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献血人员戊型肝炎抗体水平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庄杰,纪勇平,黄林红[1](2021)在《2020年浙江省丽水市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感染人群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丽水地区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感染人群特征,为献血者招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丽水市2020年常规筛查合格34 746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抗-HEV IgM和IgG检测,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人群戊型肝炎感染情况。结果 34 746人份献血者样品中,共检测出HEV-IgG阳性8 621例(24.81%),HEV-IgM阳性580例(1.67%);男性HEV-IgG阳性率25.87%,HEV-IgM阳性率1.79%;女性HEV-IgG阳性率23.25%,HEV-IgM阳性率1.49%;男性HEV-IgG阳性率和HEV-IgM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HEV-IgG阳性率和HEV-IgM阳性率随之增加(P<0.005);不同职业间,HEV-IgM阳性率和HEV-Ig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农民HEV-IgG阳性率最高为42.81%,学生HEV-IgG阳性率最低,占7.38%;农民HEV-IgM阳性率最高为2.58%,医务人员HEV-IgM阳性率最低,占1.22%。χ2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学历的增加,HEV-IgM阳性率和HEV-IgG阳性率随之降低(P<0.05)。结论丽水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存在一定比例的戊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EV阳性人群性别、年龄、职业和学历分布特征,可作为无偿献血筛查工作的参考依据,降低HEV病毒经输血途径传播的风险。
林宝钗[2](2021)在《戊型肝炎病毒IgG、IgM及IgA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HEV IgG抗体、IgM、IgA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评估所建立的HEV IgG抗体、IgM、IgA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评估,检测西双版纳自治州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初步探讨HEV IgA抗体检测在HEV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培养Tn-5细胞培养并对其进行血清驯化,感染重组HEV杆状病毒,提取纯化HEV VLP(virus-like particles,病毒样颗粒),并用 SDS-PAGE 和 Western-blot 进行验证。收集云南地区2364份献血者全血样本,离心后放-80℃保存;运用文献报道的方法及万泰HEV抗体试剂盒联合检测1864份献血者样本,分别筛选出HEV IgG抗体、IgM、IgA阴性和阳性样本,用于后续ELISA检测方法建立。优化间接ELISA方法的各项反应条件,建立戊型肝炎病毒IgG、IgM及IgA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性能评估。用本文建立的方法检测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500份献血者血浆样本,统计HEV IgG抗体、HEV IgM抗体、HEV IgA抗体阳性率,计算HEV近期感染率(HEV IgM抗体/IgA任一阳性)和HEV血清流行率(HEV IgG抗体/IgM/IgA任一阳性),初步评估HEV IgA抗体在HEV筛查中的作用。结果Tn-5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能良好繁殖,培养液中能检测出HEV VLP,经纯化后无杂蛋白,浓度为3.95mg/mL。建立的戊型肝炎病毒IgG及IgM抗体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为100%,而戊型肝炎病毒IgA抗体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为95%,灵敏度为100%。在HEV IgG抗体、IgM和IgA检测时加入抗HCV、抗HIV、抗TP、抗HSV-2、HBsAb、HBeAb、HBcAb,脂血,溶血以及ALT后,样本阴阳性不被改变,且0D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批内及批间重复变异系数均<10%。本文建立的间接HEV抗体ELISA检测测得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献血人群HEV IgG抗体、IgM和IgA阳性率分别为 18%(90/500)、5.6%(28/500)和 2.6%(13/500),HEV 近期感染率为 1.8%(9/500),HEV血清流行率为19.8%(99/500)。如果仅以HEV IgM抗体单阳为HEV近期感染的判断标准,500例献血者里有7例近期感染,但如果联合HEV IgA抗体(IgG阴性且IgM/IgA任一阳性)作为HEV近期感染的判断标准,500例献血者里则有9例近期感染。在500例献血者样本中,有13例HEV IgA抗体阳性样本,其中2例HEV IgG抗体阴性,10例.HEV IgM抗体阴性,2例HEV IgG抗体和IgM双阴性。本文方法和万泰试剂盒对献血人群HEV IgG抗体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4.57%;对HEV IgM抗体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28%,一致性均较好;本文方法和文献方法对献血人群HEV IgA抗体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5.21%。结论本文使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HEV ORF2(Open Reading Frame 2,开放阅读框)区重组蛋白(aa112-608)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戊型肝炎病毒IgG、IgM及IgA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分别用于检测人HEV IgG抗体、人HEV IgM抗体和人HEV IgA抗体。建立的三种HEV抗体间接ELISA方法与其他病原体抗体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抵抗脂血、溶血、高浓度ALT对检测结果的干扰。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献血者HEV抗体流行率较高,部分献血者为近期感染,对输血安全可能构成威胁。HEV IgA抗体间接ELISA方法联合HEV IgM抗体检测,能提高HEV近期感染者检出率,对HE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筛查与防治十分重要,但后续仍需收集HEV急性感染确诊者的样本,进行临床验证。
王炫普[3](2020)在《戊型肝炎病毒在河北省饲养动物中流行情况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戊型肝炎病毒(HEV)是戊型肝炎的病原体,已有研究表明HEV的一些基因型在动物中流行并且能够跨物种传播给人类。调查河北省饲养动物中HEV的流行情况、分析动物HEV的基因型分布,为戊型肝炎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5月从河北省不同地区的养殖场采集猪、家兔、牛、羊等动物粪便样本,从猪和家兔屠宰场采集血液样本,并从屠宰场及市场采集猪肉、猪内脏等样本。样本处理后,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反转录巢式PCR(RT-Nested PCR)进行HEV抗原(HEV-Ag)和HEV核酸(HEV RNA)检测,利用ELISA对血液样本进行血清HEV总抗体(HEV-Ab)检测。应用SPSS 22.0软件,分别计算不同动物不同种类样品各个检测指标的阳性率,应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HEV RNA阳性样本的PCR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MEGA7.0进行HEV基因序列比对及基因进化分析。[结果](1)从河北省不同地区的6个猪场采集猪粪便样本共136份,其中4个养猪场有HEV-Ag和HEV-Ag阳性样本检出,136份猪粪便样本HEV-Ag和HEV RNA的平均阳性率为分别为6.62%和4.41%;屠宰场采集的猪血液、肝脏和肾脏样本的HEV RNA阳性率分别为0.87%(1/115)、6.33%(5/79)和2.22%(2/90);市售猪肝、猪肾及猪血制品中均检测到了HEV-RNA,阳性率分别为6.14%(7/114)、3.10%(4/129)、1.18%(2/170);但屠宰场及市售猪瘦肉样本均没有检出HEV-RNA。(2)从6家养兔场采集家兔粪便共256份,其中5家检测到HEV-Ag和HEV-RNA阳性粪便,256份粪便样本HEV-Ag和HEV-RNA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4.06%和11.33%;屠宰场采集211份肉兔和248份獭兔血液样本,肉兔和獭兔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4%和15.49%;肉兔HEV-Ag和HEV-RNA的阳性率分别为1.9%和0.95%;獭兔HEV-Ag和HEV-RNA的阳性率分别为2.82%和2.42%。(3)在不同地区养殖场采集的182份牛和97份羊的粪便样本中,分别有1份样本为HEV-Ag阳性,但没有检测到HEV RNA;其它动物粪便样本,马47份、狐狸47份、貂60份,均未检测到HEV-Ag和HEV RNA。(4)经过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所有来源于猪的HEV均属于基因4型、来源于兔群的HEV均属于基因3型兔HEV。[结论]本研究表明河北省猪群中HEV流行普遍,少数待出栏的猪仍处于病毒血症期,屠宰场和市场销售的猪内脏中有少部分含有基因4型HEV,可以推测消费者购买的猪肝、猪肾等内脏可能含有HEV,如果烹饪加热不彻底,食用后有被感染的风险。研究表明河北省各地家兔中HEV流行比较普遍,屠宰时家兔有一部分为基因3型兔HEV阳性,提示兔肉及兔肉制品有传播HEV的风险。猪和家兔HEV的普遍流行,还提示饲养员和屠宰场工人等与猪和家兔密切接触感染的风险。牛、羊中出现HEV-Ag抗原阳性样本,但未检测到HEV RNA,尚不能确定是否感染HEV,应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没有发现其它动物有HEV感染。
岳娜[4](2020)在《戊型肝炎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及干预策略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与目的:全球因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导致44,000人死亡。我国戊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于2012年超过甲型肝炎,成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第一大疾病。研究目的是了解中国部分地区人群、猪和环境中的HE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戊型肝炎的干预策略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从而为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HEV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1)基于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方法,了解人群与猪的HEV感染情况。(2)对江苏省某监测点采集上报的猪胆汁、人血清及水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血清抗-HEV Ig G、抗-HEV Ig M、HEV RNA,同时利用荧光定量与测序分析,从基因层面分析HEV在生态环境、猪及猪制品和患者间的同源性。(3)利用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从社会角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戊肝疫苗接种进行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采用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和增量成本效用比(Incremental cost-utility ratio,ICUR)来确定优势策略,用敏感性分析来确定模型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1)中国大陆一般人群血清抗-HEV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阳性率为27.30%(95%CI:22.40%-32.20%),职业人群为47.40%(95%CI:40.10%-54.80%),猪群为66.40%(95 CI:61.70%-71.10%),人群抗-HEV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 M)血清阳性率为1.80%(95%CI:0.70%-2.90%)。年龄大于40岁者血清感染率较高,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高,在职业人群中,猪肉零售商血清感染率最高。职业人群血清感染率与成年猪(>3个月)血清感染率相关系数为0.88。(2)江苏省某监测点猪胆汁HEV RNA阳性率为2.90%,猪职业接触人群血清感染率为36.50%。40岁以上人群血清感染率高于40岁以下,且养殖工血清感染率最高为74.12%。疑似急性病毒性肝炎确诊戊型肝炎患者中,d4h基因型占比为68.57%。戊型肝炎感染者中,乙型肝炎与戊型肝炎重叠感染率为22.22%。(3)在中年慢性乙型肝炎人群中,相对于不接种,全部接种、筛选后接种的ICER依次为5.35万元/病例、3.00万元/病例,ICUR依次为27,362.52/QALY、15,300.10/QALY。老年患者中相比于不接种,全部接种、筛选后接种ICER为4.43万元/病例、2.08万元/病例,ICUR为22380.11元/QALY、10413.61元/QALY。研究结论:(1)猪职业接触人群的HEV感染情况高于一般人群,且地域、年龄和不同工种是影响血清感染率的重要因素。职业人群血清感染率与成年猪(>3个月)血清感染率存在相关性。(2)江苏省某监测点猪和人感染HEV具有同源性,年龄与工种影响血清感染率。(3)从社会角度出发,筛选后疫苗接种是戊肝散发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优势策略。
温桂平[5](2019)在《戊型肝炎病毒分泌型抗原的发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全球范围内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最主要诱因之一,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是50%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的诱发病原体,我国是戊型肝炎高发区之一。大部分的戊型肝炎患者,呈现典型的急性肝炎症状,病死率可达1%,孕妇患急性戊肝后症状更为严重,病死率可高达25%。HEV感染在免疫抑制人群中可能发展为慢性化并导致肝脏纤维化进展加快。此外,HEV感染还会导致多种肝外症状。HEV感染的常用诊断指标有HEV IgM、HEV IgG及HEV RNA。HEV IgG用来指示HEV的既往感染和疫苗接种情况。HEVIgM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诊断指标,主要用于指示HEV感染急性期,但是在恢复期也会有一段时间内呈现阳性。HEV RNA检测是检测病原体的有效方法,是诊断HEV现症感染的重要指标。但RNA检测成本较高,对检测仪器、操作人员以及检测场所均有一定要求,并且对样本的保藏与运输也有较高要求。HEV抗原作为病毒复制的另一重要指标,在HEV诊断上却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主要原因是目前HEV抗原检测试剂灵敏度不足并且血液检测结果易受HEV抗体水平影响。本研究旨在建立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的HEV抗原检测方法,并评估HEV抗原指标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首先,本研究基于96株HEV结构蛋白pORF2抗体,筛选获得最优抗体配对,构建了新的HEV抗原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为6.3 × 103 copies/mL。与原商品化试剂相比,改善了不同基因型抗原检测能力不一致的问题并且灵敏度提升了10倍以上。应用新的抗原检测方法,本研究发现血清中pORF2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以经典的病毒粒子形式存在,与RNA结合构成病毒衣壳,命名为pORF2C;而另一种新发现的pORF2蛋白不与病毒RNA结合,命名为pORF2s。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揭示出两种形式pORF2的表达与orf2基因上的两个同框的AUG密码子有关,第一个AUG密码子位于1stnt,起始pORF2S翻译;而第二个AUG密码子位于46th nt,起始pORF2C的翻译。HEV pORF2s占pORF2抗原的99.9%以上,pORF2s在血清中大量存在并且不与RNA结合的特点,决定了该指标是独立于HEVRNA的诊断新指标。HEV感染恒河猴系列标本的检测结果显示,HEV抗原阳性期与RNA阳性期基本重合,能够有效反映出病毒血症期以及排毒期。相较于原抗原检测试剂,新的抗原检测方法受血清抗体的干扰较小。由于新检测方法在灵敏度及检测周期上的明显优势,实现对原抗原检测试剂的升级替换。基于急性肝炎队列标本,本研究对HEV IgM、HEV RNA与HEV抗原三个戊肝急性期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显示HEV抗原在急性戊肝诊断中灵敏度为91.4%,特异性为99.8%,阳性预测值为96.0%。HEVIgM灵敏度略优于HEV抗原(92.3%),但HEV IgM可在发病后持续32周,远长于已知3-4周的HEV感染急性期,这使得HEV IgM阳性预测值仅为64.8%。HEV抗原与HEV IgM联合检测能够有效的增加诊断的准确性,结合HEV RNA辅助诊断,能确诊95.7%的急性戊肝病例,实现经济、有效的急性戊肝诊断。对于厦门合格献血者HEV调查研究显示HEV抗原和HEV RNA的阳性率均为0.28%。对17名HEV RNA和HEV抗原均为阳性的献血者随访跟踪显示,10名献血者出现70天以上的HEV病原体阳性。与典型急性戊肝患者相比,这些HEV携带者体内的病毒水平较低,但是病毒血症、抗原血症时期较长,大部分HEV携带者未出现明显的抗体应答。这些HEV携带者的存在可能是输血安全的潜在威胁。此外,为了拓展HEV抗原检测的应用范围,本研究建立了 HEV抗原检测试纸条,在保持灵敏度不变的情况下,将检测时长缩短至15分钟。同时本研究还建立了基于抗原检测的HEV分类方法,实现不依赖测序的HEV快速分类。此外,本研究还发现HEV抗原在宿主肾脏高丰度聚集,HEV患者尿液中HEV抗原浓度为血液的47-5556倍,显示尿液可能是HEV诊断更好的采样标本。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重新筛选检测抗体配对,研发了新一代HEV抗原检测试剂,并发现其主要诊断靶标并非原本认识的病毒衣壳蛋白pORF2C,而是独立于病毒核酸的分泌型游离抗原pORF2s,该抗原及其产生机制的发现为HEV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靶标,也为理解抗原指标的临床意义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该新靶标应用于急性肝炎诊断及献血者筛查中,优化了 HEV的诊断流程并发现了 HEV新的流行特点。这些研究成果为HEV的精确诊断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此外本研究所发现的分泌型抗原pORF2s也为今后研究HEV的免疫逃逸、免疫耐受、生活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尤庆柱[6](2019)在《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通过严格的血液筛查策略,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传统传染病的输血传播风险己降至极低水平。然而,自1970年以来,输血相关的新发传染病不断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其病原体大多为病毒,如西尼罗病毒、寨卡病毒、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uman T-cell lymphocyte virus,HTLV)等[1]。其中HEV是引起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曾在多个地区引起暴发流行[2];HTLV-1亚型感染人体后,可引起白血病、下肢瘫痪等严重疾病[3-5]。HEV和HTLV均可通过血液途径传播[2,6]。不同国家的献血者抗-HEV IgG抗体(HEV IgG)阳性率差别较大[7-9];HTLV在献血者中的流行率较低[10,11]。为保障输血安全,国外部分国家己将HEV和HTLV列入献血者常规筛查项目,而我国尚未实施献血者HEV和HTLV的筛查。广州是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城市,其人口流动性大,人群结构复杂。广州地区年采血量居全国第二,且因拥有良好的医疗资源,临床用血需求较大,故存在经输血传播HEV和HTLV的风险。因此,调查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EV和HTLV的感染情况,为是否需要进行HEV和HTLV血液筛查提供科学数据,对保障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方法1.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筛查:采用ELISA检测献血者血浆样本中HEV IgG、抗-HEV IgM抗体(HEV IgM)和HEV抗原(HEVAg);使用HTLV抗体诊断性ELISA试剂盒,检测献血者血浆样本中HTLV-1/2抗体。2.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A)复检:对于HTLV抗体检测ELISA阳性的样本,采用ECLIA法重复性检测。3.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确证:ELISA和ECLIA检测HTLV均阳性的样本,采用WB和NAT实验确证,两种实验有任意一种阳性,即判定HTLV阳性。4.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NAT阳性样本,扩增后基因测序并分析序列。结果1.HEV IgG、HEV IgM和HEVAg的ELISA 阳性率分别为20.05%、0.76%和0.04%。IgG/IgM双阳性、IgG单阳性和IgM单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0.58%、19.47%和0.18%。2.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影响HEV IgG和HEV IgM阳性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均包括年龄和民族,随着献血者年龄增长,HEV阳性率逐渐升高(IgGOR=1.089,P<0.001;IgM OR=1.055,P<0.001),壮族与汉族相比,HEV IgG和IgM的阳性率均较高。3.HTLV抗体筛查结果显示ELISA阳性率为0.024%。而ELISA阳性样本经ECLIA复检,仅22.67%的样本反应为阳性,阳性率为0.005%。4.ELISA和ECLIA均阳性的样本,经过WB和NAT实验确证,HTLV总体阳性率为0.002%。依据WB实验结果,发现HTLV阳性样本的基因分型全部为HTLV-1型。5.NAT阳性样本测序后基因分型均为世界性亚型la型。结论可经输血传播的新发传染病病原体HEV和HTLV,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的阳性率有所差别,HEV抗体显现出较高阳性率,且各人群的感染情况不尽相同;HTLV阳性率较低,在广州地区以HTLV-1aA型的流行为主。
周建华[7](2019)在《戊型肝炎病毒跨物种侵染遗传进化及持续性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一种引起人兽共患病的RNA病毒,HEV跨物种侵染以及持续性感染一直都是研究热点。我国是养猪大国,饲养者与猪群发生近距离接触以及猪肉制品的食用都大大增加了HEV从猪及其肉制品传播给人群的风险几率。我们利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开展了猪源和人源HEV遗传进化特征以及HEV持续性感染对细胞影响的相关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HEV遗传进化以及宿主抗病毒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首先对我国7个省份的猪群进行了HEV血清学调查。结果发现,这7个省份养猪场猪群感染过HEV的比例较高,其中育种猪是HEV传播的高风险因素,饲养猪龄在HEV传播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作用,但是饲养猪群的地理环境不影响HEV的传播。首次从甘肃省猪群中获得genotype(gt)4e亚型HEV毒株基因组序列,这与我国目前报道的HEV在人群和猪群中流行的基因型为gt 4是相符的,这进一步说明猪源HEV对我国公共卫生存在一定威胁。鉴于较高程度HEV在猪群中的流行态势对人类健康带来的现实威胁,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比了猪源和人源HEV在分子进化上的异同点,发现在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上gt 1、gt 3和gt 4 HEV毒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均存在遗传学差异,但是gt 1 HEV ORF具有的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呈现出基因型特异性,这种密码子使用偏嗜性强于无论是人源还是猪源的gt 3和gt 4 HEV毒株。对于gt 3和gt 4 HEV毒株来说,猪源HEV毒株比人源HEV毒株在密码子使用模式上更加适应人和猪的密码子使用模式。这在进化层面上表明HEV在面对宿主施加的选择压力下表现出适应宿主细胞环境的进化倾向。为了进一步分析HEV在适应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对细胞在整体生物学功能方面的影响程度,我们利用HEV持续性感染细胞模型和转录组分析手段分析了HEV持续性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影响后发现,病毒对所侵染细胞代谢通路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较大,这也说明持续性感染状态下的细胞与病毒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妥协”。然而,被感染细胞也会利用自身免疫反应来抵抗HEV对其造成的持续性感染。在检测的14种免疫基因转录水平变化中,I、II和III型IFN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显着上调,以及ISG15、ISG56和MX1基因的转录水平显着升高。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IL-6这种与抗病毒和炎症反应相关的白细胞介素在HEV持续性感染中也显着性上调了其转录水平。此外,在病毒性肝炎中具有重要免疫学活性的趋化因子CCL5和CXCL10基因转录水平显着提升,其中CXCL10基因的转录水平上调的幅度最高,说明与CXCL10相关的抗病毒免疫反应在HEV持续性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上述所发现的IL-6、CCL5以及CXCL10在HEV持续性感染中转录水平的显着性变化,这为今后研究人员基于这些细胞因子作为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本研究结果拓宽了HEV跨宿主传播过程中分子进化以及持续性感染过程中病毒-细胞互作的认知,为理解猪源HEV侵染人体所具备的遗传特征以及宿主细胞应对HEV持续性感染的各种反应机制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信息。
尤庆柱,黄杰庭,许茹,王敏,廖峭,单振刚,戎霞,付涌水[8](2019)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感染情况。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收集了5 552名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抗-HEV IgG抗体(HEV IgG)、抗-HEV IgM抗体(HEV IgM)和HEV抗原(HEV Ag),采用χ2检验分析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和ALT等因素分别与HEV IgG和IgM抗体阳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辨HEV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HEV IgG、IgM和HEV Ag的阳性率分别为20.05%(1 113/5 552)、0.76%(42/5 552)和0.04%(2/5 552)。年龄和民族是HEV IgG和HEV IgM阳性率的独立风险因素:HEV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IgG OR=1.089, 95%CI:1.080-1.098,P<0.001; IgM OR=1.055,95%CI:1.028-1.084,P<0.001);壮族的HEV IgG和IgM阳性率(32.69%, 7.69%)高于汉族(19.89%, 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G OR=2.052, 95%CI:1.103-3.819,P=0.023; IgM OR=12.029, 95%CI:4.067-35.580,P<0.001)。此外,我们还发现职业是HEV IgG阳性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学生是阳性率最低的人群。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EV抗体阳性率较高,且在不同人群中感染情况不同,为输血传播HEV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黄斯梅[9](2017)在《广西高中及中职学校在校生血清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阳性率抽样调查》文中认为目的调查广西高中及中职阶段在校学生的戊肝IgG抗体阳性率,了解该人群的戊肝免疫水平,为广西今后在学生中有无大规模接种戊肝疫苗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也为我国将来有无必要实施类似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拟采用分层、随机、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5345名来自玉林、南宁、百色、桂林、柳州的广西在校高中/中职在校生血清样本,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nti-HEV IgG。并对其中的2654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戊肝感染相关因素。结果广西高中在校生的戊肝抗体阳性率较低,仅为5.1%。各地区戊肝抗体阳性率有一定差别,从2.9%7.7%不等,其中以桂西北山区壮族聚集的百色为最高(7.7%),南宁市最低(2.9%)。不同民族之间戊肝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p<0.01)。乡镇及少数民族生源戊肝抗体阳性率较城市及汉族生源要高(p<0.05)。男性戊肝抗体阳性率低于女性学生,分别为3.1%和5.9%(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炎家族史、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饮用水源为戊肝感染高危因素(OR:3.062,CI:2.1634.337,P=0.000;OR:1.848,CI:1.3372.553,P=0.000;OR:2.460,CI:1.7713.416,P=0.000)。结论广西高中/中职(16-20岁)年龄段人群戊肝抗体阳性率较低,存在戊肝爆发流行的风险,建议应对该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一个集中的、大规模的戊肝疫苗接种,必要时可考虑将戊肝疫苗列入计划免疫当中以提高人群对戊肝病毒的整体免疫水平。
朱绍汶,朱胜江,蔡炳刚,林红[10](2016)在《江苏地区合格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江苏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2014年9-10月对1 144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ELISA抗-HEV Ig M和Ig G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提取Ig M阳性标本的病毒RNA,进行逆转录和巢式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测序,用Mega 6.0软件分析测序结果并构建进化树,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本次筛查HEV Ig M阳性率为1.49%;HEV Ig G阳性率为19.23%。HEV Ig M阳性率在年龄、男女比例、职业、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5份HEV Ig M初筛反应性标本经巢式PCR扩增,3份HEV-RNA阳性,献血者中病毒核酸阳性率为0.26%;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例为Ⅳ型HEV感染;1例未能确定基因型。结论江苏地区献血者中HEV病毒核酸阳性率较高,有必要扩大筛查数量,并对输血后戊肝的潜在危险进行评估。
二、献血人员戊型肝炎抗体水平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献血人员戊型肝炎抗体水平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2020年浙江省丽水市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感染人群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研究方法 |
1.2.1 试剂与仪器 |
1.2.2 检测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HEV感染筛查情况 |
2.2 不同性别和年龄HEV感染情况 |
2.3 不同职业和学历HEV感染情况 |
3 讨 论 |
(2)戊型肝炎病毒IgG、IgM及IgA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戊型肝炎病毒IgG、IgM及IgA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1.前言 |
2.材料 |
2.1.样本来源 |
2.2.实验试剂 |
2.3.实验试剂盒 |
2.4.溶液配置 |
2.5.实验耗材 |
2.6.实验仪器 |
3.方法 |
3.1.Tn-5细胞培养及HEV VLP鉴定纯化 |
3.1.1.Tn-5昆虫细胞复苏及血清驯化 |
3.1.2.Tn-5细胞冻存 |
3.1.3.重组HEV VLP表达 |
3.1.4.重组HEV VLP验证 |
3.1.5.重组HEV杆状病毒收集及验证 |
3.1.6.重组HEV VLP纯化及纯度测定 |
3.1.7.重组HEV VLP浓度测定 |
3.1.8.HEV VLP抗原性验证 |
3.2.戊型肝炎病毒IgG、IgM及IgA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3.2.1.阳性及阴性样本的筛选 |
3.2.2.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3.2.3.最佳封闭液的种类及条件的确定 |
3.2.4.最佳一抗反应条件的确定 |
3.2.5.最佳二抗品牌及稀释度的确定 |
3.2.6.最佳二抗反应条件的确定 |
3.2.7.最佳显色液品牌及反应条件的确定 |
3.2.8.临界值确定 |
4.结果 |
4.1.Tn-5细胞培养及HEV VLP鉴定纯化 |
4.1.1.Tn-5昆虫细胞复苏及血清驯化结果 |
4.1.2.重组HEV VLP表达结果 |
4.1.3.重组HEV杆状病毒的收集与验证 |
4.1.4.重组HEV VLP纯化及纯度测定结果 |
4.1.5.重组HEV VLP浓度测定结果 |
4.1.6.HEV VLP抗原性验证结果 |
4.2.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4.2.1.抗原包被浓度和血清最释度 |
4.2.2.封闭液的种类及条件 |
4.2.3.一抗反应条件 |
4.2.4.二抗品牌及稀释度 |
4.2.5.二抗反应条件 |
4.2.6.显色液品牌及反应条件 |
4.2.7.临界值 |
5.讨论 |
6.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戊型肝炎病毒IgG、IgM及IgA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评估与初步应用 |
1.前言 |
2.材料 |
2.1.样本来源 |
2.2.实验试剂 |
2.3.实验试剂盒 |
2.4.溶液配置 |
2.5.实验耗材 |
2.6.实验仪器 |
3.方法 |
3.1.间接ELISA性能评价 |
3.1.1.特异性评估 |
3.1.2.灵敏度评估 |
3.1.3.重复性评价 |
3.1.4.抗干扰性试验 |
3.1.5.检测方法比较 |
3.1.6.统计学分析 |
3.2.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应用 |
3.2.1.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
4.结果 |
4.1.间接ELISA性能评价 |
4.1.1.特异性评估结果 |
4.1.2.灵敏度评估结果 |
4.1.3.重复性结果 |
4.1.4.干扰性试验结果 |
4.1.5.检测方法比较 |
4.2.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应用 |
4.2.1.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
4.2.2.HEV IgA抗体检测的初步应用 |
5.讨论 |
6.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HEV抗体检测研究进展及献血者中HEV流行特征 |
1.前言 |
2.HEV结构特征 |
3.HEV检测方法及应用 |
3.1.核酸检测 |
3.2.抗原检测 |
3.3.抗体检测 |
4.献血者中HEV流行特征及输血传播现状 |
5.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缩略词表 |
个人简介 |
致谢 |
(3)戊型肝炎病毒在河北省饲养动物中流行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
1.1.2 戊型肝炎的临床特征 |
1.1.3 戊型肝炎的流行情况 |
1.1.4 戊型肝炎病毒在动物中的流行情况 |
1.2 戊型肝炎流行及戊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
1.2.1 发达国家戊型肝炎的流行及研究现状 |
1.2.2 发展中国家戊型肝炎的流行及研究现状 |
1.2.3 我国戊型肝炎的流行及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实验仪器 |
2.2 样本的采集及处理 |
2.2.1 样本的采集 |
2.2.2 样本的处理 |
2.3 样本的检测 |
2.3.1 HEV总抗体的检测 |
2.3.2 HEV抗原的检测 |
2.3.3 HEV RNA的检测 |
2.4 HEV RNA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
2.4.1 基因序列测定 |
2.4.2 基因序列分析 |
2.5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养殖场中动物HEV的流行情况 |
3.1.1 养殖场猪粪便样本HEV检测结果 |
3.1.2 养殖场家兔粪便样本HEV检测结果 |
3.1.3 牛、羊等其它动物HEV检测结果 |
3.2 屠宰场中动物HEV的流行情况 |
3.2.1 屠宰猪的血清阳性率 |
3.2.2 生猪肉、猪肝、猪肾、猪血制品HEV RNA存在情况 |
3.2.3 屠宰兔子的血清阳性率 |
3.3 市售猪肉、猪内脏及肉制品HEV的污染情况 |
3.4 HEV分离株基因序列的的比对及分型结果 |
3.4.1 猪HEV分离株ORF2 区域PCR扩增片段基因序列的分析 |
3.4.2 家兔HEV分离株ORF2 区域PCR扩增片段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戊型肝炎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及干预策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中国大陆人群和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1.3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被纳入研究的检索结果及特征 |
2.2 方法质量学 |
2.3 异质性和发表偏倚 |
2.4 不同群体间的感染率和关系 |
2.5 人群和猪群亚组分析 |
2.6 人群与猪血清感染率相关性 |
2.7 敏感性分析 |
3 讨论 |
第二章 江苏省戊肝监测点生态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
1.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实验室检测原理 |
1.4 实验操作步骤 |
1.5 质量控制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猪群 |
2.2 猪职业接触人群 |
2.3 急性戊型肝炎肝炎患者 |
2.4 江苏省某监测点水样检测情况 |
3 讨论 |
第三章 基于Markov模型对乙肝戊肝重叠感染人群免疫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免疫策略 |
1.3 决策树-Markov模型 |
1.4 模型参数确定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决策树-Markov模型 |
2.2 中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戊肝免疫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2.3 慢性乙型肝炎老年人群戊肝免疫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戊型肝炎生态流行病学研究现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戊型肝炎病毒分泌型抗原的发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1. 戊型肝炎概述 |
1.1 戊型肝炎病毒的发现 |
1.2 戊型肝炎病毒的病毒粒子 |
1.3 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
1.4 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进程 |
2. 戊型肝炎病毒病毒学研究进展 |
2.1 戊型肝炎病毒基因组 |
2.2 戊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培养系统 |
2.3 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复制过程研究 |
3. 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表位研究 |
3.1 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结构研究 |
3.2 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抗原表位研究 |
4.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 |
4.1 无临床症状的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
4.2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内症状 |
4.3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外症状 |
5. 戊型肝炎的诊断 |
5.1 免疫电镜 |
5.2 核酸检测 |
5.3 抗体检测 |
5.4 细胞免疫检测 |
5.5 抗原检测 |
6. 本论文研究思路、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实验耗材 |
1.3 质粒、菌株、细胞和实验动物 |
1.4 主要试剂 |
1.5 培养基及实验用溶液配制 |
1.6 引物 |
2. 方法 |
2.1 分子克隆 |
2.2 蛋白表达和纯化 |
2.3 蛋白性质鉴定 |
2.4 抗体的性质鉴定 |
2.5 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 |
2.6 基于ELISA和FMIA的HEV抗原检测方法 |
2.7 巢式PCR及real-time PCR检测技术 |
2.8 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 |
2.9 戊型肝炎病毒体外生产和纯化方法 |
2.10 起始密码子翻译效率分析 |
2.11 戊型肝炎病毒细胞模型研究方法 |
2.12 恒河猴模型戊型肝炎病毒攻毒实验及指标检测方法 |
2.13 血清HEV抗体检测 |
2.14 血清的收集 |
2.15 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和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一部分: HEV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靶标分析 |
1. HEV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 |
1.1 抗体配对的筛选 |
1.2 HEV-Ag检测方法对HEV衣壳蛋白的检测分析 |
1.3 HEV-Ag检测方法对病毒的检测分析 |
1.4 临床血清中HEV-Ag与HEV RNA的相关性初步分析 |
2. HEV-Ag检测方法的靶标分析及pORF2~S的发现 |
2.1 粪便与血清标本中HEV抗原与HEV RNA的密度分析 |
2.2 基于HEV细胞培养模型的HEV抗原检测分析 |
2.3 细胞培养上清中的pORF2产生机制探索 |
2.4 细胞培养上清中pORF2~S与完整病毒的抗原量差异 |
2.5 pORF2~S阅读框的翻译效率分析 |
3. HEV-Ag检测方法的初步评估 |
3.1 HEV-Ag检测方法在HEV攻毒恒河猴标本中的检测分析 |
3.2 HEV-Ag检测方法cut-off值的确定及特异性分析 |
4. 第一部分小结 |
第二部分: HEV抗原诊断的实际应用 |
1. HEV抗原诊断在肝炎人群中的应用 |
1.1 肝炎病例基础信息 |
1.2 两个以上HEV指标为阳性的病例类型分析 |
1.3 HEV指标单一阳性类型分析 |
1.4 各组人群中ALT水平分布和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
1.5 感染病程中HEV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 |
1.6 HEV相关指标在首诊血清中的诊断性能分析 |
2. HEV抗原在献血者中的应用 |
2.1 献血者HEV流行情况分析 |
2.2 献血者HEV病原体人群跟踪 |
2.3 献血者HEV携带者和戊肝患者的比较 |
3. 第二部分小结 |
第三部分: HEV抗原诊断的拓展 |
1. 基于FMIA的HEV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 |
1.1 HEV-Ag FMIA试纸条的建立 |
1.2 HEV-Ag FMIA与HEV RNA的相关性分析 |
1.3 HEV-Ag FMIA、HEV-Ag ELISA和HEV RNA在临床血清中的比较 |
2. 基于抗原检测的HEV分类方法的建立 |
2.1 特异性识别基因3型和基因4型HEV的抗体6E9的性质鉴定 |
2.2 基于抗原检测的HEV分类方法的建立 |
2.3 基于抗原检测的HEV分类方法在HEV攻毒发恒河猴标本上的评价 |
2.4 基于抗原检测的HEV分类方法在临床戊肝血清中的应用 |
3. 尿液中的HEV抗原检测 |
4. 第三部分小结 |
第四章 讨论 |
1. 新旧HEV抗原检测方法对比及在系列标本上的检测差异 |
2. HEV分泌型抗原pORF2~S的发现和功能鉴定 |
3. 戊肝血清学和病原学指标变化趋势及诊断策略分析 |
4. 戊肝患者体内HEV抗原长期阳性的临床现象分析 |
5. 正常携带者的意义与隐患的探讨 |
6. HEV肝外感染 |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6)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HEV感染研究对象 |
2.1.2 HTLV感染研究对象 |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2.2.1 主要实验试剂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HEV IgG、HEV IgM和HEV Ag的检测 |
2.3.2 HTLV抗体ELISA筛查 |
2.3.3 HTLV抗体的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
2.3.4 WB确证试验 |
2.3.5 ECLIA阳性样本的核酸提取 |
2.3.6 HTLV前病毒DNA模板浓度测定 |
2.3.7 实时荧光PCR检测 |
2.3.8 核酸阳性样本的巢式PCR扩增 |
2.3.9 PCR产物凝胶电泳及成像 |
第3章 结果 |
3.1 献血者HEV感染的血清学和人群分布特征 |
3.1.1 HEV感染的血清学筛查情况 |
3.1.2 HEV IgG和HEV IgM阳性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1.3 HEV IgG和HEV IgM阳性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3.2 HTL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
3.2.1 ELISA筛查结果 |
3.2.2 ELISA阳性样本的ECLIA复检结果 |
3.2.3 HTLV抗体阳性样本确证结果 |
3.2.4 HTLV阳性样本的基因型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广州地区献血者HEV感染率与其它地区的比较 |
4.2 广州地区献血者HEV感染的人群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 |
4.3 ALT升高水平与HEV感染的关系 |
4.4 广州市HTLV流行情况与其它地区的比较 |
4.5 献血者HEV和HTLV的检测 |
第5章 全文总结 |
5.1 研究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文章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语表 |
致谢 |
(7)戊型肝炎病毒跨物种侵染遗传进化及持续性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 HEV结构特征 |
1.1.1 HEV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
1.1.2 病毒RNA的种类 |
1.1.3 HEV基因组遗传多样性 |
1.2 HEV蛋白产物 |
1.2.1 ORF |
1.2.2 甲基化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 |
1.2.3 蛋白酶 |
1.2.4 解旋酶 |
1.2.5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 |
1.2.6 Macro domain |
1.3 ORF2 编码的结构蛋白 |
1.3.1 基因表达与糖基化修饰 |
1.3.2 自组装与病毒颗粒 |
1.3.3 与靶细胞互作 |
1.4 ORF3 编码的非结构蛋白 |
1.4.1 蛋白产物亚细胞定位 |
1.4.2 蛋白结构域与生物功能 |
1.4.3 病毒体形成与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
1.5 HEV生命周期与基因组复制 |
1.6 抗病毒靶点 |
1.7 HEV的分子流行及遗传特性 |
1.7.1 HEV的流行特点 |
1.7.2 导致HEV基因型1和2 流行爆发的因素 |
1.7.3 导致人源HEV基因型3和4 流行爆发的因素 |
1.8 HEV侵染机体后的免疫应答 |
1.8.1 天然免疫抗击HEV感染 |
1.8.2 适应性免疫对HEV的抵抗作用 |
1.8.3 HEV疫苗的研发 |
1.9 展望 |
第二章 HEV感染猪群血清学调查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血清以及粪便样品的采集 |
1.1.2 主要试剂和溶液 |
1.1.3 仪器设备 |
1.2 方法 |
1.2.1 HEV血清学的ELISA检测 |
1.2.2 HEV感染的风险评估 |
1.2.3 从粪便样品中扩增HEV基因组序列 |
1.2.4 建立HEV基因组的遗传进化树 |
1.2.5 HEV基因组中ORF核酸与密码子使用模式的分析 |
1.2.6 对应分析解析HEV ORF在密码子与氨基酸使用的遗传特征 |
2 结果 |
2.1 HEV在猪群中感染的血清学阳性率 |
2.2 猪龄和饲养用途与HEV感染猪群相关 |
2.3 从粪便样品中扩增获得的HEV swCH189 毒株的基因组序列 |
2.4 HEV swCH189 毒株属于genotype |
2.5 HEV swCH189 毒株ORF的核酸与密码子使用模式 |
2.6 HEV swCH189 毒株ORF密码子与氨基酸的使用模式 |
3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猪源HEV与人源HEV的密码子模式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HEV基因组信息 |
1.2 方法 |
1.2.1 密码子使用偏嗜性分析(Parity rule2 analysis) |
1.2.2 不同基因型HEV ORF对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的分析 |
1.2.3 HEV ORF同义密码子使用的总体偏嗜性分析 |
1.2.4 HEV ORF与宿主在密码子使用模式比对分析 |
2 结果 |
2.1 HEV ORF的密码子存在核苷酸使用偏嗜性 |
2.2 HEV ORF在密码子使用方面具有基因型特异性 |
2.3 HEV ORF密码子使用模式对宿主呈现不同程度的适应性 |
3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EV持续性感染对细胞转录水平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病毒与细胞 |
1.1.2 试剂 |
1.1.3 实验仪器 |
1.2 方法 |
1.2.1 细胞培养 |
1.2.2 HEV持续性感染Huh7 细胞的转录组分析 |
1.2.3 文库制备及测序 |
1.2.4 转录组数据分析 |
2.结果 |
2.1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2.2 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 |
2.3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
2.4 与HEV在 Huh7 细胞中持续性感染相关的KEGG富集分析 |
3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宿主细胞对HEV持续性感染的抗病毒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细胞和病毒 |
1.1.2 试剂 |
1.1.3 仪器与设备 |
1.2 方法 |
1.2.1 细胞培养 |
1.2.2 qRT-PCR检测所用特异性引物设计 |
1.2.3 qRT-PCR(SYBR Green法) |
1.2.4 Huh7-P6 细胞上清液对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影响 |
1.2.5 Huh7-P6 细胞上清液含有内源IFN的检测 |
1.2.6 Western Blot检测HEV持续性感染中IRF3及STAT1 磷酸化水平的影响作用 |
1.2.7 外源IFN对 HEV持续性感染的抗病毒作用 |
1.2.8 外源IFN对 Huh7-P6 细胞活性的影响 |
2 结果 |
2.1 Ⅰ型 IFN对 HEV持续性感染的反应 |
2.2 Ⅱ型 IFN对 HEV持续性感染的反应 |
2.3 Ⅲ型 IFN对 HEV持续性感染的反应 |
2.4 IL-6对HEV持续性感染的反应 |
2.5 ISG15对HEV持续性感染的反应 |
2.6 ISG56对HEV持续性感染的反应 |
2.7 MX1、OASL以及TNF-α对 HEV持续性感染的反应 |
2.8 趋化因子CCL5及CXCL10对HEV持续性感染的反应 |
2.9 Huh7-P6 细胞培养液的上清液对HEV持续性感染的影响 |
2.10 Huh7-P6 细胞上清中IFN的含量测定 |
2.11 HEV持续性感染对IRF3和STAT1 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2.12 外源IFN对 HEV持续性感染的抵抗作用 |
3 讨论 |
本章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8)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本来源 |
1.2 试剂与仪器 |
1.3 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 果 |
2.1 HEV感染血清学筛查情况 |
2.2 HEV IgG阳性的影响因素 |
2.3 HEV IgM阳性的影响因素 |
3 讨 论 |
(9)广西高中及中职学校在校生血清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阳性率抽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及方法 |
1.1 对象 |
1.2 样本含量估算 |
1.3 质量控制 |
1.4 仪器设备 |
1.5 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 |
1.6 本次调查实施技术路线 |
2 结果 |
2.1 样本量及代表性 |
2.2 全部学生的戊肝抗体检测结果 |
2.3 不同地区高中生戊肝抗体阳性率 |
2.4 不同民族高中生戊肝抗体阳性率 |
2.5 城市和乡镇学生anti-HEV IgG阳性率 |
2.6 男、女学生anti-HEV IgG阳性率 |
2.7 戊肝感染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2.8 戊肝感染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江苏地区合格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本与试剂 |
1.2 HEV-Ig G与Ig M检测和判读 |
1.3 逆转录及巢式PCR检测,测序和进化树构建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HEV Ig M和Ig G筛查结果 |
2.2 抗-HEV Ig M和Ig G反应性献血人群特征 |
2.3 25例HEV Ig M反应性标本的核酸检测结果 |
2.4抗-HEV阳性献血者ALT值与HEV Ig M S/CO值情况 |
3 讨论 |
四、献血人员戊型肝炎抗体水平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年浙江省丽水市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感染人群特征分析[J]. 庄杰,纪勇平,黄林红. 实用预防医学, 2021(11)
- [2]戊型肝炎病毒IgG、IgM及IgA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D]. 林宝钗.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3]戊型肝炎病毒在河北省饲养动物中流行情况的调查研究[D]. 王炫普. 河北大学, 2020(08)
- [4]戊型肝炎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及干预策略评价[D]. 岳娜. 东南大学, 2020(01)
- [5]戊型肝炎病毒分泌型抗原的发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D]. 温桂平. 厦门大学, 2019(08)
- [6]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流行病学特征研究[D]. 尤庆柱.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7]戊型肝炎病毒跨物种侵染遗传进化及持续性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影响[D]. 周建华.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2)
- [8]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J]. 尤庆柱,黄杰庭,许茹,王敏,廖峭,单振刚,戎霞,付涌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04)
- [9]广西高中及中职学校在校生血清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阳性率抽样调查[D]. 黄斯梅.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1)
- [10]江苏地区合格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J]. 朱绍汶,朱胜江,蔡炳刚,林红. 中国输血杂志,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