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阴玫瑰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侯秋梅,周洪英[1](2022)在《玫瑰种质资源及杂交育种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玫瑰(Rosa rugosa)属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具有观赏、药用、营养及化工等多重开发利用价值。目前我国玫瑰种质资源主要有野生种及栽培种,玫瑰野生种质资源在我国仅分布于山东与吉林地区,而玫瑰栽培品种数量极为有限。作为玫瑰原生种的主要分布地和玫瑰栽培种的重要种植地,我国对于玫瑰种质资源的收集及玫瑰新品种选育的研究较少。为加强对玫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从玫瑰种质资源分类及玫瑰杂交育种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分析目前我国玫瑰种质资源利用及玫瑰杂交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玫瑰产业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陈真永[2](2020)在《昆明食用玫瑰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食用玫瑰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工及其他领域,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现有关于昆明食用玫瑰产业发展路径种植、加工、销售的研究成果,较为零散,三者间呈离散状态,针对性不强。昆明作为云南食用玫瑰产业主产区,产业解决了一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食用玫瑰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前景,而对昆明食用玫瑰产业发展路径又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综合运用了问卷调查、SWOT模型分析、PEST分析、数据统计和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昆明食用玫瑰产业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昆明国际机场消费者、生产企业及与行业主管部门等多渠道了解昆明食用玫瑰产业发展的现状,对昆明发展食用玫瑰产业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运用SWOT模型对昆明发展食用玫瑰产业提出产业发展目标与策略,同时借鉴山东平阴县平阴玫瑰产业、甘肃永登县苦水玫瑰和云南安宁八街玫瑰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昆明食用玫瑰产业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启发,对促进昆明食用玫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彭志云,宋海慧,魏正平[3](2020)在《甘肃苦水玫瑰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文中研究指明结合山东平阴、新疆和田及云南安宁国内三大加工型玫瑰产区的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对苦水玫瑰栽培、深加工、产品营销三大环节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在苦水玫瑰产业发展定位、具体发展策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侯颖辉,李德文,于二汝,罗莉斯,王少铭,冷家归[4](2019)在《4个食用玫瑰品种在贵阳地区的生物学性状及其精油成分差异》文中指出【目的】为贵州食用玫瑰栽培及其产业发展提供依据,对引种栽培的紫枝玫瑰、大马士革玫瑰、平阴玫瑰和白玫瑰4个食用玫瑰品种的花色、花瓣形状、花朵重量、叶片特征及精油组分等进行品质特性比较,探明其对贵州贵阳地区气候环境的适应性。【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数量统计方法对4个食用玫瑰品种的生物学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利用水蒸气提取法提取其挥发油,气相-质谱技术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紫枝玫瑰、大马士革玫瑰、平阴玫瑰和白玫瑰4个食用玫瑰品种主要香气成分共有39种,其挥发油分别检出19、22、10和26种物质,分别占总香气成分的99.48%、98.00%、94.00%和100.00%。紫枝玫瑰精油以香茅醇和香叶醇为主,分别占51.44%和20.47%;大马士革玫瑰精油以香叶醇和橙花醇为主,分别占到总香气成分的32.72%和22.71%;平阴玫瑰与白玫瑰精油主要成分均为香茅醛和香叶醇,平阴玫瑰的含量分别为55.87%和24.59%,白玫瑰的含量分别为28.21%和30.38%,大马士革玫瑰和白玫瑰精油组分与ISO 9842:2003标准最为接近。紫枝玫瑰、大马士革玫瑰、平阴玫瑰和白玫瑰的挥发油中均含有芳樟醇、松油醇、香叶醇、金合欢醇和正十七烷5种物质成分,分别占挥发油的24.78%、46.28%、30.83%和37.54%。【结论】大马士革玫瑰、白玫瑰和紫枝玫瑰品质较好,可很好地适应贵阳地区的气候环境,适于在该地区推广栽培。
甘文浩[5](2019)在《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不同种源玫瑰(Rosa rugosa)群体遗传分化初步研究》文中提出野生玫瑰(Rosa rugosa)是温带沙质海岸灌丛植被的建群种,也是油用和观赏玫瑰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野生玫瑰分布区持续缩小和破碎化,被列入中国二级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然而,从东亚引种至欧洲的玫瑰在18世纪初逃逸到野生环境后陆续被北海和波罗的海周边国家列为入侵物种。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同地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源玫瑰群体的形态和遗传分化,有助于剔除表型可塑性的影响,揭示玫瑰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的适应性演化格局及其驱动因子,为玫瑰的野外管理和基因挖掘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在山东鲁中山区栽培3年以上的不同种源的玫瑰群体为材料,以山刺玫为外类群,研究了来自4个中国野生种群(中国野生群体组CWR)、3个欧洲野生种群(欧洲野生群体组EWR)和6个中国栽培品种(中国栽培群体组CCR)共计3组13个种源玫瑰群体的遗传分化格局。应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群体间的表型变异格局;应用转录组二代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种源玫瑰群体间功能基因变异和表达差异的适应性遗传分化格局;进而进行了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显着性富集分析,并挖掘了玫瑰耐寒候选基因。表型分析表明,玫瑰表型在群体组内变异度较高,且多数表型性状在不同玫瑰群体和群体分组间差异显着。中国野生、欧洲野生和中国栽培玫瑰三个群体组间表型平均分化系数为40.6%,组内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59.4%。22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为24.0%,其中,花表型变异系数为15.8%,远小于叶、果表型变异系数。欧洲野生玫瑰群体组平均变异系数为28.2%,远大于其他两个组。野生玫瑰群体多个叶片表型性状与原产地无霜期时间、7月份平均高温等生态因子呈显着相关(p<0.05),这些因子相关的热量条件可能是影响玫瑰叶性状变异的主导因素之一。玫瑰转录组De novo测序组装并去冗余后共获得101.083条Unigene,共有81.20%基因获得注释。其中在任意两个群体组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53,717条,占53.14%。统观表型性状聚类图以及基于Unigene的转录组进化树,发现13个玫瑰群体间的分化格局错综复杂,欧洲野生玫瑰群体与中国野生玫瑰群体和中国栽培玫瑰群体均有关联。欧洲野生玫瑰群体组中瑞典的斯科讷玫瑰群体(SKA)与荣成(RON)群体在表型与转录组序列上相似程度较高,表现出相似的表型和遗传适应特征。德国兰格奥格玫瑰群体(LAN)与部分中国栽培玫瑰群体组CCR中的群体在表型及转录组序列上相似程度较高,亲缘关系可能较近。珲春(HCH)群体与其他玫瑰群体相似程度较低,亲缘关系可能较远。在13个玫瑰群体的差异表达基因中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显着富集(Qvalue<0.05);野生玫瑰CWR及EWR组中核糖体组成成分显着富集(Qvalue<0.05)。在纬度差异较大的瑞典(SKA)群体和牟平(MUP)群体中,组成叶绿体基质和叶绿体被膜的细胞组分及卟啉和叶绿素代谢通路显着富集上调(Qvalue<0.05),蔗糖合成酶活性及蔗糖代谢过程显着富集下调(Qvalue<0.05)。从对与耐寒性密切相关的冷和干旱调节蛋白相关基因中共筛选出12条表达量与纬度相关的备选基因。其中四条基因表达量与原产地部分生态因子显着相关(p<0.05),反映出不同野生玫瑰群体对温度适应的地理格局。温度尤其是低温可能通过影响玫瑰光合作用、糖代谢过程及冷和干旱调节蛋白的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玫瑰群体的适应性进化格局。总体来看,不同种源玫瑰群体组内和组间均存在高度变异性,欧洲野生和中国野生玫瑰群体表现出与原产地纬度和热量因子相关的地理适应格局,部分耐寒候选基因表达量可能受到年平均气温和7月份平均高温等因子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验证研究。
王辉[6](2018)在《我国蔷薇属芳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文中提出蔷薇属植物不仅是重要的观赏植物,而且其中许多同时也具有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在香料工业,蔷薇属是重要的花香来源,从蔷薇属植物中提取的精油,具有重要的香料价值。本文阐述了我国蔷薇属芳香资源的多样性,介绍了主要芳香资源种类,对于已开发利用的芳香资源从其来源、分布、面积和开发利用的形式等方面展开论述。从香气和功效的角度考虑,蔷薇属可资开发利用的种和品种还有很多,希望对这类功效植物给予更多关注,并基于多样性进行有策略的开发利用。
金晶[7](2018)在《四类玫瑰花瓣的抗氧化活性和类黄酮成分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玫瑰(Rosa rugosa Thunb.)属蔷薇科蔷薇属观花灌木,花色艳丽,形态优美,花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萜类、酚酸、类黄酮物质等,其中类黄酮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有抗炎、抗过敏、抗氧化等功效,这些都与植物花色的形成、生长素运输和抗逆性强弱有着紧密联系。我国作为玫瑰的原产地之一,品种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国玫瑰产业发展迅速,栽植面积逐年上升。本研究选择国内外4类共计22个品种的玫瑰为对象,对其花瓣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种类玫瑰花瓣抗氧化活性,筛选出抗氧化能力优良的品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快速检测玫瑰类黄酮的成分及含量,探究玫瑰花瓣中类黄酮提取物的成分,初步分析了类黄酮物质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为玫瑰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分析了国内外4类(中国玫瑰、大马士革玫瑰、百叶蔷薇、法国蔷薇)22个玫瑰品种及其园艺衍生种花瓣中的抗氧化活性,分别对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OH-羟自由基和·O2-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四个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2个品种均表现出不同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且差异较为明显,四类玫瑰中,中国玫瑰清除能力最强,DPPH·的IC50值为0.089mg/mL,百叶蔷薇类最低为0.0196mg/mL。·O2-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明显强于·OH-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且不同类别不同品种之间·OH-羟自由基差异较为显着。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OH-羟自由基和·O2-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均表现优异的为‘单瓣白玫瑰’和大马士革玫瑰‘三号’。DPPH·自由基、·OH-羟自由基和·O2-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均表现优异的为‘单瓣白玫瑰’、大马士革玫瑰‘三号’、‘摩洛哥玫瑰’、‘Rosa centifolia L.’和Rosa centifolia‘muscosa’。研究还发现类黄酮含量相近的品种中,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存在显着差异,表明玫瑰花的抗氧化能力还受其它非类黄酮物质的影响。2、运用UPLC-DAD-Triple-TOFMS方法共从4类玫瑰22个品种中检测出7类35种类黄酮物质,其中花青苷其中花青苷3类,分别为矢车菊素(Cyanidin)、天竺葵素(Pelargonidin)、芍药素(Peonidin);黄酮醇4类,分别为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芦丁(Rutin)。4类玫瑰检测到的总类黄酮相对含量,中国玫瑰(9538446.4)显着高于其它三类玫瑰,随后依次是法国蔷薇(6064075.8),百叶蔷薇(4605049.5)和大马士革玫瑰(28235050.13)。22个品种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颜色的深度与类黄酮相对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颜色越浅类黄酮含量越低。在花青苷组分中,芍药素主要存在于显着多于其它物质成分存在于中国玫瑰中的红色品种中,而矢车菊素为‘墨红’和其它三类国外品种玫瑰的主要类黄酮成分,显着高于其它类物质。此外,槲皮素和山奈酚作为黄酮醇的主要物质也显着存在于22种玫瑰中,相对含量差异较小。3、4类22种玫瑰的类黄酮组分和含量与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得的花青苷和黄酮醇物质在花瓣中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总花青苷含量与DPPH·自由基和·O2-清除率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总黄酮醇含量与·OH-羟自由基和·O2-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存在显着和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生物体中的抗氧化能力是植物中的多酚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类黄酮作为多酚物质中的一类,酚类物质的总量或者单个物质的含量都会影响其抗氧化能力,对于已检测出的物质,每种成分作用的方式及能力大小有待进一步研究。
彭志云,王嵛德[8](2017)在《从平阴玫瑰现状探求苦水玫瑰产业的未来》文中提出苦水玫瑰是兰州市的一大特色产业,经过近几年来的扩张式发展,问题尽显。通过对山东平阴玫瑰从品种选育、标准化栽培、技术创新、玫瑰系列产品开发、市场拓展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调研后,针对苦水玫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促进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孙克[9](2017)在《平阴玫瑰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素有“中国玫瑰之乡”盛名的山东省平阴县,自古就有种植玫瑰花、加工销售玫瑰产品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平阴玫瑰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平阴玫瑰产业未能制定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战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本文以分析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立足于对平阴玫瑰产业发展现状的实地调查和访问,对平阴玫瑰产业种植环节、产品加工环节、产品营销环节、产业旅游、产业文化等方面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综合研究和系统分析。通过系统分析与总结归纳,为平阴玫瑰产业发展战略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一是玫瑰种植实施规范化发展战略,打造玫瑰种植产业带;二是产品加工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打造玫瑰加工产业园;三是产品营销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打造中国玫瑰第一品牌;四是产业旅游实施生态化发展战略,打造平阴玫瑰特色旅游;五是产业文化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玫瑰产业文化化。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为平阴玫瑰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惠及当地群众。
王亚萍[10](2016)在《平阴玫瑰香气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对山东平阴玫瑰精油香气成分和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运用气相色谱技术(GC)建立并验证平阴玫瑰精油的分析方法,借助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在最佳条件下对不同年份的油样和活体、离体鲜花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应用气相色谱-闻香技术(GC-O)稀释法、GC-MS结合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技术(MDGC)确定平阴玫瑰精油特征香气成分,借助于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GC×GC)对平阴玫瑰精油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对影响色谱分离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分析方法为:色谱柱HP-INNOWAX,长度60 m,内径0.25 mm,涂层厚度0.25μm,初始温度80℃,保持5 min,以2℃/min的速率升至220℃,保持20 min,柱流速0.5 mL.min-1,进样量0.2μL,分流比为100/1,检测器FID。分析方法验证表明:方法检测限、检出限低,检测限为1.13 μg/L、检出限为3.58 μg/L,重复性和回收率较好,重复性实验得到峰面积RSD小于10.74%,回收率范围在87.49%和116.82%之间,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平阴玫瑰精油微量香气成分精确定性定量分析。GC-O-MS结合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得到平阴玫瑰精油较关键的特征香气成分(FD≥64)29种:顺式-玫瑰醚、γ-杜松烯、香茅醇、橙花醇、丁香酚、1,4-胡萝卜二烯醛、2-十一烷酮、乙酸香茅酯、乙酸香叶酯、α-法呢烯、香叶醇、2-十三醇、苯乙醇、α-蒎烯、己醛、β-藻烯、马鞭草烯、反罗勒烯、2-庚醇、1-己醇、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甲酸香茅酯、桃金娘烯醛、2-十一醇、2-十四碳烯、甜没药烯氧化物B、3,7-二甲基-6-辛烯酸、8-甲氧基苯并[1,2-B:5,4-B’]二呋喃-2-羧酸甲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通过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确定了两种重要特征香气成分:beta-桉叶醇、依兰烯醛。在选定色谱条件下,GC-MS定性2016年平阴玫瑰精油香气成分76种,对近三年油样定性定量分析,得到36种代表性组分,确定7种特征性组分为:香叶醇、橙花醇、甲基丁香酚、1,4-胡萝卜二烯醛、玫瑰醚、beta-桉叶醇、依兰烯醛;确定12种代表性和特征性组分:玫瑰醚、芳樟醇、乙酸香茅酯、香茅醇、橙花醇、乙酸苯乙酯、香叶醇、苯乙醇、甲基丁香酚、二十一烷、丁香酚、二十三烷。同时,按照国家标准中有关规定测得平阴玫瑰精油理化性质如下:色状:淡黄色液体;香气:具有玫瑰花香。相对密度(25℃/25℃)为0.895-0.898;折光指数(25℃)为1.469 6-1.472 2;旋光度(25℃)为-7°-13 °;冻点为 12℃-23℃。酯值为 7-24。借助于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对平阴玫瑰精油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得到信噪比大于500的组分629种,其中正向和反相匹配度均大于800的香气成分有205种,主要包括萜烯类52种,醇类49种,酯类25种,醛类21种,烯烃类19种,酮类17种,烷烃类12种,酚类3种,醚类2种,酸和其他物质5种,充分显示出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在复杂样品定性分析中的优越性。研究了玫瑰花由活体状态、离体状态到玫瑰精油转变时其香气变化规律:在三种状态转化过程中,玫瑰的头香成分α-蒎烯、橙花醇、苯乙醇含量呈现下降趋势;β-月桂烯、香茅醇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在离体鲜花中含量最高;氧化玫瑰、芳樟醇、乙酸香茅酯、甲基丁香酚、丁香酚含量逐渐升高,在三种状态改变时发生香气物质的运输和转化。
二、平阴玫瑰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阴玫瑰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玫瑰种质资源及杂交育种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玫瑰种质资源分类 |
1.1 野生玫瑰种质 |
1.2 玫瑰栽培品种 |
1.3 其他玫瑰种质 |
2 玫瑰繁殖系统的特点 |
2.1 花器官 |
2.2 花粉性状 |
3 玫瑰杂交育种研究现状 |
3.1 玫瑰育性研究 |
3.2 玫瑰染色体数目与核型 |
3.3 玫瑰性状遗传表现 |
3.4 玫瑰杂交种鉴定方法 |
3.5 玫瑰杂交种子的萌发力 |
4 存在问题与展望 |
4.1 玫瑰种质资源的系统性保育亟须加强 |
4.2 玫瑰种质在新品种育种中利用不充分 |
4.3 玫瑰标准化多样化产业发展科研实力不强 |
(2)昆明食用玫瑰产业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1.3.1 相关概念 |
1.3.2 理论基础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昆明食用玫瑰产业发展的现状 |
2.1 昆明市食用玫瑰产业发展历程 |
2.2 昆明食用玫瑰种植现状 |
2.2.1 栽植的品种 |
2.2.2 栽植的面积 |
2.2.3 食用玫瑰种植效益分析 |
2.3 昆明食用玫瑰加工现状 |
2.3.1 玫瑰加工企业现状 |
2.3.2 玫瑰加工产品现状 |
2.3.3 玫瑰加工产品产值概况 |
2.3.4 玫瑰产品加工研发现状 |
2.4 昆明食用玫瑰产品营销现状 |
2.4.1 玫瑰花瓣营销现状 |
2.4.2 玫瑰加工产品营销现状 |
2.4.3 食用玫瑰品牌创建现状 |
2.5 昆明食用玫瑰三产融合的现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昆明食用玫瑰产业发展的SWOT-PEST分析 |
3.1 SWOT-PEST分析模型介绍 |
3.2 产业发展的SWOT-PEST分析 |
3.2.1 优势分析(Strengths) |
3.2.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
3.2.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
3.2.4 威胁分析(Treats) |
3.3 昆明食用玫瑰产业发展的SWOT矩阵分析及发展策略 |
3.3.1 SO策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 |
3.3.2 WO策略:利用机会,克服劣势 |
3.3.3 ST策略:利用优势,抵御威胁 |
3.3.4 WT策略:减少劣势,回避威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内食用玫瑰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4.1 山东平阴县平阴玫瑰产业发展概况及成功做法 |
4.1.1 山东平阴县平阴玫瑰产业发展概况 |
4.1.2 山东平阴县平阴玫瑰产业发展主要做法 |
4.2 甘肃永登县苦水玫瑰产业发展概况及成功做法 |
4.2.1 甘肃永登县苦水玫瑰产业发展概况 |
4.2.2 甘肃永登县苦水玫瑰产业发展主要做法 |
4.3 云南安宁玫瑰产业发展概况及成功做法 |
4.3.1 云南安宁玫瑰产业发展概况 |
4.3.2 云南安宁玫瑰产业发展主要做法 |
4.4 启示与借鉴 |
第五章 昆明食用玫瑰产业发展的路径 |
5.1 昆明食用玫瑰产业的发展目标 |
5.2 昆明食用玫瑰发展中的政府、企业和花农的角色职责 |
5.3 构建昆明食用玫瑰栽植现代化管理体系 |
5.4 完善食用玫瑰产业链条 |
5.5 充分发挥多种平台优势,完善销售渠道 |
5.6 加速推进食用玫瑰三产融合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研究结论 |
2、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3)甘肃苦水玫瑰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加工型玫瑰产业发展现状 |
1.1 云南食用玫瑰 |
1.2 山东平阴玫瑰 |
1.3 新疆和田玫瑰 |
1.4 甘肃苦水玫瑰 |
2 苦水玫瑰的产业现状与发展定位 |
2.1 苦水玫瑰的产业现状 |
2.2 苦水玫瑰的品种特性 |
2.3 苦水玫瑰产业的发展定位 |
3 苦水玫瑰产业的发展建议 |
3.1 统一苦水玫瑰的对外宣传口径 |
3.1.1 统一称谓 |
3.1.2 统一药用功效,突出差异性 |
3.1.3 统一栽培历史 |
3.1.4 统一栽培面积。 |
3.2 加速推进苦水玫瑰产业园建设,时不待人 |
3.3 遵循市场规律,推进苦水玫瑰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 |
3.4 栽培技术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有效降低玫瑰鲜花采摘的用工成本 |
3.4.1 强化品种选育,对现有的栽培品种逐步实现品种换代 |
3.4.2 加速技术创新,对传统的栽培模式进行技术升级 |
3.5 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主体,建立玫瑰产品市场与产业调研的常态化机制 |
3.6 放优压劣,在稳定花源质量的前提下,保证花源的有效供给 |
3.7 改进加工工艺,切实提升玫瑰加工品的市场竞争力 |
3.8 对玫瑰加工企业建立信誉考核评价体系的动态式管理模式,作为今后进行项目、资金支持的主要依据 |
4 苦水玫瑰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政策优势 |
4.1 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进行苦水玫瑰为主题的相关康养、文化、商贸建设,通过旅游驱动,进一步扩大苦水玫瑰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
4.2 从政策层面来讲,从2020年开始兰州市政府拟将苦水玫瑰产业振兴纳入市财政预算范畴,予以持续性的专项扶持 |
(4)4个食用玫瑰品种在贵阳地区的生物学性状及其精油成分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玫瑰品种 |
1.1.2 仪器与试剂 |
1.2 方法 |
1.2.1 生物学性状观察与指标测定 |
1.2.2 玫瑰精油的提取 |
1.2.3 精油成分分析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物学性状 |
2.2 精油成分 |
3 讨 论 |
4 结 论 |
(5)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不同种源玫瑰(Rosa rugosa)群体遗传分化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转录组测序的研究进展 |
1.1.1 转录组测序技术的现状 |
1.1.2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种群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
1.2 玫瑰背景介绍 |
1.2.1 玫瑰生物学特性 |
1.2.2 中国野生玫瑰种群现状 |
1.2.3 欧洲入侵种玫瑰种群现状及研究进展 |
1.2.4 中国栽培玫瑰品种及研究进展 |
1.3 玫瑰研究热点 |
1.3.1 群体遗传分化与遗传多样性 |
1.3.2 功能基因挖掘 |
1.4 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采样群体 |
2.2 样品采集方法、保存和处理 |
2.3 表型观测 |
2.3.1 玫瑰表型观测 |
2.3.2 叶片氮含量测定 |
2.3.3 叶片磷含量测定 |
2.4 玫瑰群体转录组测序及组装 |
2.5 数据处理 |
2.6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玫瑰群体的表型差异与分化格局 |
3.1 玫瑰群体表型性状多重比较 |
3.2 玫瑰群体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
3.3 野生玫瑰群体表型性状与原产地生态因子相关性分析 |
3.4 玫瑰群体表型性状聚类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玫瑰群体的转录组分化格局 |
4.1 测序产量、组装质量统计及功能注释 |
4.2 玫瑰群体转录组的遗传分化研究 |
4.3 玫瑰群体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DEG分析 |
4.3.1 差异表达基因GO及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 |
4.3.2 野生玫瑰种源差异表达基因显着性富集分析 |
4.4 影响玫瑰群体遗传分化因素的初步分析 |
4.4.1 玫瑰群体遗传分化差异初步研究 |
4.4.2 耐寒相关候选基因筛选 |
4.5 小结 |
第五章 讨论 |
5.1 玫瑰群体的表型差异 |
5.2 玫瑰群体的分化格局 |
5.3 影响玫瑰群体遗传分化的因素与可能途径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件 |
(6)我国蔷薇属芳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蔷薇属芳香资源多样性 |
2 蔷薇属芳香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2.1 野生种类 |
2.2 玫瑰类 |
2.3 蔷薇类 |
2.4 月季类 |
3 小结 |
(7)四类玫瑰花瓣的抗氧化活性和类黄酮成分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玫瑰资源概述 |
1.1.1 玫瑰植物学特征、地理分布及品种介绍 |
1.1.2 玫瑰的功能及其应用 |
1.2 类黄酮结构种类与功能 |
1.3 类黄酮化合物和花青苷的结构分析 |
1.4 蔷薇属植物类黄酮化合物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第2章 4类玫瑰花瓣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分析 |
2.1 材料 |
2.1.1 样品采集 |
2.1.2 试剂及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4类玫瑰花瓣的类黄酮含量测定 |
2.2.2 4类玫瑰花瓣的DPPH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测定 |
2.2.3 4类玫瑰花瓣的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测定 |
2.2.4 4类玫瑰花瓣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测定 |
2.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4类玫瑰花瓣的类黄酮含量和DPPH自由基(DPPH·)比较分析 |
2.3.2 4类玫瑰花瓣清除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能力比较分析 |
2.4 4类玫瑰类黄酮含量和不同抗氧化能力聚类分析 |
2.5 结论与讨论 |
第3章 4类玫瑰资源的类黄酮物质分析 |
3.1 材料 |
3.1.1 试剂与标准品 |
3.1.2 仪器设备 |
3.2 方法 |
3.2.1 样品前处理 |
3.2.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
3.2.3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4类玫瑰种质资源花瓣中类黄酮成分的DAD分析 |
3.3.2 4类玫瑰种质资源花瓣的类黄酮成分的Triple-TOF-MS/MS分析 |
3.3.3 4类玫瑰种质资源花瓣中类黄酮的组成分析 |
3.3.4 4类玫瑰种质资源花瓣中类黄酮的相对含量分析 |
3.3.5 4类玫瑰种质资源花瓣中类黄酮的主成分分析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4章 4类玫瑰抗氧化能力和类黄酮成分的相关性 |
4.1 4类玫瑰抗氧化能力和类黄酮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
4.2 结论与讨论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8)从平阴玫瑰现状探求苦水玫瑰产业的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1 平阴玫瑰考察交流 |
1.1 平阴玫瑰的品种结构 |
1.2 2016年山东平阴产区玫瑰的价格走势 |
1.3 产品开发与工艺革新 |
1.3.1 加工企业严把原料质量关, 开展了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的全程精细化管理 |
1.3.2 加工企业实现了加工工艺的技术性革新与设备的升级换代 |
1.4 十分注重平阴玫瑰的对外宣传与产品终端市场的有效对接 |
1.5 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掣肘产业发展 |
2 苦水玫瑰产业发展建议 |
2.1 遵循市场规律, 科学、理性地进行玫瑰产业的发展 |
2.2实现苦水玫瑰现有栽培品种的升级换代是势在必行 |
2.3 通过技术创新, 有效降低鲜花采摘的用工成本 |
2.4 建立玫瑰花价格维稳机制与市场调研机制 |
2.5 维稳优势产区、压缩乃至淘汰劣势产区, 在稳定花源质量的前提下, 保证原料数量的有效供给 |
2.6 加工工艺必须进行市场化的技术革新, 提升玫瑰加工品的市场竞争力 |
2.7通过进行苦水玫瑰为主题的相关文化建设, 通过旅游驱动, 进一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
(9)平阴玫瑰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3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平阴玫瑰产业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研究 |
2.1 战略的起源与内涵 |
2.2 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 |
2.2.1 战略管理概述 |
2.2.2 战略管理过程 |
2.2.3 战略分析工具 |
2.3 玫瑰产业概述 |
2.3.1 玫瑰及玫瑰产业 |
2.3.2 国内玫瑰产业发展情况 |
2.3.3 国外玫瑰产业发展情况 |
2.4 平阴玫瑰产业发展战略的历史研究 |
2.5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平阴玫瑰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种植环节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1 种植环节的现状 |
3.1.1.1 平阴玫瑰的特性 |
3.1.1.2 平阴玫瑰的品种 |
3.1.1.3 平阴玫瑰的种植规模 |
3.1.1.4 平阴玫瑰的栽培管理 |
3.1.1.5 平阴玫瑰的种植效益 |
3.1.1.6 平阴玫瑰种植的科研情况 |
3.1.2 种植环节存在的问题 |
3.1.2.1 种植面积变化大、鲜花蕾价格波动大 |
3.1.2.2 种植品种较单调 |
3.1.2.3 栽培管理简单粗放 |
3.1.2.4 县域内发展不平衡 |
3.1.3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2 产品加工环节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2.1 产品加工现状 |
3.2.1.1 主要产品 |
3.2.1.2 骨干企业 |
3.2.1.3 品牌创建 |
3.2.1.4 产品研发 |
3.2.2 产品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 |
3.2.2.1 整体加工水平较低,缺乏拳头产品 |
3.2.2.2 企业经营模式落后、缺少龙头企业 |
3.2.2.3 科研力量不强、产品研发力度不够 |
3.2.2.4 品牌影响力较弱、市场认可度不高 |
3.2.3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3 产品营销环节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3.1 产品营销现状 |
3.3.2 产品营销环节存在的问题 |
3.3.2.1 营销对象定位不准确 |
3.3.2.2 营销渠道未理顺 |
3.3.2.3 传播方式较落后 |
3.3.3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4 产业旅游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4.1 产业旅游现状 |
3.4.2 产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
3.4.2.1 缺少大型玫瑰主题观赏园 |
3.4.2.2 缺少以玫瑰为核心的系列旅游产品 |
3.4.2.3 旅游服务标准不高、配套设施不健全 |
3.4.3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5 产业文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5.1 产业文化现状 |
3.5.2 产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
3.5.2.1 对物质文化的打造较单一 |
3.5.2.2 对行为文化的展示不具体 |
3.5.2.3 对精神文化的挖掘不深 |
3.5.3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6 平阴玫瑰产业的SWOT分析 |
3.6.1 平阴玫瑰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 |
3.6.1.1 自然环境优势 |
3.6.1.2 规模优势 |
3.6.1.3 品质优势 |
3.6.1.4 品牌优势 |
3.6.1.5 产业文化资源优势 |
3.6.2 平阴玫瑰产业发展的内部劣势 |
3.6.2.1 品种老化、管理粗放 |
3.6.2.2 科研力量薄弱、加工工艺落后 |
3.6.2.3 缺少知名企业、缺乏拳头产品 |
3.6.2.4 营销方式缺乏创新、品牌影响力不强 |
3.6.2.5 产业旅游发展缓慢、产业文化缺乏支撑 |
3.6.3 平阴玫瑰产业发展的外部机遇 |
3.6.3.1 国家政策的扶持 |
3.6.3.2 当地政府的支持 |
3.6.3.3 电子商务的兴起 |
3.6.3.4 物流渠道的便利 |
3.6.3.5 巨大的发展潜力 |
3.6.4 平阴玫瑰产业发展的外部威胁 |
3.6.4.1 产业发展缺少顶层设计 |
3.6.4.2 基础生产成本明显增加 |
3.6.4.3 鲜花收购价格波动较大 |
3.6.4.4 竞争对手的有力挑战 |
3.6.4.5 国际市场的局限性 |
3.6.5 SWOT分析总结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对平阴玫瑰产业发展战略的建议 |
4.1 对玫瑰种植的建议 |
4.2 对产品加工的建议 |
4.3 对产品营销的建议 |
4.4 对产业旅游的建议 |
4.5 对产业文化的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5.3 论文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10)平阴玫瑰香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玫瑰简介 |
1.1.1 玫瑰分布及种类 |
1.1.2 玫瑰制品 |
1.1.2.1 玫瑰精油 |
1.1.2.2 玫瑰纯露 |
1.1.2.3 玫瑰细胞液 |
1.1.3 山东平阴玫瑰介绍 |
1.2 玫瑰精油的提取方法 |
1.2.1 水蒸气蒸馏 |
1.2.2 同时蒸馏萃取 |
1.2.3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
1.2.4 其他提取技术 |
1.3 玫瑰精油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 |
1.3.1 气相色谱 |
1.3.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1.3.3 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1.3.4 全二维气相色谱 |
1.3.5 气相色谱-闻香技术(GC-O) |
1.4 鲜花香气采样方法 |
1.4.1 固相微萃取技术 |
1.4.2 热脱附技术 |
1.4.3 活性炭吸附丝吸附法 |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平阴玫瑰精油分析方法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标准品与试剂 |
2.2.3 仪器设备 |
2.2.4 实验方法 |
2.3 结果讨论 |
2.3.1 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
2.3.2 分析方法的有效性验证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平阴玫瑰精油特征香气成分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样品 |
3.2.2 实验试剂 |
3.2.3 实验仪器 |
3.2.4 实验方法 |
3.3 结果讨论 |
3.3.1 平阴玫瑰精油的GC-O闻香结果 |
3.3.2 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平阴玫瑰精油的定性定量分析和理化性质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样品 |
4.2.2 实验试剂 |
4.2.3 实验仪器 |
4.2.4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2016年平阴玫瑰精油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
4.3.2 代表性组分和特征性组分确定 |
4.3.3 平阴玫瑰精油理化性质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全二维气相色谱应用及鲜花释香规律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样品 |
5.2.2 实验试剂 |
5.2.3 实验仪器 |
5.2.4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平阴玫瑰精油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
5.3.2 平阴玫瑰活体、离体鲜花释香规律 |
5.3.2.1 萃取头材料选择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全文总结 |
6.1.1 平阴玫瑰精油的分析方法 |
6.1.2 平阴玫瑰精油的特征香气成分 |
6.1.3 平阴玫瑰精油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
6.1.4 全二维气相色谱应用及鲜花释香规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平阴玫瑰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玫瑰种质资源及杂交育种研究现状[J]. 侯秋梅,周洪英. 贵州农业科学, 2022(01)
- [2]昆明食用玫瑰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 陈真永. 长安大学, 2020(06)
- [3]甘肃苦水玫瑰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 彭志云,宋海慧,魏正平. 甘肃科技, 2020(02)
- [4]4个食用玫瑰品种在贵阳地区的生物学性状及其精油成分差异[J]. 侯颖辉,李德文,于二汝,罗莉斯,王少铭,冷家归. 西南农业学报, 2019(10)
- [5]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不同种源玫瑰(Rosa rugosa)群体遗传分化初步研究[D]. 甘文浩. 山东大学, 2019(09)
- [6]我国蔷薇属芳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J]. 王辉.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8(06)
- [7]四类玫瑰花瓣的抗氧化活性和类黄酮成分比较分析[D]. 金晶. 贵州师范大学, 2018(06)
- [8]从平阴玫瑰现状探求苦水玫瑰产业的未来[J]. 彭志云,王嵛德. 甘肃科技, 2017(11)
- [9]平阴玫瑰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孙克.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3)
- [10]平阴玫瑰香气研究[D]. 王亚萍.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