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时段儿童尿碘浓度变化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高述[1](2020)在《唾液碘应用于儿童碘营养评价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评估学龄儿童的碘营养状况。2.探究儿童唾液碘浓度(saliva iodine concentration,SIC)与儿童基础信息、碘营养状况、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相关疾病间的关系。3.探究唾液碘是否可以应用于儿童碘营养状况的评价,并为儿童唾液碘浓度正常值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三所小学的学龄儿童,采集调查儿童的唾液样、尿样、血样、饮水样,测定甲状腺功能指标。分析儿童唾液碘浓度与相关指标的关系,以及唾液碘应用于评价儿童碘营养状况的可能性。结果:1.本次研究共调查了来自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的453名8-13岁学龄儿童,其中男生238名(52.5%),女生215名(47.5%)。男生的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水平均稍大于女生(P<0.05)。2.儿童饮用水水碘浓度(water iodine concentration,WIC)中位数为12.1(11.2,12.9)μg/L,一次性随机尿碘浓度(spot urinary iodine concentration,SUIC)中位数为120.6(63.8,220.1)μg/L,24h尿碘浓度(24 hour urine iodine concentration,24h-UIC)中位数为116.2(74.1,188.4)μg/L,唾液碘浓度中位数为106.2(67.8,180.8)μg/L,血清总碘(serum total iodine,St I)浓度中位数为101.4(90.2,112.4)μg/L,血清非蛋白结合碘(serum non-protein bound iodine,Snb I)浓度中位数为47.9(41.9,55.7)μg/L。3.儿童甲状腺体积(thyroid volume,Tvol)中位数为3.8(3.0,4.5)m L,Tvol/BSA中位数为3.3(2.7,3.9)m L/m2,甲状腺肿大率(total goiter rate,TGR)为6.2%,甲状腺结节率为25.7%。FT3水平为6.2±0.6 pmol/L,FT4水平18.3±2.0 pmol/L,TSH水平为2.2(1.6,2.9)m IU/L。FT3、FT4、TSH异常率分别为0.3%、0.3%、3.6%。4.唾液碘浓度与饮用水水碘浓度、一次性随机尿浓度、24h尿碘浓度、24h尿碘排出量(24 hour urine iodine excretion,24h-UIE)、碘摄入量水平(iodine intake level,IIL)、甲状腺体积、BSA校正的甲状腺体积呈正相关(P<0.05)。5.以唾液碘来诊断碘摄入缺乏,得到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P<0.001),最佳截断值为104.6μg/L,约登指数为0.305。以唾液碘浓度来诊断碘摄入过量,得到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P<0.001),最佳截断值为325.0μg/L,约登指数为0.504。6.将唾液碘与碘摄入量水平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294。7.当唾液碘浓度小于104.6μg/L时,儿童的一次性随机尿碘浓度小于100μg/L、24h尿碘浓度小于100μg/L、碘摄入量水平缺乏的OR值分别是1.90、2.72、3.91,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当唾液碘浓度大于325.0μg/L时,儿童的一次性随机尿碘浓度大于300μg/L、24h尿碘浓度大于300μg/L、碘摄入量过量以及患有甲状腺结节的OR值分别是4.68、15.87、17.33、3.33,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中,调查儿童整体处于碘适宜状态。2.唾液碘浓度与饮用水水碘浓度、一次性随机尿碘、24h尿碘、24h尿碘排出量、碘摄入量水平、甲状腺体积、BSA校正的甲状腺体积呈正相关。3.用于诊断儿童碘营养缺乏和过量的截断值为104.6μg/L和325.0μg/L。唾液碘浓度小于104.6μg/L时,儿童的一次性随机尿碘浓度小于100μg/L、24h尿碘浓度小于100μg/L以及碘摄入缺乏的风险显着高于其他儿童。当唾液碘浓度大于325.0μg/L时,儿童一次性随机尿碘浓度大于300μg/L、24h尿碘浓度大于300μg/L、碘摄入过量以及患有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显着高于其他儿童。4.唾液碘浓度与碘摄入量水平具有一致性。5.本次研究,证明唾液碘可以作为评价儿童碘营养状况的参考指标,但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验证。
李琼[2](2020)在《2007-2017年张掖市甘州区儿童碘缺乏病流行趋势分析及防控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张掖市甘州区2007-2017年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尿碘检测结果及碘盐和水碘监测数据,确定甘州区8-10岁儿童缺碘程度及分布状况,识别甘州区是否外环境水碘缺乏。探讨甘州区儿童碘缺乏病流行趋势,评价近十年来甘州区儿童碘缺乏病防治效果,为今后制订消除儿童碘缺乏病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2007-2017年期间在张掖市甘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存的碘缺乏病监测资料为基础,以其中登记的8-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采集儿童姓名、年龄、性别、甲状腺肿的患病情况、尿碘水平以及居民的碘盐监测资料,应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甘州区居民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以及儿童尿碘等指标。结果:(1)2007-2017年共检测食盐3263份,其中碘盐3238份,合格碘盐共3169份,碘盐覆盖率99.23%,碘盐合格率97.87%,合格碘盐食用率97.12%。2007-2017年的碘盐覆盖率均达到了95%以上,碘盐合格率除2016年为92.26%之外,其余年份均高于95%,合格碘盐食用率除了2016年和2017年之外,其余年份均高于95%。(2)2007-2017年共检查1294名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人数20人,甲肿率为1.55%,007年-2017年间,2008、2009、2011、2015和2016年的甲肿率≥2%,其余年份均<2%。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预测,可以得出2020-2025年的甲肿率分别为1.31%,1.49%,3.92%,1.74%,1.00%,2.94%。(3)共检测8-10岁儿童尿样1678份,尿碘均数为237.73μg/L,中位数227.86μg/L,最小值0,最大值963.42μg/L。性别间尿碘中位数分别为男生231.47μg/L,女生222.81μg/L,男女间尿碘中位数未出现统计学差异。年龄组间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8岁组247.7μg/L,9岁组230.21μg/L,10岁组215.53μg/L,各个年龄区组的尿碘分布出现统计学差异。受检的学生中,占总人数10.61%的检测对象尿碘水平小于100μg/L,可认为碘缺乏;491名学生尿碘值处于100-200μg/L之间,属于适宜水平,占总人数的29.26%;592名学生尿碘值处于200-300μg/L之间,属于超适宜水平,占比为总体的35.28%;417名学生尿碘值大于300μg/L,占比为24.85%,为碘过量。(4)监测的11年间,碘缺乏的受检对象中,2007年所占比例16.3%最高,2009年比例0.78%最低;碘适宜的受检对象中,2010年学生比例最高55.67%,2008年比例最低16.16%;碘超适宜的受检对象中,2013年学生所占比例55.83%最高,2008年比例24.24%最低;碘过量受检对象中,2008年比例最高58.59%,2010年比例最低1.03%。(5)水碘监测结果显示,除了平山湖乡的4个点水碘含量大于10.0μg/L之外,其余乡镇17个乡镇和城区的水碘值均低于10μg/L。结论:(1)甘州区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历年均大于90%,食盐加碘措施成效明显。甘州区实行的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有效。(2)甘州区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较低,明显低于碘缺乏病消除标准(5%),处于消除碘缺乏病状态。(3)近年来甘州区儿童尿碘中位数高于全省儿童平均尿碘水平,达到了儿童碘缺乏病消除的标准。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儿童碘缺乏的情况。(4)值得重视的是,甘州区半数以上的儿童碘营养处于超适宜和碘过量水平,应进一步调研,找出原因加以应对,防制碘过量补充可能带来的健康损害。(5)水碘监测结果显示甘州区外环境缺碘。
崔庭凯[3](2019)在《儿童及孕妇血清碘与碘营养状况和甲状腺功能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碘浓度与碘摄入量、尿碘浓度及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其用于儿童个体碘摄入过量评价的适用性;调查孕期妇女这一特殊群体血清碘浓度与孕妇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功能间的关系,为了解血清碘用于孕期妇女碘营养状况评价及其对甲状腺疾病产生的影响提供更多证据;进一步分析孕期妇女血清碘浓度与产后妇女尿碘浓度(urine iodine concentrations,UIC)、乳汁碘浓度(breast milk iodine concentrations,BMIC)以及其子代尿碘浓度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的相关性,以探讨孕期妇女血清碘浓度检测对产后碘营养状况预测的意义。方法: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山东省德州市和聊城市开展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7-14岁健康学龄儿童,进行体格检查,B超测量甲状腺体积(thyroid volume,Tvol),采集空腹静脉血,间隔一个月收集两次24小时尿液样本,测定血清总碘(serum total iodine,St I)、血清非蛋白白结合碘(serum non-protein bound iodine,Snb I)、游离三碘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 T3)、游离甲状腺激素(free thyroxine,f T4)、TSH、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UIC,并计算尿碘排出量(urine iodine excretions,UIE)、尿碘肌酐比值(urine iodine to creatine ratio,UI/Cr)和碘摄入量,分析St I、Snb I与各指标的关系;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和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妇女儿童保健院开展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B超测量Tvol,采集空腹静脉血、一次性随机尿,测定St I、Snb I、f T3、f T4、TSH、Tg、UIC、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 Ab),分析St I、Snb I与孕期妇女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功能间的关系;随后随访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纳入的研究对象,于产后1、4、8周采集产妇乳汁、尿液样本并同时收集子代一次性随机尿,测定UIC、BMIC,统计分析妇女孕期St I和Snb I对产后的妇女及其子代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686名儿童,平均年龄为10.7±1.4岁。总体St I浓度中位数为97.0μg/L(IQR:83.3-113),Snb I浓度中位数为54.1μg/L(IQR:45.4-65.7),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 I与Snb I均与BMI呈负相关(P<0.05),与f T4、TSH呈正相关(P<0.05),与24-h UIC、24-h UIE、UI/Cr、估计的每日碘摄入量均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P<0.05),与血清Tg浓度呈正相关(P<0.05)。甲状腺肿大的患病率与St I浓度呈“U”型曲线的关系,血清碘浓度60-79μg/L间的儿童甲肿率小于5%,随着St I浓度升高,甲状腺肿大率迅速升高。用St I和Snb I诊断碘过量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和0.77。本研究共纳入1396名孕妇,总体年龄均数为29.1±3.8岁。孕妇总体St I中位数为107μg/L(IQR:94.1-122),并随孕期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总体Snb I中位数为57.0μg/L(IQR:48.5-65.5)。孕期妇女St I和Snb I浓度与孕周、TSH呈负相关(P<0.05),与f T3、f T4和UIC呈正相关(P<0.05),但仅有Snb I与UI/Cr呈正相关(r=0.16,P<0.001)。当St I小于第10百分位数时,孕妇尿碘浓度<150μg/L的风险是其他孕妇的1.72(95%CI:1.21,2.45)倍;患低甲状腺素血症的风险3.23倍(95%CI:1.91,5.48)。而当St I超过第90百分位数时,孕妇尿碘浓度>500μg/L的风险是2.05倍(95%CI:1.21,3.49);患甲状腺毒症的风险是14.43倍(95%CI:5.06,41.18)。当Snb I小于第10百分位数时,孕妇患低甲状腺素血症的风险为2.79倍(95%CI:1.62,4.80)。当孕妇Snb I超过第90百分位数时,孕妇尿碘浓度>500μg/L风险是3.06倍(95%CI:1.88,4.98);患甲状腺毒症的风险为其他孕妇14.43倍(95%CI:5.06,41.18)。当孕期St I小于94.1μg/L时,哺乳期妇女产后4周UI/Cr中位数显着低于其他孕妇(P=0.042)。当孕期Snb I浓度小于48.5μg/L时,产后1周UIC中位数显着低于其他孕妇(P<0.05);产后4周UI/Cr中位数显着低于其他孕妇(P<0.05);当孕期Snb I浓度高于65.5μg/L时,产后8周UI/Cr中位数反而显着低于其他孕妇(P=0.044)。孕期Snb I仅与产后8周的BMIC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r=-0.19,P=0.031)。孕期St I和Snb I均与子代出生8周后UIC呈负相关(P<0.05),与新生儿TSH呈正相关(P<0.05)。结论:1.碘摄入量可影响血清碘水平,血清碘与尿碘及甲状腺功能存在关联,因此其可能是综合反应碘营养状况和甲状腺功能指标。2.血清碘浓度随孕期进展呈下降趋势,并且受BMI、甲状腺功能影响,并与尿碘浓度呈正相关,孕期妇女血清碘浓度异常会增加患甲状腺疾病的风险。3.妇女孕期血清碘浓度会影响新生儿TSH、产后自身尿碘和乳汁碘浓度,并进而影响到子代碘营养状况。
刘雯迪[4](2019)在《哺乳期妇女碘需要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目前我国哺乳期妇女膳食碘参考摄入量的标准尚缺乏本国人群的直接研究资料。本研究目的是在前期我国成年女性碘平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婴儿称重研究,探究我国哺乳期妇女每日乳汁碘的损失量,进而推导哺乳期妇女碘的需要量,获得立足本国人群基础上的证据资料,为修订适合我国哺乳期妇女碘的参考摄入量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居住在碘充足地区—天津市和洛阳市产后1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哺乳期妇女及其婴儿为调查对象。通过基本信息调查、婴儿生长发育评估及哺乳期妇女甲状腺功能筛查纳入70组母婴,对其开展为期4天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通过连续4天婴儿称重实验,称量计算4天24小时内婴儿每次哺乳前后的体重差值,获得乳母每日乳汁损失量;采集乳母4天24 h内每次喂奶前和喂奶后的乳汁各5 mL,测定乳碘含量。利用乳母乳汁损失量及乳碘含量数据,计算哺乳期妇女每日乳汁碘损失量,结合我国成年女性碘平衡调查数据,得出我国哺乳期妇女EAR和RNI水平的碘摄入量。同时,采用24 h膳食记录法对乳母进行膳食调查,采集调查期间乳母每天的24 h尿样,测定尿碘浓度,评估乳母的碘营养状况。结果:1、70组纳入母婴中,54组完成了整个调查。其中,25对居住在天津,29对居住在洛阳。除家庭年收入(Z=-3.755,P<0.001)以外,天津市和洛阳市两地区母婴组的各项基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ll P>0.05)。2、被调查哺乳期妇女平均膳食碘摄入量为328.05μg/d,两地区膳食碘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1,P=0.367)。54名哺乳期妇女每日膳食碘摄入量在RNIUL之间的个体占88.9%,<RNI的个体占11.1%。哺乳期妇女每日从食盐、食物和饮用水中获取的碘分别占每日膳食总碘摄入量的51.9%、39.1%和9.0%。3、哺乳期妇女24 h尿碘(24h-UIC)中位数为135.10μg/L,天津市和洛阳市两地区哺乳期妇女24h-UIC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32,P=0.666)。54人中,有22.2%的个体24h-UIC低于100μg/L。4、哺乳期妇女的乳碘含量(BMIC)中位数为153.72μg/L,天津市和洛阳市两地区哺乳期妇女BMIC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2,P=0.7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C与哺乳期妇女体重(r=0.308,P=0.023)、膳食碘摄入量(r=0.568,P<0.001)、UIC(r=0.296,P=0.030)和婴儿的月龄(r=-0.605,P<0.001)存在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乳母膳食碘摄入量和婴儿的月龄对BMIC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5、哺乳期妇女的平均乳汁损失量为711 mL/d,天津市和洛阳市两地区乳母乳汁损失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8,P=0.252)。乳汁损失量与婴儿月龄(r=0.496,P<0.001)和哺乳次数(r=0.335,P=0.013)呈正相关。6、哺乳期妇女的平均乳汁碘损失量为108.17μg/d。7、哺乳期妇女EAR及RNI水平的碘摄入量分别为218.67μg/d和306.14μg/d。结论:1、在不服用碘补充剂的情况下,天津市和洛阳市哺乳期妇女总体碘营养水平适宜,但仍有少部分乳母存在碘缺乏的风险。2、当前碘营养背景下,我国哺乳期妇女从乳汁中损失的碘量平均为108.17μg/d,高于我国现行乳母碘EAR制定过程中采用的数据(85μg/d)。3、以我国人群调查数据为基础评估的哺乳期妇女EAR及RNI水平的碘摄入量分别为218.67μg/d和306.14μg/d,明显高于我国现行标准(170μg/d和240μg/d)。
仰凤桃,李莎,陈道俊,陆群,沈晓红,王波,宣玉洁[5](2018)在《8~10岁儿童不同时段尿碘水平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810岁儿童不同时段尿碘水平,探讨随意尿样代替晨尿的可行性。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合肥市城区和农村各1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取8、9和10周岁儿童各20名(男、女各半),共计120人,资料齐全纳入分析的儿童118人。采集每名儿童当天10∶00、12∶30、21∶30中段尿和次日晨尿,对采集的尿样进行尿碘含量测定。结果 118名儿童四个不同时段尿样尿碘含量分别为174.4μg/l、232.1μg/l、259.7μg/l和195.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17.254,P<0.001);按照小于100μg/l、100299μg/l和300μg/l及以上尿碘样品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M=12.659,P=0.005)。12∶30尿样与与21∶30尿样、次日晨尿尿碘含量及尿碘频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尿尿碘与其他三个时段尿碘水平均有一定相关关系,其中12∶30中段尿与次日晨尿尿碘水平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593。轮廓分析显示儿童当天10∶00尿碘水平最低,然后逐渐上升,21∶30达到最高,次日晨起尿碘有所下降。结论 12∶30尿样代替晨尿进行尿碘水平监测可行。
张朋[6](2018)在《唾液碘作为成人碘营养评价指标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通过成人早晨唾液碘水平(saliva iodine concentration,SIC)分别与其24h尿碘水平和晨尿尿碘水平(urine iodine concentration,UIC)的比较,探讨使用早晨SIC来反映成人人群碘营养的代表性。2.通过测定不同季节的唾液碘水平(SIC)以及一日内不同时间点的唾液碘水平(SIC),探讨成人唾液碘水平的季节性变化以及一日内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唾液碘水平的变化规律,并推导出进行成人不同时间点唾液碘水平比较时转换的校正系数,以确保实际采样工作中唾液碘数据的可比性。方法研究1:成人早晨SIC和24h尿碘水平的关系:根据纳入标准,招募成人172人,年龄22.07±2.30岁,收集早晨(7:00)的唾液样本2ml,以及当天24h完整尿样本(采集当天7:00到第二天7:00)。使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Kappa一致性检验以及效度检验的统计方法对早晨SIC与24h尿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2:成人早晨SIC和晨尿UIC的关系:根据纳入标准,招募242人,年龄21.95±2.22岁,收集早晨(7:00)的唾液样本2ml,以及对应的晨尿样本4ml。使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Kappa一致性检验的统计方法对早晨SIC与晨尿尿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3:研究成人SIC的季节性变化以及一日内不同时间点SIC之间的变化:(1)季节性变化:根据纳入标准,招募82人,年龄在21.77±2.31岁,收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一次性早晨唾液样本2ml。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2分析方法进行分析。(2)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变化:根据纳入标准,招募424人,年龄20.54±1.52岁,收集一日内三个时间点(7:00,10:30和16:30)的唾液样本各2ml。使用混合线性模型统计方法和Wilcomxon配对秩检验进行分析。以上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唾液碘含量和尿碘含量。结果1.早晨唾液碘水平(SIC)与24h尿碘水平的比较:(1)差异性检验:早晨(7:00)唾液样本的SIC低于24h-UIC(121.69μg/L vs 162.55μg/L,Z=2.858,P=0.000)。(2)相关性分析:早晨(7:00)唾液样本的SIC与24h-UIC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r=0.594,P=0.000);早晨(7:00)唾液样本的SIC与24h-UIE(urine iodine excretion,UIE)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r=0.606,P=0.000)。(3)一致性检验:早晨(7:00)唾液样本SIC与24h-UIC的Kappa一致性检验值为0.304;早晨(7:00)唾液样本SIC与一天碘摄入量的Kappa一致性检验值为0.294。(4)真实性检验:以一日碘的摄入量为评价个人碘营养状况的金标准,早晨(7:00)SIC的灵敏度为64.4%,特异度为62.2%,约登指数为0.266。2.早晨SIC与晨尿UIC的比较:(1)差异性检验:早晨(7:00)SIC低于晨尿UIC(115.71μg/L vs 160.75μg/L,Z=2.991,P=0.000)。(2)相关性分析:早晨(7:00)SIC与对应时间点的晨尿样本的UIC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r=0.536,P=0.000<0.05)。(3)一致性检验:早晨(7:00)SIC与对应时间点的晨尿样本的UIC的Kappa一致性检验值为0.426。3.成人SIC的季节性变化以及一日内不同时间点SIC之间的变化:(1)成人SIC的季节性变化:(1)差异性检验:四个季节早晨唾液样本的SIC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41,P=0.082)。(2)季节性分布:四个季节早晨唾液碘营养水平的分布一致(?2=6.471,P=0.373)。(2)成人SIC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变化:(1)三个时间点SIC之间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52,P=0.636)。(2)将10:30唾液碘与16:30唾液碘分别校正到7:00唾液碘水平的校正系数分别为0.9961和1.0004;10:30唾液碘与16:30唾液碘校正为“7:00唾液碘水平”与实际7:00唾液碘水平的平均偏差分别为33.46μg/L和36.73μg/L。结论1.唾液碘水平可以用来评价成人人群的碘营养状况。2.成人唾液碘水平不具有季节性差异以及一日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差异。3.校正方法可以用来进行成人不同时间点唾液碘水平的转换,但应结合唾液碘水平的正常值范围,才能用于实际现场调查之中。
李卫东,虞晨,王华东,赵立胜,徐署东,田翠翠,姜静静,许娴,张滔[7](2016)在《安徽省碘盐含量调整对8~10岁学生碘营养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碘盐含量调整对810岁学生碘营养状况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碘盐含量标准和确定采样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在安徽省水碘含量低于10μg/L的金寨县和来安县各选择1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随机整群抽取1所小学810岁学生并在新标准碘盐置换前(基线)和置换后的1,2,3,6,9,12个月分别开展7次810岁学生家庭食用盐调查和学生尿碘水平调查。结果基线调查和碘盐浓度调整后的第16次评估调查中,学生家庭碘盐中位数分别为29.9,27.6,24.2,23.3,23.4,24.0和22.8 mg/kg,学生尿碘浓度中位数分别为316.5,361.3,297.7,315.8,303.9,277.1和219.1μg/L。两地810岁儿童基线尿碘浓度和最后1次评估尿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78,8.87,P值均<0.01)。结论食用新标准碘盐后,安徽省810岁学生尿碘水平从过量下降到超出适宜水平。
郭晓慧[8](2016)在《儿童尿肌酐水平及对尿碘校正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索学龄儿童随机尿经过肌酐校正的24h尿碘排出量作为评价人群和个体碘营养水平指标的准确性;2.探讨学龄儿童尿肌酐排出量水平,研究影响肌酐排出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我国制定学龄儿童尿肌酐排出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方法在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和陵县的小学,以及聊城市东昌府区和高唐县的小学开展调查,以二年级到六年级的健康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记录每个儿童的基础数据(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测量身高和体重指标,对每个儿童进行三天膳食问卷调查。间隔3周分两次收集每个受调查儿童一份一次性随机尿和一份完整的24h尿样,并量取24h尿液体积。实验室检测尿碘浓度和尿肌酐浓度,计算实测24h尿碘排出量、24h尿肌酐排出量、随机尿的尿碘肌酐比值和经肌酐校正的随机尿估计24h尿碘排出量。结果1.在第一次尿样采集中,估计24h尿碘排出量显着低于实测24h尿碘排出量(Z=-17.198,P<0.001),而在第二次尿样采集中,估计24h尿碘排出量与实测24h尿碘排出量无统计学差异(Z=-0.669,P=0.503)。2.两次尿样采集,对各个尿碘相关指标与实测24h尿碘排出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随机尿碘浓度(r=0.591,P<0.001;r=0.625,P<0.001),随机尿碘肌酐比值(r=0.636,P<0.001;r=0.727,P<0.001),24h尿碘浓度(r=0.678,P<0.001;r=0.764,P<0.001)和估计24h尿碘排出量(r=0.849,P<0.001;r=0.901,P<0.001)分别与实测24h尿碘排出量呈显着线性关系。其中,两次尿样采集,估计24h尿碘排出量的相关系数都为最高。3.由Bland-Altman plots分析显示,在第一次尿样采集中,估计24h尿碘排出量与实测24h尿碘排出量的平均比值为0.81(95%CI:0.32-2.06);在第二次尿样采集中,估计24h尿碘排出量与实测24h尿碘排出量的平均比值为0.96(95%CI:0.39-2.36)。4.以实测24h尿碘排出量与估计24h尿碘排出量判断学龄儿童碘营养分布情况,第一次尿样采集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6(P<0.001),第二次尿样采集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7(P<0.001)。5.在蛋白质摄入充足的学龄儿童中,24h尿肌酐排出量与年龄(r=0.365,P<0.001)、身高(r=0.418,P<0.001)、体重(r=0.480,P<0.001)、体表面积(r=0.486,P<0.001)和体质指数(r=0.391,P<0.001)分别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蛋白质摄入量的相关性却很微弱,相关系数仅为r=0.058(P<0.001);在蛋白质摄入不足的学龄儿童中,24h尿肌酐排出量与年龄(r=0.275,P<0.001)、身高(r=0.360,P<0.001)、体重(r=0.414,P<0.001)、体表面积(r=0.414,P<0.001)、体质指数(r=0.341,P<0.001)和蛋白质摄入量(r=0.205,P<0.001)均有明显的相关关系。6.以蛋白质摄入充足的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用体表面积分组的24h尿肌酐排出量均数作为参考值,计算估计24h尿碘排出量。在两次尿样采集中,估计24h尿碘排出量与实测24h尿碘排出量相关系数分别为r=0.604(P<0.001)和r=0.661(P<0.001),均高于随机尿碘浓度(r=0.464,P<0.001;r=0.464,P<0.001)和随机尿碘肌酐比值(r=0.565,P<0.001;r=0.636,P<0.001)的相关系数。由Bland-Altman plots分析,在第一次尿样采集中,估计24h尿碘排出量与实测24h尿碘排出量的平均比值为1.06(95%CI:0.29-3.78);在第二次尿样采集中,估计24h尿碘排出量与实测24h尿碘排出量的平均比值为0.99(95%CI:0.27-3.60)。结论1.对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进行调查,随机尿碘肌酐比值参照尿碘浓度中位数的流行病学评价标准,会高估调查儿童的碘营养水平,不推荐使用。而由肌酐校正计算得出的估计24h尿碘排出量,可以作为评价学龄儿童个体和人群碘摄入量的有效可靠指标。2.体表面积和体重是影响24h尿肌酐排出量的主要因素,身高和体质指数次之,年龄因素影响较弱。在蛋白质摄入充足的学龄儿童中,蛋白质摄入量与24h尿肌酐排出量的相关性很弱,但是在蛋白质摄入不足的学龄儿童中,蛋白质摄入量与24h尿肌酐排出量有较强相关性。所以建立我国学龄儿童尿肌酐排出量标准时,要重点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张宇[9](2014)在《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了确定现行的食用盐碘的浓度以及补碘措施是否适宜,对新疆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两个地区的8-10岁学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这三类重点人群的碘营养水平进行抽样调查,分析这两个地区重点人群碘营养水平的差异,为政府和卫生以及盐业等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科学有效的补碘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分别在两个地区各抽取一个学校的8~10岁学龄儿童,采用B超法检查每个儿童的甲状腺容积,同时采集每个儿童的尿样及所在家庭的食用盐样,测算儿童所在家庭人均日盐摄入量,测定食盐中碘含量,采用国标GB/T13025.7-1999方法进行检测;在学校附近的街道(居委会),分别采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尿样,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进行尿碘的检测。对这三类重点人群的相应的人均日盐摄入量、盐碘、尿碘以及甲状腺肿大率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两地区学龄儿童家庭人均日盐摄入量、儿童盐碘和尿碘水平三个指标进行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乌鲁木齐市的儿童家庭人均日盐摄入量高于克拉玛依(t=2.63,P=0.01),盐碘水平低于克拉玛依市(t=9.31,P<0.001),儿童尿碘水平高于克拉玛依(Z=3.81,P<0.001)。(2)分析两地区学龄儿童分别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尿碘水平,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分析两地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水平,孕妇的尿碘水平在两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2,P=0.26),哺乳期妇女尿碘水平在两地区间有统计学意义(Z=4.41,P<0.001),乌鲁木齐市高于克拉玛依市。(4)乌鲁木齐的甲状腺肿大率为1.2%,克拉玛依为0。(5)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的水碘平均值分别是2.54μg/L和1.62μg/L。结论: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重点人群相应的人均日盐摄入量、盐碘和尿碘三个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提示两地区现行的加碘盐浓度和补碘措施是适合重点人群的,但学龄儿童在人均日盐摄入量、盐碘和尿碘三个指标均存在差异,哺乳期妇女的尿碘水平也存在差异,说明有必要继续保持对重点人群碘营养水平的动态持续性监测,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郭玉熹[10](2014)在《云南省新标准食用碘盐防治碘缺乏病近期效果的跟踪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一、目的根据试点县居民食用云南省新标准食用碘盐前后的尿碘、居民食用盐碘含量、饮用水水碘含量等的调查结果,评价云南省新标准食用碘盐对防治碘缺乏病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方法根据历史病情和近几年的尿碘监测资料,选择了牟定县、南涧县、梁河县、安宁市和宁洱县作为本次调查的5个项目县,每个县随机选取3个调查点(城区、近城区农村和偏远山区农村),分别于新标准食用碘盐投放前、投放后3周和投放后3个月时对每个调查点居民随机抽取居民食用盐、尿样等进行碘含量检测,动态评价试点人群的碘营养状况。三、结果(一)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前、后4-6年级儿童和家庭主妇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9.4、17.7个百分点,健康宣教效果明显,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开展。(二)抽取的水样中碘含量的中位数为2.14μg/L,其中97.0%的水样碘含量<10μg/L。(三)三次盐样抽检(新标准食用碘盐投放时、投放3周后和投放3个月后),盐碘含量中位数分别为23.2mg/Kg、23.7mg/Kg和24.1mg/Kg,总体上投放时盐碘含量与投放后两次的盐碘含量有统计学差异,投放后3周和投放后3个月盐碘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四)普通人群三次尿样抽检(新标准食用碘盐投放前、投放3周后和投放3月后),尿碘含量中位数分别为279.71μg/L、239.64μg/L和226.26μg/L,总体上三次尿碘含量呈下降趋势;3次抽样结果均显示农村居民尿碘水平高于城区居民。(五)特殊人群(孕、哺乳妇女)三次尿样抽检(新标准食用碘盐投放前、投放3周后和投放3月后),尿碘含量中位数分别为237.40μg/L、166.09μg/L和161.51μg/L,三次尿样抽检结果有统计学差异,新标准食用碘盐投放后尿碘含量较投放前降低;城乡之间特殊人群尿碘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六)5个项目县的总甲肿率为2.41%。四、结论:(一)普通人群:普通人群食用新标准食用碘盐比老标准食用碘盐更适宜、更安全,人群的高碘性风险也明显降低;特殊人群:新标准食用碘盐食用后虽然最适碘含量人群的比例增加,但碘缺乏的风险也在增大。(二)从抽检盐样检测结果分析,三次结果均比较稳定,碘盐在3个月内自然消耗较小,稳定性好,安全可靠。(三)根据水碘检测结果分析,饮用水碘含量偏低,97.0%的水样碘含量<10μg/L,项目点均为缺碘地区。
二、不同时段儿童尿碘浓度变化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时段儿童尿碘浓度变化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唾液碘应用于儿童碘营养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体格检查 |
1.3 生物样本采集 |
1.4 实验室检测方法 |
1.5 评价及诊断标准 |
1.6 质量控制 |
1.7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儿童基本情况 |
2.2 儿童唾液碘水平与基础信息间的关系 |
2.3 儿童唾液碘水平与碘营养状况指标间的关系 |
2.4 儿童唾液碘水平与甲状腺功能指标间的关系 |
2.5 儿童唾液碘水平与甲状腺疾病和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间的关系 |
2.6 儿童唾液碘水平与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功能异常关系 |
2.7 儿童唾液碘水平评价碘营养的可行性研究 |
3 讨论 |
3.1 儿童碘营养指标评价 |
3.2 唾液碘与儿童各指标的关系探讨 |
3.3 唾液碘应用于儿童碘营养评价的可行性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唾液作为人群健康指标评价的研究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2007-2017年张掖市甘州区儿童碘缺乏病流行趋势分析及防控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碘的概述 |
1.1.1 碘的生理功能 |
1.1.2 碘缺乏 |
1.1.3 碘过量 |
1.1.4 碘的参考摄入量 |
1.2 碘缺乏病的流行情况 |
1.2.1 碘缺乏病全球流行情况 |
1.2.2 碘缺乏病我国流行情况 |
1.2.3 碘缺乏病甘肃流行情况 |
1.2.4 甘州区特点 |
1.2.5 甘州区碘缺乏病历史防治情况 |
1.3 中国碘缺乏病监测的最新进展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1.4.1 目的意义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对象与抽样方法 |
2.1.1 碘盐监测 |
2.1.2 儿童病情监测 |
2.1.3 水碘监测 |
2.2 测定方法 |
2.3 评价标准 |
2.4 统计指标 |
2.5 质量控制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碘盐监测 |
3.2 8-10岁儿童甲状腺检测 |
3.2.1 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 |
3.3 甲状腺肿大率预测 |
3.4 8-10岁儿童尿碘 |
3.4.1 年龄分布 |
3.4.2 性别分布 |
3.4.3 不同年份监测人数 |
3.4.4 尿碘水平及其构成 |
3.5 水碘调查 |
第四章 讨论 |
4.1 碘盐监测 |
4.2 甘州区儿童甲状腺肿大率 |
4.3 尿碘监测 |
4.4 水碘监测 |
第五章 甘州区儿童碘缺乏病防治策略 |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儿童及孕妇血清碘与碘营养状况和甲状腺功能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学龄儿童血清碘与碘营养状况关系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儿童体格检查 |
1.1.3 生物样本采集 |
1.1.4 实验室检测 |
1.1.5 统计分析 |
1.2 结果 |
1.2.1 儿童总体特征 |
1.2.2 儿童尿碘、血清碘浓度及碘摄入量 |
1.2.3 血清碘浓度与碘摄入量随儿童年龄变化趋势 |
1.2.4 血清碘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1.2.5 不同碘摄入量间血清碘浓度情况 |
1.2.6 血清碘浓度与甲状腺肿大率 |
1.2.7 血清碘浓度与尿碘浓度诊断价值比较 |
1.3 讨论 |
1.3.1 个体碘营养评价指标 |
1.3.2 血清总碘与血清非蛋白结合碘 |
1.3.3 血清碘用于评价个体碘营养状况 |
1.4 小结 |
二、孕期妇女血清碘、尿碘及甲状腺功能关系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孕妇体格检查 |
2.1.3 生物样本采集 |
2.1.4 实验室检测 |
2.1.5 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孕妇基本情况 |
2.2.2 孕妇甲状腺功能状况 |
2.2.3 孕期妇女碘营养指标情况 |
2.2.4 不同孕期妇女血清碘与碘营养状况 |
2.2.5 孕期妇女血清碘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2.2.6 血清碘与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功能异常关系 |
2.3 讨论 |
2.3.1 孕妇血清清碘医学参考值范围 |
2.3.2 孕期血清碘影响因素 |
2.3.3 孕期血清碘与甲状腺功能 |
2.4 小结 |
三、孕期血清碘与产后妇女及新生儿碘营养状况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产后随访 |
3.1.3 生物样本采集 |
3.1.4 实验室检测 |
3.1.5 统计分析 |
3.2 结果 |
3.2.1 孕期血清碘与哺乳期尿碘 |
3.2.2 孕期血清碘与哺乳期乳汁碘 |
3.2.3 孕期血清碘与子代尿碘 |
3.2.4 孕期血清碘与新生儿TSH |
3.3 讨论 |
3.3.1 妇女孕期血清碘与哺乳期碘营养状况 |
3.3.2 母亲孕期妇女血清碘与子代碘营养状况 |
3.3.3 母亲孕期妇女血清碘与儿童神经发育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国内外食盐补碘政策现状及效果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哺乳期妇女碘需要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调查地区 |
1.2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
1.3 知情同意书及伦理审查 |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
1.5 样本采集 |
1.6 样本的测定 |
1.6.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6.2 溶液的配置 |
1.6.3 样品前处理 |
1.6.4 内标元素 |
1.6.5 仪器工作参数 |
1.7 评定标准 |
1.8 质量控制 |
1.9 数据整理与计算 |
1.9.1 膳食总碘摄入量计算 |
1.9.2 哺乳期妇女碘需要量的计算 |
1.10 统计学分析 |
1.11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2.1 基本信息 |
2.2 哺乳期妇女碘营养状况 |
2.2.1 哺乳期妇女膳食调查结果 |
2.2.2 哺乳期妇女尿碘水平 |
2.3 哺乳期妇女乳汁碘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
2.3.1 哺乳期妇女乳碘含量 |
2.3.2 乳碘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
2.4 哺乳期妇女乳汁损失量调查 |
2.4.1 哺乳期妇女乳汁损失量的地区差异 |
2.4.2 哺乳期妇女乳汁损失量的日间差异 |
2.4.3 不同婴儿性别乳母的乳汁损失量 |
2.4.4 产后时间对哺乳期妇女乳汁损失量的影响 |
2.4.5 哺乳次数与乳母乳汁损失量 |
2.5 哺乳期妇女碘需要量的推导 |
2.5.1 哺乳期妇女平均乳汁碘损失量的计算 |
2.5.2 哺乳期妇女碘的EAR及 RNI的推导 |
3 讨论 |
3.1 哺乳期妇女碘营养状况评价 |
3.2 哺乳期妇女乳碘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3.3 哺乳期妇女乳汁损失量 |
3.4 哺乳期妇女碘的需要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哺乳期妇女碘的平均需要量及推荐摄入量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8~10岁儿童不同时段尿碘水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尿样采集 |
1.3 尿碘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尿碘水平 |
2.2 不同时段尿样尿碘浓度与晨尿尿碘浓度相关性 |
2.3 尿碘含量轮廓分析 |
2.3.1 不同地区儿童尿碘含量轮廓分析 |
2.3.2 不同性别儿童尿碘含量轮廓分析 |
2.3.3 不同年龄儿童尿碘含量轮廓分析 |
3 讨论 |
(6)唾液碘作为成人碘营养评价指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成人早晨SIC与24h尿碘水平的比较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调查地区 |
1.1.2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
1.1.3 知情同意书 |
1.1.4 样本的收集 |
1.1.5 样本的储存 |
1.1.6 样本的测定 |
1.1.7 尿碘水平和唾液碘水平的标准 |
1.1.8 质量控制 |
1.1.9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基本信息 |
1.2.2 早晨SIC与24-UIC的差异性检验 |
1.2.3 早晨SIC与24h尿碘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1.2.4 早晨SIC与24h尿碘水平的一致性检验 |
1.2.5 早晨SIC对碘营养诊断的真实性 |
1.3 讨论 |
1.3.1 人群的碘营养水平 |
1.3.2 早晨唾液碘水平与24h尿碘水平的关系 |
1.3.3 早晨唾液碘评价人群碘营养水平的真实性 |
1.3.4 唾液碘指标作为碘营养评价指标的代表性 |
1.4 小结 |
二、成人早晨SIC与晨尿UIC的比较 |
2.1 对象与方法 |
2.1.1 调查地区 |
2.1.2 调查对象及纳入标准 |
2.1.3 知情同意书 |
2.1.4 样本的采集 |
2.1.5 样本的储存 |
2.1.6 样本的测定 |
2.1.7 尿碘水平和唾液碘水平的标准 |
2.1.8 质量控制 |
2.1.9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基本信息 |
2.2.2 早晨SIC与晨尿UIC的差异性检验 |
2.2.3 早晨SIC与晨尿UIC的相关性分析 |
2.2.4 早晨SIC与晨尿SIC的一致性检验 |
2.3 讨论 |
2.3.1 人群碘营养状况 |
2.3.2 早晨SIC与晨尿UIC的比较 |
2.4 小结 |
三、成人SIC的季节性变化以及一日内不同时间点SIC之间的变化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调查地区 |
3.1.2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
3.1.3 知情同意书 |
3.1.4 样本的采集 |
3.1.5 样本的保存 |
3.1.6 样本的测定 |
3.1.7 唾液碘标准 |
3.1.8 质量控制 |
3.1.9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3.2.1 唾液碘水平的季节性研究 |
3.2.2 成人SIC一日内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变化 |
3.3 讨论 |
3.3.1 唾液碘水平的季节性分析 |
3.3.2 一日不同时间点唾液碘水平的分析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碘营养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安徽省碘盐含量调整对8~10岁学生碘营养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检测方法和标准 |
1.3.1 水碘 |
1.3.2 盐碘 |
1.3.3 尿碘 |
1.4 质量控制 |
1.5 数据录入和分析 |
2 结果 |
2.1 水碘含量 |
2.2 学生食用碘盐状况 |
2.3 学生尿碘水平 |
3 讨论 |
3.1 新标准碘盐更新周期 |
3.2 新碘盐浓度对居民碘营养的适宜情况 |
3.3 学生尿碘浓度的影响因素 |
3.4 局限性和不足 |
(8)儿童尿肌酐水平及对尿碘校正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调查地区 |
1.2 研究对象 |
1.3 身高体重测量 |
1.4 三天膳食记录 |
1.5 尿样采集 |
1.6 实验室分析 |
1.6.1 主要仪器 |
1.6.2 试剂 |
1.6.3 尿碘浓度的测定 |
1.6.4 尿肌酐浓度的测定 |
1.7 实验室质量控制 |
1.8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肌酐校正尿碘指标的准确性研究 |
2.1.1 基本资料 |
2.1.2 两次尿样采集尿液指标的结果分析 |
2.1.3 尿碘相关指标与实测尿碘排出量的相关性分析 |
2.1.4 估计尿碘排出量与实测尿碘排出量的Bland-Altman分析 |
2.1.5 学龄儿童碘营养分布情况的一致性分析 |
2.2 学龄儿童尿肌酐排泄水平研究 |
2.2.1 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
2.2.2 学龄儿童膳食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情况 |
2.2.3 不同性别年龄尿肌酐浓度水平 |
2.2.4 不同性别年龄尿肌酐排出量水平 |
2.2.5 不同蛋白质摄入状态尿肌酐排出量水平 |
2.2.6 尿肌酐排出量与不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3 儿童尿肌酐标准对尿碘校正效果研究 |
3 讨论 |
3.1 肌酐校正尿碘指标的准确性探讨 |
3.2 学龄儿童尿肌酐排泄水平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尿碘相关指标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内容与方法 |
2.1 抽样方法 |
2.2 样品采集 |
2.3 研究指标和检测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评价重点人群碘营养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个人简历 |
(10)云南省新标准食用碘盐防治碘缺乏病近期效果的跟踪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主要技术路线 |
二、现场选择 |
(一)项目范围 |
(二)调查点 |
(三)项目时间 |
三、方法与内容 |
(一)发放新标准食盐 |
(二)健康教育 |
(三)碘营养评价 |
1.盐碘检测 |
2.尿碘检测 |
3. 饮用水水碘检测 |
4. 甲状腺检查(B 超) |
5. 判定标准 |
6. 应急补碘和突发事件的处理 |
四、质量控制 |
五、主要设备和试剂 |
结果 |
(一)新标准食用碘盐的回收、发放及食用情况监督 |
(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
(三)饮用水碘含量检测结果 |
(四)盐碘含量检测结果 |
(五)尿碘检测结果 |
(六)甲状腺(B 超法)检查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不同时段儿童尿碘浓度变化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唾液碘应用于儿童碘营养评价的研究[D]. 高述.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2]2007-2017年张掖市甘州区儿童碘缺乏病流行趋势分析及防控策略[D]. 李琼. 兰州大学, 2020(01)
- [3]儿童及孕妇血清碘与碘营养状况和甲状腺功能关系研究[D]. 崔庭凯.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4]哺乳期妇女碘需要量的研究[D]. 刘雯迪.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8~10岁儿童不同时段尿碘水平分析[J]. 仰凤桃,李莎,陈道俊,陆群,沈晓红,王波,宣玉洁.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8(05)
- [6]唾液碘作为成人碘营养评价指标的研究[D]. 张朋.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7]安徽省碘盐含量调整对8~10岁学生碘营养影响[J]. 李卫东,虞晨,王华东,赵立胜,徐署东,田翠翠,姜静静,许娴,张滔. 中国学校卫生, 2016(06)
- [8]儿童尿肌酐水平及对尿碘校正效果研究[D]. 郭晓慧.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9]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调查[D]. 张宇.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4)
- [10]云南省新标准食用碘盐防治碘缺乏病近期效果的跟踪评价[D]. 郭玉熹. 大理学院,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