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饲料企业信息化的几个问题

水产饲料企业信息化的几个问题

一、水产饲料企业信息化的若干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彪[1](2019)在《湛江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政府引导研究》文中指出高新技术企业是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主体,是推动区域发展的活跃力量。从“广州湾”时代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湛江一直是广东发展进步最快、也是最有份量的城市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近三十年湛江发展处在了相对落后的境地,成为欠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我国,政府在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对于湛江市政府而言,尽管其先后出台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引导措施和管理办法,不断加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调动本地科技资源(例如:众多的本科及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科技成果等),湛江市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的局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研究湛江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政府引导,对于培育本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湛江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政府引导为研究对象,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政府引导理论进行分析,理清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中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系统阐述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方式。其次通过查阅文献、专题调研等方式,客观分析湛江市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现状,查找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再次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对湛江市政府引导作用的启示。最后结合湛江本地实际,提出完善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对策建议:一是创新发展理念,完善政策服务指导;二是加大投入,改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环境;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引导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徐倩[2](2015)在《水产行业的野蛮拓荒时代已经过去——访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晨曦》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水产业快速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前期紧随着国家宏观经济高速的增长,水产业也在快速野蛮的成长;当今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放慢的新常态时,水产业的发展随之进入了精细化成长时代。面对水产业的粗放、低要素发展和逐渐成熟市场之间的断层,水产企业迎来了战略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热潮。对于"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和忽视环境的增长方式"的低要素竞争的水产业而言,无论是养殖、加工,或者是终端市场开发,高歌猛进的野蛮拓荒时

董啸天[3](2014)在《我国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水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后海水养殖业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2年我国海水养殖经济总产值达到了2264.54亿元,海水养殖总产量达到了1643.81万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安全的海水养殖产品成为了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真实、客观地描述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状况与管理成效?建立全面、完善和有效的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便是一条保障食品安全的康庄大道。本文主要运用管理学的分析方法,以食品安全理论、水产品相关理论、质量管理模型理论以及农产品品牌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国外发达国家水产品安全管理经验作为参考,结合博弈分析模型,将海水养殖产品的供应链分为养殖、加工和市场三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海水养殖产品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研究,并通过建立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综合保障体系以及两项重点环节,辅以统计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最终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理论框架。论文共分为十一章,其中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相关理论综述,第三章是国外发达国家水产品安全管理经验研究,第四章是我国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概况描述,第五章是对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制度保障在推进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影响,第六章养殖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第七章加工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第八章市场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第九章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综合保障体系以及第十章重点环节建设是论文的核心章节。论文第六、七、八和九章属于主体结构章节,养殖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属于海水养殖产品供应链的上游环节,也是生鲜海产品和海产品加工原料的生产环节,饲料、渔药、水质和苗种是影响海水养殖产品质量的四个关键因素,该章就以这四项制度为基础,然后辅以海水健康养殖模式、海水养殖疾病防治和检测、海水养殖业灾害保障以及产地监督抽查抽样等四项制度。加工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属于加工海产品的生产环节,对于加工海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该章就以GMP、SSOP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为开篇,然后将水产品加工原料、加工环境、加工人员因素以及食品添加剂等内容也纳入研究范畴。市场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涵盖的主要环节是运输、储藏、批发与零售等,所以该阶段是海水养殖产品进入市场的把关环节,包括了水产品可追溯、水产品流通安全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以及水产品召回等内容。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综合保障体系涵盖的内容并不独立存在于养殖、加工和市场任何一个单独的阶段,而是自始至终都可以发挥保障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的功能,因此该章是四章主体框架中体系最为繁琐、结构最为复杂的,包括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水产品品牌建设、水产品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预警体系、渔业产业化发展、人员培养培训机制、企业文化建设、水产品安全信息平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渔业科技创新等内容。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第十章重点环节建设,本文提出建立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就是建立CPMC体系,全称为Cultivation(养殖)、Process(加工)、Market(市场)与Complex(综合)体系,实际上就是将第六章养殖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第七章加工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第八章市场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与第九章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综合保障体系进行有效整合,重点突出第十章HACCP体系与标准化体系建设,力求全面覆盖海水养殖产品供应链的所有环节,追求食品安全管理零死角、零漏洞、零容忍和零风险的“四零原则”,希望能为推动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廖运岗[4](2013)在《基于DEA方法的我国饲料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饲料行业(Feed industry)是我国农业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它是联系养殖业、种植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的重要纽带,在我国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截止2011年底,我国饲料企业共有15354家,饲料产品总产量达1.81亿吨,饲料行业总产值在6348亿元左右,总体规模己跃居世界第一。而作为饲料企业中的佼佼者——饲料行业上市公司,虽然目前其数量在饲料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小,但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并且大多数饲料行业上市公司己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经营与发展更是直接关系到饲料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经营效率则反映了其经营发展水平,是企业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维系因素。伴随着我国饲料市场进入竞争日益激烈的微利时代,饲料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经营效率,不断改善自身经营方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对饲料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研究,我们能够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帮助企业了解所处的环境,同时有针对性地提供改进经营效率的措施。另外,目前学术界对于饲料行业及其企业的研究主要是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及企业具体问题等方面的定性研究,而对于饲料企业经营效率评价方面的定量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对我国饲料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效率评价研究文献以及企业经营效率评价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结合饲料上市企业的行业特点,应用企业管理知识与DEA方法,筛选了合适的决策单元(DMU),并对其经营状况简要分析,建立了相对应的投入产出指标。再运用了DEA方法的两个经典模型——CCR模型和BCC模型,对我国饲料行业上市公司2008—2011年的经营效率(含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DEA评价。进一步地,本文从横向角度对这些企业的平均经营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从纵向的角度对这些企业在不同年度的经营效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影响饲料企业经营效率的因素做了敏感性分析。最后,本文对如何提升饲料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提出了建议。全文共分为五章,具体各章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是导论。本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价值、研究范围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思路。第二章是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本章首先对效率概念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整理,同时重点介绍了DEA方法,然后对国内外效率评价文献与我国饲料行业相关文献进行了整合,通过对其梳理让我们认识到对我国饲料企业经营效率评价的价值。第三章是我国饲料行业DMU分析与投入产出指标选择。本章首先阐述了DEA方法的应用步骤,然后依照这个顺序,选择了我国饲料行业的样本,并对其经营现状做了分析;选择了投入产出指标,为下一章的实证分析打好基础。第四章是我国饲料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实证分析。本章首先选择并构建了DEA模型,运用相关软件对我国22家饲料行业上市公司2008年—2011年数据处理求解,得出其经营效率(含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这些效率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第五章是结论与建议。总结了第四章的分析结果,说明我国饲料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水平总体偏低,且各企业间差距明显,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对应的建设性意见与改进措施。本文可能的贡献之处有:通过文献搜索与整理,本文发现学术界对于饲料行业的研究文献较多,但是主要侧重于对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饲料企业的现状、经营特点、具体问题及建议等方面的定性研究分析,而对于饲料企业经营效率评价的定量分析却很少,故而本文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学术界对于DEA模型投入产出指标选择往往关注于财务指标,而对于非财务指标选择比较少,同时在产出指标方面一般都以主营业务为衡量标准,而鲜有将具有行业特色的业务收入作为衡量指标。而本文以饲料业务收入为产出指标之一,更能体现饲料行业的发展特点。本文的不足之处: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两处。一在于样本数量较少。2011年底,我国饲料企业有1.5万多家,但上市公司很少。通过近两年笔者的全面收集,本文选择了其中22家上市公司,但样本数量还不是很充足。其主要原因在于上市公司的数据易于收集与整理,而非上市企业数据不易获取。二是,鉴于笔者理论水平有限且没有饲料企业的工作经验,故对饲料企业的完整认识和表述方面还存在欠妥之处。所以笔者期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利用其他研究方法(如层次分析法),从不同角度对更多的饲料企业的经营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5](2012)在《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产业[2011]3229号关于印发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有关行业协会: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

姜凌飞[6](2012)在《H集团饲料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H集团成立于2009年3月,是山东省最具成长性的畜牧企业之一,主要从事畜禽养殖、饲料生产、食品加工销售等业务,目前拥有分(子)公司35家、其中饲料公司15家。2011年集团饲料业务产销量达到56万吨,同比增长115%,稳居全省十强之列。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饲料养殖行业正在上演产业结构剧烈调整和规模化进程迅猛加速的大戏。在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成本上涨压力凸显和大企业主导作用加强的大环境下,H集团饲料业务在运营管理上面临诸多挑战,亟需分析、设计、论证适合自身发展的竞争战略。本文对H集团饲料业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分析,结合饲料养殖行业的特点,探讨了业务应该执行的竞争战略及实施方案。H集团饲料业务面临的机会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畜牧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刚性需求较快增长和市场整合空间较大等方面,威胁主要是原材料供需矛盾加剧、总体生产成本趋升、土地和环保因素的制约、行业竞争残酷、优秀人才相对短缺等方面。业务具有的优势主要在于发展战略明确、企业文化深入人心、生产检验设备先进、稳定的优秀核心团队、上市公司支持等方面,劣势主要在于品牌建设力度尚弱、整体产量低、核心竞争力不明显、产品结构有待调整等。在上述分析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H集团饲料业务现阶段应当实施的竞争战略为:基于成本控制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具体到操作层面,即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质量和优化产品组合实现产品差异化,通过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差异优势实现服务差异化,通过投资布局规模化、原料价格最低化、配方调整实时化和产业链延伸闭合化实现低成本,通过开拓管控渠道、灵活多样促销实现营销策略改进。为了确保战略有效实施,制定了支持性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研发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二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构建合理的专业化人才结构;三是细化深耕企业文化,确保文化宣贯落地;四是健全管理信息系统,成立战略领导机构、建设信息管理平台。论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构建H集团饲料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对H集团现阶段的战略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对类似饲料养殖企业的战略实施也有较强借鉴意义。

唐瞻杨[7](2012)在《广西罗非鱼产业化发展现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罗非鱼是世界性养殖的经济鱼类之一,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世界推广养殖的主要品种,同时也是被农业部定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淡水特色优势品种。罗非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耐低氧、饲养容易、肉质细腻鲜美等优点,因而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和养殖者们的喜爱。广西是我国三大罗非鱼养殖的主产区之一,近十年来,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对罗非鱼产业化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先后出台了较多的扶持发展罗非鱼产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在资金上支持力度较大,使广西罗非鱼产业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罗非鱼产业已经成为广西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然而,随着广西罗非鱼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制约罗非鱼产业化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越来越多,本研究基于对广西罗非鱼产业生产和产业化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罗非鱼产业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通过与相关经济理论的结合,给出了广西罗非鱼产业化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广西罗非鱼产业化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对提高广西罗非鱼产业化程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本章主要概述了罗非鱼生物学特点及引进简况,指出渔业产业化的内涵及特征,阐明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二、本章指出广西罗非鱼产业化发展优势,阐述了广西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广西发展罗非鱼产业化区域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市场销售优势,详细的介绍了广西罗非鱼养殖区域分布情况。三、本章分析广西罗非鱼产业化发展现状。近十年来,罗非鱼产量以平均每年超过10.2%的速度递增,至2010年罗非鱼产量达20.8万吨,与2000年10.3万吨相比,翻了一倍多。2010年,广西加工出口罗非鱼片等5.95万吨,约占水产品直接出口份额的80%,罗非鱼出口量和年均增长速度均居广西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第一。但也存在在较多问题,其中以良种质量差,良种覆盖率低;养殖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产品品质下降,罗非鱼产业化程度低;罗非鱼加工技术研发不足,市场开拓滞后、饲料质量不稳定、鱼病频发等问题最为突出,制约着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四、本章提出了促进广西罗非鱼产业化健康发展的对策,通过对广西罗非鱼产业进行实地的全面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加强罗非鱼良种选育和海水养殖技术研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产业基础条件,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罗非鱼养殖现代化,提高广西罗非鱼产业化进程;通过产学研的形式,加强罗非鱼产品开发及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在政策、税收及融资上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等解决产业瓶颈的对策。这些对策将有效保障广西罗非鱼产业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王俊菊[8](2011)在《我国兽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兽药在防治动物疾病,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兽药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我国的兽药企业在生产能力、研发水平、产品的质量及管理等方面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兽药行业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大,国际跨国企业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同时,国内兽药企业数量还在逐渐增加,使我国兽药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如何把握形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成为每个兽药企业面临的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核心。论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研究分析兽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为兽药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渊源入手,陈述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对于核心竞争力的不同观点和认识,分析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特征、结构层次、评价体系与方法,为本文的研究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2阐述了国内外的兽药产业现状与趋势,从行业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4个方面分析了兽药企业的外部环境;用“五力模型”分析了兽药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从产品、研发与技术水平、营销等方面分析了兽药企业的内部环境。通过准确的分析,说明了兽药企业创造、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3以目的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为评价原则,探索性地提出了兽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包括企业规模、技术创新、市场运营能力、企业文化等9个方面38个指标,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兽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并采用6个熟悉的兽药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实用性。4结合兽药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培育我国兽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若干策略,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品牌创新,以及兽药企业要实施信息化管理等,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首次系统地把核心竞争力理论应用到兽药企业的研究中,建立了兽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并运用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兽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若干途径,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张晟义[9](2010)在《涉农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构建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供应链实践》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供应链管理理念(SCM)在全球的传播和运用呈日益深化之势。在我国,以伊利、蒙牛、光明乳业、雨润、双汇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导入供应链理念并运用供应链方法,从而打破了中国涉农产业长期以来传统竞争和管理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且,随着买方经济的强化、IT技术向涉农领域的进一步扩散以及农业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提供的战略性契机,这一实践步伐明显提速。“管理学缺少了管理实践就成了空中楼阁;管理实践缺少了管理学的理论阐释,只不过是一个个故事而已”(罗珉,2007)。2004年以来,国内涉农供应链研究不断升温,文献数量激增。但总体上,这一领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基础研究薄弱,个案剖析不足,理论体系散乱;特别是缺乏对管理实际的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同时又忽视对相关经验总结和提炼。我们认为,对于有着特殊性的涉农产业寻求竞争力的实践而言,涉农供应链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意味着实践宝藏的发掘整理与管理理论阐释之间的有效互动。为此,本文基于强烈的现实立场和问题导向,通过实地调查、实证分析和理论演绎,探索构建涉农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体系。全文共分八章。第1章为导论,内容涉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第2章和第3章涉及涉农供应链(ARSC)基础理论体系,以及涉农供应链管理(ARSCM)基本框架的构建。第2章的工作重点在于梳理ARSC研究领域“灌木丛生”的杂乱局面。在重建供应链基本划分准则的基础上,进而定义和提出涉农供应链的概念与结构模型,并进行基础分类、管理分类及基本特征总结。第2章的研究为第3章及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析基础和理论支点。第3章重点构建了涉农供应链管理(ARSCM)基本框架。着重分析了基于涉农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系统、“速度陷区”和“箱鼠”效应,以及ARSC设计与构架的目标与准则。第4章是本文的调研和实践发掘部分。重点从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逆向物流,详细分析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SCM的实现及特征。第5章、第6章和第7章,注重不稳定态涉农供应链治理和改善的机理分析。其中,第5章基于强烈的现实立场和问题导向,围绕着实践中突出的自然风险、资金流和(质量/安全)信息流等问题,具体从农业高新技术、金融创新、可追溯体系构架等方面,分析了不稳定态涉农供应链的治理机制。第6章主要从企农合作、农地流转制度变革、供应商发展及上游集成供应、物流一体化等方面,分析改善不稳定态涉农供应链的方法与方向。而第7章的内容涉及第3章的理论分析和第4章的实践发掘,阐释了涉农环境下发展推拉结合型供应链动因,策略与风险。第8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在研究中,采取了基于个案的多重案例设计,将单一或成组的典型个案,大量应用于分析这样一些方面:龙头企业信息追溯、农业高新技术与ARSC的战略性再造、食品质量/安全、电子商务竞价增值、涉农期货、农产品集成供应、基于生物技术的物流一体化、CODP建立等。这样做的原因在于,除了并不满足单一个案研究的使用情况(例外或少见,关键,揭露性的个案)外,主要是希望能透过多重个案达到“复现”的目的,以增加研究的准确性,并对现象的解析提供强而有力的比较分析及归纳。总体上,本文紧密联系实际,深入挖掘管理实践的精髓,并综合运用演绎分析、对比、多重案例、统计实证等多种方法,尝试着在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创新:1、构建了涉农供应链的基础理论体系结合历史的和逻辑分析的方法,追本溯源,循着Lisa M.Ellram, James R.Stock, Douglas M.Lambert, Robert B. Handfield和Ernest L.Nichds, Jr;以及M.泰雷兹·弗莱厄蒂(M.Therese FLaherty),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Bowersox,D·J)和戴维J.克劳斯(David J.Closs)等物流和供应链学者(开创者)的足迹,从整个SCM理论的源头,揭示供应链源物质划分、定义等方面存在的缺憾和不足。然后正本清源,提出了基于源物质生物属性的供应链基本划分准则,阐述了ARSC范畴的核心是其自然在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结合的“系统”属性;进而将涉农供应链划分为:实体型、服务型和结合型三种基础类型。这些工作将有利于改变目前ARSC领域根基不稳,大量概念/范畴之间的关系杂乱,缺乏梳理和规范的研究局面;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清晰的分析基础。2、剖析了涉农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和特殊性状涉农供应链管理(ARSCM)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借鉴了泛工业型供应链研究的成果。但是,除了共性的一面,ARSCM显然要处理一些“个性”问题---作为一个被William C. Bailey, Lidia Norina以及Kenneth Cassavant定义为“生产调整+客户驱动”(production-adjusted, customer-driven)的ARSC系统,其正常运营即面临随机性的自然风险,也面临常态性的“速度陷区”。而且,受“速度陷区”影响且存在产业分离点时,涉农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bullwhip)与蛛网效应(spider web),可能叠加形成“箱鼠”效应(Mib-Pfbe).这意味着在涉农链中段产能较为刚性的情况下,原材料与产成品库存的双重过量堆集的加剧,以及相关主体违约动机的强诱致力生成。3、揭示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整合的基本机理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表明:①龙头企业通过“供应链整合”,可以促进其“物流能力”的提高;②而龙头企业的“物流能力”对其“企业绩效”存在着正向影响;③龙头企业的“内部整合”与其“外部整合”对企业的绩效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其中,内部整合的影响大于外部整合。这一实证也为我国涉农企业的供应链实践提供了重要思路。4、全面梳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实践的特征“回到管理实践,可以(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学术文本迷雾的限制,感受组织及其管理史发生瞬间的震惊体验”(罗珉,2007)。当然,对涉农供应链管理这一新兴的、复杂的实践领域进行挖掘,是本文的重要工作,也是取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由之路。结合理论演绎、实地调研、实践发掘和实证分析,可以认为:总体上,我国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简称国农重企)的供应链实践,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或者说,还处于以职能集成阶段为主,并逐步向内部供应链集成阶段发展的状态。并且,龙头企业内部供应链集成使用的主要工具是ERP系统。虽然,涉农供应链整体上仍处于“强落差”局面和“弱集成”状态,无法企及泛工业型供应链所能达到的管理精确度和集成高度。但相对于传统涉农链而言,集成和协调局面已有所改观,而在总体上呈改善加强型模式:即“涉农制度创新(即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技术进步稳定涉农供应链上游+ERP为主的涉农链中游及分销集成+涉农链下游的协同双赢及终端突进策略”。5、深入分析了涉农供应链优化和治理的机理与对策除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方面,对国家级龙头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发掘,也揭示出自然风险、资金流困难、(质量/安全)信息流障碍、运营系统失衡等突出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农业高新技术运用、金融创新、可追溯性体系构架等有限方面探讨不稳定态涉农供应链的治理机制。①本文超越于停留一般经济社会层面讨论的藩篱,从基本竞争战略、柔性、时间竞争、一体化物流,高度集成等微观管理层面深入剖析了农业高新技术对21世纪涉农供应链的战略性再造的机理。②在从资金流、质量/安全信息流方面,探析涉农供应链治理机理时,本文采用多重案例法分析了了利用电子商务、农产品期货、供应链金融等解决资金流问题,避免ARSC运营的“沙地效应”的机理。并指出“订单+合作社/基地+期货”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即有助于规避市场风险,提高订单履约率,还有助于降低银行放贷风险的优势---从而有利于在将信贷工具与期货手段融合的基础上,系统性的降低涉农供应链的价格和契约风险。③值得注意的是,多重案例分析显示,一些绩优国农重企的质量管理进步经历了一个“被供应链”化的过程---也即在压力传导、模式灌输下出现涉农供应链的诱致性变革。具体而言,在非对称的迂回过程中,跨国公司拥有的获取雄厚经济租金的能力,通过组织间的学习效应、接力扶持、信任感染、相互解套等形式,向整个ARSC贯穿。6、建立推拉结合型的涉农供应链供应链设计是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迄今为止,ARSC设计是一个鲜有人研究的领域。早期Fisher等提出了面向产品设计供应链的理念后,一个一般化的假设是将“食品”作为“功能性产品”,整体性地视为效率敏感型供应链的工作对象。但是,无论是进一步的理论推演,还是对实践现状的发掘,都显示出这一假设是有问题的。为此,需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Fisher, Martin Christopher, David Simchi-levi, Douglas.M.Lambert、马士华等供应链学者“面向产品设计供应链”理论在涉农领域的运用。本文从运营角度(生产计划和库存控制)深化了对涉农供应链的认识,较为全面的剖析了涉农领域“推式策略”向推拉结合型供应链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探讨了涉农环境下延迟策略运用的空间与CODP的定位,并建立了涉农环境下推拉结合型供应链运作的风险分析框架。最后,结合黑龙江北大荒米业的案例,进一步诠释了推拉结合型涉农供应链的运作特征与条件。涉农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基本管理框架,实践现状挖掘、优化机理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限于作者的能力与时间及其他研究条件的限制,还有一些有着广阔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前景的研究范畴,如服务型涉农链、结合型涉农链、分散农户的组织化问题等没有涉及;并且,即使对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国农重企的实证、生物质物流等一些已经开展的工作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何志安[10](2009)在《恒隆集团公司管理控制方案优化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对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国民营集团企业而言,建立合适的企业集团管理控制体系显得特别重要。当集团规模发展壮大时,需要对子公司进行有效的控制。论文从我国饲料企业管理控制模式现状分析入手,结合恒隆集团的管理控制现状,对管理控制现状、管理控制模式、管理控制手段进行描述和诊断分析,运用管理控制理论与实践结合方法,设计出恒隆集团管理控制优化方案,并提出实施措施,以期能为其他饲料企业集团的管理控制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恒隆集团公司产业涉及“饲料、种苗、水产加工”三大板块,发展产业链经营模式,提出了“一三四三”发展战略。在其成长之初,恒隆集团公司在管理控制模式、管理控制手段等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集团与分子公司关系、董事会与总经理权限划分不清晰;管理控制模式还是企业发展之初的U型职能模式,对如何掌控分子公司,合理划分权限,明确总部职能,还没形成系统化。优化恒隆集团公司公司管理控制体系首先应根据恒隆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设计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其次要明确总部职责功能、责任与权力清晰;再次要设计出正确且适应企业当前的组织结构,业务运营的管控模式与组织架构、各项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相匹配;最后进行企业组织变革,以协同的力量来实施企业集团管控体系,确保集团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二、水产饲料企业信息化的若干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产饲料企业信息化的若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湛江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政府引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3.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高新技术企业
        2.1.1 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
        2.1.2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和类型
    2.2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2.2.1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涵义
        2.2.2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与程序
    2.3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政府引导
        2.3.1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府引导的涵义和方式
        2.3.2 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必要性
        2.3.3 市场机制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作用
    2.4 应用的主要理论
        2.4.1 市场失灵理论
        2.4.2 政府失灵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湛江市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现状
    3.1 湛江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3.2 湛江市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主要做法
        3.2.1 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统筹协调
        3.2.2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完善政策引导环境
        3.2.3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供资金保障
        3.2.4 发挥城市规划引导作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3.2.5 支持企业培养引进科研人才,引导科研人才和团队参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建设
    3.3 湛江市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成效
        3.3.1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开展总体情况良好
        3.3.2 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着
        3.3.3 创新创业载体快速发展
        3.3.4 技术创新、交易不断取得新突破
    3.4 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存在的问题
        3.4.1 财政科技投入不足
        3.4.2 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引导不到位,缺少政策实施效果监管
        3.4.3 激励机制和产业结构规划不完善
    3.5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5.1 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重视不够导致财政投入不足
        3.5.2 政府与市场两种机制没有共同发挥作用
        3.5.3 政府引导方式不灵活,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3.5.4 政府存在一定的角色缺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
        4.1.1 德国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
        4.1.2 美国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
    4.2 国内城市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
        4.2.1 北京市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
        4.2.2 深圳市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
        4.2.3 茂名市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
    4.3 对湛江的启示
        4.3.1 政府重视,实施多方式宏观调控
        4.3.2 重视人才培养,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供持续动力
        4.3.3 发展科技服务平台,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4.3.4 大力支持企业知识产权创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对策建议
    5.1 创新发展理念,完善政策服务指导
        5.1.1 政府重视,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5.1.2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5.1.3 强化政策服务指导
    5.2 加大投入,改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环境
        5.2.1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5.2.2 创优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5.2.3 引进培养人才,提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3 科学规划,合理引导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5.3.1 突出重点,加强重点领域技术创新
        5.3.2 协调发展,多层次多领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5.3.3 加快国家高新区建设,集聚各类创新资源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我国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食品安全体系问题
        1.3.2 基于管理学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1.3.3 基于经济学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1.3.4 小结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论文主要内容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6.1 论文的创新点
        1.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2 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相关理论综述
    2.1 食品安全相关理论综述
        2.1.1 食品安全性概述
        2.1.2 良好行为规范
        2.1.3 食品质量管理
    2.2 水产品相关理论综述
        2.2.1 概念解析
        2.2.2 水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水产品质量管理的外部性理论
        2.2.4 水产品消费者的消费有限理性问题
        2.2.5 水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制分析
        2.2.6 水产品供应链理论
        2.2.7 我国水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 SWOT 分析
    2.3 质量管理模型理论
        2.3.1 PDCA 循环
        2.3.2 OPT
        2.3.3 甘特图
        2.3.4 零缺陷管理理论
        2.3.5 6σ
        2.3.6 5S 现场管理法
        2.3.7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3.8 朱兰三部曲
        2.3.9 品管圈理论
    2.4 农产品品牌理论
        2.4.1 农产品品牌的内涵和分类
        2.4.2 农产品品牌特性分析
3 发达国家水产品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启示
    3.1 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3.1.1 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概况
        3.1.2 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趋势
    3.2 美国
        3.2.1 美国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3.2.2 美国水产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3.3 日本
        3.3.1 日本水产品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3.3.2 日本海水养殖产品可追溯体系
        3.3.3 日本水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3.3.4 日本水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3.3.5 日本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3.3.6 日本水产品食品安全“110”报警制度
        3.3.7 日本水产品加工零排放发展
    3.4 韩国
    3.5 挪威
    3.6 发达国家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3.6.1 建立健全水产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3.6.2 建立完善的水产品食品安全行政管理体系
        3.6.3 重视水产品养殖海域环境保护
        3.6.4 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产品食品安全意识
        3.6.5 建设水产品科技支撑体系
        3.6.6 建立水产品可追溯体系
        3.6.7 加强标准化建设,确保水产品食品安全
4 我国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概况
    4.1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4.2 我国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和发展现状
        4.2.1 行政管理体系
        4.2.2 法律法规体系
        4.2.3 标准体系
        4.2.4 检验检测体系
        4.2.5 认证体系
    4.3 水产品安全危害因素分析
        4.3.1 自源性危害
        4.3.2 外源性危害
    4.4 建立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4.5 建立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5 水产品安全管制作用机制的博弈分析
    5.1 水产品食品安全博弈模型的假设及变量的选取
        5.1.1 水产品食品安全博弈模型假设
        5.1.2 博弈模型中变量的选取及符号意义
    5.2 水产品食品安全博弈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5.2.1 混合策略下政府与企业博弈模型的建立
        5.2.2 博弈模型的求解
    5.3 基于水产品食品安全博弈模型的政府行为动机分析
        5.3.1 从政府监管的收入部分来分析其行为动机
        5.3.2 从政府监管的成本角度分析其行为动机
    5.4 基于水产品食品安全博弈模型的企业行为动机分析
    5.5 小结
6 养殖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6.1 加强对投放饲料的管理和开发
        6.1.1 饲料安全的重要性
        6.1.2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
        6.1.3 加强对海水养殖投放饲料的管理
        6.1.4 加强对海水养殖投放饲料的开发
    6.2 加强对投放苗种的管理和开发
        6.2.1 加强对水产苗种的管理
        6.2.2 加强对水产苗种的开发
    6.3 提高渔业水域海水污染的监测强度和治理水平
        6.3.1 海水养殖对于海水环境的影响
        6.3.2 我国海水养殖水质标准
        6.3.3 提高对海水水质的监测强度
        6.3.4 加强对海水养殖水域海水污染的治理
    6.4 加强对投放药物的管理和开发
    6.5 鼓励海水健康养殖模式的推广
    6.6 建立海水养殖疾病防治和检测体系
    6.7 建立完善的海水养殖业灾害保障机制
    6.8 建立水产品产地监督抽查抽样制度
    6.9 小结
7 加工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7.1 GMP 与 SSOP
        7.1.1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7.1.2 SSOP(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7.2 建立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
    7.3 加强水产品原料控制和管理
        7.3.1 水产品原料造成的危害
        7.3.2 加强水产品原料控制
        7.3.3 加强水产品原料管理
    7.4 加强水产品加工环境管理
        7.4.1 水产品加工环境不当引起的危害
        7.4.2 加强水产品加工环境管理
    7.5 加强水产品加工人员管理
        7.5.1 水产品加工人员造成的危害
        7.5.2 加强水产品加工人员管理
    7.6 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
        7.6.1 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
        7.6.2 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
    7.7 小结
8 市场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8.1 建立水产品可追溯体系
        8.1.1 食品安全追溯技术
        8.1.2 建立水产品可追溯体系
    8.2 建立水产品流通安全管理体系
        8.2.1 流通环节水产品安全监管的基本制度
        8.2.2 建立水产品流通安全管理体系具体措施
    8.3 建立严格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8.3.1 水产品检验检测内容
        8.3.2 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8.4 建立水产品召回制度
    8.5 小结
9 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9.1 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9.1.1 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9.1.2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9.1.3 无公害产品认证
        9.1.4 绿色食品认证
        9.1.5 有机食品认证
        9.1.6 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具体措施
    9.2 建立健全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9.3 推进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
    9.4 推进水产品品牌建设
        9.4.1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特性
        9.4.2 推进水产品品牌建设
    9.5 建立水产品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预警体系
        9.5.1 水产品风险评价机制
        9.5.2 水产品风险管理机制
        9.5.3 水产品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9.5.4 水产品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
    9.6 提升海洋渔业产业化水平
        9.6.1 海洋渔业产业化内部发展机制
        9.6.2 海洋渔业产业化外部辅助机制
    9.7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机制
        9.7.1 政府及政府授权第三方机构
        9.7.2 企业
        9.7.3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9.7.4 海水养殖户和个体摊贩
    9.8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9.8.1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9.8.2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当着重强调企业社会责任
    9.9 建立水产品安全信息平台
        9.9.1 水产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
        9.9.2 水产品安全信息发布内容
        9.9.3 建立水产品安全信息管理监督机制
    9.10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9.11 建立海水养殖产品科技创新机制
        9.11.1 渔业科研机构建设
        9.11.2 渔业硬件设施建设
        9.11.3 渔业科技推广
        9.11.4 渔业科技成果转化
    9.12 小结
10 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重点环节
    10.1 重点环节之一——推行 HACCP 体系
        10.1.1 HACCP 原理简介
        10.1.2 HACCP 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
        10.1.3 HACCP 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10.1.4 小结
    10.2 重点环节之二——推进标准化建设
        10.2.1 产品标准制定和修改的基本原则
        10.2.2 推进海水养殖标准化建设
        10.2.3 推进水产品加工标准化建设
        10.2.4 推进水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
    10.3 小结
11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11.1 研究结论
    11.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语表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DEA方法的我国饲料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价值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价值
    1.2 研究范围与内容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2.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理论基础
        2.1.1 效率的概念
        2.1.2 效率评价方法
        2.1.3 DEA方法基础
    2.2 文献回顾
        2.2.1 国外效率评价文献回顾
        2.2.2 国内效率评价文献回顾
        2.2.3 我国饲料行业文献回顾
3. 我国饲料行业DMU分析与投入产出指标选择
    3.1 DEA方法的评价步骤
    3.2 DMU选择及基本分析
        3.2.1 规模状况分析
        3.2.2 财务状况分析
        3.2.3 主营业务状况分析
        3.2.4 员工状况分析
    3.3 投入产出指标选择
        3.3.1 投入指标:员工人数、固定资产
        3.3.2 产出指标:饲料业务收入、非饲料业务收入
        3.3.3 数据描述
        3.3.4 相关性分析
4. 我国饲料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实证分析
    4.1 DEA模型选择
    4.2 实证结果及分析
        4.2.1 横向分析
        4.2.2 纵向分析
5. 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横向分析结论
        5.1.2 纵向分析结论
    5.2 建议
        5.2.1 提高员工素质
        5.2.2 选择专业化经营策略
        5.2.3 推行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5.2.4 学习标杆企业
        5.2.5 提升技术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H集团饲料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逻辑架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战略管理基本理论
        2.1.1 总体战略理论
        2.1.2 竞争战略理论
        2.1.3 职能战略理论
    2.2 行业研究文献
    2.3 分析工具
第3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饲料业概述
        3.1.1 饲料
        3.1.2 饲料产业
        3.1.3 我国饲料行业
    3.2 宏观环境
        3.2.1 政治与法律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文化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行业竞争结构
        3.3.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3.3.2 新进入者的威胁
        3.3.3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3.3.4 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3.3.5 替代品的威胁
    3.4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分析
第4章 内部条件分析
    4.1 业务概况
        4.1.1 集团及业务概况
        4.1.2 成功之道
        4.1.3 企业文化
    4.2 价值链分析
        4.2.1 内向外向物流
        4.2.2 生产制造
        4.2.3 市场营销与服务
        4.2.4 公司基础
        4.2.5 人力资源管理
        4.2.6 技术研发
        4.2.7 采购
    4.3 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分析
第5章 竞争战略设计
    5.1 使命和目标
        5.1.1 愿景
        5.1.2 使命
        5.1.3 目标
    5.2 SWOT分析
    5.3 三种竞争战略可行性研究
        5.3.1 成本领先战略可行性分析
        5.3.2 差异化战略可行性分析
        5.3.3 聚焦战略可行性分析
    5.4 竞争战略确定
第6章 竞争战略实施
    6.1 产品差异化优势建设
        6.1.1 实施品牌战略
        6.1.2 提高产品质量
        6.1.3 优化产品组合
    6.2 服务差异化优势建设
        6.2.1 完善服务体系
        6.2.2 构建差异优势
    6.3 成本控制建设
        6.3.1 投资布局规模化
        6.3.2 采购价格最低化
        6.3.3 配方调整实时化
        6.3.4 产业链延伸闭合化
    6.4 营销策略改进
        6.4.1 开拓管控渠道
        6.4.2 灵活多样促销
第7章 战略保障措施
    7.1 强化研发创新能力
        7.1.1 明确研发内容
        7.1.2 构建研发体系
        7.1.3 提高研发能力
    7.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7.2.1 构建合理结构
        7.2.2 完善管理体系
    7.3 细化深耕企业文化
        7.3.1 细化目标,建设企业文化体系
        7.3.2 深耕拓展,组织文化创建活动
    7.4 健全管理信息系统
        7.4.1 成立战略领导机构
        7.4.2 建设信息管理平台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附录
    附件1:H集团饲料业务战略管理调查问卷
    附件2:H集团饲料业务调研谈话提纲Ⅰ
    附件3:H集团饲料业务调研谈话提纲Ⅱ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广西罗非鱼产业化发展现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罗非鱼生物学
        1.1 罗非鱼生物学特点
        1.2 我国罗非鱼引进简况
    第二节 渔业产业化内涵及特征
        2.1 渔业产业化内涵
        2.2 渔业产业化基本特征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广西罗非鱼产业化发展及优势
    第一节 广西罗非鱼养殖业发展沿革
    第二节 广西发展罗非鱼养殖业的优势
        2.1 广西区域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
        2.2 罗非鱼市场销售优势
        2.3 广西罗非鱼产业扶持政策
    第三节 广西罗非鱼养殖区域分布
第三章 广西罗非鱼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广西罗非鱼苗种生产现状及耐寒性能研究
        1.1 广西罗非鱼苗种生产及主要养殖品种现状
        1.2 广西罗非鱼苗种生产及主要养殖品种现状分析与讨论
        1.3 广西罗非鱼主要养殖品种耐寒性能研究
    第二节 广西罗非鱼商品鱼养殖现状
        2.1 广西罗非鱼商品鱼养殖现状
        2.2 广西罗非鱼商品鱼养殖现状分析与讨论
    第三节 广西罗非鱼加工出口现状及分析
        3.1 广西罗非鱼加工出口现状
        3.2 广西罗非鱼加工出口现状分析与讨论
    第四节 广西罗非鱼饲料加工现状及分析
        4.1 广西罗非鱼饲料加工现状
        4.2 广西罗非鱼饲料加工现状分析与讨论
    第五节 广西罗非鱼病害防治现状及分析
        5.1 广西罗非鱼病害防治现状
        5.2 广西罗非鱼病害防治现状分析与讨论
        5.3 罗非鱼对常用药物敏感性研究
第四章 促进广西罗非鱼产业化健康发展对策
    第一节 加强罗非鱼良种选育和海水养殖技术研究
        1.1 加强罗非鱼良种选育研究
        1.2 加强罗非鱼海水养殖技术的研究
    第二节 实施罗非鱼养殖现代化,提高广西罗非鱼产业化进程
        2.1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产业基础条件
        2.2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罗非鱼现代化养殖进程
    第三节 加强罗非鱼产品开发及精深加工
        3.1 加强罗非鱼产品开发及加工技术的应用
        3.2 加强开发罗非鱼的精深加工产品
    第四节 扶持龙头加工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我国兽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
    1.2 本文研究意义
    1.3 有关理论综述
        1.3.1 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1.3.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3.3 核心竞争力的结构层次
        1.3.4 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1.4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我国兽药行业的国际比较
    2.1 全球兽药行业概况
        2.1.1 全球兽药市场状况
        2.1.2 全球兽药研发概况
    2.2 世界主要国家的兽药概况
        2.2.1 美国
        2.2.2 欧盟
    2.3 我国兽药行业现状
        2.3.1 我国兽药行业的发展历程
        2.3.2 我国兽药行业的作用
        2.3.3 我国兽药行业概况
        2.3.3.1 生产企业现状
        2.3.3.2 我国兽药行业经营环节概况
        2.3.3.3 我国兽药行业使用环节概况
        2.3.3.4 我国兽药行业的管理
第三章 我国兽药企业的竞争环境分析
    3.1 外部环境
        3.1.1 经济环境
        3.1.2 政策环境
        3.1.3 技术环境
        3.1.4 社会环境
    3.2 兽药企业的行业环境分析
        3.2.1 我国兽药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现状
        3.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2.3.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3.2.4 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3.2.5 替代品的威胁
    3.3 兽药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3.3.1 企业产品
        3.3.1.1 我国兽药企业产品的种类
        3.3.1.2 兽药产品的质量
        3.3.1.3 产品的市场状况
        3.3.2 兽药企业的研发与技术水平
        3.3.2.1 我国兽药企业的研发现状
        3.3.2.2 我国兽药企业研发存在的问题
        3.3.3 企业营销
        3.3.3.1 企业营销现状
        3.3.3.2 我国兽药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我国兽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4.1 兽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4.2 兽药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内容
    4.3 评价方法的选择
        4.3.1 层次分析法原理
        4.3.2 模糊综合评判法
        4.3.3 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基本流程
    4.4 兽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4.4.1 建立兽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图
        4.4.2 构建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比较判断矩阵,确定其权重
        4.4.3 请专家为各企业评分
第五章 兽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5.1 创新
        5.1.1 实施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
        5.1.2 产品创新
        5.1.3 营销创新
        5.1.4 管理创新
        5.1.4.1 管理观念创新
        5.1.4.2 组织创新
        5.1.4.3 制度创新
        5.1.4.4 战略创新
        5.1.4.5 文化创新
    5.2 实施品牌战略
    5.3 加强供应链管理
    5.4 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
    5.5 政府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要做的工作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涉农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构建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供应链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涉农供应链研究的进展
        1.1.3 国内涉农供应链研究的关注点、连续性与质量
        1.1.4 国内在涉农链研究上存在的基本问题
        1.1.5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1.2.1 论文的研究方法
        1.2.2 论文的研究框架
        1.2.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3.1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3.2 论文可能的不足之处
2. 涉农供应链(ARSC)基础理论体系
    2.1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理念
        2.1.1 物流概念
        2.1.2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2.2 基于源物质生物属性的供应链基本划分
        2.2.1 供应链基础定义和分类上存在的混乱
        2.2.2 以源物质定义和分类供应链
        2.2.3 农产品、工业品与农源工业品
    2.3 涉农供应链的概念与结构模型
        2.3.1 涉农链的一般简化模型
        2.3.2 考虑到技术进步对涉农供应链简化模型的扩展
        2.3.3 涉农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2.3.4 基于农业中心视点的农业物流定义体系
    2.4 农业多功能性与涉农供应链的基础分类
        2.4.1 农业的多功能性及大农业概念
        2.4.2 农业多功能性与涉农供应链的大范畴划分
        2.4.3 实体型涉农供应链
        2.4.4 服务型涉农供应链
        2.4.5 结合型涉农供应链
    2.5 涉农供应链的管理分类
        2.5.1 基于具体实践领域(农产品类别/行业)的基本划分
        2.5.2 依据生物特性/物流特性的划分
        2.5.3 基于供应链运作重点差异的划分
        2.5.4 基于供应链动力机制(驱动方式)的划分
        2.5.5 按照行使不同功能的核心企业分类
        2.5.6 基于政策与管制角度的划分
    2.6 涉农供应链的特征分析
        2.6.1 两种性质的生产并存
        2.6.2 物流约束性及路径复杂性
        2.6.3 时间竞争的双向性和局限性
        2.6.4 供应商构成的特殊性
        2.6.5 需求不确定性,敏感性和个性化趋势
        2.6.6 联接随机性与结构不稳定性
    2.7 本章小结
3. 涉农供应链管理(ARSCM)基本框架构建
    3.1 涉农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和原则
        3.1.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与原则
        3.1.2 涉农供应链管理的收益与成本
        3.1.3 涉农供应链集成的动因
        3.1.4 涉农供应链集成过程的发展
        3.1.5 涉农供应链的集成结果
    3.2 基于涉农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系统
        3.2.1 基于涉农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系统
        3.2.2 涉农供应链的供应物流
        3.2.3 涉农供应链的生产物流
        3.2.4 涉农供应链的销售物流
        3.2.5 涉农供应链的逆向物流
    3.3 涉农供应链"速度陷区"形成的技术经济原因
        3.3.1 自然再生产系统(或农业生产)的超长的前置期
        3.3.2 自然再生产系统的"刚性点阵"及"弱刹车机制"
        3.3.3 产业落差
    3.4 ARSC供应端与需求端双重作用下的"箱鼠"效应
        3.4.1 涉农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3.4.2 农产品供需的蛛网效应
        3.4.3 涉农供应链中的"箱鼠"效应
    3.5 涉农供应链的设计与构架:目标导向与决策准则
        3.5.1 涉农供应链设计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3.5.2 涉农供应链设计的目标导向
        3.5.3 基于产品的涉农供应链设计策略
        3.5.4 涉农供应链设计与构建的过程
    3.6 本章小结
4.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实践的现状
    4.1 国农重企的基本概况及调研和实证的总体安排
        4.1.1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
        4.1.2 本课题主要实证对象(国农重企)的范围
        4.1.3 研究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
        4.1.4 调研内容-和实证问卷设计
    4.2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实践的基本情况
    4.3 国农重企-供应物流的现状及其供应链协同
    4.4 国农重企-生产物流的现状及其供应链协同
    4.5 国农重企-销售物流的现状及其供应链协同
    4.6 国农重企-逆向物流在涉农供应链的实现
    4.7 物流能力、ARSC整合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4.7.1 关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
        4.7.2 数据正态性性检验
        4.7.3 数据的内部一致性分析
        4.7.4 效度分析
        4.7.5 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
        4.7.6 SEM总体结论分析
    4.8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实践的基本特征
        4.8.1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实践的总体特征
        4.8.2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供应链整合
        4.8.3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企业物流"
5. 涉农供应链的治理
    5.1 实践视角下的不稳定态涉农供应链及其治理
        5.1.1 国农重企涉农供应链实践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5.1.2 涉农供应链治理和改善的基本框架
        5.1.3 "上报"问题及治理失衡下供应链布局无效率
    5.2 农业高新技术与涉农供应链的战略性再造
        5.2.1 TOC理论与涉农供应链
        5.2.2 农业高新技术与21世纪涉农供应链的战略性再造
        5.2.3 展望
    5.3 涉农金融创新与涉农供应链的稳定
        5.3.1 资金流问题与涉农供应链
        5.3.2 利用电子商务系统来竞价增值
        5.3.3 农产品期货与涉农供应链
        5.3.4 将物流金融、供应链融资引入涉农供应链
    5.4 涉农(食品)供应链:安全可追溯性与诱致性变革
        5.4.1 可追溯性的定义及建立可追溯体系的价值
        5.4.2 涉农(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信息本质
        5.4.3 涉农(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构架
        5.4.4 动态过程中的涉农供应链追溯模式的转换
        5.4.5 压力传导、模式灌输下的涉农供应链诱致性变革
    5.5 本章小结
6. 企农合作、供应集成及基于生物技术的ARSC物流一体化
    6.1 涉农供应链企业与农户间的合作对策与委托实现机制
        6.1.1 信息通信技术、协调成本和合作伙伴的最佳数量
        6.1.2 对非和约投资的激励与协调成本的综合考虑
        6.1.3 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模式的转换及机理分析
        6.1.4 结论及龙头企业的基本对策
    6.2 农地流转制度变革与涉农供应链集成供应的实现
        6.2.1 农地流转制度变革与涉农供应链上游的集成供应
        6.2.2 涉农供应链供应商发展基本政策选择
        6.2.3 涉农供应链供应商发展的基本途径
    6.3 实施战略性采购
        6.3.1 农产品采购的重要关注要素
        6.3.2 农产品的战略性采购
    6.4 生物技术、产业集群与涉农供应链的物流一体化
        6.4.1 基于涉农供应链的物流一体化
        6.4.2 从局部优化到全局优化:条件与策略
    6.5 本章小结
7. 发展推拉结合型的涉农供应链
    7.1 推拉结合的供应链模式及CODP的界定
        7.1.1 推动式与拉动式供应链
        7.1.2 推拉结合的供应链
        7.1.3 CODP的界定
    7.2 涉农环境下发展推拉结合型供应链的动因
    7.3 涉农环境下CODP与延迟策略的关系
        7.3.1 涉农供应链框架下的供应延迟
        7.3.2 涉农供应链框架下的制造延迟(农产品加工延迟)
        7.3.3 涉农供应链框架下的交付延迟
        7.3.4 涉农供应链框架下的服务延迟
    7.4 涉农供应链延迟策略的CODP定位的步骤
    7.5 涉农环境下推拉结合型供应链运作的高度风险
    7.6 案例分析:黑龙江北大荒米业的推拉结合型供应链
        7.6.1 CODP建立的有效权衡:价值与成本
        7.6.2 基于面向客户要求建立的集成IT系统
        7.6.3 销售网络建设与物流支持
        7.6.4 按订单制造的经营模式的重要前提
        7.6.5 涉农龙头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7.7 本章小结
8. 论文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总结
    8.2 论文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10)恒隆集团公司管理控制方案优化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论文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论文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管理控制研究现状
        1.2.1 管理控制国外研究现状
        1.2.2 管理控制国内研究现状
        1.2.3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控制特征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
第2章 管理控制相关理论综述
    2.1 管理控制概念
        2.1.1 管理控制的含义
        2.1.2 企业集团管控的含义
    2.2 企业集团管控模式
        2.2.1 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研究评述
        2.2.2 五种基本管控模式的比较
    2.3 管理控制手段
        2.3.1 战略控制
        2.3.2 绩效控制
        2.3.3 财务控制
        2.3.4 人力资源控制
        2.3.5 信息控制
        2.3.6 文化控制
    2.4 企业集团总部的职能定位
        2.4.1 母公司职能定位的概念
        2.4.2 母公司存在的价值及职能研究
    2.5 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设计
        2.5.2 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2.5.3 企业集团管理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2.6 企业集团的流程设计
        2.6.1 企业流程理论
        2.6.2 企业流程改造的对象及原因
        2.6.3 企业流程的改进方法
        2.6.4 企业流程再造的原则
        2.6.5 企业流程再造的方法
第3章 恒隆集团公司管理控制现状分析
    3.1 恒隆集团公司介绍
        3.1.1 恒隆集团公司发展现状
        3.1.2 恒隆集团公司组织结构
        3.1.3 集团对外投资状况
    3.2 恒隆集团公司所处外部环境分析
        3.2.1 全球水产行业分析
        3.2.2 全球饲料市场分析
        3.2.3 金融危机的影响
    3.3 恒隆集团公司管理控制模式分析
        3.3.1 恒隆集团公司管理控制模式现状
        3.3.2 恒隆集团公司管理控制模式存在缺陷
    3.4 恒隆集团公司总部功能存在的问题
        3.4.1 总部功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3.4.2 总部功能的内容方面存在问题
    3.5 恒隆集团公司管理控制结构存在问题
    3.6 恒隆集团公司管控手段分析
        3.6.1 战略控制
        3.6.2 人力资源控制
        3.6.3 财务控制
        3.6.4 企业文化控制
        3.6.5 信息控制
    3.7 恒隆集团管控流程存在的问题
第4章 恒隆集团公司管理控制方案优化设计
    4.1 恒隆集团公司管理控制方案优化设计思路
    4.2 恒隆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优化
        4.2.1 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设计思路
        4.2.3 恒隆集团董事会结构设计
        4.2.4 确立恒隆集团董事会主要职责
        4.2.5 建立恒隆集团董事会成员工作准则
        4.2.6 制定恒兴董事会例会条例
        4.2.7 确立高管层以CEO体制为主的模式架构
        4.2.8 建立恒隆集团董事会岗位职责
    4.3 恒隆集团公司优化组织结构和细化工作分工
        4.3.1 建立新的组织结构
        4.3.2 公司新组织结构内容
        4.3.3 公司新组织说明
        4.3.4 新组织的组织职责说明
    4.4 恒隆集团公司管理控制模式选择
        4.4.1 管控模式类型选择
        4.4.2 恒隆集团管控模式实施
    4.5 恒隆集团公司强化总部职能部室工作和优化工作流程
        4.5.1 加强总部职能部室作用发挥协同效应
        4.5.2 完善公司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
    4.6 恒隆集团公司强化管控手段提升管理控制执行力
        4.6.1 提高战略执行力落实战略任务
        4.6.2 增强人力资源控制强化文化执行力
        4.6.3 增加财务控制手段建立预警机制
        4.6.4 建立信息控制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第5章 恒隆集团公司管理控制方案实施
    5.1 恒隆集团公司管理控制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环节
    5.2 恒隆集团公司管理控制实施的措施
        5.2.1 实施组织变革,确保顺利实施
        5.2.2 成立专门机构,推行"一把手"工程
        5.2.3 采用试点方式,稳步实施管控
        5.2.4 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5.2.5 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
        5.2.6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与业务流程
        5.2.7 全员宣讲管理制度与业务流程
    5.3 恒隆集团公司管控方案优化后的预期效果
        5.3.1 管控模式和组织设计的优化效果
        5.3.2 管理制度与业务流程的优化效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恒隆集团公司管理控制调查问卷
附录2 集团总部制度流程梳理及建立协同机制的工作表格
致谢

四、水产饲料企业信息化的若干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湛江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政府引导研究[D]. 王明彪.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2]水产行业的野蛮拓荒时代已经过去——访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晨曦[J]. 徐倩. 广东饲料, 2015(11)
  • [3]我国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D]. 董啸天.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2)
  • [4]基于DEA方法的我国饲料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D]. 廖运岗.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5)
  • [5]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产业[2011]3229号关于印发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J].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江西食品工业, 2012(01)
  • [6]H集团饲料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姜凌飞. 山东大学, 2012(02)
  • [7]广西罗非鱼产业化发展现状的研究[D]. 唐瞻杨. 广西大学, 2012(06)
  • [8]我国兽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D]. 王俊菊. 天津大学, 2011(06)
  • [9]涉农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构建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供应链实践[D]. 张晟义.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7)
  • [10]恒隆集团公司管理控制方案优化设计与实施[D]. 何志安. 中南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水产饲料企业信息化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