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温和低应力引起的晶界成分的改变(论文文献综述)
赵一博[1](2019)在《淬火—冷轧低碳钢应变速率脆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属材料拉伸力学性能是决定其生产加工和实际应用的核心指标。研究发现,对于同一材料,不同的拉伸应变速率其力学性能不同。探究拉伸应变速率的影响规律,确定材料的真实性能,是金属学的基础研究课题,对金属材料实际的生产和应用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选取15钢为研究对象,经过淬火-75%冷轧工艺后得到层状纳米晶低碳钢板,在室温—500℃下分别进行不同拉伸应变速率的单向拉伸试验,重点监测与分析室温拉伸的力学行为,并利用SEM、TEM和3DAP等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拉伸应变速率下的拉伸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不同应变速率的拉伸试验,得到的拉伸力学性能各不相同。并且均存在一个应变速率,使得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力学性能指标出现了极值点,表明拉伸的不确定性在各个温度下均有出现。其中,在室温拉伸下,当拉伸应变速率为2.1×10-3s-1时,相应延伸率出现了极小值,为3.70%;屈服强度出现了极大值,为1140.0MPa。表明在室温下进行拉伸,存在应变速率脆性。通过对拉伸断口的分析,在室温下的拉伸断裂机制随着应变速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在最大脆性的应变速率下主要为分层断裂,同时伴随着一定的韧性断裂,力学性能上表现为较低的延伸率和较高的屈服强度,宏观上表现为分层断口。其他拉伸应变速率下,对应的断口分别为较多的脆性断裂或较多的韧性断裂。断口上的少量夹杂物与脆性最大时的应变速率和应变速率脆性的现象无直接联系。TEM和3DAP的分析结果表明,室温环境时,试样在拉伸应力作用下,断裂处的位错密度和组态变化较大,但对于材料脆性的变化的作用十分有限。而在脆性最大时的应变速率下,C原子在马氏体板条边界处发生了非平衡偏聚,未发现明显的S、P原子偏聚现象,表明C原子的非平衡偏聚使得板条束弱化,造成了应变速率脆性现象的发生。
孙孝儒[2](2018)在《多因素作用下乙烯裂解炉管时变应力场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乙烯生产的核心设备,乙烯裂解炉正向着高温大型化方向发展,这对乙烯裂解炉的核心部件——乙烯裂解炉管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裂解炉管在高温、高碳势和低氧压环境下长期服役必然导致其受结焦、渗碳、蠕变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造成其往往低于设计寿命而提前失效。鉴于渗碳和蠕变是导致炉管失效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高温真空过饱和渗碳方法,研究分析了Cr25Ni35Nb和Cr35Ni45Nb两种合金的渗碳动力学规律,然后对两种已渗碳的材料试样进行恒载荷蠕变加速试验,对比分析渗碳对材料蠕变性能的影响,最后详细分析了内压和蠕变共同作用下的炉管时变应力场分布,并讨论了炉管几何尺寸(管径和壁厚)对应力场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乙烯裂解炉管的设计选用和提高其安全可靠运行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和结论如下:(1)借助过饱和真空渗碳试验手段,对Cr25Ni35Nb和Cr35Ni45Nb两种炉管材料进行真空渗碳试验并进行渗碳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炉管材料的渗碳增重值随渗碳时间延长而增加,但渗碳增长率随渗碳时间逐渐降低趋于平缓。这是由于材料基体内部碳浓度提高和能形成碳化物的金属元素含量降低阻碍了碳在金属内部的扩散。Cr35Ni45Nb合金比Cr25Ni35Nb合金的渗碳增重值要小,说明适度提高Cr、Ni和Nb等金属元素含量能够提高炉管材料的抗高温渗碳能力。(2)对Cr25Ni35Nb和Cr35Ni45Nb合金进行不同温度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试验。对试验结果与修正θ投影法预测的蠕变曲线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修正θ投影法预测材料蠕变曲线的可行性。并预测了温度1000℃和应力水平10MPa条件下两种炉管材料的蠕变曲线方程,拟合出其对应条件下的蠕变材料参数,为应力场的计算提供了数值基础。(3)对Cr25Ni35Nb和Cr35Ni45Nb合金真空气体渗碳处理后的试样进行蠕变试验。探究渗碳对炉管材料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材料蠕变性能随渗碳程度加深而降低,并且Cr35Ni45Nb合金比Cr25Ni35Nb合金抗高温蠕变和抗高温渗碳能力强。(4)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炉管进行内压和蠕变作用下的应力场分析,发现炉管最大损伤值最终沿炉管外壁分布,即最先在外壁处出现破坏。此外,还探究了炉管管径和壁厚对炉管应力场的影响。发现炉管应力最大初始值随管径变大或者管壁变薄而变大,其服役寿命相应减小。
候亚庆[3](2017)在《Incoloy800H合金晶界特征分布优化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Incoloy800H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耐高温氧化及腐蚀能力,广泛地应用于石化工业领域。然而服役环境中的腐蚀性气氛常常会造成合金的腐蚀破坏,随着合金服役条件越加复杂苛刻,对合金的耐蚀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晶界工程"是根据晶界设计与控制这一概念而提出的,通过形变热处理工艺优化合金中的晶界特征分布,进而改善合金与晶界相关的多种性能。而与晶界有关的应力腐蚀和晶间腐蚀是Incoloy800H合金失效的重要原因,因此,利用晶界工程处理来优化Incoloy800H合金的晶界特征分布是改善合金耐腐蚀性能的一个有效手段。本论文研究了变形量、退火工艺和加工道次对合金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了 Incoloy800H合金晶界工程的最佳形变热处理工艺参数,并进一步研究了晶界特征分布对合金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对晶界特征分布的调控以及对晶间腐蚀倾向的改善效果,确定Incoloy800H合金晶界工程的最佳形变热处理工艺为15%冷轧变形量后在1050℃退火45min。(2)Incoloy800H合金经过形变热处理后,通过发生回复和再结晶,形成大量Σ3晶界,使得特殊晶界比例从45.53%提高到72.69%,并且打断了随机大角度晶界网络,从而实现了晶界特征分布的优化。(3)经过晶界工程优化的Incoloy800H合金的力学性能相对于母材得到了提高:抗拉强度提高了 6.7%,延伸率提高了11.3%;在600℃/250MPa条件下,蠕变寿命从251.9h提高到405.8h,稳态蠕变速率由1.84×10-7s-1减小到1.55×10-7s-1。(4)由于低ΣCSL(coincidence site lattice,Σ≤29)晶界相对于自由大角晶界来说有更好的晶间腐蚀抗力,同时被低ΣCSL晶界打断的晶界网络能够抑制晶间腐蚀扩展,因此经过晶界工程优化的合金的耐晶间腐蚀性能得到显着提高,腐蚀失重速率降低为实验母材的1/2。
武建[4](2010)在《2.25Cr1Mo钢中磷的平衡及应力引起的非平衡晶界偏聚》文中研究表明溶质元素(杂质或合金元素)在晶界上的偏聚对工程材料的力学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多年来一直是冶金工作者和材料学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溶质原子的晶界偏聚可分为平衡晶界偏聚和非平衡晶界偏聚。对平衡偏聚的研究起步比较早,理论趋于成熟,但对非平衡偏聚的研究目前还存在很多空白和未知的领域,尤其是应力作用引起的非平衡晶界偏聚。以前研究的晶界偏聚行为主要是无应力状态下的,但材料在服役过程中通常要受到应力的作用。因此,研究应力引起的非平衡晶界偏聚对工程实践具有更重要的意义。Cr-Mo低合金结构钢由于其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电力、核能及石油化学工业。然而,当材料在高温高压环境中服役时,P、S、Sn和Sb等杂质元素将在晶界偏聚,使晶界脆化,导致材料的断裂韧性降低,韧-脆转变温度升高。晶界脆化降低了材料的服役性能,使其更容易发生突然的脆性断裂,引起严重的事故。P是钢中一种典型的晶界致脆元素,研究钢中P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偏聚行为不仅可以用来指导工程实践,还可以完善晶界偏聚理论。鉴于2.25Cr1Mo钢是最广泛使用的Cr-Mo低合金结构钢之一,本文研究了该钢中P的平衡晶界偏聚和应力引起的非平衡晶界偏聚。对于平衡晶界偏聚,将试样经过980℃淬火和650℃回火后,在480、520和560℃分别时效不同的时间,然后用俄歇电子能谱仪测量P和Mo的晶界浓度。利用Seah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的P和Mo的晶界浓度进行分析,得到P和Mo的偏聚自由能分别为38和17kJ/mol;P-Mo相互作用系数很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探讨了P晶界浓度与韧-脆转变温度之间的关系。将不同时效条件下的试样进行冲击试验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断口表面进行观察,通过断口形貌分析得到韧-脆转变温度(断口形貌转变温度)。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韧-脆转变温度与P晶界浓度数据发现,韧-脆转变温度与P晶界浓度之间存在一个线性关系。利用该线性关系,结合平衡晶界偏聚动力学模型,建立了一个温度-时间脆化图。利用该图,可以预测任意温度下经过任意时间后的韧-脆转变温度。探讨了P晶界偏聚对沿晶断裂的影响,发现P晶界偏聚促进沿晶断裂,并且随着冲击试验温度的降低,断口依次呈现韧性断裂、沿晶断裂和解理断裂。对于应力引起的非平衡晶界偏聚,将试样经过980℃淬火和650℃回火后,在520℃无应力时效1000h使晶界浓度达到热力学平衡,然后在40、200和350MPa拉应力下分别时效不同的时间,用俄歇电子能谱仪测量P晶界浓度,得到P偏聚动力学。40MPa拉应力引起的偏聚动力学有一个偏聚峰;350MPa拉应力引起的偏聚动力学有两个偏聚峰;200MPa拉应力引起的偏聚动力学有两个偏聚峰和一个贫化谷。同时测量了这些条件下的蠕变曲线,40MPa拉应力下几乎不发生蠕变,200和350MPa拉应力下发生了蠕变,且350MPa拉应力下的蠕变更加明显。综合分析后认为在应力时效过程中,弹性变形和蠕变变形共同影响P的偏聚动力学。通过考虑空位流和复合体流,建立了一个低应力引起的非平衡晶界偏聚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预测不同条件(应力、温度、晶粒尺寸、空位迁移能和复合体的迁移能等)下的偏聚动力学。模拟了40 MPa拉应力下的P偏聚动力学,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本工作的完成促进了晶界偏聚和晶界脆化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完善了晶界偏聚理论,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袁泽喜,万涛,刘静[5](2008)在《中温大变形量下磷在2.25Cr1Mo钢中的晶界偏聚》文中研究指明采用AES法对中温大变形量下2.25Cr1Mo钢中磷的晶界偏聚现象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到磷的晶界偏聚动力学曲线,并对其偏聚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磷的晶界偏聚特征是非平衡晶界偏聚,在偏聚的动力学过程中,磷出现了2个偏聚峰值。
黄育红[6](2006)在《对称倾科晶界结构及能量的计算机模拟》文中认为金属材料常以多晶形态存在。晶界是其重要组成,它对材料的众多特性,譬如晶粒生长、扩散、晶界滑移和旋转、杂质偏析、原子迁移、形变、沉积、腐蚀、断裂等具有强烈影响。结构和能量是表征晶界的两个重要参量,相关研究将为材料性能预测、材料改性和新材料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因此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采用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法(MAEAM),结合重合点阵(CSL)模型,分析和计算了体心立方(BCC)金属Fe绕[001]轴和面心立方贵金属Au,Ag和Cu绕[(?)10]轴旋转时对称倾斜晶界(STGB)的结构和能量,探讨了晶间平移和膨胀对体系能量和结构的影响,并与相关实验观察进行了对照。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刚性结合的对称倾斜晶界附近的原子间距过近,导致体系能量异常升高。可见,这种刚性构型是不稳定的。 (2)所考虑的27个[00l】STGB其晶界能随相对晶间平移滑动量而变化,且在某一相对平移距离处存在最小值。其中沿倾斜轴方向平移时,能量最小值均出现在相对平移量约为50%处,三个最小能量依次对应于晶面(310)(θ=36.87°,E=2.1548J/m2)、(210) (θ=53.13°,E=4.9388J/m2)和(510)(θ=22.62°,E=7.5744J/m2)。在晶界面内沿与倾斜轴垂直的方向平移时三个最小能量依次对应于晶面(310)(θ=36.87°,E=2.1023J/m2)、(530)(θ=61.93°,E=4.0826J/m2)和(510)(θ=22.62°,E=4.5879J/m2)。按照能量最小化原则,由(310)、(530)、(510)和(210)晶面构成的STGB为(hk0)型最可几晶界。计算还发现最小晶界能随∑的增加而振荡增加(尤其对小∑晶界),对于相同的∑,其最小能量随相对面间距的增加而减小。其它晶界面的晶界能也随相对面间距的增加而减小,和Ag/Ni、Ag/Si界面能结果类似。 (3)对于[001]STGB的晶界间膨胀,每一个(hk0)晶面对应的最小能量随旋转角而变化,在某一旋转角θ处会出现能量低谷。四个最低能量依次对应于(310)(θ=36.87°)、(210)(θ=53.13°)、(510)(θ=22.62°)和(530)(θ=61.93°)晶面构成的STGB。从能量最小化考虑,这些STGB是(hk0)型最可几晶界面。对能量和剩余体积δV/A的计算表明,晶界膨胀时的最小能量Emm随剩余体积δV/A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因此可以近似地用δV/A表征晶界的能量状态,和转晶实验观察结果一致。在所考虑的27个晶界面中,最低的四个能量依次对应最小的四个失
高小平[7](2005)在《盐岩力学特性时温效应实验研究及其本构方程》文中提出在当今世界能源危机加剧之下,能源储存变得尤为重要,而深部空间用作能源储存具有安全性高等许多有利因素;盐岩以其良好的蠕变,低渗透性及损伤自我恢复的特性,而被公认可作为能源储存,高放射核废料永久性处置的理想介质,高温下,关于盐岩力学特性时温效应及其本构方程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本文结合江苏金坛盐岩地下储气库的实际情况,对江苏金坛盐矿盐岩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通过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对盐岩在高温高压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建立了符合本次实验研究的力学模型和损伤本构方程,为盐岩作为储存介质提供了真实有效的力学参数。实验研究主要是盐岩的静态实验研究,包括盐岩在不同围压,不同温度条件下单轴和三轴压缩实验研究、单轴和三轴蠕变实验研究。理论分析主要是分析盐岩在高温环境作用下的压缩变形机理和蠕变损伤机理,并通过实验结果,用损伤力学的观点建立损伤本构方程。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主要分为两大类:1.单轴和三轴压缩实验:对经历不同温度后的盐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研究了盐岩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等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应力状态对盐岩的强度及其时间相关性特征的影响。通过压缩实验的应力应变实验资料,并从盐岩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入手,导出了热损伤演化方程和一维TM耦合损伤本构方程。2.单轴和三轴蠕变实验:通过对不同应力状态、不同温度条件下盐岩的单轴、三轴蠕变实验结果,研究了应力水平和温度对盐岩蠕变特性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和盐岩的损伤特征建立了盐岩损伤蠕变率本构方程,并对实验结果的蠕变参数进行了拟合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程能较好的模拟实验结果。并从盐岩蠕变模量随蠕变时间的变化规律入手,导出了以蠕变时间为自变量的损伤率演化方程和用损伤表示的蠕变模量演化方程。结合固体材料蠕变机理理论,分析研究了盐岩的蠕变机理,用粘弹塑性理论建立了盐岩蠕变本构模型。最后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本构方程中的参数,将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吻合性较好。
徐庭栋[8](2002)在《高温和低应力引起的晶界成分的改变》文中研究表明推导出了材料在高温和不能引起范性蠕变的弹性范围内张应力作用引起的溶质非平衡晶界偏聚的动力学方程 .模拟了Shinoda和Nakamura的磷在钢中和Misra的硫在钢中的张应力时效实验结果 ,获得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一致 .通过模拟发现 ,张应力使磷 -空位复合体以及硫 -空位复合体在钢中的扩散系数均增加 3个数量级 ,使磷原子和硫原子的扩散系数分别降低 3个和 5个数量级 .
二、高温和低应力引起的晶界成分的改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温和低应力引起的晶界成分的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淬火—冷轧低碳钢应变速率脆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概述 |
1.2 低碳马氏体钢 |
1.3 金属拉伸力学性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4 应变速率脆性原理简介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概述 |
2.2 拉伸试验 |
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
2.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 |
2.5 三维原子探针(3DAP)观察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淬火-冷轧后15 钢组织 |
3.2 淬火-冷轧15 钢拉伸后的力学性能分析 |
3.2.1 各个温度下的拉伸力学性能分析 |
3.2.2 室温拉伸力学性能分析 |
3.3 淬火-冷轧15 钢室温拉伸后的断口SEM观察 |
3.4 不同应变速率下室温拉伸后的TEM观察 |
3.5 拉伸试样的3DAP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讨论 |
4.1 应变速率对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
4.2 脆性最大应变速率下元素偏聚的作用 |
4.2.1 金属材料拉伸过程的不确定性原理综述 |
4.2.2 C原子非平衡偏聚的实际验证 |
4.2.3 原子非平衡偏聚的理论解释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多因素作用下乙烯裂解炉管时变应力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概述 |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乙烯裂解炉管的运行工况概述 |
2.2 炉管损伤因素发生机理及对炉管性能影响研究进展 |
2.3 多因素影响下服役炉管应力场研究进展 |
3 乙烯裂解炉管真空渗碳试验 |
3.1 引言 |
3.2 试样材料与试样制备 |
3.3 渗碳增重试验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Cr25Ni35Nb和Cr35Ni45Nb炉管材料的蠕变试验及数据分析 |
4.1 引言 |
4.2 修正θ投影法 |
4.3 Cr25Ni35Nb和Cr35Ni45Nb合金炉管材料蠕变试验研究 |
4.4 Cr25Ni35Nb和Cr35Ni45Nb合金蠕变试验结果分析与预测 |
4.5 渗碳对Cr25Ni35Nb和Cr35Ni45Nb合金蠕变性能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5 多因素作用下裂解炉管应力场分析 |
5.1 引言 |
5.2 裂解炉管蠕变损伤力学本构方程 |
5.3 用户子程序编写及运行 |
5.4 多因素耦合作用的裂解炉管应力场分析有限元模型 |
5.5 多因素作用对炉管应力场影响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工作 |
6.2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6.3 论文主要创新点 |
6.4 后期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Incoloy800H合金晶界特征分布优化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Incoloy800H合金 |
1.2 晶界工程 |
1.2.1 晶界工程相关概念 |
1.2.2 晶界工程的应用研究 |
1.3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1.3.1 课题研究意义 |
1.3.2 课题研究内容 |
2 实验过程及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流程 |
2.4 实验方法 |
2.4.1 原材料固溶 |
2.4.2 冷轧热处理 |
2.4.3 敏化处理 |
2.5 分析测试技术 |
2.5.1 DSC测试 |
2.5.2 EDX测试分析 |
2.5.3 XRD物相分析 |
2.5.4 金相组织观察 |
2.5.5 室温拉伸性能测试 |
2.5.6 高温蠕变性能测试 |
2.5.7 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 |
2.5.8 晶间腐蚀性能测试 |
2.5.9 应力腐蚀性能测试 |
2.5.10 EBSD测试 |
3 Incoloy800H合金晶界特征分布优化 |
3.1 Incoloy800H合金实验母材晶界特征分布 |
3.2 冷轧结合退火工艺对材料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 |
3.2.1 冷轧变形量对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 |
3.2.2 冷轧后退火时间对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 |
3.2.3 冷轧后退火温度对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 |
3.2.4 冷轧结合退火的加工道次对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4 晶界特征分布对Incoloy800H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4.1 晶界特征分布对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 |
4.1.1 室温拉伸性能分析 |
4.1.2 室温拉伸断口分析 |
4.2 晶界特征分布对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 |
4.2.1 高温蠕变性能分析 |
4.2.2 高温蠕变断口的形貌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晶界特征分布对Incoloy800H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 |
5.1 晶界特征分布对电化学腐蚀的影响 |
5.2 晶界特征分布对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
5.2.1 晶间腐蚀性能分析 |
5.2.2 晶间腐蚀断口形貌分析 |
5.3 晶界特征分布对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 |
5.3.1 应力腐蚀性能分析 |
5.3.2 应力腐蚀断口形貌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2.25Cr1Mo钢中磷的平衡及应力引起的非平衡晶界偏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2.25Cr1Mo钢简介 |
1.3 脆性及脆性断裂 |
1.3.1 脆性断裂类型 |
1.3.2 脆性断裂产生的条件及其特征 |
1.3.3 韧-脆转变温度 |
1.3.4 回火脆性 |
1.4 晶界偏聚理论 |
1.4.1 平衡晶界偏聚 |
1.4.2 非平衡晶界偏聚 |
1.4.3 空位-溶质结合能 |
1.4.4 空位-溶质复合体扩散机制 |
1.5 磷晶界偏聚研究 |
1.5.1 磷平衡晶界偏聚 |
1.5.2 磷非平衡晶界偏聚 |
1.5.3 钢中其它元素对磷晶界偏聚的影响 |
1.5.4 磷对晶界性质的影响 |
1.5.5 磷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
1.6 俄歇电子能谱 |
1.6.1 俄歇机理 |
1.6.2 俄歇分析的应用 |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内容 |
2.1 引言 |
2.2 平衡晶界偏聚 |
2.2.1 材料的准备 |
2.2.2 磷与钼平衡晶界浓度测定 |
2.2.3 磷与钼平衡晶界偏聚热力学参数估计 |
2.2.4 磷晶界浓度与韧-脆转变温度的关系 |
2.2.5 磷晶界偏聚对沿晶断裂的影响 |
2.3 应力引起的非平衡晶界偏聚 |
2.3.1 材料的准备 |
2.3.2 无应力时效 |
2.3.3 拉伸试验 |
2.3.4 蠕变试验 |
2.3.5 应力时效 |
2.3.6 磷晶界浓度测定 |
2.4 误差分析 |
2.4.1 区间估计 |
2.4.2 单个正态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平衡晶界偏聚实验结果与讨论 |
3.1 引言 |
3.2 实验结果 |
3.2.1 磷与钼平衡晶界浓度测定 |
3.2.2 磷与钼平衡晶界偏聚热力学参数 |
3.2.3 磷晶界浓度与韧-脆转变温度的关系 |
3.2.4 磷晶界偏聚对沿晶断裂的影响 |
3.3 分析与讨论 |
3.3.1 磷与钼平衡晶界偏聚热力学参数 |
3.3.2 磷晶界浓度与韧-脆转变温度的关系 |
3.3.3 温度-时间脆化图 |
3.3.4 磷晶界偏聚对沿晶断裂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应力引起的非平衡晶界偏聚实验结果与讨论 |
4.1 引言 |
4.2 实验结果 |
4.2.1 蠕变试验 |
4.2.2 磷晶界浓度及偏聚动力学 |
4.3 分析与讨论 |
4.3.1 40MPa拉应力引起的磷晶界偏聚 |
4.3.2 350MPa拉应力引起的磷晶界偏聚 |
4.3.3 200MPa拉应力引起的磷晶界偏聚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低应力引起的非平衡晶界偏聚动力学模型 |
5.1 引言 |
5.2 模型 |
5.2.1 模型的推导 |
5.2.2 应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磷偏聚动力学 |
5.3.2 各种参数对预测的影响 |
5.3.3 模型预测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
5.3.4 模型推导中的主要假设和简化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中温大变形量下磷在2.25Cr1Mo钢中的晶界偏聚(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3 结论 |
(6)对称倾科晶界结构及能量的计算机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1.1 晶界结构及其特性 |
§1.2 晶界结构理论研究进展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晶界能的模拟计算方法 |
§2.1 计算方法 |
§2.1.1 嵌入原子法(EAM) |
§2.1.2 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法(MAEAM) |
§2.2 晶界结构模型—重合点阵模型 |
第三章 对称倾斜晶界的能量计算 |
§3.1 对称倾斜晶界及能量计算流程 |
§3.2 以[001]为转轴的体心立方金属对称倾斜晶界 |
§3.2.1 结构表征及能量计算 |
§3.2.2 晶界平移 |
§3.2.3 晶界膨胀 |
§3.3 以[(?)10]为转轴的面心立方贵金属对称倾斜晶界 |
§3.3.1 结构表征及能量计算 |
§3.3.2 晶界平移 |
§3.3.3 晶界膨胀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盐岩力学特性时温效应实验研究及其本构方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盐岩的基本力学性质研究 |
1.2.2 盐岩力学性质的围压效应研究 |
1.2.3 盐岩力学性质的温度效应研究 |
1.2.4 盐岩的损伤扩容研究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盐岩的强度特性及其温度效应研究 |
2.1 试样特征及实验设备 |
2.1.1 盐岩试样特征 |
2.1.2 实验设备 |
2.1.3 实验方法 |
2.2 盐岩压缩实验力学特性分析 |
2.2.1 应力应变全过程特征分析 |
2.2.2 盐岩的强度特征 |
2.3 盐岩高温实验结果及分析 |
2.3.1 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的变化规律 |
2.3.2 经历不同温度后峰值应力的变化特征 |
2.3.3 经历不同温度后盐岩峰值应变的变化特征 |
2.3.4 经历不同温度后盐岩弹性模量的变化特征 |
2.4 盐岩压缩过程损伤本构方程 |
2.4.1 损伤研究概述 |
2.4.2 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的建立 |
2.4.3 盐岩应力、温度耦合损伤方程的推导 |
2.4.4 损伤方程的验证 |
2.5 热损伤方程 |
2.5.1 热损伤演化方程的建立 |
2.5.2 一维 TM 耦合损伤本构方程的建立 |
2.6 结论 |
第三章 盐岩的蠕变特性及其温度效应研究 |
3.1 高温蠕变实验方法 |
3.2 盐岩蠕变实验结果分析 |
3.2.1 围压效应 |
3.2.2 轴压效应 |
3.2.3 温度效应 |
3.2.4 初始蠕变极限与稳态蠕变率的关系 |
3.3 盐岩稳态蠕变率本构方程 |
3.4 蠕变损伤方程参数的确定 |
3.4.1 应力指数的测定 |
3.4.2 激活自由能值的测定 |
3.4.3 激活体积的测定 |
3.4.4 材料常数值的测定 |
3.5 蠕变损伤方程 |
3.5.1 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 |
3.5.2 考虑损伤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 |
3.5.3 蠕变热损伤方程 |
3.6 结论 |
第四章 盐岩蠕变机理及其本构方程的建立 |
4.1 引言 |
4.2 盐岩蠕变现象的细观分析 |
4.3 盐岩粘弹塑性蠕变本构方程 |
4.3.1 概述 |
4.3.2 流变力学理论与模型 |
4.3.3 常用的盐岩本构模型 |
4.4 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建立 |
4.4.1 一维应力状态下本构方程 |
4.4.2 三维应力状态下本构方程 |
4.4.3 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参数确定 |
4.5 稳态损伤蠕变率本构方程 |
4.6 结语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今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统计 |
致谢 |
(8)高温和低应力引起的晶界成分的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1.1 低拉应力引起的最大非平衡晶界偏聚浓度 |
1.2 低拉应力引起的非平衡晶界偏聚动力学方程 对于偏聚过程, 即 |
2 实验结果的动力学模拟 |
3 讨论 |
四、高温和低应力引起的晶界成分的改变(论文参考文献)
- [1]淬火—冷轧低碳钢应变速率脆性研究[D]. 赵一博. 燕山大学, 2019(03)
- [2]多因素作用下乙烯裂解炉管时变应力场分析[D]. 孙孝儒. 中国矿业大学, 2018(02)
- [3]Incoloy800H合金晶界特征分布优化及其性能研究[D]. 候亚庆.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7)
- [4]2.25Cr1Mo钢中磷的平衡及应力引起的非平衡晶界偏聚[D]. 武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4)
- [5]中温大变形量下磷在2.25Cr1Mo钢中的晶界偏聚[J]. 袁泽喜,万涛,刘静.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6]对称倾科晶界结构及能量的计算机模拟[D]. 黄育红. 陕西师范大学, 2006(10)
- [7]盐岩力学特性时温效应实验研究及其本构方程[D]. 高小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5(02)
- [8]高温和低应力引起的晶界成分的改变[J]. 徐庭栋.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