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顺铂、5-FU联合应用及联用方式对人卵巢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丰颖[1](2021)在《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人上皮性耐药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作为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上皮性卵巢癌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研究显示,上皮性卵巢癌总体缓解率在10%-35%之间,且缓解期相对短暂。尽管在治疗上皮性卵巢癌方面,已经取得了显着进展,但大多数晚期疾病患者仍然难以避免地经历了复发,最终由于化疗耐药而导致死亡,其中以铂耐药发生率最高。临床上,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和晚期卵巢癌的治疗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此外,上皮性卵巢癌的耐顺铂往往表现出多因素的机制,耐药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未被完全了解和认识。因此,现阶段治疗铂耐药/铂难治卵巢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序贯单药化疗来维持生活质量和缓解症状,目前的难题仍需要通过创新疗法的临床试验来实现突破。导师带领的课题组一直以来都在中药领域探索,尝试从中药宝库中挖掘出能辅助治疗和改善这些卵巢癌患者疗效的有效中药或中药复合物,期望可以用于这些晚期或耐药卵巢癌的治疗。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中药用于耐顺铂卵巢癌的治疗意义重大。本研究将小剂量雷公藤多苷(GTW)作用于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株,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小剂量GTW对人上皮性耐药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并揭示GTW抑制上皮性耐药卵巢癌的作用机制,为GTW临床应用于辅助治疗晚期或上皮性耐药卵巢癌提供实验数据和体内体外评价模型。第一部分GTW对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细胞的作用目的尝试从细胞水平评价GTW对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1.A2780/DDP细胞的培养、冻存及计数:将A2780/DDP细胞放置在含有链霉素、10%胎牛血清、青霉素的培养液内进行培养。培养条件:环境温度37℃,5%CO2,90%空气湿度,换液周期为2-3d。当细胞贴壁率达90%左右时,进行细胞消化传代。当细胞形状变为圆形时,加入RPMI-1640培养基,并停止消化。取出上清液,得到细胞沉淀物。按9:1的比例,分别加入胎牛血清900μl和DMSO 100μl制作成细胞冻存液1ml,调节细胞浓度。将调节后的冻存液和细胞沉淀均匀混合后冻存。在细胞沉淀物中加入10%胎牛血清等,打散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悬液密度至5×104/ml后进行细胞计数。2.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GTW、DDP作用于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株的细胞存活率,并计算GTW、DDP作用于A2780/DDP细胞后的IC50测定。3.采用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不同浓度GTW对A2780/DDP细胞进行干预前后的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分组同前。实验重复3次,取穿膜细胞均值作为反映细胞迁移能力指标。4.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或双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均值表示±SD。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果1.查阅文献、进行了大量的预实验,并借鉴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采用的实验方案,我们选择如下不同浓度梯度的GTW(50μg/ml、200μg/ml、800μg/ml、1600μg/ml、3200μg/ml)作用于A2780/DDP细胞24h,GTW最低的有效抑制浓度为200μg/ml。随GTW浓度的升高,各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呈进行性降低趋势(P<0.05),GTW对A2780/DD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且IC50为882.1 ug/ml。说明GTW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2780/DDP细胞增殖的作用。2.不同浓度DDP(0.625μg/m L、1.25μg/m L、2.5μg/m L、5μg/m L、10μg/m L、20μg/m L)作用A2780/DDP细胞24h,DDP最低有效抑制浓度为1.25μg/m L(P<0.05)。随DDP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P<0.05)。DDP作用于A2780/DDP细胞上的IC50为1.891μg/m L。表明DDP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A2780/DDP细胞增殖的作用。3.小剂量GTW对A2780/DDP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浓度为200/800/1600/3200μg/m L时,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TW对A2780/DDP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第二部分GTW通过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人上皮性卵巢癌耐顺铂作用的研究目的探讨GTW是否能够通过抑制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来抑制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增强DDP的敏感性,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及耐顺铂作用。方法1将A2780/DDP细胞进行基本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GTW组、DDP组和GTW+DDP组。分别用si RNA-ILK、si RNA-Slug、AKT抑制剂、GSK3β抑制剂作用于各基本分组后,并通过Transwell实验对细胞的变化(侵袭、迁移)情况进行检测。2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in、ILK、AKT、p-AKT、GSK3β、p-GSK3β、slug的表达情况。3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或双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均值表示±SD。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DP组、GTW组、GTW+DDP组能够有效抑制Slug的表达,并且GTW+DDP组抑制作用明显(P<0.005)。转染si RNA-Slug后,N-cadherin的表达进一步下调,而E-cadherin表达进一步上调,以GTW+DDP组尤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说明si RNA-Slug协同增强了GTW+DDP组对A2780/DDP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P<0.005)。2.在si RNA-ILK转染后,A2780/DD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DP组、GTW组以及GTW+DDP组A2780/DD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以GTW+DDP组抑制作用明显(P<0.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转染前,各组ILK、p-AKT、p-GSK3β和Slug的表达下调。尤其在GTW+DDP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转染si RNA-ILK沉默ILK后,ILK、p-AKT、p-GSK3β和Slug的水平下调更为显着,N-cadherin的表达进一步下调,而E-cadherin的表达进一步上调,以GTW+DDP组尤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说明si RNA-ILK协同增强了GTW+DDP组的抑制作用。3.AKT抑制剂(MK2206)可抑制A2780/DDP细胞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AKT抑制剂协同促进了GTW、DDP和GTW+DDP对A2780/DDP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AKT抑制剂促进了GTW组、DDP组和GTW+DDP组的p-AKT、p-GSK3β、ILK蛋白水平的进一步下调。促进了各组A2780/DDP细胞的E-cadherin水平的上调及N-cadherin水平的进一步下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4.GSK3β抑制剂可抑制A2780/DDP细胞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GSK3β抑制剂协同促进了GTW、DDP和GTW+DDP对A2780/DDP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以GTW+DDP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GSK3β抑制剂诱导了GTW组、DDP组和GTW+DDP组slug、p-GSK3β水平的上调,但不影响p-AKT、ILK。GSK3β抑制剂协同促进了各组细胞的E-cadherin水平上调、N-cadherin水平下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TW可协同DDP抑制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增加A2780/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2.GTW通过靶向调控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对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产生有效抑制。通过靶向调控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EMT相关蛋白E-cadherin的水平上调,N-cadherin、ILK、p-Akt、p-GSK3β和Slug的水平下调,以GTW+DDP组尤为明显,说明GTW可通过ILK/AKT/GSK3β/Slug途径靶向抑制肿瘤细胞的EMT来增强对DDP的敏感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耐顺铂作用。第三部分GTW抑制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体内成瘤作用的研究目的通过构建荷耐顺铂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模型,尝试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GTW可通过抑制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EMT,从而抑制肿瘤细胞EMT相关转移及化疗耐药(DDP-耐药)。方法1.取4~6周龄体重15~20 g的雌性裸鼠48只,按每组12只,随机分为四组,驯化一周。2.取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常规培养,在裸鼠腹腔建模时候,取0.2ml的细胞悬液进行接种,密度控制在每ml细胞数量为2×107个。接种满96 h后,在裸鼠尾静脉处抽血0.2ml,离心后吸出血清,-80℃保存,备用。抽血完毕后,当肿瘤体积达到50mm3时,接受以下处理:(1)对照组:每隔一天取生理盐水0.2 ml对裸鼠进行灌胃处理,持续10次。(2)GTW组:1 mg/kg/d GTW生理盐水稀释成终体积0.2 ml,腹腔注药,持续14次。(3)DDP组:顺铂4 mg/kg/d,腹腔注射给药,第1、8天给药,总共用药2天。(4)GTW+DDP组:1 mg/kg/d GTW生理盐水稀释成终体积0.2 ml,腹腔注药,持续14次。在第1天、第8天,按照4 mg/kg/d的剂量腹腔注射DDP,总共用药2天。3.接种后,每天观察荷瘤裸鼠的活动情况、肤色、精神状态,并在接种的第7天起,对荷瘤裸鼠的体重、腹围进行隔日观察,当荷瘤裸鼠的腹围增大时,认为腹腔转移瘤产生。实验截止到最后一次给药后第二天。每周测量两次肿瘤体积,并称重小鼠。实验第22天时,每组取3只小鼠进行安乐死后解剖,观察腹腔成瘤、成瘤位置,统计肠系膜上肿瘤的数量,取下肠系膜以及上面的腹腔转移瘤进行称重。同时留取移植瘤标本,保持无菌,-80℃保存。其余小鼠用于评估生存曲线。4.采用ELISA法检测GTW、DDP及两者联用治疗荷瘤裸鼠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水平的变化5.用Western Blot检测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组织中E-cadherin、N-cadheriin、ILK、AKT、p-AKT、GSK3β、p-GSK3β、slug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6.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或双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均值表示±SD。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果1.裸鼠腹腔内成瘤后,各组肿瘤体积及重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各组瘤体积:对照组平均为1916.463±52.491mm3,DDP组平均为1014.021±52.553mm3,GTW组平均为1196.322±51.681mm3,DDP+GTW组平均为680.321±33.652mm3。对照组的肿瘤体积最大,DDP组、GTW组及联合组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DP+GTW组的减小程度最明显。而GTW组和DDP组瘤体积次之(P<0.05)。各组瘤重:对照组平均重0.8210±0.1260g,DDP组平均重0.4797±0.0054g,GTW组平均重0.5413±0.049g,DDP+GTW组平均重0.2777±0.0046g。对照组的肿瘤重量最大,GTW组、DDP组及联合(DDP+GTW)组瘤重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DP+GTW组瘤体重量的减小程度最明显。而GTW组和DDP组瘤重次之(P<0.05)。2.各组瘤生存期方面,对照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4.6天、37天,DDP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41.4天、44天,GTW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9.8天、40天,联合(DDP+GTW)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46.6天、49天。DDP+GTW组的生存期最长,生存期最长可以达到50天。3.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中的CA125、HE4水平时发现:和对照组进行比较,GTW组、DDP及GTW+DDP组使得荷瘤裸鼠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水平明显下降,以GTW+DDP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组织中E-cadherin、N-cadheriin、ILK、AKT、p-AKT、GSK3β、p-GSK3β、slug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显示:GTW组和DDP组移植瘤组织中的E-cadherin水平均上调,N-cadherin、ILK、p-AKT p-GSK3β和Slug水平均下调。DDP+GTW对肿瘤组织中上述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实验再一次证实:GTW可通过抑制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EMT,从而抑制肿瘤细胞EMT相关转移及化疗耐药(DDP-耐药)
刘东岩[2](2021)在《BAK-MCL1复合物预测卵巢癌对紫杉醇和S63845的敏感性》文中研究指明妇科肿瘤中,卵巢癌发病率排在第三位,死亡率居于首位。卵巢癌目前多采用传统的化疗药物治疗,包括铂类药物和紫杉醇等,其治疗有效率不高,而抗肿瘤药物敏感性预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或生存周期。目前抗肿瘤药物敏感性预测的手段包括基于遗传基因、体外药物筛选和PDX模型等多种方法。BCL2家族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在抗肿瘤药物诱导的细胞死亡中起重要作用。基于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或相互作用预测药物敏感性是目前的研究方向之一,一些研究采用BCL2家族蛋白表达水平预测药物敏感性,或者采用Dynamic BH3 profiling方法预测药物敏感性。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表明,基于BAK在细胞内的激活及相互作用状态可以预测血液及淋巴肿瘤细胞对BH3类似物的敏感性。但该方法是否适用于实体瘤以及是否可以预测传统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仍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卵巢癌为研究对象,分析肿瘤细胞内BAK的状态与该肿瘤对传统的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本研究首先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BAK在卵巢癌细胞株中有着部分活化或者不活化的状态,而部分活化的BAK又呈现BAK/BCLXL、BAK/MCL1、BAK/BCLXL+ BAK/MCL1 三种复合物状态。进一步研究发现,BAK的部分活化状态与卵巢癌细胞株的药物敏感性相关。其中,含有BAK/MCL1复合物的细胞对紫杉醇、S63845和卡铂更为敏感,而含有BAK/BCLXL复合物的细胞对紫杉醇和S63845更为抵抗。在这些分析中,含BAK/MCL1复合物细胞与紫杉醇敏感性最为显着相关。利用该方法比采用单一BCL2蛋白表达水平预测紫杉醇的敏感性更为有效。后续分子机制研究表明,BAK/MCL1类型细胞对紫杉醇更为敏感的原因可能是低浓度紫杉醇作用于这类细胞时,紫杉醇诱导的BIM更倾向于结合MCL1,并替换部分活化的BAK,从而激活细胞凋亡通路。由于紫杉醇具有神经毒性等副作用,我们接着采用MCL1抑制剂来联合增效。MCL1抑制剂能够显着增强卵巢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并且这种联合增效只发生于含有BAK/MCL1复合物的细胞中,对于不含有BAK/MCL1复合物的细胞则没有协同作用。进一步的小鼠荷瘤实验也获得同样结论。综上所述,肿瘤细胞中BAK/MCL1复合物的存在能够预测紫杉醇、MCL1抑制剂及其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因此检测肿瘤细胞中的BAK/MCL1复合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喆[3](2021)在《扶正解毒方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GAS/Wnt16b/β-catenin轴介导癌细胞干性化逆转耐药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因此化疗是基础的治疗手段。肿瘤复发转移是胃癌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而耐药是关键原因。研究表明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不可能避免的影响了肿瘤微环境(TME)中的其他细胞,如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CAFs),加速了耐药的形成。当化疗药物损伤DNA后会造成CAFs衰老,产生的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是CAFs引起耐药的重要机制。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cGAS)是细胞质中重要的DNA感受器,在识别胞质中内源性DNA后通过下游信号转到激活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促进多种因子表达,其中包括Wnt16b。Wnt16b是Wnt/β-catenin通路的配体之一,在化疗后的CAFs中高表达,通过激活癌细胞内β-catenin促进癌细胞干性化,而肿瘤干细胞(CSCs)是引起耐药的关键。因此调控cGAS/Wnt16b//β-catenin轴对于提高化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扶正解毒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治疗肿瘤复发转移的有效方。前期研究表明该方能够提高化疗对荷瘤小鼠模的治疗效果,机制与调节TME中另一主要细胞群体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亚群比例,抑制血管生成,改善肿瘤免疫抑制有关。本实验将进一步研究该方提高化疗效果的机制是否与调控CAFs功能有关。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化疗诱导后DNA损伤的CAFs模型,及CAFs/癌细胞荷瘤小鼠模型,从体内、外观察CAFs的促耐药作用及探索扶正解毒方的能够通过调控cGAS/Wnt16b//β-catenin 轴改善耐药。研究方法:基础实验研究分为三个部分:一、建立并评价DNA损伤的CAFs模型;二、观察扶正解毒方对cGAS/Wnt16b//β-catenin轴介导胃癌耐药的影响;三、构建5-FU耐药的荷瘤小鼠模型,观察扶正解毒方的干预作用,探索相关机制。1.建立并评价DNA损伤的CAFs模型①以MRC-5为CAFs,以5-FU为诱导药物,通过CCK8法筛选合适的干预条件。②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DNA损伤MRC-5(dMRC-5)中DNA损伤标志物γH2AX的表达情况。③通过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dMRC-5细胞凋亡情况。④通过qRT-PCR法检测dMRC5中cGAS基因表达情况。2.观察扶正解毒方对cGAS/Wnt16b//β-catenin轴介导胃癌耐药的影响①制备扶正解毒方含药血清,2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扶正解毒组,分别与纯水及扶正解毒方溶液(0.33g/ml)灌胃,连续5次后取腹主动脉血。②Western-blot法检测MRC-5及不同干预后dMRC-5中cGAS表达。③免疫荧光法检测MRC-5及不同干预后dMRC-5中Wnt16b表达。④收集MRC-5及不同干预后dMRC-5的条件培养基(CM),培养胃癌细胞系MKN45细胞,CCK8检测IC50。⑤Western-blot检测各组别CM培养后MKN45中β-catenin表达。3.构建5-FU耐药的荷瘤小鼠模型及扶正解毒方抗肿瘤作用研究。①以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为载体,分别接种MKN45及MKN45/dMRC-5,其中单独荷瘤小鼠设立对照组及5-FU组,混合荷瘤小鼠设立对照组、5-FU组、扶正解毒组及扶正解毒+5-FU组。②比较单独荷瘤小鼠和混合荷瘤小鼠对照组瘤重,单独荷瘤小鼠和混合荷瘤小鼠5-FU治疗效果及抑瘤率评价模型构建情况。③比较混合荷瘤小鼠各组平均瘤重及抑瘤率,评估扶正解毒方的抗肿瘤作用。④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D44表达。⑤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β-catenin表达。研究结果:1.5-FU 0.8mM诱导72h后MRC-5中γH2AX阳性细胞比率大于90%,活细胞比率大于65%,cGAS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完成了 dMRC-5的构建。2.与MRC-5相比,dMRC-5中cGAS表达明显增加(P<0.0001),干预后dMRC-5中cGAS含量依次为对照组>BS组>FS组>G150组>空白组。3.与MRC-5相比,dMRC-5中Wnt16b表达明显增加(P<0.001)。干预后各组dMRC-5中Wnt16b含量依次为对照组>BS组>G150组>FS组>空白组。4.MKN45经MRC-5 CM及各组dMRC-5 CM培养后IC50呈不同程度的上升,依次为:对照组>BS组>正常组>G150组>FS组>空白组。5.与空白组相比,MRC-5 CM各组及dMRC-5 CM培养后MKN45细胞中β-catenin表达显着增加(P<0.0001),依次为对照组>BS组>G150组>FS组>正常组>空白组。6.混合荷瘤小鼠对照组平均瘤重大于单独荷瘤小鼠,混合荷瘤小鼠5-FU组抑瘤率低于单独荷瘤小鼠5-FU,完成5-FU耐药荷瘤小鼠模型构建。7.混合荷瘤小鼠各组平均瘤重依次为:对照组>5-FU组>扶正解毒组>扶正解毒+5-FU组。扶正解毒+5-FU组平均瘤重低于对照组(P<0.01)。8.混合荷瘤小鼠各组抑瘤率依次为:扶正解毒+5-FU组>扶正解毒组>5-FU组>对照组。9.混合荷瘤小鼠及单独荷瘤小鼠5-FU组肿瘤组织CD44表达均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1)。混合荷瘤小鼠组内CD44表达依次为:5-FU组>扶正解毒组>扶正解毒+5-FU组>对照组。10.单独荷瘤小鼠5-FU组β-catenin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混合荷瘤小鼠组内β-catenin含量依次为:5-FU组>对照组>扶正解毒+5-FU组>扶正解毒组。研究结论:1.5-FU处理后MRC-5中cGAS及Wnt16b过表达,抑制cGAS后Wnt16b表达减少。2.扶正解毒方能够抑制dMRC-5介导的癌细胞干性化从而改善耐药,机制与调控 cGAS/Wnt16b//β-catenin 轴有关。3.dMRC-5在体内可促进肿瘤生长及耐药,扶正解毒方提高化疗效果的机制可能与抑制β-catenin表达,减少癌细胞干性化有关。
孙荣蔚[4](2021)在《双氢青蒿素抑制头颈部肿瘤的药效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头颈部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度恶性和广泛侵袭等特点,因此复发和致死率较高。手术和放疗是早期和局部晚期头颈部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同步化疗方案首选顺铂(Cisplatin,DDP),或者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EGFR在头颈部肿瘤中过度表达,与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低相关。西妥昔单抗是目前FDA唯一批准的头颈部肿瘤靶向药物,但现有的试验结果还不足以替代标准放化疗的地位。顺铂作为头颈部肿瘤的一线用药,其内在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相对普遍,并且伴随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顺铂产生耐药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涉及药物蓄积、代谢、DNA损伤修复等多个环节。近年研究者发现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在顺铂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STAT3可能是头颈部肿瘤潜在的治疗靶点。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是疟疾一线用药,高效安全,临床应用广泛。除了抗疟、抗吸血虫病,已证实在多种类型肿瘤细胞中有较显着的抑制作用。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DHA是很好的STAT3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可以抑制EGFR靶向药诱导激活的STAT3,起到增敏靶向药的作用。目的:探讨DHA作为STAT3抑制剂在头颈部肿瘤中应用的可能性:1.明确DHA抑制顺铂引起的STAT3激活,增强顺铂抗头颈部肿瘤药效;2.探索DHA联合EGFR小分子抑制剂奥希替尼抑制头颈部肿瘤的联合药效。方法:采用MTT、Annexin V-PE/7AAD凋亡检测法和流式PI周期检测法研究DHA对头颈部肿瘤细胞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分别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及mRNA水平表达情况;利用公共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头颈部肿瘤STAT3特性,并且通过siRNA靶向干扰STAT3,进一步探究STAT3在头颈部肿瘤中的作用;构建HNSCC细胞异种移植瘤模型(Cell derived xenograft,CDX)和人源肿瘤组织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tumorxenograft,PDX),体内验证DHA及其与顺铂、奥希替尼分别联用时的作用。结果:DHA抑制HNSCC三种细胞系的增殖、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同时可以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伴随S期的减少;DHA可以抑制组成型和诱导型(IL-6和DDP诱导)的STAT3的磷酸化。公共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头颈部肿瘤中STAT3高表达,且与患者无病生存期相关;利用siRNA靶向干扰STAT3后,与DDP单药组相比,可以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将STAT3潜在抑制剂DHA与DDP联合,联合组可以显着抑制HNSCC细胞增殖,体内CDX和PDX模型实验中联合组肿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H&E染色发现,PDX模型组中小鼠肿瘤出现大量肝脏转移,DDP单药组对转移灶抑制作用不明显,DHA联合顺铂组可以减轻肝脏转移;血生化指标也显示DDP组肝功能指标异常升高,DHA联合顺铂组可以改善这种情况。DHA与奥希替尼联用时也可以进一步抑制HNSCC细胞增殖,同时DHA可以抑制与奥希替尼耐药相关的激酶活性,如STAT3、MET和AXL等,但不会影响奥希替尼对头颈部肿瘤细胞EGFR的抑制作用;体内药效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可显着抑制头颈部肿瘤生长。结论:DHA可以通过STAT3抑制HNSCC细胞增殖,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伴随S期的减少,进而影响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通过靶向干扰STAT3,可以增强头颈部肿瘤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说明STAT3与头颈部肿瘤的发生发展甚至化疗耐药有密切联系;DHA与DDP联合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对HNSCC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且体内实验CDX和PDX模型也验证了这一协同增敏情况。本课题也考察了 DHA联合ERFR小分子抑制剂奥希替尼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可能性,二者可以进一步抑制与奥希替尼耐药相关的激酶活性,延缓耐药,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可显着抑制头颈部肿瘤生长,二者具有协同增敏的作用。
杨宏毅[5](2020)在《TNKS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作用与机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卵巢癌作为妇科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临床起病隐匿,缺乏有效早期诊断指标,容易复发和转移,化疗极易产生耐药性,而放疗大多不敏感,预后差。因此,深入研究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对于寻找有效早期诊断指标、预后判断指标和基因靶向治疗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端锚聚合酶(tankyrase,TNKS)属于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蛋白家族,可与端粒酶重复绑定序列结合。人类TNKS1基因在第8号染色体p23.1上,作为调控端粒长度的关键因子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与卵巢癌的关系尚不清楚。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同时研究证实TNKS对Wnt信号通路进行正调控。本文率先系统地研究了 TNKS1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来影响卵巢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研究目的本研究从临床样本、细胞水平、动物模型以及分子机制层面,系统立体研究TNKS1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为卵巢癌诊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材料和方法1.采用q-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TNKS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2.采用MTS法、细胞集落形成、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研究TNKS1对卵巢癌细胞增殖与成瘤的影响。3.采用MTS法和凋亡实验研究TNKS1表达改变对卵巢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4.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转移小室实验研究TNKS1在卵巢癌迁移与侵袭中的作用。5.采用葡萄糖摄取、乳酸分泌、ATP生成以及线粒体氧耗率研究TNKS1在卵巢癌细胞有氧糖酵解中的作用。6.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及细胞转染法研究TNKS1参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分子调控机制。7.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TNKS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且与卵巢癌患者的病理分级和肿瘤大小密切相关。2.敲低或抑制TNKS1显着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细胞集落形成、体内成瘤及细胞周期进展,并有效提高卵巢癌细胞对常用化疗药物敏感性,显着抑制其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通过降低丙酮酸羧化酶表达降低卵巢癌细胞的糖代谢,提高线粒体耗氧率。3.敲低或抑制TNKS1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下调Snail、PC、CyclinD、MDR、MMP-9 等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靶蛋白的表达。TNKS1、Snail和PC在临床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结论TNKS1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TNKS1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进而促进卵巢癌生长与成瘤、迁移与侵袭和降低药物敏感性;并通过β-catenin/Snail/PC信号轴促进卵巢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TNKS1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卵巢癌潜在的早期诊断指标、判断预后指标或靶向基因治疗靶点。
张艺檬[6](2020)在《金雀异黄素联合顺铂对卵巢癌SKOV3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金雀异黄素联合顺铂对卵巢癌SKOV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证实金雀异黄素与顺铂具有协同作用,可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及迁移。方法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分别给予金雀异黄素(0、20、40、80、160、200μmol/L)、顺铂(0、1、2、4、8、16μg/m L)单独作用24h、48h、72h,采用偶氮唑蓝(MTT)法对细胞增殖情况进行检测,筛选出合适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含正常生长的SKOV3细胞并加入等量培养液)和实验组(金雀异黄素组、顺铂组、金雀异黄素联合顺铂组),药物作用48h后,细胞划痕实验检测金雀异黄素与顺铂单独及联合用药对SKOV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各组药物对卵巢癌SKOV3细胞核形态的影响;流式双标法(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p-AKT、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法结果显示,随着金雀异黄素、顺铂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上升(P<0.05);选定金雀异黄素160μmol/L、顺铂4μg/m L进行用药,细胞划痕实验、Hoechst33342染色法、流式细胞术结果均证明,与空白组比较,金雀异黄素、顺铂单独及联合用药均可降低SKOV3细胞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P<0.05),且联合用药结果显着高于单独用药(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单独组及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p-AKT、PI3K及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AKT/总AKT蛋白比值下降,且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结果更显着(P<0.05)。结论金雀异黄素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金雀异黄素可协同顺铂促进对卵巢癌细胞的凋亡作用。
尹林林[7](2019)在《来那度胺增强化疗药物对三阴性乳腺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发病率约占新诊断乳腺癌的1 5%-20%,发病年龄早,组织学分化差,生长非常活跃。由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故TNBC患者不能从内分泌和靶向治疗中获益。化疗在TNBC的治疗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TNBC最常用的一线化疗药物包括蒽环类、紫杉醇、顺铂及5-氟尿嘧啶类。虽然TNBC患者接受了强烈化疗,但由于肿瘤本身的高度恶性及其对药物的耐药性,但TNBC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常规的化疗药物之外,肿瘤的治疗还可以使用免疫调节剂增强化疗效果。来那度胺是一种免疫调节剂,不仅可以调节免疫,还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新生。来那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己经取得了很好的的治疗效果。近年研究显示,来那度胺对部分实体肿瘤如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肾癌也有一定的疗效。另外,来那度胺还可增强化疗药物在前列腺癌、结直肠癌中的作用。但来那度胺在乳腺癌中的研究非常少,仅限于细胞水平上。研究报道,来那度胺联合维生素D可以诱导人TNBC细胞MDA-MB-231的凋亡,但对MDA-MB-231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目前尚无来那度胺联合化疗药物对人TNBC细胞MDA-MB-231增殖抑制和凋亡的研究。乳腺癌的发生伴随大量血管的新生。抗血管生成的治疗,可抑制乳腺癌转移灶的部分生长。因此,抗肿瘤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价值。肿瘤的血管新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是肿瘤血管生成中非常关键的步骤之一。而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基因稳定、不易耐药,因此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治疗,是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策略之一。来那度胺除诱导人TNBC细胞MDA-MB-231凋亡外,还可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从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化疗药物在大剂量、长间歇的给药模式下,主要杀死肿瘤细胞,对肿瘤血管的抑制作用比较弱。但近年研究显示,化疗药物在小剂量、长疗程、短间歇的给药模式下也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并不是所有的化疗药物都适合用于抑制血管新生的治疗。只有化疗药物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剂量低于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剂量时,才适合被用于抑制血管新生的治疗。阿霉素、紫杉醇、顺铂及5-氟尿嘧啶四种化疗药物哪种药物适合用于抑制TNBC血管新生治疗尚有争议。来那度胺、化疗药物均可以作用于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但来那度胺的作用机制又与普通的化疗药物不同,提示来那度胺与化疗药物联合对肿瘤可能有协同抑制作用。来那度胺联合化疗药物的治疗方式有可能成为TNBC治疗的新模式。但目前尚无来那度胺联合阿霉素、紫杉醇、顺铂及5-氟尿嘧啶对人TNBC细胞MDA-MB-231增殖、凋亡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作用的研究,亦无来那度胺联合化疗药物在TNBC动物水平上的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小鼠模型的研究,在细胞、动物两个水平上,观察来那度胺单药及联合化疗药物对TNBC生长抑制的作用。在肿瘤细胞水平上,选择人TNBC细胞MDA-MB-231作为研究对象;在血管内皮细胞水平上,选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v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来那度胺联合TNBC一线化疗药物(阿霉素、紫杉醇、顺铂及5-氟尿嘧啶)分别对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和对HUVEC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比较化疗药物单药及与来那度胺联合对MDA-MB-231细胞和HUVEC细胞增殖抑制的差异,比较MDA-MB-231细胞和HUVEC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异,筛选出既与来那度胺有协同作用,又适合用于抑制血管新生的化疗药物。并观察药物对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和对HUVEC细胞增殖、迁移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同时构建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在动物水平观察来那度胺联合筛选出的化疗药物对肿瘤生长抑制的作用,并观察药物对肿瘤组织增殖、凋亡及微血管密度的变化,初步探讨来那度胺增强化疗药物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生长作用的机制。方法1.用MTT方法检测药物对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将不同浓度来那度胺、化疗药物(阿霉素、紫杉醇、顺铂和5-氟尿嘧啶)及其联合,分别与MDA-MB-231细胞作用24 h,48 h和72 h,观察药物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根据来那度胺与四种化疗药物的联合作用结果,筛选出来那度胺能增效的化疗药物。2.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药物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将来那度胺、筛选出的化疗药物及其联合,与MDA-MB-231细胞作用72 h,观察药物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3.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蛋白表达。将来那度胺、筛选出的化疗药物及其联合,与MDA-MB-231细胞作用72 h,观察药物对MDA-MB-231细胞pERK、Bc1-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4.用MTT方法检测药物对HUVE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将不同浓度来那度胺、筛选出的化疗药物,分别与HUVEC细胞作用24 h,48 h和72 h,观察药物对HUVEC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5.第二次筛选化疗药物。从第一次筛选出的化疗药物中,再根据化疗药物对MDA-MB-231细胞和HUVEC细胞增殖抑制曲线,筛选出对HUVEC细胞更敏感的化疗药物。6.用MTT方法检测药物对HUVE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将来那度胺及第二次筛选出的化疗药物与HUVEC细胞作用72 h,观察两者联合对HUVE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7.用细胞划痕方法检测药物对细胞迁移的影响。来那度胺、第二次筛选出的化疗药物及其联合,在1%EGM2培养基下培养HUVEC细胞24 h,观察药物对HUVEC细胞迁移的影响。8.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蛋白表达。来那度胺、第二次筛选出的化疗药物及其联合,与HUVEC细胞作用72 h,观察药物对HUVEC细胞pAkt蛋白的影响。9.建立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PBS组(向腹腔注射PBS,10 mg/kg,每天一次,连续用14天);LEN组(向胃灌注LEN,25 mg/天,连续用14天);5 mg/kg5-FU组(向腹腔注射5-FU,5 mg/kg,每天一次,连续用14天);25 mg/kg 5-FU组(向腹腔注射5-FU,25 mg/kg,每天一次,连续用5天);LEN+5 mg/kg 5-FU组(向胃灌注LEN,25 mg/天,连续用14天;并向腹腔注射5-FU,5 mg/kg,每天一次,连续用14天);LEN+25 mg/kg 5-FU组(向胃灌注LEN,25 mg/天,连用药14天;并向腹腔注射5-FU,25 mg/kg,每天一次,共用5天)。各组裸鼠给药28天后处死,观察各组肿瘤组织体积的变化,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表达、微血管密度的情况,用TUNEL方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组织凋亡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pERK、Bc1-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来那度胺、化疗药物及其联合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MTT结果显示,来那度胺单药对MDA-MB-231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四种化疗药物阿霉素、紫杉醇、顺铂及5-氟尿嘧啶对MDA-MB-231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并且来那度胺可以增强顺铂及5-氟尿嘧啶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但不能增强阿霉素、紫杉醇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2.来那度胺、化疗药物及其联合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来那度胺、顺铂均能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联合组,与顺铂组比较,MDA-MB-23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5-氟尿嘧啶能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联合组,与5-氟尿嘧啶组比较,MDA-MB-23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3.来那度胺、化疗药物及其联合对MDA-MB-231细胞pERK、Bc1-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来那度胺降低MDA-MB-231细胞的pERK蛋白的表达,顺铂上调MDA-MB-231细胞pERK蛋白的表达。联合组,与顺铂组比较,pERK蛋白表达明显下降。来那度胺、顺铂均能下调MDA-MB-231细胞Bc1-2蛋白表达,上调MDA-MB-231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联合组,与顺铂组比较,Bcl-2蛋白表达进一步下降和Caspase-3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5-氟尿嘧啶上调MDA-MB-231细胞pERK蛋白的表达。联合组,与5-氟尿嘧啶组比较,pERK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5-氟尿喃啶能下调MDA-MB-231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并上调MDA-MB-231细胞Caspase-3的表达;联合组,与5-氟尿嘧啶组比较,Bcl-2蛋白表达进一步下降,Caspase-3的表达进一步升高。4.来那度胺、化疗药物对HUVEC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来那度胺对HUVEC细胞无明显增殖抑制作用。而顺铂、5-氟尿嘧啶对HUVEC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5.MDA-MB-231、HUVEC细胞对顺铂及5-氟尿嘧啶敏感性差异同样浓度的顺铂对MDA-MB-231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HUVEC细胞,提示MDA-MB-231细胞对顺铂更敏感;同样浓度的5-氟尿嘧啶对HUVEC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对MDA-MB-231细胞,提示HUVEC细胞对5-氟尿嘧啶更敏感。结果提示,5-氟尿嘧啶适合用于抑制血新生的治疗。6.来那度胺联合5-氟尿嘧啶对HUVE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MTT结果显示,来那度胺联合5-氟尿嘧啶组,与5-氟尿嘧啶单药组比较,对HUVEC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更明显。7.来那度胺联合5-氟尿嘧啶对HUVEC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来那度胺、5-氟尿嘧啶单药均能抑制HUVEC细胞的迁移,而且来那度胺可以增强5-氟尿嘧啶对HUVEC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8.来那度胺、5-氟尿嘧啶及联合对HUVEC细胞pAkt蛋白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来那度胺、5-氟尿嘧啶均能下调HUVEC细胞pAkt蛋白的表达;而两药联合与5-氟尿嘧啶组比较,可以进一步下调pAkt蛋白的表达。9.来那度胺、5-氟尿嘧啶及其联合对三阴性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组织生长抑制作用30 只裸鼠均建瘤成功。LEN、5 mg/kg 5-FU、25 mg/kg 5-FU 及 LEN+5-FU组均能抑制三阴性乳腺肿瘤的生长。与PBS组比较,LEN组Ki67的表达没有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数量增多,微血管密度降低。5 mg/kg 5-FU组对肿瘤组织Ki67表达没有影响,凋亡细胞数量轻微升高,微血管密度降低。25 mg/kg 5-FU组,肿瘤组织Ki67表达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微血管密度明显下降。LEN+5-FU组,与5-FU组比较,肿瘤组织Ki67表达进一步降低,凋亡细胞数量进一步升高,微血管密度进一步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PBS组比较,LEN组中pERK蛋白明显下降,Bcl-2蛋白下降和Caspase-3蛋白升高;5 mg/kg 5-FU组中pERK蛋白轻微升高,Bcl-2蛋白轻微下降和Caspase-3蛋白轻微升高;25 mg/kg 5-FU组中pERK蛋白明显升高,Bcl-2蛋白明显下降和Caspase-3蛋白明显升高;LEN+5-FU组,与5-FU组比较,pERK蛋白明显下降,Bcl-2蛋白明显下降和Caspase-3蛋白明显升高。结论1.来那度胺可以通过诱导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迁移,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2.在阿霉素、紫杉醇、顺铂和5-氟尿嘧啶四种化疗药物中,来那度胺可以增强顺铂、5-氟尿嘧啶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抑制作用;其中,5-氟尿嘧啶适合用于抑制血管新生的治疗,同时来那度胺可以增强5-氟尿嘧啶对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迁移作用。3.来那度胺通过降低pERK、Bcl-2蛋白的表达,升高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降低微血管密度来增强5-氟尿嘧啶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抑制的作用。
徐小净[8](2019)在《荸荠皮和浒苔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抗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具有优良药用价值的可食用植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对其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的研究对充分开发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HHeleocharis dulcis(Burm.f.)Trin)皮和绿藻门石莼科植物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分离手段从荸荠果皮和浒苔两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了 28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手段(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结合它们的理化性质,鉴定了全部28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从荸荠皮中分离得到了 20个化合物:β-谷甾醇(B1)、16-三十一酮(B2)、白桦酯酸(B3)、β-胡萝卜苷(B4)、pheno1,2,4-bis(1,1-dimethylethyl)-,1,1’,1"-phosphite(B5)、(3ββ)-Lup-20(29)-ene-3,30-diol(B6)、肉桂酸(B7)、桦木醇(B8)、阿魏酸(B9)、n-tetratriacont-20,23-dienoic acid(B10)、对香豆酸(B11)、山奈酚(B12)、槲皮素(B13)、绿原酸(B14)、17-33 ketones(B15)、咖啡酸(B16)、芦丁(B17)、香豆素(B18)、对羟基苯甲酸(B19)、正丁基-β-D-呋喃果糖苷(B20)。从浒苔中分离得到了 8个化合物:β-谷甾醇(H1)、α-生育酚(H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H3)、2’-脱氧尿嘧啶核苷(H4)、腺嘌呤(H5)、棕榈酸(H6)、balansenateⅡ(H7)、反式植醇(H8)。其中 B2、B5、B6、B8、B10、B15、B20、H3、H4、H6、H7、H8为首次从这两种植物中分离得到。MTT法肿瘤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B15对MGC-803、SKOV3、T24细胞均显示出良好的抑制能力,其IC50值分别达到20.02、25.65、10.20 μM,抑制能力均强于阳性对照5-Fu。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AO/EB染色、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检测、Western blot蛋白印记分析和ROS测定等一系列生化实验结果证明B15可以特异性诱导T24凋亡,提高细胞内ROS的水平,引起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并确定凋亡通路为线粒体途径。本文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同时研究了部分化合物的抗菌能力,结果表明,受试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MIC(μg/mL)值在32~128之间;B12、B1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强,其MIC(μg/mL)值分别为16、32;B14、B16、B19、H2、H4、H8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较强,其MIC(μg/mL)值分别为32、32、32、32、16、32;对绿脓杆菌抑制作用较强的有B3、B9、B12、B16、H2、H3,其MIC(μg/mL)值分别为 32、32、32、16、16、32。论文还研究了荸荠皮的营养成分,研究发现荸荠皮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多种矿物元素以及多种氨基酸。论文对荸荠皮和浒苔的化学成分研究,丰富了可食用植物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范畴,减少了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污染,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可食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与保健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张素云[9](2019)在《双氢青蒿素对耐顺铂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耐顺铂胃癌细胞SGC7901/DDP恶性生物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维压培养耐顺铂胃癌细胞SGC7901/DDP,CCK-8增殖实验获取作用耐顺铂胃癌细胞SGC7901/DDP 48小时DHA的IC50,以0umol/L、0.5倍IC50、1倍IC50、2倍IC50的DHA作用耐顺铂胃癌细胞SGC7901/DDP,检测1-5天耐顺铂胃癌细胞SGC7901/DDP增殖抑制率。同时观察作用48小时耐顺铂胃癌细胞SGC7901/DDP凋亡、侵袭及迁移能力变化;mRFP-GFP-LC3荧光双标腺病毒转染实验、透射电镜检测自噬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调控自噬、凋亡、血管及淋巴管生成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增敏实验及检测p-gp表达水平,观察DHA对SGC7901/DDP顺铂耐药性影响。结果:DHA对耐顺铂胃癌细胞SGC7901/DDP作用48小时IC50为70umol/L。DHA抑制耐顺铂胃癌细胞SGC7901/DDP增殖生长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P均<0.05)。0、35、70、140umol/L浓度DHA作用48小时,随着DHA浓度提高,耐顺铂胃癌细胞SGC7901/DDP凋亡逐步增多(P均<0.05),平均穿膜细胞数逐步减少(P均<0.05),划痕修复率亦逐步降低(P均<0.05)。各实验组自噬相关蛋白Beclin-2、LC3-II/I相对表达量逐步增多,自噬溶酶体、自噬小体形成亦逐步增多(P均<0.05);各组间PI3-K/AKT/mTOR信号通路PI3-K、AKT、mTOR蛋白表达无差异,但PI3-P、P-AKT、P-mTOR表达明显减弱(P均<0.05),而Caspases-8,Caspase-9、Caspases-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均<0.05),VEGF-A、VEGF-C蛋白表达则显着减弱(P均<0.05)。无毒剂量DHA作用24h,可逆转耐顺铂胃癌细胞SGC7901/DDP对顺铂耐药性,耐药逆转倍数为2.95;而相关浓度DHA(0、35、70、140umol/L)作用48小时,随DHA浓度提高,p-gp蛋白表达则逐步减低(P均<0.05)。结论:双氢青蒿素可有效抑制耐顺铂胃癌细胞SGC7901/DDP增殖生长、促程序性死亡、抗侵袭转移作用,其应是通过上调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Ⅱ的表达,下调自噬负调控信号通路PI3-K/Akt/mTOR而促进耐顺铂胃癌细胞SGC7901/DDP自噬及自噬性死亡发生,并可有力诱导依赖Caspase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凋亡,削弱VEGF-A、VEGF-C活性抗血管、淋巴管生成,以及减弱P-gp表达,强效逆转耐顺铂胃癌细胞SGC7901/DDP对顺铂耐药性而共同发挥作用。
柴冬亚[10](2019)在《重楼皂苷Ⅰ逆转人乳腺癌细胞耐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重楼皂苷Ⅰ(PPI)对MCF-7、MCF-7/ADM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拟检测重楼皂苷I的逆转耐药作用,初步探讨PPI逆转MCF-7/ADM细胞耐药的机制。检测PPI的溶血活性,了解其毒性作用。[方法]1.采用改良MTT法检测MCF-7/ADM细胞对ADM、DDP、5-FU的多药耐药性;选取低细胞浓度的PPI,测试其逆转MCF-7/ADM细胞对ADM、DDP、5-FU的耐药性作用;同时,检测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逆转MCF-7/ADM细胞对ADM的耐药作用。2.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PI联合ADM对MCF-7/ADM细胞凋亡的影响。3.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PPI对MCF-7/ADM细胞内ADM蓄积的影响;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ADM的荧光强度。4.采用 qPCR 法检测 MCF-7、MCF-7/ADM 细胞株中 ABCB1、ABCC1、ABCG2基因表达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两株细胞中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gp蛋白表达情况,确认MCF-7/ADM与MCF-7细胞在分子水平的差异性。5.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I作用于MCF-7/ADM细胞24、48 h后,对MAPK信号通路蛋白 ERK、P-ERK、JNK、P-JNK、p38、P-p38、以及 P-gp 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对上述蛋白表达的影响。6.采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PI对MCF-7/ADM细胞荧光漂白恢复率的影响,了解PPI对耐药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7.采用比色法测定PPI的体外溶血作用。[结果]1.MCF-7/ADM细胞对ADM、DDP、5-FU均产生耐药性,耐药指数分别为304.43、2.00、7.63。2.PPI 0.3、1、2 μM(低细胞毒浓度)和VER 10μM分别与不同浓度ADM、DDP、5-FU联合,作用MCF-7/ADM细胞48 h后,对ADM的逆转倍数分别为4.67、2.30、32.73 和 29.83;对 DDP 的逆转倍数分别为 1.42、2.32、4.66 和 2.29;对5-FU的逆转倍数分别为2.23、2.69、121.32和1.25。p38通路抑制剂SB20358010、20、40、80μM,对 ADM 的逆转倍数分别为 1.96、3.51、4.64、4.77;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 10、20、40 μM,对ADM的逆转倍数分别为1.25、1.86、1.82;ERK通路抑制剂U0126 10、20、40、80μM,对ADM的逆转倍数分别为 0.82、0.61、2.25、1.60。3.ADM 5μM 作用 MCF-7、MCF-7/ADM 细胞 48h 后,凋亡率分别为 85.13(P<0.01)、9.40%;对于MCF-7/ADM细胞,经PPI3μM作用后,凋亡率为18.17%(P<0.05);PPI 与 ADM 联合作用,凋亡率上升至 25.87%(P<0.01),ADM联合VER组,凋亡率为24.03%(P<0.01)。4.与ADM共培养3h,MCF-7细胞内ADM的荧光强度为359.63,显着高于MCF-7/ADM细胞内的荧光强度值56.34(P<0.01);经PPI 15、45 μM作用3h后,MCF-7/ADM细胞内ADM蓄积增加,荧光强度分别为136.08(P<0.01)、209.63(P<0.01),经 VER 10 μM 作用 3 h 后,荧光强度增加至 66.28(P<0.01)。5.与 MCF-7 细胞相比,MCF-7/ADM 细胞 ABCB1、ABCC1、ABCG2 基因均高表达,其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862.931(P<0.001)、1.524(P<0.01)、135.96(P<0.001);MCF-7细胞P-gp、P-p38、P-ER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9、0.61、0.62,显着低于MCF-7/ADM细胞蛋白的相对表达量3.23(P<0.001)、1.40(P<0.001)和 1.18(P<0.01)。6.经PPI 3μM作用MCF-7/ADM细胞24 h,ERK蛋白相对表达量由1.53上调至2.40(P<0.05);作用48h,P-JNK蛋白相对表达量由1.90下调至0.87(P<0.01)。PPI与ADM联合作用24、48h后,P-gp蛋白表达量由3.01、2.72下调至 2.18(P<0.05)、1.96(P<0.001);P-ERK 蛋白表达量由 1.94、1.29下调至1.08、0.91(均P<0.05),P-JNK蛋白表达量由1.95、1.68下调至1.37(P<0.05)、0.7(P<0.001)。MAPK 信号通路抑制剂作用 MCF-7/ADM 细胞 48h,与 Control 组比较,ERK 通路抑制剂 U0126 40 μM,使 P-ERK、P-gp蛋白表达量由1.56、2.61下调至1.17、2.15(均P<0.05);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 20 μM,使 P-JNK、P-gp 蛋白表达量由 1.87、2.64 下调至 1.45、2.12(均P<0.05);p38 通路抑制剂 SB203580 20 μM,使 P-p38、P-gp 蛋白表达量由1.27、2.91下调至0.84、2.46(均P<0.01)7.MCF-7/ADM细胞荧光漂白恢复率为43.52%,明显高于MCF-7细胞的荧光漂白恢复率 33.14%(P<0.05)。经 PPI 10 μM 作用 1 h 后,MCF-7/ADM 细胞的荧光漂白恢复率下降至26.80%(P<0.01),提示膜流动性降低。8.PPI具有较强的溶血活性,其溶血的半数有效量(ED50)为4.26μM。[结论]1.MCF-7/ADM细胞对化疗药ADM、DDP、5-FU均有耐药性,且对ADM高度耐药,对5-FU中度耐药,对DDP低度耐药。耐药机制可能为:高表达膜转运蛋白P-gp,使药物在细胞内的蓄积明显减少,p38MAPK、ERK信号通路高度激活,细胞膜流动性增加。2.PPI低细胞毒浓度(0.3、1、3 μM)能逆转MCF-7/ADM对3种化疗药的耐药性,3 μM PPI逆转作用强于VER或与VER相当。逆转机制可能为:增加药物在细胞内的蓄积、直接或间接下调P-gp蛋白、抑制JNK、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耐药细胞的膜流动性。3.PPI3μM与ADM联合,能诱导MCF-7/ADM凋亡,但与PPI单用差别不大,表明PPI逆转耐药的机制可能不是通过诱导凋亡实现的。4.PPI具有较强的体外溶血活性。
二、顺铂、5-FU联合应用及联用方式对人卵巢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顺铂、5-FU联合应用及联用方式对人卵巢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人上皮性耐药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1部分 GTW对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
2 结果 |
2.1 不同浓度GTW对A2780/DD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
2.2 不同浓度DDP对A2780/DD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
2.3 小剂量GTW对 A2780/DDP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
2.3.1 Transwell迁移实验 |
2.3.2 Transwell 侵袭实验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2部分 GTW通过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人上皮性卵巢癌耐顺铂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 结果 |
2.1 转染si RNA-Slug沉默Slug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
2.2 转染si RNA-ILK沉默ILK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
2.3 应用AKT抑制剂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
2.4 应用GSK3β抑制剂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3部分 GTW抑制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体内成瘤作用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 结果 |
2.1 GTW、DDP及两者联用治疗对荷瘤裸鼠生长情况以及肿瘤大小重量的影响 |
2.2 GTW、DDP及两者联用治疗对荷瘤裸鼠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 水平的影响 |
2.3 GTW、DDP及两者联用后,肿瘤组织中IL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上皮性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 铂耐药上皮性卵巢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BAK-MCL1复合物预测卵巢癌对紫杉醇和S63845的敏感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BCL2家族调控细胞凋亡及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1.1 BCL2家族蛋白调控细胞凋亡 |
1.2 BCL2家族的三个亚家族蛋白的功能 |
1.2.1 BAK/BAX的激活调控凋亡与部分线粒体功能 |
1.2.2 抗凋亡BCL2家族蛋白抑制BAK/ BAX激活,并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
1.2.3 仅含BH3结构域蛋白既激活BAK/BAX,又抑制抗凋亡BCL2蛋白 |
1.3 基于BCL2家族蛋白的抗肿瘤药物研发 |
1.3.1 抑制BCL2的BH3类似物 |
1.3.2 抑制MCL1的BH3类似物 |
1.4 BCL2家族蛋白与微管稳定性药物的敏感性 |
1.5 BCL2家族蛋白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敏感性 |
1.6 BCL2家族蛋白预测抗肿瘤药物敏感性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卵巢癌细胞 |
2.1.2 实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 |
2.2.2 细胞免疫沉淀 |
2.2.3 细胞凋亡检测 |
2.2.4 BAK/BCLX_L和BAK/MCL1与MCL1抑制剂敏感性相关分析 |
2.2.5 对Broad和Sanger数据库中细胞株分析紫杉醇与MCL1抑制剂敏感性相关分析 |
2.2.6 内源性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药物敏感性的相关统计分析 |
2.2.7 BCL2家族蛋白在卵巢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检测 |
2.2.8 BCL2家族单一蛋白表达水平与药物敏感性相关性统计分析 |
2.2.9 利用生物信息工具基于Kaplan Meier-plotter分析BCL2家族蛋白mRNA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相关性 |
2.2.10 利用生物信息工具基于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分析BCL2家族蛋白mRNA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相关性 |
2.2.11 利用生物信息工具基于The Cancer Genome Atlas分析紫杉醇治疗患者BCL2家族蛋白mRNA水平与生存率相关性 |
2.2.12 紫杉醇处理后,BH3蛋白与抗凋亡蛋白的结合情况分析 |
2.2.13 S63845协同紫杉醇对卵巢癌细胞的凋亡影响 |
2.2.14 动物水平S63845联合紫杉醇对卵巢癌细胞荷瘤小鼠的作用分析 |
2.2.15 对肿瘤组织进行石蜡切片 |
2.2.16 对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
2.2.17 构建卵巢癌PDX模型,并进行小鼠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实验 |
2.2.18 数据统计 |
3. 实验结果 |
3.1 卵巢癌细胞株内,内源性BAK/MCL1、BAK/BCLXL复合物呈现多样化 |
3.2 BAK/MCL1细胞对紫杉醇、S63845、长春新碱等药物更敏感 |
3.3 BAK/MCL1复合物含量高的细胞对紫杉醇等更敏感 |
3.4 小鼠PDX模型显示BAK/MCL1复合物卵巢癌积极响应紫杉醇 |
3.5 BAK/MCL1复合物预测紫杉醇等药物敏感性优于单一 BCL2家族蛋白 |
3.6 紫杉醇诱导BIM替代BAK结合MCL1 |
3.7 S63845协同紫杉醇诱导BAK/MCL1型卵巢癌细胞凋亡 |
3.8 S63845协同紫杉醇介导小鼠移植BAK/MCL1型卵巢癌的细胞凋亡 |
4.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3)扶正解毒方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GAS/Wnt16b/β-catenin轴介导癌细胞干性化逆转耐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综述一 CAFs与化疗耐药的关系研究进展 |
1 CAFs的来源 |
2 CAFs的鉴定 |
3 CAFs与肿瘤耐药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cGAS-STING通路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
1 cGAS-STING的抑瘤作用 |
2 cGAS-STING通路的促瘤作用 |
3 cGAS-STING通路与肿瘤转移 |
4 cGAS-STING通路与TME中其他细胞 |
5 cGAS-STING通路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中医药逆转耐药研究进展 |
1 耐药发生的病机 |
2 中医药逆转耐药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化疗诱导的DNA损伤CAFs模型构建及评价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5 讨论 |
第二部 分扶正解毒方对cGAS /Wnt-16b/β-catenin轴介导的胃癌细胞干性化逆转耐药的干预作用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5. 讨论 |
第三部分 5-FU耐药荷瘤小鼠模型构建及扶正解毒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结论 |
创新之处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
(4)双氢青蒿素抑制头颈部肿瘤的药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头颈部肿瘤流行病学概况及治疗现状 |
2. 头颈部肿瘤临床治疗面临的问题 |
2.1 一线化疗药的毒性和耐药问题 |
2.2 靶向药物的耐药问题 |
3. STAT3在头颈部肿瘤中的重要作用 |
3.1 STAT3的结构和主要生物学特性 |
3.2 STAT3与顺铂耐药的相关性 |
3.3 STAT3与靶向药EGFR-TKI耐药的相关性 |
3.4 STAT3在头颈部肿瘤中的重要性 |
4.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 |
4.1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 |
4.2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癌活性及作用机制 |
4.3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头颈部肿瘤中的作用 |
5. 小结 |
第二章 DHA对头颈部肿瘤的抑制作用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试剂及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剂配制 |
2.2 细胞培养 |
2.3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
2.4 Western Blot实验 |
2.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2.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
2.7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DHA对不同HNSCC细胞的增殖抑制 |
3.2 DHA诱导HNSCC细胞凋亡 |
3.3 DHA导致HNSCC细胞G0/G1期阻滞 |
3.4 头颈部肿瘤基础STAT3表达较高,与预后密切相关 |
3.5 DHA通过STAT3抑制头颈部肿瘤细胞的生长 |
4. 小结 |
第三章 DHA协同顺铂抑制头颈部肿瘤的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试剂及材料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剂配制 |
2.2 细胞培养 |
2.3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
2.4 siRNA干扰STAT3 |
2.5 Western Blot实验 |
2.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2.7 基于细胞系建立的异源移植肿瘤模型(CDX模型) |
2.8 基于人源肿瘤组织建立的异种移植肿瘤模型(PDX模型) |
2.9 血常规指标检测 |
2.10 生化指标检测 |
2.11 H&E染色 |
2.12 免疫组化 |
2.13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顺铂促进头颈部肿瘤细胞STAT3磷酸化 |
3.2 靶向干扰STAT3可增强HNSCC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
3.3 DHA联合顺铂协同抑制HNSCC细胞增殖 |
3.4 DHA促进顺铂诱导的HNSCC细胞凋亡 |
3.5 DHA与DDP联合抑制HNSCC细胞异种移植瘤模型(CDX模型)小鼠肿瘤生长 |
3.6 DHA与DDP联合抑制人源HNSCC组织异种移植瘤模型(PDX模型)小鼠肿瘤生长 |
3.7 DHA抑制小鼠异种移植瘤内STAT3表达 |
3.8 DHA改善DDP引起的肝功能损伤和PDX模型肿瘤肝转移 |
4. 小结 |
第四章 DHA联合EGFR抑制剂治疗头颈部肿瘤的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试剂及材料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
2.3 Western Blot实验 |
2.4 克隆形成实验 |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2.6 基于细胞系建立的异源移植肿瘤模型(CDX模型) |
2.7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DHA与Osi联合协同抑制HNSCC细胞生长 |
3.2 DHA与Osi联合作用抑制EGFR下游相关信号通路 |
3.3 DHA与Osi联合抑制HNSCC细胞异种移植瘤模型(CDX模型)小鼠肿瘤生长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略词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TNKS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作用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卵巢癌临床研究概况 |
1.1 卵巢癌发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1.2 卵巢癌诊断研究进展 |
1.3 卵巢癌治疗研究进展 |
2. TNKS研究背景 |
2.1 TNKS生物学特性 |
2.2 TNKS生物学功能 |
2.3 TNKS1介导Wnt通路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
3. 研究内容和科学意义 |
3.1 研究内容 |
3.2 科学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临床标本 |
1.2 细胞系 |
1.3 实验动物 |
1.4 试剂与配置 |
1.5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TNKS1敲低细胞模型建立 |
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4 实时荧光定量 |
2.5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 |
2.6 细胞生长实验(MTS) |
2.7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 |
2.8 细胞迁移与侵袭实验 |
2.9 流式细胞学 |
2.10 葡萄糖摄取实验 |
2.11 乳酸分泌实验 |
2.12 细胞ATP检测 |
2.1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 |
2.14 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 |
2.15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1. TNKS1在卵巢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1 网络数据库TNKS在卵巢癌中的表达 |
1.2 临床资料 |
1.3 TNKS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 |
1.4 TNKS1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的临床意义 |
2. TNKS1促进卵巢癌细胞的体内外增殖 |
2.1 TNKS1敲低细胞模型建立 |
2.2 敲低或抑制TNKS1对卵巢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
2.3 敲低或抑制TNKS1对卵巢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
2.4 敲低TNKS1对卵巢癌细胞体内成瘤的影响 |
3. TNKS1与卵巢癌耐药性的关系 |
3.1 敲低或抑制TNKS1对卵巢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
3.2 敲低或抑制TNKS1对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4. TNKS1促进卵巢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 |
4.1 细胞划痕修复法检测TNKS1对卵巢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
4.2 转移小室法检测TNKS1对卵巢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
5. TNKS1促进卵巢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 |
5.1 敲低或抑制TNKS1对卵巢癌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 |
5.2 敲低或抑制TNKS1对卵巢癌细胞乳酸分泌的影响 |
5.3 敲低或抑制TNKS1对卵巢癌细胞ATP生成的影响 |
5.4 敲低或抑制TNKS1对卵巢癌细胞耗氧率的影响 |
6. TNKS1通过调控PC表达介导卵巢癌细胞有氧糖酵解 |
6.1 抑制或敲低TNKS1对卵巢癌细胞丙酮酸羧化酶表达的影响 |
6.2 TNKS1通过PC介导卵巢癌细胞有氧糖酵解 |
7. TNKS1通过激活Wnt/β-catenin/snail信号通路调控卵巢癌发生发展 |
7.1 敲低或抑制TNKS1显着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7.2 TNKS1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多个靶基因的调控 |
7.3 TNKS1通过调控Snail表达而影响PC的表达 |
8. TNKS1与Snail、PC蛋白在临床组织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1. TNKSI在卵巢癌中高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 TNKS1促进卵巢癌细胞快速增殖 |
3. TNKS1介导卵巢癌细胞耐药性产生 |
4. TNKS1促进卵巢癌细胞转移 |
5. TNKS1促进卵巢癌细胞有氧糖酵解 |
6. TNKS1调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主要缩略语表 |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金雀异黄素联合顺铂对卵巢癌SKOV3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文献综述 金雀异黄素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三、致谢 |
四、个人简介 |
(7)来那度胺增强化疗药物对三阴性乳腺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来那度胺联合化疗药物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凋亡的体外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来那度胺联合化疗药物对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迁移的体外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来那度胺增强化疗药物对三阴性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抑制作用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外文论文1 |
外文论文2 |
(8)荸荠皮和浒苔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抗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一览 |
鉴别反应一览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可食用植物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
2.1 概述 |
2.2 可食用植物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 |
2.2.1 多糖类 |
2.2.2 黄酮类 |
2.2.2.1 黄酮类单体化合物 |
2.2.2.2 黄酮类混合物 |
2.2.3 萜类 |
2.2.3.1 单萜 |
2.2.3.2 倍半萜 |
2.2.3.3 二萜 |
2.2.3.4 三萜 |
2.2.4 生物碱类 |
2.2.5 其他 |
2.3 展望 |
第三章 荸荠皮化学成分及营养成分研究 |
3.1 前言 |
3.2 荸荠皮的化学成分 |
3.2.1 化合物名称 |
3.2.2 化合物结构 |
3.2.3 化合物结构鉴定 |
3.3 干燥荸荠皮的营养成分 |
3.3.1 一般营养成分 |
3.3.2 矿物元素含量 |
3.3.3 氨基酸含量 |
3.4 实验部分 |
3.4.1 仪器及试剂 |
3.4.2 药材 |
3.4.3 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
3.4.4 营养成分测定 |
3.4.4.1 一般营养成分测定 |
3.4.4.2 矿物元素含量测定 |
3.4.4.3 氨基酸含量测定 |
3.5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及光谱数据 |
第四章 浒苔的化学成分研究 |
4.1 前言 |
4.2 浒苔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
4.2.1 化合物名称 |
4.2.2 化合物结构 |
4.2.3 化合物结构鉴定 |
4.3 实验部分 |
4.3.1 仪器及试剂 |
4.3.2 药材 |
4.3.3 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
4.4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及光谱数据 |
第五章 抗菌活性研究 |
5.1 荸荠皮中部分化合物抗菌活性结果 |
5.2 浒苔中部分化合物抗菌活性结果 |
5.3 实验部分 |
5.3.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5.3.2 实验步骤 |
5.4 总结及讨论 |
第六章 抗肿瘤活性研究 |
6.1 荸荠皮中部分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
6.1.1 抗肿瘤活性评价 |
6.1.2 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细胞凋亡情况 |
6.1.3 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检测T24细胞凋亡情况 |
6.1.4 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染色检测T24细胞凋亡情况 |
6.1.5 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检测结果分析 |
6.1.6 Western blot蛋白印记结果分析 |
6.1.7 细胞内ROS检测结果分析 |
6.2 浒苔中部分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
6.3 实验部分 |
6.3.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6.3.2 MTT法测定抗肿瘤活性 |
6.3.3 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细胞凋亡 |
6.3.4 Hoechst 33258染色 |
6.3.5 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染色 |
6.3.6 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检测 |
6.3.7 Western blot蛋白印记分析 |
6.3.8 细胞内ROS检测 |
6.4 总结及讨论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附录 部分化合物图谱 |
(9)双氢青蒿素对耐顺铂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10)重楼皂苷Ⅰ逆转人乳腺癌细胞耐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顺铂、5-FU联合应用及联用方式对人卵巢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人上皮性耐药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 丰颖. 南昌大学, 2021(01)
- [2]BAK-MCL1复合物预测卵巢癌对紫杉醇和S63845的敏感性[D]. 刘东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3]扶正解毒方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GAS/Wnt16b/β-catenin轴介导癌细胞干性化逆转耐药的研究[D]. 吴喆.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4]双氢青蒿素抑制头颈部肿瘤的药效研究[D]. 孙荣蔚.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TNKS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作用与机制[D]. 杨宏毅.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金雀异黄素联合顺铂对卵巢癌SKOV3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D]. 张艺檬. 锦州医科大学, 2020(05)
- [7]来那度胺增强化疗药物对三阴性乳腺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D]. 尹林林. 山东大学, 2019(02)
- [8]荸荠皮和浒苔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抗菌活性研究[D]. 徐小净. 东南大学, 2019(05)
- [9]双氢青蒿素对耐顺铂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 张素云.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10]重楼皂苷Ⅰ逆转人乳腺癌细胞耐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柴冬亚.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