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造企业知识产权新捷径(论文文献综述)
姚震[1](2021)在《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至今,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和相关主体通过分工协作、价值传导、信息传播、利益分配等方式紧密合作,贯穿网络直播活动的全流程,建立了稳定的行业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网络直播平台处于中心环节,发挥着主导作用。网络直播环境下着作权的保护,除了对网络直播行为的着作权法规制、网络直播内容的着作权法认定等课题进行研究外,还应对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进行研究,合理确定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责任的认定规则。本文通过对网络直播及网络直播平台内在规律的考察,结合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现行规范渊源美国模式及本土规范基础中国模式的理论分析,探讨中国模式下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运行现状、困境及成因,最终从安全保障义务的新视野提出重塑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对策建议。具体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网络直播和网络直播平台规律性问题的研究。主要分析了网络直播的定义和类型,网络直播兴起的历程及目前的发展态势,梳理了网络直播行业的运营模式和基本特征,回顾了网络直播中着作权侵权行为的类型、法律规制与热点问题。网络直播平台是基于网络,为直播参与主体开展各类直播活动提供软硬件服务和虚拟场所的经营者。本章针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经营模式,围绕网络直播平台与直播公会、主播的关系模式、网络直播平台的内容生产模式、网络直播平台的收入分成模式进行分析,并对网络直播平台在着作权法上的法律性质进行探讨。第二章主要对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现行规范渊源美国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美国模式的理论基础,即传统着作权法“直接侵权-间接侵权”二分法理论及网络着作权间接侵权理论。接着分析了美国模式形成的国际国内背景。本章重点对美国模式的规则体系、主要内容和制度机理进行研究。美国模式的制度机理包括“避风港”规则、“通知-删除”规则、免责排除规则和特别义务条款等具体规则的制度结构、内在逻辑和相互作用。本章还从案例视角对美国模式下网络直播平台版权侵权的司法实践情况进行探究。第三章是对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本土规范基础中国模式的具体研究。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缺乏独立性,内嵌并依附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制度一般规则。本章梳理了中国模式形成前的早期立法情况、对美国模式的移植借鉴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并对中国模式的特征、理论建构和规则体系进行剖析,这主要包括:主体范围和权利客体的扩大、形式上与传统民法理论相兼容、过错认定规则的发展和必要措施理论。本章还就近年来随着网络服务业态不断创新而产生的新型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典型案件对中国模式的影响进行探讨。第四章主要针对中国模式下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运行现状、困境及成因进行研究。本章首先分析了中国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运行中法律适用规则和责任认定规则的应然逻辑,并通过具体案例印证了这一逻辑,同时总结了司法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结合司法实践未解决的问题以及网络直播平台的特征和商业模式,归纳出中国模式下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面临的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区分困境、过错认定规则困境、“通知-必要措施”规则失灵等主要困境。探究这些困境产生的成因:一方面,中国模式脱胎于美国模式,而美国模式从制度基因上就存在诸多局限性,如成立条件方面的先天局限性、“通知-删除”规则须有实施的可能性、过度减轻网络服务提供者义务等。另一方面,中国模式有着其自身建构局限性。其中,中国模式对免责条件的僵化改造是根本成因,“通知-必要措施”规则的滥用是直接成因,而替代责任的缺位则是消极成因。两方面原因相互作用共同造成了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实践困局。第五章对重塑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提出对策建议。首先对中国模式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进行反思,总结了学术界关于改造中国模式的路径探索,指出放弃美国模式制度样板是广泛共识。接着探究了传统民法中的安全保障义务理论,提出将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制度纳入安全保障义务制度,并分析了其法理上的正当性、行为类型上的一致性和比较法上的经验,指出在制度接入时应同步对现行安全保障义务制度的责任承担方式进行改造和引入替代责任。本章重点对安全保障义务视野下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构建进行了规划:一是指出其义务来源;二是对其制度内核——注意义务的内容和范围进行分析,这包括对现有制度资源的合理取舍,依靠内容过滤技术履行主动审查义务,加强同权利人在共建版权库、建设在线授权系统和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方面的合作,以及加强事后管理并将其与日常监管融为一体;三是对新视野下网络直播平台承担直接侵权责任、第三人介入下的连带责任和替代责任的具体条件进行研究和设计。
黄汇[2](2022)在《中国商标注册取得权制度的体系化完善》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注册取得商标权制度仍面临一定的制度困境与挑战,尤其是恶意囤积和恶意抢注行为仍屡禁不止,商标法对其规制力度和方式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从商标"使用驰名"可成为商标专用权取得的另一种方式,到赋予在先未注册商标所有人以"优先注册权",对"恶意注册"绝对禁止条款的制度性和解释性优化,再到被代理人、被代表人防止抢注的"四权"制度构造,对恶意抢注程序性遏制措施的重构以及增加注册官费以提高恶意注册的经济门槛和成本等视角提出了相关制度完善的体系化建议和构想。通过这一系列的制度改造,我国注册取得商标权制度将建立在更为合理的逻辑基础之上,并为我国品牌强国的建设和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打造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张银平[3](2021)在《积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品牌建设,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铁装备时作出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更是开启了中国建设品牌强国的新征程。中央企业要以"三个转变"为指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内核,以高品质为基石,努力打造出一批效率领先、效益领先和品质领先的世界一流品牌企业。
王晶[4](2021)在《DTC商业模式下企业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以逸仙电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基于DTC商业模式视角,以企业价值链为基础,选取国货美妆上市企业逸仙电商作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研发、采购、生产、仓储物流到售后销售等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以及供应商与顾客等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探讨逸仙电商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效果。同时,从差异化定位、发展布局、为市场提供真正价值三个方面提出实践建议,希望对国货美妆企业有所启示,增强自身竞争优势。
黄剑萍,叶少苏,李世闻[5](2020)在《珠海市香洲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文中提出珠海市香洲区较早就意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对广东省有关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改革要求落实得较好,拥有一批上规模、业内有影响的文化企业,但香洲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产业竞争力偏弱,整体实力不强,产业链不完整,发展速度较慢;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模式和运作方式有待提升;文化产业的特色不突出,历史人文资源没有得到深层次发掘和有效整合。建议香洲区尽快编制区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推动产业聚集;以文化创意和数字技术融合为引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影响力的数字内容产业基地;携手澳门建设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与出口基地,加强与湾区内其他城市的产业合作,进行协调发展、错位发展;整合文创园区资源,推动文化创意细分产业更快发展;活化利用香洲优秀传统文化,以有效措施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化产业规划与政策制度保障,加大文化领域各类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
查洪南[6](2021)在《成都:打造知识产权司法服务新高地》文中提出自2020年底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职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四川省成都市检察机关结合工作实际,围绕“集中”二字做文章,确立地域性集中履职、刑事检察权集中履职、功能性集中履职三项重点,统一执法司法标准,构筑“三集中一统一”工作格局,加强一体化协作,制定类案证据?
李新宁,韩江波[7](2021)在《产业价值链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元宝曲线”的视角》文中提出遵循"微笑曲线"和"倒微笑曲线"理论的企业仅聚焦于产业价值链的某一环节获得竞争力,最终要步入差异化内涵的专业化发展路径:遵循"微笑曲线"的企业步入研发、品牌化的路径,而遵循"倒微笑曲线"的企业步入制造专业化的路径。这两种模式皆具有价值创造模式唯一化和高附加值赢利点单一化的弊端。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微笑曲线"逐步发生变化,进一步升级为"元宝曲线"。"元宝曲线"集合了"微笑曲线"和"倒微笑曲线"的长处,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研发专业化、制造专业化、品牌专业化三者的价值融合和价值共生,进而极大地推动企业盈利模式的丰富化和多样化。企业若能在研发、制造、营销三个环节运用创新技术,且相互联系,彼此促进,便可不断提高价值链的整体竞争力,进而逐步增加企业的盈利点、价值分布点,依靠有关不同业务间的密切协同来最终实现"1+1>2"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而为企业探索管理运作、经营业务的优化组合提供较佳的理论工具。"元宝曲线"的价值创造理念折射出企业未来的经营理念和产业发展方向,其主要体现为推动企业陆续实现价值的多元化经营,不断创造一系列的赢利点,进而在产业价值链的全链条上实现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增长点。苹果公司的价值创造模式就折射出"元宝曲线"的特征,这主要体现为其在专业化和品牌化之间进行有效集成,依靠研发创新的强化、品牌形象的塑造、音乐商店加软件商业业务模式来不断塑造价值链多元化的增长点,从而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华为公司的价值创造模式聚焦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硬件产品开发、品牌形象带来的固定客流量以及与安卓系统合作而形成的软件商业生态系统。华为公司若要塑造自主控制、高度协同的"元宝曲线",必须在继续重视研发、品牌的基础上,打造自身掌控自主产权的软件生态系统,进而塑造由自身控制的完整化、系统化、动态化的产业链结构。
陈春花,梅亮[8](2021)在《组织管理整体论:组织系统演化的过程启示》文中研究表明组织被视为多要素构成系统,长期受到管理理论的研究关注。然而,已有研究较少从系统整体角度解析组织结构及演化。文章基于领先国有企业中国电科的纵向案例研究,从组织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究企业组织系统演化的过程启示。研究发现:企业组织系统演化呈现阶段发展的动态属性,其过程机理表现为系统核心要素与非核心要素的交互,系统的转型伴随核心要素夯实、递进、修补等轨迹,系统架构实现由核心要素构成逐步复杂逐步丰富、要素聚类逐步系统化的动态过程演进。
柳卸林,常馨之,董彩婷[9](2021)在《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性创新——以IMEC在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实践为例》文中提出在中美科技经济脱钩现状下,如何摆脱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困境是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高技术产业突破性创新是增加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核心技术跨越发展的关键。基于此背景,试图探索如何利用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核心作用,实现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并构建符合突破性技术本质的创新生态系统。从而帮助我国企业应对逆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挑战。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文章围绕集成电路产业的突破性创新,以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结果发现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在实现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识别、协同共生和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了建立信任关系、搭建桥梁、设立专有制度、构建联盟、以及驱动知识转化作用。这些核心作用有助于解决我国创新主体间信息不对称、核心技术垄断和科技成果转化难等挑战。
金光旭[10](2021)在《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不仅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还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将“必须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可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价值目标和基本要求。新中国成立70年余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经“中国工业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探索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也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再版,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版”,是一次人类文明史上的全新实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目标定位所要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全面小康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融合了共同富裕要求和现代化目标的道路。新时代共同富裕目标对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赋予其新的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开拓了新的空间,也使得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理论与实践逐渐成为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全文围绕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问题共分八部分进行系统研究,由绪论、正文六章及总结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重点介绍本研究的背景,阐明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对国内外大量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实践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并说明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创新点和现有不足进行总结。第二章为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准备,本章从共同富裕现代化的概念界定开始,系统阐述共同富裕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并对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目标定位进行分析。第三章为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基础,主要对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与现代化思想进行研究,并深入研究列宁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第四部分为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属性呈现。本章从共同富裕与现代化关系的解析开始,论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与现代化是统一的整体,而后进一步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前进动力,最后系统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论文的第五章为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实践进程,本部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富裕与现代化开始,回溯了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的现代化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的过程,并在新时代进入了强起来的新征程,在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方面,中国历经了民族独立、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同阶段。第六章立足现阶段,本文系统的分析了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虽然我国在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民生福祉、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国依然面临着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社会矛盾与问题多发、国际政治格局挑战加剧等问题,阻碍了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实现。由此论文进入了第七章的论述,本节主要论文了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略。具体论述了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更多更公平的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最终实现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打造企业知识产权新捷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打造企业知识产权新捷径(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略语 |
引言 |
第一章 网络直播与网络直播平台概论 |
第一节 网络直播 |
一、网络直播的定义和类型 |
二、网络直播的兴起和发展态势 |
三、网络直播的运营模式和基本特征 |
四、网络直播中的着作权侵权行为 |
第二节 网络直播平台 |
一、网络直播平台概述 |
二、网络直播平台的经营模式 |
第三节 网络直播平台在着作权法上的法律性质 |
一、网络着作权领域的法律主体概述 |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概念和类型 |
三、网络直播平台的法律性质探讨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现行规范渊源——美国模式 |
第一节 美国模式的理论基础 |
一、着作权直接侵权理论 |
二、着作权间接侵权理论 |
三、网络着作权间接侵权理论 |
第二节 美国模式的形成背景 |
一、国际背景 |
二、国内背景 |
第三节 美国模式的制度载体 |
一、DMCA的规则体系和主要内容 |
二、美国模式的制度机理 |
三、美国模式下网络直播平台版权侵权的司法实践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本土规范基础——中国模式 |
第一节 立法上的移植和发展 |
一、早期立法 |
二、《信网权条例》对美国模式的借鉴 |
三、中国模式的形成 |
四、中国模式的发展 |
第二节 中国模式的理论建构和规则体系 |
一、主体范围和权利客体的扩大 |
二、形式上与传统民法理论相兼容 |
三、过错认定规则的发展 |
四、必要措施理论 |
第三节 新型案例对中国模式的影响 |
一、“阿里云”案 |
二、“阿鲁克”案 |
三、“微信小程序”案 |
四、影响综述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运行现状、困境及成因 |
第一节 中国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运行的应然逻辑 |
一、法律适用规则 |
二、侵权责任认定规则 |
第二节 中国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司法实践 |
一、“爱奇艺诉YYHD”案和“爱奇艺诉虎牙”案 |
二、“新浪诉虎牙”案 |
三、司法实践综述 |
第三节 中国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困境 |
一、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的区分困境 |
二、过错认定规则的困境 |
三、“通知-必要措施”规则的失灵 |
第四节 成因之一——美国模式的制度基因局限性 |
一、成立条件方面的局限性 |
二、“通知-删除”规则须有实施的可能性 |
三、过度减轻网络服务提供者义务 |
第五节 成因之二——中国模式的自身建构局限性 |
一、根本成因:对免责条件的僵化改造 |
二、直接成因:“通知-必要措施”规则的滥用 |
三、消极成因:替代责任的缺位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重塑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中国模式之反思 |
一、对中国模式的总体评价 |
二、改造中国模式的路径探索 |
三、放弃美国模式制度样板 |
第二节 新视野下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制度 |
一、安全保障义务基础理论 |
二、将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制度纳入安全保障义务制度 |
第三节 安全保障义务下的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 |
一、义务来源 |
二、注意义务的内容 |
三、责任承担方式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2)中国商标注册取得权制度的体系化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商标注册取得制度的现实困境及其相应问题检讨 |
(一)商标“恶意抢注”现象仍屡禁不止 |
(二)注而不用的“囤积申请”仍时有发生 |
三、我国注册取得商标权制度体系化完善的路径探讨 |
(一)“使用驰名”可成为注册外商标权取得的另一途径 |
(二)可考虑赋予在先未注册商标所有人以“优先注册权” |
(三)对“恶意注册”禁止条款的制度优化与解释路径重塑 |
(四)被代理人、被代表人防止抢注的“四权”制度构造 |
(五)对恶意抢注程序性遏制措施的制度完善 |
(六)增加注册官费以提高恶意注册的经济门槛和成本 |
四、结语 |
(3)积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品牌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
品牌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不断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
(4)DTC商业模式下企业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以逸仙电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意义 |
二、案例选取与介绍 |
(一)案例选取 |
(二)案例简介 |
三、案例分析 |
(一)逸仙电商DTC商业模式分析 |
(二)逸仙电商DTC商业模式下价值链成本管理分析 |
1. 基于内部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分析。 |
2. 基于外部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分析。 |
四、研究结论、实践启示与研究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实践启示 |
(6)成都:打造知识产权司法服务新高地(论文提纲范文)
地域性集中履职 |
简化层级流转与案件移送流程 |
刑事检察权集中履职 |
提高引导侦查及审查效率 |
功能性集中履职 |
知识产权侵权全链条打击显实效 |
案件“双向移送” |
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又一亮点 |
强化综合保护 提升履职质效 |
温江:“知识产权法律体检”受企业欢迎 |
崇州:合力护航白酒企业健康发展 |
高新:知识产权案件“双报”有捷径 |
(7)产业价值链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元宝曲线”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
2“元宝曲线”的理论基础:“微笑曲线”和“倒微笑曲线” |
2.1“微笑曲线”的发展逻辑及基本内涵 |
2.2“倒微笑曲线”的发展逻辑及基本内涵 |
3“元宝曲线”:产业价值链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
4产业价值链现代化治理案例:苹果公司和华为公司 |
5结语 |
(8)组织管理整体论:组织系统演化的过程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理论视角 |
1.1 组织系统与要素协同 |
1.2 研究缺口 |
2 研究方法 |
2.1 方法选择 |
2.2 案例选择 |
2.3 数据来源与数据收集 |
2.4 数据分析 |
3 研究发现:组织系统建构与演化 |
3.1 初创期(2002—2005年) |
3.2 转型升级期(2005—2011年) |
3.3 高质量发展期(2012—2020年) |
3.4 组织系统演化过程讨论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研究结论 |
4.2 贡献讨论 |
4.3 研究局限 |
(9)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性创新——以IMEC在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创新生态系统与突破性创新 |
1.1创新生态系统 |
1.2创新生态系统的领导者 |
1.3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的作用 |
2案例介绍 |
2.1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 |
2.2 IMEC与ASML的关系 |
3案例发现 |
3.1价值识别 |
3.1.1建立信任机制 |
3.1.2搭建合作桥梁 |
3.2协同共生 |
3.2.1联合资产所有权 |
3.2.2构建稳定网络 |
3.3价值创造 |
3.3.1巩固领导地位 |
3.3.2实现商业目的 |
3.3.3形成创业溢出效应 |
3.4 IMEC创新生态系统 |
4研究结论 |
(10)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准备 |
2.1 共同富裕现代化的概念界定 |
2.1.1 共同富裕 |
2.1.2 现代化 |
2.1.3 共同富裕现代化 |
2.2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目标定位 |
2.2.1 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探索 |
2.2.2 人民至上是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目标的根本立场 |
2.2.3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核心任务 |
第三章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基础 |
3.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与现代化的理论学说 |
3.1.1 建立以资产公有制为根本的社会主义制度 |
3.1.2 设想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 |
3.1.3 大工业生产体现现代化道路 |
3.2 列宁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观与现代化理论 |
3.2.1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观与现代化理论 |
3.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观与现代化理论 |
第四章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属性呈现 |
4.1 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解析与逻辑澄清 |
4.1.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4.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
4.1.3 共同富裕与现代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 |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关系 |
4.2.1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前进动力 |
4.2.2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制度优势 |
4.3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 |
4.3.1 非资本为逻辑的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 |
4.3.2 以社会公平正义为主线,共享现代化成果 |
4.3.3 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指向人的全面发展 |
4.3.4 坚持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提供中国智慧 |
第五章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实践进程 |
5.1 新中国成立前的共同富裕思想与现代化探索 |
5.1.1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共同富裕思想 |
5.1.2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现代化探索 |
5.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
5.2 毛泽东共同富裕与现代化思想: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基石 |
5.2.1 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形成 |
5.2.2 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内容 |
5.2.3 计划经济体制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 |
5.2.4 毛泽东现代化思想指导下的成就 |
5.3 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扬帆起航 |
5.3.1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开创 |
5.3.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继续发展 |
5.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界碑 |
5.4.1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 |
5.4.2 以区域振兴发展战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 |
5.4.3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
5.4.4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建设 |
5.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新征程 |
5.5.1 提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
5.5.2 提出“共享发展”战略 |
5.5.3 提出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
第六章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成就与面临挑战 |
6.1 我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成就 |
6.1.1 国民经济连上新台阶,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
6.1.2 基础产业发展实现新飞跃,惠民基础得到改善 |
6.1.3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突破 |
6.1.4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
6.2 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困难与挑战 |
6.2.1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艰巨 |
6.2.2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严峻 |
6.2.3 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中社会矛盾与问题多发 |
6.2.4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挑战加剧 |
第七章 坚定不移走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略 |
7.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
7.1.1 鼓励创新驱动,培育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
7.1.2 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为共享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
7.1.3 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区域间产业转移 |
7.1.4 全面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加速产业现代化协同发展 |
7.2 探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路径举措 |
7.2.1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
7.2.2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保障人民权益和福祉 |
7.2.3 坚持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
7.2.4 增强公务员能力,保证现代治理效能 |
7.3 完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体制 |
7.3.1 收入分配机制改革 |
7.3.2 要素市场体制改革 |
7.3.3 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
7.3.4 文化体制改革 |
7.3.5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打造企业知识产权新捷径(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研究[D]. 姚震. 中国政法大学, 2021
- [2]中国商标注册取得权制度的体系化完善[J]. 黄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2(01)
- [3]积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J]. 张银平. 企业文明, 2021(11)
- [4]DTC商业模式下企业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以逸仙电商为例[J]. 王晶. 商业会计, 2021(21)
- [5]珠海市香洲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J]. 黄剑萍,叶少苏,李世闻. 珠江论丛, 2020(02)
- [6]成都:打造知识产权司法服务新高地[N]. 查洪南. 检察日报, 2021
- [7]产业价值链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元宝曲线”的视角[J]. 李新宁,韩江波. 创新科技, 2021(10)
- [8]组织管理整体论:组织系统演化的过程启示[J]. 陈春花,梅亮.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 [9]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性创新——以IMEC在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实践为例[J]. 柳卸林,常馨之,董彩婷.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09)
- [10]中国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研究[D]. 金光旭. 吉林大学, 2021(01)
标签:共同富裕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