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集团主营钢铁业务整体上市情况介绍

武钢集团主营钢铁业务整体上市情况介绍

一、武钢集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情况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赵怡悦[1](2019)在《国有钢铁企业合并绩效研究 ——以宝钢换股合并武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钢铁行业是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最基本保障的原材料行业,与基本建设、机械制造、交通运输、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密切相关。钢铁行业在经历了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一方面面临着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另一方面又受到国家频频出台产业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影响。面对严峻的行业竞争压力,钢铁企业只有通过大规模并购重组,来整合资源、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府政策鼓励钢铁行业实施重组以获得规模效益,其中,国有钢铁企业在并购重组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并购重组一方面可以在短期内实现钢铁企业规模的飞跃,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整而不合”、无法实现预期效益的结果。基于此,本文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绩效状况展开了研究。本文的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思路,并且对国内外关于换股并购及并购绩效的一些文献进行梳理与评述。第二章为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概念及理论部分,介绍了换股合并的概念、企业合并的动因理论以及企业合并绩效的评价方法。第三章是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并购情况分析,从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入手,整理了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为宝钢换股合并武钢的具体案例部分,从案例选取原因及合并双方简介、合并动因、换股合并具体情况三个层面介绍了此次合并的整体情况。第五章为宝钢换股合并武钢的绩效分析,首先分析了合并类型、支付方式对合并绩效的影响,再对合并后的绩效展开具体分析。由于本次合并的双方均是受国资委实际控制的大型央企,其合并体现一定的国家意志,合并后可能更多地带来与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战略的契合,除了分析市场绩效、财务绩效,此部分还结合国企的特殊性分析了合并带来的非财务绩效。具体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此次合并的短期市场绩效;采用财务指标法分析了此次合并对宝钢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杜邦分析法分析了此次合并的综合财务绩效;采用经济增加值法评价此次合并对宝钢产生的价值效应;最后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本次合并的非财务绩效。第六章为本文的最后一章,通过上文分析得到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启示,总结研究过程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通过对宝钢换股吸收合并武钢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作为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的宝钢和武钢此次合并效率高、耗时短,在短期内财务指标有所提升,非财务绩效表现良好,重组整合的效益得到了显现。此次合并给其他钢铁企业及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提供了重要的实战指导及借鉴意义。

王君旸[2](2019)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央企并购的动因与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宝武并购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所涵盖的“三去一降一补”措施,对煤炭、钢铁、房地产等行业提出了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产品库存水平、减少过高债务危机、降低企业成本、扩大有效供给的任务。联系近几年我国中央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可以将央企并购原因归结为三点:首先是政策的推动为央企并购拉开了序幕。其次是因为全面推进当中的股改的促进,考虑到股改给全流通环境给并购带来的不确定性,部分央企更加倾向加速并购。最后是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使得很多央企试图通过并购增强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央企并购是否达到了目的,该过程中面临着何种风险,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又造成了哪些经济后果,这对于提高中央企业的并购整合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都是具有借鉴意义的。本文以宝武并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宝武并购的动因、运作流程、风险与应对、经济后果、财务绩效、市场反应,最终得出结论:宝武并购后将释放潜在协同效应,消除恶性竞争,增强经营能力,优化产业布局,是我国钢铁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为提升我国央企的国际影响力起到示范表率的作用。第一章是绪论,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研究方法、研究框架、论文的创新点以及相关概念界定——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过剩、并购。第二章是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本章主要介绍了规模效益理论、市场势力理论、效率理论和协同效应理论,并且围绕央企并购的动因、央企并购的经济后果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三章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央企并购的动因与风险,结合相关理论将其分为央企并购的传统动因——实现政府意图、实现代理人目标、实现并购的协同效应、挖掘潜在价值;供给侧改革实施以来的动因——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产品库存水平、减少过高债务危机、降低企业成本、扩大有效供给,同时介绍了央企并购中可能会存在的风险。第四章是案例介绍与动因分析,并购双方宝钢武钢的简介、并购运作流程,通过案例的梳理,发现宝武并购的动因体现在两个层面: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即响应国家政策、抵御外资渗透、提高产业集中度,化解过剩产能、提升管理水平、优化经营效益、降低财务风险。阐述了宝武并购过程中面临的三个方面的风险——人力资源整合、资产整合、经营整合。第五章是经济后果分析,阐释了宝武并购中的风险应对及其影响,通过财务指标法和案例分析法,发现宝武并购的绩效为正,盈利能力、负债能力、营运能力三项指标均保持稳定,而通过累计超额收益率的计算,也可以得到市场的积极信号。随着协同效应的缓慢释放和行业基本面的逐渐改善,宝武并购将进一步实现规模效应、激发产业活力,提升钢铁行业整体竞争力。第六章是结论与启示,总结宝武并购过程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对钢铁产业、央企以及政府提出了启发性的参考与建议。

周厚军[3](2018)在《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模式选择及效果研究 ——基于物产中大的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世纪90年代,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国有企业上市主要采取分拆上市的形式。分拆上市导致上市公司缺乏独立性,与母公司存在大量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为利益输送提供了便利。鉴于分拆上市的种种弊端,整体上市逐渐受到追捧。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始后,整体上市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整体上市存在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影响模式选择的因素众多,不同模式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如何选择适合企业的模式?不同模式又将对公司治理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问题成了国有企业在推行整体上市过程中日益关心的问题。为此,本文对整体上市的模式选择及其效果展开研究,这里的“效果”主要是指公司治理效果,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最终也会起到改善公司财务绩效的作用,为此本文对物产中大整体上市的财务效果也进行了分析,以反映公司治理优化的最终效果。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以整体上市的模式选择为切入点,对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整体上市模式选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路径及效果进行分析。本文第二章对海内外学者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本文使用的相关理论。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三个:企业边界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效率理论。企业边界理论是用于解释整体上市是如何降低企业的管理、交易和生产成本,从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委托代理理论是用于解释整体上市是如何改善公司治理,降低代理成本。效率理论是解释整体上市是如何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进而改善公司经营业绩的。第三章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整体上市的制度背景和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现状和模式特征。截止2017年底,共有206家企业宣告整体上市的方案,目前整体上市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当前国有企业最常用的几种整体上市的模式,包括换股IPO模式、换股吸收合并模式、反向收购母公司模式,反向收购模式又可进一步分为:自有资金收购、定向增发、公开增发三种模式,目前采用定向增发模式的企业占主流。第四章为理论分析,由于本文涉及不同模式的比较,而本文属于单案例研究,为此本章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不同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模式选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影响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自身的条件及需求(又可进一步分为:公司治理情况、未上市资产质量、融资需求、现金流情况)、政策及资本市场情况、方案实施成本和实施风险四个方面。不同模式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不同,不同之处主要包括股权结构、关联交易、同业竞争、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效果、管理层整合等几个方面。第五章为案例分析,重点分析物产中大整体上市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模式选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路径及效果。首先,在模式选择这一部分,本文从企业自身条件、政策及资本市场条件、实施成本和风险几个角度分析了影响整体上市模式选择的因素,本文认为定向增发模式和法人整体上市模式是最适合物产中大的模式;其次,在模式选择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方面,定向增发模式和法人整体上市模式显着影响了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层、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对公司治理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后,在整体上市的财务效果这一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物产中大财务绩效来评价物产中大整体上市后公司治理优化的最终效果。整体上市后,物产中大财务绩效有所改善但效果有限,由于整体上市时间较短,公司治理的优化可能尚未完全体现到公司财务效果上。通过理论层面、宏观层面、案例层面的分析,本文认为整体上市模式选择能显着改善公司治理,但也有一定局限性。整体上市大幅减少了不必要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增强了上市公司独立性,但定向增发也会使国有股比例大幅上升。为此,企业有必要大力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者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增强股权制衡,从而起到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效果。

刘黎[4](2014)在《整体上市模式选择与企业价值研究 ——基于南钢集团的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整体上市是中国资本市场上一个相对于分拆上市而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由于历史原因,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早期,许多企业受资本市场容量和企业资产质量等因素限制,无法满足证券市场上市要求,为此采取的做法是将一部分优质资产分拆剥离出来进行改制上市,即理论与实务界称之为“分拆上市”。这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盛行许久,但也使得中国资本市场未能及时与世界接轨,显得有些先天不足。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战略地位的确立,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资本市场逐步进入全流通时代,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资本市场的作用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并得到越来越有利的发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分拆上市逐渐暴露出弊端,如不公正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违规提供担保、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等。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为此,从2003年起,国家相关机构开始制定政策探索企业整体上市的途径,以缓解分拆上市带来的弊端。随后,国资委不断出台政策,2006年国资委提出:“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2007年提出“要加大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具备条件的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主营业务整体上市。”2011年,国资委主任王勇表示还要继续推动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整体上市。于是,利用资本市场迅速积聚和集中资本,提高企业规模和竞争实力,就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迫切任务。顺应趋势,许多有实力的企业在经历分拆上市后借此契机都纷纷加入整体上市的浪潮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TCL集团、百联股份、武钢股份、宝钢股份、上海汽车、南钢集团等,大型企业整体上市应运而生并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热点。基于此,本文选取整体上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南钢集团作为案例,对整体上市模式选择与公司价值进行研究,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试图对整体上市的发展理论进行梳理,以完善对整体上市的研究。文章分六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分别介绍了整体上市与企业价值的理论综述。第三章介绍了整体上市与企业价值相关的理论基础。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分别阐述。第四章为整体上市的动因与模式选择和对企业价值变动的研究。介绍了目前整体上市三种主要模式是增发收购模式、换股吸收合并模式和换股IPO模式,分析了三种模式的特点及对比分析各自的适用特点。然后重点针对定向增发模式,分析了定向增发模式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效果。第五章为南钢集团案例分析。以南钢集团为具体案例分析,定向增发收购模式下整体上市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第六章为案例启示与展望。对案例进行总结,给我们的启示与未来的展望。经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文献梳理与探究发现,企业通过整体上市,整合企业产业链条,整合上下游关系,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减少关联交易的发生,改善公司的治理环境和股权结构,实现规模效益与协同效应,企业价值得到了提升。但同样应当注意企业整体上市也存在着风险,短期效果明显,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的贡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整体上市是目前资本市场上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整体上市的研究还处于积极探索阶段。本文对当前资本市场上整体上市的模式选择进行探究,较为系统、全面的梳理、总结了主要整体上市模式的特点及各自不同适用性,对整体上市模式选择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正在或未来即将踏上整体上市之路的企业集团提供些许理论的支持和参考。2.对公司价值的研究一直是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本文研究定向增发模式下整体上市后对公司价值创造的影响,并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综合分析评价企业价值的影响。认为整体上市确实给企业价值带来了提升,但这种提升效果在短期来看具有明显效果,从长期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选取定向增发模式下南钢集团公司作为案例,具体分析评价其整体上市后价值的提升效果。通过具体实例研究,为其他企业集团未来整体上市提供实务指导。

王媛媛[5](2012)在《整体上市中的国有资本增值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国有企业上市的历程,实际上是由“国有独资”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走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过程,是由部分改制上市走向整体上市的过程。整体上市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必经之径,是增强上市公司独立性的治本之策,是解决上市公司同业竞争问题的主要途径。整体上市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背景下,从资本的属性理论、资本运营理论和资本市场功能效应理论三个方面阐述了整体上市中的国有资本增值的理论基础,在对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法、事件研究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整体上市中的国有资本增值问题做了不同层面的实证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同时对在整体上市实践中影响国有资本增值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揭示并提出了解决处理办法。

李晓艳[6](2011)在《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以及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加快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的公司制改革,尤其是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仍然是一项重点工作。本论文主要研究我国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理论与实践,从资产重组的概念和理论入手,采用归纳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当前我国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面临的问题,从微观层面到中观层面再到宏观层面,归纳出资产重组对其所在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提出适合我国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发展方向及对策,从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大型国有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是市场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多数情形下,资产重组可以为企业创造增量价值;即便是不能为公司个体带来价值,在新市场环境中,资产重组也能为市场的繁荣和夯实基础做出贡献。文章以2010年“两会”精神以及中央企业“十二五”规划和发展战略为指导,分析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五种模式,指出我国大型国有上市公司通过重组不仅要做大做强,更要做优做强,并强调对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监管的重要性,从而推进企业科技资源整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

张宁[7](2010)在《公司整体上市研究 ——基于东方电气的案例分析》文中认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分拆上市”。这种做法为上市公司的运作留下了不少隐患。一是,控股母公司和上市子公司之间关联交易普遍;二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控制权结构使得对大股东的约束机制缺失,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频发。这些丑恶的现象对上市公司而言,严重影响中小股东对其投资的欲望和心情,以致出现流通股东对控股股东产生信任危机,进而导致资本市场融资环境的不断恶化。因此,整体上市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应运而生,并受到广泛关注。所谓整体上市,是和分拆上市比较而言的,是指母公司通过资产重组,以现有的下属上市公司这一平台使其全部或者主要经营资产上市。通过整体上市,不但可以缓解、解决分拆上市下长期存在市场顽疾,而且新资产的注入还可能给上市公司注入新的增长活力。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上的背景而展开的。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对比研究法等多种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企业整体上市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重点探讨整体上市模式在我国的应用问题。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全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以及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迄今为止国内整体上市相关理论研究文献的主要观点,并简单小结。第三部分为整体上市的动因分析,介绍了整体上市公司的深层次动因。第四部分为公司整体上市基本模式的比较分析。主要介绍分析了反向收购母公司模式、换股IPO模式和换股吸收合并模式三种基本模式下实现整体上市的典型公司情况。第五部分是以东方电气整体上市为案例,深入分析其整体上市的动因,并对其整体上市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阐述,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体上市的“东电模式”做了评述。第六部分对整体上市提出政策性的建议,文章最后指出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继续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贡献在于:第一,从理论上分析了整体上市的合理性,即整体上市可以通过实现规模经济和降低交易成本以及优势互补来实现经营协同效应;通过并购重组实现管理协同效应;通过资金成本的下降和合理避税来实现财务协同效应;整体上市可以实现企业强大的市场势力,进而可能达到垄断;整体上市可通过多元化经营降低企业风险;通过整体上市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业组织的调整;整体上市同时可以获取优质的资产,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第二,对整体上市的已有模式做了详细的案例剖析,即分别以鞍钢股份、武钢股份、中软股份和TCL集团以及百联集团为例来阐释三种基本模式下的整体上市,并以东方电气主业资产的整体上市为例详细剖析了“东电模式”。第三,通过对整体上市的案例进行研究,得到整体上市各模式适用的基本条件,可以为那些准备整体上市的企业集团提供依据。本文的主要不足在于没有对整体上市的样本公司进行动态的跟踪研究。

徐键益[8](2010)在《我国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效果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自TCL集团换股吸收合并TCL通讯同时首次公开发行以来,整体上市便一直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对企业整体上市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以及实证检验近年来我国企业整体上市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课题。鉴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据上市公司主体地位,本文将着重研究国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问题。首先,本文在界定整体上市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整体上市的优点,并对与整体上市有关的企业边界理论及并购理论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国内相关研究,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特殊性。其次,回顾了我国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现状,并结合TCL集团、武钢股份、攀钢钢钒三个典型案例,分析了各自的整体上市过程、模式的特点、产生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建立了整体上市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已完成整体上市的29家国有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衡道庆[9](2010)在《紧扣两大主线 国资涌动整体上市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资委和证监会均将推动国有资产整体上市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在此背景下,一大批央企和地方国资企业纷纷发力,推进整体上市进程。而提高资产证券化比重和推进兼并重组,则成为其中的两条主线。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去年底表示,2010年要积极推动企业集团核心业务资产上市?

赵萱[10](2010)在《我国钢铁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开上市是企业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整体上市是金融创新的典范。自2004年以来,TCL集团(000100)吸收合并TCL通讯(000542)并成功实现整体上市,武钢股份(600005)以定向增发收购武钢集团主业的方式实施整体上市,第一百货(600631)以吸收合并的方式合并华联商厦(600632)实现百联集团的整体上市,这些以产业整合为主要目的的集团整体上市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要求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家政策明确支持整体上市等金融创新的发展,加上一些成功的整体上市案例在市场上产生了巨大的财富效应,使得资本市场上掀起了整体上市的热潮。纵观国内大部分文献,大多对现阶段的整体上市持正面肯定的态度,认为整体上市有利于减少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发挥企业集团的产业优势,降低企业与市场的交易费用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功能与整合功能,促进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本文分析了企业整体上市模式和几种模式的适用性,从成本、上市程序要求、上市效果的视角对钢铁行业整体上市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我国钢铁行业的整体上市特点。从钢铁行业的特殊性出发,结合当前钢铁行业的发展特点来叙述,再进行两种整体上市模式分析,定向增发反收购母公司资产模式---鞍钢模式,通过对大股东进行定向增发,以收购其手中持有的资产,这是在全流通之后开始流行的整体上市途径。由于不存在再融资行为,较容易被中小股东所接受,对大股东而言也可以提高对上市公司的控股比例。由于收购的资产质量较高又没有融资行为,鞍钢新轧、太钢不锈、本钢板材的都采取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流通股的方式。集团借壳整体上市模式---武钢模式对主业资产和辅业资产都非常庞大的公司可以借鉴,可能存在上市子公司资金不足或收购资产金额较大等问题。通过比较,发现两种整体上市模式的共同点:集团资产质量相对较好,比较两者的不同点:融资行为、定价机制分析、适用环境不同。本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整体上市对财务战略与组织再造的影响,公司战略分析,整体上市的财务安排与战略,流程再造和组织整合对集团战略的支撑作用,最后对钢铁企业整体上市模式选择提出了建议。现实中,中国钢铁企业(集团)采用的整体上市模式各有差异。所以说,各类模式都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不存在哪个具体途径最优的问题,关键在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下属资产的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更适合采用何种模式。在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的实施条件,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成功的外在条件分析,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成功的内在条件分析。一、研究目的1、详细分析主要的整体上市模式,运用比较案例法得出各模式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其适用性在之前的研究中,大都是对我国现存的几种整体上市模式本身的介绍,很少涉及专门的钢铁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情况。本文意在通过对钢铁企业集团具体案例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整体上市的现状及运用了哪几种比较主要的整体上市模式,对每个公司进行了情况和特点概述,得到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提出不同企业选择不同整体上市模式的启示;在介绍了我国证券市场中已经出现的各种整体上市模式的应用之后,看几家钢铁企业在整体上市中是选择的何种模式,具体介绍在我国证券市场全流通前和全流通后的两种主要整体上市模式,通过对其上市前后的各个财务指标的比较得出整体上市的效果如何,再结合实际分析两种上市模式的异同和各自的优缺点,看整体上市模式选择背后的战略规划与流程再造。2、总结出钢铁企业整体上市的特征和实施条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在理论分析的铺垫前提下,讨论整体上市对于我国证券业和上市企业产生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促使企业整体上市的经济动因,提炼出我国企业整体上市主要采取的一般模式。主要就两种上市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一个企业要能成功实施整体上市需要具备的内在和外在条件这对即将采取整体上市来进行融资扩容的钢铁企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二、主要内容第一章:主要概述了本文的写作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本文的主要贡献。钢铁企业最重要特点是投资大、固定资产比重高,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企业的运行,加入WTO后国际巨头纷纷进驻国内市场,更是加剧了钢铁行业的竞争,整体上市是企业能借助于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的融资力量,以快速、合理、有效的方式筹集大批资金,满足中国钢铁业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理清文章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结构。第二章:企业整体上市的相关文献综述。分析成功的整体上市案例,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为后续钢铁企业的上市提供借鉴,减少重复和走弯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多家机构和学者对整体上市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是案例研究,主要列举了TCL、武钢股份和宝钢股份以及它们上市效果比较的相关研究成果,其次是针对整体上市模式的研究,如三模式说,四模式说,还有多模式说。第三章:整体上市的基本理论分析。概述了整体上市的基本概念、与分拆上市的比较和它自身的特点,阐述了它的意义和作用,即有利于国有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和促进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有利于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和防范金融风险,最后详细分析了整体上市的几大动因。介绍了几种我国现有的企业整体上市模式:A+H模式、反向收购母公司模式、换股吸收合并模式、换股IPO这四种模式,并结合我国企业整体上市模式的实际情况,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我国企业整体上市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我国企业整体上市模式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整体上市模式在我国的相应适用范围。第四章:我国钢铁企业集团整体上市的模式研究。首先回顾了中国钢铁企业集团整体上市的现状。总结了中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的模式,主要整体上市模式有定向增发反收购母公司资产模式(鞍钢股份、本钢板材、太钢不锈和包钢股份)、集团公司借壳整体上市模式(武钢股份、宝钢股份)、渐进式股权重组模式(华菱管线)等。基于对两个典型模式—武钢模式和鞍钢模式的具体案例效果分析,讨论了两种模式的共同点和区别,并就钢铁企业整体上市模式选择提出一些建议,以给将来钢铁企业整体上市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第五章: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的特征及对策分析。本章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的特征,主要包括避免关联交易、完成产业整合,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整体上市模式的创新三个方面。其中整体上市模式的创新是我国钢铁企业结合自身具体实际情况,综合市场和政策面进行设计的上市方案。从六大整体上市的钢铁公司运营情况出发,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分析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成功实施的条件。最后,在总结我国钢铁公司整体上市成功经验后归纳出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的相关对策,对后续其他钢铁公司整体上市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第六章:结论。基于整体上市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目前的整体上市发展现状,总结了各集团的整体上市模式,并分析了它们的特征,最后提出了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的一些对策而得出的几点结论。三、主要贡献国内有关钢铁企业整体上市的研究较少,且不系统,本文从整体上市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实际案例分析,系统地对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以案例分析的方法总结了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的经验,也分析了部分失败的案例和失败教训,为即将整体上市的钢铁企业提供借鉴与参考。不同特征的钢铁企业,应采用适用自己的创新性模式,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他人成功经验。如武钢股份通过上市子公司反向吸收合并母公司主业资产的方式实现了整体上市,不但生产能力大大加强,达到规模效应,同时其主营收入和盈利能力也大幅度提高,取得了整体上市的成功;鞍钢股份是在全流通背景下产生的创新金融模式,它是采取向大股东定向增发的模式实现的“零融资”整体上市;华菱管线针对企业集中度低的特点,以渐进式股权重组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成功实现主体资产的一体化运作,既没有对股票市场产生压力,又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分步重组方式,可减少对公司运营和业绩的影响与冲击。2、针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的条件,给期望整体上市的钢铁企业提供参考依据。企业要实施整体上市,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体现在不良资产率、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和分配能力四个指标上。不良资产率是指不良资产与企业股东权益的比值,不能参与企业正常资金周转,所以要实现企业整体上市,其不良资产率必须低于某一规定值。资产负债率反映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要进行上市融资,负债率必须低于70%。并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和分配能力。另外,要实施整体上市,企业必须具备简单的股权关系,并减少甚至避免关联交易。除了整体上市的必要条件之外,要成功实现企业整体上市,还必须注意政策法规方面的要求和创新模式的选择。针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给期望整体上市的钢铁企业准备提供参考。3、分析了整体上市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给整体上市后的钢铁企业运作提供参考。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的特征表现在避免关联交易,完成产业整合、国家政策支持和整体上市模式的创新等三个方面。在整体上市过程中主要存在收购定价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所筹集的资金管理不明、缺少独立第三方评估上市资产价值和证券市场的市场容量的吸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三点应对之策:第一,遵循市场内在规律;第二,对资产要有正确的评估;第三,简单明晰的股权结构。

二、武钢集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情况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钢集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情况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钢铁企业合并绩效研究 ——以宝钢换股合并武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换股合并
        二、合并绩效
    第二节 企业合并动因理论
        一、协同效应理论
        二、规模效应理论
        三、市场势力理论
    第三节 企业合并绩效评价方法
        一、事件研究法
        二、财务指标法
        三、经济增加值法
        四、国企合并的非财务绩效评价
第三章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及钢铁企业并购现状
    第一节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一、产能与需求情况
        二、行业集中度
        三、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
        四、出口盈利能力
    第二节 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一、国有钢铁企业主导的区域内重组
        二、国有钢铁企业与民营钢铁企业的强弱联合
        三、国有钢铁企业的强强联合
    第三节 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
        一、跨地区并购重组存在困难
        二、并购重组缺乏长期战略性
        三、并购后整合力度不够
第四章 宝钢换股合并武钢案例
    第一节 案例选择原因及企业基本情况
        一、案例选择原因
        二、宝钢与武钢的概况
    第二节 合并动因分析
        一、政府宏观政策推动
        二、企业层面并购动因分析
    第三节 换股合并具体情况
        一、合并方案
        二、合并历程
        三、合并结果
第五章 宝钢换股合并武钢的绩效分析
    第一节 合并对绩效的影响分析
        一、合并类型对绩效的影响
        二、合并支付方式对绩效的影响
    第二节 市场绩效分析
    第三节 财务绩效分析
        一、基于财务指标的财务绩效分析
        二、基于经济增加值的财务绩效分析
    第四节 非财务绩效分析
        一、合并后的整合效果
        二、合并后综合实力的变化
        三、合并后与国家战略及政策的契合度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启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央企并购的动因与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宝武并购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写作创新点
    1.6 相关概念界定
        1.6.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6.2 产能过剩的概念界定
        1.6.3 并购的概念界定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规模效益理论
        2.1.2 市场势力理论
        2.1.3 效率理论
        2.1.4 协同效应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并购动因的文献综述
        2.2.2 并购经济后果的文献综述
        2.2.3 央企并购的文献综述
        2.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央企并购的动因与风险
    3.1 央企并购的传统动因
        3.1.1 历程回溯
        3.1.2 动因总结
    3.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央企并购的动因
        3.2.1 化解过剩产能
        3.2.2 降低产品库存水平
        3.2.3 减少过高债务危机
        3.2.4 降低企业成本
        3.2.5 扩大有效供给
    3.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央企并购的风险
        3.3.1 人力资源整合的风险
        3.3.2 资产整合的风险
        3.3.3 经营整合的风险
第四章 宝武并购的动因与风险
    4.1 并购案例介绍
        4.1.1 宝钢简介
        4.1.2 武钢简介
        4.1.3 并购运作流程
    4.2 宝武并购的动因
        4.2.1 宏观层面动因
        4.2.2 微观层面动因
    4.3 宝武并购的风险
        4.3.1 人力资源整合的风险
        4.3.2 资产整合的风险
        4.3.3 经营整合的风险
第五章 宝武并购的经济后果分析
    5.1 宝武并购的风险应对
        5.1.1 激发产业链协同效应,推动行业去产能
        5.1.2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杠杆水平
        5.1.3 整合上中下游资源,全面削减成本
        5.1.4 实现顶层设计优化,补足竞争短板
    5.2 宝武并购前后财务指标变化
        5.2.1 偿债能力得到改善
        5.2.2 营运能力稳中有升
        5.2.3 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5.3 宝武并购的短期市场反应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3)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模式选择及效果研究 ——基于物产中大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2.3 研究方法
    1.3 创新与不足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和局限性
2.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整体上市的模式
        2.1.2 整体上市与公司治理
        2.1.3 整体上市与财务绩效
        2.1.4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企业边界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效率理论
3.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制度背景及发展现状
    3.1 概念界定
        3.1.1 整体上市的概念界定
        3.1.2 整体上市的模式概述
        3.1.3 换股IPO模式
        3.1.4 换股吸收合并模式
        3.1.5 定向增发反向收购母公司模式
        3.1.6 公开增发反向收购模式
        3.1.7 自有资金反向收购模式
        3.1.8 法人整体上市模式与主业资产上市模式
    3.2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制度背景及发展历程
        3.2.1 萌芽阶段(2006年以前)
        3.2.2 发展阶段(2006年-2012年)
        3.2.3 成熟阶段(2013年至今)
    3.3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特征分析
        3.3.1 模式特征——定向增发占主导地位
        3.3.2 行业特征——地产、钢铁居多
        3.3.3 地域特征——上海地区最为活跃
4.整体上市模式选择与公司治理效应的理论分析
    4.1 整体上市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企业自身的条件及需求
        4.1.2 政策及资本市场情况
        4.1.3 运作成本
        4.1.4 方案实施风险
    4.2 整体上市模式选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
        4.2.1 股权结构
        4.2.2 关联交易
        4.2.3 管理层整合
        4.2.4 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效果
5.物产中大整体上市的案例研究
    5.1 案例描述
        5.1.1 公司简介
        5.1.2 整体上市的过程
        5.1.3 整体上市的方案
        5.1.4 整体上市的动机
    5.2 物产中大整体上市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企业自身条件及需求分析
        5.2.2 政策及资本市场条件
        5.2.3 不同方案实施的成本比较
        5.2.4 不同方案实施的风险比较
        5.2.5 不同方案的综合比较
    5.3 物产中大整体上市模式选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5.3.1 股权集中度提高,国有股比例大幅上升
        5.3.2 内部治理机构重组,战略投资者和员工话语权增强
        5.3.3 关联交易显着减少
        5.3.4 同业竞争显着降低
        5.3.5 整体上市模式选择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综合评价
    5.4 物产中大整体上市的财务效果分析
        5.4.1 公司治理影响财务绩效的路径分析
        5.4.2 物产中大整体上市的财务效果分析
    5.5 案例分析结论
6.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4)整体上市模式选择与企业价值研究 ——基于南钢集团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路径
    第四节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整体上市文献综述
    第二节 企业价值文献综述
第三章 整体上市与企业价值相关理论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基础
    第二节 经济学理论基础
    第三节 企业价值理论基础
第四章 整体上市的动因与模式选择
    第一节 整体上市的动因
    第二节 整体上市的模式选择
    第三节 定向增发整体上市模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第五章 南钢集团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简介
    第二节 南钢集团整体上市背景
    第三节 整体上市方案选择及进程
    第四节 整体上市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第六章 案例启示与展望
    第一节 案例启示
    第二节 未来展望及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整体上市中的国有资本增值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和难点
第二章 整体上市中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理论分析
    2.1 资本的属性理论
    2.2 资本运营理论
    2.3 资本市场功能效应理论
第三章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模式分析
    3.1 未上市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模式
    3.2 已上市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模式
第四章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基本情况
    4.1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历程
    4.2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基本情况
第五章 整体上市中国有资本增值实证分析
    5.1 不同整体上市模式下的国有资本增值实证分析
    5.2 整体上市时机的研究
    5.3 整体上市中国有资本增值综合研究
    5.4 实证研究结论
第六章 整体上市中有关国有资本增值的问题及处理
    6.1 整体上市时注入资产的质量问题
    6.2 母公司以资产认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与数量的矛盾问题
    6.3 国有企业整体 IPO 时社会统筹外费用的计提问题
    6.4 整体上市后的激励制度与国有资本市值管理制度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绪论
    1.1 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际重组与并购现状
        1.2.2 中国企业重组与并购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论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2 资产重组相关理论综述
    2.1 资产重组概念的界定
        2.1.1 并购
        2.1.2 企业重组
        2.1.3 资产重组
    2.2 资产重组的方式
        2.2.1 扩张型公司资产重组
        2.2.2 调整型公司资产重组
        2.2.3 控制权变更性公司资产重组
    2.3 理论文献综述
        2.3.1 西方重组并购理论
        2.3.2 公司战略和竞争力理论
3 我国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践概述
    3.1 历史回顾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3.1.1 初级阶段(2002年以前)
        3.1.2 规范发展阶段(2002-2005年)
        3.1.3 规范与发展并举的市场化阶段(2005年至今)
    3.2 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模式
        3.2.1 模式一:"强强联合"
        3.2.2 模式二:"以强并弱"
        3.2.3 模式三:产业链整合
        3.2.4 模式四: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集团
        3.2.5 模式五:主辅分离
    3.3 我国国有企业集团资产重组典型案例
        3.3.1 产业型控股公司
        3.3.2 国有投资型控股公司
4 我国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4.1 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积极作用
        4.1.1 推进内部重组整合,提高集团核心竞争力
        4.1.2 国有企业集团通过整体上市整合行业资源
        4.1.3 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4.2 当前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面临的问题
        4.2.1 虚假重组和财务性重组问题突出
        4.2.2 行政干预色彩浓厚
        4.2.3 不完善市场的制约
        4.2.4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4.2.5 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
5 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创新及政策建议
    5.1 创新融资和支付方式
    5.2 积极利用分拆分立模式
    5.3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5.4 完善重组过程监管
    5.5 注重重组后的企业整合
6 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和注释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摘要

(7)公司整体上市研究 ——基于东方电气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1.4 主要创新和不足
2. 整体上市的相关文献综述
3. 整体上市的动因分析
    3.1 追求协同效应
        3.1.1 经营协同
        3.1.2 管理协同
        3.1.3 则务协同
    3.2 追求市场势力
    3.3 降低风险
    3.4. 获取目标公司优质资产
    3.5 进行产业组织
4. 整体上市基本模式比较分析
    4.1 整体上市的基本模式
    4.2 整体上市模式的比较分析
5. 东方电气整体上市个案分析
    5.1 东方电气及整合企业介绍
        5.1.1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5.1.2 东方电机基本情况
        5.1.3 东方锅炉基本情况
        5.1.4 东方汽轮机基本情况
    5.2 东方电气整体上市过程
        5.2.1 东方电气整体上市的动因分析
        5.2.2 东方电气整体上市方案综述
        5.2.3 东方电气整体上市方案实施
    5.3 东方电气整体上市案例评述
        5.3.1 "东电模式"与三种整体上市基本模式的比较
        5.3.2 "东电模式"协同效应的体现
        5.3.3 "东电模式"适用范围的研究
        5.3.4 "东电模式"下应注意的问题
6. 对整体上市的政策建议
    6.1 加强整体上市过程中信息披露
    6.2 规范整体上市过程中的资产定价
    6.3 强化整体上市过程中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6.4 加快集团公司改制,使上市公司早日"独立"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8)我国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整体上市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整体上市的概念及优点
        2.1.1 整体上市的概念
        2.1.2 整体上市的优点
    2.2 企业边界理论——整体上市的微观经济学基础
        2.2.1 企业边界理论
        2.2.2 企业横向边界与企业整体上市
        2.2.3 企业的纵向边界与企业整体上市
    2.3 并购理论——整体上市的动因分析
        2.3.1 效率理论
        2.3.2 信息理论
        2.3.3 代理理论
        2.3.4 规模效益理论
    2.4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2.5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2.6 我国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特殊性
第三章 我国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现状及案例分析
    3.1 我国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现状
    3.2 TCL 集团整体上市案例
        3.2.1 TCL 集团与 TCL 通讯(000542)介绍
        3.2.2 TCL 集团整体上市情况介绍
        3.2.3 TCL 集团整体上市模式特点
    3.3 武钢集团整体上市案例
        3.3.1 武汉钢铁集团与武钢股份(600005)介绍
        3.3.2 武钢股份整体上市情况介绍
        3.3.3 武钢集团整体上市模式的特点
        3.3.4 武钢集团注入资产情况介绍
        3.3.5 整体上市对武钢集团的影响
        3.3.6 分析与评价
    3.4 攀钢集团整体上市分析
        3.4.1 攀钢集团及攀钢钢钒情况介绍
        3.4.2 攀钢集团整体上市过程介绍
        3.4.3 攀钢集团整体上市模式的特点
        3.4.4 攀钢集团整体上市方案特点
        3.4.5 攀钢集团整体上市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效果评价分析
    4.1 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4.1.1 研究方法
        4.1.2 研究对象
    4.2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指标计算结果
        4.2.1 效果评价指标
        4.2.2 指标计算结果
    4.3 实证研究结果及结论
        4.3.1 实证研究结果
        4.3.2 对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与启示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我国钢铁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 主要贡献
2. 整体上市相关文献综述
    2.1 案例研究
        2.1.1 TCL集团
        2.1.2 武钢股份
        2.1.3 案例对比研究
        2.1.4 其他案例分析
    2.2 对整体上市模式的研究
3. 整体上市的基本理论分析
    3.1 整体上市的概念
    3.2 整体上市的意义和作用
    3.3 整体上市的动因分析
        3.3.1 整合企业优势资源,优化配置企业资产
        3.3.2 规范上市公司运作,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3.3.3 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3.3.4 提高公司管理效率
        3.3.5 整体上市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
        3.3.6 财富效应和市值放大效应
    3.4 企业整体上市模式分析
        3.4.1 A+H模式
        3.4.2 反向收购母公司模式
        3.4.3 换股吸收合并模式
        3.4.4 换股IPO模式
    3.5 本章小结
4. 钢铁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模式研究
    4.1 钢铁企业集团整体上市现状分析
        4.1.1 武钢股份
        4.1.2 宝钢股份
        4.1.3 华菱管线
        4.1.4 鞍钢股份
        4.1.5 本钢股份
        4.1.6 太钢股份
    4.2 中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模式分析
        4.2.1 集团公司借壳整体上市模式—武钢模式
        4.2.2 定向增发反收购母公司资产模式—鞍钢模式
    4.3 效果分析
        4.3.1 武钢集团整体上市
        4.3.2 鞍钢集团整体上市
    4.4 模式选择
        4.4.1 两种整体上市模式的共同点
        4.4.2 两种上市模式的区别
        4.4.3 两种整体上市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的特征及对策分析
    5.1 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的特征
        5.1.1 避免关联交易,完成产业整合
        5.1.2 国家政策支持
        5.1.3 整体上市模式的创新
    5.2 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的实施条件
        5.2.1 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条件分析
        5.2.2 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成功的内在条件分析
    5.3 我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市的对策
        5.3.1 遵循市场内在规律
        5.3.2 资产的正确评估
        5.3.3 要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四、武钢集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情况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钢铁企业合并绩效研究 ——以宝钢换股合并武钢为例[D]. 赵怡悦.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央企并购的动因与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宝武并购的案例分析[D]. 王君旸. 苏州大学, 2019(04)
  • [3]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模式选择及效果研究 ——基于物产中大的案例分析[D]. 周厚军. 西南财经大学, 2018(01)
  • [4]整体上市模式选择与企业价值研究 ——基于南钢集团的案例研究[D]. 刘黎. 浙江财经大学, 2014(02)
  • [5]整体上市中的国有资本增值问题研究[D]. 王媛媛. 西北师范大学, 2012(03)
  • [6]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证研究[D]. 李晓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04)
  • [7]公司整体上市研究 ——基于东方电气的案例分析[D]. 张宁.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8)
  • [8]我国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效果评价研究[D]. 徐键益. 合肥工业大学, 2010(05)
  • [9]紧扣两大主线 国资涌动整体上市潮[N]. 衡道庆. 上海证券报, 2010
  • [10]我国钢铁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模式研究[D]. 赵萱.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武钢集团主营钢铁业务整体上市情况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