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史对高血压患儿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家族史对高血压患儿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家族史对高血压患者子女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周亚青[1](2021)在《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众所周知,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危害很大,但国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却较低,如此引起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准确评估高血压患病率才能明确人群的患病情况、制定合理的疾病方案、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但是目前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变动、筛查方式及测量方式的不同均可能对高血压的患病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从不同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不同的筛查方式及血压测量方式的角度评估高血压患病率的情况。与此同时,本研究在探讨传统的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可逆的高血压影响因素,以期能够为降低高血压的患病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第一部分2017ACC/AHA美国高血压指南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目的: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CC/AHA)更新了《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该指南将140/90mm 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调整为130/80mm Hg。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不同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病率的情况,并评估2017ACC/AHA美国高血压指南对国人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同时对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人口统计学信息和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吸烟、饮酒史及高血压家族史等可能与高血压有关的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患病率进行普查,分别按照不同的诊断标准计算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评估2017ACC/AHA高血压指南对高血压的患病率的影响。除此之外,本研究也对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以140/90mm Hg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得出其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30.54%、44.33%、32.52%和13.04%;根据2017年ACC/AHA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人数由20453人增至34460人,高血压患病率从30.54%增加到51.45%,知晓率从44.33%降低到26.31%,治疗率从32.52%降低到19.30%,控制率从13.04%下降到2.72%。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发现男性、高龄、超重或肥胖、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史、脑血管病史及高血压家族史是2018ESC/ESH指南及2017ACC/AHA指南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但2017ACC/AHA指南增加诊断的高血压人群多为既往无明显的高血压家族史、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史的年轻低风险群体(P<0.01)。结论:如果采用130/80mm Hg的诊断标准将会使高血压的患病率显着增加,这将给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严峻的挑战。2017ACC/AHA美国指南增加诊断人群多为无高危病史的年轻低风险人群,因此是否采用2017ACC/AHA美国高血压指南值得深思。第二部分以单次访问的方式普查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目的:目前高血压患病率主要以单次访问的方式进行普查,使用单次访问重复测量的血压平均值代表真实的血压状态,但血压具有变异性的特点,以单次访问的方式可能会使高血压患病率被高估,但究竟被高估多少以及被高估人群的特征很少有人研究。而目前指南推荐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筛查及诊断高血压,本研究诣在通过使用白天动态血压和单次访问测量血压结果来比较白天多次与单次访问测量血压对高血压诊断的意义,评估单次访问的普查方式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8年01月-2019年12月连续对1116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经过培训的专业医生负责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有无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肾脏病等病史及高血压家族史等情况,并记录身高、体重等体格检查信息,对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进行化验。本研究同时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单次访问的方式对血压进行监测,通过使用白天动态血压和单次访问测量血压结果来比较白天多次与单次访问测量血压对高血压诊断的意义,评估单次访问的普查方式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与此同时,对单次访问被高估的人群特征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本研究探讨了单次访问的血压水平对真阳性高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单次比白天多次访问血压测量的平均值高8mm Hg左右,而单次访问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9.84%,白天多次访问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4.07%,单次访问较白天多次访问的高血压患病率显着升高,以单次访问的方式普查可能会使高血压的患病率被高估。而被高估人群的危险因素是女性、BMI<24.00 kg/m2及DBP<100mm Hg(OR=2.42,95%CI:1.33-4.41,P<0.01;OR=2.55,95%CI:1.37-4.77,P<0.01;OR=20.11,95%CI:4.32-93.64,P<0.01)。与此同时,本研究发现单次访问诊断高血压的阳性预测值为36.34%。进一步在单次访问的高血压群体中使用ROC分析评估单次访问的血压对真阳性高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在男性群体中,单次访问的收缩压的曲线下面积为0.65(0.58-0.73),最佳诊断临界值为147.50mm Hg(灵敏度为49.43%,特异度为81.08%);单次访问的舒张压的曲线下面积为0.80(0.74-0.86),最佳诊断临界值为95.50mm Hg(灵敏度为68.97%,特异度为81.98%);而在女性群体中,单次访问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对真阳性高血压无明显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单次比白天多次访问测量的血压平均值高8mm Hg左右,目前单次访问的方式普查可能会使高血压的患病率被高估一倍之多,而被高估的人群多为DBP<100mm Hg、BMI正常的女性群体。除此之外,单次访问的高血压阳性预测值较低,单次访问普查高血压阳性的男性群体中,应该将高血压的阈值提升到148/96mm Hg以更好地筛查高血压,而在女性群体中,单次访问的血压水平对真阳性高血压无明显的预测价值,需进一步行动态血压监测来明确有无高血压。第三部分单纯肾囊肿是高血压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目的: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病因,其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寻找可逆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对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预后至关重要。而单纯肾囊肿是常见的肾脏疾病,目前单纯肾囊肿与高血压的关系并未明确。本研究主要探究单纯肾囊肿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寻找可逆的高血压危险因素从而降低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进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方法:本研究纳入66883例于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体检者。专业的医师和护士负责收集体检者的信息,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等)、可能与高血压有关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史、脑血管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血液生化指标及是否有高血压及肾囊肿。高血压是研究目标,将总体人群分为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单纯肾囊肿作为自变量,将总人群分为肾囊肿组与非肾囊肿组,分别在单因素分析、不同模型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亚组分析及倾向性匹配后分析了单纯肾囊肿与高血压的关系;与此同时,将单纯肾囊肿按照不同的分类分别分为:单侧囊肿和双侧囊肿组、小囊肿和大囊肿组、单发囊肿与多发囊肿组,进一步分析不同的肾囊肿亚型与高血压的关系,同时根据肾囊肿的亚型特征建立肾囊肿负荷的综合评分系统,探讨肾囊肿负荷对高血压的影响。结果:1.单因素分析单纯肾囊肿与高血压的关系,发现了单纯肾囊肿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1);2.多因素模型分别在未调整模型、最小调整模型及完全调整模型中分别逐步调整混杂因素分析了单纯肾囊肿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在三个模型中均显示了单纯肾囊肿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2.60,95%CI:2.46-2.76,P<0.01;OR=1.31,95%CI:1.23-1.40,P<0.01;OR=1.32,95%CI:1.23-1.41,P<0.01)。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单纯肾囊肿在各个亚组分层中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该结果在各个亚组分层中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Interaction P>0.05)。4.使用倾向性匹配基线资料后分析单纯肾囊肿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显示单纯肾囊肿依旧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95%CI:1.13-1.32,P<0.01)。5.在肾囊肿人群中研究了单纯肾囊肿的不同亚型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证实双肾囊肿、大囊肿及多发囊肿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1.37,95%CI:1.14-1.66,P<0.01;OR=1.16,95%CI:1.00-1.34,P<0.05;OR=1.37,95%CI:1.16-1.61,P<0.01)。为结合不同的肾囊肿亚型特征对高血压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肾囊肿的亚型特征在总体人群中建立肾囊肿负荷的综合评分系统,分析评分系统对高血压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随着囊肿负荷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也逐步增加。结论:单纯肾囊肿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肾囊肿负荷与高血压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随着囊肿的增大,数目及位置的增多,高血压的发生风险逐步增加,这可能对单纯肾囊肿的治疗、寻找及纠正高血压的可逆病因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公共卫生事业有一定的影响。第四部分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与高血压的关系目的: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早期发现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意义重大。然而能够用来评估高血压严重程度的血液学指标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Monocyte to HDL-C Cholesterol Ratio,MHR)与高血压的关系来评价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在高血压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7565人,所有入选者均进行血压及血液指标检查,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等)、临床相关资料(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史、脑血管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及高血压家族史等)及MHR。高血压为应变量,MHR为自变量,按照四分位数分为四组:MHR<4.72,4.72≤MHR<6.36,6.37≤MHR<8.68,MHR≥8.69。分别用不同的方式验证MHR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1.单因素分析了MHR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显示MHR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1);2.多因素回归分析在未调整模型、最小调整模型及完全调整三种模型中,将MHR按分类变量、连续变量及连续变量标准化等方式分别验证MHR与高血压的关系。MHR按分类变量处理的过程,在未调整的模型、最小调整模型及完全调整模型中,MHR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2.25,95%CI:1.96-2.58,P<0.01;OR=1.88,95%CI:1.60-2.20,P<0.01;OR=1.27,95%CI:1.06-1.52,P<0.01)。在MHR作为连续变量及连续变量标准化处理的过程中也发现MHR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广义相加模型的平滑函数分析发现MHR与高血压呈现连续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且这种线性关系持续贯穿MHR的全部数据,不存在阈值与饱和效应(P=0.565)。4.亚组分析结果发现MHR在各个分层中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且MHR与高血压的正相关关系在各个亚组分层中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Interaction P>0.05)。结论:MHR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且MHR与高血压之间呈连续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这种线性关系持续贯穿MHR的全部数据。这些发现或许能够为早期预测及诊断高血压提供一种简便、廉价的指标。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2](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崔诗悦[3](2020)在《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的交互作用及其与钢铁工人高血压发生的关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钢铁工人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的建立和对高血压患病关联性的分析,寻找和发现研究职业人群暴露和高血压间关系的新思路,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更多干预线索。方法基于京津冀职业人群健康效应队列项目建立的工人队列,以2017年2月到6月和2018年3月到7月间某钢铁集团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7660名工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个体基本信息、行为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等资料,通过职业健康体检收集人体测量学资料和生理生化检查资料,并对工人工作环境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收集职业有害因素暴露资料。研究以建立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为主要研究因素,采用限制性三次方样条函数模型分析有害因素累积暴露量和钢铁工人高血压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工人生活行为方式和各职业有害因素累积暴露量与高血压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以其中钢铁工人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组成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并使用健康危险因素评分法(Health risk factor score,HRFS),各因素以偏回归系数为权重建立暴露组模型,探讨职业有害因素联合暴露对钢铁工人高血压的影响。结果1调查人群共7660人,其中男性7023人,女性637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56%。平均收缩压为(128.95±12.03)mm Hg,平均舒张压为(82.54±10.37)mm Hg。在调查工人中,具有中级学历的人群占总人群的52.04%(3987/7660),男性中92.73%(6513/7023)和女性中93.23%(594/637)的人已婚,女性从不吸烟和从不饮酒的人分别为92.45%(589/637)和94.80%(604/637),男性现在吸烟者占54.87%(3853/7023),现在饮酒者占39.60%(2781/7023);晚上睡觉时室内明亮的人占总人群的14.77%(1131/7660),有29.30%(2244/7660)的人有高血压家族史。2加权倒班作业指数、高温累积暴露量、CO累积暴露量和粉尘累积暴露量与钢铁工人高血压之间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各累积暴露量分别以加权倒班作业指数<867.22(天)、高温累积暴露量<292.61(℃·年)、CO累积暴露量<30.84(mg/m3·年)、粉尘累积暴露量<18.78(mg/m3·年)时为参照,加权倒班作业指数(天)在867.22时钢铁工人高血压患病风险是参照组的0.72(95%CI=0.590.88)倍,≥2090.38时,患病风险是参照组的1.21(95%CI=1.01,1.46)倍;高温累积暴露量(℃·年)在292.61和≥720.13时,钢铁工人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是参照组的1.44(95%CI=1.041.99)倍和1.86(95%CI=1.332.60)倍;CO累积暴露量(mg/m3·年)在30.84时,患病风险是参照组的1.33(95%CI=1.041.93)倍,≥112.74时与参照组相比,对患病风险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粉尘累积暴露量(mg/m3·年)在≥58.74时患病风险是参照组的1.63(95%CI=1.202.22)倍。3综合前两部分分析结果,以钢铁工人高血压患病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纳入性别、年龄、文化水平、饮酒、BMI、高血压家族史、高温累积暴露量、粉尘累积暴露量、CO累积暴露量、加权倒班作业指数为组分。暴露组风险得分和工人高血压间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进行四等分组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单一暴露模型以得分0,即模型前25%分段为参照组,当得分36.8时,钢铁工人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是参照组的2.12(95%CI=1.014.48)倍;当得分为45.7时,患病风险为参照组的3.48(95%CI=1.746.98)倍;当得分54.4时,患病风险为参照组的8.34(95%CI=4.1916.61)倍。组合暴露模型以前25%得分0为参照,当模型得分为33.4时,钢铁工人高血压的患病风是参照组的2.44(95%CI=1.155.16)倍;当得分为41.0时,患病风险为参照组的3.29(95%CI=1.646.59)倍;当得分49.2时,患病风险是参照组的8.90(95%CI=4.48217.68)倍。结论1钢铁工人高血压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饮酒、BMI、高血压家族史等因素有关系;2高温累积暴露、CO累积暴露、粉尘累积暴露、倒班加权指数都和钢铁工人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不同暴露量分组对患病风险增加不同;3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较单独暴露因素能更全面的反应暴露对钢铁工人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在以后的工人高血压的防控工作中,应注意多管齐下,对工人多进行岗位轮换,避免多种职业有害因素暴露过多增加患病风险。图11幅;表22个;参134篇。

张乐言[4](2020)在《某石油公司职业人群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华北石油职业人群的高血压患病情况,筛选其主要危害因素,分析主要的职业有害因素,以及在其他生理、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对高血压患病产生的影响,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5月在华北石油井下医院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在职员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问卷调查资料、体格检查结果和血生化检测结果经行调查研究。健康调查问卷经过统一制定,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一对一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职业史和健康状况等。身高体重、血压等体检数据的测量和血生化项目的检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医师或护师进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所有数据经过扫描核对整理后,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高血压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不同性别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差别。结果1本次研究对象共2701人,其中高血压患病869人,高血压粗患病率为32.2%,男性1763名,女性938名,男性和女性的年龄别标准化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9.7%和18.4%。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2.9±8.0岁,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占比53.4%,平均工龄为22.3±9.0年,倒班工人占比76.7%,有高温、噪声、粉尘、振动、一氧化碳和有机溶剂暴露者分别占比39.3%、48%、69.6%、10.3%、8.1%和49.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高血压有关,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1),年龄与高血压有关,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P<0.05),文化程度与高血压患病有关(P<0.05),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无家族史人群(P<0.001);被动吸烟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无被动吸烟者(P<0.05),有体育锻炼者高血压患病率低于无体育锻炼者(P<0.05),睡眠时间对高血压患病有影响(P<0.05),睡眠时间正常者高血压患病率最低;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不饮酒者(P<0.05),食盐口味由轻到重高血压患病率上升(P<0.001),随着食用粗粮频次的上升高血压患病率下降(P<0.001);BMI对高血压有影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正常者(P<0.05),血脂异常和肾功能异常者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正常者(P<0.001);倒班工人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不倒班工人(P<0.05),工龄和倒班年限都对高血压有影响,随着工龄和倒班时间的延长,高血压患病率上升(P<0.001),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者(P<0.05);职业有害因素高温、噪声、振动和有机溶剂暴露者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无暴露者(P<0.05)。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情况、体力活动水平、睡眠质量、饮茶情况、蔬菜水果和肉类食用频次、糖尿病、职业粉尘和CO暴露与高血压的关系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被动吸烟、体力活动水平、体育锻炼、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食盐情况、食用粗粮频次、BMI、血脂异常、肾功能异常是高血压的非职业影响因素(P<0.05);工龄、倒班及时长、高温、噪声、振动、有机溶剂暴露是高血压患病的职业影响因素(P<0.05),暴露于高温、噪声、振动、有机溶剂者患高血压风险皆高于无暴露者,其OR值分别为3.847(2.9435.028)、1.954(1.4902.563)、1.646(1.1662.324)和1.913(1.4712.489)。4不同性别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情况、睡眠时间、食用蔬菜频次、血脂异常、噪声暴露、粉尘暴露仅在男性中表现出高血压患病影响(P<0.05),食用粗粮频次和饮茶情况仅在女性中表现出高血压患病影响(P<0.05)。结论本研究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2.2%,男性和女性的年龄别标准化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9.7%和18.4%。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被动吸烟、体力活动水平、体育锻炼、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食盐情况、食用粗粮频次、BMI、血脂异常、肾功能异常是高血压的非职业影响因素,工龄、倒班及时长、高温、噪声、振动、有机溶剂暴露是高血压患病的职业影响因素。图0幅;表15个;参153篇。

李潇[5](2020)在《云南农村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患病、疾病经济风险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云南省农村地区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患病现状、生活行为方式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测算云南农村地区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的疾病经济风险;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云南农村地区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数量及疾病经济风险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识别出慢性病预防及干预的重点人群和脆弱人群,提出改善与控制慢性病的管理对策。[方法]研究是横断面研究设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833名≥60岁的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老年人的人口学特征、家庭经济状况、五种常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生活行为方式、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和医疗卫生支出(住院费、门诊费、药费、住宿费、交通费和营养费)。并通过体格检查测量当地农村老年人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和血压。采用χ2检验比较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率、相关行为方式、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及因病致贫发生率;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慢性病患者的疾病经济风险和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用主成分分析构建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position,SEP);采用Amos22.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数量及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1.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50.6%、糖尿病10.2%、冠心病5.5%、脑卒中6.4%、COPD5.4%和共病的16.1%。其中女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男性,而男性COPD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COPD和共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家庭财产差的老年人其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COPD和共病的患病率高于家庭财产好的老年人(P<0.01)。医疗服务可及性差的老年人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COPD和共病的患病率高于医疗服务可及性好的老年人(P<0.01)。随SEP的升高,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COPD和共病的患病率降低(P<0.01)。2.在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的老年人中,吸烟、饮酒、肥胖、中心性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睡眠质量差、有慢性病家族史和SEP好的比例分别为21.2%、15.2%、6.6%、52.8%、51.1%、46.7%、20.3%和40%。吸烟、饮酒、肥胖、中心性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睡眠质量差和有家族史的老年人,其患1种、2种和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患病率高于没有吸烟、饮酒、肥胖、中心性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和睡眠质量差及没有家族史的老年人(P<0.05)。3.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的两周就诊率在22.5%-33.6%之间,以COPD患者最高;应就诊而未就诊率在34.1%-44.7%之间,以糖尿病患者最高;年住院率在30.8%-48.7%之间,以脑卒中患者最高;应住院而未住院率在3.9%-11.3%之间,以冠心病患者最高。4.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COPD的老年人的年人均直接疾病经济负担分别为2210.3元、3232.0元、4125.4元、3783.4元和3483.8元;冠心病、脑卒中和COPD的疾病经济风险:相对风险度和校正相对风险度高于整体调查老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COPD的医保报销前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分别为32.7%、38.5%、39.3%、41.4%和39.7%,医保报销后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分别为26.3%、30.8%、37.1%、37.3%和35.1%;因病致贫发生率在医保报销前分别为28.1%、27.7%、35.1%、32.8%和39.3%,在医保报销后分别为 11.3%、15.4%、17.9%、18.0%和 13.7%。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家族史、生活行为因素、SEP和性别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除起到直接作用外,还有间接作用,其总路径系数分别为:0.25、0.22、-0.08和0.03。其中慢性病家族史通过影响体型,生活行为因素通过影响体型和缺乏体力活动,性别通过影响体型、生活行为因素和SEP导致慢性病患病数量增加;SEP通过影响睡眠质量可减少慢性病患病数量。体型、缺乏体力活动和睡眠质量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起到直接作用,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24、0.08和-0.09,其中体型和缺乏体力活动可增加慢性病患病数量,睡眠质量好可减少慢性病患病数量。年龄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只有间接作用,通过影响缺乏体力活动和SEP导致慢性病患病数量增加,其总路径系数为0.06。6.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住院情况、年门诊就诊次数和是否患慢性病共病,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60、0.16和0.14。糖尿病患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情况和年门诊就诊次数,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61和0.11。冠心病患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情况、人口学特征和门诊就诊次数,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58、0.17和0.17。脑卒中患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情况、慢性病共病和年门诊就诊次数,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65、-0.21和0.23。COPD患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患者住院情况,其路径系数为0.41。[结论]1.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老年人的高血压和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国内其它地区;糖尿病、冠心病和COPD的患病率低于国内其他研究。慢性病患病率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的分布中存在差异。2.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慢性病家族史、生活行为因素、SEP和性别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除起到直接作用外,还有间接作用;体型、缺乏体力活动和睡眠质量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起到直接作用;年龄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只有间接作用。各因素构建出复杂的路径网络对慢性病患病数量产生综合影响。其中慢性病家族史、生活行为因素、体型、缺乏体力活动、女性和年龄增长可导致慢性病患病数量增加;SEP好和睡眠质量好可减少慢性病患病数量。3.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患五种常见慢性病的农村老年人,两周门诊就诊率均低于国内其他研究;应就诊未就诊比例高于国内研究,特别是患糖尿病老年人;1年内住院率高于国内研究,特别是患脑卒中老年人;应住院未住院率低于国内研究。4.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患冠心病的老年人直接疾病经济负担最重,其次为脑卒中和COPD的老年人;患冠心病、脑卒中和COPD的老年人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因病致贫发生率和相对风险度最高。5.不同疾病的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在各个模型中存在差异,但是五种疾病的住院情况都是导致直接疾病经济负担增加的不利因素,其中影响较大的为住院天数和住院医院级别。

姚开[6](2020)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其基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背景:现如今,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全球范围内是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威胁的重要疾病之一。AMI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凶险、并发症多、致死率高等特点。近些年来,AMI发病的年龄结构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中青年(年龄<60岁)心梗的发病率有持续不断上升的趋势。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相关临床数据客观全面地比较和分析中青年和老年AMI患者在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等方面的异同;分析不同年龄段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因AMI住院的866例患者的临床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将入院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作为实验组,将老年组(年龄≥60岁)作为对照组,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人群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化验指标、冠脉造影情况、并发症、住院期间的治疗等方面的差异。根据患者Gensini积分值由低到高分组(分为1、2、3三个组别)对中青年和老年分别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方法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入选患者866例,分为中青年组(400例,48.2±7.2岁)岁和老年组(466例,69.7±8.1岁)。中青年组女性比例(9.3%vs22.7%)(括号内比例及数值前者为中青年组,后者为老年组,下同)、高血压病史比例(46.2%vs65.9%)、糖尿病比例(17.8%vs24.3%)、房颤病史比例(1.8%vs5.4%)、卒中病史比例(2.5%vs5.2%)小于老年组;中青年组高脂血症比例(61.8%vs42.5%)、吸烟比例(74.9%vs55.8%)、冠心病家族史(17.0%vs8.2%)、超重比例(42.3%vs10.3%)高于老年组;中青年组入院舒张压(79.32±14.63vs74.07±14.55)高于老年组。2、中青年组中白细胞计数(×109/L)(7.87±3.98vs7.32±3.77)、血小板计数(×109/L)(203.33±81vs183.21±79.05)、总蛋白(g/L)(65.35±7.66vs64.02±5.97)、前白蛋白(mg/L)(205.29±52.29vs182.66±52.68)、总胆固醇(mmol/L)(4.68±1.12vs4.4±1.05)、甘油三酯(mmol/L)(1.83±1.25vs1.31±0.92)、低密度胆固醇(mmol/L)(2.99±0.97vs2.76±0.9)、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38.28±5.49vs37.99±5.95)高于老年组;中青年组尿素(mmol/L)(5.12±2.15vs6.16±2.95)、腺苷脱氨酶(U/L)(10.68±3.97vs12.02±4.59)、高密度胆固醇(mmol/L)(1.05±0.22vs1.14±0.25)、凝血酶原时间(sec)(11.62±1.57vs 12.37±2.64)、纤维蛋白原(g/L)(3.04±0.89vs3.2±0.94)低于老年组。3、中青年组的冠脉病变血管数少于老年组,两组病变血管数均以一支为主,中青年组单支病变比例大于老年组(56.7%vs48.7%);中青年组两支及三支病变比例均低于老年组;中青年组Gensini评分(50.27±27.24vs78.38±37.35)低于老年组。中青年组住院天数(8.86±4.5vs9.99±6.8)短于老年组,中青年组院内死亡比例(3%vs6.9%)小于老年组。中青年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18%vs25.8%)、心力衰竭(14.0%vs27.7%)、室壁瘤(5.1%vs8.7%)等并发症均少于老年组。两组间Killip分级有统计学差异,中青年组Killip等级低于老年组。两组间住院治疗项目无统计学差异。4、中青年组不同Gensini积分等级的分组在高脂血症比例、吸烟比例、冠心病家族史、入院SBP、入院DBP、总胆红素、LDL-C、左室射血分数间有统计学差异。进行有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9.345,95%CI=[0.567,5.305])、高 LDL-C(OR=7.890,95%CI=[0.341,4.546])、高TC(OR=3.789,95%CI=[0.456,3.364])、冠心病家族史(OR=2.786,95%CI=[0.341,1.581])为中青年心梗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主要危险因素。5、老年组不同Gensini积分等级组间在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空腹血糖、总胆红素间有统计学差异。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6.738,95%CI=[0.547,4.153]),高空腹血糖(OR=2.789,95%CI=[0.167,1.987])为老年心梗冠脉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1、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在性别比例、慢性病史比例、血脂、冠脉病变支数和病变程度、PCI后并发症等临床方面具有不同特征。中青年组女性更少、慢性病史更少、吸烟更多、血脂更高、冠脉病变程度更轻、并发症更少,中青年组预后好于老年组。2、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不同。在中青年组,吸烟为其急性心梗冠脉病变的最显着的危险因素,其余的依次为高LDL-C、高TC和冠心病家族史。中青年组冠脉病变程度与LDL-C、TC浓度呈正相关。在老年组,糖尿病及高空腹血糖为其心梗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为首要危险因素。老年组冠脉病变与空腹血糖浓度呈正相关。3、老年AMI人群应提高自己的治疗依从性重点,关注并控制好血糖。对于中青年AMI患者而言,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戒烟等是预防和治疗AMI的关键。对于肥胖、血脂异常、有家族病史尤其是兄弟姐妹有MI的健康中青年人,应积极地进行一级预防,降低AMI发生率。

李耀妍[7](2020)在《大气污染对高血压发病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环境污染问题同样日益严峻,这些变化对人群健康和疾病负担造成的影响逐年上升。以往的大气污染与高血压的相关研究多数来源于欧美国家,几乎没有其他地区的证据。而且我国大气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北方地区。而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形势同样严峻。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北方四城市高水平的颗粒物污染可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增加23%。因此,探索高水平大气污染与高血压的关系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大意义。目的:本研究欲通过中国北方四城市队列研究,探索高水平大气污染物PM10、SO2及NO2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因素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分层分析探索某些混杂因素如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吸烟饮酒及蔬菜水果摄入频率等对大气污染物所致的健康效应是否具有修饰作用,从而筛选出敏感人群,为大气污染健康效应补充流行病学证据以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以中国北方四城市(日照市、天津市、沈阳市及太原市)为研究地区,对其约四万的居民进行为期12年(1998-2009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以各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为中心,半径为1千米的范围内选取所有的社区或街道作为筛选框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筛选研究社区,将社区内所有符合标准的居民纳入研究,最终筛选出各城市约1万人作为研究对象。以1998年各社区的户籍资料为基线,建立队列。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观察终点为高血压的发病。2.大气污染物的年平均浓度根据各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站1998-2008年的历史监测数据计算得出。生存时间由1998年纳入队列到观察终点发生的年份计算得出。大气污染物的个体暴露浓度为生存时间内的年平均浓度。3.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大气污染物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并将潜在的混杂因素纳入模型进行调整。4.采用分层分析探索某些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吸烟饮酒、蔬菜水果摄入频率等对大气污染物健康效应的修饰作用;建立以上因素与大气污染物的交互项,纳入模型中验证交互作用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5.采用敏感性分析探索排除某些慢性疾病及癌症既往史的研究对象后,大气污染物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以及多污染物模型中各个污染物的效应。结果:1.研究随访后共收集有效问卷39 054份,37 386名未患有高血压的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分析。本研究共随访426 333.51人年,平均随访11.40年。从基线到随访结束,累积2 619名(7.0%)研究对象发病。各城市累积发病率为日照市1.7%(155名)、太原市7.0%(676名)、沈阳市9.3%(877名)以及天津市10.1%(911名)。2.1998-2008年四城市各污染物水平如下:SO2的年平均浓度为(66.71±39.06)μg/m3,范围为(11.00~165.90)μg/m3。NO2的平均浓度为(40.74±17.07)μg/m3,范围为(16.80~89.47)μg/m3。PM10的平均浓度为(143.36±53.52)μg/m3,范围为(58.00~259.40)μg/m3。3.经多因素调整后,SO2每升高10μg/m3,高血压发病的HR值及95%CI为1.17(1.16-1.18);NO2每升高10μg/m3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HR(95%CI)为1.20(1.17-1.23);PM10每升高10μg/m3与高血压发病的HR(95%CI)为1.54(1.52-1.56)。4.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人群中三种污染物与高血压发病的HR(95%CI)更高。PM10的效应在不饮酒及高经济收入的研究对象中更强;而高教育水平及低频率食用蔬菜的研究对象对SO2的效应更敏感。低频率食用水果和高经济收入的研究对象对NO2的效应更敏感。5.年龄、女性、BMI、高血压家族史、饮酒、重度体力劳动强度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高频率食用蔬菜及中度频率食用水果是高血压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1.中国北方四城市的大气污染水平较为严重,三种污染物浓度总体上均超过1996年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浓度限值,尤其是颗粒物。2.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PM10、SO2、NO2与高血压发病存在显着的相关性,经过多种混杂因素的调整后,污染物的效应依旧具有统计学意义。3.年龄较小人群对大气污染的效应更敏感;不饮酒及高经济收入人群对PM10具有易感性;高教育水平及低频率食用蔬菜人群对SO2的效应更敏感。低频率食用水果及高经济收入的研究对象对NO2的效应更敏感。

杜成娟[8](2020)在《基于“某微信管理平台”探研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之影响因素及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分别从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结构、文化程度、信仰状况、可自由支配收入来源、兴趣爱好、娱乐活动、社交情况等)对高血压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影响、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相关性这两方面进行研究。临床研究基于南京市中医院微信公众号“高血压管理平台”进行横断面调查,探研家庭结构、信仰生活、收入来源等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及其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相关性。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家庭结构、文化程度、信仰状况、可自由支配收入来源、兴趣爱好、娱乐活动、社交情况等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及其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相关性,以期在高血压病临床诊治中,一定程度丰富对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评估依据,并从调理患者中医体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角度为有效综合防治高血压病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1.对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与综述。2.临床研究采取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门诊就诊及心血管内科病区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向愿意参与医院公众号高血压管理平台的患者介绍平台操作方法及本次研究内容,引导患者完成基本信息填写,中医体质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测评,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中医体质类型,最后使用Excel、SPSS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和分析。结果:1.20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干预组通过微信群交流、微信公众号上传血压监测、定期发送提醒短信及科普文章等方式,使高血压患者能够高效便捷地获取规范的高血压防控知识,其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2.本次临床研究共纳入137例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析结果:平和质人数为20人,占14.6%;偏颇体质及偏颇倾向体质的总人数为117人,占85.4%。对偏颇体质及偏颇体质倾向的人群进行分析,多寡次序为: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瘀血质>湿热质>特禀质,其中阴虚质和阴虚倾向88人(64.2%),阳虚质和阳虚倾向68人(49.6%),气虚质和气虚倾向67人(48.9%),痰湿质和痰湿倾向62人(45.3%),气郁质和气郁倾向58人(42.3%),瘀血质和瘀血倾向49人(35.8%),湿热质和湿热倾向42人(30.7%),特禀质和特禀倾向27人(19.7%)。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分析结果:SAS、SDS的标准分均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伴发焦虑者32人(23.4%),伴发抑郁者42人(30.7%),共同伴发焦虑、抑郁的9人(6.6%),既无焦虑也无抑郁的有72人(52.6%)。3.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家族史、病程、娱乐活动、无并发症、气郁质、实性体质与患者伴发焦虑呈负相关,患者文化程度、合并脑梗死、阴虚质及气虚质、虚性体质与其伴发焦虑呈正相关;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家庭结构、合并冠心病、平和质及特禀质与患者伴发抑郁呈正相关,患者性别、BMI指数、阴虚质、阳虚质、瘀血质、虚性体质、偏颇及偏颇倾向体质与其伴发抑郁呈负相关。其中,高血压伴发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家族史、娱乐活动及阴虚体质;高血压伴发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BMI指数、阳虚体质。本研究在所观察的人群中发现,饮食偏嗜、烟酒史、职业、收入来源、服用降压药种类、合并脑梗死及冠心病以外的相关疾病、信仰状况等与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20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微信具有方便快捷、双向互动交流、传播范围广、不拘时地限制等特点,很好地弥补了常规慢病健康管理方式的不足,对综合防控和稳定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具有较强优势,可在更多人群中推广普及。2.所调查本区域内137例高血压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23.4%,抑郁发生率为30.7%。3.所调查本区域内137例高血压患者当中的中青年患者、文化程度高、无家族史、无或少娱乐活动、合并脑梗死是高血压合并焦虑的危险因素,高龄、病程长、BMI指数低、家庭结构不完善、合并冠心病是高血压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4.高血压患者的偏颇体质与其伴发焦虑抑郁有关,阴虚质是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阳虚质是高血压患者伴发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人体阴阳平衡与否和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问题有一定相关性。5.虚性体质和实性体质高血压患者与其伴发焦虑有关,其中虚性体质高血压与其伴发焦虑呈正相关,实性体质高血压患者与其伴发焦虑呈负相关;偏颇及偏颇倾向体质、虚性体质高血压患者与其伴发抑郁皆呈负相关。偏颇及偏颇倾向体质、虚性体质、实性体质这三种体质类型均不是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

徐紫菡[9](2020)在《职业噪声暴露和高温对作业人员心血管系统影响的交互作用 ——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不同职业性噪声暴露水平对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电图异常)的影响;2、分析职业性噪声与高温以及其他职业有害气体是否存在潜在的交互作用,并探讨噪声暴露时间、工作类型等与高血压、心电图异常的关系;3、揭示职业性噪声暴露和高温暴露增加心血管系统异常的高危人群,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人群心血管系统异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中国安徽省某特大型化工企业作为研究现场,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登记在册的所有接触职业性噪声的作业人员作为研究人群。在职业健康检查的基础上,收集2014-2018年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其中包括医生诊断的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改变等相关信息。2、环境监测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对工作场所噪声、高温等职业有害因素进行监测,根据噪声暴露评估情况对研究人群进行分组,将人群分为三个暴露组,分别为高暴露组(≥80d B(A))、中暴露组(70-79 d B(A))和低暴露组(<70d B(A);参考高温作业分级标准,对环境温度进行分级(I-IV级)。3、现场调查本研究通过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摘录和面对面问卷调查来获取作业人员个人信息和暴露情况,主要包括作业人员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个人生活习惯和职业史等。4、统计分析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3.0软件,采用χ2检验比较作业人员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在不同暴露组的构成,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暴露-效应关系,应用分层分析筛选暴露高危人群。结果:1、在8587人年的随访中,有580人确诊为高血压,有1024人出现心电图异常。2、与低暴露组相比,职业暴露于≥80 d B(A)和70-80 d B(A)会增加作业人员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其HR分别为1.85(95%CI:1.36,2.52)和1.29(95%CI:1.03,1.60)。噪声暴露时间在15至25年之间的男性操作工是发生高血压的高危人群。3、与低暴露组相比,职业暴露于≥80 d B(A)会增加作业人员发生心电图异常的风险(HR=1.31,95%CI:1.06,1.63),尤其是噪声暴露时间在25至35年之间的男性操作工。4、同时暴露于高温和职业噪声≥80d B(A)的作业人员,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HR=8.98,95%CI:3.25,24.86)。氨气暴露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未发现与职业性噪声之间的交互作用(HR=1.41,95%CI:0.51,3.83)。结论:1、职业性噪声暴露可增加职业人群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的发生风险。2、职业性噪声与高温存在交互作用,其联合作用进一步增加作业人员高血压的发病风险。3、职业性噪声暴露大于15年以上的作业人员是发生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的高危人群,需要重点关注和实施健康保护。

陈祖森[10](2019)在《基于L-Arg/NOS/NO通路的八段锦运动干预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进行24周的八段锦运动干预,检测患者血小板的精氨酸酶Ⅱ(Arginase-Ⅱ,Arg-Ⅱ)蛋白表达、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NOS蛋白表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及血压值,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从L-Arg/NOS/NO通路阐明八段锦调控EH患者血压的作用靶点,为八段锦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基础研究证据支撑。方法本研究样本为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62例EH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干预组(八段锦运动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八段锦运动干预,每周运动5d,1次/d,每次练习2遍,一遍13min,两遍之间休息5min,约30min/次,共干预24周。观察记录并分析干预前、干预后每4周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趋势,及干预前、干预24周后两组患者Arg-Ⅱ蛋白表达、NOS活性、NOS蛋白表达、NO水平变化情况,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2例患者,最终完成试验的干预组26例,对照组27例。1.基线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婚姻、身高、体重、文化程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疾病史及用药情况:EH家族史、EH病程、EH分级、高血脂病史、并发症、用药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饮茶、饮食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期间两组患者的降压药、降脂药、中药汤剂/颗粒服用情况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Arg-Ⅱ蛋白表达、NOS活性、NOS蛋白表达、NO水平、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脉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Arg-Ⅱ蛋白水平(1)组内比较:(1)干预组:干预前与干预24周后Arg-Ⅱ蛋白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0.05);(2)对照组:干预前与干预24周后Arg-Ⅱ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9>0.05)。(2)组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Arg-Ⅱ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0.05);干预前后两组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0.05)。3.NOS蛋白水平(1)组内比较:(1)干预组:干预前与干预24周后NOS蛋白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干预后NOS蛋白水平高于干预前水平;(2)对照组:干预前与干预24周后NOS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9>0.05)。(2)组间比较:两组干预24周后,NOS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干预前后两组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干预组NOS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4.NOS蛋白活性(1)组内比较:(1)干预组:干预前与干预24周后NOS蛋白活性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干预后NOS蛋白活性高于干预前水平;(2)对照组:干预前与干预24周后NOS蛋白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0.05)。(2)组间比较:两组干预24周后,NOS蛋白活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7>0.05);干预前后两组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干预组干预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5.NO水平(1)组内比较:(1)干预组:干预前与干预24周后NO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干预后NO水平高于干预前水平;(2)对照组:干预前与干预24周后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3>0.05)。(2)组间比较:两组干预24周后,NO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5);干预前后两组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干预组干预后NO水平高于对照组。6.血压比较(1)组内比较:(1)SBP: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每4周的SBP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0.01),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后每4周的SBP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DBP: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每4周的DBP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患者在干预4周、8周、12周后DBP值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6周、20周、24周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脉压差: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每4周的脉压差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后每4周的脉压差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比较:干预12周、16周、20周、24周后,两组SBP、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组SBP、DBP值均低于对照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1)SBP: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SBP在时间、组别以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DBP: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DBP在时间、组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3)脉压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脉压差在时间、组别以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安全性分析在干预过程中,未发现患者发生与八段锦运动干预措施相关的不良事件,如肌肉痉挛、跌倒损伤等。结论1.八段锦运动具有提高EH患者NOS蛋白表达及活性、促进NO合成的作用。2.八段锦运动具有降低EH患者SBP、DBP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L-Arg/NOS/NO通路中的NOS表达与促进NO生成有关。3.八段锦运动安全有效,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在EH患者中进行推广。

二、家族史对高血压患者子女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族史对高血压患者子女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2017ACC/AHA美国高血压指南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以单次访问的方式普查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单纯肾囊肿是高血压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与高血压的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吸烟
        1.1.1 吸烟现状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1.2 饮酒
        1.2.1 饮酒流行情况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1.3 不健康膳食
        1.3.1 膳食现状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1.3.2.2 高盐(钠)摄入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1.4 身体活动不足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1.5 超重、肥胖
        1.5.1 超重、肥胖现况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1.5.2.1 高血压
        1.5.2.2 冠心病
        1.5.2.3 脑卒中
        1.5.2.4 其他疾病
    1.6 社会心理因素
        1.6.1 抑郁、焦虑现况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1.6.2.1 应激
        1.6.2.2 抑郁
        1.6.2.3 焦虑
        1.6.2.4 A型行为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1.7 血脂异常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1.7.2 血脂异常现况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1.8 糖尿病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1.8.2 糖尿病现况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1.9 高血压
        1.9.1 高血压现况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2.1.1 血压
        2.1.2 静息心率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2.2.1 病史信息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2.3.2 临床合并症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3 危险因素干预
    3.1 行为干预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3.1.4.1 阶段目标
        3.1.4.2 优先原则
        3.1.5 随访管理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3.2 吸烟干预
        3.2.1 戒烟的益处
        3.2.2 戒烟的原则
        3.2.3 戒烟流程
        3.2.4 戒烟的措施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3.2.4.2 医学咨询
        3.2.4.3 5A技能
        3.2.4.4 5R干预技术
        3.2.4.5 戒烟药物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3.3 饮酒干预
        3.3.1 戒酒的益处
        3.3.2 戒酒的原则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3.3.4.2 干预内容
        3.3.5 持续监测
    3.4 膳食干预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3.4.4.1 膳食评估
        3.4.4.2 干预方案
        (1)一般人群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3.4.5随访管理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3.6 体重管理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3.6.4.1 咨询沟通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3.7.4.1 评估
        3.7.4.2 筛查
        3.7.4.3 干预
    3.8 血脂控制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3.9 糖尿病管理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3.9.4.1 筛查对象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9.4.3 降糖目标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3.9.4.5 降压治疗
        3.9.4.6 调脂治疗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3.9.4.8 体重管理
        3.9.4.9 血糖管理
    3.10 高血压管理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3.10.4.1 治疗目标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3.10.4.3 风险评估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3.10.4.5 药物治疗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3.10.5.2 老年高血压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10.5.8 代谢综合征
4 疾病干预
    4.1 冠心病
        4.1.1 概述
        4.1.2 诊断与分类
        4.1.2.1 诊断
        4.1.2.2 分类
        4.1.3 治疗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4.1.3.2 CCS的治疗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4.1.3.2.2 药物治疗
        4.1.3.2.3 血运重建
        4.1.3.3 共病的治疗
        4.1.3.3.1 心源性疾病
        4.1.3.3.2 心外疾病
        4.1.4 心脏康复
        4.1.4.1 药物处方
        4.1.4.2 患者教育
        4.1.5 随访管理
        4.1.6 预防
    4.2 脑卒中
        4.2.1 概述
        4.2.2 诊断与分类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4.2.2.2 诊断
        4.2.2.3 分类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4.2.4.1 高血压
        4.2.4.2 糖尿病
        4.2.4.3 血脂异常
        4.2.4.4 房颤
        4.2.4.5 心脏疾病
        4.2.5 预防
    4.3 慢性心衰
        4.3.1 概述
        4.3.2 诊断与分类
        4.3.2.1 筛查与识别
        4.3.2.2 诊断
        4.3.2.3 分类
        4.3.3 治疗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4.3.3.4 转诊治疗
        4.3.4 随访管理
        4.3.5 预防
    4.4 房颤
        4.4.1 概述
        4.4.2 诊断与分类
        4.4.2.1 诊断
        4.4.2.2 分类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4.4.3.1 节律控制
        4.4.3.2 心室率控制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4.5 外周动脉疾病
        4.5.1概述
        4.5.2 诊断与分类
        4.5.2.1 危险因素
        4.5.2.2 病因
        4.5.2.3 筛查对象
        4.5.2.4 诊断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4.5.3 治疗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4.5.5 预防
    4.6 动脉粥样硬化
        4.6.1 概述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4.6.2.1 危险因素
        4.6.2.2 临床表现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4.6.3 治疗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7.1 概述
        4.7.2 诊断与分类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4.7.2.2 危险因素
        4.7.2.3 病史
        4.7.2.4嗜睡程度评估
        4.7.2.5 辅助检查
        4.7.2.6 简易诊断
        4.7.2.7 分类、分度
        4.7.3 治疗
        4.7.3.1 治疗目标
        4.7.3.2 治疗方案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4.7.4 预防
        4.7.4.1 一级预防
        4.7.4.2 二级预防
        4.7.4.3 三级预防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5 其他关注问题
    5.1 抗栓治疗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5.1.2.1 STEMI
        5.1.2.2 NSTE-ACS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5.1.4.2 出血处理
    5.2 抗血小板治疗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5.3 治疗依从性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5.4 远程管理指导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6 投入产出分析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3)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的交互作用及其与钢铁工人高血压发生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某钢铁集团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现况调查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方式
        1.1.2 研究对象
        1.1.3 样本量
        1.1.4 资料收集方法
    1.2 诊断标准和相关因素定义
        1.2.1 诊断标准
        1.2.2 相关因素定义
    1.3 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处理
        1.3.1 数据整理
        1.3.2 统计学处理
    1.4 质量控制
    1.5 结果
        1.5.1 调查资料基本情况
        1.5.2 钢铁工人人群特征在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组间的分布
        1.5.3 钢铁工人人群特征和高血压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5.4 人群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的ROC曲线
    1.6 讨论
    1.7 小结
第2章 职业有害因素和钢铁工人高血压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资料收集
    2.2 研究因素定义
    2.3 统计处理
        2.3.1 资料描述
        2.3.2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3 剂量反应关系
    2.4 质量控制
    2.5 结果
        2.5.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5.2 职业有害因素累积暴露量在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人群分布情况
        2.5.3 职业有害因素累积暴露量和高血压的剂量反应关系
        2.5.4 职业有害因素累积暴露量和钢铁工人高血压的关联性分析
    2.6 讨论
    2.7 小结
第3章 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和钢铁工人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2 相关因素定义
    3.3 统计处理
    3.4 结果
        3.4.1 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中各暴露因素风险得分的确定
        3.4.2 危险因素得分在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组中的分布
        3.4.3 职业有害因素暴露模型预测钢铁工人高血压的性能评价
        3.4.4 危险因素得分和钢铁工人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
    3.5 讨论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4章 综述 高血压和职业有害因素研究进展
    4.1 我国高血压病发展趋势
    4.2 职业有害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4.3 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的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某石油公司职业人群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调查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方法
        1.1.2 研究现场
        1.1.3 研究对象
        1.1.4 研究内容
        1.1.5 资料收集
        1.1.6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1.7 相关研究变量的定义
        1.1.8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1.9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1.2.2 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1.2.3 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1.2.4 不同性别高血压影响因素分析
    1.3 讨论
        1.3.1 高血压患病情况
        1.3.2 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1.3.3 不同性别的高血压影响因素
        1.3.4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1 背景及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噪声与高血压的关系
        2.2.2 振动与高血压的关系
        2.2.3 粉尘与高血压的关系
        2.2.4 高温与高血压的关系
        2.2.5 化学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
        2.2.6 倒班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
        2.2.7 睡眠与高血压的关系
        2.2.8 体力活动与高血压的关系
    2.3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云南农村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患病、疾病经济风险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与现状
    2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3 研究目标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 调查人群的一般情况
    2 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的流行现状、生活行为方式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3 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的疾病经济风险分析
    4 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数量和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1 结论
    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疾病经济风险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6)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其基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2.1 中青年组与老年组临床资料
        2.1.1 基本临床资料
        2.1.2 实验室化验指标及超声心动图
        2.1.3 冠脉造影及PCI特征
        2.1.4 其他住院情况
    2.2 两组不同Gensini积分等级的危险因素比较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年龄与AMI发病及预后的关系
    3.2 不同年龄AMI患者的性别差异
    3.3 冠心病家族史对不同年龄心梗发病的影响
    3.4 吸烟对不同年龄AMI患者的影响
    3.5 血脂异常对不同年龄AMI患者的影响
    3.6 糖尿病、高空腹血糖与不同年龄AMI患者的关系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不足和局限
参考文献
综述 青壮年髙血压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7)大气污染对高血压发病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及发展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地区
    1.2 研究对象
        1.2.1 样本量计算
        1.2.2 排除纳入标准
        1.2.3 研究对象的筛选
    1.3 研究方法
        1.3.1 问卷调查
        1.3.2 协变量的定义
        1.3.3 高血压的定义
        1.3.4 大气污染物浓度评估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中国北方四城市研究对象的纳入
    2.2 中国北方四城市大气污染物水平
    2.3 中国北方四城市基线资料特征
    2.4 中国北方四城市大气污染物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
        2.4.1 PM_(10)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
        2.4.2 NO_2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
        2.4.3 SO_2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
        2.4.4 多污染物模型中大气污染物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
        2.4.5 中国北方四城市大气污染物与高血压发病的分层分析
    2.5 中国北方四城市其他因素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
    2.6 中国北方四城市大气污染与高血压发病的敏感性分析
        2.6.1 健康人群中大气污染与高血压发病的敏感性分析
        2.6.2 随访两年及以上的研究对象的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3.1 中国北方四城市大气污染情况
    3.2 PM_(10)与高血压的关系
    3.3 NO_2与高血压的关系
    3.4 SO_2与高血压的关系
    3.5 其他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
        3.5.1 年龄、性别与高血压
        3.5.2 肥胖与高血压
        3.5.3 家族史与高血压
        3.5.4 吸烟、饮酒与高血压
        3.5.5 食用蔬菜水果与高血压
    3.6 本研究的局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大气污染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某微信管理平台”探研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之影响因素及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微信平台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微信管理平台干预后血压情况
        2.3 敏感性分析
        2.4 发表偏倚
        3 讨论
    二、综述: 社会因素影响高血压发病风险及患病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 社会经济状况对高血压的影响
        1.1 收入水平
        1.2 职业等级
        2 文化对高血压的影响
        2.1 风俗及生活习惯
        2.2 思想意识
        2.3 宗教
        2.4 教育与文化程度
        3 社会关系对高血压的影响
        4 社会支持对高血压的影响
        5 公共政策对高血压的影响
        6 总结与展望
    三、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中医病因病机探微及与中医体质关联之浅识
        1 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病因病机
        2 焦虑抑郁与中医体质的关联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临床调查表内容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资料统计情况
        3.2 社会生活情况
        3.3 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3.4 合并其它疾病情况
        3.5 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3.6 伴发焦虑、抑郁的情况
    4 SAS、SDS评分与全国常模的对比
    5 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5.1 高血压伴发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高血压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6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分析
    2 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3 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一 中英文缩略语言对照表
    附表二 患者基本信息采集表
    附表三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量表
    附录四 中医体质量表线上测评页面截图
    附表五 宗氏焦虑自评量表
    附表六 宗氏抑郁自评量表
    附录七 焦虑抑郁线上自评测试页面截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职业噪声暴露和高温对作业人员心血管系统影响的交互作用 ——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局
        2.3.1 高血压的测量与诊断标准
        2.3.2 心电图测定
    2.4 噪声暴露评估
    2.5 环境温度和气体的测量
        2.5.1 高温监测
        2.5.2 高温分级标准
        2.5.3 环境气体测量
    2.6 现场调查
        2.6.1 基线资料及调查问卷的收集
        2.6.2 随访资料的收集
    2.7 统计分析
    2.8 敏感性分析
    2.9 质量控制
    2.10 知情同意
3.结果
    3.1 高血压
        3.1.1 受检者的一般特征
        3.1.2 三个暴露组的高血压发病率
        3.1.3 不同模型中三个暴露组人群高血压发病风险
        3.1.4 对三个暴露组的性别进行分层分析
        3.1.5 对三个暴露组的噪声暴露时间进行分层分析
        3.1.6 对三个暴露组的工作类型进行分层分析
        3.1.7 职业噪声与高温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的影响
        3.1.8 职业噪声与氨气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的影响
    3.2 心电图异常
        3.2.1 三个暴露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
        3.2.2 不同模型中三个暴露组人群心电图异常的发生风险
        3.2.3 对三个暴露组的性别进行分层分析
        3.2.4 对三个暴露组的噪声暴露时间进行分层分析
        3.2.5 对三个暴露组的工作类型进行分层分析
4.讨论
    4.1 研究发现
    4.2 职业噪声暴露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3 按性别分组噪声暴露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
    4.4 按噪声暴露时间和工种类型分组噪声暴露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
    4.5 职业噪声暴露与高温的交互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6 研究意义及展望
    4.7 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健康状况调查表(部分)
附录 B: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噪声和高温对职业人群心血管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
    1.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1 噪声对血压的影响
        1.2 噪声对心血图的影响
    2.高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高温和噪声交互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10)基于L-Arg/NOS/NO通路的八段锦运动干预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立题依据
    1 研究背景
    2 现代医学对EH的认识
        2.1 定义
        2.2 发病机制
        2.3 L-Arg/NOS/NO通路与高血压
    3 祖国医学对EH的认识
        3.1 病名认识
        3.2 病因病机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 EH防治现状
        4.2 八段锦临床研究现状
        4.3 八段锦运动降压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5 研究目的
    6 课题创新点与实际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的来源与选择
        1.1 招募研究对象
        1.2 研究对象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含量计算
        2.2 研究对象分组
        2.3 干预方案
    3 评价指标
        3.1 一般性指标
        3.2 疗效性指标
        3.3 安全性指标
    4 数据管理与分析
        4.1 数据管理
        4.2 数据分析
    5 质量控制
        5.1 研究对象入组质量控制
        5.2 研究过程质量控制
        5.3 指标测量的质量控制
        5.4 数据管理的质量控制
    6 伦理考虑与伦理审查
        6.1 伦理考虑
        6.2 伦理审查
    7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研究基本情况
        1.1 患者入组及完成试验情况
        1.2 一般基线资料评估结果
    2 疗效指标基线资料评估结果
        2.1 Arg-Ⅱ蛋白水平
        2.2 NOS蛋白水平
        2.3 NOS蛋白活性
        2.4 NO水平
        2.5 血压值
    3 干预期间用药比较和运动情况分析
        3.1 干预期间用药情况比较
        3.2 干预期间八段锦运动出勤率分析
    4 干预效果评价
        4.1 Arg-Ⅱ蛋白水平比较
        4.2 NOS蛋白水平比较
        4.3 NOS蛋白活性比较
        4.4 NO水平比较
        4.5 血压值比较
    5 安全性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基线资料分析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疾病史、生活情况及用药情况分析
    2 八段锦运动对EH患者的疗效分析
        2.1 八段锦运动对EH患者L-Arg/NOS/NO通路的影响
        2.2 八段锦运动对EH患者血压的影响
    3 八段锦运动的安全性
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家族史对高血压患者子女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D]. 周亚青.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2]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3]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的交互作用及其与钢铁工人高血压发生的关联研究[D]. 崔诗悦.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1)
  • [4]某石油公司职业人群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D]. 张乐言.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云南农村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患病、疾病经济风险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研究[D]. 李潇.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6]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其基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危险因素分析[D]. 姚开. 苏州大学, 2020(03)
  • [7]大气污染对高血压发病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D]. 李耀妍.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基于“某微信管理平台”探研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之影响因素及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D]. 杜成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9]职业噪声暴露和高温对作业人员心血管系统影响的交互作用 ——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D]. 徐紫菡.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基于L-Arg/NOS/NO通路的八段锦运动干预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的机制研究[D]. 陈祖森.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家族史对高血压患儿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