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垂体肿瘤转化基因与恶性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汪小丽,蔡建红,李红波[1](2021)在《PTTG、PAK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分期、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p21激活激酶(PAK) 2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及与临床分期、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收治的97例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收集对应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上皮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PTTG、PAK2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预后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PTTG阳性表达率(78.35%)高于癌旁组织(10.31%),PAK2阳性表达率(55.67%)高于癌旁组织(1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NM分期中T2~T3分期、高级别肿瘤、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3 cm患者PTTG、PAK2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Tis~T1期、低级别肿瘤、淋巴结未转移、肿瘤直径<3 cm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PTTG与PAK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88,P <0.001)。术后随访3~18个月,97例患者中有62例未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PTTG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55.26%)低于阴性患者(95.24%),PAK2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40.74%)低于阴性患者(93.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TTG、PAK2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可作为预后预测的潜在参考指标。
朱乐乐,蔡江怡,陈少忠[2](2021)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T24细胞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T24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量,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病灶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患者膀胱癌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分析PTTG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将PTTG siRNA与空载siRNA分别转染T24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TTG siRNA组、空白对照组和空载siRNA组T24细胞中PTTG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膀胱癌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0.05)。不同年龄、性别、病灶直径患者膀胱癌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P> 0.05);淋巴结转移者PTTG蛋白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患者PTTG蛋白表达有显着差异(P <0.05);PTTG蛋白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 <0.05)。PTTG siRNA组PTTG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siRNA组(P <0.05)。siRNA转染2、3、4 d,PTTG siRNA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空载siRNA组(P <0.05)。PTTG siRNA组T24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siRNA组,穿matrigel胶的细胞数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siRNA组(P <0.05)。结论 PTTG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正相关,沉默PTTG可抑制T24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T24细胞凋亡。
黄成[3](2020)在《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肝细胞癌易感生物靶点筛选》文中提出目的:挖掘肝细胞癌基因芯片数据,筛选出肝细胞癌相关的易感生物靶点分子,初步探索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功能富集通路,构建肝细胞癌的疾病模块并进行功能分析,为肝细胞癌患者的病因研究与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1)从GEO数据库中检索出肝细胞癌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4520,数据来自平台GPL3921。该数据集为人类来源的全基因组RNA表达芯片,共选取225例肝细胞癌组织标本和2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后续研究。(2)利用GEO2R在线分析平台对基因芯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log2FC|>1、P.adjust<0.05为标准筛选肝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3)利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筛选出的前250位肝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4)应用String在线分析平台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蛋白交互作用网络,并利用Cytoscape3.6.1软件对蛋白交互作用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中的MCODE应用程序对蛋白交互作用网络进行疾病模块化分析,利用DAVID在线分析平台对疾病模块中的差异基因进行生物通路富集分析,得到各个模块所代表的生物学功能。(5)使用CytoHubba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核心基因筛选,并根据连通度(Degree)大小进行排序,筛选出核心基因。(6)通过前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文献数据库检索,对得到的肝细胞癌易感基因与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Meta分析,综合分析既往研究,达到生物信息学研究补充和验证的目的,以期更全面的得到易感基因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结果:(1)对GSE14520数据集进行分析,利用GEO2R筛选得到排序前250位的肝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22个,下调基因128个。(2)GO功能生物过程分析显示肝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在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过程、细胞周期过程、细胞分裂、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相变、细胞对锌离子的反应、细胞周期调控、核分裂,染色体组织通路等过程中发挥作用;KEGG富集通路显示肝细胞癌差异基因在矿物质吸收、细胞周期、DNA复制、视黄醇代谢、代谢途径、药物代谢-其他酶、咖啡因代谢、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及其对异生物的代谢通路等生物途径中起调节作用。(3)构建PPI网络,共得到195个基因,通过CytoHubba对PPI网络进行核心基因筛选,提示CDK1(Degree Score=63)、RFC4(Degree Score=59)、CDC20(Degree Score=58)和CCNB1(Degree Score=57)等基因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4)通过Cytoscape3.6.1软件的MCODE应用程序进行网络模块分析显示,共有四个主要的疾病模块,其中MCODE得分最高的疾病模块A(MCODE Score=41.143)主要与细胞周期、DNA复制、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p53信号通路和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感染通路相关。(5)通过Meta分析,中国人群CYP2E1基因型频率分布与患肝细胞癌风险增加无统计学关联,合并OR=0.67(95%CI:0.39,1.14),Z=1.48,P=0.14;中国人群PTTG1高表达与患肝细胞癌风险增加有关,且这种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7.94(95%CI:1.22,51.85),Z=2.16,P=0.03。结论:(1)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异常进程相关,其中CDK1、RFC4、CDC20和CCNB1等基因可能在肝细胞癌的进展中起着较重要作用,可作为肝细胞癌后续研究潜在的易感生物靶点。(2)PTTG1基因高表达可能是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曹轲[4](2020)在《PTTG1对放射后肺腺癌H1299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文中认为[目 的]研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 1,PTTG1)对放射后肺腺癌H1299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通过跨膜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 法]①构建稳定转染细胞株:将三条不同干扰序列的慢病毒载体Lv-shPTTG1转染入肺腺癌H1299细胞,沉默PTTG1基因,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TTG1干扰效率筛选出干扰效率最佳的序列,建立稳定转染H1299P-细胞株,同时建立非特异性序列H1299阴性对照细胞株(H1299NC);②利用CCK-8法检测敲低PTTG1的H1299细胞在不同剂量X线(0Gy、4Gy、8Gy)照射后48小时的增殖能力;③Transwell实验检测沉默PTTG1表达的H1299细胞在不同剂量X线(0Gy、4Gy、8Gy)照射后48小时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④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下调PTTG1表达后的H1299细胞在不同剂量X线(0Gy、4Gy、8Gy)照射后48小时的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包括PTTG1、TGF-β1、以及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N-Cadherin和MMP-9。[结 果]①慢病毒载体Lv-shPTTG1转染入肺腺癌H1299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PTTG1 阳性率达到90%以上,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TTG1干扰效率并筛选出干扰效率最佳的序列,成功构建稳定转染的H1299P-细胞株,并同时建立非特异性序列H1299阴性对照细胞株(H1299NC);②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1)放射可以减弱H1299细胞的增殖能力;(2)下调PTTG1表达对H1299细胞的增殖能力没有明显影响;(3)抑制PTTG1表达可以减弱H1299细胞在不同剂量X线(4Gy、8Gy)照射后48小时的增殖能力;③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抑制PTTG1表达既可以减弱H129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也能进一步减弱不同剂量X线(4Gy、8Gy)照射后的侵袭和迁移能力;④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1299细胞在不同剂量X线(0Gy、4Gy、8Gy)照射后48小时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qRT-PCR数据显示:相比较于0Gy(未照射),H1299细胞中PTTG1、TGF-β1、N-Cadherin基因的表达在4Gy照射后出现了下降,在8Gy照射后PTTG1、TGF-β1、N-Cadherin、MMP-9均出现了明显下降;敲低H1299细胞中PTTG1表达不仅可以下调TGF-β1表达,还能降低N-Cadherin和MMP-9表达,当转染组细胞经过4Gy照射后PTTG1和TGF-β1基因表达出现了下降,8Gy照射后PTTG1、TGF-β1、N-Cadherin、MMP-9均出现了明显下降。Western Blot数据显示:相比较于0Gy(未照射),H1299细胞在4Gy和8Gy照射后TGF-β1、N-Cadherin和MMP-9的蛋白表达均出现了下降;敲低H1299细胞中PTTG1表达不仅可以下调TGF-β1蛋白表达,还能降低N-Cadherin和MMP-9蛋白表达,当转染组细胞经过4Gy照射后PTTG1、TGF-β1 和 N-Cadherin 表达出现 了下调,在 8Gy 照射后 PTTG1、TGF-β1、N-Cadherin和MMP-9蛋白表达均出现了下降。[结 论](1)沉默H1299细胞中PTTG1的表达,既可以减弱H129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还会减弱H1299细胞不同剂量X线(4Gy、8Gy)照射后48小时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2)PTTG1影响放射后肺腺癌H1299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的能力可能与TGF-β1的变化有关。
白学学[5](2020)在《伽玛刀联合奥曲肽对肢端肥大症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肢端肥大症是由生长激素(GH)过度分泌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是其典型临床特点。肢端肥大症患者长期过量分泌GH,患者体内GH和IGF-1水平长期维持较高水平,作用于全身骨骼、内脏及软组织,造成机体多个系统出现相应损伤,如肢端肥大性骨关节病、肢端肥大性糖尿病、肢端肥大性高血压、冠心病等。本病预后较差,男女发病率近似,31-50岁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水平,每百万人口每年发病人数约为3-5人,每百万人口中患病人口约为35-120人。有一项专门研究人体血清IGF-1水平的研究显示,在正常人群中肢端肥大症的发病率为每百万人口每年约1000人,这一研究表明在临床实践中肢端肥大症患者有很大可能性被误诊或漏诊。肢端肥大症作为可以引起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讨论其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研究分析伽玛刀放射外科联合注射用奥曲肽微球治疗肢端肥大症的疗效,为肢端肥大症患者提供更适宜的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伽玛刀中心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1例肢端肥大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并于伽玛刀术后1个月接受20mg注射用奥曲肽微球治疗,每4周1次,首次奥曲肽微球治疗疗程持续3个月。肿瘤缩小:肿瘤消失或者肿瘤体积缩小≥10%;肿瘤静息状态:肿瘤体积不变或者变化<10%;肿瘤体积增大:肿体较术前增大≥10%。肿瘤缩小及肿瘤静息状态定义为肿瘤控制,肿瘤体积增大定义为肿瘤未控制。治疗后内分泌水平缓解的定义为:伽玛刀治疗后3个月随机血清GH<2.5μg/L或者OGTT后血清GH的谷值水平<1μg/L,同时,血清IGF-1达到与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正常水平。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肿瘤体积及内分泌水平变化,评价伽玛刀放射外科联合注射用奥曲肽微球治疗肢端肥大症的疗效。结果:本研究组共31例肢端肥大症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9例,就诊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6.77±12.39岁,术前平均肿瘤体积1.72±1.05cm3。伽玛刀术后6月复查垂体增强MRI扫描,2例患者瘤体较术前增大≥10%,余29例患者肿瘤体积未见明显增大。检测31例患者术前血清GH水平,10例血清GH水平<30μg/L患者接受治疗后达到内分泌缓解水平,缓解率为71.43%,30-50μg/L组中内分泌缓解率为40%,而术前血清GH水平>50μg/L的患者仅1例术后内分泌水平恢复正常(14.29%),三组内分泌缓解率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38)。复查OGTT血清GH水平,术后内分泌缓解组平均值为0.67±0.19μg/L,未缓解组GH谷值平均值为3.69±2.18μg/L,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伽玛刀术后肿瘤控制率与术前肿瘤体积相关,术后GH缓解与术前血清GH水平密切相关。伽玛刀放射外科联合奥曲肽微球注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垂体GH腺瘤体积,很大程度降低患者血清GH和IGF-1水平,改善患者肢端肥大症状,可以作为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肢端肥大症患者的重要选择方案。
张溢华[6](2019)在《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PVT1在垂体腺瘤进展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垂体腺瘤发病率高,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大多数腺瘤被认为是良性的,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辅助放射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法可获得痊愈,但仍有一部分垂体腺瘤患者因术后复发或残瘤再生长,难以治愈,严重者预后差,甚至危及生命。大约35%的垂体腺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侵袭性生长,2017年6月出版的WHO垂体肿瘤新分类取消了既往认为容易复发的“非典型垂体腺瘤”的分类,在描述中将肿瘤增殖(Ki-67指数和有丝分裂计数)和肿瘤侵袭行为作为预测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尚未形成共识,仅在影像学上利用Hardy分类、改良Hardy分类和Knosp分类等分级系统来评估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对垂体腺瘤侵袭性行为的认识和预测仍然是一个挑战。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目前研究表明,家族性垂体综合征有明确的基因缺陷,但绝大多数垂体腺瘤为散发性腺瘤。据报道,散发性垂体腺瘤发生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异常会自引起分泌和旁分泌信号,以及细胞周期调节、信号转导、转录调节因子和miRNAs的改变,肿瘤抑制因子异常丢失,癌基因的过度表达,细胞周期的失调和细胞增殖的促进而发生转化。既往文献研究表明,侵袭性的分子基础非常复杂,涉及多种基因,蛋白质和信号通路,再加上垂体腺瘤的亚型分泌的激素在很多方面都不同,垂体腺瘤的发生进展机制有待于进一步阐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转录自至少75%的人类基因组,它们在基因调控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影响各种细胞过程,包括生存、增殖和迁移,有研究发现在零细胞腺瘤中LncRNA c5orf66-as1的表达低于正常垂体组织,侵袭性腺瘤中LncRNA c5orf66-as1的表达低于非侵袭性腺瘤,表明LncRNA c5orf66-as1抑制了垂体腺瘤的发展和侵袭。还有文献表明在非功能性垂体腺瘤中,侵袭性腺瘤与非侵袭性腺瘤相比增殖细胞核抗原的mRNA与meg3-LncRNA水平呈负相关,meg3和hotair的表达可能与非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发展和侵袭有关。另外还有文献报道生长激素细胞腺瘤的侵袭与LncRNA H19水平呈正相关。目前,LncRNA PVT1对多种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具有促进作用,被认为是一种促癌基因,然而其对垂体腺瘤的增殖、侵袭转移的作用尚未见报道。为了深入研究LncRNA PVT1在垂体腺瘤的增殖、侵袭转移的作用与机制,本研究首先对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垂体腺瘤临床组织标本和垂体腺瘤细胞系来检测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标本、垂体腺瘤细胞系GH3和HP75中PVT1表达水平,实验研究PVT1对垂体腺瘤细胞系GH3和HP75生长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和侵袭迁移能力以及PVT1对β-连环蛋白、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D1等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基于LncRNA PVT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作用,以期为垂体腺瘤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靶点。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一部分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1.收集从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神经外科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121例,平均随访19.59±15.57月,根据复发或残瘤生长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性别、年龄、肿瘤体积、肿瘤最大径、肿瘤增殖能力指标、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切除程度对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影响。第二部分LncRNA PVT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和垂体腺瘤细胞中表达水平变化1.垂体腺瘤组织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从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中,收集到36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5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另备两个垂体腺瘤细胞株(GH3和HP75)以及正常细胞株NHPG细胞。采用qRT-PCR分析垂体腺瘤组织、垂体腺瘤细胞株和正常细胞株的PVT1相对表达水平。第三部分LncRNA PVT1对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成瘤、迁移的作用1.构建pcDNA3.1-sh-PVT1#1、pcDNA3.1-sh-PVT1#2载体,以空白载体为对照,将HP75和GH3细胞转染后,确认其转染效率以及PVT1表达水平抑制效率,将pcDNA3.1-sh-PVT1#1、pcDNA3.1-sh-PVT1#2及空白质粒转染HP75和GH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平板克隆法检测HP75和GH3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P75和GH3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第四部分PVT1对垂体腺瘤细胞β-连环蛋白、c-myc、细胞周期蛋白D1以及细胞间质转化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1.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相关分子β-连环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和c-myc表达水平。2.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在垂体腺瘤细胞HP75和正常细胞NHPG中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相关分子β-连环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和c-myc表达水平。3.将sh-PVT1质粒和空白对照转染垂体腺瘤细胞HP75和GH3,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垂体腺瘤细胞HP75和GH3中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相关分子β-连环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和c-myc表达水平。4.将sh-PVT1质粒和空白对照转染垂体腺瘤细胞HP75和GH3,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垂体腺瘤细胞HP75和GH3中E-cadherin和N-cadherin分子表达水平,研究PVT1对垂体腺瘤细胞HP75和GH3间质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第一部分影响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复发组年龄低于未复发组年龄(P<0.05);复发组肿瘤体积和肿瘤最大径大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肿瘤侵袭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肿瘤增殖率高于未复发组(P<0.05);切除程度比较,全切患者复发率最低(P<0.05)。术后残余肿瘤行伽玛刀治疗可降低复发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肿瘤侵袭是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第二部分PVT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和垂体腺瘤细胞中表达的变化1.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相比,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PVT1的表达显着增高。2.PVT1在GH3细胞和HP75细胞的表达水平比NHPG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第三部分抑制PVT1抑制对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成瘤、迁移的影响1.pcDNA3.1-sh-PVT1#1、pcDNA3.1-sh-PVT1#2载体转染效率均达80%,抑制PVT1的抑制效率60%-70%。2.抑制PVT1对垂体腺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将pcDNA3.1-sh-PVT1#1、pcDNA3.1-sh-PVT1#2及空白质粒转染HP75和GH3细胞。MTT法检测结果显示,pcDNA3.1-sh-PVT1#1、pcDNA3.1-sh-PVT1#2转染HP75和GH3细胞后,均能抑制HP75和GH3细胞生长。3.抑制PVT1对垂体腺瘤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将pcDNA3.1-sh-PVT1#1、pcDNA3.1-sh-PVT1#2及空白质粒转染HP75和GH3细胞,平板克隆法检测结果显示,pcDNA3.1-sh-PVT1#1、pcDNA3.1-sh-PVT1#2转染HP75细胞后,均能抑制HP75和GH3细胞克隆形成能力。4.抑制PVT1对垂体腺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将pcDNA3.1-sh-PVT1#1、pcDNA3.1-sh-PVT1#2及空白质粒转染HP75和GH3细胞,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结果显示,pcDNA3.1-sh-PVT1#1、pcDNA3.1-sh-PVT1#2转染HP75和GH3细胞后,均能抑制HP75和GH3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第四部分抑制PVT1对垂体腺瘤细胞β-连环蛋白、c-myc、细胞周期蛋白D1以及细胞间质转化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1.β-连环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和c-myc在侵袭性、非侵袭性这两种垂体腺瘤组织的相对表达情况:和后者相比,前者的β-连环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和c-myc的表达显着增加(p<0.05)。2.β-连环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和c-myc在垂体腺瘤细胞HP75及正常细胞NHPG中相对表达水平:与正常细胞NHPG相比,垂体腺瘤细胞HP75中β-连环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和c-myc这些分子的表达显着增加(p<0.05)。3.PVT1对垂体腺瘤细胞HP75和GH3中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影响:与空白质粒对照相比,sh-PVT1质粒转染的垂体腺瘤细胞HP75和GH3中β-连环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和c-myc这些分子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4.抑制PVT1表达抑制垂体腺瘤细胞HP75和GH3间质转化:与空白质粒对照相比,sh-PVT1质粒转染的垂体腺瘤细胞HP75和GH3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显着升高(p<0.05),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结论:1.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是预防垂体腺瘤复发的有效方式,术后肿瘤残余及时行伽玛刀治疗有助于降低残余肿瘤的复发。肿瘤侵袭性生长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年轻患者需要延长术后随访期限。2.PVT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和垂体腺瘤细胞中高表达,在垂体腺瘤发生进展、侵袭转移中具有促进作用。3.pcDNA3.1-sh-PVT1#1、pcDNA3.1-sh-PVT1#2可成功转染HP75和GH3细胞、表达GFP荧光蛋白,成功抑制PVT1的表达。pcDNA3.1-sh-PVT1#1、pcDNA3.1-sh-PVT1#2可成功抑制下调HP75和GH3细胞内的PVT1水平。抑制PVT1的表达可降低HP75和GH3细胞生长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和侵袭迁移能力。4.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和垂体腺瘤细胞中可能被激活。降低PVT1水平可抑制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在垂体腺瘤细胞HP75和GH3中激活。抑制PVT1的表达可通过β-连环蛋白、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调节垂体腺瘤细胞系HP75和GH3的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
卢昕媛[7](2018)在《乳腺癌垂体转移2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2例原发乳腺癌伴垂体转移癌(Pituitary metastases,PM)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随访特点加以总结,加深对垂体转移癌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以期提高此类疾病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乳腺癌后伴发垂体转移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等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垂体转移癌相关文献复习,总结垂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结果:病例1,女,56岁,右乳腺癌术后22年,骨转移5年,2年前以“头晕、乏力、纳差、恶心、呕吐”为主诉入院,后逐渐出现烦渴、多尿等症状,尿量最高达8400ml/d。查体见乳腺癌术后体征,血压130/80mmHg。入院后检查:血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iting Hormone,FSH)0.67mIU/ml,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0.1 mIU/ml,雌二醇(Estradiol,E2)2.0 pg/ml,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0.069 μIU/m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4.73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8.41 p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2.290 pg/ml,皮质醇(Cortisol,Cor)9.57 nmol/L,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0.46 ng/ml,泌乳素(Prolactin,PRL)43 1.16 μIU/ml;血钠(Sodium,Na)141 mmol/L,血钾(Potatssium,K)3.43 mmol/L;尿比重(Specific Gravity of urine,SG)1.010;颅脑 MRI 平扫+增强:下丘脑、垂体结节较1年前新发,考虑转移可能。诊断:乳腺癌术后,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中枢性尿崩症,垂体转移癌,予氢化可的松静点50 mg/d ×3d→25mg/d ×2d→醋酸泼尼松片口服 5mg(8:00)+2.5 mg(16:00)+左甲状腺素钠25 μg/d × 8d,患者头晕、恶心、乏力症状明显减轻;予醋酸去氨加压素片0.05 mg日2次口服,尿量逐渐减少至3220ml/d出院。出院后于外院行γ刀治疗,6个月后因多器官衰竭,临床死亡。病例2,女,48岁。左乳腺癌术后5年,表现为反复恶心、呕吐,周身乏力伴消瘦,曾有一过性烦渴、多饮、尿量增多。查体左乳腺癌术后体征,粗测视野大致正常,血压 110/70mmHg。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 FSH2.06 mIU/ml,LH 0.22 mIU/ml,E2 3.0 pg/ml;TSH 1.096 μIU/ml,FT3 2.19 pmol/L,FT4 7.42 pmol/L;PRL 56.88 μIU/ml,ACTH 7.820 pg/ml,Cor 107.66 nmol/L;GH 0.30 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25.0 ng/ml;血 Na 144 mmol/L,血 K 2.85 mmol/L;尿Na4mmol/24h↓、尿K12mmol/24h↓;视野检查示双眼下方及周边视野缺损;垂体MRI平扫+增强示:鞍区及鞍上占位性病变、视神经、下丘脑受累,双侧额叶、基底节区、左侧小脑半球及小脑脑沟内异常强化影,均考虑转移瘤征象;2016-05-27PET-CT示:鞍上区稍高密度结节影,小脑正中及左侧小脑半球多发等密度结节影,均呈FDG高代谢,考虑转移瘤。予醋酸泼尼松片5mg(8:00)+2.5mg(16:00)+左甲状腺素钠25μg/d 口服,同时予氯化钾注射液口服对症补钾,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于外院行γ治疗。γ术后再发多饮、多尿,达6000~7000ml/d,予醋酸去氨加压素0.025mg日1次睡前口服后尿量减少;术后半月内恶心、呕吐较前明显好转,但后再次出现恶心、呕吐,进食量少,乏力,故再次住院;复查垂体-靶腺功能部分纠正,垂体MRI平扫+增强示鞍区及鞍上及颅内多发异常强化影,均考虑转移瘤征象,对比2016.5.20MR鞍区及鞍上病灶缩小,余颅内病变较前增多、增大,尿量3700~4700ml/d,予醋酸去氨加压素加量至0.025mg日2次口服+醋酸泼尼松片5mg(8:00)+2.5mg(16:0)+左甲状腺素钠25μg/d 口服,尿量减少,继续带病生存9个月后死亡。结论:1.乳腺癌是垂体转移癌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之一,乳腺癌伴或不伴其他部位转移患者,出现尿崩症、恶心、呕吐、乏力等垂体后叶和前叶功能减退症状及影像学提示垂体占位时首先考虑垂体转移癌。垂体核磁及PED-CT有助于提高垂体转移癌诊断,但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2.对乳腺癌垂体转移患者,可行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同时予垂体-靶腺激素补充替代治疗。3.垂体转移癌患者预后差,但早期诊断、合理的手术、积极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及激素替代治疗仍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智通乐[8](2018)在《ECT2/E2F1/PTTG1信号通路在胶质瘤增殖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恶性胶质瘤是成人颅内最常见和致命的肿瘤。虽然不同患者的生存期存在差异,但总的来讲患者预后不佳。由于近年来胶质瘤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的普及及诊治水平的提高,过去5年胶质母细胞瘤这种最具侵袭性的胶质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从10个月提高到惊人的14个月。最近的研究在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是胶质瘤的潜在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因此,揭示胶质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才能更好地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ECT2(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最早由Miki等于1993年发现的癌基因,已有研究证明ECT2在体内许多肿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题组前期预实验结果显示ECT2在脑胶质瘤中高表达,并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通过体外实验我们发现ECT2能影响胶质瘤的增殖和周期,但是具体机制并不清楚。2017年Cancer Research上的一篇报道显示PTTG1(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在垂体瘤及其他脑肿瘤中高表达,实验结果显示PTTG1在胶质瘤也是高表达的,且能促进胶质瘤的增殖。有文献报道在透明细胞肾癌中PTTG1通过影响ECT2的表达进而影响小G蛋白的活化,从而影响肾癌细胞的增殖。本课题组经实验发现在脑胶质瘤中并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但是ECT2却可以影响PTTG1的表达。那么ECT2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影响PTTG1的表达的呢?转录因子E2F1被证明在垂体瘤中能促进PTTG1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在胶质瘤中ECT2可以通过影响E2F1的降解来影响PTTG1的表达,然后我们通过设计实验进一步探讨了ECT2影响E2F1降解的机制,最终证明ECT2是通过影响去泛素化酶PSMD14来影响E2F1的降解的,最终证明了胶质瘤中ECT2/PSMD14/E2F1/PTTG1这样的一条影响肿瘤细胞增殖的通路的存在。目的:1、研究PTTG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PTTG1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2、miR-520d-5p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以及对胶质瘤增殖的影响,miR-520d-5p与PTTG1的关系,也即miR-520d-5p是否通过靶向PTTG1影响胶质瘤细胞的增殖;3、ECT2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ECT2和PTTG1的相关性,ECT2是通过怎样的机制来影响PTTG1,从而影响胶质瘤细胞的增殖的。方法:1、通过胶质瘤数据库分析miR-520d-5p、PTTG1的表达情况以及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情况;2、通过RT-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胶质瘤临床组织样本中miR-520d-5p的表达情况,WB检测临床组织样本中PTTG1的表达情况,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miR-520d-5p和PTTG1的相关性;3、在胶质瘤细胞系中过表达miR-520d-5p或干扰PTTG1后通过CCK8、EDU、平板克隆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者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4、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PTTG1 mRNA的3’-UTR区miR-520d-5p的结合位点,设计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回复实验验证PTTG1是miR-520d-5p直接的靶基因;5、动物实验验证miR-520d-5p通过靶向PTTG1影响胶质瘤细胞的增殖;6、数据库分析ECT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7、WB、RT-PCR实验验证ECT2通过影响E2F1进而影响PTTG1的表达;8、通过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溶酶体抑制剂证明E2F1的降解主要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9、通过WB检测ECT2干扰或者过表达后E2F1的降解的情况;10、免疫共沉淀证明去泛素化酶PSMD14与E2F1能相互结合以及ECT2通过PSMD14影响E2F1的泛素化降解。结果:1、通过数据库分析发现PTTG1在胶质瘤中高表达,且能影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2、通过GO分析和Pathway分析发现PTTG1与胶质瘤的增殖密切想关;3、增殖相关的体外功能实验证实PTTG1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4、miR-520d-5p在胶质瘤中低表达,与PTTG1的表达呈负相关;5、靶基因预测软件提示PTTG1是miR-520d-5p的靶基因;6、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回复实验证实miR-520d-5p通过靶向PTTG1影响胶质瘤细胞的增殖;7、ECT2在胶质瘤内高表达,且与预后相关;8、ECT2通过影响转录因子E2F1的蛋白水平影响PTTG1的表达;9、去泛素化酶PSMD14可以影响E2F1泛素化状态;10、ECT2通过PSMD14影响E2F1的泛素化降解从而影响PTTG1的表达。结论:1、PTTG1在胶质瘤内高表达,并能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2、miR-520d-5p通过靶向PTTG1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使细胞周期组织在G1期;3、ECT2通过促进去泛素化酶PSMD14的表达,抑制E2F1的泛素化降解,从而增加PTTG1的表达,进而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王秀,杨爱君,蔡凤梅,王海燕,冯燕[9](2016)在《PTTG沉默通过下调糖酵解相关酶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原癌基因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西安市第四医院医院2010至2013年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卵巢癌手术患者病理标本68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从组织和细胞水平检测PTTG与有氧糖酵解相关酶包括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2(PKM2)、乳酸脱氢酶A(LDHA)和葡萄糖转运子1(GLUT-1)表达水平间的关系;利用慢病毒干扰载体下调PTTG表达,建立PTTG沉默的稳定卵巢癌细胞株,通过MTT、软琼脂糖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PTTG沉默后有氧糖酵解相关酶和葡萄转运子的表达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内在机制。结果通过组织和细胞水平检测发现,PTTG的表达水平与有氧糖酵解相关酶HK、PFK、PKM2、LDHA及GLUT-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8390.987区间,均P<0.01),慢病毒干扰载体沉默PTTG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显着受到抑制,有氧糖酵解相关酶的表达水平也显着下降(干扰前后灰度2.212±0.36 vs 0.782±0.18,t=2.36,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卵巢及卵巢癌组织PTTG、LDHA、PKM2和GLUT-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即在正常的卵巢组织中PTTG表达微弱(灰度为0.705±0.13,n=13),而在卵巢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灰度为2.616±0.33,n=58),并与卵巢癌组织的恶性分化呈正相关性(Pearson检验r=0.908,P=0.012)。结论 PTTG可能通过降低有氧糖酵解反应过程中的相关调节酶的表达水平,而实现其抑制有氧糖酵解代谢的作用,从而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快速增殖。
王华杰,苏醒,孙乐瑾[10](2016)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的表达及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46例胆管癌患者的病理标本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时期的40例正常肝外胆管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TTG和b FGF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分析PTTG和b FGF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TTG和b F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中PTTG基因蛋白表达阳性38例,阳性表达率为82.61%,对照组中PTTG基因蛋白表达阳性19例,阳性表达率为47.50%,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b FGF表达阳性34例,阳性表达率为73.91%,对照组中b FGF表达阳性10例,阳性表达率为25.00%,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组织中PTTG和b FGF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均无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胆管癌表达水平中PTTG与b FGF表达情况呈等级正相关(r=0.29,P<0.05)。结论垂体肿瘤转化基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显着,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有关,两种指标联合监测临床价值较高。
二、垂体肿瘤转化基因与恶性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垂体肿瘤转化基因与恶性肿瘤(论文提纲范文)
(1)PTTG、PAK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分期、预后生存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PTTG、PAK2表达 |
1.4 随访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TTG、PAK2表达比较 |
2.2 PTTG、PAK2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关系 |
2.3 膀胱癌组织中PTTG与PAK2表达关系 |
2.4 PTTG、PAK2表达与膀胱癌患者预后关系 |
3 讨论 |
4 结论 |
(2)垂体肿瘤转化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T24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研究对象 |
试剂与仪器 |
组织PTTG蛋白检测及相关因素分析 |
细胞分组及相关指标检测 |
1 PTTG蛋白表达 |
2细胞增殖 |
3细胞凋亡 |
4细胞侵袭 |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PTTG蛋白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 |
PTTG蛋白表达水平及相关临床因素分析 |
细胞实验相关指标 |
1 PTTG蛋白表达 |
2细胞增殖 |
3细胞凋亡 |
4细胞侵袭 |
讨论 |
(3)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肝细胞癌易感生物靶点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肝细胞癌 |
1.1.2 基因芯片数据挖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2.研究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资料 |
2.1.1 基因数据库 |
2.1.2 生物信息分析软件 |
2.2 研究方法 |
2.2.1 数据检索与标准化处理 |
2.2.2 肝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2.2.3 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2.4 肝细胞癌蛋白交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
2.2.5 疾病模块的构建以及功能分析 |
2.2.6 核心基因筛选 |
2.2.7 中国人群肝细胞癌易感基因多态性的Meta分析 |
2.2.9 研究流程图 |
3.结果 |
3.1 肝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结果 |
3.2 差异基因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
3.3 肝细胞癌蛋白交互作用网络分析结果 |
3.4 疾病模块构建以及功能分析结果 |
3.5 肝细胞癌核心基因筛选结果 |
3.6 核心基因编码蛋白三维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
3.7 核心基因在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3.8 中国人群肝细胞癌易感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结果 |
3.8.1 CYP2E1 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易感性Meta分析 |
3.8.2 PTTG1 基因与肝细胞癌易感性Meta分析 |
4.讨论 |
4.1 功能富集分析及网络分析 |
4.2 核心基因筛选 |
4.3 肝细胞癌易感基因多态性的Meta分析 |
4.4 发展与展望 |
4.5 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PTTG1对放射后肺腺癌H1299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PTTG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伽玛刀联合奥曲肽对肢端肥大症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临床资料 |
1.1.2 相关检测指标 |
1.1.3 治疗方法 |
1.1.4 疗效评价 |
1.1.5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肿瘤控制率 |
1.2.2 术前肿瘤体积与术前血清GH |
1.2.3 血清GH |
1.2.4 血清IGF-1 |
1.2.5 OGTT后血清GH |
1.2.6 治疗并发症 |
1.3 讨论 |
1.3.1 术后肿瘤控制率与内分泌缓解率的影响因素 |
1.3.2 肢端肥大症的伽玛刀治疗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肢端肥大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PVT1在垂体腺瘤进展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垂体腺瘤简介 |
1.2 垂体腺瘤侵袭与间质转化的关系 |
1.3 长非编码RNA PVT1 及其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
第二章 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
2.1 引言 |
2.2 临床资料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PVT1 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和垂体腺瘤细胞系中表达水平变化 |
3.1 引言 |
3.2 仪器、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第四章 PVT1 对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成瘤、迁移的作用 |
4.1 引言 |
4.2 仪器、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第五章 PVT1 对垂体腺瘤细胞β-连环蛋白、c-myc、细胞周期蛋白D1 以及细胞间质转化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 |
5.1 引言 |
5.2 仪器、材料与方法 |
5.3 结果 |
5.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外科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垂体腺瘤的基础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7)乳腺癌垂体转移2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病例资料 |
1. 病史及体格检查 |
2. 辅助检查 |
3. 诊断及依据 |
4. 治疗 |
讨论 |
1. 垂体转移癌的临床表现及特征 |
2. 垂体转移癌的影像学表现 |
3. 垂体转移癌病理学 |
4. 基因检测 |
5. 诊断 |
6. 鉴别诊断 |
7. 治疗 |
8. 预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ECT2/E2F1/PTTG1信号通路在胶质瘤增殖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PTTG1影响胶质瘤的增殖和周期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实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第二部分 MiR-520d-5p通过靶向PTTG1 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实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第三部分 ECT2/E2F1/PTTG1 信号通路在脑胶质瘤增殖中的作用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实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泛素化在肿瘤中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和治疗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主要缩略词说明 |
附录2 主要计量单位说明 |
附录3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PTTG沉默通过下调糖酵解相关酶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病例资料 |
1.2 卵巢癌细胞株 |
1.3 实验方法 |
1.3.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 |
1.3.2 Western blotting实验、细胞增殖检测、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 |
1.3.3 RNA干扰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病例详细资料 |
2.2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卵巢和卵巢癌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和糖酵解代谢相关酶的表达 |
2.3 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卵巢和卵巢癌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和糖酵解代谢相关酶的表达 |
2.4 Western blotting检测4株常用卵巢癌细胞的垂体肿瘤转化基因表达差异 |
2.5 下调垂体肿瘤转化基因对卵巢癌细胞A2780/SKOV-3增殖的影响 |
2.6 下调垂体肿瘤转化基因的表达水平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 |
2.7 PTTG-shRNA降低A2780/SKOV-3有氧糖酵解关键酶的表达水平 |
3 讨论 |
3.1 肿瘤细胞的Warburg效应 |
3.2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通过抑制有氧糖酵解代谢而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快速增殖 |
(10)垂体肿瘤转化基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方法 |
1.3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PTTG和bFGF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比较 |
2.2 PTTG和b FGF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
2.3 PTTG和b FGF在胆管癌中表达的等级相关关系 |
3讨论 |
四、垂体肿瘤转化基因与恶性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 [1]PTTG、PAK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分期、预后生存的相关性[J]. 汪小丽,蔡建红,李红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15)
- [2]垂体肿瘤转化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T24细胞的影响[J]. 朱乐乐,蔡江怡,陈少忠.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21(02)
- [3]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肝细胞癌易感生物靶点筛选[D]. 黄成.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PTTG1对放射后肺腺癌H1299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D]. 曹轲.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5]伽玛刀联合奥曲肽对肢端肥大症的疗效分析[D]. 白学学.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PVT1在垂体腺瘤进展中的实验研究[D]. 张溢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7]乳腺癌垂体转移2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D]. 卢昕媛.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4)
- [8]ECT2/E2F1/PTTG1信号通路在胶质瘤增殖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 智通乐.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
- [9]PTTG沉默通过下调糖酵解相关酶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J]. 王秀,杨爱君,蔡凤梅,王海燕,冯燕.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11)
- [10]垂体肿瘤转化基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 王华杰,苏醒,孙乐瑾. 海南医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