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政府批准“电子俄罗斯”联邦纲要(论文文献综述)
靳国艳[1](2021)在《俄罗斯国家数字图书馆着作权问题解决方案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俄罗斯国家数字图书馆(НЭБ)项目旨在构成俄罗斯信息空间的基础,其在解决数字图书馆着作权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图书馆界学习和借鉴。文章从俄罗斯着作权法修订的历史概况入手,通过分析НЭБ资源建设和服务过程中解决着作权的法律保障、规章制度保障及技术保护措施等,认为我国数字图书馆着作权的解决除了国家层面重视外,还要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立法,采用新技术保护作品着作权。
蒋菁[2](2021)在《俄罗斯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文中提出科技创新发展是俄罗斯经济能否实现结构转型和突破增长的关键,也是关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成败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俄罗斯高度重视创新经济发展,依托原有的科研发展实力,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性改革。普京就任总统以来,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措施,旨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创新管理效率,提升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还从国家层面出台创新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计划,加大国家对支撑科技创新发展关键要素方面的投入,努力营造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全方位推进国家经济向创新型发展加速转型。俄罗斯30年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展与实践,可为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徐曼[3](2021)在《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北极问题在21世纪伊始就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以及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使该地区凸显出的经济价值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对北极地区巨大经济潜力和地缘政治地位的再认识使环北极国家和域外国家开始围绕北极发展勾织蓝图。在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发展是环北极国家整体实力的综合表现,国家能否采用合理开发政策来适应经济变化趋势、充分发挥本国的要素禀赋优势是北极开发的关键问题。俄罗斯作为北极地区面积最大、拥有最长海岸线的国家,在北极开发问题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出台了积极的开发政策,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实际上,俄罗斯北极开发在21世纪初的酝酿阶段到至今的强化运行阶段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北极开发进行宏观性研究以窥探其开发路线与逻辑,并将重点放在21世纪以来的开发政策,主要研究对象为具有代表性的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发以及“支撑区”建设领域。本文以要素禀赋、“增长极”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对俄罗斯北极地区十多年的开发演变进行归纳与剖析。本文发现,俄罗斯北极开发是在北极战略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实质上是安全与发展两大主题,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其中,北极地区核战略威慑的军事安全、北极大陆架划分的领土安全、北方航道通行控制的航道安全、自然资源开采的能源安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社会安全以及对气候环境进行保护的生态安全,都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战略逻辑下,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路径主要表现在开发动因和现实目标指导下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安全的政策实施。在这一路径下,俄罗斯北极开发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由笼统向重点领域展开、开发范围由宽泛向某些具体项目展开,开发方式由粗放向可持续发展展开,开发措施由单边管控向寻求国际合作展开。目前,北极开发的某些领域向良好的态势发展。21世纪以来,俄罗斯联邦在采取投资和税收等优惠经济政策,数字化医疗、住房安置和教育等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生态监控、消除积累污染物和保护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等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强化军事力量部署和应对开发中的紧急事故等地区安全政策的背景下,对北方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采以及“支撑区”建设三个方面采取了既具共性也具特性的领域开发。共性主要体现在,首先,三个领域的开发与本国经济水平、世界格局和整个全球经济发展相关,经济的繁荣程度决定着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其次,由于北方航道运输的主要货物集中在能源资源领域,能源资源开采程度以及“支撑区”项目建设的进展直接影响了航道通行的效率,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特性则主要表现在,航道通行、油气开采和支撑区建设的模式、方向和评估的方法完全不同。首先,在开发模式和方向上,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俄罗斯对航道进行了管理框架的构建、通航法律制度的规范以及发展一切与运行相关的运输工具、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支持。利用资源禀赋的特点对北极地区陆上和大陆架的油气资源进行分析,总结了油气综合体战略管理模式和国际勘探开发模式,并探究油气未来发展的方向。运用增长极理论方法继续对推进北方海航道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两个战略目标而规划出的重点建设区域,虽然区域轮廓模糊,但也是旨在实现俄罗斯北极战略利益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前瞻区域;其次,在评价方法上,北方航道采用了总货物运输量、过境货物运输量及货物、重要港口货运量以及破冰船运行时给俄罗斯带来的经济收入分析了航道的利用率。油气资源开发从北极地区资源开采所占份额、开采量、对主要合作伙伴国的运输量以及促进本国技术和设备进口替代化的角度分析开采效率。因“支撑区”概念落实较晚,仅取得了一些效果,而它是以总体规划的实施阶段和项目开发进程以及是否建立以矿产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集聚为评判标准。通过对航道、油气和支撑区建设三个层面的开发过程和成效分析,俄罗斯北极的主要开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与取得的成果相比,实际上面临的阻碍因素更多,这些因素主要由整体上存在的短时间难以解决或调和的矛盾以及各领域在开发中面临的问题所组成。从整体来看,国际经济制裁的延长、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投资环境的持续恶劣、劳动力资源的不断减少、爆发地区冲突的预期以及生态环境的脆弱,这些都加大了俄罗斯北极开发难度,影响了北极开发进程。从重要领域来看,在航道通行方面,国际航运业危机、油气价格下跌、与传统航线的竞争以及气候条件的恶劣等降低了北极航道通行的红利;在油气资源开采方面,油气项目开采风险高以及俄联邦为保障能源安全而限制国内外企业参与油气使原本规划好的项目举步维艰;在“支撑区”建设方面,俄联邦对各支撑区投入的融资结构差距大、项目建设的资金筹措难度大和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太大使“支撑区”难以均衡发展。俄罗斯北极地区开发对本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为其他国家发展进行北极活动提供了依据,为了最大限度地营造有利于北极开发的国际环境和氛围,俄罗斯以和平、开放的姿态加强同北极域内外国家的合作,可以说,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和克服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取决于国际合作的发展。但受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与美欧开发合作的项目或推迟或停滞。在此情况下,中俄北极合作存在着利益诉求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实现全方位战略对接的可行性以及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必要性,虽然两国合作存在一定的制约,但从长远来看,中俄北极合作不仅有利于成为两国关系中合作的新亮点,更有助于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时,树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大国典范。
刘洋[4](2021)在《普京时期俄罗斯海洋战略的内涵、实践及特征》文中提出普京任俄罗斯总统后,全面推进俄罗斯海洋战略,加大海洋战略顶层设计,陆续出台多部战略性文件,同时展开维护和扩大本国海洋权益的诸多新实践,海洋战略的全面实施正在成为俄罗斯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本文重点梳理和考察普京时期俄罗斯在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和海洋科技强国方面的战略实施,力图从中辨析俄罗斯海洋战略的内涵,并结合其具体实践,总结特点、探求经验,为推进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有益借鉴。
赵双剑[5](2020)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研究》文中提出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勾画出了“一带一路”的概念。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杜尚别举行的第一次中俄蒙元首会晤时提出了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设想。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于2015年3月发布的《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确认了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6大经济走廊之一的地位。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着重于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旨在为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之间提供一条安全、畅通、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正在进行积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合作,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设施政策在三国之间的空间集聚、经济增长和收入转移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经济走廊国内沿线地区经济总量也带来了产出效应和开放效应。作为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中蒙俄经济走廊必将在地区经济发展、东北振兴和全国乃至东北亚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现状的分析,透视中蒙俄三方的合作情况,揭示出经济走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发展建言献策。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效应、产出效应和开放效应的分析有利于人们全面认识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作用,发掘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潜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这一政策实践,本文做了以下研究:第一章,绪论。首先就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形成作了简要阐释,说明了论文撰写的缘由。接着从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论证了研究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基本结构和主要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从经济走廊的理论研究、经济走廊的实践研究、中蒙和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认识和基础设施效应研究五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分析和综述。第三章,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相关理论分析。界定了经济走廊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相关概念与内涵,介绍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政建设所产生的空间效应、产出效应和开放效应理论。第四章,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现状分析。介绍了中蒙俄经济走廊目前的状况。在交通走廊建设方面,中俄、中蒙分别开展了铁路、公路走廊建设的合作,中蒙俄互联互通的制度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还介绍了中俄、中蒙在能源资源、双边贸易、投资和工程承包项目的合作以及服务行业对接上的表现。第五章,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效应的实证分析。以中国东北地区、俄远东地区和蒙古国的实证经验分析了降低区内交易成本、降低区际交易成本和促进技术溢出的空间效应;考察了蒙古国的集聚条件,揭示了其不能发生集聚的原因。第六章,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实证分析。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利用不同的基础设施隐性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综合基础设施指数,利用基础设施综合指标的表达式对基础设施样本附分,再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了基础设施政策的产出效应。第七章,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开放效应的实证分析。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对外开放度进行了测度,再横向对“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国内沿线地区的对外开放度进行比较分析,运用中蒙俄经济走廊国内8省市对外开放度、GDP增长率、货运量增长率和人口迁入比例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计量模型,判断经济增长率、运输能力、交通便利性和对外包容度对对外开放效应均有推动作用,应予以加强。第八章,加快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中蒙俄经济合作亟需转型升级,以进一步加强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三国应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并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人们对“走廊经济”的认知并不是很明确,也没有专门的理论与之相对应。本文通过将空间经济学原理运用到经济走廊实践分析中,试图找到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区位、收入、经济增长率和经济聚集之间的关系。第二,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利用不同的基础设施隐性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综合基础设施指数,利用基础设施综合指标的表达式对基础设施样本附分,再进行回归分析,找出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政策的外溢效应。第三,利用“六大经济走廊”对外开放度的比较分析,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王佳[6](2019)在《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自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以来,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其最突出的特征包括出生率持续偏低、死亡率居高不下和外来移民人口补偿能力显着减弱三个方面。受此影响,俄罗斯人口持续多年出现负增长,全国人口总数逐年下滑。此次人口危机因其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影响程度之深,已经成为事关俄罗斯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性问题,引起了俄朝野各界的普遍高度关注。当代俄罗斯的人口形势是在全球人口向现代化发展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形成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以欧美国家为首的世界各国人口纷纷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转变,传统的多子女大家庭模式逐步被少子女的现代家庭模式取代,居民生育意愿显着下降,人口生育水平降至自然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增长趋缓甚至步入负增长阶段。在全球人口转变的背景下,俄罗斯的人口发展也同样面临着向现代人口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它既受到了俄人口发展历史上形成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差异等传统人口因素的影响,与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转型时期的激进改革对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冲击则是此次人口危机的助推器,不仅加快了危机爆发的进度,也增强了危机蔓延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并加重了它的灾难性后果。为摆脱日益严峻的人口形势,俄政府出台了包括鼓励居民生育、降低人口死亡率和吸引外来移民在内的一系列应对人口危机的配套措施,旨在扭转持续多年的人口负增长趋势,同时增强外来移民对人口再生产的补偿能力。上述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俄罗斯人口总数自2010年起恢复增长。2013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人口出现了自苏联解体以来的首次自然增长。尽管近年来人口危机的状况有所缓和,但就目前人口形势来看,俄罗斯未来面临的人口问题依旧严峻。居民生育意愿仍然偏低,无法保证维持人口数量稳定所需的出生率水平。随着上世纪90年代人口危机最严峻时期出生的女性逐渐步入生育年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俄育龄女性数量将面临显着减少的局面,人口出生率预计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人口死亡率水平尽管有所回落,但与大部分欧美国家相比依然处于高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口死亡率难以出现较明显的下降,俄罗斯人口自然负增长的规模很可能将持续扩大。在外来移民对人口自然损失的补偿能力难有实质性提升的背景下,当代俄罗斯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人口增长的前景仍不容乐观。本论文的研究以当代俄罗斯人口问题的严峻形势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人口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及俄政府应对危机的主要措施,并对其实施成效和不足进行评价。同时,通过比较并借鉴世界同类国家应对人口问题的经验,为俄罗斯摆脱人口危机提出可行建议,并对俄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做出预测。论文由绪论、四章和结语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思路结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一章对俄罗斯的人口发展历史进行回顾,论述了旧俄时期和苏维埃时期俄罗斯人口的主要发展阶段;第二章重点分析了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严峻形势,从低出生率、高死亡率和日益减弱的移民人口补偿能力三个方面,着重对人口危机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论述;第三章从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观等因素入手,详细探讨了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产生的原因;第四章重点分析了俄罗斯政府实施的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和增强移民吸引力等应对人口危机的主要措施,并对相关措施的成效和不足进行了评价。结语部分论述了俄罗斯人口的发展前景,并就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解决尝试提供可行性建议。人口危机的解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难以一蹴而就。一方面,受人口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影响,单纯依靠人口自身的再生产能力,已经很难维持人口数量的动态平衡。因此,俄罗斯应更加重视外来移民的人口替代效应,充分发挥移民的人口补偿能力,着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移民环境,进一步加大引进外来移民的力度,秉承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人口交流,充分利用邻国的人口资源禀赋,实现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在吸引外来国际移民的同时,优化整合国内人口资源配置,推动区域间人口流动同样可作为俄罗斯应对人口问题的可行途径。另一方面,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居民的家庭、婚姻和生育观念在文化多元化和价值观多样性影响下发生了现代化转变。因此,俄政府应从文化和价值观层面入手,健全有利于人口发展的长效机制,更加重视培养居民对待婚姻和家庭的责任感,提高家庭在社会舆论及居民思想观念中的威望,从根本上引导社会环境向有利于家庭和生育的方向转变。总体而言,鉴于俄罗斯未来依旧严峻的人口发展形势,俄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人口和移民政策的财政投入,为应对人口危机措施的落实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保障。因此,经济发展才是未来俄罗斯解决人口危机的最根本途径。
崔珩[7](2019)在《国际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俄罗斯远东开发:路径、潜能与挑战》文中认为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开发是当前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方向之一,被俄罗斯视为未来国家复兴的新动力。苏联和俄罗斯政府曾经先后对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多次实施国家主导的大规模开发,但是,均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历史轨迹表明,在远东西伯利亚这样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性极大、外部环境十分复杂的地区实施开发,首先需要一个具有强大而有效果国家能力的联邦政府。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普京总统只有有效实施对国家政治经济空间整合,俄罗斯才能切实推动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另一方面,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决策是俄罗斯对国际体系变迁理性认知、把握机遇的结果。显然,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受到外部环境的全面影响,而远东西伯利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有可能成为东北亚地区秩序重构的重要机遇之一。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是俄罗斯远东合作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中国参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开发有利于推动中俄开始务实合作,满足国内对远东西伯利亚丰富的自然资源、消费产品的需求,也有利于维护东北亚地区的稳定与合作。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新世纪以来国内国际进程的互动,将为远东西伯利亚的开发开放提供怎样的历史条件;而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本身,又将如何影响未来俄罗斯政治经济及其周边环境的演进。回顾历史,以往多次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远东开发有着明显的路径轨迹:只有当国家动员能力与需求跟特定的外部环境互相结合,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才能有所推进,反之,就会遭受挫折,或者半途而废。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理位置优越、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但是,发展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发展空间依赖于构建一整套合理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外部环境。普京推动的新一轮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把国家的构建和对外部环境的运用提高到新的高度。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为推动远东西伯利亚开发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深刻作用于这一进程,而且,面对着艰难的体制改革、人口流失、软环境不佳的挑战,远东西伯利亚开发是一个逐渐积累、相当长期的过程。总体上说,本文肯定本轮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初步成效,同时认为,未来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的深入推进,有赖于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结构与外部环境的有效互动。更为重要的是,远东西伯利亚开发问题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创新运用提供了一个重要案例。本文共七章。第一章为导论,提出国际政治经济学在发展中与转型中地区开发与合作领域的应用,重点讨论国家与市场的基本关系、国际冲突与大国合作关系、资源禀赋国家的作用与地位、国际冲突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国内政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第二章主要探讨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路径,通过分析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提出远东西伯利亚开发依赖于俄罗斯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第三、四章分析普京时期俄罗斯对远东政治、经济空间的整合,在完成国内整合后,增强了效能的俄罗斯政府有能力实施新一轮的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确保远东西伯利亚开发政策得以有效贯彻执行。第五章是对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潜能及挑战的再思考与再评价,本文认为远东西伯利亚的发展潜能,在合适的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制度和国际环境的作用下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发展空间。第六章分析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国际环境,在本文构建起来的分析框架基础上,重点探讨俄罗斯“亚太再平衡”政策、俄朝关系、俄日关系等关键问题。第七章在总结中俄远东开发合作实践基础上,提出未来中俄合作的空间和适合的方式。
张帆[8](2018)在《普京时期俄罗斯的经济改革》文中研究指明俄罗斯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普京作为俄罗斯的总统,对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这样一个历任两届总统,一届总理,然后又重新再走向权力巅峰的总统而言,他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必然会对俄罗斯乃至整个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普京执政以前的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态势并不理想,“休克疗法”加剧了俄罗斯经济的衰退,使社会动荡不安,而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使俄罗斯经济陷入严重困境。为此,普京上台以后开始着手对市场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多元化经济;改革财税体制;同时,面对爆发的经济危机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和治理方案。虽然普京对俄罗斯的经济改革措施仍然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总的来说,普京上台之后俄罗斯经济的确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而且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也有所降低,贸易结构经过调整之后日益完善,国内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国内的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从经济转型国家到新兴市场经济大国,普京的经济改革十分具有借鉴意义,为研究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案例。
范恩实[9](2017)在《利用黑龙江跨境新桥推动中俄沿边区域合作发展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同江中俄铁路大桥、黑河中俄公路大桥将分别于2018年6月和2019年10月建成通车,这将成为推进中俄沿边区域合作的重大事件。但是,由于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俄两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态势,加上同类跨境通道之间的激烈竞争,如何充分发挥两座大桥开通带来的发展红利,亟须深入研究、做好规划。其中,除依托大通道建设带来的物流成本节约,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内部经济发展、外部开放环境、兄弟口岸竞争等客观因素;充分考虑铁路、公路运输的优缺点;充分考虑俄方需求,带动俄罗斯远东地区产业发展,使其与黑龙江省结成互利共赢的发展联盟。
赵博文[10](2017)在《新时期俄罗斯“向东看”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大国博弈最为激烈的焦点地区之一。俄罗斯新时期的“向东看”战略,是一项综合的发展战略。俄罗斯在谋求大国复兴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开发远东地区和融入亚太经济圈,构建欧亚国家的身份。本文所指的“新时期”主要是2012年普京重新当选总统后的阶段。俄罗斯不断加快对远东地区的开发,将其推向了新的高度。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加速了“向东看”以回应欧洲方向上的压力。俄罗斯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出台过相应的东方政策。新时期“向东看”战略的动因,受到地缘环境变化、地区发展需求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包含紧密联系的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体现在远东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间地缘政治博弈、地区军事安全与冲突等多个领域,反映出俄罗斯的历史传统、东西兼顾的地缘政治思维和以权力斗争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特征。“向东看”的主要依据是国内政策法规、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政府间协议等,在不同的执行方案中各有侧重,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反馈和调节,承载着多重战略目标。新时期“向东看”战略既有着广阔前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俄政府批准“电子俄罗斯”联邦纲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政府批准“电子俄罗斯”联邦纲要(论文提纲范文)
(1)俄罗斯国家数字图书馆着作权问题解决方案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俄罗斯着作权法修订的历史概况 |
3 俄罗斯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的着作权保护 |
3.1 数字资源建设的着作权保护 |
3.1.1 НЭБ资源建设法律保障 |
3.1.2 НЭБ资源建设规章制度保障 |
3.2 数字资源服务的着作权保护 |
3.2.1 НЭБ与版权持有人签订授权协议 |
3.2.2 НЭБ与参与馆签订合同 |
3.2.3 利用技术措施保护着作权 |
4 俄罗斯国家数字图书馆着作权解决方案的经验 |
4.1 国家应重视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其相关的着作权问题的解决 |
4.2 积极修订相关立法,为解决数字图书馆着作权问题提供法律保障 |
4.3 采取技术保护措施保护作品的着作权 |
4.3.1 数字水印技术 |
4.3.2 设置访问权限 |
5 结语 |
(2)俄罗斯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 俄罗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
(一)俄罗斯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 |
(二)俄罗斯科技创新发展的制度体系建设 |
(三)俄罗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改革措施 |
二 俄罗斯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 |
(一)俄罗斯的科技基础与高技术科研重点领域 |
1.信息通信领域。 |
2.生命科学领域。 |
3.新材料与纳米技术领域。 |
4.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领域。 |
5.交通运输和宇航空间领域。 |
6.能源与节能领域。 |
(二)俄罗斯研发机构与研发人员构成 |
(三)俄罗斯国家科研创新的投入与产出 |
三 俄罗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践的启示 |
(3)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北极地区开发的研究 |
1.2.2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总体研究 |
1.2.3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具体领域的研究 |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概念 |
2.1.1 北极地区范围及开发概念 |
2.1.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围 |
2.1.3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畴 |
2.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增长极理论 |
2.2.2 要素禀赋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动因 |
3.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沿革 |
3.1.1 探索发现-奠定基础阶段(1917-1990) |
3.1.2 机制重组-机制转型阶段(1991-1999) |
3.1.3 政策酝酿-实际启动阶段(2000-2011) |
3.1.4 政策强化-全面开展阶段(2012-至今) |
3.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现实动因 |
3.2.1 北极开发的经济利益动因 |
3.2.2 北极开发的社会环境动因 |
3.2.3 北极开发的政治安全动因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与政策 |
4.1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 |
4.1.1 促进俄罗斯北极地区经济增长 |
4.1.2 推动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发展 |
4.1.3 保护俄罗斯北极地区生态环境 |
4.1.4 保障俄罗斯北极地区国家安全 |
4.2 俄罗斯北极开发政策 |
4.2.1 北极开发的招商引资政策 |
4.2.2 北极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 |
4.2.3 北极开发的社会保障政策 |
4.2.4 北极开发的环境保护政策 |
4.2.5 北极开发的地区安全政策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重点领域及推进措施 |
5.1 挖掘地理禀赋:完善北方海航道运营管理体系 |
5.1.1 构建联邦、区域、公司三级管理架构 |
5.1.2 遵循无害通行和过境通行的法律制度 |
5.1.3 建设“北方海航道”通行的运营模式 |
5.2 利用资源禀赋:加强油气资源开发 |
5.2.1 北极陆上及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开发现状 |
5.2.2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模式 |
5.2.3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方向 |
5.3 培育新增长极:建设“北方发展支撑区” |
5.3.1 “支撑区”构想的政策出台 |
5.3.2 基于经济地理方法探究的“支撑区”内项目选择标准 |
5.3.3 “支撑区”的规划:打造北极开发增长极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成效及制约因素 |
6.1 俄罗斯“北方海航道”通行的效果评估 |
6.1.1 “北方海航道”的物流运输成效显着 |
6.1.2 “北方海航道”开发面临的困境 |
6.2 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开采的效果评估 |
6.2.1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占比逐年提升 |
6.2.2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
6.3 俄罗斯北极“支撑区”建设的效果评估 |
6.3.1 北极“支撑区”建设实施效果尚未明显体现 |
6.3.2 北极“支撑区”建设面临的局限性 |
6.4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制约因素 |
6.4.1 投资环境较差影响北极项目运行潜力 |
6.4.2 劳动力潜力弱难以支撑北极开发力度 |
6.4.3 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加大“资源诅咒”风险 |
6.4.4 生态环境脆弱增加可持续发展难度 |
6.4.5 西方国家制裁严重延缓北极开发进程 |
6.4.6 对北极地区爆发冲突的担忧降低合作意愿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 |
7.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国际化趋势 |
7.1.1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
7.1.2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可行性 |
7.2 中俄北极开发的重点合作领域 |
7.2.1 依法并合理利用北极资源的合作 |
7.2.2 建设并开发北极航道通航的合作 |
7.2.3 开拓并实现北极旅游休闲的合作 |
7.2.4 保护北极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合作 |
7.2.5 积极探索并认识北极科考的合作 |
7.3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制约因素 |
7.3.1 中俄关于“冰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分歧 |
7.3.2 航道通行问题制约合作项目的收益 |
7.3.3 积极寻求北极合作的国家间竞争带来的压力 |
7.4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模式探索 |
7.4.1 本国资金投入与多方资本参与相结合 |
7.4.2 北极项目开发与生态理念相结合 |
7.4.3 选择可行建设项目与模块化架构相结合 |
7.4.4 支撑区建设与中俄“冰上丝绸之路”相结合 |
7.4.5 中俄北极“公域”合作与参与俄罗斯国内建设相结合 |
7.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4)普京时期俄罗斯海洋战略的内涵、实践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 普京时期俄罗斯海洋战略的构成及其内涵 |
(一)海洋学说——俄海洋战略的总纲领 |
(二)海洋战略——俄海洋学说实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
(三)北极战略——俄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 普京时期俄罗斯海洋战略的实践 |
(一)复兴船舶工业 |
(二)发展海上运输业 |
(三)重视海洋能源资源开发 |
(四)调整和发展海洋渔业 |
(五)开展海洋科学研究 |
三 普京时期俄罗斯海洋战略的主要特征 |
(一)顶层设计,科学谋划 |
(二)强化落实,务求实效 |
(三)聚焦重点,找准切口 |
(四)统筹内外,综合发力 |
(5)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2.1.1 经济走廊的理论研究 |
2.1.2 经济走廊的实践研究 |
2.1.3 中蒙、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 |
2.1.4 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认识 |
2.1.5 基础设施效应研究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2.2.1 经济走廊的理论研究 |
2.2.2 经济走廊的实践研究 |
2.2.3 中蒙、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 |
2.2.4 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研究 |
2.2.5 基础设施效应研究 |
第3章 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相关理论分析 |
3.1 经济走廊的相关概念 |
3.1.1 经济走廊 |
3.1.2 中蒙俄经济走廊 |
3.2 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效应的理论分析 |
3.2.1 本地溢出模型 |
3.2.2 本地溢出模型扩展 |
3.3 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
3.3.1 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的概念界定 |
3.3.2 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
3.3.3 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 |
3.4 基础设施建设开放效应的理论分析 |
3.4.1 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放效应 |
3.4.2 开放水平的决定因素 |
3.4.3 对外开放水平的衡量 |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现状分析 |
4.1 交通走廊的建设 |
4.1.1 中蒙俄开展铁路过境运输合作 |
4.1.2 中蒙俄公路的互联互通建设 |
4.1.3 中蒙俄互联互通的制度建设 |
4.2 能源资源的合作 |
4.2.1 石油、天然气的合作 |
4.2.2 矿产资源的合作 |
4.3 双边贸易的开展 |
4.3.1 中俄开展的双边贸易 |
4.3.2 中蒙开展的双边贸易 |
4.3.3 俄蒙开展的双边贸易 |
4.4 中国对俄、蒙的投资与工程承包 |
4.4.1 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与工程承包 |
4.4.2 中国对蒙古国的投资与工程承包 |
4.5 服务行业的对接 |
4.5.1 旅游服务业的的互动及增长 |
4.5.2 中俄、中蒙间劳务贸易的发展 |
4.5.3 金融业的对接 |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效应的实证分析 |
5.1 两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实证分析 |
5.1.1 中俄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实证分析 |
5.1.2 中蒙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实证分析 |
5.2 三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实证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实证分析 |
6.1 基础设施选取及变量符号 |
6.2 实证分析 |
6.2.1 基础设施因子构建 |
6.2.2 基础设施综合得分的计算 |
6.2.3 描述性统计 |
6.2.4 相关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开放效应的实证分析 |
7.1 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对外开放度测度 |
7.1.1 对外开放度的计算方法 |
7.1.2 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的对外开放度 |
7.1.3 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省市的对外开放度 |
7.2 “一带一路”经济走廊沿线对外开放度的比较分析 |
7.2.1 样本选取 |
7.2.2 对外开放度统计分析 |
7.2.3 经济走廊间的借鉴 |
7.3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开放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
7.3.1 影响因素的变量选择 |
7.3.2 模型的设定分析 |
7.3.3 F检验和Hausman Test |
7.3.4 模型估计 |
7.3.5 对估计值的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8章 加快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
8.1 中蒙俄合作亟需转型升级 |
8.2 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8.3 结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子商务 |
8.4 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6)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四、论文思路与结构 |
第一章 俄罗斯人口发展历史概述 |
第一节 旧俄时期人口发展的历史回顾 |
第二节 苏维埃时期的俄罗斯人口发展状况 |
一、苏维埃时期的俄罗斯人口发展概述 |
二、苏维埃时期俄罗斯人口发展的历史阶段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严峻形势 |
第一节 当代俄罗斯的人口发展概述 |
第二节 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具体表现 |
一、人口出生率持续偏低 |
二、人口死亡率居高不下 |
三、外来移民的人口补偿能力日益减弱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形成原因 |
第一节 人口发展的历史结构原因 |
一、育龄人口数量阶段性减少导致人口发展呈现周期性波动 |
二、人口性别构成严重失衡制约人口再生产的良性运行 |
三、人口年龄结构日益老化造成死亡率水平的控制难度增加 |
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社会经济原因 |
一、家庭生活水平下降抑制居民生育意愿 |
二、居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降低导致人口健康状况恶化 |
三、经济实力衰退造成高技能人才大量流失 |
第三节 文化和价值观原因 |
一、家庭、婚姻和生育观念转变导致居民生育意愿下降 |
二、不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和死亡观念成为高死亡率的重要诱因 |
三、民众普遍存在的排外情绪制约移民吸引力的提升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俄罗斯政府应对人口危机的措施及绩效分析 |
第一节 刺激居民生育意愿提高人口出生率水平 |
一、出台刺激人口生育意愿的物质激励措施 |
二、为女性兼顾家庭责任与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
三、协助家庭改善居住条件,为居民落实生育意愿提供住房保障 |
四、宣传重视家庭和生育的传统价值观 |
第二节 改善居民健康状况降低人口死亡率水平 |
一、提高医疗保健水平,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
二、推行控烟、限酒和禁毒等措施 |
三、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
第三节 提高移民吸引力增强外来移民的人口补偿能力 |
一、根据移民现状与移民需求,适时调整移民政策定位 |
二、刺激境外侨胞回归意愿,主动吸引侨胞回迁 |
三、大力吸引高技能移民 |
四、优先吸纳独联体地区移民 |
五、培育包容的移民环境,促进移民融合 |
第四节 人口危机应对措施的绩效分析 |
一、提高出生率措施的成效及不足 |
二、降低死亡率措施的成效及不足 |
三、增强移民吸引力措施的成效及不足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7)国际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俄罗斯远东开发:路径、潜能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为什么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可以为理论创新提供铺垫 |
1.远东西伯利亚:一般进程的特殊性 |
2.问题的提出:当代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挑战与机遇 |
第二节 已有研究积累的贡献与问题 |
1.远东西伯利亚历史研究 |
2.远东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 |
3.远东西伯利亚经济现代化研究 |
4.远东西伯利亚区域经济研究 |
第三节 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呼唤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
1.国家与市场的基本关系 |
2.国际经济发展与大国合作的关系 |
3.当代经济条件下资源禀赋大国的地位和作用 |
4.国际冲突与区域经济合作 |
5.国内政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本文的工作思路、重点与难点 |
第二章 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发展路径——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历史循环 |
第一节 前工业化开发时期:沙皇俄国至苏联早期(1890-1928) |
1.远东行政体系的建立 |
2.十九世纪末期第一轮远东开发 |
3.斯托雷平的远东新政 |
4.远东共和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
第二节 工业化开发时间:苏联时期至普京前期(1929-2007) |
1.国家主导的内嵌式开发模式 |
2.苏联解体后远东经济困难 |
3.新世纪前十年的远东开发 |
第三节 普京时代新一轮远东开发 |
1.俄罗斯转向亚洲的背景 |
2.远东开发的新变化 |
3.后乌克兰危机时代远东开发政策调整 |
4.远东开发的进展 |
4.1 进口替代取得成效 |
4.2 赶超发展区和自由港的制度创新 |
第四节 、一场未结束的争议 |
1.大西洋主义与欧亚主义之争 |
2.中央派与地方派之争 |
3.资源导向与进口替代之争 |
第三章 俄罗斯远东开发的政治前提——构建国家统一的政治空间 |
第一节 普京时代对远东政治空间的整合 |
1.主权之争与联邦势微 |
1.1 叶利钦的调整:“协商性联邦制”与远东 |
1.2 90年代晚期地方权力的再膨胀 |
2.普京的联邦主义思想与整合联邦关系 |
2.1 普京的联邦制思维 |
2.2 普京整合联邦政治空间 |
2.3 消除“协商性”联邦制的遗留问题 |
2.4 远东等边缘地区的危机局面 |
3.普京重塑中央对地方的约束能力 |
4.普京联邦制改革的效用 |
5.远东地区的分离与整合 |
5.1 苏联在远东地区没能完成国家构建 |
5.2 远东地方分离运动 |
5.3 普京时代联邦对远东地区的整合措施 |
第二节 俄罗斯地方选举制度变迁与地方精英的更替 |
1.选举制与地方精英更替 |
2.俄罗斯地区行政长官产生机制变迁 |
2.1 苏联时期的地方领导人任命制与远东 |
2.2 叶利钦执政早期并存的任命制与选举制 |
2.3 1996年以后选举制的实践 |
2.4 地方领导人任命制:中央获取影响地方精英的渠道 |
3.地方行政长官选举制改革的成效 |
3.1 地方行政长官政治背景的差异 |
3.2 地方行政长官的政治特征 |
4.远东地区地方领导人更替 |
4.1 叶利钦时期自成体系的远东地方领导人 |
4.2 普京执政后削弱远东地方实力派的措施 |
4.3 加卢什卡现象 |
第三节 转型时期国家对大企业掌控力的构建 |
1.私有化阶段的政企关系 |
1.1 大企业侵夺政府经济管理能力 |
1.2 并存的寻租模式与分离模式 |
1.3 寡头政治崛起与远东 |
2.普京时代对政企关系的调整:“国家资本主义”的确立 |
2.1 重建对大企业的控制能力 |
2.2 “国家资本主义”的确立 |
3.官僚模式的政企关系确立 |
4.尤科斯事件:掌控远东西伯利亚大企业的逻辑 |
第四章 远东开发的经济制度铺垫——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结构和财权模式调试 |
第一节 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路径与转变远东西伯利亚发展模式 |
1.俄罗斯经济的“资源诅咒”问题 |
2.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 |
3.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路径 |
4.转变远东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 |
4.1 远东地区产业结构的问题 |
4.2 2013年以前远东产业结构调整 |
4.3 进口替代战略下远东产业结构调整 |
4.4 远东地区产业结构取得初步成效 |
第二节 俄罗斯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试 |
1.俄罗斯预算联邦主义在远东的实践 |
1.1 规范联邦算制与打击地方分离势力 |
1.2 普京时代的预算中央集权 |
1.3 预算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平衡地区发展的需要 |
1.4 俄罗斯预算联邦制模式的效用 |
2.普京时代的财政集权 |
2.1 叶利钦时代中央财政权力的流失 |
2.2 普京时代统一事权与财权 |
3.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调整评述 |
3.1 实行分税制划分权责 |
3.2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效用 |
3.3 远东与中央财政关系的思考与评价 |
4.俄罗斯财政联邦关系调整对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影响 |
第五章 远东开发综合潜能与挑战的思考与评估 |
第一节 远东的丰厚自然资源与地理环境的限制 |
第二节 远东的能源产业潜能 |
1.当前国际经济条件下远东油气开发及潜能 |
2.萨哈林岛能源开发潜能 |
3.俄罗斯天然气在亚洲市场与美国页岩气的竞争前景 |
第三节 远东人口与劳动力问题 |
第四节 软环境的约束作用 |
第五节 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吸引投资能力评估 |
1.远东西伯利亚吸引外资能力现状及前景 |
2.远东吸引投资的增长点 |
2.1 赶超发展区的优势 |
2.2 符拉迪沃自由港的实践 |
第六章 远东开发的国际环境 |
第一节 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国际环境分析框架 |
1.国家定位的调整 |
2.安全动因的再思考 |
3.大国关系的重塑 |
4.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推动 |
第二节 乌克兰危机之后的俄罗斯转向东方政策 |
1.俄罗斯“转向东方”的意义 |
2.太平洋海洋经济——远东开发的应有之义 |
2.1 北方航道开发合作与前景 |
2.2 远东地区的国际能源合作 |
2.3 远东海运业的前景 |
3.远东与东北亚地区秩序的重构 |
3.1 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性 |
3.2 东北亚秩序重构的几种路径 |
第三节 远东:各方区域规划的竞争与合作试验场 |
1.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对接下的远东开发 |
2.日本韩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计划和远东开发 |
第四节 远东开发与俄朝关系演进 |
1.俄远东开发背景下的俄朝关系 |
2.俄朝关系积极改善的动因 |
3.俄朝关系发展对我国的影响 |
第五节 俄日关系与远东开发 |
1.日本对俄罗斯远东投资现状 |
2.俄日北方四岛争议新变化 |
2.1 北方四岛问题由来 |
2.2 俄罗斯加快在北方四岛军事力量部署 |
第七章 俄罗斯远东开发与中国的关系 |
第一节 远东开发事务中的中国人的历史实践和认知演进 |
第二节 中俄在远东开发合作的实践 |
第三节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合作模式的演进 |
1.2009-2018年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合作的成效 |
2.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合作的掣肘 |
2.1 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不足 |
2.2 投资环境不佳致使外部投资乏力 |
2.3 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减少和经济低迷导致远东的内需严重不足 |
第四节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前景 |
1.中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 |
2.跨欧亚大陆交通走廊建设 |
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
2.2 西伯利亚铁路现代化改造 |
3.中俄在远东地区的能源开发合作 |
结论 |
第一节 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国际意义 |
第二节 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的政治经济挑战 |
第三节 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的前景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普京时期俄罗斯的经济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论文的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改革的背景和历程 |
第一节 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改革的背景 |
1. “休克疗法”加剧了俄罗斯经济的衰退,社会动荡不安 |
2. 金融危机使俄罗斯经济运行体制陷入严重困境 |
第二节 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改革的历程 |
1. 普京执政初期的经济改革(1999-2007)——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
2. 梅普时期的经济改革(2008-2011)——普京计划 |
3. 普京再次执政期间的经济改革(2012-今)——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变 |
第二章 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改革的内容 |
第一节 国有资产的管理和改革 |
1.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
2. 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重组 |
3. 调整私有化的政策 |
第二节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多元化经济 |
1. 以能源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战略 |
2. 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 |
3. 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用外资 |
第三节 改革财税体制 |
1. 财政体制改革 |
2. 税收体制改革 |
第三章 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危机的应对及治理 |
第一节 银行体系的恢复及改革 |
1. 银行体制改革 |
2. 加强并完善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 |
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改革 |
1. 金融市场的发展 |
2. 金融机构的改革 |
第三节 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
1. 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构想 |
2. 打造国际金融体系的推进措施 |
3. 建立莫斯科国际金融中心 |
第四章 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成效 |
第一节 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改革的绩效分析 |
1. 综合国力大大提升 |
2. 经济现代化程度逐步加深 |
3.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
第二节 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改革中的局限 |
1. 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
2. 制度环境建设问题 |
第五章 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前景 |
第一节 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挑战 |
1. 技术创新能力仍然不足 |
2. 过度依赖能源资源 |
3. 劳动力的缺乏 |
第二节 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前景 |
1. 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 |
2. 俄罗斯经济发展的走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9)利用黑龙江跨境新桥推动中俄沿边区域合作发展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桥贯通给中俄沿边区域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二关于同江铁路大桥未来发展规划的初步设想 |
三关于黑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后发展规划的初步思考 |
(10)新时期俄罗斯“向东看”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和文中涉及名词的解释 |
1.2.1 理论基础 |
1.2.2 关于文中涉及名词的解释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文章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文章结构 |
1.4.2 研究方法 |
1.4.3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俄罗斯历史上的东方政策 |
2.1 沙俄时期的东方政策 |
2.1.1 十六至十八世纪的政策 |
2.1.2 十九世纪前期和中期的政策 |
2.1.3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政策 |
2.2 苏联时期的东方政策 |
2.2.1 苏联早期的政策 |
2.2.2 苏联中期的政策 |
2.2.3 苏联后期的政策 |
2.3 俄联邦初期的新东方政策 |
2.3.1 叶利钦时期的政策 |
2.3.2 普京第一任期的政策 |
2.3.3 普京第二任期的政策 |
第三章 新时期“向东看”战略的背景 |
3.1 俄罗斯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 |
3.1.1 美国对俄的遏制力度增强 |
3.1.2 北约对俄的军事压力提升 |
3.1.3 欧盟与俄的经济博弈加剧 |
3.2 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的需要 |
3.2.1 交通和基础设施的瓶颈 |
3.2.2 政治地位处于边缘化 |
3.2.3 经济社会吸引力下降 |
3.3 历史传统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
3.3.1 欧亚“雅努斯”的传统 |
3.3.2 斯托雷平时代的影响 |
3.3.3 对远东的补偿性开发 |
第四章 新时期“向东看”战略的内容 |
4.1 新时期“向东看”战略的内涵 |
4.2 新时期“向东看”战略产生的过程 |
4.2.1 筹备酝酿 |
4.2.2 正式推出 |
4.3 新时期“向东看”战略的政策体现 |
4.3.1 地区发展联邦专项纲要 |
4.3.2 经济部门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
4.3.3 重要的国际合作文件 |
4.3.4 联邦对外政策构想 |
4.3.5 总统国情咨文 |
第五章 新时期“向东看”战略的实施 |
5.1 实施远东开发政策 |
5.1.1 成立新的职能部门和指导机构 |
5.1.2 加大投资力度,设立超前发展区 |
5.1.3 采取积极措施解决社会人口问题 |
5.2 加强同东北亚国家的合作 |
5.2.1 同中国的全方位战略协作 |
5.2.2 与日本达成经济合作框架 |
5.2.3 对接韩国的“新北方政策” |
5.3 加强远东军事力量建设 |
5.3.1 远东军事力量的补偿性建设 |
5.3.2 应对周边安全环境的变化 |
5.3.3 军事力量建设的主要措施 |
第六章 新时期“向东看”战略的展望 |
6.1 新时期“向东看”战略的前景 |
6.1.1 地缘政治作用更加明显 |
6.1.2 地缘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
6.1.3 地缘文化认同更加突出 |
6.2 新时期“向东看”战略面临的挑战 |
6.2.1 地缘政治方面的挑战 |
6.2.2 地缘经济方面的挑战 |
6.2.3 文化认同方面的挑战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四、俄政府批准“电子俄罗斯”联邦纲要(论文参考文献)
- [1]俄罗斯国家数字图书馆着作权问题解决方案及启示[J]. 靳国艳.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12)
- [2]俄罗斯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发展[J]. 蒋菁.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21(05)
- [3]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D]. 徐曼. 吉林大学, 2021(01)
- [4]普京时期俄罗斯海洋战略的内涵、实践及特征[J]. 刘洋.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21(02)
- [5]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研究[D]. 赵双剑. 辽宁大学, 2020(08)
- [6]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问题研究[D]. 王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01)
- [7]国际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俄罗斯远东开发:路径、潜能与挑战[D]. 崔珩.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4)
- [8]普京时期俄罗斯的经济改革[D]. 张帆.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5)
- [9]利用黑龙江跨境新桥推动中俄沿边区域合作发展的初步研究[J]. 范恩实. 中国边疆学, 2017(01)
- [10]新时期俄罗斯“向东看”战略研究[D]. 赵博文.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