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腺癌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田梦真[1](2020)在《清湿化瘀方促进乳腺癌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为探寻一种更好的促进乳腺癌术后创面愈合的办法,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清湿化瘀方对乳腺癌术后创面多种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情况的效果,并对其疗效作出分析。方法:选取6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以随机分为治疗组34人,对照组33人。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于术后第1-12天连续口服中药汤剂清湿化瘀方加减,进行为期12天的临床用药观察。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皮瓣、切口炎症、感染等方面的相关指标。结果:(1)治疗组术后每24h引流量、引流总量、引流相关症状积分、总积分、引流量下降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术后第2-12天引流量、第4-12天引流症状积分及总分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量下降率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拔管后皮下积液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引流管带管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术后第2、4、6、8天皮瓣外观积分、评价总分及第8天皮瓣坏死情况积分及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术后第2、4、6、8天切口炎症感染症状积分及评价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的切口愈合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在治疗观察期间,均无明显毒副作用体现,各项检查结果大致与治疗前相同。结论:清湿化瘀方加减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各方面有着显着疗效,且安全副作用小,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宋阳[2](2021)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术后皮瓣血液供应不足以满足其代谢需要时所发生的。术后出现轻度皮瓣坏死给予加强换药、活血药物应用等,多数可达到良好的恢复效果;中重度皮瓣坏死往往会延长了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坏死面积较大时甚至需要植皮等治疗,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影响术后美观,并可能延误乳腺癌术后的综合治疗计划。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皮瓣坏死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2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出现皮瓣坏死分为皮瓣坏死组(47例)和非皮瓣坏死组(176例)。从乳腺癌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月经状况、高血压患病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肿瘤大小、分子分型、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缝线种类、腋窝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3 d引流总量、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把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二项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月经状况、高血压患病情况、肿瘤大小、分子分型、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3 d引流总量等基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在223例患者中,有47例患者术后发生皮瓣坏死,非皮瓣坏死组使用Spiral PDO倒刺线皮内缝合皮瓣者占比43.2%,高于皮瓣坏死组21.3%;非皮瓣坏死组肿瘤位于内侧区占比44.9%,高于皮瓣坏死组的27.7%;非皮瓣坏死组BMI<24 kg/m2占比55.1%,低于皮瓣坏死组的74.5%;非皮瓣坏死组糖尿病患者占比9.1%,低于皮瓣坏死组的23.4%,两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非皮瓣坏死组住院天数16.8±4.2 d,明显低于皮瓣坏死组19.2±3.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BMI<24 kg/m2组患者中Luminal A型20.5%,高于BMI≥24 kg/m2组的1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患者中BMI≥24 kg/m2、使用Spiral PDO倒刺线缝合皮瓣降低了皮瓣坏死风险,而合并糖尿病、肿瘤位于外侧区增加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皮瓣坏死风险(OR=2.373,95%CI:1.104~5.099,P=0.027;OR=3.027,95%CI:1.333~6.873,P=0.008;OR=0.105,95%CI:0.105~0.593,P=0.002;OR=0.469,95%CI:0.221~0.996,P=0.049)。结论BMI<24 kg/m2、肿瘤位于外侧区、合并糖尿病等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皮瓣坏死危险因素;使用Spiral PDO倒刺线缝合皮瓣有助于手术切口愈合,降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汤凯莉[3](2020)在《加味异功散联合负压引流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加味异功散联合负压引流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探讨加味异功散联合负压引流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优势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通过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乳腺科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或乳房单纯切除术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加味异功散联合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只使用负压引流治疗,于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中药,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皮下积液引流量、引流时间(肋间、腋下引流管)、伤口愈合情况、中医症状评分、拔管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予拔除肋间及腋下引流管后行患侧胸壁及腋下彩超,判断是否积液)等情况,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变并记录。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有60例患者入组进行数据研究统计,对照组和治疗组各收集30例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处理、年龄、性别及肿瘤分期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皮下积液引流量、引流时间、伤口愈合情况、中医症状评分及皮下积液发生率的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加味异功散能明显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患者的引流时间、引流量、伤口愈合情况、中医症状评分、拔管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等问题,说明了加味异功散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治疗有较大优势,临床疗效明确,无不良反应,并为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在临床上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周思春[4](2020)在《加味八珍汤治疗乳腺癌术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加味八珍汤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探讨加味八珍汤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身体基础。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术后第二天开始服药,实验组予以口服加味八珍汤颗粒剂,每日1剂水冲服,早晚温服,共28天;对照组予以口服贞芪扶正颗粒剂(15g*10袋),每次1袋,每日2次,共28天。观察两组患者创口愈合情况、心理状态、中医证候、功能状态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1.创口愈合情况比较。实验组创口痊愈29例,显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创口痊愈26例,显效3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31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创口愈合时间最短为7天,最长为21天,平均愈合时间为11±2.87天。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最短为8天,最长为24天,平均愈合时间为12±3.12天。两组创口愈合时间比较,p=0.28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实验组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最低分为26分,最高分为55分,平均分为40.23±8.23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最低分为20分,最高分为63分,平均分为39.43±11.75分。对照组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最低分为26分,最高分为55分,平均分为36.53±7.70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最低分为18分,最高分为60分,平均分为35.57±11.42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最低分为12分,最高分为28分,平均分为20.03±4.73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最低分为18分,最高分为55分,平均分为30.20±8.53分。治疗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最低分为26分,最高分为40分,平均分为32.53±4.03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最低分为20分,最高分为60分,平均分为35.50±11.45分。治疗后两组组间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为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实验组平均分为10.00±2.01分,对照组为10.40±1.77分,两组积分比较p=0.81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平均分为4.83±0.87分,对照组为5.27±0.69分,两组证候积分比较,p=0.037<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6.73%,两组在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对比显示,p=0.03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卡氏((Karnofskf,KPS)评分比较。治疗前实验组KPS评分为45.77±9.80分,对照组评分为47.47±8.83分,两组KPS评分比较,P=0.48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为61.33±7.33分,对照组KPS评分为57.57±6.27分,KPS评分比较,p=0.04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仅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表现为患侧上肢水肿。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分别为皮下积液1例,患侧上肢水肿1例。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两组总发生率比较,p=0.554>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加味八珍汤有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创口愈合,及缩短创口愈合用时的趋势,但与贞芪扶正颗粒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2.加味八珍汤能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负面情绪,使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下降,且效果优于贞芪扶正颗粒组。3.加味八珍汤能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卡氏评分,效果优于贞芪扶正颗粒组。4.加味八珍汤有减少乳腺癌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趋势,但结果较贞芪扶正颗粒组无明显差异。
黄钰[5](2019)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原因和预防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探究其减少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发生的有效途径,最终为临床上降低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发生率提供启发和帮助。材料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间乳腺癌连续性病例220例,病患均在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根据患者在术后是否发生皮下积液将及上肢水肿将患者分成以下四组:研究Ⅰ组(乳腺癌术后合并出现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患者)、研究Ⅱ组(乳腺癌术后出现皮下积液患者)、研究Ⅲ组(乳腺癌术后出现上肢水肿患者)、研究Ⅳ组(乳腺癌术后未出现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患者);具体研究项目如下:各组病患基本资料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合并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低蛋白血症等)分析;手术方式、切口设计不同、超声刀及电刀的不同选择、术中背阔肌的不同处理、出血量、淋巴清扫方式、有无放疗、术后一周每日皮下引流量,分析各个因素对各组患者影响;各种因素做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为今后临床上降低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发生率提供启发和帮助。结果:在患者人数、冠心病、低蛋白血症、术后方式(改良根治术、根治术)等项目分析中,合并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患者比例最多,病情最为严重,单纯皮下积液患者次之,再者是单纯上肢肿胀患者,最后是无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患者,各组之间比较趋势为研究Ⅳ组<研究Ⅲ组<研究Ⅱ组<研究Ⅰ组,各组之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平均年龄、BMI、高血压病、糖尿病、新辅助化疗、清除淋巴结数及肿瘤大小的统计分析中,各组之间的比较趋势为研究Ⅳ组<研究Ⅲ组<研究Ⅱ组<研究Ⅰ组,各组之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皮下及腋窝引流量分析:在24小时引流量的分析过程中,各组的趋势比较为研究Ⅳ组<研究Ⅲ组<研究Ⅱ组<研究Ⅰ组,各组之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日的数据分析体现出相同的规律性,各组之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在24小时引流量及术后7天引流量的分析中,各组之间比较的数据为0.022,0.045,0.060及0.079,合并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患者组及单纯皮下积液患者组数据差异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皮下及腋窝引流量趋势比较:合并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患者组皮下积液第一天引流量达到峰值,随着天数的增加,患者引流量逐渐降低;单纯皮下积液组患者亦体现出相同的趋势,但是整体上引流量较合并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患者组要少,两组数据之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长短等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疾病及合并上肢肿胀的危险因素,各组之间的比较为研究Ⅳ组<研究Ⅲ组<研究Ⅱ组<研究Ⅰ组,各组之间数据比较,P值分别为0.049,0.020,0.048,0.049,0.045,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各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新辅助手段、转移淋巴结数目及皮下积液引流量的大小,是导致乳腺癌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的危险因素,各组之间的比较为研究Ⅳ组<研究Ⅲ组<研究Ⅱ组<研究Ⅰ组,各组之间数据比较,P值分别为0.020,0.034,0.034,0.021及0.004,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测总生存期:其单因素分析:各组患者年龄、新辅助化疗手段、转移淋巴数量、皮下积液流量及肿瘤大小的统计学P值分别为0.027,0.045,0.049,0.012及0.044,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各组患者年龄、新辅助化疗手段、转移淋巴数量、皮下积液流量及肿瘤大小的统计学P值分别为0.045,0.039,0.034,0.023及0.03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测无复发生存期:单因素分析中,各组患者年龄、新辅助化疗手段、转移淋巴数量、皮下积液流量及肿瘤大小的统计学P值分别为0.027,0.045,0.049,0.012及0.044,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各组患者年龄、新辅助化疗手段、转移淋巴数量、皮下积液流量及肿瘤大小的统计学P值分别为0.045,0.039,0.034,0.023及0.03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等现象与诸多因素有关系,其中二者合并出现患者在平均年龄、体重指数、基础性疾病、辅助化疗比例、清扫淋巴数量及肿瘤大小等方面均占据了较高比例,单纯皮下积液患者次之,再者是单纯上肢肿胀患者,二者均无患者最后,给予临床一定借鉴与参考。(2)乳腺癌患者同时伴随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患者,术后一周内引流量明显增多,上肢肿胀可以促进患者皮下积液严重程度,增加其引流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引流量逐渐降低。(3)患者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时间等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的危险因素,患者年龄越大、体重指数越大,乳腺癌患者术后越容易出现皮下积液及上肢肿胀。(4)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到各组患者年龄、新辅助化疗手段、转移淋巴数量、皮下积液流量及肿瘤大小,均可以成为乳腺癌患者术后预测其总生存期及有无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史小田[6](2018)在《化瘀扶正方防治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化瘀扶正方防治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效果,寻找一种好的促进乳腺癌术后伤口愈合的方法。方法:选取62例本院就诊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2人,对照组30人,均根据乳腺癌手术标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术毕予以常规加压包扎。对照组术前不予特殊治疗,术后予以常规西药止血、补液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3天、术后第2天开始予中药化瘀扶正方加减口服,连续服用至术后第15天。治疗期间分时记录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术野引流情况、中医症状评分以及伤口愈合等级等相关指标。结果:1、治疗组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为3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第一个24小时、第二个24小时、第三个24小时引流总量及术后72小时内所有引流量之和相比较,治疗组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第2天,第5天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32例患者中,甲级愈合29例,乙级愈合3例,丙级愈合0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甲级愈合21例,乙级愈合8例,丙级愈合1例;治疗组的切口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扶正方防治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具有显着疗效,可缓解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减少术后引流量,促进创面愈合,明显降低术后皮瓣坏死发生,临床疗效显着。
吴涛[7](2017)在《陆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经验方治疗绝经前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目的1.1总结陆明教授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遣方用药方法、规律,并追溯其理论渊源。1.2对陆明教授应用扶正祛邪理论治疗绝经前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用以指导临床实践。2研究方法2.1通过临床跟师、临证抄方、随堂听课及教学查房,并结合深度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对陆明教授的中医学术论文、医案、论着、经典回顾性病例等原始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其学术思想、渊源及临证经验。2.2采取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将120例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以陆明教授临证经验,运用扶正祛邪经验方治疗6个月,总结临床疗效。3研究结果3.1陆明教授学术思想研究结果3.1.1学习学术渊源:注重经典,灵活实践,兼容并蓄,融汇诸家,师承前贤。3.1.2陆明教授顾护胃气论,主张辨证用药以顾护胃气为先,对中晚期肿瘤患者重护胃气,对肝癌患者中医治疗从脾胃论治。3.1.3总结陆明教授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理论,主张肿瘤微观辨证论,肿瘤的中医治疗采取部位、阴阳、经络辨证方法,中医治疗将化疗及靶向治疗药物进行寒热燥湿分类,采取多方法治疗、多途径给药,恶性积液从寒论治的相关新论。3.2陆明教授临证经验研究结果3.2.1陆明教授的临证用药特色鲜明,擅用虫类药、参类药,多采取复方大剂以全面地兼顾病情。3.2.2陆明教授的肿瘤食疗义理经验行之有效,适宜的饮食有益于肿瘤患者的康复并减轻术后、放化疗后的毒副反应。3.2.3陆明教授将病因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治疗肺癌,临证经验效果甚佳。3.2.4对陆明教授治疗体表肿瘤、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脂肪肝的临证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为中医临床的发展提供新思路。3.3以扶正祛邪经验方治疗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巩固期的研究结果3.3.1观察指标3.3.1.1相关肿瘤标记物:①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的CA125与CA153抗原含量比较,对照组显着高于治疗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的CEA抗原含量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陆明教授经验方可降低机体血清中肿瘤抗原CA125与CA153的水平。3.3.1.2各项激素水平:①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激素水平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激素水平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分析,他莫昔芬、陆明教授经验方+他莫昔芬治疗均不升高乳腺癌患者的激素水平,具有调节作用,经验方在调节激素水平方面具有优势。3.3.1.3骨密度: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值的组内对比差异明显(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骨密度较治疗前减低,治疗组则升高,两组治疗后的骨密度值组间对比差异同样显着(p<0.05),表明经验方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骨密度有显着提升效果。3.3.1.4子宫内膜厚度: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②对照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p<0.05,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说明:单纯运用他莫昔芬治疗绝经前乳腺癌确实会引起患者子宫内膜增厚,而联合中药经验方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非但没有增厚,还略有减少,可有效改善他莫昔芬不良反应。3.3.1.5生存质量变化:对乳腺癌患者采取经验方治疗,对比其治疗前后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机体功能状况、附加关注等方面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总积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①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生理状况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3.109,P=0.008),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情感状况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2.239,P=0.017),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社会/家庭状况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0.266,P=0.785),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机体功能状况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0.448,P=0.665),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附加关注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0.776,P=0.507),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量表总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0.915,P=0.374),p>0.05,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治疗前后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机体功能状况、附加关注、量表总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分析: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应用经验方治疗可提高其生存质量评分,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3.3.1.6中医证候总分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分析表明:经验方的运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潮热汗出、烦躁、抑郁、疲倦乏力、食少纳差、手足麻木、腰膝酸软、夜寐差等临床症状和体征。3.3.1.7KPS评分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分析表明:经验方的运用,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3.2临床疗效判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经验方能显着提高证候疗效,较单纯他莫昔芬组具有明显优势。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验方能明显改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4结论4.1陆明教授在三十余载的中医临床工作中,主张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根,辨证论治观点为本,强调中西医互相学习,讲究融会贯通,力倡运用现代方法以确定疾病的病位和性质,从而提高中医治疗水平,与此同时敏锐洞悉国内外医学的发展动态,注重学习新知识新思维,倡导与时俱进的医学思维观念及科学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继承与发扬。4.2在临床中应用扶正祛邪经验方治疗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巩固期可减轻他莫昔芬不良反应,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及预后生存质量,从而改善其复发及转移情况,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推广意义。
二、乳腺癌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腺癌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清湿化瘀方促进乳腺癌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安全性评估 |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3.1 一般指标 |
3.2 引流液各项指标 |
3.3 皮瓣愈合各项指标 |
3.4 创面炎症、感染情况 |
3.5 伤口愈合等级 |
3.6 “劳尔国际标准比色卡” |
3.7 统计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本研究病例完成情况 |
4.2 一般资料的可比性分析 |
4.3 结果分析 |
讨论 |
1 方法学讨论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药 |
1.3 研究方法 |
2 中医对乳腺癌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 皮下积液 |
2.2 皮瓣坏死 |
2.3 创面炎症及感染 |
3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治则的确立 |
3.1 清热 |
3.2 利湿 |
3.3 活血 |
4 清湿化瘀方的药物组成及方药分析 |
4.1 方药组成 |
4.2 组方分析 |
4.3 中药功效及现代药理学分析 |
5 研究结果讨论 |
5.1 对术后引流液的作用及分析 |
5.2 对术后皮瓣愈合的作用及分析 |
5.3 对术后切口炎症及感染的作用及分析 |
5.4 药物剂量及安全性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乳腺癌术后创面愈合相关并发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预防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加味异功散联合负压引流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1.研究内容 |
1.1 病例来源 |
1.2 分组 |
2.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安全观察指标 |
2.7 安全性评定标准 |
2.8 实验方案 |
2.9 观察指标 |
2.10 统计学方法 |
2.11 疗效评价 |
2.12 伦理及知情同意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统计 |
3.2 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及拔管时间比较 |
3.3 两组患者拔管后皮下积液发生率比较 |
3.4 两组患者术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
3.5 两组患者术口愈合比较 |
3.6 有效率比较 |
4.统计结果分析 |
5.安全性分析 |
第二章 讨论 |
1.本课题对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机制的认识 |
2.加味异功散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认识 |
2.1 加味异功散方义的认识 |
2.2 加味异功散各药物分析 |
3.本次课题结果分析 |
4.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三章 文献研究 |
1.现代医学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认识 |
1.1 乳腺癌流行病学研究 |
1.2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流行病学研究 |
1.3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因素 |
2.现代医学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防治的认识 |
2.1 常规方法 |
2.2 其他方法 |
3.现代医学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治疗的认识 |
4.现代医学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护理的认识 |
4.1 心理护理 |
4.2 引流管的护理 |
4.3 康复指导 |
5.祖国医学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认识 |
6.祖国医学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治疗的认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乳腺癌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
附件二 知情同意书 |
综述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主要术后并发症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奖励 |
(4)加味八珍汤治疗乳腺癌术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实验病例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中止及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 |
2.2 观察方法 |
2.3 治疗措施 |
2.3.1 实验组 |
2.3.2 对照组 |
2.4 观察指标 |
2.4.1 安全性指标 |
2.4.2 疗效性指标 |
2.5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创口愈合情况比较 |
3.3 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
3.4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5 卡氏((Karnofskf,KPS)评分比较 |
3.6 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 |
4 讨论与分析 |
4.1 西医对乳腺癌的认识和研究 |
4.2 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 |
4.3 组方分析 |
4.3.1 方药组成 |
4.3.2 方解 |
4.3.3 药理学分析 |
4.4 本研究对照药物的选择 |
4.5 本研究结果分析 |
4.6 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抑郁自评量表(SDS) |
附录2 :焦虑自评量表(SAS) |
附录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积分表 |
附录4 :卡氏(Karnofsky,KPS)评分表 |
附录5 :知情同意书 |
附录6 :临床观察表 |
综述 乳腺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5)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原因和预防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 |
前言 |
研究背景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硕士在读期间撰写及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化瘀扶正方防治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具体治疗方法 |
2.4 补救措施 |
2.5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
2.6 安全性评估 |
2.7 统计方法 |
2.8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可比性分析 |
3 结果分析 |
3.1 两组皮瓣坏死情况比较 |
3.2 两组患者术后引流总量比较 |
3.3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
3.4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
3.5 安全性观察 |
讨论 |
1、方法学讨论 |
2、研究结果讨论 |
2.1 对术后引流量的影响 |
2.2 对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分析 |
2.3 对皮瓣坏死疗效的分析 |
2.4 药物剂量及安全性的分析 |
3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中西医病因及防治 |
3.1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中西医病因 |
3.2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中西医防治 |
4 化瘀扶正方的证治及现代药理学分析 |
4.1 化瘀扶正方的证治分析 |
4.2 化瘀扶正方现代药理学分析 |
5、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文献综述 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乳腺癌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价表 |
3、阿森斯失眠量表 |
4、疼痛评分尺 |
5、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陆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经验方治疗绝经前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陆明教授学术渊源概述 |
1 经历略传 |
2 读书心得 |
2.1 熟读经典、明确主次 |
2.2 灵活运用、实践为基 |
3 与中医各家学派的关系 |
3.1 精研经典 |
3.2 兼容并蓄、融汇诸家 |
3.3 师承前贤 |
4 继承与创新 |
4.1 辨证辨病认识观 |
4.2 熟谙经典、衍述精华 |
4.3 关于中医肿瘤的理念创新 |
参考文献 |
陆明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整理研究 |
1 陆明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
1.1 顾护胃气论 |
1.2 肿瘤微观辨证论 |
1.3 肿瘤中医治疗新论 |
2 陆明教授临证经验总结 |
2.1 临证处方用药特色 |
2.2 肿瘤食疗义理经验 |
2.3 肺癌的中医治疗 |
2.4 体表肿瘤的中医治疗 |
2.5 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
2.6 食管癌的中医治疗 |
2.7 恶性淋巴瘤的中医治疗 |
2.8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
2.9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
2.10 脂肪肝的中医治疗 |
2.11 典型医案 |
参考文献 |
陆明经验方治疗绝经前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
综述一 中医对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
1 古代对乳腺癌认识 |
1.1 病名及历史沿革 |
1.2 病因病机 |
1.3 古代中医对乳腺癌的治疗 |
2 乳腺癌的现代中医研究 |
2.1 病因病机研究 |
2.2 乳腺癌辨证分型研究 |
2.3 术后辨证分型研究 |
2.4 乳腺癌各期中医治疗研究 |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西医对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疾病特征 |
1.1 地理区域 |
1.2 年龄特点 |
1.3 病因学 |
1.4 病理分类 |
1.5 分期 |
1.6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
1.7 乳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 |
2 综合治疗 |
2.1 手术治疗 |
2.2 放射治疗 |
2.3 早期乳腺癌的术后辅助内科治疗 |
2.4 新辅助化疗 |
2.5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
2.6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处理对策 |
2.7 乳腺癌免疫治疗 |
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研究方案 |
1 研究目的 |
2 试验设计 |
3 研究对象 |
4 治疗方案 |
5 疗效评价方案 |
6 疗效评价标准 |
7 质量控制 |
8 统计学方法 |
9 伦理学管理 |
研究结果 |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结果 |
3 疗效判定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乳腺癌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清湿化瘀方促进乳腺癌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D]. 田梦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D]. 宋阳.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3]加味异功散联合负压引流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研究[D]. 汤凯莉.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加味八珍汤治疗乳腺癌术后的临床观察[D]. 周思春.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原因和预防对策分析[D]. 黄钰. 郑州大学, 2019(02)
- [6]化瘀扶正方防治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研究[D]. 史小田.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11)
- [7]陆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经验方治疗绝经前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D]. 吴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