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湾发展电子专用化学品(论文文献综述)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2021)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闽政办[2021]4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福建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8月16日福建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前言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南平市人民政府[2](2021)在《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南政综[2021]5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王鹏飞[3](2021)在《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洗涤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洗涤技术是人类保持健康、维持生存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追求美好生活、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方式。人类洗涤的历史与文明史一样悠久绵长,从4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到我国的先秦,无不昭示着洗涤与洗涤技术的古老。但现代意义上的洗涤及其技术,是以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利用为标志的,在西方出现于19世纪末,在我国则更是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中央工业试验所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是我国日化工业特别是洗涤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洗涤技术研发的核心和龙头。以之为研究对象和视角,有助于系统梳理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全貌。迄今国内外关于我国洗涤技术发展的研究,仅局限于相关成果的介绍或者是某一时段前沿的综述,且多为专业人员编写,相对缺乏科学社会学如动因、特征与影响等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讨论;同时,关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系统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基于丰富一手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院史档案,本文从该院70年洗涤技术研发的发掘、梳理中透视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的历程、动因、特征、影响及其当代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对档案资料进行初步分类、整理时,笔者提炼出一些问题,如:为何我国50年代末才决定发展此项无任何研发究经验的工业生产技术?在薄弱的基础上技术是如何起步的?各项具体的技术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究竟哪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整体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在技术与社会交互上,哪些因素对技术发展路径产生深刻影响?洗涤技术研发的模式和机制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技术的发展又如何重塑了人们的洗涤、生活习惯?研究主体上,作为核心研究机构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在我国洗涤技术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其体制的不断变化对技术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其曲折发展史对我国今天日用化工的研发与应用走向大国和强国有哪些深刻的启示?……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国内外洗涤技术的发展为大背景,分别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它离子型(非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助剂及产品、合成脂肪酸等四大洗涤生产技术入手,以关键生产工艺的突破和关键产品研发为主线,重点分析各项技术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和突破过程,以及具体技术研发之间的逻辑关系,阐明究竟是哪些关键工艺开发引起了工业生产和产品使用的巨大变化;同时,注重对相关技术的研发缘由、研究背景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具体探讨,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技术的发展。经过案例分析,本文得到若干重要发现,譬如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技术是当时社会急切需求的产物,因此开发呈现出研究、运用、生产“倒置”的情形,即在初步完成技术开发后就立刻组织生产,再回头对技术进行规范化和深化研究;又如,改革开放后市场对多元洗涤产品的需求是洗涤技术由单一向多元转型的重要动因。以上两个典型,生动反映出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因素对技术研发的内在导向。经过“分进合击”式的案例具体研究,本文从历史特征、发展动因和研发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洗涤技术整体上经历了初创期、过渡期、全面发展期和创新发展期四个阶段,而这正契合了我国技术研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新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以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分析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反映出社会需求、政策导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环保要素在不同时代、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共塑了技术发展的路径和走向;伴随洗涤领域中市场在研究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洗涤技术的研发机制逐渐由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度和转化。本文仍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全面拓展,如全球视野中我国洗涤技术的地位以及中外洗涤技术发展的比较、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核心力量的潜力发挥等。
王雪琪[4](2021)在《民国药品商标设计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早在明清时期欧风东渐,西药跟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就进入我国,但其最初只是作为传教的附带品,还谈不上与中国本土的中药抗衡。发展至民国时期,随着西方商品在中国市场的大量倾销,在医药领域西药所占比重日益提高。发展至1929年,当中药废止制度提出后,西药进入中国市场的数量剧增。在西药洪水滔天的冲击下,传统中药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在生死抉择的背景下,中药企业意识到药品宣传销售中商标设计的重要性。于是在现实性与紧迫性的双重压力下,中药的商标设计中大量将本土化的符号与西方的设计语汇进行融合,从而开辟了近代药品商标的设计思路,产生了众多题材丰富、手法多样、寓意鲜明、时代风格突出的优秀药品商标设计。从目前遗留的民国药品商标中,可以清楚直观地捕捉到国人在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的种种探索和创新精神。清末民初的药品商标倾向于传统民族风格,发展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西药普及、商标法颁布,药品商标出现了对于西方设计语言的模仿和借鉴。为此,本文通过对民国药品商标图形的比较与分析,论述民国时期商标法的不完善和人们对商标保护意识的淡薄,以至于药品商标设计中出现了近似、冒用、混用等设计杂象。与此同时,归纳整理民国商标设计中对传统符号和现代符号重新塑造的过程与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民国商标设计风貌和历经的摸索历程,以此改变中国近现代平面设计中商标设计研究不足的现状,希望对当今中国药品领域的商标设计有所参考和启发。
祁婷[5](2021)在《产业链视角下我国尼龙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尼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作为纤维(也称为“锦纶”)、工程塑料和薄膜在纺织服装、汽车、电器、食品包装等行业应用广泛。目前我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尼龙生产国和消费国。尼龙纤维优于涤纶的耐磨性、吸湿性、染色性及其在工程塑料和薄膜方面的广泛用途,将使其未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对我国尼龙品种、产业链上下游情况、产业集群分布情况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江苏省海安市是我国尼龙产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不断完善产业链,形成了集尼龙切片、纺丝、加弹、加捻、织造到纺织品、工程塑料制品生产的集群式发展模式。但随着其他地区尼龙产业的快速发展,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也面临着市场份额不断减小的威胁。因此,对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现状进行研究,评价其集群竞争力,将有助于集群未来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尼龙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其次,按区域将我国尼龙产业分为了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五大集群,分别研究了各大集群的现状,并且对五大集群进行了对比分析;再次,以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为例,对该集群发展现状及竞争力进行了初步的定性分析;最后,基于GEM模型建立了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并且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从尼龙产业链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已是全球尼龙6原料—己内酰胺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我国也是尼龙66原料-己二酸的最大生产国,但己二腈主要依靠进口,是制约我国尼龙66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尼龙切片以生产民用丝为主,在工程塑料和薄膜方面的应用有待提高。此外,我国尼龙产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产能基本空白,进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地区。(2)福建省和山东省在产业链上游更具优势;福建省、江苏省在尼龙6中游更具优势,河南省在尼龙66中游更具优势;浙江省和江苏省在下游应用方面更具优势。(3)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中切片企业规模优势显着,下游加弹、制线、织造企业规模小但数量众多。集群主要在基础条件、产业链、区位、产业集中度等方面呈现出发展优势,在产品同质化、企业设备、品牌与创新方面存在不足。(4)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GEM模型得分为495分,集群整体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国内竞争优势。在基础、企业、市场三大竞争力中,企业竞争力分值最高,基础竞争力分值最低,供应商及相关辅助行业竞争力和本地市场竞争力是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的独有优势。
李硕[6](2021)在《中日韩高技术产业合作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经济体,在诸多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被更多的国家上升到重要的战略地位。2020年,是中日韩科技创新合作年,中日韩三国于技术领域的创新合作有利于东亚地区科技水平的提升,推进该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在这个大背景下,探求中日韩高技术产业合作的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针对中日韩高技术产业合作模式的相关研究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中日韩三国总体发展概况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概述。从企业和政府两个维度出发,对中日韩三国的高技术产业合作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当前中日韩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合作现状提出:中日韩三国正处于垂直型产业合作模型向其他产业合作模式进行转变的转型期。不同高技术产业有着不同的行业特征,中日韩也有着不同的竞争力优势。中日韩三国之间的高技术产业贸易关系应当与彼此间的相对优势程度相吻合,这样三国之间的高技术产业市场化程度较好,之间的技术壁垒应当保持较低水平。国家和企业在高技术产业合作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三国之间技术差距缩小,企业引导的高技术产业方面的合作更为主流。其次,综合中日韩高技术产业贸易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从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两个方向对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了构建。分析得出中日韩在高技术产业中的竞争优劣势。对中日韩三国间高技术产业的贸易依赖度进行测算,探求中日韩三国在高技术产业的贸易合作程度。结果显示,日本在医药制造、医疗仪器产业具有竞争优势,中韩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办公室机器和计算机产业具有竞争优势,中国的优势更为明显。而在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领域,中日韩三国均不具备产业竞争力优势。中日韩三国间的贸易依赖程度基本与产业竞争优劣程度相吻合。再依托于贸易引力模型,探求中日韩高技术产业贸易量的影响因素,得出,贸易伙伴国面积、我国GDP水平、贸易伙伴国R&D经费占GDP水平、我国和贸易伙伴国申请专利量以及我国和贸易伙伴国的劳动生产力水平均对高技术产业的双边贸易量产生显着影响。以此梳理高技术产业合作体系构建的思路,进一步得出构建中日韩高技术产业合作体系应当考虑我国资源优势、需求市场、上游研发供给与实际需求的匹配度、三国之间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以及人才在合作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中日韩三国的高技术产业合作体系成为推动中日韩三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助力。再次,依照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构建中日韩高技术产业网络型产业合作体系。依照上游研发设计、中游生产制造、下游销售贸易的产业链构建合作体系的核心,并将其他辅助行业的合作纳入体系当中。再根据产业特性不同,将网络型产业合作体系进行个性化应用。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得出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对政府和企业推进产业合作体系转变提出相关建议。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7](2021)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本区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海政办发[2021]6号各镇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北京市海淀区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特此通知。2021年3月25日北京市海淀区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8号),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两新两高"战略,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依据《北京市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见京市监发[2020]113号),结合本区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庄思杰[8](2021)在《短切聚酯纤维改性及其对衬垫纸性能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对各种特种纸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不同的领域例如建材、工业过滤、生化尖端技术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飞速的发展。衬垫纸作为其中一种起到衬垫及材料间隔作用的特种纸也在不断地被开发和应用。目前国内对高性能衬垫纸需求较大,但研究和生产起步较晚,衬垫纸品种单一且工艺大多相近。因此,如何丰富和拓展高性能衬垫纸的应用并得到性能优良足以媲美国外高端衬垫纸是我们要达成的目标。本论文首先对纯木浆纤维进行优选并对造纸助剂和成形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性能优良的普通玻璃衬垫纸。其次,为了得到性能更佳用途更广的衬垫纸,引入了聚酯短纤维,并对其进行绿色、亲和的改性,改善其亲水分散性。然后将改性后的聚酯短纤维分别应用在液晶玻璃衬垫纸和耐高温衬垫纸上,并对两种纸成形工艺进行优化,测评其性能,分析其机理。最终得到了不同性能不同用途的高性能衬垫纸。首先通过改变针叶木浆和阔叶木浆打浆度及针叶木浆和阔叶木浆比例并对以上参数进行正交试验得以优化,对优化后的原料进行纤维形态分析。又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压榨压力、压榨时间、抄纸用水电导率、pH调节剂用量、湿强剂用量对衬垫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阔叶木浆:针叶木浆=8:2,针叶木浆打浆度为32°SR,阔叶木浆打浆度为24°SR,压榨压力4MPa,压榨时间3min,抄纸用水电导率21μs/cm,pH调节剂用量1.5%,湿强剂用量0.3%(均相对于绝干浆)的试验条件下,普通玻璃衬垫纸物理性能优异,纸张电导率较小,孔径分布均匀。为了提高衬垫纸的透气度,得到用途更加广泛的衬垫纸,引入了化学纤维聚酯短纤维,但由于其表面光滑且亲水基团较少导致的极低亲水性和极差的分散性,需要先对其进行亲水改性。在碱性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缓冲液中,没食子酸与乙二胺通过迈克尔加成或席夫碱反应共沉积在聚酯短切纤维表面,并对其改性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测定了改性前后聚酯短切纤维的动态接触角,采用SEM观察了纤维的形貌,利用FTIR和XPS表征了纤维表面结构的变化,最后以改性前后聚酯短切纤维和一定打浆度的阔叶木浆抄纸,观察了改性前后聚酯短纤维与阔叶木浆纤维的结合情况,测定了纸张的孔径分布变化和透气性,并测试了纸张物理性能。结果表明:经共沉积改性后的聚酯短切纤维表面存在大量羟基,纤维表面有氮元素生成,同时表面粗糙度提高,与未改性聚酯短切纤维相比,热稳定性变化不大,改性后聚酯短切纤维与去离子水的接触角降低了57.2°,显着改善了纤维亲水性;与未改性纤维纸页相比,强度性能有所提升,透气度提高11.1%,相同孔径范围内孔径增加了23%~29%,纤维分散性明显提高。将得到的亲水分散性良好的改性聚酯短纤维与阔叶木浆和针叶木浆配抄液晶玻璃衬垫纸,研究了不同比例添加改性聚酯短纤维对液晶玻璃衬垫纸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衬垫纸抄造工艺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阔叶木浆:亲水性聚酯短纤维=8:2、阔叶木浆打浆度为24°SR、抄纸用水电导率21μs/cm、硼酸用量1.5%、湿强剂用量0.6%、抗菌剂用量0.3%(均相对于绝干浆)时,自制液晶玻璃衬垫纸可满足湿强度、透气度及防霉抗菌等性能的要求。其中,自制液晶玻璃衬垫纸透气度极为优异,并且孔隙率较高和孔径较大的优点可将改性聚酯短纤维作为高透气纸的有效增强材料。由于自制改性聚酯短纤维热稳定性良好,且抄造原纸孔隙率较高,孔径较大,有利于耐高温助剂在纤维上的留着及在孔径中的固化,能够使浸渍涂布的耐高温衬垫纸达到良好的耐高温效果,采用浆内添加无机耐高温助剂,浸渍涂布有机耐高温助剂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固化,得到性能优异的耐高温衬垫纸。
蒲丽斯[9](2021)在《HX化工贸易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许昌市人民政府[10](2018)在《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市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文中研究指明许政[2018]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8]28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省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
二、台湾发展电子专用化学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湾发展电子专用化学品(论文提纲范文)
(3)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0.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0.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0.4 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
第一章 中外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
1.1 洗涤技术的相关概念 |
1.1.1 洗涤、洗涤技术及洗涤剂 |
1.1.2 表面活性剂界定、分类及去污原理 |
1.1.3 助剂、添加剂、填充剂及其主要作用 |
1.1.4 合成脂肪酸及其特殊效用 |
1.2 国外洗涤技术的发展概述 |
1.2.1 从偶然发现到商品——肥皂生产技术的萌芽与发展 |
1.2.2 科学技术的驱动——肥皂工业化生产及其去污原理 |
1.2.3 弥补肥皂功能的缺陷——合成洗涤剂的出现与发展 |
1.2.4 新影响因素——洗涤技术的转型 |
1.2.5 绿色化、多元化和功能化——洗涤技术发展新趋势 |
1.3 中国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
1.3.1 取自天然,施以人工——我国古代洗涤用品及技术 |
1.3.2 被动引进,艰难转型——民国时期肥皂工业及技术 |
1.3.3 跟跑、并跑到领跑——新中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历程 |
1.4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发展沿革 |
1.4.1 民国时期的中央工业试验所 |
1.4.2 建国初期组织机构调整 |
1.4.3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筹建 |
1.4.4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壮大 |
1.4.5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转制和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
2.1 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开端(1957-1959) |
2.2.1 早期技术研究与第一批合成洗涤剂产品的面世 |
2.2.2 早期技术发展特征分析 |
2.2 以烷基苯磺酸钠为主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1960-1984) |
2.2.1 生产工艺的连续化研究及石油生产原料的拓展 |
2.2.2 烷基苯新生产工艺的初步探索 |
2.2.3 长链烷烃脱氢制烷基苯的技术突破及其它生产工艺的改进 |
2.2.4 技术发展特征及研究机制分析 |
2.3 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研究(1985-1999) |
2.3.1 磺化技术的进步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α-烯基磺酸盐的开发 |
2.3.2 醇(酚)醚衍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
2.3.3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的研究 |
2.3.4 烷基苯磺酸钠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2.3.5 技术转型的方式及动力分析 |
2.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及升级发展(2000 年后) |
2.4.1 三氧化硫磺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
2.4.2 主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产业化 |
2.4.3 油脂基绿色化、功能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
2.4.4 新世纪技术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
3.1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初步发展(1958-1980) |
3.2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迅速崛起(1981-2000) |
3.2.1 生产原料的研究 |
3.2.2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
3.2.3 叔胺的制备技术的突破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开发 |
3.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更新及新品种的开发 |
3.2.5 技术发展特征及动力分析 |
3.3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品种的开发(2000 年后) |
3.3.1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开发及乙氧基化技术的利用 |
3.3.2 糖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
3.3.3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进一步发展 |
3.3.4 技术新发展趋势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助剂及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 |
4.1 从三聚磷酸钠至4A沸石——助剂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
4.1.1 三聚磷酸钠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65-2000) |
4.1.2 4 A沸石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80 年后) |
4.1.3 我国助剂转型发展过程及社会因素分析 |
4.2 从洗衣粉至多类型产品——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 |
4.2.1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初步开发(1957-1980) |
4.2.2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1981-2000) |
4.2.3 新世纪洗涤产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2000 年后) |
4.2.4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动力与影响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 |
5.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及技术发展 |
5.1.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 |
5.1.2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 |
5.1.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研发路线的选择性分析 |
5.2 我国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初创(1954-1961) |
5.2.1 技术初步试探与生产工艺突破 |
5.2.2 工业生产的初步实现 |
5.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1962-1980) |
5.3.1 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开展的技术研究 |
5.3.2 为提升生产综合效益开展的技术研究 |
5.4 合成脂肪酸生产的困境与衰落(1981-90 年代初期) |
5.5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历史反思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洗涤技术历史特征、发展动因、研发机制考察 |
6.1 我国洗涤技术的整体发展历程及特征 |
6.1.1 洗涤技术内史视野下“发展”的涵义与逻辑 |
6.1.2 我国洗涤技术的历史演进 |
6.1.3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特征 |
6.2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 |
6.2.1 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
6.2.2 政策导向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
6.2.3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是驱动的双轮 |
6.2.4 环保要求是技术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 |
6.3 我国洗涤技术研发机制的变迁 |
6.3.1 国家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
6.3.2 国家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化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
6.3.3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民国药品商标设计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关于选题 |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相关期刊、硕博论文类 |
1.2.2 国内相关着作文献综述 |
1.3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民国时期的药品市场 |
2.1 本土国药 |
2.1.1 国药发展历史 |
2.1.2 民国国药市场 |
2.1.3 知名本土品牌 |
2.2 外来药品 |
2.2.1 西药的发展历史 |
2.2.2 西药输入中国市场 |
2.2.3 知名西药品牌 |
2.3 商标立法 |
2.3.1 商标法的颁布 |
2.3.2 法规的不平等性 |
2.3.3 法规的争议性 |
3 民国药品商标的设计 |
3.1 本土文化下的设计 |
3.1.1 以中国汉字为主 |
3.1.2 以中国传统图形为主 |
3.1.3 中国传统风格图文结合 |
3.2 .外来文化下的设计 |
3.2.1 以外来文字为主 |
3.2.2 以外来风格图形为主 |
3.2.3 外来文化图文结合 |
3.3 中外融合下的设计 |
3.3.1 以中外文字结合为主 |
3.3.2 以中外图形融合为主 |
3.3.3 中外图文结合 |
4 民国药品商标设计杂象 |
4.1 商标设计的近似与相似 |
4.1.1 西文发音字形相似 |
4.1.2 中文发音文字近似 |
4.1.3 不同属性商品中文发音及字形相似 |
4.1.4 药品商标图案近似 |
4.1.5 同属性药品图案相似 |
4.1.6 不同属性商品图案近似 |
4.2 商标的冒用与混用 |
4.2.1 商标的冒用 |
4.2.2 商标的混用 |
4.3 防伪标志出现与应用 |
4.3.1 文字防伪 |
4.3.2 更新注册防伪 |
4.3.3 广告宣传商标防伪 |
4.3.4 增加多种商标防伪 |
4.3.5 注册系列商标防伪 |
4.3.6 重复图案防伪 |
4.3.7 版纹防伪 |
4.3.8 肖像防伪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片出处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产业链视角下我国尼龙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论文创新点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数据来源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2 产业链分析及研究综述 |
2.3 产业集群竞争力相关研究综述 |
2.4 产业集群竞争力主要评价方法 |
2.5 GEM模型及应用概述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尼龙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 |
3.1 尼龙产业链内涵与类型 |
3.2 尼龙产业链上游-原料现状分析 |
3.3 尼龙产业链中游-尼龙产品现状分析 |
3.4 尼龙产业链下游-尼龙产品的应用现状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尼龙产业集群分布及对比分析 |
4.1 福建省尼龙产业集群概况 |
4.2 浙江省尼龙产业集群概况 |
4.3 江苏省尼龙产业集群概况 |
4.4 山东省尼龙产业集群概况 |
4.5 河南省尼龙产业集群概况 |
4.6 五大尼龙产业集群对比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
5.1 海安市尼龙产业发展历史 |
5.2 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5.3 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 |
5.4 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
6.1 GEM模型研究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可行性分析 |
6.2 GEM模型量化步骤 |
6.3 指标权重的确定(层次分析法) |
6.4 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6.5 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步骤 |
6.6 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结果与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关于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调查问卷 |
附录 2 关于海安市尼龙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企业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6)中日韩高技术产业合作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高技术产业相关研究 |
1.2.2 中日韩高技术产业相关研究 |
1.2.3 产业合作模式相关研究 |
1.2.4.文献综述小结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产业合作相关理论基础 |
2.1 国际分工理论 |
2.2 产业内分工理论 |
2.3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 |
2.4 产业合作机理与模式 |
2.4.1 按照产业合作的组织方式划分的产业合作形式 |
2.4.2 按照主导主体不同划分的产业合作形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日韩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合作现状 |
3.1 中日韩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概述 |
3.1.1 中日韩发展概况 |
3.1.2 中日韩各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
3.2 中日韩高技术产业合作概况 |
3. 2.1 中日韩高技术产业政府合作概况 |
3.2.2 中日韩高技术产业企业合作概况 |
3.3 中日韩高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 |
3.3.1 垂直型产业合作模式正在转型 |
3.3.2 高技术产业具有特殊性 |
3.3.3 国家主导产业合作应转型市场主导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日韩高技术产业合作基础的实证分析 |
4.1 高技术产业界定及数据来源 |
4.2 产业竞争力模型概述 |
4.3 中日韩高技术产业竞争和合作评价模型体系构建 |
4.3.1 中日韩RCA指数的比较分析 |
4.3.2 竞争力评价体系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构建 |
4.3.3 中日韩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实证测评 |
4.3.4 中日韩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及结论 |
4.4 中日韩高技术产业市场合作深度的实证测评 |
4.4.1 有关贸易依赖度的理论概述 |
4.4.2 中日韩高技术贸易依赖度的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
4.5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日韩高技术产业贸易水平分析 |
4.5.1 引力模型介绍 |
4.5.2 引力模型的构建 |
4.5.3 数据来源 |
4.5.4 ADF检验 |
4.5.5 引力模型回归结果 |
4.5.6 引力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日韩高技术产业合作体系的选择与构建 |
5.1 中日韩高技术产业的网络型产业合作体系的选择 |
5.2 中日韩高技术产业的网络型产业合作体系的构建 |
5.2.1 产业链上游合作方式 |
5.2.2 产业链中游合作方式 |
5.2.3 产业链下游合作方式 |
5.2.4 辅助行业支撑方式 |
5.2.5 企业与政府 |
5.3 高技术产业体系的应用 |
5.3.1 医药制造业产业合作体系 |
5.3.2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产业合作 |
5.3.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产业和办公室机器和计算机产业合作 |
5.3.4 医疗仪器产业合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6.1 加强中日韩三国间政治互信水平 |
6.2 加快推进FTA自贸区及RCEP建设 |
6.3 推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化 |
6.4 企业顺应自身产业发展趋势 |
6.5 企业积极利用产业聚集效应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本区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北京市海淀区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 |
一、总体要求 |
二、主要任务 |
(一)夯实监管责任 |
(二)健全监管规则和标准 |
(三)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 |
(四)构建协同监管格局 |
(五)提升监管规范性和透明度 |
三、组织实施 |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
(二)联席会议主要职责 |
(三)联席会议工作规则 |
(四)严格责任落实 |
(五)加强执法保障 |
(8)短切聚酯纤维改性及其对衬垫纸性能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衬垫纸 |
1.2.1 衬垫纸的种类 |
1.2.2 国内外衬垫纸生产企业 |
1.2.3 液晶玻璃衬垫纸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4 不锈钢衬垫纸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 用于改善植物纤维纸性能的方法 |
1.3.1 掺用化学纤维 |
1.3.2 其他方法 |
1.4 聚酯纤维 |
1.4.1 聚酯纤维简介 |
1.4.2 聚酯纤维在造纸中的应用 |
1.4.3 聚酯纤维亲水改性研究现状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
1.5.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衬垫纸抄造工艺的优化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与化学品 |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2.3 实验过程 |
2.2.4 测试及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针叶木浆和阔叶木浆打浆度及其浆料配比的优化 |
2.3.2 打浆对衬垫纸用纤维形态的影响 |
2.3.3 压榨压力对衬垫纸性能的影响 |
2.3.4 压榨时间对衬垫纸性能的影响 |
2.3.5 抄纸用水电导率对衬垫纸性能的影响 |
2.3.6 pH调节剂用量对衬垫纸性能的影响 |
2.3.7 湿强剂用量对衬垫纸性能的影响 |
2.3.8 衬垫纸物理性能 |
2.3.9 衬垫纸孔隙率及其孔径分布状况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衬垫纸用聚酯短纤维的亲水改性及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3.2.3 实验过程 |
3.2.4 测试及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PET短切纤维长度对成纸物理性能的影响 |
3.3.2 GA/EDA共沉积PET短切纤维工艺优化 |
3.3.3 改性前后纤维表面元素及官能团变化 |
3.3.4 改性前后纤维表面形貌变化 |
3.3.5 改性前后纤维热学性能变化 |
3.3.6 改性前后纤维亲水性能变化 |
3.3.7 GA/EDA-PET纤维酸碱环境下的稳定性 |
3.3.8 PET和 GA/EDA-PET纤维成纸孔径分布情况 |
3.3.9 PET和 GA/EDA-PET纤维成纸表面形貌 |
3.3.10 PET和 GA/EDA-PET纤维成纸性能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A/EDA-PET纤维用于液晶玻璃衬垫纸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与化学药品 |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4.2.3 实验过程 |
4.2.4 测试及表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GA/EDA-PET纤维用量对液晶玻璃衬垫纸性能的影响 |
4.3.2 抄造用水及造纸助剂的优化 |
4.3.3 自制液晶玻璃衬垫纸及其物理性能 |
4.3.4 自制液晶玻璃衬垫纸抗菌性能 |
4.3.5 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液晶玻璃衬垫纸防霉效果 |
4.3.6 不同温度条件下液晶玻璃衬垫纸防霉效果 |
4.3.7 自制液晶玻璃衬垫纸孔径分布情况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A/EDA-PET纤维用于耐高温衬垫纸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原料与化学品 |
5.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5.2.3 实验过程 |
5.2.4 物理性能及耐温测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有机耐高温助剂种类及用量的选择 |
5.3.2 添加不同有机耐高温助剂后纸张的DSC图 |
5.3.3 耐高温衬垫纸高温处理前后表面形貌图 |
5.3.4 耐高温衬垫纸物理性能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台湾发展电子专用化学品(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J].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11)
- [2]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南平市人民政府. 南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3)
- [3]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D]. 王鹏飞. 山西大学, 2021(01)
- [4]民国药品商标设计艺术研究[D]. 王雪琪. 北京印刷学院, 2021(09)
- [5]产业链视角下我国尼龙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与评价[D]. 祁婷. 东华大学, 2021(09)
- [6]中日韩高技术产业合作体系构建研究[D]. 李硕.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7]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本区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的通知[J].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02)
- [8]短切聚酯纤维改性及其对衬垫纸性能的作用研究[D]. 庄思杰. 江南大学, 2021(01)
- [9]HX化工贸易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蒲丽斯.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10]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市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J]. 许昌市人民政府. 许昌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