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一、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熊晨,何贵平,张堃,何昌军,崔玉,王晨,王晓龙,朱养均,衡立松[1](2021)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干骺端扩髓和未扩髓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干骺端扩髓和未扩髓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49例, 女17例;年龄75~89岁[(80.9±3.3)岁]。骨折AO分型:31-A1型23例, 31-A2型22例, 31-A3型21例。34例接受干骺端扩髓PFNA固定治疗(扩髓组), 32例接受干骺端未扩髓PFNA固定治疗(未扩髓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输血率、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 3, 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估髋部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7个月[(13.5±1.1)个月]。扩髓组总失血量[(976.3±210.1)ml]、隐性失血量[(712.4±224.4)ml]、术中失血量[(139.4±21.0)ml]、显性失血量[(263.8±36.3)ml]、术后引流量[(124.4±29.5)ml]均大于未扩髓组[(799.0±119.5)ml、(603.0±136.4)ml、(94.1±18.8)ml、(195.9±35.4)ml、(101.9±27.5)ml](P<0.05)。扩髓组输血量[2(0, 2)U]和输血率[53%(18/34)]均大于或高于未扩髓组[0(0, 1.5)U、25%(8/32)](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1, 3, 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头颈骨块的楔形撑开畸形、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切口感染、肺栓塞或脂肪栓塞。两组医源性外侧壁骨折、下肢静脉血栓和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干骺端扩髓和未扩髓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而PFNA干骺端未扩髓较扩髓治疗具有围术期失血量少、输血率低等优势。

章鑫隆,慈文韬,罗开文,闫石[2](2022)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后内固定失效:原因和再手术的策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优势显着,但仍有3.35%-31.08%的内固定失效率发生,且类型多样,原因复杂,因此,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各类内固定失效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同时明确长钉与短钉选择的分界以及术后内固定失效后的再手术策略,是临床更好针对性预防相应的内固定失效以及后续治疗的关键。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发生各类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和再手术策略。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2010年1月至2021年5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risk factors,failure of internal fixation,PFNA,nonunion of fracture,cut out,cut in,helical blade position,osteoporosis,Long and short intramedullary,Revision surgery",中文检索词为"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败、螺旋刀片切出、内固定物周围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长短髓内钉、再手术策略",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发生各种类型的内固定失效原因及再手术策略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螺旋刀片的切出、髋内翻、骨折不愈合、头钉的退钉、内固定物断裂及内植物周围骨折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后内固定失败常见的6种类型。(1)刀片位置放置不当、颈干角及前倾角的复位不佳、不稳定的骨折类型、严重的骨质疏松以及高龄是刀片切出的主要原因。(2)髋内翻可由股骨距后内侧的骨缺损致术后股骨内侧缺乏支撑引起,也常继发于其他内固定失效类型,延长负重时间可以有效避免此种情况发生。(3)骨折不愈合受全身及局部因素影响,对于远端锁钉的使用需慎重考虑。(4)骨质疏松是导致刀片退出最常见原因,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术中有必要对螺旋刀片用长尾帽固定,术后延长负重时间。(5)骨折复位不佳、骨不连、不稳定骨折使用远端锁钉及主钉与髓腔不匹配都有可能造成内固定物断裂。(6)植入物周围骨折常与骨髓腔和髓内钉不匹配、主钉入钉点位置偏差致皮质撞击率增加以及局部应力集中相关,临床上应选择合适长度的主钉,避免"中裤效应"发生。(7)对于长短钉的选择,除某些特殊病例外,建议临床医师选择短钉固定,关于A3型转子间骨折长、短髓内钉的选择,是临床医师需要继续探索的一个方向。(8)关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失效后的再手术策略,从股骨头的破坏程度、骨折部位情况以及骨缺损3个方面来确定二次翻修策略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张威,赵士君,李翔,燕冰[3](2021)在《改良“糖果包扎”钢丝内固定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改良"糖果包扎"钢丝内固定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将采用改良"糖果包扎"钢丝内固定联合PFNA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纳入联合治疗组(19例),将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纳入单纯PFNA内固定治疗组(13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一般指标。联合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单纯PFNA内固定治疗组[(67.3±16.8)min,(50.4±15.2)min,t=0.332,P=0.035]、术中出血量多于单纯PFNA内固定治疗组[(167±46)mL,(122±23)mL,t=0.447,P=0.015]、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单纯PFNA内固定治疗组[(11.7±3.3)周,(13.9±2.6)周,t=0.612,P=0.027]。(2)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12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单纯PFNA内固定治疗组[(94.5±3.6)分,(85.4±6.8)分,t=0.022,P=0.015]。(3)并发症发生率。联合治疗组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髋内翻畸形、下肢短缩畸形等并发症;单纯PFNA内固定治疗组,术后2个月发生髋内翻畸形1例、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1例。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8,P=0.077)。结论:采用改良"糖果包扎"钢丝内固定联合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单纯PFNA内固定相比,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骨折愈合快、更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二者安全性相当。

葛迅[4](2021)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FHR)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性研究,来分析两者临床疗效的差异,为临床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入院手术的7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年龄75-98岁)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别分为PFNA组和FHR组。PFNA组4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75-92岁,平均(81.95±6.08)岁;左侧25例,右侧17例;受伤原因:摔伤25例,交通伤13例,其他4例;自入院到手术间隔时间2-7天,平均(4.05± 1.71)天;合并内科疾病情况:冠心病13例、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8例,支气管肺炎4例,其他6例。FHR组34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75-98岁,平均(81.32±6.93)岁;左侧16例,右侧18例;受伤原因:摔伤19例,交通伤12例,其他3例;自入院到手术间隔时间2-6天,平均(4.50±1.33)天;合并内科疾病情况:冠心病11例、高血压病7例、糖尿病6例,支气管肺炎3例,其他7例;根据AO最新分型(2018版),结果如下:PFNA组,A1.2 型 16 例,A1.3 型 15 例,A2.2 型 8例,A2.3 型 3例;FHR组,A1.2 型 13例,A1.3型15例,A2.2型5例,A2.3型1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比较两组自入院至手术间隔时间;手术切口总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血红蛋白值较术前下降程度;术后3天VAS评分;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自入院至手术间隔时间,PFNA组为(4.05±1.71天),FHR组为(4.50±1.33天),两组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口总长度,PFNA组为(7.24±1.09cm),FHR组为(10.08±1.76cm),两组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天数,PFNA组为(6.34±2.09天),FHR组为(7.07±1.12天),两组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手术时间(56.81±13.65min),FHR组手术时间(67.55±16.18min),两组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术中出血量(145.96±25.64ml),FHR组术中出血量(302.57±80.91ml),两组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天血红蛋白值下降程度,PFNA组为(22.81±5.35ml),FHR组为(24.19±4.95ml),两组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天VAS评分,PFNA组为(3.68±1.81),FHR组为(2.06±1.22),两组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下地行走时间,PFNA组(8.33±1.82天),FHR组(3.54±1.25天),两组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51.36±8.81分),FHR组(76.35±5.19分),两组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 6 月髋关节 harris 评分,PFNA 组(82.37±5.66 分),FHR组(84.16±4.34分),两组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84.65±7.67分),FHR组(83.91 ±9.35分),两组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两组髋关节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PFNA组(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0例、心脑血管意外2例),FHR组(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1例、心脑血管意外1例),两组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与FHR是两种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两种手术方式在远期疗效差别不大。在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PFNA要显着小于FHR,说明PFNA对人体的创伤较FHR小。但在术后下地时间、术后3天VAS评分、术后1月髋关节harris评分FHR组要优于PFNA,FHR允许患者早期下地活动,且患者术后疼痛感优于PFNA。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骨折不同的分型以及对手术的耐受程度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孔德玮[5](2021)在《推拿配合人参养荣汤加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康复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推拿配合人参养荣汤加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康复的影响,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后康复中的作用及优势。方法:选取来自我院骨伤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住院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予单纯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推拿配合人参养荣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VAS疼痛评分、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等相关指标。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术前在性别、年龄、手术侧别、HGB、HCT、VAS评分、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术后HGB、HCT第3天处于最低值,术后第3天以后逐渐上升,至术后第7天仍均低于术前水平;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第7天比较中,试验组HGB、H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周、术后2周,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前一观察时间点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Harris评分均随着时间推移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较前一观察时间点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差值(x?s)分别为14.45±2.83、10.52±2.27;两组患者术后2周中医症候评分均值差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治疗2周中医疗效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的平均秩分别为42.81和22.82,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Z=-4.955,P<0.05)。8.两组患者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药物过敏、肝肾功能损害及血栓等不良反应。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患者,应用推拿配合人参养荣汤加减能够有效减轻气血亏虚兼瘀血症候表现、减少隐性失血、缓解疼痛、提高髋关节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且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洪洋[6](2021)在《PFNA加不吸收线缝合治疗Jensen分型Ⅲ、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PFNA加不吸收线缝合固定大转子治疗Jensen分型Ⅲ、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研究分析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Jensen分型Ⅲ、Ⅴ型的患者56例,其中骨折组21例采用PFNA加用不吸收线缝合固定大转子,对照组35例采用单纯PFNA治疗。用SPSS26.0软件将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手术过程中主钉的进针点定位困难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髋关节撞击情况,手术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髋关节外展角度情况,手术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通过以上各方面分析对两种治疗方法做出比较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随访7-12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一般资料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手术后的第1个月,骨折组Harris功能评分为48.05±2.037分,对照组37.91±4.422分,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的3个月,骨折组Harris功能评分69.48±1.861分,对照组52.54±2.049分,比较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的6个月,骨折组Harris功能评分81.10±2.484分,对照组73.29±2.094分,比较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在手术过后的1个月,髋关节外展角度为12.38±2.617°,对照组8.91±2.04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在手术过后的3个月髋关节外展角度为23.33±3.916°,对照组18.31±2.398°,比较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过后的6个月,骨折组髋关节外展角度为36.67±1.983°,对照组为31.97±3.59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术中主钉进针点定位困难发生率为23.8%,对照组62.9%,骨折组术中主钉进针点定位困难情况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撞击的发生率为9.5%,对照组为42.9%,两组结果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撞击的发生率为9.5%,对照组为45.7%,两组结果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Jensen分型Ⅲ、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PFNA加用不吸收线缝合固定大转子的治疗效果优于用单纯PFNA的治疗方法,此方法不但可以减少术中主钉进针点定位困难的情况,还可以减少患者术后髋关节撞击现象的发生情况,以及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外展力量及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一种确实可行的治疗方式。

何平恩[7](2021)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次研究探讨术前加用一组中医正骨手法松解软组织及骨折端短缩嵌插、纠正旋转移位,对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效果及髋关节功能等临床疗效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病例数60例,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按照纳入标准选取我院骨科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31A1.1—31A2.2),术前讨论拟定行闭合复位内PFNA固定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与随机数字表对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行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两组手术均不使用牵引床;对照组仅在术中行闭合复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患者麻醉且肌松药充分作用后,患肢消毒铺巾前加用一组中医正骨手法以松解软组织及骨折端嵌插。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PFNA内固定后双髋颈干角差值、髋关节内外翻率、髋关节前后倾率、后内侧壁阴性支撑率以及术后2周、4周、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is评分等指标,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经检验,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髋内外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双髋颈干角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后内侧壁阴性支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髋关节前后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试验组术后2周、4周、术后3个月Ha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患者麻醉且肌松药充分作用后,患肢消毒铺巾前,预先加用一组中医正骨手法有助于松解软组织及骨折端短缩嵌插、纠正旋转移位,有效提高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效果及髋关节功能等临床疗效。2.中医正骨手法是一种廉价,便捷,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王一凡[8](2021)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内科疾病、麻醉方式、手术情况、术前血常规指标、术前凝血指标等。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有利于对有DVT发生风险的患者进行初步筛查,为临床上进行个体化的风险评估和有针对性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计216例。其中,男性103例(48%),女性113例(52%)。年龄70.3±12.8岁。根据患者术后双下肢静脉超声结果,分为DVT组和非DVT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内科疾病、骨折分型(AO分型)、麻醉分级(ASA分级)、麻醉方式、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血小板(Platelet,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rothrombin Time-Internationl Normalized Ratio,PT-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等数据。先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有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做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的诊断阈值。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为29.17%。血栓类型以远端DVT为主,占DVT的61.9%,无致命性肺栓塞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DVT组与非DVT组在年龄、骨折至手术时间、HGB、NEUT、PT-INR、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BMI、内科疾病、骨折分型(AO分型)、麻醉分级(ASA分级)、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失血量、WBC、PLT、APTT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29,95%CI=1.052~1.212,P<0.01)、HGB(OR=0.910,95%CI=0.879~0.943,P<0.01)、NEUT(OR=1.575,95%CI=1.265~1.961,P<0.01)、PT-INR(OR=0.030,95%CI=0.002~0.369,P<0.01)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的最佳临界值为72.5岁,曲线下面积为0.732,灵敏度为63.5%,特异性为73.2%;HGB的最佳临界值为105.1g/L,曲线下面积为0.794,灵敏度为85.0%,特异性为61.9%;NEUT的最佳临界值为6.05×109/L,曲线下面积为0.793,灵敏度为76.2%,特异性为71.2%;PT-INR的最佳临界值为1.02,曲线下面积为0.742,灵敏度为79.1%,特异性为61.9%。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较高,血栓类型以远端血栓为主。年龄>72.5岁、HGB<105.1g/L、NEUT>6.05×109/L、PT-INR<1.02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要警惕DVT发生。

刘美丁[9](2021)在《电针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索电针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病区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电针治疗+共同治疗组)与对照组(共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全身复合麻醉及PFNA手术治疗(吸入+静脉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者),试验组在上述共同治疗方案内容的基础上,于术前1天行电针治疗。取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穴针刺+电针治疗。观察患者术后48小时内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恶心呕吐严重分级,需临床干预使用甲氧氯普胺的例数。结果:1.术后48小时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6.6%,对照组为73.3%;两组术后48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恶心呕吐严重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术后48小时内需临床干预使用甲氧氯普胺的例数少于治疗组甲氧氯普胺例数,两组需临床干预使用甲氧氯普胺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电针干预能有效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降低需临床干预使用甲氧氯普胺的例数。

刘泽民[10](2021)在《PFNA-Ⅱ治疗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扩髓与不扩髓的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PFNA-Ⅱ治疗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扩髓与不扩髓的力学分布特点。方法:纳入一名健康志愿者,CT扫描其股骨获取DICOM格式文件,导入Mimics软件中提取股骨三维模型并保存为stl文件格式。使用Geomagic Wrap软件对股骨三维模型进行多边形优化,继而通过精确曲面命令框操作获取股骨实体模型,导出股骨实体模型为stp。将其导入Solid Works软件中装配骨皮质及骨松质获取股骨模型,在模型上绘制骨折线并截骨得到A3.1型、A3.2型及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将其分别与9mm、11mm直径,170mm长度的髓内钉进行装配。用9mm髓内钉固定模拟非扩髓,11mm髓内钉固定模拟扩髓。将三组六个模型保存为stp格式。将stp格式文件导入Hypermesh中,转为inp格式文件导出。再将inp文件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股骨材料赋值,最终导出Ansys预处理文件。将六种模型文件分别导入Ansys软件中赋予髓内钉材料属性,设定各接触面相互作用关系,定义载荷及边界条件后,进行求解。观察不同模型中股骨应力分布、内固定应力分布、股骨位移情况及内固定位移情况。结果:1)各型骨折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时股骨应力均小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A3.3型骨折股骨最大应力值大于A3.1型和A3.2型;2)各型骨折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时内固定应力均大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A3.3型骨折内固定最大应力值大于A3.1型和A3.2型;3)各型骨折采用扩髓或非扩髓髓内钉固定,股骨及内固定位移变化相近,A3.3型骨折位移变化大于A3.2型和A3.1型。结论:扩髓与非扩髓对股骨及内固定位移影响较小,应力影响较大。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可使股骨应力减小,内固定整体承担应力增大,远端锁钉承担应力减小。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相比,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可能会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2)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后内固定失效:原因和再手术的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资料来源
        1.1.1 检索人及检索时间
        1.1.2 检索文献时限
        1.1.3 检索数据库
        1.1.4 检索词
        1.1.5 检索文献类型
        1.1.6 检索策略
        1.1.7 检索文献量
    1.2 入组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2 结果Results
    2.1 螺旋刀片切出
        2.1.1 螺旋刀片与传统拉力螺钉
        2.1.2螺旋刀片放置位置
        2.1.3 复位质量(颈干角与前倾角)
        2.1.4 骨折类型
        2.1.5 骨质疏松
        2.1.6 年龄与性别
    2.2 髋内翻
    2.3 骨折不愈合
    2.4 螺旋刀片退出
    2.5 内固定物断裂
    2.6 植入物周围骨折(股骨骨折)
        2.6.1 股骨骨折常见部位
        2.6.2 股骨骨折常见人群
        2.6.3 股骨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
    2.7 长钉与短钉选择
    2.8再手术策略
3 总结与展望Summary and prospects

(3)改良“糖果包扎”钢丝内固定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方 法
    2.1 分组方法
    2.2 手术方法
        2.2.1 联合治疗组
        2.2.2 单纯PFNA内固定治疗组
    2.3 术后处理方法
    2.4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2.5 数据统计方法
3 结 果
    3.1 分组结果
    3.2 一般指标
    3.3 Harris髋关节评分
    3.4 并发症发生率
    3.5 典型病例
4 讨 论

(4)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病例资料纳入及排除标准
    2.3 术前准备
    2.4 手术方式
    2.5 术后处理
    2.6 术后随访
    2.7 数据采集与观察指标
    2.8 统计学处理
    2.9 本次实验流程图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对比
    3.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3.3 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
    4.2 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必要性
    4.3 PFNA的优缺点及术中注意事项
    4.4 FHR的优缺点及术中注意事项
    4.5 本次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第5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典型病例
综述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5)推拿配合人参养荣汤加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病例分组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和脱落标准
        5.1 排除标准
        5.2 脱落标准
研究方法
    1 病例选择及随机分组
    2 术前准备
    3 治疗方案
        3.1 术前常规检查
        3.2 手术治疗
        3.3 术后处理
    4 观察指标
        4.1 患者一般资料
        4.2 HGB、HCT
        4.3 VAS疼痛评分
        4.4 Harris评分
        4.5 Barthel指数
        4.6 中医证候积分
        4.7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4.8 安全性分析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分析
    1 两组基本资料情况比较
    2 各观察指标比较
        2.1 两组治疗前后HGB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HCT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2.6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2.7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3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及不足
    2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诊疗依据
    3 推拿配合人参养荣汤加减对HGB及 HCT的影响
    4 推拿配合人参养荣汤加减对VAS疼痛评分的影响
    5 推拿配合人参养荣汤加减对Harris评分的影响
    6 推拿配合人参养荣汤加减对Barthel指数的影响
    7 推拿配合人参养荣汤加减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康复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PFNA加不吸收线缝合治疗Jensen分型Ⅲ、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1.1 临床资料
        2.1.2 诊断标准
        2.1.3 分型标准
        2.1.4 纳入本次研究的标准
        2.1.5 排除本次研究的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手术方式
        2.2.3 术后处理
        2.2.4 评估指标
        2.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术前患者资料比较
    3.2 术中主钉进针点定位困难情况对比
    3.3 术后髋关节撞击情况对比
    3.4 术后髋关节外展角度情况对比
    3.5 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对比
第四章 讨论
    4.1 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大转子骨折的分类
    4.2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
        4.2.1 保守治疗
        4.2.2 手术治疗
    4.3 合并大转子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大转子固定的优势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附录B:典型病例1
附录C:典型病例2

(7)中医正骨手法联合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1.6 脱落处理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疗效评价指标
        2.4 安全性观测
        2.5 不良事件的处理
        2.6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分析
    2 临床疗效观察
        2.1 术后两组髋关节内/外翻率对比分析
        2.2 术后健患双侧股骨颈干角差值对比分析
        2.3 内固定术后患髋股骨近端内侧壁阴性支撑率分析
        2.4 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前/后倾率分析
        2.5 内固定术后髋关节 Haris 评分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现代医学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认识与治疗
        1.1 现代医学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
    2 中医正骨手法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上的应用
    3 于麻醉后消毒铺巾前加用一组手法复位必要性分析
        3.1 术中复位所受的限制
        3.2 两组患者内侧壁术中复位情况差异
        3.3 两组患者后侧壁术中复位情况差异
    4 股骨近端力学特点与良好复位的临床意义
        4.1 股骨颈干角变化与髋人体额状面平衡
        4.2 股骨前倾角(扭转角)与人体矢状面平衡
        4.3 股骨后内侧壁阴性支撑率
    5 研究结果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老年粗隆间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断
        1.2.1 临床表现
        1.2.2 影像学检查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
        1.3.1 临床表现
        1.3.2 影像学检查
    1.4 筛选标准
        1.4.1 纳入标准
        1.4.2 排除标准
    1.5 围手术期处理
        1.5.1 术前准备
        1.5.2 手术方案
        1.5.3 术后处理
    1.6 临床资料采集
    1.7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2.1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
    2.2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DVT形成的单因素分析
    2.3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2.4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ROC曲线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
    3.2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DVT的预防
    3.3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
第四章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与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9)电针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药物与设备
        2.4 术前准备
        2.5 针刺治疗
        2.6 麻醉方法
        2.7 手术方式
        2.8 术后处理
        2.9 观察项目
        2.10 疗效评价
        2.11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术后48 小时内恶心呕吐情况
        3.3 术后48 小时内需临床干预甲氧氯普胺使用例数
讨论与分析
    1 祖国医学对PONV的认识
        1.1 病名方面的认识
        1.2 古代医籍的认识
        1.3 古代医家认识
        1.4 临床中医认识
    2 西医对PONV的认识
        2.1 个体因素
        2.2 麻醉因素
        2.3 手术因素
        2.4 术后因素
        总结
    3 现代医学对PONV的研究概况
        3.1 PONV机理
        3.2 PONV防治
        总结
    4 针刺防治PONV临床研究概况
        4.1 方法学研究
        总结
    5 针刺防治PONV相关中医基础理论
        5.1 调神
        5.2 调理气血
        5.3 调整脏腑
    6 针刺机制
    7 针刺影响加速康复外科
        总结
    8 试验结果分析
        8.1 术后48 小时内恶心呕吐情况
        8.2 术后48 小时内需临床干预甲氧氯普胺使用例数
    9 课题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针灸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PFNA-Ⅱ治疗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扩髓与不扩髓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对象
        1.1.2 实验设备
        1.1.3 主要实验软件
    1.2 方法
        1.2.1 获取图像
        1.2.2 建立股骨三维模型
        1.2.3 建立PFNA-Ⅱ三维模型
        1.2.4 构建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模型
        1.2.5 材料属性设置
        1.2.6 网格划分
        1.2.7 接触条件及载荷设置
        1.2.8 观测指标
        1.2.9 思路可行性及模型验证
2 结果
    2.1 股骨的von Mises应力分布
    2.2 内固定的von Mises应力分布
    2.3 股骨的位移情况
    2.4 内固定的位移情况
3 讨论
    3.1 有限元分析在医学中的应用
    3.2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3.3 扩髓与不扩髓的研究
    3.4 不足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髓内钉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扩髓与不扩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干骺端扩髓和未扩髓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 熊晨,何贵平,张堃,何昌军,崔玉,王晨,王晓龙,朱养均,衡立松. 中华创伤杂志, 2021(12)
  • [2]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后内固定失效:原因和再手术的策略分析[J]. 章鑫隆,慈文韬,罗开文,闫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06)
  • [3]改良“糖果包扎”钢丝内固定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J]. 张威,赵士君,李翔,燕冰. 中医正骨, 2021(10)
  • [4]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对比研究[D]. 葛迅.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5]推拿配合人参养荣汤加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康复的影响[D]. 孔德玮.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PFNA加不吸收线缝合治疗Jensen分型Ⅲ、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D]. 洪洋. 延边大学, 2021(02)
  • [7]中医正骨手法联合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D]. 何平恩.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8]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D]. 王一凡. 河北大学, 2021(11)
  • [9]电针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D]. 刘美丁.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PFNA-Ⅱ治疗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扩髓与不扩髓的有限元分析[D]. 刘泽民.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