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资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面临四大风险(论文文献综述)
陈昊[1](2021)在《YZ公司不良资产处置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
张杰埙[2](2021)在《A公司收购不良资产后处置方式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内不良资产行业的不断发展,不良资产种类逐渐丰富,同时不良资产行业参与主体日益增加,法律环境不断完善,对不良资产投资、处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投资、处置环境更趋复杂多变,不良资产投资、管理及处置难度日益增大,身处不良资产行业的主体面对更大的挑战,对其自身的运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不良资产处置作为不良资产投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处置效率高低及效果好坏,直接决定了不良资产投资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以A投资管理公司为例(以下简称A公司),分析了A公司当前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其所采用的处置方式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成因,并结合笔者相关工作经验和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为A公司提出其所采用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优化思路、具体措施以及相关的实施优化保障措施,从而能够使A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效果得到切实的提升。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不良资产研究的学术界关于不良资产概念、不良资产处置的基本模式、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理论以及对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首先介绍了A公司基于自身情况及与同业经营模式对比从而所选择的业务定位、组织架构、经营目标等,并通过分析A公司截止2019年末整体的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及相关数据情况,特别是委托清收与债务重组两种处置方式在整体处置方式中的占比、实际平均处置时间两个指标与最初设定经营目标所反映出来的差距,总结出A公司当前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着处置方式结构未达目标及资产处置周期未如理想的现象,而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其重点发展的两种处置方式都存在一定问题: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存在未建立清收服务商量化选择标准、清收服务商筛选流程合理性不足、对清收服务商未能实施有效管控以及未能及时调整组织模式等四大问题,而债务重组处置方式同样存在无法同时满足效率与效益的要求、重组过程中对资产价值的重新定价难度较大、对债务重组业务的内部控制相对薄弱、退出方式相对缺乏等四大问题。这些问题是A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过程中,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给处置工作带来了更高的风险,甚至可能会影响到A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接着本文结合笔者相关的工作经验,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针对A公司当前处置不良资产的所采用方式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目前行业背景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思路及具体措施。在优化思路方面,提出了通过提升清收服务商质量和优化债务重组效能这两点优化方向,并基于这两点优化思路,提出了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可通过制定合理的准入门槛,包括设定历史业绩、社会网络及渠道资源关系、资金实力、沟通协调能力、清收团队、处置团队核心成员素质及能力、市场声誉、服务对象数量和其他因素等九大考察维度对清收服务商进行筛选;从清收服务商引入、现场考察及信息收集、清收服务商综合能力评价、与清收服务商正式洽谈、正式签订清收服务协议等关键节点着手,制定严格的筛选流程;并通过清收额度激励、清收进度激励、清收保证金激励、独家合作激励、精神激励等有效的激励措施促进清收服务商主动实施清收,同时以经济、时间、声誉等手段约束清收服务商以使其与A公司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上述优化措施,以期使A公司能有针对性地建立优秀的第三方线下清收服务团队,随着时间的推移,待条件成熟时,可成立关系更紧密的子公司或分公司性质的分支机构,以充分掌握当地的资源和信息,更好地对清收团队进行管理,进一步拓展异地不良资产业务。而在债务重组处置方式的优化方面,则可以首先A公司通过基于重组业务特殊性,向B集团申请调整对其的考核模式以化解效率与效能之间的矛盾;其次,通过不断提升处置人员在债务重组处置方式方面所要求的专业素质,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提高资产定价水平,解决资产定价难的问题;再次,通过强化A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债务重组项目的投资流程,从而在公司内部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使内控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最后,通过大数据技术组建业务信息平台,将该业务信息平台打造为债务重组业务的资源和数据推送中心,有效扩大债务重组业务的退出通道,以促进A公司及行业优化发展。通过上述各项具体优化措施的实施,能有效优化A公司委托清收及债务重组两种不良资产处置方法,从而提升A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及改善处置效果。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要实现上述优化方案,A公司需要从制度支持、资金来源、人才培养以及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获得的充分的保障。本文的研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与不良资产处置相关的冰棍理论、资源配置理论等理论的实际应用,同时为A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后续发展方向提供了可行的思路。由于本文所选的A公司的处置运营模式较为普通,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服务于大量与之相似的不良资产投资管理公司,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期望可以为不良资产行业的处置环节提供更好的处置方式的思路借鉴。
张金栋[3](2020)在《R金控集团推进企业破产重整的纾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背景下,众多企业遭受债务危机,无法偿还高额银行贷款本金甚至利息而濒临破产。地方国有金融控股公司承担着地方债务危机企业纾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职责,如何开辟一条债务危机企业纾困路径,对地方国有金融控股集团的成长有着指导作用。本文以R金融控股集团开展债务危机企业纾困为研究对象,对具有营运价值,企业经营现金流为正的债务危机企业实施“破产重整”是挽救企业的重要方式,并在国家政策方面得到了支持。通过开展不良资产业务对企业纾困的基本路径的研究,进而发现“破产重整”纾困模式存在着银行等关键债权人对重整计划的通过有重大不确定性的障碍,在企业重整程序之前,重整投资人与债权人协商的方式收购债务人的多数不良债权,进而以多数债权人的身份支持企业重整计划的通过,推动企业重整。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国有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在开展纾困业务具有债权协调能力强、协调政府对企业扶持、对地方金融具有主导权权及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下的多业务协同能力等众多优势,由此建立以不良资产投资推动企业重整的纾困路径。本文亦对该纾困路径对具体案例企业进行了分析。
谢群锋[4](2020)在《强监管形势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业务模式转型研究 ——以XAMC为例》文中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大幅增加,在此背景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应运而生。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的支持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充分发挥其逆周期调控作用,在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存量资产盘活、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实体经济发展支持等方面发挥了显着作用,成为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重要新兴力量。以此同时,行业发展也出现了经营方式粗放、业务缺乏清晰的边界限制等问题,在监管宽松甚至缺失的环境下,产生了一些高风险甚至违规经营行为。为此,中国银保监会于2019年7月5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153号),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正式从“政策放松”时代过渡到“真正的强监管”时代。监管环境的重大改变将对当前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后续经营模式如何转型升级成为各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XAMC为研究对象,探索在本轮金融强监管环境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业务如何进行转型,继续推进“不良+投资”的经营策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辟新的业务空间和利润增长点,尽可能地减少强监管给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冲击,确保公司稳健经营、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历程,梳理了监管政策脉络,通过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对行业发展政策环境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行业中的个体XAMC的概况、主营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通过SWOT工具对其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强监管对其带来的各项冲击及发展存在的各项问题及瓶颈,具体包括了强监管对结构化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和固定收益类投资可能面临的“精准打击”、融资难融资贵、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单一等。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及问题,对XAMC下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建议,建议主要包括:一是找好适合自身的战略定位,坚持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发展道路;二是迎合监管,根据业务发展实际,主动优化调整XAMC组织架构;三是进一步聚焦主业做精做强非结构化不良资产管理业务,特别是要努力丰富处置手段,提高资产经营能力;四是积极调整探索结构化不良资产管理业务新路径;五是锐意创新努力打造包括供应链、债转股、资本市场投资等在内的新业务增长极;六是多途径拓宽融资渠道确保融资畅通;七是加强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王绍钧[5](2020)在《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和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时期,区域性、局部性风险暴露逐渐增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速加快,金融风险进一步暴露。同时,随着企业盈利水平下降,部分企业面临负债率偏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偏低的困境,无论是金融机构抑或是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风险都面临着进一步加大的可能。同时,在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也存在处置不良资产的客观需要。为适应不良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区域性风险的不断累积的情况,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顺势而生。同时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但在繁荣发展背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在主营业务上面临着诸多风险,例如项目投资环境严峻、行业竞争激烈、相关法律不完善、合规性风险较高、公司内部相关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项目投资融资难、关键业务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的效率,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对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项目投资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类型进行了总结,对公司项目投资的相关部门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确立了项目投资风险的指标体系,分别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并确定了若干三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专家法多指标进一步进行了筛选和归类,得到了最终的指标结构。在此次基础上,根据确定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指标体系的内容,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等决策方法,构建了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的评价方案,通过该方案对A省地方管理公司的项目投资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公司目前的项目投资风险状况良好。最后,针对研究的结果,给予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在更好的防范风险上提供了一些建议和策略。项目投资风险评价体系的构筑有利于解决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的项目投资效率,对推动同类型的资产管理公司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银行金融体系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杨晓龙[6](2020)在《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战略定位与运行现状分析 ——以H资产管理公司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家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深入,且伴随着宏观经济周期性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代表的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呈现双双抬升的态势,不仅对这些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造成巨大障碍,也对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所以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企业机构剥离不良资产的需求强烈,而原有的中国信达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长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资产、华融资产、东方资产和长城资产)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显然无法应对目前各地不良资产存量地不断累积,在此背景下,为防止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应运而生。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是金融产业链条中极为关键的一环,该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处置不良资产,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传统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发展至今,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综合性金控集团的道路,纷纷涉足其他金融机构,但是面对中国逐渐承受的金融市场,各大金融机构市场份额逐渐稳定,以不良资产处置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反而成为了“四不像”的尴尬存在,在竞争疲软的情况下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的情况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将集团公司变成了贪腐的温床。所以近年来,无论是在国家决策层面,社会上,学术界都纷纷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产生是国家针对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一次重大补充,也是国家在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一次重大地“拨乱反正”,打破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寡头垄断的格局,对行业竞争程度的增加,活力的释放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不良资产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本文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现状为基础,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优劣势比较为切入点,基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视角下,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包括两者发展历程、股权结构、盈利结构、业务领域和处置手段等,主要阐述在资产管理公司在本轮不良资产处置周期中,紧贴银保监会下发的153号文件《关于加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面对行业潜在竞争中进行差异化发展的方法研究,以及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主业的经营模式方向进行积极有益地探索。同时,文章也采用案例分析法,以H资产的战略发展的案例为基础,以小见大,对未来地方不良资产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通过以上论述,本文在基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基础上,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深入比较,探寻其自身优势,再把握不良资产处置的一般性的同时,强调对其特殊性的讨论,最后再以H资产案例加以佐证,为解决当前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展之瓶颈,提供有益的帮助。
岳然[7](2020)在《S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策略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受到经济下行及利率降低的影响,金融行业不良率持续增加,2012年开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新增逾期和延期还款的情况均大幅增加,加大了资金错配缺口。当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外部形势趋于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显着增加,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开始积聚,潜在市场风险防范压力和逾期项目风险化解压力相互叠加,给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尽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具有跨周期经营稳定金融市场的条件和能力,但由于不良资产经营业务的特殊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承接从商业银行剥离出的已逾期违约的资产,在后续处置过程中所面对的客户群体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优质授信客户相比,客户质量明显偏低,相应的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同样更加明显。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下仍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在此背景下,银行类不良资产处置作为资产管理公司的重要业务,对其及性能高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即以S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例对其融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我国当前的大环境,探讨S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当前融资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S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存在的问题,包括有:融资风险管理制度执行不严;融资风险管理处置流程不完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三个方面,最后通过明确S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风险管理的改进目标及改进原则,针对现存的问题对融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改进设计,主要从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方法、管理流程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方面入手,再辅助从融资风险管理制度的改善、融资风险防控机制的构建、融资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从里到外对S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风险管理进行全面改进。本文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面对融资风险存在的问题时,能够更具针对性地进行处理解决,提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类不良资产的融资风险管理处置水平,从而促进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琦[8](2020)在《Z银行对A集团贷款管理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获利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在业绩考核和同业竞争双重压力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服务对象集中面向集团客户,这类客户普遍存在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风险相对较低的特征,可能为商业银行带来高于预期的利润增长,增强其“投机心理”。有关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授信额度已占其授信总额的一半,更有甚者达到60%。大型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过度授信、多头授信现象屡见不鲜,中小型商业银行则盲目跟风,“羊群效应”明显,也盼望从整体盈利中分得“一杯羹”。随着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部分集团客户受到行业因素的影响,经营业绩下降导致信用风险频发。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实际贷款管理工作中依然沿袭“重放轻管”的旧思维,盲目扩贷而忽视贷后管理重要性,导致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成为长期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痛点。集团企业作为一类特殊客户群体,贷款违约所形成的风险具有突发性、连带性、扩散性等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影响授信银行的资产质量,更有可能波及其他金融机构,引发金融行业系统性风险。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贷款管理依然是商业银行保证资产安全,在新一轮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从贷款申请受理、调查审批、贷后跟踪监测、不良贷款清收等主要环节展示Z银行对A集团贷款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与可取之处。案例中A集团与Z银行建立长期信贷关系,借款频率高,金额大。由于多方面原因,A集团贷款由正常结转为不良,此后Z银行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成功实现不良贷款清收,避免资产损失。作为一则成功的贷款管理案例,本文既对Z银行在实际贷款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做出总结,也指出其中尚存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文末立足整个案例对经验教训进一步升华,得出相关启示,以期为商业银行在今后优化贷款管理工作流程、提升大客户信贷业务质量带来参考价值。
王克勤[9](2020)在《前海股交公司不良资产离岸证券化处理方式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金融风险管控是一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严格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9年我国经济“去杠杆”政策延续,并逐步转入“稳杠杆”阶段。在国内经济整体趋于下行的环境下,金融行业相关政策仍逐步收紧,以致国内市场资本流动性日渐趋紧,资金成本持续攀升,债务违约开始由一般中小微企业向上市公司及优质国有平台公司蔓延,金融市场不良资产总量持续攀升。因此,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在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盘活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将成为改善经济环境的重要渠道,如何引入外资跨境转让不良资产受到业内机构广泛关注。在此形势下,论文以前海股交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在不良资产业务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为切入点,采取规范分析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国内不良资产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对各类境外投资机构者的调研,了解境外投资机构的投资偏好,把境内不良资产通过离岸证券化与境外投资机构的风险需求及投资偏好进行匹配,提出了产品决策优化组合策略和系列实施保障措施,以推进公司不良资产离岸证券化业务的持续发展。论文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首先介绍研究意义与背景、内容与目的、技术与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然后,对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离岸证券化以及其它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及归纳,阐述了不良资产离岸证券化的概念和研究现状。进而描绘了对不良资产及其离岸证券化的现状,探究了前海股交控股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系统分析和对比,提出了产品优化组合等策略建议和保障措施。论文的研究可以为前海股交投资控股公司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优化产品结构,拓宽境外市场渠道,进而改变目前国内不良资产业务发展乏力的现状,切实提升离岸市场上的业务份额。此外,该研究也可以对国内外从事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其他机构和从业人员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进而对我国不良资产业务发展与离岸市场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侃[10](2020)在《资产管理公司参与问题企业重组业务模式研究 ——以HN公司改制上市为例》文中提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水平降低、财政收入增幅下滑、经济风险的发生概率同步上升,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导致问题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稳步化解过剩产能、妥善处置问题企业成为这一阶段改革的重要任务。2016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了“支持银行加快不良贷款处置”的要求,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对中国金融业稳定运行和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企业运营环境、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背景、各级政府的债务负担都与21世纪初期的状况大为不同,处置不良资产难以重复历史老路,如何快速而有效的处置不良资产成为当前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一大挑战。资产管理公司是专门从事不良资产处置的金融机构,问题企业重组是处置不良资产的一种高效方式,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速推进,问题企业重组业务必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长期以来,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市场中参与问题企业重组的重要力量,已初步具备通过兼并重组、破产重整等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对问题企业实施重组的能力,但其业务模式仍不成熟、业务能力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导致其在重组市场的参与程度仍然较低,主导运作并成功实施的重组项目数量仍然较少。目前,专业投资机构发展的相对滞后已成为国内问题企业重组项目落地的重要阻碍因素,资产管理公司如何提升问题企业重组的业务水平并将其转化为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面临着来自内外多方面的挑战。本文以企业重组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华东地区最大煤炭企业HN公司重组为案例,全面剖析资产管理公司问题重组业务主要存在的如政策不完善、投资思维僵化、管理能力不足、信息不对称、业务模式不确定等问题。提出资产管理公司应在当前政策环境下,运用投行思维,根据问题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定向减资、股份置换、定向增发、不良资产收购和市场化债转股等多种金融手段,综合性的采用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股权重组、债转股、并购重组、追加投资、破产重整、重组顾问等业务模式组合来实施问题企业重组。本文的研究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提高问题企业重组业务水平、培育新的业务增长极,有利于问题企业消除或减轻自身债务危机、盘活低效运营资产、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和偿债能力,有利于妥善处置问题企业,助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国资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面临四大风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资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面临四大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2)A公司收购不良资产后处置方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动态 |
1.研究动态 |
2.研究述评 |
(三)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研究的主要内容 |
3.技术路线 |
(四)创新和不足之处 |
1.文章的创新点 |
2.文章的不足之处 |
二、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理论 |
(一)相关概念 |
1.不良资产 |
2.不良资产处置 |
(二)相关理论 |
1.资源配置理论 |
2.冰棍效应理论 |
3.资产组合理论 |
三、A公司现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及案例 |
(一)A公司经营概况 |
1.A公司业务定位及组织架构 |
2.A公司近年业务发展情况及反映问题 |
(二)A公司现行主要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
1.基础处置方式——诉讼追偿和整包转让 |
2.鼓励处置方式——委托清收和债务重组 |
3.其他处置方式 |
(三)A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案例 |
1.委托清收处置案例——Z市工行债权资产包项目 |
2.债务重组处置案例——G公司不良资产项目 |
四、A公司现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1.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开展情况 |
2.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
3.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二)债务重组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1.债务重组处置方式开展情况 |
2.债务重组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
3.债务重组处置方式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三)本章小结 |
五、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优化思路及具体措施 |
(一)优化思路 |
1.保证清收服务商的质量 |
2.提升债务重组方式效能 |
(二)委托清收处置方式优化措施 |
1.确立清收服务商的准入门槛 |
2.明确清收服务商的准入流程 |
3.制定对清收服务商的激励约束措施 |
4.择机成立直营分支机构 |
(三)债务重组处置方式优化措施 |
1.匹配业务特性,申请调整考核模式 |
2.夯实专业基础,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
3.强化内控管理,建立全面风控体系 |
4.结合信息化技术,完善重组资产退出渠道 |
(四)本章小结 |
六、实施优化的保障措施 |
(一)相关制度支持 |
(二)拓宽资金来源 |
(三)专业人才培养 |
(四)企业文化建设 |
七、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R金控集团推进企业破产重整的纾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不良资产的研究 |
1.2.2 关于破产重整的研究 |
1.2.3 破产重整与不良资产结合的研究 |
1.2.4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金融控股集团概述 |
2.1.1 金融控股集团概念 |
2.1.2 金融控股集团相关理论 |
2.2 不良资产概述 |
2.2.1 不良资产相关概念 |
2.2.2 不良资产行业市场投资主体 |
2.2.3 不良资产相关理论 |
2.3 破产重整的概念和理论 |
2.3.1 破产重整的概念 |
2.3.2 破产重整的主要程序 |
2.3.3 破产重整的理论 |
第3章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的开展 |
3.1 R金控集团概况及行业背景 |
3.1.1 R金控集团概述 |
3.1.2 国有地方金控公司的行业现状 |
3.2 R金控服务区域企业债务危机的特点及成因 |
3.2.1 企业债务危机的特点 |
3.2.2 企业债务危机的成因 |
3.3 R金控开展不良资产业务的纾困路径建立 |
3.3.1 不良资产业务与债务危机企业纾困关系 |
3.3.2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概述 |
3.3.3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模式 |
3.4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对企业纾困的应用及局限 |
3.4.1 不良资产业务对企业纾困的应用 |
3.4.2 不良资产业务对企业纾困的局限性 |
第4章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推进破产重整的路径建立 |
4.1 破产重整是挽救企业的重要方式 |
4.1.1 破产重整的优势 |
4.1.2 破产重整的政策背景 |
4.2 银行对企业重整的障碍分析 |
4.2.1 银行对破产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
4.2.2 银行对重整计划参与度低 |
4.2.3 破产重整受偿周期长 |
4.2.4 担保权利人担保物权行使受到限制 |
4.2.5 银行债权表决机制存在矛盾 |
4.3 以不良资产交易推动重整的思路及理论 |
4.3.1 不良资产交易在重整中的思路 |
4.3.2 破产重整中不良资产交易的实质 |
4.3.3 庭外债务重组和破产重整程序的结合 |
4.3.4 银行对不良资产转让机制更成熟 |
4.4 R金控建立破产重整纾困路径优势 |
4.4.1 较高的债权协调能力 |
4.4.2 协调政府对企业重整的支持 |
4.4.3 以“准公共管理人”角色把握地方金融主导权 |
4.4.4 依托集团业务和人力资源,提供全面服务 |
4.5 不良资产业务参与企业重整的关键程序 |
4.5.1 企业是否适合破产重整的判断 |
4.5.2 不良资产业务参与破产重整模式选择 |
4.5.3 债权债务的梳理 |
4.5.4 不同类型债权的分步收购 |
第5章 以破产重整实施企业纾困案例应用分析 |
5.1 案例企业概况及债务危机 |
5.1.1 案例企业D公司概况 |
5.1.2 企业的债务危机情况 |
5.1.3 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 |
5.2 寻求帮扶,以破产重整实施解困 |
5.2.1 企业自救失败寻求帮扶 |
5.2.2 D公司具备重整价值 |
5.2.3 整体方案的设计安排 |
5.3 不良资产收购前资产负债的清理 |
5.3.1 企业资产项目的清理 |
5.3.2 企业负债的清理 |
5.3.3 企业清偿能力分析 |
5.3.4 重整资金预算及偿还来源 |
5.4 重整前不良资产收购过程 |
5.4.1 债权人沟通工作 |
5.4.2 不良资产收购过程 |
5.5 不良资产投资实施效果 |
5.5.1 对破产重整进程的推动 |
5.5.2 对债权人利益的影响效果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1.1 以不良资产投资推动重整是企业纾困有效路径 |
6.1.2 不良资产投资手段能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强监管形势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业务模式转型研究 ——以XAMC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2章 地方AMC历程及其政策环境分析 |
2.1 地方AMC诞生背景 |
2.2 地方AMC业务逻辑 |
2.3 地方AMC发展现状 |
2.4 地方AMC监管政策梳理 |
2.4.1 2012 至2018年监管政策 |
2.4.2 2019 年迈入强监管新时代 |
2.5 地方AMC产业环境分析 |
第3章 XAMC基本情况 |
3.1 XAMC概况 |
3.2 XAMC组织架构 |
3.3 XAMC主营业务 |
3.4 XAMC业务流程 |
第4章 强监管政策下XAMC业务转型必要性分析 |
4.1 企业所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
4.2 江西省银行不良资产市场状况 |
4.3 XAMC业务发展现状 |
4.4 强监管政策对XAMC业务发展影响 |
4.5 XAMC发展的SWOT分析 |
4.6 XAMC转型发展的紧迫性分析 |
第5章 XAMC转型发展思路及具体路径措施 |
5.1 发展战略调整 |
5.1.1 市场上主流战略定位 |
5.1.2 XAMC战略再定位 |
5.1.3 战略再定位下优化组织架构 |
5.2 聚焦主业做精做强非结构化不良资产管理业务 |
5.2.1 发挥区域优势加强渠道建设 |
5.2.2 丰富处置手段提高经营能力 |
5.2.3 增强业务素质提高收包效率 |
5.3 积极调整探索结构化不良资产管理业务新路径 |
5.3.1 收购工程款模式 |
5.3.2 收购原有债权模式 |
5.3.3 实体经济非金融债权模式 |
5.4 锐意创新努力打造新业务增长极 |
5.4.1 稳妥发展固收类投资业务 |
5.4.2 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
5.4.3 加快发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 |
5.4.4 积极探索资本市场类投资业务 |
5.5 多途径拓宽融资渠道确保融资畅通 |
5.5.1 融资总体思路 |
5.5.2 增资扩大股本 |
5.5.3 拓宽债权融资品种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关于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的研究 |
1.2.2 国内外关于风险以及风险评价的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 |
2.1.1 风险的起源与概念 |
2.1.2 企业风险管理 |
2.1.3 金融风险管理 |
2.1.4 项目风险管理 |
2.2 地方政府资产管理的相关理论 |
2.3 项目投资风险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 |
2.3.1 项目投资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
2.3.2 项目投资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 |
第三章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及项目简介 |
3.1.1 股东背景 |
3.1.2 组织架构 |
3.1.3 公司团队 |
3.1.4 经营现状 |
3.1.5 公司特点 |
3.2 A省地方资产管理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现状 |
3.2.1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业务 |
3.2.2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风险管理现状 |
3.3 A省地方资产管理业务项目风险问题分析 |
3.3.1 项目投资风险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2 项目投资存在的风险识别 |
第四章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
4.1 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目标和原则 |
4.1.1 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目标 |
4.1.2 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4.2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指标结构 |
4.3 问卷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 |
4.3.1 样本选择 |
4.3.2 问卷设计和描述 |
4.4 关键评价指标选取 |
4.4.1 基于因子分析的关键评价指标分析 |
4.4.2 基于专家法的关键评价指标分析 |
4.4.3 关键评价指标确定及评价指标体系重建 |
4.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A省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项目风险评级 |
4.5.1 建立因素集和评语集 |
4.5.2 各层权重的计算 |
4.5.3 建立模糊矩阵和综合评价计算 |
4.5.4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项目投资风险评级 |
4.6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结果的解析 |
第五章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
5.1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系统构成要素优化建议 |
5.1.1 聚焦不良资产收处能力提升 |
5.1.2 拓宽融资渠道 |
5.1.3 创新业务模式 |
5.2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系统环境优化建议 |
5.2.1 完善政策和法律 |
5.2.2 优化监管机制 |
5.2.3 发挥“地缘”优势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问卷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评价与风险测度调查问卷 |
(6)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战略定位与运行现状分析 ——以H资产管理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 |
1.2 选题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资产管理公司模式选择相关 |
1.3.2 不良资产来源相关分析 |
1.3.3 资产管理业务与最优金融结构 |
1.3.4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4.3 创新点及不足 |
第2章 不良资产处置行业背景及发展现状 |
2.1 政策背景 |
2.1.1 历史沿革 |
2.1.2 银保监会153号文件 |
2.2 市场背景 |
2.2.1 不良资产规模 |
2.2.2 不良资产来源分析 |
2.3 不良资产处置行业链条分析 |
第3章 H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案例介绍 |
3.1 案例公司基本介绍和发展情况 |
3.2 H资产内部环境分析 |
3.2.1 经营业绩情况 |
3.2.2 人力资源情况 |
3.3 H资产战略的实施和实现策略 |
3.3.1 公司战略分析 |
3.3.2 公司战略定位选择 |
3.3.3 公司目标设定 |
3.4 H资产所面临的问题 |
第4章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比较分析 |
4.1 发展历程 |
4.2 股权结构 |
4.3 盈利分析 |
4.3.1 总资产 |
4.3.2 业务领域 |
4.3.3 利润结构 |
4.3.4 处置手段 |
第5章 基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视角下的优劣势分析 |
5.1 优势分析 |
5.1.1 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竞争优势 |
5.1.2 与非持牌资产管理公司竞争优势 |
5.2 劣势分析 |
5.2.1 法律政策地位不平衡 |
5.2.2 融资困难 |
5.2.3 公司内部治理和业务能力差距大 |
第6章 结论与意见 |
6.1 发展意见 |
6.1.1 战略定位选择 |
6.1.2 创新处置手段 |
6.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S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策略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
2.1.2 不良资产 |
2.1.3 企业融资策略 |
2.2 理论基础 |
2.2.1 MM定理 |
2.2.2 权衡理论 |
2.2.3 优序融资理论 |
3 S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现状 |
3.1 S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财务情况 |
3.2 S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现状 |
3.2.1 融资结构 |
3.2.2 融资的举措与取得的成效 |
3.3 S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 |
3.3.1 负债规模增长过快 |
3.3.2 负债结构有待调整 |
3.3.3 融资成本逐年攀升 |
3.3.4 贷款授信集中 |
3.4 S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问题形成的原因 |
3.4.1 不良资产融资的负债规模风险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
3.4.2 不良资产风险管理处置流程不完善 |
3.4.3 不良资产融资杠杆能力低 |
3.4.4 社会征信调查制度不足 |
4 S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改进策略 |
4.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策略的经验借鉴 |
4.1.1 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策略 |
4.1.2 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策略 |
4.1.3 经验借鉴 |
4.2 融资规模总量控制策略 |
4.3 负债结构调整策略 |
4.4 严控融资成本策略 |
4.5 调节负债端融资期限策略 |
5 改进S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策略的保障措施 |
5.1 将融资从财务中分离暨成立资金运作部 |
5.2 推进信息化建设 |
5.3 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 |
5.4 建立流动性风险应急机制 |
5.5 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案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8)Z银行对A集团贷款管理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Z银行对A集团贷款申请受理和贷前调查分析 |
2.1 授信双方基本信息介绍 |
2.1.1 贷方基本信息 |
2.1.2 借方基本信息 |
2.2 贷款申请受理 |
2.3 贷款项目调查分析 |
2.3.1 贷款资金用途、金额、期限、担保方式 |
2.3.2 借方财务状况分析 |
2.3.3 贷款担保情况分析 |
2.3.4 贷款风险性分析 |
2.4 贷款审批结论 |
2.5 贷款申请受理和贷前调查小结 |
第三章 Z银行贷后跟踪监测过程分析 |
3.1 贷后跟踪监测主要内容 |
3.1.1 资金账户监管 |
3.1.2 现场检查 |
3.1.3 日常跟踪监管 |
3.1.4 风险分类与预警 |
3.1.5 重大事件监测 |
3.1.6 定期分析与贷后监测报告 |
3.2 贷后跟踪监测问题及成因分析 |
3.2.1 贷后跟踪监测问题分析 |
3.2.2 贷后跟踪监测问题成因分析 |
第四章 A集团贷款正常结转不良分析 |
4.1 A集团贷款逾期过程分析 |
4.2 A集团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
4.2.1 员工老龄化程度高,管理经营模式落后 |
4.2.2 劳动密集型行业,应付职工薪酬负担大 |
4.2.3 企业市场定位不准确,同业竞争压力大 |
4.2.4 集团多年改制未果,浪费大量成本 |
4.2.5 城市改造带来负面影响,营业利润逐年下滑 |
第五章 Z银行处置A集团不良贷款分析 |
5.1 处置方式比较及风险性分析 |
5.1.1 处置方式比较分析 |
5.1.2 处置方式风险性分析 |
5.2 Z银行对A集团不良贷款价值评估研究 |
5.2.1 假设清算法 |
5.2.2 专家议价法 |
5.3 Z银行处置A集团不良贷款方式 |
5.3.1 阶段性处置方式 |
5.3.2 一次性处置方式 |
第六章 Z银行贷款管理经验教训和启示 |
6.1 Z银行贷款管理经验总结 |
6.1.1 “望、闻、问、切”控制贷前风险 |
6.1.2 实行贷后管理团队评分机制 |
6.1.3 搭建同业协作信息交流平台 |
6.1.4 并购重组盘活企业不良资产 |
6.1.5 借助外界力量清收不良资产 |
6.2 Z银行贷款管理教训总结 |
6.2.1 贷后监控工作不连续,员工岗位调动频繁 |
6.2.2 贷款管理时间较长,增加管理难度和风险 |
6.3 Z银行贷款管理启示 |
6.3.1 建立差异化信贷人员管理和激励机制 |
6.3.2 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搭建内控风险管理平台控制系统 |
6.3.3 培育更多不良资产商业化参与主体 |
6.3.4 采用基金模式处置不良资产 |
6.3.5 “金融科技+不良资产”创新处置方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前海股交公司不良资产离岸证券化处理方式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3.3 论文框架 |
1.4 研究创新点 |
1.4.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1.4.2 研究内容的创新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研究综述 |
2.1 不良资产概述 |
2.1.1 内涵 |
2.1.2 特征 |
2.1.3 类型 |
2.1.4 发展阶段 |
2.2 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原理 |
2.2.1 资产重组理论 |
2.2.2 风险隔离原理 |
2.2.3 现金流分析原理 |
2.2.4 信用増级原理 |
2.3 不良资产离岸证券化概述 |
2.3.1 内涵与发展 |
2.3.2 参与机构及其特点 |
2.3.3 相关监管部门 |
2.3.4 受让方式 |
2.3.5 处置方式 |
2.4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综述 |
2.4.1 以银行为主体的不良资产研究 |
2.4.2 其他不良资产处置机构的研究 |
第三章 前海股交公司不良资产离岸证券化的现状及问题 |
3.1 公司简介 |
3.1.1 历史沿革 |
3.1.2 业务板块 |
3.2 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发展环境 |
3.2.1 宏观经济环境 |
3.2.2 政策监管环境 |
3.2.3 行业竞争环境 |
3.3 不良资产离岸证券化业务的现状 |
3.3.1 业务现状 |
3.3.2 产品交易结构 |
3.3.3 典型项目情况描述 |
3.3.4 典型项目盈利情况 |
3.4 不良资产离岸证券化业务的现存问题 |
3.4.1 处理周期长并且财务成本高 |
3.4.2 项目的处置和风险把控难度大 |
3.4.3 融资渠道少致使资金成本高 |
第四章 前海股交公司不良资产离岸证券化处理方式的优化 |
4.1 优化原则和思路 |
4.1.1 优化原则 |
4.1.2 优化思路 |
4.2 交易结构优化策略 |
4.3 区域选择策略 |
4.4 交易对手选择策略 |
4.4.1 资产端的选择策略 |
4.4.2 服务商的选择策略 |
4.4.3 增信方的选择策略 |
4.4.4 律师中介的选择策略 |
4.4.5 反洗钱合作机构的选择策略 |
4.5 风险对冲优化策略 |
4.5.1 香港市场投资者现状 |
4.5.2 风险对冲基金结构搭建选择 |
4.5.3 风险对冲基金结构与优势 |
4.5.4 境外风险对冲基金策略 |
4.6 境外资金渠道优化策略 |
第五章 前海股交控股公司不良资产离岸证券化的保障措施 |
5.1 产品管理保障措施 |
5.1.1 底层资产管理保障 |
5.1.2 资金管理保障 |
5.1.3 汇率风险防范保障 |
5.2 信息系统及合规保障措施 |
5.2.1 信息系统保障 |
5.2.2 法律合规保障 |
5.3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资产管理公司参与问题企业重组业务模式研究 ——以HN公司改制上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简要评述 |
1.4 分析框架 |
1.4.1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1.5.1 研究创新 |
1.5.2 研究不足 |
2 问题企业重组业务概述 |
2.1 相关理论概述 |
2.1.1 问题企业的特征和界定 |
2.1.2 问题企业重组的定义 |
2.1.3 问题企业重组的基本原则 |
2.1.4 问题企业重组的经济效应理论 |
2.2 问题企业重组业务的发展机遇 |
2.2.1 问题企业数量加速扩大 |
2.2.2 问题企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
2.2.3 专业投资机构发展滞后 |
2.3 问题企业重组业务的主要模式 |
2.3.1 “非金融债权收购+”模式 |
2.3.2 “债务重组+”模式 |
2.3.3 “破产重整+”模式 |
2.4 问题企业重组业务的重难点 |
2.4.1 制度政策层面 |
2.4.2 业务管理层面 |
2.4.3 业务实践层面 |
3 X资产管理公司参与HN公司重组项目的案例分析 |
3.1 重组的背景与内在逻辑 |
3.1.1 HN公司的基本情况 |
3.1.2 X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债转股的股权退出诉求 |
3.1.3 HN公司整体改制上市的需求 |
3.1.4 X资产管理公司拓展区域布局的动力 |
3.2 重组的实施路径和解决方案 |
3.2.1 减持和出清HN公司政策性股权资产 |
3.2.2 以资产证券化实现HK地产公司的剥离与并购 |
3.2.3 市场化债转股增资改善经营 |
3.2.4 成立基金收购不良债权 |
3.3 重组的结果和经验总结 |
3.3.1 重组结果 |
3.3.2 案例的经验总结 |
3.4 重组业务模式的深度探究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
3.4.1 第三方并购+问题企业重组 |
3.4.2 不良资产包收购+资产重组 |
3.4.3 跨境不良资产转让+问题企业重组 |
3.4.4 违约信用债券收购+问题企业重组 |
3.4.5 P2P问题平台重组 |
3.4.6 小结 |
4 思考和建议 |
4.1 制度政策层面 |
4.1.1 促进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4.1.2 严格遵守监管要求 |
4.2 业务管理层面 |
4.2.1 完善管理制度 |
4.2.2 构建协同机制 |
4.2.3 搭建问题企业服务平台 |
4.3 业务实践层面 |
4.3.1 多渠道挖掘问题企业来源 |
4.3.2 精准分类问题企业 |
4.3.3 注重分析重组意愿 |
4.3.4 谈判寻求利益共同点 |
4.3.5 项目的安全和退出机制 |
4.3.6 强化重组项目风控措施 |
5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国资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面临四大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 [1]YZ公司不良资产处置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 陈昊.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2]A公司收购不良资产后处置方式优化研究[D]. 张杰埙.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3]R金控集团推进企业破产重整的纾困路径研究[D]. 张金栋. 山东大学, 2020(05)
- [4]强监管形势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业务模式转型研究 ——以XAMC为例[D]. 谢群锋.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5]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研究[D]. 王绍钧.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6]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战略定位与运行现状分析 ——以H资产管理公司为例[D]. 杨晓龙. 河北金融学院, 2020(12)
- [7]S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策略改进研究[D]. 岳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8]Z银行对A集团贷款管理案例分析[D]. 高琦. 河北大学, 2020(08)
- [9]前海股交公司不良资产离岸证券化处理方式优化策略研究[D]. 王克勤. 兰州大学, 2020(01)
- [10]资产管理公司参与问题企业重组业务模式研究 ——以HN公司改制上市为例[D]. 赵侃.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