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蒙脱石聚合物复合材料市场巨大

纳米蒙脱石聚合物复合材料市场巨大

一、纳米蒙脱土聚合物复合材料市场巨大(论文文献综述)

历娜[1](2021)在《基于EVA结构的新型降凝剂的合成及降凝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原油是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沥青质和胶质等组成的混合物。原油中的蜡是烃类混合物,含蜡量高的原油,表现出较高的蜡析出温度,当油温低于析蜡温度(WAT)时,蜡晶析出,并在油相中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导致原油的流动性变差,甚至失去流动性,这就为原油的开采和运输造成了困难。降凝剂作为一种常用的化学添加剂,广泛的用于原油开采与运输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原油的流动性,降低原油的运输成本和风险。大庆原油属于石蜡基原油,具有凝点高、粘度高、蜡含量高等特点,而传统降凝剂,对于高含蜡原油的感受性较差。本文以传统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型降凝剂为基础,通过EVA降凝剂与脂肪酸酰胺类降凝剂助剂的复配来进一步提高EVA降凝剂的降凝性能,在复配实验的基础上,分别制备了接枝改性EVA类降凝剂和EVA纳米蒙脱土复合型降凝剂,并分别进行了原油宏观的流动性测试和微观的蜡晶分析。基于实验结果,结合相关文献,对各类新型降凝剂的降凝机理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总结,为今后降凝剂的结构优化打下良好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测试不同VA(醋酸乙烯酯)含量的EVA降凝剂对大庆原油的降凝性能,经筛选确定降凝效果最佳的降凝剂为EVA(33),在后续的研究中使用。合成一系列脂肪酸酰胺类降凝剂助剂,并与EVA(33)进行复配,实验结果证明,EVA(33)降凝剂与脂肪酸酰胺类降凝剂助剂之间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脂肪酸酰胺类降凝剂助剂能进一步提高EVA类降凝剂的性能,使原油凝点进一步降低。脂肪酸酰胺的烷基链对降凝性能有影响,其中烷基链碳数为18和20时的脂肪酸三乙烯四酰胺与EVA(33)降凝剂复配后降凝效果最好。通过酯化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马来酸双链化合物,并利用接枝共聚合成接枝改性EVA类化合物,通过核磁氢谱(1H-NMR)与凝胶渗透色谱(GPC)等表征方法确认了接枝改性EVA类化合物的结构。以接枝改性EVA类降凝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加剂原油凝点和粘度的测试,证明接枝改性EVA类降凝剂的降凝降粘效果均好于未接枝的EVA类降凝剂。其中接枝片段中烷基长链碳数为18时,最有利于降凝剂与蜡晶分子的共晶作用,降凝效果最好;与接枝酯类化合物相比,接枝酰胺类化合物更有利于蜡晶分散,降凝效果更好;接枝含苯环的化合物,促进降凝剂在原油中的溶解,更有利于降凝剂分子与蜡晶分子相互作用,当加剂量为0.1 wt%时,具有最佳降凝效果,能使原油凝点从38℃降至16℃,降凝率达到57.9%。与未加剂原油的蜡晶相比,发现加入接枝改性EVA类降凝剂后,蜡晶的形态和数量均有明显变化。利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纳米蒙脱土进行有机改性,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EVA/纳米蒙脱土复合降凝剂(NEVA)。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表征方法对NEVA进行表征。通过模拟油和原油的降凝实验,得到NEVA降凝剂的降凝性能顺序如下:NEVA(33)>NEVA(28)>NEVA(38)。其中,NEVA(33)降凝剂能将原油凝点从38℃降至22℃,降凝率达到42.1%;在粘度测试中,得到不同VA含量的NEVA降凝剂同时具有良好的降粘性能。并通过对比加入NEVA降凝剂前后模拟油和原油的蜡晶图像,发现加入NEVA降凝剂后,蜡晶的形态和数量均有明显变化,但由于原油中胶质和沥青质的存在,导致模拟油和原油中的蜡晶形态存在明显差异。

胡天[2](2021)在《纳米蒙脱土协同垃圾底灰改性飞灰及固化重金属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固体废物飞灰(简称MSWI FA)是垃圾经过高温焚烧后生成的产物,其主要成分为Ca O、Si O2和Al2O3。由于飞灰中含有Cr、Cu、Ni、Pb和Zn等有毒元素的重金属,如何正确处理飞灰避免污染尤为关键。本文研究主要采用机械粉磨与加入纳米材料两种手段来改性飞灰固化重金属。机械粉磨的目的在于将原材料之一的底灰粒径减小,通过增大比表面积的方式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反应。纳米材料相较与传统的建筑材料而言比表面积更大且表面张力更强,拥有不俗的改性能力,纳米蒙脱土作为本文所选的纳米材料成本低廉且制作简易。本文试验通过改性飞灰固化重金属,初步测试其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后,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三因素四水平均匀设计探究不同掺量的纳米蒙脱土、飞灰与底灰的比例和纳米蒙脱土的掺量对所制备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试验的最佳配比为:纳米蒙脱土掺量为2%,水玻璃掺量为0%,飞灰与底灰的混合比例为6:4,同时底灰在实验前使用机械粉磨30min。如此得到的试件28d抗压强度为38.49MPa,28d抗折强度为4.99MPa。满足部分工程安全使用的标准,同时由于是废弃料制成,使其拥有较好的经济效益。(2)通过使用多元回归分析预测强度的回归方程与模型得出结论:飞灰与底灰的比例在6:4时力学性能更为突出,试件28d抗压强度相比对照组增加了约20%。(3)分析纳米材料的改性机理,选择添加不同含量的纳米蒙脱土分析最优配比,发现当掺量为0-2%时纳米蒙脱土对试件的效应是积极的,试件的强度提高约32%,这是由于纳米蒙脱土的自身特性,粒径极小且比表面积大,这意味着在反应的过程中能够填补细小的孔洞与孔隙;然而当掺量超过2%时,反而起到了负面作用,掺量为6%时强度下降了23%,这是因为纳米蒙脱土的强吸水性使得试件在制备过程中和易性较差,影响了反应的水灰比,导致水化反应不充足不能更好的生成水化产物。再者,过量的纳米蒙脱土在填补孔隙的过程中由于掺量过多导致过度膨胀,这反而破坏了原本的结构。因此,纳米蒙脱土为2%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掺量。(4)对试验最优组进行重金属浸出试验,检测出Cr、Cu、Ni、Pb和Zn的浓度为1.02、2.99、0.28、1.08和9.20(单位:mg/L)。规范的极限浓度为5、100、5、5和100(单位:mg/L)。结果表明试件所浸出的有害元素含量远远低于规范的极限浓度,可以安全适用于工程。

汪钰文[3](2021)在《高密度聚乙烯基功能性瓶盖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市场上的瓶盖功能单一,而随着消费者对内装饮料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新型功能性瓶盖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分别采用三种材料制备功能性瓶盖并开展了相关研究,三种材料分别为抗氧化复合材料、高阻隔复合材料和生物基复合材料。首先,通过将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或丁基羟基甲苯(BHT)以及白色色母粒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制备了抗氧化剂含量为0%、1%和2%的抗氧化塑料瓶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抗氧化剂与HDPE以非共价键结合。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表明,抗氧化活性瓶盖的熔点和初始外推温度变化不显着。感官评价和扭矩测试验证了抗氧化活性塑料瓶盖在工业应用中的适用性。此外,随着BHA和BHT浓度越大,瓶盖的抗氧化活性越高,且与BHT瓶盖相比,BHA瓶盖的抗氧化活性更好(P<0.05)。迁移实验表明BHA和BHT的最大迁移量并没有超过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定的最大限量(<200mg/kg)。在4种食品模拟液中,塑料瓶盖中的抗氧化剂更容易释放到高脂肪食品和奶制品食品模拟液中。为提高塑料瓶盖的气体阻隔能力,以HDPE为基材、(0.5%、1%或2%)改性蒙脱土(MMT)为气体阻隔剂、2%的白色色母为着色剂,制备高阻隔HDPE薄膜和瓶盖。分析比较不同种类MMT及其添加量对薄膜及瓶盖的物理性能、气体阻隔性能、实际使用性能、色度、熔点等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空白薄膜相比,添加MMT后所有的薄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添加医药改性MMT和油性改性MMT提升明显(P<0.05),而水性改性MMT的加入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升不显着(P>0.05)。除2%水性改性MMT外,MMT的加入均能降低材料氧气透过系数。紫外光谱分析发现,MMT改善了HDPE对可见光的阻隔性。瓶盖测试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瓶盖大小尺寸、开盖扭矩、抗异味测试均在合格范围内,并且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此外,为了缓解传统石油基材料带来的环境污染、研制可降解新型复合材料,以HDPE为基材,热塑性淀粉(TPS)为改性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TPS质量分数为0%、10%、20%、30%和40%的复合片材,考察TPS含量对TPS/HDPE片材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TPS的加入降低了材料的韧性和塑性,增加了材料的刚性。当TPS质量分数达到40%时,拉伸强度较HDPE下降了52.3%,断裂伸长率减少了95%,而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了100.2%和70.5%。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在1200 cm-1处出现的新峰,说明TPS和HDPE之间形成了的刚性醚键,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刚性。DSC分析表明材料的熔融温度由136.1℃降低为132.7℃,表明TPS的加入使得HDPE的结晶度降低。而TPS质量分数达到40%时,复合材料的疏水性最好。

徐平平[4](2020)在《木材热解油/纳米蒙脱土共改性酚醛泡沫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酚醛泡沫(PF)以其优异的阻燃、保温性能在建筑、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传统PF韧性低、粉化率高,导致其易龟裂甚至脱落,限制了应用与发展。利用增韧剂可有效改善泡沫韧性,但存在泡沫阻燃性降低带来的安全隐患。因此,探索兼具良好韧性与阻燃性的环保型PF,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开展了以可再生木材热解油为增韧剂、天然纳米蒙脱土(MMT)为阻燃剂制备热解油/纳米蒙脱土共改性酚醛泡沫(MBPF)的研究,考察了热解油替代苯酚比例与MMT添加量对热解油/纳米蒙脱土共改性酚醛树脂(MBPR)及其泡沫性能的影响,优化了MBPR改性工艺;研究了发泡工艺对MBPF性能的影响,优化了MBPF合成工艺,探讨了热解油与MMT共改性增韧阻燃机制。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MBPR优化改性剂添加量为:热解油替代苯酚比例为30%,MMT添加量为4%,此工艺下合成的MBPR粘度为3050±87 m Pa·s,固体含量为76.3±0.2%,固化时间为811±36 s。(2)MBPF优化合成工艺为:发泡剂添加量为6%,固化剂添加量为15%,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为5%,反应温度为75℃。在该工艺下制备的MBPF相比于PF韧性及阻燃性提高,粉化率降低,其压缩强度为0.25±0.02 MPa,氧指数为40.8±0.9%,粉化率为5.10±0.34%。(3)热解油扩大了MMT片层间距,形成剥离型MBPF复合材料。相比于PF,加入热解油后,MBPF出现了C=O峰,亚甲基、醚键峰增强,引入了柔性长链;加入MMT后,MBPF中-OH峰向低频移动,MMT与酚醛长链间形成了氢键,相容性提高。热解油与MMT均具有减小泡孔尺寸,形成均匀结构的作用,MBPF内部泡孔均匀紧凑。热解油降低泡沫热稳定性,MMT增强泡沫热稳定性,共改性后提高了MBPF初始分解温度,具有与PF相当的最大失重速率温度,热稳定性提高。

刘玲[5](2020)在《高耐热PBT/PET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节能减排”的提出,轻量化和回收料的利用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由于塑料质轻且具有良好的性能,常被用于替代一些金属配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单一的聚合物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希望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本文主要目的是探索一种低成本、高耐热的PBT/PET合金,最初以纯料PBT与PET进行研究,最后将用回收料PBT进行实验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回收料的回收源复杂广泛,为了避免回收料性能的不稳定性给实验结果带来较大误差,因此,实验前期将用纯料PBT与PET进行实验。在进行本文实验前,已由先前的实验研究得知当回收料PBT与PET比例为90:10时,PBT/PET体系的热变形温度最高,耐热性最好,因此,本文的实验都以PBT:PET为90:10的比例进行实验。随后探索不同无机填料对PBT/PET性能的影响,用不同的无机填料(包括纳米二氧化硅、硫酸钙、纳米蒙脱土、绢云母、纳米硫酸钡)填充PBT/PET体系,通过维卡-热变形温度测定仪、DSC、TGA、旋转流变仪、广角X-射线能谱仪等仪器对各填充PBT/PET体系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上述无机填料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PBT/PET体系的热变形温度,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热性,且力学性能大体上都有所提升。其中各无机填料填充的体系热变形温度的最大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纳米蒙脱土(149.8℃)<纳米二氧化硅(158.1℃)=硫酸钙(158.1℃)<绢云母(169.9℃)<纳米硫酸钡(174.4℃),纳米硫酸钡对体系的热变形温度提升最大,为174.4℃,比PBT/PET提升了21.8%,且PBT/PET/BaSO4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均有所增强,结晶温度提高,结晶度均有所降低。对各个无机填料填充的PBT/PET进行比较,得出纳米硫酸钡填充的PBT/PET体系的各项性能最佳,耐热性也最好。上述实验避免了回收料PBT原料不稳定的因素,且探索出填充效果最好的填料为纳米硫酸钡,为降低生产成本,将纳米硫酸钡填充到回收料PBT/PET中,研究其耐热性、力学性能、结晶性能、流变等性能。研究发现,纳米硫酸钡在回收料PBT/PET体系(以下简称R-PBT/PET)中也能显着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热性、综合力学性能,其热变形温度最高能达到177.0℃,而由于铝酸酯偶联剂的存在导致复合材料的复数黏度略微下降,R-PBT/PET/BaSO4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也基本保持不变。为了使复合材料得到更高的耐热性和综合性能,在R-PBT/PET/BaSO4复合材料中加入焦磷酸二氢二钠(DSDP),以抑制PBT与PET之间的酯交换反应,加入DSDP之后R-PBT/PET/BaSO4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没有显着影响,冲击强度有所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达到最大值184.9℃,且由于酯交换反应得到了抑制,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基本不变,含DSDP的R-PBT/PET/BaSO4复合材料的结晶度比不含DSDP的体系略高,共混体系的结晶能力受到的影响较小。综合来看,含DSDP的R-PBT/PET/BaSO4复合材料的成本最低,耐热性能好,综合力学性能也比较好,能在符合性能要求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王利剑[6](2020)在《汉麻秆粉/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阻燃及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汉麻秆粉/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完全可降解、绿色环保的木塑复合材料,应用前景广阔。但是由于其在高温热辐射下极易燃烧,并且还存在熔滴现象,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阻燃处理。本文以汉麻秆粉为增强体,以聚乳酸为基体,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汉麻秆粉/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对其进行了单独阻燃改性和复配阻燃改性,探讨了因阻燃改性导致汉麻秆粉/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汉麻杆粉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问题,本文利用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和氢氧化铝(ATH)对汉麻秆粉/聚乳酸复合材料进行阻燃。结果表明当APP、MEL、ATH的含量分别为20wt%、30wt%和40wt%时,阻燃效果良好,其中APP阻燃效果最好,在垂直燃烧测试中无液滴滴落,续燃时间为4s,损毁长度为8mm,极限氧指数为28.2%,达到难燃级别;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运用热动力学模型Coats-Redfern法对阻燃材料的热降解机理进行研究,得出三种阻燃改性复合材料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70.74KJ/mol、213.03KJ/mol和404.25KJ/mol,较未阻燃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100.77%、15.36%和118.92%。(2)为减少阻燃剂用量,提高阻燃性能,本文利用APP和MEL对汉麻秆粉/聚乳酸复合材料进行复配阻燃,构建APP-MEL-汉麻秆粉膨胀阻燃体系,发现当APP/MEL的比例为7:3时,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优。垂直燃烧测试其续燃时间为0s,损毁长度为9mm,而且无液滴滴落现象,极限氧指数为29%,复合材料表观活化能为677.71KJ/mol,是未阻燃复合材料的表观活化能(184.66KJ/mol)的2.67倍;其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分别为6.91MPa、1.63GPa;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分别达到了14.62MPa、3.56GPa。(3)为解决复合材料阻燃后力学性能下降问题,本文利用碱+偶联剂+纳米蒙脱土对阻燃后复合材料进行联合改性,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为22.20MPa,弯曲模量为5.84GPa,比未改性阻燃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50.71%和64.04%;复合材料在垂直燃烧测试中无液滴滴落,续燃时间为0s,损毁长度仅为2mm,极限氧指数达到了30.4%;复合材料的吸水率显着减小,为1.98%,比未改性阻燃复合材料减小了65.66%。利用联合改性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密度、含水率、吸水率、吸水厚度膨胀率、弯曲强度、弯曲模量以及阻燃性能均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王醴均[7](2019)在《化学发泡环氧树脂基微孔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微孔发泡是塑料制品轻量化、功能化同时保持良好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概念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以来,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团队对聚合物微孔发泡材料的研究及开发主要集中在热塑性聚合物,然而,对以热固性环氧树脂为基材制备微孔发泡材料的研究鲜有报道,且报道的制备工艺主要是超临界CO2间歇发泡法,这种工艺成型周期长,制备的样品尺寸小,难以实际应用。本论文以环氧-酸酐固化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纳米无机粒子及基体树脂配比调控环氧预聚体的凝胶网络结构,并结合化学发泡的工艺参数,开发了自由发泡制备环氧树脂基微孔发泡材料的新工艺,揭示了其泡孔结构调控的内在机制。为了进一步改善泡孔质量,探讨了受限发泡工艺对环氧树脂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受限发泡在降低泡孔尺寸的同时,也会导致发泡材料的交联固化度降低,出现逆温度—时间—转化率(TTT)固化图谱规律的现象。通过揭示这一现象的内在分子作用机制,开发了受限-自由发泡相结合的两步发泡工艺,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受限发泡工艺的不足,并探明了两步发泡工艺参数对环氧树脂基发泡材料泡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引入无机碳系导电填料(碳纳米管),制备了环氧树脂基导电复合微孔发泡材料,研究了密度及三种发泡工艺对环氧树脂复合发泡材料力学、导电及导热性能的影响,为设计和制备高性能功能化的环氧树脂基复合微孔发泡材料奠定了基础。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首先研究了自由发泡条件下发泡工艺参数、纳米无机成核剂、基体树脂组成对泡孔形态的影响规律,同时对制备的微孔发泡样品进行了力学及隔热性能测试,建立了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预固化程度是获得高品质环氧微孔发泡材料的前提条件,升高发泡温度和增大发泡剂含量都会增大泡孔尺寸,恶化泡孔结构。加入无机纳米成核剂可以改善泡孔质量,但不同无机粒子的效果不同,纳米有机蒙脱土(OMMT)改善泡孔质量的效果要优于纳米二氧化硅(SiO2),且两者可以协同改善泡孔质量。引入高环氧值的环氧树脂可以有效提高预聚体交联密度,从而降低泡孔尺寸。但总的来说,自由发泡条件下难以获得泡孔尺寸小于30μm的环氧树脂基发泡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表明,OMMT在降低泡孔尺寸的同时,还能提高材料的压缩性能及室温储能模量,此外,通过基体树脂复配提高交联密度也有利于提高复合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与传统空心玻璃微珠填充制备的环氧泡沫塑料相比,化学发泡法制备的发泡材料具有更好的隔热性能,但压缩性能不如前者。通过发泡空间的受限,可以将泡孔尺寸由52μm降低到14μm,泡孔密度由3.94×107cells/cm3增大到9.66×107cells/cm3,但材料表观密度则由0.279g/cm3增大到了0.993g/cm3。此外,受限发泡会降低发泡材料的交联固化度,出现逆温度—时间—转化率(TTT)固化图谱规律的现象,使得受限发泡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初始热分解温度T5%明显低于自由发泡样,这归因于发泡材料内部压缩的气体限制了分子链的运动,阻碍了体系后期的醚化交联反应。为了获得泡孔细小的轻质环氧树脂基发泡材料,同时消除压缩气体的影响,以环氧树脂/碳纳米管(EP/CNTs)复合体系为研究对象,开发了受限—自由发泡相结合的两步发泡法,研究了受限时间、发泡空间及发泡剂含量对泡孔结构的影响规律,并测试了材料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与自由发泡法相比,两步法明显改善了泡孔质量,且基本没有降低微孔材料的交联密度,其泡孔结构的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导电性能的变化也有一些新现象。CNTs在改善泡孔质量的同时,还起到了增强和赋予材料导电功能性的作用,但没有大幅提高环氧发泡材料的导热性能。通过三种发泡工艺(自由,受限,两步)制备了不同密度的EP/CNTs复合发泡材料并研究了材料的宏观性能,结果表明,发泡工艺不仅影响泡孔结构,而且影响树脂的交联结构和导电网络结构,相同密度下,自由发泡样的电导率最高,受限发泡样的热导率最大,但两步发泡样的模量最高。

朱静[8](2018)在《HDPE/TPI/纳米颗粒三元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通用塑料,具有使用温度高、气体阻隔性好及耐化学药品腐蚀性好等优点,且易加工、无毒害,应用广。与工程塑料相比,HDPE制品具有韧性较低、硬度低、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差等缺点,极大的限制了HDPE在结构材料方面上的应用。因此,对HDPE进行改性研究,拓宽其应用领域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课题主要是以HDPE、反式-1,4-聚异戊二烯和纳米颗粒(Nano-CaCO3、OMMT)为研究对象,制备HDPE/TPI/纳米颗粒三元复合材料,探究了TPI和纳米颗粒对HDPE的增韧增强改性。第一部分,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分别制备HDPE/Nano-CaCO3和HDPE/OMMT复合材料,并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纳米颗粒,其中Nano-CaCO3的最佳用量为3%,OMMT的最佳用量为4%,可有效的提高HDPE的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刚性,同时对HDPE的耐热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从SEM照片可以看出,纳米颗粒用量较少时,其在HDPE基体中均匀分散且无明显团聚现象。第二部分,采用四种不同的加工方法研究TPI的用量对HDPE性能的影响,其中TPI采用硫黄硫化体系进行硫化。结果表明,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即先将HDPE和TPI经挤出机熔融共混,然后加入硫黄硫化体系,再经挤出机反应性熔融共混的加工方法;先将TPI与硫黄硫化体系经开炼机共混,然后再与HDPE经挤出机反应性熔融共混的加工方法制备的HDPE/TPI共混物均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HDPE与TPI的最佳配比为HDPE/TPI=85/15。第三部分,在HDPE/TPI=85/15的配比下,采用上述两种加工方法,改变硫黄的用量,研究交联密度对HDPE/TPI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黄用量为2份时,HDPE/TPI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佳。第四部分,在HDPE/TPI=85/15和硫黄用量为2份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研究纳米颗粒用量对HDPE/TPI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no-CaCO3的用量为3%,OMMT的用量为4%时,采用将HDPE与TPI挤出熔融共混后再与硫黄硫化体系和纳米颗粒反应性熔融共混的所制得的HDPE/TPI/纳米颗粒三元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当Nano-CaCO3的用量为3%时,采用将TPI、硫黄硫化体系和Nano-CaCO3开炼共混后再与HDPE经挤出机反应性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取的HDPE/TPI/Nano-CaCO3三元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李素文[9](2017)在《改性丙烯酸硅烷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涂刷海洋防污涂料是目前解决海洋生物污损问题的主要手段。丙烯酸硅烷树脂因其不含重金属离子、在海水中水解速率持久稳定、水解产物不会对海洋坏境及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等优点,成为环境友好型自抛光防污涂料中最常应用的基体树脂。但其存在低航速下防污效果不理想、力学性能差的问题,亟需对其性能进行优化。本论文通过调整单体配比设计聚合物结构、添加改性填料增强聚合物力学性能的方法改善树脂性能。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设计合成10组丙烯酸硅烷树脂,然后在此基础上接枝吡啶三苯基硼烷并合成10组有机硼改性丙烯酸硅烷树脂。分别探究了单体比例及引发剂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发现引发剂用量主要影响树脂的粘度,单体比例是影响树脂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FT-IR、GPC、TG、静态水解实验、抗海藻附着实验等对合成的改性树脂进行结构表征与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吡啶三苯基硼烷成功的接枝到丙烯酸硅烷树脂上;有机硼比例越高,改性树脂的静态水解速率越高和抗海藻附着性能越好。以水为分散介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插层剂,通过插层处理将钠基蒙脱土(Na-MMT)改性成有机蒙脱土(OMMT)。然后采用插层复合法制备不同蒙脱土添加量的纳米蒙脱土改性丙烯酸硅烷树脂。通过FT-IR、XRD、SEM等手段表征蒙脱土改性前后的结构与形貌;分别测定改性树脂的固含量、酸值、粘度等基本参数以及力学性能,并进行了静态水解实验以及抗海藻附着实验。结果表明:Na-MMT经过CTAB插层处理后,其片层间距明显增大;改性树脂中的蒙脱土发生片层剥离,在基体树脂中达到纳米级分散;改性后树脂的力学性能、抗海藻附着性能均有显着提高。以乙醇和草酸水溶液为分散介质,通过KH-570水解产生的硅羟基与纳米SiO2表面的羟基发生接枝反应对纳米SiO2进行化学改性,然后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得到纳米SiO2改性丙烯酸硅烷树脂。通过粒径分析、FT-IR、SEM等手段表征纳米SiO2改性前后的结构与形貌变化;分别测定改性树脂的固含量、酸值、粘度等基本参数以及力学性能,并进行静态水解实验及抗海藻附着实验。结果表明:KH-570的最佳用量为10%,此时的改性纳米SiO2的粒径最小;通过SEM照片发现改性后纳米SiO2团聚现象明显减弱;通过测定改性树脂抗冲击性能、硬度、附着力,发现其力学性能均有显着提高。

彭鹏[10](2015)在《PLA增韧增强改性及其熔喷超细复合纤维材料的制备》文中提出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21世纪的人们更加注重节约和环保。现今许多国家已出台政策鼓励使用环境友好型材料,同时限制使用传统的会给资源环境带来负担的合成高分子材料。PLA材料可再生可降解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PLA较脆、韧性差、断裂伸长率低、易热降解、熔纺加工性能较差,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PLA产品的加工和使用。本研究选用生物医用PAE4033弹性体对材料进行共混改性,用于赋予材料良好的韧性,同时引入纳米蒙脱土颗粒用于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以及结晶性能,并对蒙脱土/PLA/TPU弹性体三元复合材料进行了制备和性能探究;在研究中发现,PAE4033和蒙脱土的引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LA熔喷纺丝的加工性能,并且由于具有多组份结构,在纺丝时两相具有不同的挤出胀大和牵伸收缩现象,可以利用圆形纺丝孔纺出具有沟槽结构的复合纤维;于是选取最优配比对复合PLA材料进行熔喷超细纤维加工纺制。1、首次选用PAE4033弹性体对PLA进行改性加工,并对改性后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PAE4033弹性体与PLA材料共混改性后,材料的韧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断裂伸长率增加明显,但是拉伸强度和模量大幅度下降;当PAE4033弹性体含量达到10%时,所得的共混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指标,综合性能较好;通过差动热分析测试可以看出PLA和PAE4033两相具有半溶混性,这也与SEM微观观测图像结果保持一致;而TG数据显示,PAE4033弹性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LA的热降解温度;当PAE4033弹性体的含量较低时,随着弹性体的加入整个体系的结晶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弹性体的含量超过5%材料的结晶度就呈逐渐下降趋势。2、首次制备了蒙脱土/PLA/PAE4033三元复合材料。当PLA/PAE4033共混体系中引入纳米蒙脱土后,共混体系的屈服强度有一定的提高,当PAE4033弹性体的含量为20%时,引入2.5%的蒙脱土纳米颗粒后,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蒙脱土在聚合物中起到了一定的成核剂的作用,缩短了结晶所需要的时间有利于PLA的结晶;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蒙脱土的引入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结晶度也有一定的提高;此外随着PAE4033弹性体含量的增多,体系的熔点有一定程度的降低。3、进行了蒙脱土/PLA/TPU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PLA/TPU共混材料的韧性良好,断裂伸长率相较于纯PLA提升非常明显,在TPU含量为10%时,材料的断裂伸长与拉伸强度都较为优良,该配比下的PLA与TPU的共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而相同配比下,引入片状纳米颗粒蒙脱土后,共混体系的断裂伸长率有着明显的下降,材料的屈服强度、断裂强度也均有一定的下降,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增强效果;根据SEM断面微观形态照片可以看出,大部分蒙脱土粒子表面均被柔性的TPU弹性体所包覆或自身发生团聚,从而抑制了蒙脱土作为填料的增强作用。4、首次选用PLA、PAE4033和蒙脱土进行熔喷非织造超细纤维的复合加工。在PLA改性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当PLA纺丝时引入PAE4033和蒙脱土后,PLA的可纺性得到了提高,并且可以纺制不同结构的超细复合纤维;复合PLA超细纤维材料相较于纯PLA超细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断裂强力增加了一倍,且可以保持其原有的超细纤维结构;纤维表面出现许多纵向条纹和沟槽,使得材料的吸湿透气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体系的流动性能较差,材料很容易残留碳化,纳米蒙脱土在模头处也易停留团聚,因此持续纺制时间较短。

二、纳米蒙脱土聚合物复合材料市场巨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米蒙脱土聚合物复合材料市场巨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EVA结构的新型降凝剂的合成及降凝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含蜡原油的组成及分类
        1.2.1 含蜡原油的组成
        1.2.2 含蜡原油的分类
    1.3 含蜡原油处理工艺
        1.3.1 物理处理法
        1.3.2 化学处理法
    1.4 国内外降凝剂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
        1.4.1 国外降凝剂的研究进展
        1.4.2 国内降凝剂的研究进展
    1.5 降凝剂的种类
    1.6 降凝剂的作用机理
    1.7 降凝剂降凝效果的影响因素
    1.8 本论文主要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EVA类降凝剂的筛选及性能评价
    2.1 引言
    2.2 实验药品与仪器
    2.3 实验部分
        2.3.1 原油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2.3.2 原油的预处理
        2.3.3 模拟油的制备
        2.3.4 凝点测定方法
        2.3.5 粘度测定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原油各组分含量的测定结果
        2.4.2 原油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
        2.4.3 原油/模拟油凝点和粘度测试结果
        2.4.4 EVA类降凝剂的性能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VA降凝剂与脂肪酸酰胺的复配及性能评价
    3.1 引言
    3.2 实验药品与仪器
    3.3 实验部分
        3.3.1 脂肪酸酰胺类降凝剂助剂的合成方法
        3.3.2 脂肪酸酰胺类降凝剂助剂的表征
        3.3.3 脂肪酸酰胺类降凝剂助剂的性能评价
        3.3.4 EVA降凝剂和脂肪酸酰胺类降凝剂助剂的复配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脂肪酸酰胺类降凝剂助剂合成条件的优化
        3.4.2 脂肪酸酰胺类降凝剂助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3.4.3 脂肪酸酰胺类降凝剂助剂的性能评价
        3.4.4 复配型降凝剂的性能评价及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接枝改性EVA类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4.1 引言
    4.2 实验药品及仪器
    4.3 实验部分
        4.3.1 马来酸双链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4.3.2 马来酸双链化合物的表征
        4.3.3 接枝改性EVA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4.3.4 接枝改性EVA类化合物的表征
        4.3.5 接枝改性EVA类降凝剂的性能评价
        4.3.6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马来酸双酯合成条件的优化
        4.4.2 马来酸双酰胺合成条件的优化
        4.4.3 马来酸双链化合物的表征
        4.4.4 接枝改性EVA类化合物的表征
        4.4.5 接枝改性EVA类降凝剂的性能评价及机理分析
        4.4.6 嵌段共聚物的表征
        4.4.7 嵌段共聚物类降凝剂的性能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EVA纳米复合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5.1 引言
    5.2 实验药品及仪器
    5.3 实验部分
        5.3.1 有机改性纳米蒙脱土的制备
        5.3.2 NEVA降凝剂的制备
        5.3.3 有机改性纳米蒙脱土及NEVA的表征
        5.3.4 NEVA降凝剂的性能评价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有机改性纳米蒙脱土的表征
        5.4.2 NEVA的表征
        5.4.3 NEVA的配比筛选
        5.4.4 NEVA的性能评价及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纳米蒙脱土协同垃圾底灰改性飞灰及固化重金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垃圾飞灰与底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垃圾飞灰的主要处理手段
        1.2.2 垃圾飞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垃圾底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纳米材料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纳米材料的特性简介
        1.3.2 纳米材料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应用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原材料及实验设计
    2.1 原材料
        2.1.1 飞灰
        2.1.2 底灰
        2.1.3 普通硅酸盐水泥
        2.1.4 纳米蒙脱土
        2.1.5 水玻璃
    2.2 底灰协同纳米蒙脱土改性飞灰实验设计
        2.2.1 均匀设计的选择与特点
        2.2.2 底灰协同纳米蒙脱土固化飞灰的试验配合比设计
    2.3 飞灰-底灰固化体试件制备与养护
        2.3.1 试件制作与养护设备
        2.3.2 制备具体流程
    2.4 本章小结
3 飞灰-底灰固化体的力学性能结果与分析
    3.1 抗压抗折强度测试
        3.1.1 抗压强度测试结果
        3.1.2 抗折强度测试结果
    3.2 数据分析与结论
        3.2.1 抗压强度模型预测与分析
        3.2.2 抗折强度模型预测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机械粉磨与纳米蒙脱土的改性机理
    4.1 机械粉磨的改性机理分析
        4.1.1 机械粉磨对底灰的影响
        4.1.2 机械粉磨对固化体的影响
    4.2 纳米蒙脱土的改性机理分析
        4.2.1 纳米蒙脱土的结构与特性
        4.2.2 纳米蒙脱土的填充性与膨胀性对固化体的影响
        4.2.3 纳米蒙脱土的负电性与元素组成对固化体的影响
        4.2.4 不同掺量纳米蒙脱土对固化体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飞灰-底灰固化体的微观结构与分析
    5.1 扫描电镜试验与分析
    5.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5.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5.4 重金属浸出分析
    5.5 水化机理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高密度聚乙烯基功能性瓶盖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塑料瓶盖的研究进展
        1.1.1 塑料防盗瓶盖的工艺
        1.1.2 塑料防盗瓶盖的创新
    1.2 抗氧化性复合材料
        1.2.0 引言
        1.2.1 抗氧化剂简介
        1.2.2 抗氧化剂分类
        1.2.3 抗氧化活性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高阻隔性复合材料
        1.3.1 引言
        1.3.2 共混改性技术
        1.3.3 多层复合材料
        1.3.4 等离子处理技术
    1.4 生物基复合材料
        1.4.1 引言
        1.4.2 TPS简介
        1.4.3 TPS增强
        1.4.4 TPS与生物降解材料的复合
    1.5 课题来源
    1.6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7.1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7.2 课题的创新点
第2章 抗氧化剂/HDPE瓶盖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样品制备
        2.2.4 性能表征
        2.2.5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色度
        2.3.2 热力学分析
        2.3.3 红外光谱
        2.3.4 力学性能
        2.3.5 扭矩测试
        2.3.6 感官评价
        2.3.7 抗氧化性能
        2.3.8 迁移实验
    2.4 结语
第3章 纳米蒙脱土/HDPE瓶盖的制备与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样品制备
        3.2.4 性能表征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扭矩测试
        3.3.2 色度
        3.3.3 DSC测试
        3.3.4 力学性能
        3.3.5 阻隔性
        3.3.6 紫外光谱表征
    3.4 结语
第4章 热塑性淀粉/HDPE瓶盖的制备与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样品制备
        4.2.4 性能表征
        4.2.5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力学性能
        4.3.2 红外光谱
        4.3.3 吸水性
        4.3.4 接触角
        4.3.5 DSC测定
        4.3.6 SEM结果
        4.3.7 瓶盖样品
    4.4 结语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4)木材热解油/纳米蒙脱土共改性酚醛泡沫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酚醛泡沫增韧改性研究现状
        1.2.1 外增韧改性酚醛泡沫
        1.2.2 内增韧改性酚醛泡沫
    1.3 生物质增韧酚醛泡沫研究现状
        1.3.1 木质素增韧酚醛泡沫
        1.3.2 单宁增韧酚醛泡沫
        1.3.3 腰果酚增韧酚醛泡沫
        1.3.4 热解油增韧酚醛泡沫
    1.4 酚醛泡沫阻燃改性研究现状
        1.4.1 磷系阻燃酚醛泡沫
        1.4.2 硼系阻燃酚醛泡沫
        1.4.3 纳米蒙脱土阻燃酚醛泡沫
    1.5 生物质增韧阻燃共改性酚醛泡沫研究现状
    1.6 研究现状评述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
2 热解油/纳米蒙脱土共改性酚醛树脂研究
    2.1 材料与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树脂制备
        2.2.2 树脂性能检测
        2.2.3 泡沫制备
        2.2.4 泡沫性能检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热解油替代苯酚比例对共改性酚醛树脂性能的影响
        2.3.2 热解油替代苯酚比例对共改性酚醛泡沫性能的影响
        2.3.3 纳米蒙脱土添加量对共改性酚醛树脂性能的影响
        2.3.4 纳米蒙脱土添加量对共改性酚醛泡沫性能的影响
        2.3.5 树脂改性工艺确定
    2.4 本章小结
3 热解油/纳米蒙脱土共改性酚醛泡沫合成工艺研究
    3.1 材料和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树脂制备
        3.2.2 泡沫制备及性能检测
        3.2.3 单因素试验设计
        3.2.4 正交试验设计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发泡剂添加量对共改性酚醛泡沫性能的影响
        3.3.2 固化剂添加量对共改性酚醛泡沫性能的影响
        3.3.3 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对共改性酚醛泡沫性能的影响
        3.3.4 温度对共改性酚醛泡沫性能的影响
        3.3.5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热解油/纳米蒙脱土对共改性酚醛泡沫影响机制研究
    4.1 材料与设备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树脂制备及性能检测
        4.2.2 泡沫制备及性能检测
        4.2.3 结构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4.3.2 红外光谱(FTIR)分析
        4.3.3 扫描电镜(SEM)分析
        4.3.4 热重(TG)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总结论
    5.2 创新点
    5.3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5)高耐热PBT/PET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PBT的结构与性能
        1.1.2 PET的结构与性能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PBT/PET的相容性
        1.2.2 PBT/PET的改性
        1.2.3 PBT/PET的酯交换行为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2 不同无机填料填充PBT/PET合金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设备
        2.1.2 样品性能测试
    2.2 纳米二氧化硅填充PBT/PET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2.1 实验原料
        2.2.2 样品的制备
        2.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4 本节小结
    2.3 硫酸钙填充PBT/PET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3.1 实验原料
        2.3.2 样品的制备
        2.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4 本节小结
    2.4 纳米蒙脱土填充PBT/PET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4.1 实验原料
        2.4.2 样品的制备
        2.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4 本节小结
    2.5 绢云母粉填充PBT/PET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5.1 实验原料
        2.5.2 样品的制备
        2.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4 本节小结
    2.6 纳米硫酸钡填充PBT/PET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6.1 实验原料
        2.6.2 样品的制备
        2.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6.4 本节小结
    2.7 本章小结
3 纳米硫酸钡填充回收料PBT/PET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
        3.1.2 样品的制备
        3.1.3 样品性能测试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热变形温度测试
        3.2.2 力学性能
        3.2.3 DSC分析
        3.2.4 热稳定性能
        3.2.5 流变性能
        3.2.6 XRD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焦磷酸二氢二钠对纳米硫酸钡填充回收料PBT/PET合金的性能影响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
        4.1.2 样品的制备
        4.1.3 样品性能测试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热变形温度测试
        4.2.2 力学性能
        4.2.3 DSC分析
        4.2.4 热稳定性能
        4.2.5 流变性能
        4.2.6 XRD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6)汉麻秆粉/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阻燃及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木塑复合材料
        1.1.1 木塑复合材料简介
        1.1.2 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
    1.2 汉麻秆粉
        1.2.1 国内汉麻秆粉增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1.2.2 国外汉麻秆粉增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1.3 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研究
        1.3.1 阻燃剂阻燃机理
        1.3.2 木塑复合材料阻燃研究现状
    1.4 木塑复合材料改性研究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汉麻秆粉增强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仪器设备
    2.2 汉麻秆粉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
    2.3 性能测试与表征
        2.3.1 密度测试
        2.3.2 含水率测试
        2.3.3 吸水厚度膨胀率测定
        2.3.4 垂直燃烧测试
        2.3.5 热重分析(TGA)
        2.3.6 力学性能测试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汉麻秆粉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性能分析
        2.4.2 汉麻秆粉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2.4.3 汉麻秆粉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2.5 小结
第三章 汉麻秆粉增强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改性
    3.1 原料与设备
        3.1.1 实验原料
        3.1.2 仪器设备
    3.2 汉麻秆粉增强聚乳酸阻燃复合材料制备
    3.3 性能测试与表征
        3.3.1 垂直燃烧测试
        3.3.2 极限氧指数测试
        3.3.3 力学性能测试
        3.3.4 碳层微观形貌测试
        3.3.5 热重分析(TGA)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阻燃剂浓度筛选
        3.4.2 阻燃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
        3.4.3 阻燃改性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
        3.4.5 阻燃改性对汉麻秆粉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热降解行为的影响
        3.4.6 阻燃汉麻秆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热降解机理探讨
        3.4.7 碳层微观形貌
    3.5 小结
第四章 汉麻秆粉增强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复配阻燃改性
    4.1 原料和设备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设备
    4.2 汉麻秆粉增强聚乳酸阻燃复合材料制备
    4.3 性能测试与表征
        4.3.1 垂直燃烧测试
        4.3.2 极限氧指数测试
        4.3.3 力学性能测试
        4.3.4 碳层微观形貌测试
        4.3.5 热重分析(TGA)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APP/MEL复配比例优选
        4.4.2 APP/MEL复配阻燃对复合材料燃烧性能的影响
        4.4.3 红外测试
        4.4.4 阻燃剂复配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能影响
        4.4.5 APP/MEL阻燃汉麻秆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热降解机理探讨
        4.4.6 APP/MEL复配阻燃复合材料碳层微观形貌
        4.4.7 APP/MEL复配改性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4.5 小结
第五章 汉麻秆粉增强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改性探究
    5.1 原料和设备
        5.1.1 实验原料
        5.1.2 实验设备
    5.2 汉麻秆粉改性处理
        5.2.1 碱处理
        5.2.2 硅烷偶联剂处理
        5.2.3 联合改性处理
    5.3 汉麻秆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
    5.4 性能测试与表征
        5.4.1 垂直燃烧测试
        5.4.2 极限氧指数测试
        5.4.3 力学性能测试
        5.4.4 碳层微观形貌测试
        5.4.5 吸水率测试
    5.5 结果与讨论
        5.5.1 纳米蒙脱土对阻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5.5.2 联合改性对阻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5.5.3 联合改性对阻燃复合材料燃烧性能的影响
        5.5.4 复合材料碳层微观形貌
        5.5.5 联合改性对复合材料吸水率的影响
        5.5.6 复合材料应用性能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化学发泡环氧树脂基微孔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孔塑料概述
    1.2 微孔发泡聚合物成型技术
        1.2.1 间歇发泡成型
        1.2.2 连续挤出发泡成型
        1.2.3 注塑发泡成型
    1.3 环氧树脂概述
    1.4 环氧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
        1.4.1 物理发泡法
        1.4.2 空心微球填充法
        1.4.3 化学发泡法
        1.4.4 其他制备方法
    1.5 环氧发泡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因素
        1.5.1 发泡工艺参数
        1.5.2 配方组成
    1.6 环氧泡沫材料性能研究进展
        1.6.1 力学性能
        1.6.2 隔热性能
        1.6.3 导电性能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环氧树脂微孔结构的调控及性能表征
    2.1 概述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样品制备
        2.2.3 实验测试与表征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硅(EP/SiO_2)复合体系
        2.3.2 环氧树脂/纳米蒙脱土(EP/MMT)复合体系
        2.3.3 环氧树脂/纳米蒙脱土/纳米二氧化硅(EP/MMT/SiO_2)复合体系
        2.3.4 混合环氧树脂体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受限发泡下环氧发泡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3.1 概述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样品制备
        3.2.3 实验测试与表征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逆温度—时间—转化率(TTT)固化图谱规律的现象及机理分析
        3.3.2 密度—转化率关系及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氧导电复合发泡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4.1 概述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样品制备
        4.2.3 实验测试与表征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自由发泡下CNTs含量对发泡行为及性能的影响
        4.3.2 两步发泡法及EP/CNTs复合发泡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4.3.3 发泡工艺对复合发泡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HDPE/TPI/纳米颗粒三元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密度聚乙烯的简介
        1.1.1 高密度聚乙烯的发展历史
        1.1.2 高密度聚乙烯的结构与性能
        1.1.3 高密度聚乙烯的改性研究
        1.1.4 高密度聚乙烯的应用
    1.2 纳米材料
        1.2.1 纳米材料的特性
        1.2.2 纳米碳酸钙的性能研究
        1.2.3 有机蒙脱土的特性
    1.3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1.3.1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1.3.2 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反式-1,4-聚异戊二烯
        1.4.1 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特性
        1.4.2 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应用领域
    1.5 橡塑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
        1.5.1 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硫化作用
        1.5.2 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反应性共混方法
    1.6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1.6.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HDPE/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原材料
        2.1.2 主要设备及仪器
        2.1.3 试样制备
        2.1.4 性能测试及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Nano-CaCO_3对HDPE/Nano-CaCO_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2.2 Nano-CaCO_3对HDPE/Nano-CaCO_3复合材料耐热性能的影响
        2.2.3 HDPE/Nano-CaCO_3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2.2.4 OMMT对HDPE/OMM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2.5 OMMT对HDPE/OMMT复合材料耐热性能的影响
        2.2.6 HDPE/OMMT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2.2.7 纳米颗粒对HDPE/纳米颗粒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2.3 结论
第三章 反式-1,4-聚异戊二烯改性HDPE性能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材料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实验方法
        3.1.4 性能测试及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TPI对HDPE/TPI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2.2 TPI对HDPE/TPI共混物耐热性能的影响
        3.2.3 TPI对HDPE/TPI共混物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3.2.4 TPI对HDPE/TPI共混物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3.2.5 TPI对HDPE/TPI共混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3.3 结论
第四章 硫黄硫化体系对HDPE/TPI共混物性能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材料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实验方法
        4.1.4 性能测试及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硫黄硫化体系对HDPE/TPI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4.2.2 硫黄硫化体系对HDPE/TPI共混物耐热性能的影响
        4.2.3 硫黄硫化体系对HDPE/TPI共混物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4.2.4 硫黄硫化体系对HDPE/TPI共混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4.3 结论
第五章 HDPE/TPI/纳米颗粒三元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原材料
        5.1.2 仪器与设备
        5.1.3 实验方法
        5.1.4 性能测试及表征
    5.2 两次挤出反应性共混制备HDPE/TPI/纳米颗粒三元复合材料的结果与讨论.
        5.2.1 纳米颗粒对HDPE/TPI/纳米颗粒三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5.2.2 纳米颗粒对HDPE/TPI/纳米颗粒三元复合材料耐热性能的影响
    5.3 母炼胶法制备HDPE/TPI/Nano-CaCO_3三元复合材料的结果与讨论
        5.3.1 Nano-CaCO_3对HDPE/TPI/Nano-CaCO_3三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5.3.2 Nano-CaCO_3对HDPE/TPI/Nano-CaCO_3三元复合材料耐热性能的影响
        5.3.3 Nano-CaCO_3对HDPE/TPI/Nano-CaCO_3三元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的影响
    5.4 结论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改性丙烯酸硅烷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海洋生物污损及其危害
        1.1.1 海洋生物污损的形成
        1.1.2 海洋生物污损的危害
    1.2 自抛光防污涂料的研究进展
        1.2.1 有机锡自抛光防污涂料
        1.2.2 无锡自抛光类防污涂料
    1.3 纳米蒙脱土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
        1.3.1 蒙脱土简介
        1.3.2 蒙脱土的有机化处理
        1.3.3 纳米蒙脱土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
    1.4 纳米SiO_2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
        1.4.1 纳米SiO_2简介
        1.4.2 纳米SiO_2的化学改性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及药品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分析测试方法
        2.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2.3.2 热失重分析(TGA)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4 热台偏光显微镜
        2.3.5 接触角测试仪
        2.3.6 固含量的检测方法
        2.3.7 粘度的检测方法
    2.4 静态水解实验
    2.5 海藻附着实验
        2.5.1 小新月菱形藻的实验室培养
        2.5.2 海藻附着实验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有机硼改性丙烯酸硅烷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丙烯酸硅烷树脂的合成方法
        3.2.2 有机硼改性丙烯酸硅烷树脂的合成方法
    3.3 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
        3.3.1 树脂的基本参数与分析
        3.3.2 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
        3.3.3 热失重分析
        3.3.4 接触角测试结果与分析
        3.3.5 附着力测试
        3.3.6 静态水解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纳米蒙脱土改性丙烯酸硅烷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纳基蒙脱土有机化处理方法
        4.2.2 纳米蒙脱土改性丙烯酸硅烷树脂的制备方法
    4.3 蒙脱土的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
        4.3.1 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
        4.3.2 XRD谱图分析
        4.3.3 蒙脱土的SEM分析
        4.3.4 热失重分析
    4.4 改性树脂的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
        4.4.1 树脂的基本参数与分析
        4.4.2 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
        4.4.3 XRD图谱分析
        4.4.4 热失重分析
        4.4.5 力学性能及分析
        4.4.6 接触角测试结果与分析
        4.4.7 静态水解性能研究
        4.4.8 海藻抑制性能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纳米SiO_2改性丙烯酸硅烷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2.1 KH-570 改性纳米SiO_2
        5.2.2 纳米SiO_2改性丙烯酸硅烷树脂的制备
    5.3 纳米SiO_2的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
        5.3.1 改性纳米SiO_2粒径分析
        5.3.2 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
        5.3.3 纳米SiO_2的SEM分析
        5.3.4 热失重分析
    5.4 改性树脂的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
        5.4.1 树脂的基本参数与分析
        5.4.2 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
        5.4.3 热失重分析
        5.4.4 力学性能分析
        5.4.5 接触角测试结果与分析
        5.4.6 静态水解性能研究
        5.4.7 海藻抑制性能研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PLA增韧增强改性及其熔喷超细复合纤维材料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PLA材料概述
        1.1.1 PLA简介
        1.1.2 PLA的合成
    1.2 PLA的性质
        1.2.1 PLA的物理化学性质
        1.2.2 PLA的力学性能
    1.3 聚合物共混改性概述
        1.3.1 弹性体共混增韧改性
        1.3.2 刚性纳米粒子共混改性
        1.3.3 弹性体和刚性纳米粒子复合共混改性
        1.3.4 蒙脱土共混改性介绍
    1.4 PLA在熔喷非织造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4.1 PLA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研究进展
        1.4.2 PLA熔喷超细纤维材料的加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PAE4033弹性体共混改性PLA材料的研究
    2.1 前言
    2.2 样品制备
        2.2.1 制备原料
        2.2.2 加工仪器与工艺参数
        2.2.3 制备样品方案
    2.3 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2.3.1 实验设备与仪器
        2.3.2 力学性能
        2.3.3 SEM表征
        2.3.4 差动热力学分析
        2.3.5 低温DSC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片状纳米蒙脱土对PLA/PAE4033共混体系的影响
    3.1 前言
    3.2 样品制备
        3.2.1 制备原料
        3.2.2 加工仪器与工艺参数
        3.2.3 样品制备方案
    3.3 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3.3.1 实验设备与仪器
        3.3.2 力学性能
        3.3.3 SEM表征
        3.3.4 共混体系的热力学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蒙脱土/PLA/TPU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4.1 前言
    4.2 样品制备
        4.2.1 制备原料
        4.2.2 加工仪器与工艺参数
        4.2.3 样品制备方案
    4.3 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4.3.1 实验设备与仪器
        4.3.2 力学性能
        4.3.3 SEM表征
        4.3.4 差动热力学性能分析
        4.3.5 低温DSC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性PLA复合体系在熔喷加工中的应用探究
    5.1 前言
    5.2 样品制备
        5.2.1 制备原料
        5.2.2 加工测试仪器
        5.2.3 样品制备方案
    5.3 加工测试结果分析
        5.3.1 加工现象分析
        5.3.2 SEM表征
        5.3.3 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与透气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项目
    A: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B: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
    C:参加的项目
    D:申请并受理的专利
致谢

四、纳米蒙脱土聚合物复合材料市场巨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EVA结构的新型降凝剂的合成及降凝机理研究[D]. 历娜. 东北石油大学, 2021
  • [2]纳米蒙脱土协同垃圾底灰改性飞灰及固化重金属研究[D]. 胡天.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 [3]高密度聚乙烯基功能性瓶盖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汪钰文.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 [4]木材热解油/纳米蒙脱土共改性酚醛泡沫制备及性能研究[D]. 徐平平.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 [5]高耐热PBT/PET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刘玲.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 [6]汉麻秆粉/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阻燃及力学性能研究[D]. 王利剑.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1)
  • [7]化学发泡环氧树脂基微孔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王醴均.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8]HDPE/TPI/纳米颗粒三元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 朱静. 青岛科技大学, 2018(10)
  • [9]改性丙烯酸硅烷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李素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06)
  • [10]PLA增韧增强改性及其熔喷超细复合纤维材料的制备[D]. 彭鹏. 南通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纳米蒙脱石聚合物复合材料市场巨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