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01”高空天气探测数据处理系统使用技巧

“59-701”高空天气探测数据处理系统使用技巧

一、“59-701”高空气象探测数据处理系统的使用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梁静舒,王海深,胡姮[1](2021)在《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的时差及其测量不确定度》文中认为通过分析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的时序设计原理,进行GTS1型探空仪与RS92型探空仪的同球比对施放试验验证,确定了由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的时序设计造成的测量元件感应气象要素至地面设备计算机软件赋时之间的时间差,会造成测量结果的随机波动。L波段探空系统总体时差对气压测量影响较大,对温度的影响较小,对湿度的影响较为复杂;由此造成的气压不确定性,将影响探空应用文件的准确性。相对于测量元件的感应时间总是延迟的,其总体散布中心为测量元件感应气象要素后1.2s,时差散布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98s,气压误差最大可达0.86hPa。北斗-GPS双模式导航测风探空仪的设计中采用了消除时差的方法,大大减小了测量结果的随机误差,并且在2013年12月中国气象局阳江试验中效果良好,为该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

康凡[2](2020)在《恶劣天气现象对高空探测工作的影响及应对处理》文中研究说明高空气象探测业务是现代化气象观测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结合高空气象探测业务的实际,探讨了强降雨、强雷暴、大风、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对高空气象探测工作的影响以及应对处理措施,仅供参考。

沈璐[3](2020)在《中国59型、GTS1型探空仪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气象事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气象观测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气象仪器服务于气象、环保、交通、国防等国家重要部门,在灾害预报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为人民财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探空仪是高空气象探测中最主要的仪器,它被探空气球带上高空,利用无线电遥测和定位方法,综合探测从地面至高空30公里范围内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气压和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为气象部门天气分析提供依据,是气象综合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探空仪作为国防业务的重要仪器自然开始受到重视。我国探空仪的发展走的是“引进、仿制、自主研发”的道路,其中,59型探空仪和GTS1型探空仪的成功研制对我国高空气象探测的发展起着里程碑的作用。1963年,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59型转筒式电码探空仪通过生产定型,并在全国气象台站进行了装备,维持了我国三十多年的高空探测业务稳步发展。随着59型电码探空仪的广泛应用,我国建立了全新的、完整的高空探测系统,高空气象探测水平在国际上属于中高水准。2001年,由上海无线电23厂研制的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成功通过设计定型,这标志着我国高空探测体制跨过了一个新的里程碑。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采用了全电子传感器和副载波二进制数字代码遥测的方法,具有探测精度高、采样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实现了数字化、模块化,整体性能接近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同类先进水平。建国以来,我国探空仪的发展之路曲折又徘徊。回顾这段历程,我们可以探讨探空仪的发展过程以及各时段的思想、技术、运作机制等综合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同时59型、GTS1型技探空仪的技术更新对气象探测学以及气象服务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59型转筒式探空仪和GTS1型数字探空仪为研究对象,从国内外探空仪的发展背景、国内政治、经济需求等方面具体分析59型、GTS1型探空仪的立项经过、工程实施、技术难题以及探空仪的改型换代对气象探测学、气象服务行业产生的影响。

王娜,高振铎[4](2017)在《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文中指出我国幅员辽阔,也是气象大国,而高空探测站作为重要的气象探测组成部分,在我国应用发展较晚,我们要持之以恒、积极探索高空气象探测技术。结合高空气象探测发展史和国内应用现状,为我国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提升我国气象探测水平。

闵昌红,周和平[5](2016)在《GFE(L)1型雷达大修总结及探测环境影响评估分析》文中认为L波段雷达即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与GTS1型数字探空仪构成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系统。L波段雷达于2003年1月在贵阳正式投入业务运行,是全国120个常规高空探测站最早建设投入业务运行的5个台站之一。2011年8月,该系统完成大修。本文依据《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大修标准(初稿)》及中国气象局《2010年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大修试点实施方案大修标准(初稿)对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雷达大修技术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继业务工作提供借鉴。

钱恒臣,马雅维,孙建楠[6](2014)在《高空气象探测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59-701"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多年使用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值班员在处理记录时应注意的事项,以保证业务质量。

高山[7](2014)在《高空气象探测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高空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的基础业务,是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换气象情报和资料的主要来源。本文就我国高空气象探空站的探空标准化软件所生成的基础数据进行了系统质量控制设计及开发。重点在软件需求、系统结构设计的思想和算法,以及实现各模块的算法和思想,及软件应用、错误数据的识别等方面。本文对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也做了详细叙述。例如探空记录飞点、瞬间观测地面错误数据、探空和测风升速异常及测风仰角、方位、斜距数据突跳等,并详细分析了此类问题的原因,提出正确核对读数、仔细校对、认真检查、多方面熟悉探测手册和规范等方法和处理意见。本文中为了保证探空观测的时效性和数据质量,消除错误数据对整体记录的影响。特别以西安探空站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台站预审工作实践,利用Delphi语言编写程序实现高空资料实时质量控制。利用图形化可视化操作界面,并遵守和符合现行的高空气象观测规范,就放球程序与数据处理程序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使用软件,及在西安泾河探空站实施的多次的放球试验,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后在地面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期间分析对比西安站出现较多的几种异常记录,对异常记录的判定及处理进行了探讨,说明了实时质量控制软件的编程原理与使用方法。并得到了几种有效识别错误数据的方法,为自动质量控制取得较好的结果打下了基础。以上三部分的论述被证明了是面向对象方法在系统开发应用中的一次成功的模拟和实践。确保了系统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本文设计的标准化软件不但通过了WMO(世界气象组织)的各项要求,而且对于数据输出方面的可视化设计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刘立辉,董晓雁,敬颖[8](2013)在《高空探测中探空气球的不正常跟踪》文中提出为提高高空探测业务质量,解决高空探测业务中出现的雷达异常跟踪问题,结合工作经验,对由于雷达性能、频率偏移、电磁干扰、仰角过低等因素所引起的丢球以及旁瓣跟踪等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套应用饱和信号原理进行抓球的特殊方法,并归纳了雷达精度检查、电池正确浸泡等工作中的改进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黄文杰,赵美,翟伶俐,魏晓奕[9](2013)在《南京新旧探空系统资料差异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新旧探空系统(即L波段探空系统和59-701探空系统)中GST1型数字式电子探空仪和59型机械式探空仪所探测到的探空资料,采用标准差和平均差的方法比较分析了南京站同步高空观测的一个月资料,分别从探空温度、探空高度、探空湿度等方面作了详细地差异分析,对比了两种高空探测系统所获得资料的差异及其所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L波段探空系统比59-701探空系统所测得的高空探测温度和探测高度资料更加稳定、离散率更小;所测得的湿度,59-701探测系统有较高的稳定性,而L波段探测系统则有更高的灵敏度,两套探测系统的湿度都是随探空高度的增大而差值变大。通过对新旧探空系统地分析,以便更好地利用和改进现有的高空探测系统。

金锐,郑德彬[10](2012)在《高空气象探测应急系统的备份、实施和故障排除》文中认为介绍了各年代的各种高空业务探测系统仪器设备的性能、特点和用途,提出了各种系统仪器设备的应急备份方案和实施方法。文章重点介绍了L波段业务系统的应急系统,对L波段系统的故障检查、分析和排除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根据具体业务,制定出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措施以确保高空气象探测业务的正常运行。

二、“59-701”高空气象探测数据处理系统的使用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9-701”高空气象探测数据处理系统的使用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的时差及其测量不确定度(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的时序设计
    1.1 探空仪
    1.2 数据处理软件
2 时差所致探空测量结果随机变化
3 L波段探空系统时差造成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4 探空仪及其数据处理系统的时序设计
5 结论

(2)恶劣天气现象对高空探测工作的影响及应对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强对流天气的特征和对气象探测的影响
2 强降雨天气对高空气象探测工作的影响及应对处理
3 强雷暴对高空气象探测工作的影响及应对处理
4 大风对高空气象探测工作的影响及应对处理
5 雨雪天对高空气象探测工作的影响及应对处理
    5.1 对投放时机的影响及应对处理
    5.2 对投放高度的影响及应对处理
    5.3 对气球升速的影响及应对处理
6 大雾天气对高空气象探测工作的影响及应对处理
7 结束语

(3)中国59型、GTS1型探空仪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2.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2.1 科学仪器史的发展
        2.2 气象仪器的发展
        2.3 探空仪的发展
    3.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3.1 研究方法
        3.2 主要研究内容
    4.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建国以来气象仪器的发展
    1.1 建国初气象仪器的初步发展
        1.1.1 观测方法的统一
        1.1.2 地面观测仪器
        1.1.3 高空探测仪器
        1.1.4 气象仪器的检定
    1.2 改革开放后气象仪器的快速发展
        1.2.1 地面观测仪器
        1.2.2 高空探测仪器
    1.3 探空仪的发展
        1.3.1 探空仪简介
        1.3.2 国外探空仪
        1.3.3 中国探空仪
第二章 59型探空仪的研制
    2.1 仿制苏式探空仪
        2.1.1 背景
        2.1.2 探空仪的型号选择
        2.1.3 试制仿苏式P3-049探空仪
    2.2 59型探空仪的研制
        2.2.1 研制背景
        2.2.2 59型探空仪的研发
        2.2.3 59型探空仪的整顿与定型
        2.2.4 59型探空仪与国外探空仪的比较
    2.3 59型探空仪的使用反馈
    2.4 小结
第三章 GTS1型探空仪——新世纪的改型换代
    3.1 59型探空仪的落后
    3.2 电子探空仪的研究
        3.2.1 仿制PK3-1型电子探空仪
        3.2.2 GZZ3型电子探空仪
        3.2.3 GZZ3-1型改进
        3.2.4 GZZ7型电子探空仪
    3.3 GTS1型数字探空仪的诞生
        3.3.1 国际通报
        3.3.2 研讨与决策
        3.3.3 选择与试验
    3.4 GTS1型数字探空仪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3.4.1 工作原理
        3.4.2 传感器的关键技术
        3.4.3 探空仪的转换器和发射机
        3.4.4 探空仪的技术指标
    3.5 小结
第四章 GTS1型数字探空仪的性能评估
    4.1 性能评估方法
    4.2 GTS1型、59型、RS80型探空仪误差对比
        4.2.1 100hPa位势高度误差情况
        4.2.2 100~30hPa厚度误差情况
    4.3 GTS1型探空仪的使用反馈和影响
        4.3.1 GTS1型探空仪的使用反馈
        4.3.2 GTS1型探空仪对气象学的影响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李吉明工程师访谈录
附录二 李敏娴老师访谈录
作者简介
致谢

(4)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空气象探测发展史
2 我国高空气象探测现状
    2.1 传感器
    2.2 测风方式
3 我国高空气象探测的未来发展
    3.1 常规高空探测的未来发展
    3.2 高空综合探测的未来发展
4 结语

(5)GFE(L)1型雷达大修总结及探测环境影响评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L波段雷达大修的推进、实施介绍
2 贵阳GFE (L) 1型雷达探测环境影响评估分析
    2.1 评估依据
    2.2 评估内容和方法
    2.3 评估结果分析
        2.3.1 台站基本情况
        2.3.2 下垫面地貌概况
        2.3.3 台站环境
        2.3.4 施放环境影响分析
        2.3.5 环境影响评分
3 讨论与结论

(6)高空气象探测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1 存在的问题
    1.1 探空记录
    1.2 测风记录
    1.3 数据传输、报表打印
2 原因分析
    2.1 探空记录
    2.2 测风记录
3 值班中应注意的事项
4 结语

(7)高空气象探测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背景和本文主要工作
        1.3.1 课题背景
        1.3.2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及相关技术概述
    2.1 高空气象探测
        2.1.1 系统构成
        2.1.2 GFE(L)1 型二次测风雷达
        2.1.3 GTS1型数字式电子探空仪
        2.1.4 系统工作流程
    2.2 主要数据处理方法
        2.2.1 规定等压面的计算
        2.2.2 零度层
        2.2.3 对流层顶
        2.2.4 特性层
        2.2.5 温度、气压、湿度缺测时的处理
        2.2.6 各量得风层的计算
        2.2.7 各高度上量得风层的计算
        2.2.8 大风层的选取
    2.3 数据分析方法
        2.3.1 Mann-Kendall(简称M-K)检验法
        2.3.2 滑动T检验法
    2.4 使用Delphi7.0 开发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空气象探测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质量控制方法概述
    3.2 历史数据分析
    3.3 物理极值检查
    3.4 历史极值检查
    3.5 数据一致性检查
    3.6 空间一致性检查
    3.7 时间一致性检查
    3.8 特殊记录的统计与分析
        3.8.1 干扰
        3.8.2 仪器变性
        3.8.3 下沉记录
        3.8.4 突失
        3.8.5 无斜距
        3.8.6 雷达故障
    3.9 软件需求分析
        3.9.1 软件功能需求
        3.9.2 性能需求
    3.10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空气象探测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系统的算法与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理
        4.1.1 顶层关系分析
        4.1.2 细节模块
    4.2 核心算法模块
        4.2.1 温度感应元件太阳辐射订正
        4.2.2 热敏电阻温度元件的感应滞后误差
        4.2.3 长波辐射误差
        4.2.4 风向风速的计算
    4.3 系统设计分析
        4.3.1 设计思路
        4.3.2 主要模块及功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空气象探测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系统的实现
    5.1 标准化软件的数据格式要求
    5.2 提取数据时对数据质量的判断
    5.3 探空数据图形显示时对坐标的选取
    5.4 软件说明与特点
        5.4.1 软件说明
        5.4.2 系统特点
        5.4.3 软件使用
    5.5 二次开发文档
        5.5.1 质量控制程序脚本
        5.5.2 自定义脚本
        5.5.3 插件制作
    5.6 软件结构及运行测试
        5.6.1 软件结构
        5.6.2 软件测试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高空探测中探空气球的不正常跟踪(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跟踪异常的原因
2 假定向 (旁瓣抓球)
    2.1 特征与判断
    2.2 应对措施
3 丢球
4 改进方法
    4.1 放球前准备
        4.1.1 雷达检查
        4.1.2 电池浸泡
        4.1.3 其他准备
    4.2 放球时注意事项
    4.3 放球后注意事项
5 小结

(9)南京新旧探空系统资料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探空资料及分析方法
2 新旧探空系统系统性能分析
3 高空探测的要素比较
    3.1 高空探测的温度比较
    3.2 高空探测的高度比较
    3.3 高空探测的湿度比较
4 讨论与结论

(10)高空气象探测应急系统的备份、实施和故障排除(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不同年代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
    (1) 59-701型
    (2) 电子数字式探空仪
2 高空气象探测的应急备份方案和实施方法
    2.1 系统备份设备
    2.2 高空探测应急预案
    2.3 突发性天气的应对措施
3 L波段雷达故障分析和维修
    3.1 放球前的故障
    3.2 放球后的故障
    3.3 雷达灵敏度和发射机功率的检查
    3.4 其他故障的检查和排除方法
        (1) 有茅草, 但低于标准值。
        (2) 茅草没有或很小。
        (3) 发射机功率降低。
        (4) 示波器上无2 km精扫基线。
        (5) 打开小发射机时, 有自激信号出现。
        (6) 摄象机按钮失控。
        (7) 放球过程中, 告警灯闪亮不停。
        (8) 放球过程中, 开发射机时方位驱动器偶尔会告警。
        (9) 放球过程中, 亮线两两不齐。
    3.5 其它问题及分析处理
        (1) 基测时出现问题的分析、判断及排除方法。
        (2) 观测结束 (球炸) 后出现问题的分析、判断及排除方法。
4 结束语

四、“59-701”高空气象探测数据处理系统的使用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的时差及其测量不确定度[J]. 梁静舒,王海深,胡姮. 气象科技, 2021(05)
  • [2]恶劣天气现象对高空探测工作的影响及应对处理[J]. 康凡. 南方农机, 2020(17)
  • [3]中国59型、GTS1型探空仪的发展研究[D]. 沈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2)
  • [4]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J]. 王娜,高振铎. 黑龙江科学, 2017(08)
  • [5]GFE(L)1型雷达大修总结及探测环境影响评估分析[J]. 闵昌红,周和平. 科技风, 2016(19)
  • [6]高空气象探测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 钱恒臣,马雅维,孙建楠. 现代农业科技, 2014(22)
  • [7]高空气象探测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高山.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8]高空探测中探空气球的不正常跟踪[J]. 刘立辉,董晓雁,敬颖. 气象科技, 2013(05)
  • [9]南京新旧探空系统资料差异分析[J]. 黄文杰,赵美,翟伶俐,魏晓奕. 科技通报, 2013(02)
  • [10]高空气象探测应急系统的备份、实施和故障排除[J]. 金锐,郑德彬.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2(03)

标签:;  ;  ;  ;  ;  

“59-701”高空天气探测数据处理系统使用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