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夏妇女低贫血患病率保护性因素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唐静[1](2021)在《先兆早产孕妇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先兆早产孕妇睡眠质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现状;探究先兆早产孕妇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先兆早产孕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提高先兆早产孕妇睡眠质量、促进孕妇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1月在贵港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确诊为先兆早产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让患者扫码填写问卷,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社会支持量表(SSRS)。本研究共发放23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38份,回收有效率为100%。运用SPSS25.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238例先兆早产孕妇中有157(69.97%)人存在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得分为(8.89±3.43)分。2.先兆早产孕妇应对方式中面对评分为(18.95±3.10),回避评分为(14.41±2.69),屈服评分为(7.39±2.25)。不同文化程度的先兆早产孕妇面对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的先兆早产孕妇回避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人口学资料的先兆早产孕妇屈服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238例先兆早产孕妇社会支持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得分为(41.59±5.87),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得分分别为(24.01±3.82)、(10.32±2.42)、(7.26±1.61);不同居住地、家庭成员关心程度的先兆早产孕妇社会支持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居住地、婚姻状况、职业、学历、人均月收入、孕次、产次、孕前主观睡眠质量,有无阴道流血、妊娠合并症对先兆早产孕妇的睡眠质量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腹痛、怀孕方式、妊娠合并症、孕前主观睡眠质量是睡眠障碍发生的预测因素(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00-5000元[OR=2.851,95%CI(1.227-6.627),P=0.015];腹痛[OR=4.176,95%CI(1.399-12.468),P=0.010];妊娠合并症[OR=3.354,95%CI(1.094-10.287),P=0.034];人工助孕[OR=5.574,95%CI(1.386-22.416),P=0.016];孕前主观睡眠质量较差[OR=7.463,95%CI(2.191-25.428),P=0.001]。6.Pearson相关结果显示屈服与睡眠质量总分呈正相关(r=0.493,P<0.01);主观支持与睡眠质量总分呈负相关(r=-0.413,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睡眠质量总分呈负相关(r=-0.274,P<0.01);面对与客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221、0.257;屈服与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18、-0.295。结论:1.不同居住地、婚姻状况、职业、学历、人均月收入、孕次、产次、孕前主观睡眠质量,有无阴道流血、妊娠合并症是先兆早产孕妇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腹痛、怀孕方式、妊娠合并症、孕前睡眠质量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2.先兆早产孕妇倾向采用面对和回避的应对方式。不同文化程度是先兆早产孕妇面对得分的影响因素,不同职业是先兆早产孕妇回避得分的影响因素。3.先兆早产孕妇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居住地和家人关心程度是先兆早产孕妇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4.屈服的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评分呈正相关。主观支持评分、社会支持总分与睡眠质量评分呈负相关。面对的应对方式与客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屈服的应对方式与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
齐利丽[2](2021)在《当归补血汤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骨髓巨噬细胞HO-1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一般行为学、体重、血液学指标的改善,验证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增强骨髓巨噬细胞血红素加氧化酶-1的表达,影响巨噬细胞介导的“铁再循环”这一关键环节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这一假设,丰富中医气旺血生,髓液盈满的科学内涵。方法:1.制备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购买SPF级Wistar雌性未孕大鼠96只,体重180-200g,适应性喂养1周,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低铁组(86只)。大鼠内眦静脉采血1.5ml,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等血液学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铁蛋白(SF)值,记录后作为基础值。空白组饲喂标准饲料,饮自来水;低铁组饲喂低铁饲料,饮去离子水,辅以每周眼眶放血,1ml/次,饲养期间避免铁接触。4周后眼眶采血法鉴定贫血模型:将低铁组血红蛋白(HGB)<110g/L,血清铁蛋白(SF)<20ng/ml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M组)、当归补血汤低剂量组(DD组)、当归补血汤中剂量组(DZ组)、当归补血汤高剂量组(DG组)、琥珀酸亚铁组(H组)、当归补血汤低剂量组+琥珀酸亚铁(DD+H组)、当归补血汤中剂量组+琥珀酸亚铁(DZ+H组)、当归补血汤高剂量组+琥珀酸亚铁(DG+H组)、对照组(N组)各10只,购买同品系成年雄性大鼠45只,体重约250g,按照雌:雄=2:1比例同笼,以次日阴道见到阴栓或用生理盐水冲洗雌鼠阴道做阴道涂片于低倍镜下观察见精子(计为孕0d)记录妊娠期。2.药物干预:于大鼠孕第11天,空白组、模型组大鼠生理盐水灌胃干预,对低铁各组分别用各自的药物剂量灌胃干预,直至产后21天,分别检测产后21天各组大鼠血液学指标及血清铁蛋白的值,21天仔鼠的血液学指标。3.产后22天各组大鼠股骨骨髓分离、诱导、培养、鉴定、提纯骨髓巨噬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药物干预后骨髓巨噬细胞中血红素加氧化酶-1(HO-1)表达量。结果:1.成功制备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与对照组相比,低铁组大鼠血红蛋白(HGB)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铁蛋白(SF)下降(P<0.05);低铁组大鼠体重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低铁组大鼠精神萎靡,毛发易脱,爪甲发白,易激惹,虚弱,易蜷卧。2.药物干预后:⑴一般行为学观察:与模型组对比,给药后各组大鼠精神状态、毛发、耳、爪肤色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当归补血汤(中、高剂量)+琥珀酸亚铁组大鼠精神饱满,性格温顺,毛发光亮,活动积极,耳、爪红润,有明显差异;⑵体重: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各组大鼠体重均增长,其中当归补血汤(中、高剂量)+琥珀酸亚铁组大鼠体重显着增长已与对照组相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⑶血液学指标+血清铁蛋白: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各组的HGB、SF均上升,其中当归补血汤(中、高剂量)+琥珀酸亚铁组显着上升已与对照组相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有效。3.仔鼠:⑴一般行为学观察:对照组仔鼠活动积极,吮乳积极,性格温顺,毛发光亮,耳、爪红润,而模型组仔鼠精神萎靡,身材瘦小,毛发稀疏,吮乳消极,耳、爪淡白;⑵体重: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各组仔鼠体重均增长,其中当归补血汤(中、高剂量)+琥珀酸亚铁组仔鼠生长速度明显增快已与对照组相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⑶血液学指标: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各组仔鼠的HGB均有所上升,其中当归补血汤(中、高剂量)+琥珀酸亚铁组显着上升已与对照组相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有效。4.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除当归补血汤低、中剂量组无显着变化外,其余各组的HO-1表达量均升高,其中当归补血汤中、高剂量+琥珀酸亚铁干预后骨髓巨噬细胞中HO-1表达量显着增加已与对照组相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从经济医学的角度讲,当归补血汤中剂量+琥珀酸亚铁组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效果最佳。结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精神萎靡,贫血貌,活动减少,不欲进食,所生仔鼠生长缓慢,活动减少,贫血貌,吮乳消极,当归补血汤具有补气生血、调节人体微循环之效,联合琥珀酸亚铁,可有效改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的一般行为学、体重、血液学指标以及仔鼠的生长速度及贫血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骨髓巨噬细胞中HO-1的表达,加快巨噬细胞介导的铁循环来实现的。
吴冰洁[3](2021)在《皖北农村留守已婚育龄期女性子宫肌瘤不良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我国皖北农村地区留守育龄期女性子宫肌瘤患病现状,分析参与调研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生理特征及部分女性生殖疾病对诱发子宫肌瘤的影响,同时,在被调查乡镇开展女性健康教育讲座。数据分析所得结果可为生殖疾病预防、健康宣传教育等卫生部门在日后开展先关工作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随机选取阜阳市,淮南市,蚌埠市三个皖北行政区域,再按照农村外出务工率的高低进行分层抽样,进而确定被调查的具体乡镇。通过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相关信息,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xcel中,使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行卡方检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明确各变量与子宫肌瘤之间关系。结果最终共计选取2200名皖北育龄期妇女,有440名女性患有子宫肌瘤,其中126名肌瘤类型为单发,314名为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为20.0%。平均年龄为(38.31±6.267)岁。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子宫肌瘤患病率在被调查者年龄、教育背景、婚姻状况、初潮年龄、胎次、初产年龄、阴道炎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月经紊乱变量中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子宫肌瘤与被调查者年龄、阴道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月经紊乱变量呈正相关,均为子宫肌瘤的危险性因素(OR>1,95%CI不包括1),而初潮年龄、初产年龄及胎次变量与子宫肌瘤呈负相关,均为子宫肌瘤保护性因素(OR<1,95%CI不包括1);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阴道炎、卵巢囊肿仍为子宫肌瘤的危险性因素,而较晚的初潮年龄为子宫肌瘤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过早的初产年龄、较少的胎次、较早的月经初潮年龄、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月经紊乱疾病的女性更容易患子宫肌瘤;为降低子宫肌瘤患病率,相关卫生部门应进一步开展女性健康预防及宣传教育,以提高我国整体生育健康水平。
刘志伟[4](2020)在《血尿酸水平与男性骨质疏松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研究血尿酸水平与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的男性7677例。依据尿酸水平分为正常尿酸组(A组,尿酸≤420mmol/L,5933例)和高尿酸组(B组,尿酸>420mmol/L,1744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尿酸、腰椎骨密度、髋关节骨密度以及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的比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校正了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等因素后血尿酸每增加1umol/L,腰椎骨密度增加0.027个单位,髋部骨密度增加0.037个单位,血尿酸水平与腰椎及髋关节骨密度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尿酸血症是预防骨质疏松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704(95%CI 0.594~0.835)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高尿酸血症是预防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图0幅;表3个;参31篇。
邵郅强[5](2020)在《妊娠前超敏C反应蛋白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妊娠前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etein,hs-CRP)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2017年每两年一度的开滦集团健康体检且体检后在此期间首次、单胎妊娠分娩的育龄期妇女为研究队列,在此研究队列中选取无慢性肾炎及慢性高血压的妇女为观察对象共1041例。依妊娠前hs-CRP三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3组。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25%百分位数,75%百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样本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妊娠前hs-CRP缺失的数据用本年度前的(优先使用前一年度,最多使用前两年度)hs-CRP数据进行替代。偏态分布的hs-CRP经对数转换成正态分布(lnhs-CRP:以常数e为底数hs-CRP的对数)后,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妊娠前hs-CRP与妊娠妇女分娩前收缩压、分娩前舒张压、分娩前平均动脉压的线性关系,同时分析各因素的方差膨胀因子(VIF),进行共线性诊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前hs-CRP对HDP的影响。为除外替代妊娠前hs-CRP缺失数据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排除妊娠前hs-CRP数据替代者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1依妊娠前hs-CRP三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三组,分别为362例、351例、328例,三组间HDP发病率分别为4.42%、9.69%、8.84%(P<0.05)。2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lnhs-CRP每增加1个单位,分娩前收缩压增加0.71mm Hg(95%CI:0.05~1.38),lnhs-CRP与分娩前舒张压、分娩前平均动脉压不存在线性关系,且模型中各自变量的VIF值均<2,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相比,第二、三分位组发生HDP的OR(95%CI)分别为2.72(1.34~5.52)、2.10(1.02~4.35)。4在敏感性分析中,与第一分位组相比,第二分位组发生HDP的OR(95%CI)为2.43(1.20~4.91)。5此外,还发现分娩年龄、SBP、BMI均是HD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1妊娠前高hs-CRP是HDP的危险因素;2妊娠前hs-CRP与分娩前收缩压成正线性关系,与分娩前舒张压、分娩前平均动脉压不存在线性关系;3分娩年龄、妊娠前高SBP、妊娠前高BMI是HDP发病的危险因素。图0幅;表10个;参173篇。
胥芹[6](2020)在《育龄女性孕前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不良妊娠结局(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APO)是指除正常活产以外的病理妊娠及分娩期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人口健康素质并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探讨其危险因素、早期筛查并识别高危人群,是围产医学界和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以及久坐等生活方式的改变,营养过剩问题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在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在此背景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贫血已成为影响育龄女性健康的主要负担。虽然已有大量的研究探讨了妊娠期糖尿病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然而目前仍然缺乏直接利用孕前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浓度以探讨孕前血糖水平对胎儿健康和妊娠结局(尤其是早期胚胎发育)影响的大样本研究;另外,既往研究多关注于孕期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且研究结果不一致,尚缺乏关于孕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相关证据。本文将围绕育龄女性孕前FPG水平和Hb水平两个营养相关血液指标,分析孕前高血糖以及贫血和高Hb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二者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联合作用。方法基于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National Free Pre-pregnancy Checkups Project,NFPCP),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的方法,纳入2010~2016年在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2907个县)参加NFPCP,且在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妊娠结局随访的20~49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结局包括:(1)单一某种不良妊娠结局:自然流产、早产、巨大儿、足月小样儿、出生缺陷和围产儿死亡;(2)APO:发生上述任意一种及以上不良妊娠结局;(3)MAPO(Multiple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发生上述两种及以上不良妊娠结局。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我们纳入6,447,339名女性以探讨孕前FPG水平与结局事件的相关性。将研究对象分为:1)血糖正常组:FPG<5.6mmol/L且无自报DM史;2)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5.6mmol/L≤FPG<7.0mmol/L同时无自报DM史;3)DM组:FPG≥7.0mmol/L或有自报DM史。在DM组中,有自报DM史者为知晓组,其余为非知晓组。在自报有DM史的研究对象中,FPG<7.0mmol/L为控制组,其余为非控制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计算关联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进一步排除基线自报有DM史的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照血糖水平从划分为多个组别(<5.0、(5.0,6.0]、(6.0,7.0]、(7.0,8.0]、(8.0,9.0]、(9.0,10.0]、>10 mmol/L),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计算OR及95%CI,并采用简单线性回归进行OR值的趋势检验;同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s,RCS)函数,分析孕前FPG水平与结局事件的暴露反应关系。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我们纳入4,510,670名女性以探讨孕前Hb水平与结局事件的相关性。对居住在海拔≥1000米地区女性的Hb浓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进行校正,然后根据贫血的诊断标准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1)三组,贫血组(<110g/L)、正常组(110~149 g/L)和高Hb组(≥150g/L);2)七组,重度贫血组(<70g/L)、中度贫血组(70~99 g/L)、轻度贫血组(100~109 g/L)、正常组(110~149 g/L)、轻度高 Hb 组(150~159 g/L)、中度高 Hb 组(160~169 g/L)和重度高Hb组(≥170 g/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Hb组间与结局事件关联的OR值及95%CI,采用RCS估计孕前Hb水平与结局事件的暴露反应关系。纳入4,456,699名女性以探讨孕前FPG水平和Hb水平对结局事件的联合作用。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高血糖和Hb的等级(重度贫血、轻中度贫血、正常Hb和高Hb)划分为2*4组,以正常血糖且正常Hb组作为参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 OR 及 95%CI。结果1.IFG组和DM组分别占总研究对象的13.15%(847,737人)和1.18%(76,297人)。在DM组中,DM的知晓率仅为1.20%(917人),知晓组里血糖水平控制达标率为62.16%(570人)。自然流产、早产、巨大儿、足月小样儿、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APO 和 MAPO 的发生率分别为 2.87%、7.79%、5.16%、0.32%、0.05%、0.33%、15.60%和0.67%。在校正多种因素后,与血糖正常组相比,孕前IFG和DM可增加自然流产(OR,1.07,95%CI:1.06-1.09;OR,1.11,95%CI:1.06-1.15)、早产(OR,1.01,95%CI:1.00-1.02;OR,1.15,95%CI:1.12-1.18)、巨大儿(OR,1.07,95%CI:1.06-1.08;OR,1.17,95%CI:1.13-1.21)、足月小样儿(OR,1.06,95%(CI:1.02-1.11;OR,1.15,95%CI:1.02-1.30)和围产儿死亡(OR,1.08,95%CI:1.04-1.12;OR,1.59,95%CI:1.44-1.76)的发生风险。孕前DM与出生缺陷的OR值为1.54(95%CI:1.20-1.99)。IFG 和 DM 组发生 APO 的 OR 分别为1.07(95%CI:1.06-1.07)和1.21(95%CI:1.19-1.23),对于 MAPO,相应的值分别为 1.08(95%CI:1.04-1.11)和1.42(95%CI:1.31-1.54)。与非知晓组相比,知晓组发生APO的风险增加54%(OR,1.54,95%CI:1.33-1.78);与非控制组相比,控制组发生早产、巨大儿、围产儿死亡、APO和MAPO的风险分别降低64%(OR,0.36,95%CI:0.24-0.54)、48%(OR,0.52,95%CI:0.32-0.84)和 96%(OR,0.04,95%CI:0.01-0.24)、52%(OR,0.48,95%CI:0.36-0.65)和 93%(OR,0.07,95%CI:0.02-0.27)。在无自报 DM 史的女性中,与FPG<5mmo/L组相比,随着FPG水平的升高,自然流产、早产、巨大儿、围产儿死亡、APO和MAPO的发生风险随之升高(P线性<0.05)。当将FPG作为连续性变量进行RCS分析时,除FPG水平与早产的关系呈现U型,其余结果均一致呈正向上升趋势。2.孕前贫血组占总研究对象的7.78%(351,011人),高血红蛋白组占4.54%(204,986人)。在校正多种因素后,与正常组相比,重度贫血可增加自然流产、早产和 APO 的发生风险,OR 值分别为 1.67(95%CI:1.41-1.99)、1.19(95%CI:1.04-1.36)和 1.24(95%CI:1.12-1.36),贫血会降低巨大儿(OR,0.93,95%CI:0.92-0.95)、增加足月小样儿(OR,1.08,95%CI:1.01-1.15)、增加围产儿死亡(OR,1.06,95%CI:1.00-1.12)的发生风险。高血红蛋白组可增加自然流产、早产、巨大儿、围产儿死亡、APO和MAPO的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1.16(95%CI:1.13-1.19)、1.12(95%CI:1.10-1.14)、1.12(95%CI:1.10-1.14)、1.23(95%CI:1.14-1.32)、1.12(95%CI:1.11-1.14)和1.27(95%CI:1.20-1.34),重度高血红蛋白会增加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OR,1.81,95%CI:1.12-2.92)。RCS结果提示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自然流产、早产、围产儿死亡和APO均呈近似的U型关系。3.与正常血糖且正常Hb组相比,高血糖伴重度贫血组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增加 104%(OR,2.04,95%CI:1.38-3.01)、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 38%(OR,1.38,95%CI:1.02-1.99),高血糖伴高Hb组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增加25%(OR,1.25,95%CI:1.19-1.31)。结论孕前IFG和DM与自然流产、早产、巨大儿、足月小样儿和围产儿死亡发生风险相关,孕前DM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相关。孕前血糖控制良好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孕前重度贫血和高Hb水平均能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Hb水平与自然流产、早产和围产儿死亡之间呈U型关系。血糖与Hb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联合效应。建议加强对广大备孕女性开展孕前血糖筛查和血红蛋白水平筛查,早期监测并及时提供适当干预,以改善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冯祥[7](2020)在《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为依托,调查分析扬中市中老年居民常见慢性病和慢性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现状,同时探索主要确诊慢性病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引导扬中市中老年居民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促进医疗服务供给侧转变服务模式以及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和改善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扬中市八桥镇、油坊镇和三茅街道6个自然村(社区)中具有扬中市户籍的≥40岁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面对面式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内镜及病理诊断和实验室检测,了解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一般人口学特征、常见慢性病及慢性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现状和健康相关行为等信息。实际发放问卷2 644份,获得有效问卷2 591份,有效率为98.0%。调查数据经现场平板调查上传至优数数据库后导出EXCEL表格,利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探索主要确诊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1)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本次调查共发现慢性病患者2 501人,慢性病患病率达96.53%,其中女性慢性病患病率为97.31%,男性为95.52%。慢性病按病种分,前12位分别为:慢性胃炎(72.52%)、高血压(62.52%)、血脂异常(34.89%)、子宫肌瘤(女)(12.50%)、糖尿病(10.61%)、上消化道癌前病变(7.53%)、胆囊炎/胆管炎(6.02%)、胆结石(5.44%)、十二指肠溃疡(4.09%)、胃息肉(3.98%)、类风湿性关节炎(3.01%)和萎缩性胃炎(3.01%)。在本次确诊的8种慢性病(慢性胃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和萎缩性胃炎)中,慢性病共病率为66.69%,其中男性慢病共病率高于女性(67.43%vs 66.11%)。(2)主要确诊慢性病患病情况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胃炎的患病率为72.52%,不同文化程度、每日蔬菜摄入量、每日蛋类摄入量的中老年居民慢性胃炎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扬中市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为62.52%,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BMI、吸烟、被动吸烟、每日畜禽类及其制品摄入量、每日蛋类摄入量、心率、慢性病家族史的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扬中市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4.89%,不同BMI、饮酒、饮茶、体育锻炼、每日畜禽类及其制品摄入量、每日水产类摄入量和慢性病家族史的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扬中市中老年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61%,女性糖尿病患病率低于男性。不同年龄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BMI、吸烟、饮茶、体育锻炼、职业性体力劳动、心率和慢性病家族史的中老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患病率为7.53%。男性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病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吸烟、饮酒和每日蔬菜摄入量的中老年居民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健康相关因素扬中市中老年居民超重率为40.64%,肥胖率为11.89%;吸烟率为22.27%,戒烟率为4.01%,不吸烟率为73.72%;经常饮酒率为18.87%,偶尔饮酒率为1.97%,不饮酒率为79.16%;被动吸烟率为44.42%;经常饮茶率为18.91%,偶尔饮茶率为0.35%,不饮茶率为80.74%;经常锻炼率17.75%;每日蔬菜摄入不足率(<300g)为29.80%;每日水果摄入不足率(<200g)为97.34%;每日畜禽类及其制品摄入过量率(>75g)为24.93%;每日水产类摄入过量率(>75g)为20.54%;每日蛋类摄入不足率(<40g)为52.45%;每日豆制品摄入不足率(<25g)为61.75%;每日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率(<300g)为99.77%;中度工作强度率为49.21%,重度工作强度率为1.97%;心率过快者占4.55%;有慢性病家族史者占55.15%。(4)常见慢性病影响因素年龄(50~:OR=1.980,95%CI:1.232~3.183;60~:OR=4.305,95%CI:2.333~7.942)、BMI(超重:OR=1.807,95%CI:1.133~2.880;肥胖:OR=3.735,95%CI:1.459~9.559)、吸烟(吸烟:OR=0.588,95%CI:0.363~0.952;戒烟:OR=0.221,95%CI:0.099~0.495)、被动吸烟(OR=0.585,95%CI:0.379~0.903)和慢性病家族史(OR=1.755,95%CI:1.138~2.707)是慢性病的独立影响因素。(5)主要确诊慢性病影响因素每日蛋类摄入不足(OR=1.205,95%CI:1.014~1.433)与慢性胃炎的发生独立相关。年龄(50~:OR=1.976,95%CI:1.602~2.436;60~:OR=3.207,95%CI:2.478~4.150)、文化程度(初中~:OR=0.716,95%CI:0.575~0.891;高中:OR=0.669,95%CI:0.496~0.903)、BMI(超重:OR=1.804,95%CI:1.506~2.160;肥胖:OR=3.249,95%CI:2.403~4.394)、吸烟(吸烟:OR=0.569,95%CI:0.436~0.743)、被动吸烟(OR=0.766,95%CI:0.646~0.908)、每日蛋类摄入不足(OR=1.223,95%CI:1.031~1.451)、心率过快(OR=2.317,95%CI:1.469~3.653)和慢性病家族史(OR=1.634,95%CI:1.378~1.938)是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BMI(超重:OR=2.129,95%CI:1.778~2.550;肥胖:OR=3.137,95%CI:2.411~4.081)、饮酒(经常:OR=0.610,95%CI:0.481~0.775)、饮茶(经常:OR=1.492,95%CI:1.191~1.869)、体育锻炼(经常:OR=1.271,95%CI:1.024~1.579)和慢性病家族史(OR=1.258,95%CI:1.062~1.490)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OR=0.586,95%CI:0.414~0.829)、年龄(50~:OR=1.759,95%CI:1.208~2.560;60~:OR=1.726,95%CI:1.130~2.636)、文化程度(初中:OR=0.599,95%CI:0.429~0.835)、BMI(超重:OR=2.036,95%CI:1.526~2.717;肥胖:OR=2.286,95%CI:1.544~3.382)、体育锻炼(经常:OR=1.902,95%CI:1.390~2.601)、职业性体力劳动(中度:OR=0.740,95%CI:0.559~0.981)、心率过快(OR=2.292,95%CI:1.370~3.833)和慢性病家族史(OR=1.392,95%CI:1.067~1.816)是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OR=0.599,95%CI:0.443~0.809)、年龄(50~:OR=3.498,95%CI:1.775~6.895;60~:OR=8.927,95%CI:4.582~17.394)和家庭年收入(3万~:OR=0.566,95%CI:0.348~0.919;7万~:OR=0.522,95%CI:0.311~0.875;11万~:OR=0.567,95%CI:0.348~0.923)是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水平较高,其中以慢性胃炎为代表的慢性上消化道疾病和高血压、血脂异常为代表的常见慢性病为主要患病类型。同时糖尿病和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病率尚可。在确诊慢性病中,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共病现象较为普遍。扬中市中老年居民超重率、肥胖率、经常饮酒率、被动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经常体育锻炼率、吸烟率、经常饮茶率处于较低水平。膳食摄入方面,每日蔬菜摄入、每日蛋类摄入,每日水果和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现象较为严重,而每日水产类摄入和畜禽类及其制品摄入过量率尚可。在中老年群体中,年龄、BMI、吸烟、被动吸烟和慢性病家族史是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每日蛋类摄入不足是患慢性胃炎的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BMI、吸烟、被动吸烟、每日蛋类摄入不足、心率过快和慢性病家族史是患高血压的影响因素;BMI、饮酒、饮茶、体育锻炼和慢性病家族史是患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BMI、体育锻炼、职业性体力劳动、心率过快和慢性病家族史是患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和家庭年收入是患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
何旭文[8](2020)在《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了解分析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和影响因素,以及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居家护理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构建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提供一定参考依据。2.构建一套较为科学、系统的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为改善或解决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健康问题,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ochrane、Pub-Med、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回顾和分析国内外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相关研究,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及做法,为构建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提供一定参考依据。2.问卷调查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选取宁夏银川市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308位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和影响因素。3.半结构访谈法:对宁夏银川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8名医务人员和7名有活动障碍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访谈,整理分析访谈资料。了解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居家护理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度了解有活动障碍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4.专家小组会议法:严格按照专家选择标准,遴选护理教育、糖尿病专科护理、糖尿病诊疗、慢性病管理和社区管理5个领域的10位专家组织召开专家小组会议,对初步构建的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进行修订。5.社区实践: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凯尔福邸社区卫生服务站的30名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修订后的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进行一个月的社区实践,观察居家护理服务效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对该模式进行修订与完善。研究结果1.量性研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有290(94.16%)名患者需要居家护理服务,居家护理服务总需求得分为3.87±0.49。需求主要集中于健康管理与指导护理服务,基本医疗护理服务和心理护理服务,得分分别为4.25±0.78、4.01±0.93、4.11±1.03。影响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总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年医疗总费用、医疗保险类型、患糖尿病并发症种类、参加社区活动满意度、因糖尿病住院次数和糖尿病疾病负担等。2.质性研究结果(1)对社区医务人员的半结构访谈提炼出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现状、社区居家护理服务开展现状、社区居家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形成居家护理服务规范4大主题,15项亚主题。(2)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半结构访谈提炼出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接受意愿较高、患者居家护理服务体验及感受、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经济支持4大主题和5项亚主题。3.初拟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结果在量性和质性研究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糖尿病患病特点,初步构建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主要包括6个部分:“居家护理模式构建目的”、“居家护理模式原则”、“居家护理模式构建服务团队”、“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居家护理服务内容”和“居家护理服务效果评价指标”。4.专家小组会议结果符合要求的10位专家参加了专家小组会议,专家权威系数为0.865,有较好的权威性。专家意见主要包括:(1)居家护理模式构建目的及原则不应属于模式框架的一部分;(2)明确居家护理服务团队成员构成及入选标准;(3)居家护理模式服务内容部分需进一步修改;(4)居家护理服务流程有待进一步简化与完善;(5)居家护理服务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改善;(6)居家护理评估表需进一步修订。最终,经课题组对专家意见和建议进行讨论并修订该模式。修订后的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包括“居家护理服务目标和宗旨”、“居家护理服务团队”、“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内容”3个部分及若干附件。5.社区实践结果(1)研究结果显示:参与研究的30名社区实践患者无一人因自身原因退出本研究,完全参与率为100%。(2)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为期一个月社区实践后,对居家护理服务效果进行评价。其中基础护理服务方面,实施皮肤护理的仅有1例患者无效;疼痛护理的有2例患者无效;自理能力训练护理的有5例患者无效;其他的实施压疮、口腔、排便、排尿、排痰及安全与预防护理的患者均为有效/显效/治愈。专科护理服务方面,实施糖尿病溃疡护理和糖尿病高危足护理的患者均为有效/显效/治愈;实施低血糖护理的患者均为有效;实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糖尿病肾病护理以及糖尿病血糖管理护理的患者均分别有2例无效。(3)研究结果显示:一个月社区实践后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分(25.03±1.10)明显高于实践前(13.03±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研究结论1.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相对较高,主要集中于健康管理与指导护理服务、基本医疗护理服务和心理护理服务。影响居家护理服务总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年医疗总费用、医疗保险类型、患糖尿病并发症种类等。2.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居家护理服务均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服务团队成员专业素质较低,积极性不高,分工不明确;服务内容相对单一,专科性不强,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缺乏统一规范的服务流程及标准等问题。3.构建的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包括“居家护理服务目标和宗旨”、“居家护理服务团队”、“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内容”3个部分及若干附件。研究证实,该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针对性地评估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问题及需求,所涉及到的居家护理服务效果评价指标内容设置较为合理,可有效改善/解决患者居家护理问题,满足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提高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乔光莉[9](2017)在《宁夏农村人群生殖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生殖健康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最基本的人权,也是公共健康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关于宁夏地区人群生殖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农村地区的研究更是“盲点”。本研究以宁夏农村人群0-3岁男性婴幼儿,处于青春期的男女青少年,以及处于生殖旺盛期的男女性育龄群众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生理阶段所表现的不同的生殖健康状态为研究靶点,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生长发育特点、生殖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试图较为全面地揭示宁夏农村人群生殖健康现状,深刻了解宁夏农村人群对生殖健康的服务需求及生殖健康供给方提供服务的效果,探索制定宁夏农村生殖健康策略,为卫生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宁夏农村地区0-3岁婴幼儿、青少年、育龄人群进行生殖健康状况研究。其中抽取0-3岁男性婴幼儿4477例进行问卷调查、一般体格检查以及外生殖器出生缺陷筛查;抽取男女性青少年1847例进行问卷调查、一般体格检查、青春期第二性征测量;抽取1990例育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一般体格检查以及生殖健康相关实验室检查;抽取919例农村育龄人群进行生殖健康相关认知-态度-行为调查。【结果】(1)宁夏农村0-3岁男性婴幼儿生殖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4477例0-3岁男性婴幼儿出生时的身长均值高于国家标准,体重均值与国家标准相当。2-9月龄男性婴幼儿的身长和体重均质均与国家标准相当。12-36月龄,身长均值均低于国家标准,体重均值均高于国家标准。调查对象中有外生殖器官出生缺陷者占0.83%,其中尿道下裂占0.07%,单侧隐睾占0.42%,双侧隐睾占0.38%,两性畸形占0.02%。外生殖器官合并畸形占0.07%。Possion回归结果显示,足月产发生外生殖器官出生缺陷的机率低于早产(OR=0.958,P<0.05)。出生时低体重儿发生外生殖器官出生缺陷的机率高于出生体重正常者(OR=1.042,P<0.05)。(2)宁夏农村青少年生殖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本次调查(2016年)的11-18岁年龄段男性青少年的身高均值与历史数据(1985年、1995年、2005年)年相比,除外个别年龄段(13岁,17岁),均明显增加(P<0.05)。10-18岁女性青少年的身高均值与历史数据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男女性青少年的体重均值与历史数据相比,除外个别年龄段(男16岁,女10岁),均明显增加(P<0.05)。1985-2016年宁夏农村男性和女性青少年身高、体重十年间的递增差值均随年代增加而递减,提示增幅减慢。男性青少年首次遗精年龄均值为13.07±0.95岁,外生殖器官发育Gardner分级G2均值为12.60±2.60岁,睾丸容积TV≥4ml(青春期启动标志)均值为12.40±0.85岁,阴毛发育Tanner分期PH2均值为13.49±1.05岁。男性青少年青春期发育提前者(初遗年龄≤13.20岁)占61.2%,延后者(初遗年龄≥16.50岁)占4.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青春期发育提前的发生率高于汉族(OR=1.905,P<0.001)。握力为32.00-38.40kg的男生青春期发育提前的发生率低于握力为14.90-31.90kg的男生(OR=0.615,P<0.05)。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青春期发育延后的发生率低于汉族(OR=0.431,P<0.05)。男性青少年包皮异常者占66.1%。14岁年龄段男性青少年包皮异常的发生率低于11-12岁(OR=0.339,P<0.001)。生活状态自评较差者包皮异常的发生率高于生活状态自评较好者(OR=3.189,P<0.05)。男性青少年患精索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s,VC)者占14.1%。14岁、15岁、16-18岁年龄段的男性青少年患VC的发生率高于11-12岁(OR=0.343、OR=0.212、OR=0.090,P<0.001)。本次调查的女性青少年月经初潮年龄均值为12.60±1.20岁,女性青春期第二性征分期评价SSC2年龄均值为11.17±0.81岁,乳房发育B2期年龄均值为12.38±1.89岁,阴毛发育TannerⅡ期(PH2)年龄均值为14.82±2.03岁。女性青少年青春期发育提前者(初潮年龄≤11.5岁)占13.1%,青春期发育延后者(初潮年龄≥14.3岁)占5.5%。13-14岁、15-16岁、18岁以上年龄段青春期发育提前的发生率低于11-12岁者(OR=0.034、OR=0.021、OR=0.010,P<0.001)。17岁、18-21岁年龄段青春期发育延后的发生率高于11-16岁者(OR=2.861、OR=25.377,P<0.001)。就读于高中的女性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延后发生率高于现就读于小学者(OR=3.876,P<0.001)。性格自评外向和中性者青春期发育延后的机率低于性格自评为内向者(OR=0.470、OR=0.191,P<0.05)。(3)宁夏农村育龄人群生殖健康、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状况及影响因素男性育龄群众患VC者占8.2%,包皮过长者占4.3%,包茎者占0.1%,梅毒螺旋体筛查阳性者占0.4%。男性V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中/中专/中技,大专及以上学历者VC的发病率低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OR=0.045、OR=0.088,P<0.001),进食肉蛋者VC的发病率低于禁食肉蛋者(OR=0.049,P<0.05)。男性包皮过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到生活和工作压力者发生包皮过长的机率高于未感到生活和工作压力者(P<0.05)。男性梅毒螺旋体阳性Poisson回归结果显示,工作生活环境接触危险因素者梅毒螺旋体筛查阳性的发病率高于未接触危险因素者(OR=1.300E-06,P<0.001),心率正常者梅毒螺旋体筛查阳性的发病率低于心率异常者(OR=9.310E-07,P<0.001)。女性育龄人群阴道清洁度异常者占3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1-30岁,31-40岁,41-50岁女性阴道清洁度筛查阳性的发病率高于≤20岁女性(OR=6.593、OR=22.936、OR=10.972,P<0.05)。回族及其他民族女性阴道清洁度筛查阳性的发病率低于汉族(OR=0.533,P<0.05)。初中,高中/中专/中技,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阴道清洁度筛查阳性的发病率低于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者(OR=0.398、OR=0.414、OR=0.395,P<0.05)。有被动吸烟女性阴道清洁度筛查阳性的发病率高于无被动吸烟的女性(OR=0.043,P<0.05)。感知有生活压力的女性阴道清洁度筛查阳性的发病率高于未感到生活压力的女性(OR=4.273,P<0.001)。有痛经症状的女性阴道清洁度筛查阳性的发病率低于无痛经症状的女性(OR=0.055,P<0.001)。采用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避孕的女性阴道清洁度筛查阳性的发病率高于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女性(OR=1.890,P<0.05)。调查的女性育龄人群曾有人工流产史者占9.5%,其中人流1次占7.4%,人流2次占2.0%,人流3次占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1-30岁,31-40岁,41-50岁年龄组女性人工流产率高于≤20岁的女性(OR=2.559、OR=4.513、OR=8.911,P<0.05)。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女性的人工流产率低于汉族(OR=0.481,P<0.05)。宁夏农村育龄人群中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的人数最多(占63.0%-66.5%),采取结扎避孕的次之(占13.4%、22.1%);采取避孕套避孕的最少(占3.6%、0.0%)。男女性育龄群众所采用的避孕方法由丈夫决定的分别占14.0%、7.0%,由妻子决定的分别占35.3%、17.6%,由夫妇二人共同决定的分别占29.4%、58.2%。男女性在避孕方法的决定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女性调查对象对避孕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男性(P<0.001),男女性非常了解者分别占4.7%、74.9%。女性调查对象对目前的避孕方法满意者明显高于男性(P<0.001),男女性满意者分别占71.8%、83.9%。多重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采取避孕方法前是否介绍过”对“女性避孕方法满意程度”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LLCI=0.042,ULCI=0.257;LLCI=-0.189,ULCI=-0.011),为中介变量。“文化程度”对“男性避孕方法满意程度”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LLCI=-0.003,ULCI=0.012),为中介变量。【结论】(1)宁夏农村男性婴幼儿出生后至12月龄前,生长发育与国家标准相当,但13月龄至36月龄间,身长明显低于国家标准,体重则高于国家标准,呈现矮胖体态。(2)宁夏农村青少年体格生长发育呈现“生长长期变化趋势”,但近年来有减慢态势;第二性征发育也呈现出“长期生长趋势”,但属于晚迟一族。青春期发育时项异常在男女性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影响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民族、体质体能、心理因素等。(3)宁夏农村男性育龄人群VC、包皮过长检出率分别为8.2%、4.3%,梅毒螺旋体阳性筛查阳性率为0.4%(400/10万)。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心理因素、生活习惯等;宁夏农村女性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RTI)率为32.5%,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心理因素等。(4)宁夏农村已婚育龄男女所选择的避孕措施种类较为单一,IUD和结扎绝育术两种方法的总使用率达到76.0%-89.0%,而其他避孕方法的使用率仅占4.0%-11.0%。(5)宁夏农村已婚育龄男性并未充分履行自己在生殖健康方面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仍然处于生殖健康旁观者的尴尬地位。宁夏农村群众的生殖健康认知和理念仍处于原始和落后的状态。从生殖健康知识供需两方面来看,虽然提供者已经对生殖健康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宣传,但宣传后所达到的实际效果与群众的现实需求间仍存差异。文化程度以及在使用避孕方法前对该方法原理、机理的详细介绍,对于育龄群众所使用避孕方法的满意程度具有中介效应。
高金丽,沈丹,杨志伟[10](2017)在《2405名孕产妇缺铁性贫血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孕产妇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寻找影响孕产妇缺铁性贫血的有关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和血常规实验室检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贫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 405例被调查对象中汉族2 115例(87.94%),回族265例(11.02%),其他少数民族25例(1.04%);贫血者(Hb<110 g/L)630例,占26.20%。其中3040岁孕产妇贫血占25.89%(435/1680),回族孕产妇患病率18.87%(50/265),已婚者患病率26.05%(620/2380),银川市常住人口患病率26.63%(450/1680),农民、家庭主妇、暂无职业者患病率分别为:34.15%(140/410)、38.46%(150/390)、27.27%(120/440),为高发人群。孕产妇的怀孕年龄、民族对患病率发生有统计学意义。孕次、流产次数、孕期、膳食结构为孕产妇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民族、婚姻状况、地域、产检次数、月经量、避孕节育措施知识了解为其保护性因素。结论孕产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偏高,其年龄、婚姻状况、产检次数、民族、职业、孕次、孕期、膳食结构等对孕产妇贫血患病率有一定影响关系,进行有关的健康宣教可以减少其风险。
二、宁夏妇女低贫血患病率保护性因素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宁夏妇女低贫血患病率保护性因素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先兆早产孕妇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概述 |
1 研究背景 |
2 理论依据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方案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伦理原则 |
5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1 先兆早产孕妇的一般资料 |
2 先兆早产孕妇睡眠质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现状 |
3 先兆早产孕妇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
4 先兆早产孕妇睡眠质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
第四章 讨论 |
1 先兆早产孕妇一般资料及专科资料分析 |
2 先兆早产孕妇睡眠质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
3 先兆早产孕妇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
4 先兆早产孕妇睡眠质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
5 改善睡眠的建议及措施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之处 |
本研究不足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孕妇睡眠质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当归补血汤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骨髓巨噬细胞HO-1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理论探讨 |
1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中医研究进展 |
1.1 病名溯源 |
1.2 病因病机探讨 |
1.3 证型研究 |
1.4 治疗研究 |
2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西医研究进展 |
2.1 流行病学调查 |
2.2 诊断指南研究 |
2.3 对孕产妇的影响 |
2.4 发病机制 |
2.5 巨噬细胞介导铁再循环及HO-1 的作用 |
2.6 治疗进展 |
3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
3.1 病因病机阐述 |
3.2 当归补血汤组方分析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来源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饲料 |
1.4 实验主要试剂 |
1.5 实验主要设备及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喂养方法 |
2.2 妊娠期IDA造模步骤 |
2.3 分组给药 |
2.4 标本的采集及实验步骤 |
2.5 观测指标 |
2.6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大鼠一般行为学观察 |
3.2 大鼠造模前后指标变化 |
3.3 大鼠给药后指标变化 |
3.3.1 给药天数与大鼠体重变化 |
3.3.2 给药后大鼠血液学指标变化 |
3.4 仔鼠指标变化 |
3.4.1 仔鼠体重变化 |
3.4.2 仔鼠血液学指标变化 |
3.5 诱导培养骨髓巨噬细胞 |
3.5.1 骨髓巨噬细胞提取、培养、鉴定图片 |
3.5.2 流式检测骨髓巨噬细胞的纯度 |
3.6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
3.7 实验过程中各组动物伤亡情况 |
4 结果小结 |
第三章 讨论 |
1 立题新颖性 |
2 实验药物的选择 |
2.1 当归补血汤的现代药理作用 |
2.2 琥珀酸亚铁 |
3 指标HO-1 的选择 |
4 造模方法的选择 |
5 创新与展望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皖北农村留守已婚育龄期女性子宫肌瘤不良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3.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及内容 |
4.结果 |
4.1 被调查人群的基本资料情况 |
4.2 被调查人群的妇科疾病情况 |
4.3 子宫肌瘤患病率在各变量间分布特征 |
4.4 各自变量与子宫肌瘤之间的关系 |
5.讨论 |
6.研究的局限性 |
7.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子宫肌瘤最新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4)血尿酸水平与男性骨质疏松发生风险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资料收集 |
1.1.3 相关定义及分组: |
1.1.4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观察者一般特征 |
1.2.2 血尿酸与骨密度的关系 |
1.2.3 骨质疏松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 |
1.3 讨论 |
1.3.1 血尿酸与骨质疏松关系不同观点 |
1.3.2 本研究结果一般资料比较 |
1.3.3 血尿酸与骨密度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1.3.4 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1.3.5 本研究的意义和局限性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及骨质疏松发生风险的关系研究进展 |
2.1 骨质疏松症 |
2.1.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
2.1.2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
2.1.3 骨密度测定 |
2.1.4 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特点 |
2.1.5 氧化应激与骨质疏松 |
2.2 认识血尿酸 |
2.2.1 尿酸的代谢 |
2.2.2 尿酸生成和排泄的调节 |
2.2.3 尿酸的作用 |
2.3 认识高尿酸血症 |
2.3.1 高尿酸血症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
2.3.2 尿酸与各种疾病 |
2.4 血尿酸与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的关系 |
2.4.1 青年人群血尿酸与骨密度的关系 |
2.4.2 血尿酸与女性骨密度的关系 |
2.4.3 血尿酸与男性骨密度的关系 |
2.5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体检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5)妊娠前超敏C反应蛋白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观察对象与方法 |
1.1.1 观察对象 |
1.1.2 基线资料收集 |
1.1.3 暴露因素的确定 |
1.1.4 随访观察 |
1.1.5 相关定义及诊断标准 |
1.1.6 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
1.1.7 质量控制 |
1.2 结果 |
1.2.1 妊娠前hs-CRP各分位组观察对象的一般情况 |
1.2.2 妊娠前hs-CRP暴露水平对分娩前血压的影响 |
1.2.3 妊娠前hs-CRP各分位组HDP的发病率 |
1.2.4 妊娠前hs-CRP各分位组对HDP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1.2.5 敏感性分析结果 |
1.3 讨论 |
1.3.1 妊娠前hs-CRP各分位组HDP的发病率情况 |
1.3.2 妊娠前hs-CRP对分娩前血压影响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
1.3.3 妊娠前hs-CRP各分位组对HDP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敏感性分析 |
1.3.4 HDP的发病机制 |
1.3.5 研究的意义 |
1.3.6 研究的局限性 |
1.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2.1 前言 |
2.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
2.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 |
2.3.1 年龄对HDP的影响 |
2.3.2 超重或肥胖对HDP的影响 |
2.3.3 初产妇对HDP的影响 |
2.3.4 多胎妊娠对HDP的影响 |
2.3.5 既往子痫前期病史及家族史对HDP的影响 |
2.3.6 妊娠前合并症对HDP的影响 |
2.3.7 超敏C反应蛋白对HDP的影响 |
2.3.8 贫血对HDP的影响 |
2.3.9 吸烟对HDP的影响 |
2.3.10 饮酒对HDP的影响 |
2.3.11 月经周期不规律对HDP的影响 |
2.3.12 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对HDP的影响 |
2.3.13 PM_(2.5)暴露对HDP的影响 |
2.3.14 有氧运动对HDP的影响 |
2.3.15 抗磷脂综合征性对HDP的影响 |
2.3.1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HDP的影响 |
2.3.17 睡眠呼吸障碍对HDP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体检表 |
附录B 孕产妇调查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6)育龄女性孕前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数据来源 |
1.2 基线调查 |
1.3 随访调查 |
2 研究方法 |
2.1 总体设计 |
2.2 暴露定义 |
2.3 结局定义 |
2.4 协变量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分析 |
4.1 数据预处理 |
4.2 统计描述 |
4.3 关联性研究 |
4.4 暴露反应关系 |
4.5 统计软件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与讨论 |
第一部分 孕前血糖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
结果 |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1.1 研究对象来源情况 |
1.2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1.3 不同特征人群中孕前高血糖检出、糖尿病知晓和控制情况 |
1.4 组间基线特征比较 |
2 孕前高血糖与结局事件 |
2.1 孕前高血糖与单一不良妊娠结局 |
2.2 孕前高血糖与APO |
2.3 孕前高血糖与MAPO |
3 糖尿病知晓情况与结局事件 |
4 糖尿病知晓人群血糖控制情况与结局事件 |
5 孕前空腹血糖水平与结局事件的暴露反应关系 |
5.1 孕前空腹血糖水平与单一不良妊娠结局的暴露反应关系 |
5.2 孕前空腹血糖水平与APO的暴露反应关系 |
5.3 孕前空腹血糖水平与MAPO的暴露反应关系 |
讨论 |
第二部分 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
结果 |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2 孕前贫血和高血红蛋白与结局事件 |
2.1 孕前贫血和高血红蛋白与单一不良妊娠结局 |
2.2 孕前贫血和高血红蛋白与APO |
2.3 孕前贫血和高血红蛋白与MAPO |
3 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结局事件的暴露反应关系 |
3.1 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单一不良妊娠结局的暴露反应关系 |
3.2 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APO的暴露反应关系 |
3.3 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MAPO的暴露反应关系 |
讨论 |
第三部分 孕前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联合作用 |
结果 |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2 孕前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对结局事件的联合作用 |
讨论 |
总结 |
结论 |
创新点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孕期髙血糖对子代的近期和远期影响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博士学习期间工作小结 |
致谢 |
(7)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资料来源与抽样方法 |
2.调查方法 |
3.调查内容 |
4.诊断标准 |
4.1 慢性病诊断标准 |
4.1.1 高血压 |
4.1.2 糖尿病 |
4.1.3 血脂异常 |
4.1.4 上消化道疾病 |
4.1.5 其他慢性病 |
4.2 健康相关因素诊断标准 |
4.2.1 吸烟行为 |
4.2.2 被动吸烟 |
4.2.3 饮酒行为 |
4.2.4 饮茶行为 |
4.2.5 体育锻炼 |
4.2.6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
4.2.7 膳食因素 |
4.2.8 职业性体力劳动 |
4.2.9 心率 |
5.质量控制 |
6.分析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体格检查结果 |
3.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现状 |
3.1 常见慢性病患病率 |
3.2 主要确诊慢性病共病率 |
4.健康相关因素 |
4.1 体质指数 |
4.2 吸烟 |
4.3 被动吸烟 |
4.4 饮酒 |
4.5 饮茶 |
4.6 体育锻炼 |
4.7 膳食因素 |
4.8 职业性工作强度 |
4.9 心率 |
4.10 慢性病家族史 |
5.常见慢性病影响因素分析 |
6.主要确诊慢性病影响因素分析 |
6.1 慢性胃炎的影响因素 |
6.2 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
6.3 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 |
6.4 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
6.5 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 |
第三章 讨论 |
1.常见慢性病患病率现状分析 |
2.主要确诊慢性病患病现状分析 |
3.健康相关因素现状分析 |
3.1 体质指数 |
3.2 吸烟 |
3.3 饮酒 |
3.4 被动吸烟 |
3.5 饮茶 |
3.6 体育锻炼 |
3.7 膳食因素 |
3.8 职业性工作强度 |
3.9 心率和慢性病家族史 |
4.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分析 |
4.1 常见慢性病 |
4.2 慢性胃炎 |
4.3 高血压 |
4.4 血脂异常 |
4.5 糖尿病 |
4.6 上消化道癌前病变 |
第四章 结论 |
第五章 研究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农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8)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的现状调查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居家护理服务现状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四章 初拟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 |
1 组建科研小组 |
2 居家护理模式构建依据 |
3 居家护理模式构建的原则 |
4 居家护理模式构建的过程与结果 |
第五章 修订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的社区实践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 |
5 讨论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1 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3 本研究的局限之处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9)宁夏农村人群生殖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男性婴幼儿的生殖健康状态 |
1.1.2 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状态 |
1.1.3 已婚育龄男女的生殖健康状态 |
1.1.4 生殖健康的知信行理论 |
1.1.5 国内研究局限性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宁夏农村0-3岁男性婴幼儿生殖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2.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2.1.1 调查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1.3 质量控制 |
2.1.4 数据分析方法 |
2.1.5 医学伦理原则 |
2.2 研究结果 |
2.2.1 男婴一般状况 |
2.2.2 男婴生长发育状况 |
2.2.3 男婴外生殖器官出生缺陷检出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2.3 讨论 |
2.3.1 男婴生长发育状况分析 |
2.3.2 男婴外生殖器官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
2.4 小结 |
第3章 宁夏农村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3.1 调查对象和与方法 |
3.1.1 调查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1.3 质量控制 |
3.1.4 数据分析方法 |
3.1.5 医学伦理原则 |
3.2 研究结果 |
3.2.1 男女性青少年一般状况 |
3.2.2 男女性青少年一般生长发育状况 |
3.2.3 男性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外生殖器官疾患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2.4 女性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3 讨论 |
3.3.1 男女性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 |
3.3.2 男性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及外生殖器疾患影响因素分析 |
3.3.3 女性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宁夏农村育龄人群生殖健康、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4.1 宁夏农村育龄人群生殖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4.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
4.1.2 研究结果 |
4.1.3 讨论 |
4.1.4 小结 |
4.2 宁夏农村育龄人群生殖健康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4.2.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4.2.2 研究结果 |
4.2.3 讨论 |
4.2.4 小结 |
第5章 改善宁夏农村人群生殖健康状况的政策建议 |
5.1 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男性婴幼儿科学辅食喂养 |
5.2 加强孕前、孕期妇女科学饮食营养 |
5.3 重视青少年饮食营养均衡,减少青春期发育时项的异常 |
5.4 加强宣传教育,倡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
5.5 采取必要措施,提升成年群体生殖健康认知水平,并适当向低学历者倾斜 |
5.6 鼓励男性参与生殖健康重大事件的决策,提升男性对生殖健康的自我认同度 |
5.7 建立完善的生殖健康服务体系,加强服务细节管理 |
5.8 探索制定宁夏农村生殖健康策略 |
第6章 结论与创新点 |
6.1 研究结论 |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3 本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件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10)2405名孕产妇缺铁性贫血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方法 |
1.3 贫血判断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孕产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
2.2 孕产妇缺铁性贫血分布情况 |
2.3 影响贫血因素 |
3 讨论 |
四、宁夏妇女低贫血患病率保护性因素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先兆早产孕妇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 唐静.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当归补血汤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骨髓巨噬细胞HO-1影响研究[D]. 齐利丽.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皖北农村留守已婚育龄期女性子宫肌瘤不良因素研究[D]. 吴冰洁.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血尿酸水平与男性骨质疏松发生风险的相关性[D]. 刘志伟.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妊娠前超敏C反应蛋白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D]. 邵郅强.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育龄女性孕前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D]. 胥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7]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冯祥.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8]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构建研究[D]. 何旭文.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9]宁夏农村人群生殖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乔光莉. 吉林大学, 2017(03)
- [10]2405名孕产妇缺铁性贫血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 高金丽,沈丹,杨志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