartmann术5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6例、Miles术33例。ERUS评估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总准确率为:80.87%(93/115),ERUS在评估术式与实际手术方式一致性较好(Kappa=0.650,χ2=188.872,P=0.000)。在115例低位直肠癌中ERUS评估术前保肛为70例,不可保肛为45例,实际手术保肛为82例,不保肛为33例。ERUS术前评估保肛的准确率为82.6%(95/115),敏感度为80.5%(66/82),特异度40%(4/10),阳性预测值为94.3%(66/70),阴性预测值为64.4%(29/45)。ERUS术前评估手术保肛与实际手术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617,χ2=46.175,P=0.000)。结论:1.ERUS可以较好评估低位直肠癌肠壁浸润程度,与病理性T分期一致性较好,可为临床低位直肠癌术前分期提供依据。2.ERUS能够较准确测量肿瘤基底部下缘至肛提肌距离以及是否侵犯肛门直肠环,ERUS评估低位直肠癌手术术式、是否保肛与手术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彭柏富[5](2021)在《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根据最新发布的国际癌症研究数据,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当中排在第三位,而死亡率则高居第二位。在消化道癌症中,结直肠癌一直位于首位,而且近十年表现出明显年轻化的倾向。在我国,结直肠癌中直肠癌所占比例更高,特别是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厘米以内的超低位直肠癌,占直肠癌总数的七成以上。目前,手术治疗仍是低位直肠癌的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环。一个多世纪以来,腹部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提出,可通过彻底切除远端结肠、直肠、肛门括约肌和会阴盆底组织,从而根治性切除肿瘤,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永久性腹壁肠造口,对患者术后的日常生活、社会心理都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创伤,甚至有相当比例患者不堪忍受人工肛门带来的不便早早放弃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开展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以扩大低位直肠癌保肛的机会。但是,ISR也有潜在的风险,包括肿瘤复发的风险和手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问题。迄今为止,比较ISR和APR的长期预后结局和报道ISR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研究并不多,且这些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入组病例数量少无法避免潜在的偏倚,患者术前基线特征不匹配等等。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对比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1.回顾筛选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ISR或AP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病例,并收集相关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特征,如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肿瘤大小、美国麻醉协会评分、基础疾病情况、既往腹部手术史等。3.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或造瘘口排气时间、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短期内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4.比较两组患者的长期生存及肿瘤病理学结果,如肿瘤直径、位置、病理学TNM分期、术中淋巴结获取数、随访资料等。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制作生存曲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长期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使用LARS评分和Wexner评分随访评估ISR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情况。5.在Pub 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进行全面文献搜索,获取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与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比较的对比性研究文献,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进行相关指标数据的提取和分析,行Meta分析汇总研究数据。结果1.纳入74例患者进行分析,43例患者接受了ISR手术,31例患者接受了APR手术。2.ISR组和APR组在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协会评分、基础疾病等方面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3.ISR组手术时间(261.8 vs.319.2min,P<0.01)、术中出血量(185.8 vs.375.0mL,P<0.01)与APR组相比显着更低。而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30天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5年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LARS评分(14.8±6.5)和Wexner评分(5.9±2.7)显示ISR术后患者总体肛门功能令人满意。5.Meta分析方面,共纳入12篇回顾性对比性研究,汇总数据得出森林图,显示ISR组对比APR组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更短的术后住院时间。两组病人在五年总生存率、五年无瘤生存率、三年局部复发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特定病例中,ISR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具有良好的手术资料和术后恢复,相比APR术式,ISR术中出血量较少而且手术时间较短。同时ISR和APR两组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结局相仿,且随访资料显示ISR术后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总体令人满意。综上,ISR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保肛术式。
陈庆矿[6](2021)在《腹腔镜下全经腹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收集我院近些年来开展腹腔镜下全经腹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与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保肛术比较,探讨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保肛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外三科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共121例。观察组60例,为行腹腔镜下全经腹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对照组为61例,为同期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保肛术。通过收集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随访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状况、术后复发、生存预后等情况,进行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结果:1.临床基本资料的比较:2组共121例患者,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61例。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方面的比较中(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的距离比对照组更低(2.05±0.48cm vs3.69±0.42cm,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术中、术后的恢复情况:2组病例由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耗时稍长(109.7±8.1min vs101.1±7.6min,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术后恢复相关指标与对照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远端切缘长度,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病理TNM分期等指标的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临床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中有8例(13.3%)出现术后并发症情况,对照组为7例(11.5%)。2组间在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出血、排尿困难、盆腔感染等主要临床并发症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肛门功能恢复情况:2组术后排除预防性造口的病人,随访观察组40例患者,对照组43例患者,应用排便次数及Williams标准评估患者控制排便功能情况。手术后1到3个月时,观察组术后平均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术后3月时,4.03±0.8次/d vs 3.58±0.5次/d,p=0.02),控制排便功能良好率低于对照组(术后3月时,57.5%vs 86.0%,p=0.004),具有统计学意义;3至6个月后,2组患者排便次数、控制排便功能良好率情况未见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5.生存预后情况:观察组中位数随访时间是22个月,对照组是22个月;观察组肿瘤局部复发2人(3.3%),远处转移3人(5%);对照组局部复发为3人(4.9%),远处转移为3人(4.9%);观察组的无病生存率与总体生存率分别是91.7%、98.3%,对照组分别为90.2%、96.7%,生存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距齿状线>1.0cm)通过完善术前检查、评估、准确的临床分期,腹腔镜下全经腹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的术式。
管庆徐[7](2021)在《预防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应用价值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来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的使用指征。[材料及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Embase、PubMed数据库中2020年3月31日前发表的关于预防性回肠造口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术后吻合口漏的随机及非随机对照研究,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中关于预防性回肠造口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术后吻合口漏的随机对照研究,为了增加纳入文献的数量,最大限度提升本研究的质量,同时进行了手工检索。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中预防性造口类型为传统袢式回肠造口,而末端回肠悬吊术、经阑尾残端导管回肠造瘘等造口方式的相关研究排外。对符合纳入要求的文献中有关数据指标进行提取,提取的数据使用Revman 5.3行荟萃分析。分别对随机对照研究和非随机对照研究中的吻合口漏发生率、因吻合口漏导致的再次手术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随机对照研究中再次将中英文文献分组行亚组分析,对预防性回肠造口应用于直肠癌术后预防吻合口漏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探讨,并对预防性造口相关并发症进行讨论。[结果]通过以上5个中英文数据库及手工检索共找到394篇文献,通过仔细筛选,最终共纳入中英文文献21篇,其中12篇为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英文RCT文献4篇,中文RCT文献8篇,9篇非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3441名患者。经过Meta分析最终得出,中英文RCT中使用预防性回肠造口组较未造口组出现吻合口漏率明显减少(RR=0.20,95%CI=0.12-0.34,P<0.0001);中英文 RCT 亚组分析中预防性回肠造口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均明显降低,英文亚组(RR=0.30,95%CI=0.16-0.57,P=0.0002),中文亚组(RR=0.12,95%CI=0.05-0.29,P<0.00001);吻合口漏出现后需要再次手术干预率显着减少(RR=0.12,95%CI=0.04-0.40,P=0.0005)。NON-RCT中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组较未造口组出现吻合口漏率降低(OR=0.20,95%CI=0.29-0.88,P=0.02),因吻合口漏导致的二次手术率降低(OR=0.19,95%CI=0.10-0.37,P<0.00001)。[结论]预防性回肠造口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可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及因术后吻合口漏需要再次手术干预的二次手术发生率,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良好,但其自身的相关并发症较多,故使用预防性回肠造口时需要权衡其利弊,在高危患者中合理使用。
柳欣欣,阚明韵,江志伟,王立文,李玉萍,戴洪山,刘江[8](2021)在《机器人直视下切除低位直肠癌下切缘行保肛手术》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低位直肠癌机器人腹腔内直视下切断下切缘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探索该术式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2020年5~12月江苏省中医院采用机器人腹腔内直视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肛治疗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5.7岁。术前患者全部确诊为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2.0~3.5 cm,均未累及肛管。结果 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中转开腹及增加操作通道。手术时间平均约29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约80 ml。术后2 h,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可进少量流食。均在术后1 d拔除导尿管,自行排尿顺畅,无尿潴留表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约1.8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8 d。标本下切缘及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均为阴性,下切缘距肿瘤距离平均1.8 cm。术后3个月肛门指检及肠镜检查吻合口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按计划均顺利完成造口还纳。术后患者肛门控便功能良好,无术后局部吻合口周围感染、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及狭窄等并发症。结论低位直肠癌根治行保肛手术,在机器人腹腔内直视下切断下切缘技术行之有效,是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的一种有益尝试,临床结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李志康[9](2021)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的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两种不同吻合方式的肿瘤根治效果、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近期疗效、肛门功能、3年远期疗效等相关指标,探究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镜下手工吻合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两种吻合方式各自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4月起至2019年4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方式的差别,分成手工吻合组(32例,42%)和吻合器吻合组(44例,58%)。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根治性、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情况、肛门功能、生活质量、长期生存情况,随访截至2021年1月。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3年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绘制出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用log-rank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中位随访36(6~44)个月,随访至术后12个月时吻合器组3例(6.8%)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死亡,截止到随访结束,手工吻合组2例(6.3%)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死亡,吻合器吻合组6例(13.6%)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死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分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标本病理切缘结果均为阴性(100%),肿瘤根治性指标如肿瘤远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个数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手工吻合组与吻合器吻合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5(80~250)min和140(90~255)min,吻合时间分别为14.5(9~25)min和9(5~15)min,住院费用分别为(50156.78±8087.14)元和(61789.56±5187.67)元,上述三组数据对比,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离床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差别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吻合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1例(3.1%),吻合器吻合组出现吻合口狭窄5例(11.4%),吻合器吻合组中病例数多于手工吻合组,但差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377)。其他并发症如吻合口漏、腹腔出血、切口感染、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差别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均无法达到相对正常水平,均存在便频、轻或重度低前切除综合征等肛门功能异常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均有好转,低前切除综合征较前好转或自愈,排便频率较前下降,两组患者排便困难分别还存在0例(0%)和7例(17.1%),吻合器吻合组中病例数高于手工吻合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0)。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患者在便秘、便频、腹胀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组术后便秘、腹胀的发生率更高,手工吻合组便频的发生率更高。远期疗效方面两组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以及3年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镜下手工吻合行消化道重建是安全和可行的。两种吻合方法在肿瘤根治性、大部分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近期疗效及3年远期疗效方面无差异。手工吻合较吻合器吻合手术时间更长,但整体花费更少,术后发生排便困难、腹胀更少。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手工吻合较吻合器吻合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能灵活地选择远端切缘,节约更多肠管。
孙浩杰[10](2020)在《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老年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老年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患者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通过一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符合标准的患者共104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43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7.51±6.77)岁。根据患者是否采用预防性回肠造口将10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造口组)和对照组(非造口组),两组患者分别为34例(32.7%)和70例(67.3%),并针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一般情况,如患者年龄、性别、BMI、肿瘤位置、肿瘤病理分型及肿瘤TNM分期等;术中相关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机体炎症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如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和白蛋白(ALB)化验指标;术后康复相关指标,如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补液总天数、术后住院时间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吻合口漏、盆腔出血、二次手术、切口感染、腹腔积液、肺部感染、术后尿潴留、肠道功能紊乱、肠梗阻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肿瘤位置、肿瘤病理分型及肿瘤TNM分期方面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术中情况如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总补液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各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WBC、PCT和ALB的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前后测量值的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PCT、ALB分别行两组间同时间点的多变量方差分析显示:术后第七天WBC、PCT、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第一天、第三天差异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患者在包括吻合口漏等在内的独立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在观察组(n=34)为6例(17.6%),在对照组(n=70)为26例(35.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预防性回肠造口可能无法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但是可以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的严重程度,降低再手术率。2、预防性回肠造口在加快术后进食、减轻手术应激以及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一种可用于老年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手段。
二、器械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器械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研究背景 |
2.1 低位直肠癌及治疗方式概述 |
2.2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 |
2.3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优势 |
第3章 临床研究 |
3.1 资料方法 |
3.1.1 一般资料 |
3.1.2 入选标准 |
3.1.3 治疗方法 |
3.1.4 观察指标 |
3.1.5 统计方法 |
3.2 结果 |
3.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
3.2.2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比较 |
3.2.3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Wexner评分的比较 |
3.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
3.2.5 术后1年及2年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比较 |
3.3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5章 综述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
2.1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
2.2 括约肌间切除术 |
2.3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2.4 总结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术前准备及评估 |
3.2.2 手术方法 |
3.2.3 术后治疗 |
3.2.4 观察指标 |
3.3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情况 |
4.2 手术操作及术后情况 |
4.3 术后并发症情况 |
4.4 术后病理学情况比较 |
4.5 功能学情况比较 |
4.6 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短期生存率比较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3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
2.4 围手术期处理 |
2.5 观察和记录指标 |
2.6 手术方案 |
2.7 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断标准及分级 |
2.8 吻合口漏的分级及处理原则 |
2.9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病例资料结果 |
3.2 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MiRNA和结直肠癌转移 |
参考文献 |
(4)经直肠腔内超声在低位直肠癌术前评估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综述 |
1. 正常肛管直肠的腔内超声解剖 |
2. ERUS 在局部浸润深度及区域淋巴结的评估 |
3. 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 |
4. 常用的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 |
5. ERUS 对于低位直肠癌的术式评估 |
第一部分:ERUS在低位直肠癌术前T分期评估的研究 |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检查设备与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1.3.1 ERUS对低位直肠癌浸润深度即T分期评估标准 |
1.3.2 直肠癌AJCC病理分期(2017年第八版) |
1.4 统计学分析 |
第2章 结果 |
第3章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第二部分:ERUS在低位直肠癌术前评估保肛和手术术式的研究 |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检查设备与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第2章 结果 |
第3章 讨论 |
3.1 肿瘤基底部下缘距肛提肌距离评估 |
3.2 肿瘤浸润情况评估 |
3.3 局部淋巴结评估 |
3.4 ERUS 对 Dixon 术与 Miles 术的评估 |
3.5 ERUS 对 Hartmann 术与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评估 |
3.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4章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一般资料 |
2.1.2 临床资料汇总及评价指标定义 |
2.2 Meta分析 |
2.2.1 文献检索筛查 |
2.2.2 主要和次要结果 |
2.2.3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
2.2.4 数据综合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临床资料 |
3.1.1 筛选患者及入组情况 |
3.1.2 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肿瘤情况 |
3.1.3 术后短期疗效结果 |
3.1.4 病理分期和长期肿瘤学结果 |
3.1.5 术后肛门功能随访 |
3.2 .Meta分析资料 |
3.2.1 文献筛查和质量评估情况 |
3.2.2 患者基线特征和相关结局指标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6)腹腔镜下全经腹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括约肌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的现状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预防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应用价值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高危因素的研究现状分析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机器人直视下切除低位直肠癌下切缘行保肛手术(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方法 |
1.麻醉及体位: |
2.建立气腹: |
3.机器人手术操作切除肿瘤: |
4.取出标本及经肛消化道重建: |
结 果 |
讨 论 |
一、直肠癌TME及机器人手术的优势 |
二、低位直肠癌低位保肛的手术方式 |
三、经腹直视下切断下切缘 |
(9)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纳入及排除标准 |
3.手术方法 |
4.围手术期观察指标 |
5.肛门功能 |
6.生活质量 |
7.远期疗效 |
8.随访方式 |
9.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
2.两组患者的肿瘤根治性结果比较 |
3.两组病人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
4.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 |
5.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比较 |
6.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比较 |
7.两组病人的远期疗效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腔镜直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老年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展研究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2 选择标准 |
3.2.1 纳入标准 |
3.2.2 排除标准 |
3.3 围手术期处理 |
3.4 手术操作 |
3.5 观察指标 |
3.6 吻合口漏的诊断标准 |
3.7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比较 |
4.2 术中情况比较 |
4.3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
4.4 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
4.5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4.6 造口Ⅱ期还纳情况 |
第5章 讨论 |
5.1 预防性回肠造口对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影响 |
5.2 预防性造口对机体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 |
5.3 预防性回肠造口对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
5.4 预防性回肠造口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
5.5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造口还纳情况分析 |
5.6 本研究的局限性分析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器械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D]. 徐王彦.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2]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D]. 李瑞奇. 吉林大学, 2021(01)
- [3]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D]. 温祥琼. 南昌大学, 2021(01)
- [4]经直肠腔内超声在低位直肠癌术前评估的应用[D]. 徐莹. 吉林大学, 2021(01)
- [5]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疗效对比研究[D]. 彭柏富.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6]腹腔镜下全经腹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的临床疗效研究[D]. 陈庆矿.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7]预防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应用价值的Meta分析[D]. 管庆徐.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8]机器人直视下切除低位直肠癌下切缘行保肛手术[J]. 柳欣欣,阚明韵,江志伟,王立文,李玉萍,戴洪山,刘江.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01)
- [9]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的疗效比较[D]. 李志康.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10]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老年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D]. 孙浩杰. 吉林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