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中西医结合蛇伤急救水平显着提高(论文文献综述)
谢兵,程美慧[1](2021)在《梧州蛇伤疗法传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梧州蛇伤疗法是梧州地区传统医药世家在长期治疗毒蛇咬伤过程中流传和发展而来的一系列毒蛇咬伤综合疗法,具有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田野调查和口述史研究方法,对其传承历史进行深入了解,以期达到记录、传承和发展地方医药文化的目的。
杨俊,罗毅,雷卓异,王长久,何伟华,王琦,翟崇宇[2](2021)在《舟山眼镜蛇咬伤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文中提出舟山眼镜蛇为中国常见剧毒蛇之一,其咬伤致残率较高。随着舟山眼镜蛇咬伤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舟山眼镜蛇咬伤的临床诊疗技术不断提高。本文就近年来对舟山眼镜蛇咬伤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相关成果进行概括与综述。
刘浏[3](2021)在《八桂蛇伤流派形成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挖掘和整理八桂蛇伤流派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探讨八桂蛇伤流派的源流、形成与发展、代表人物、学术特点及成就与影响,以梳理八桂蛇伤流派的形成发展史,总结具有特色的蛇伤治法,丰富八桂医学尤其是八桂蛇伤学内容,促进八桂蛇伤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为中医的教学、临床、科研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中文数据库,搜集八桂蛇伤医学的现有资料,依据实际需要实地走访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拜访医家及知情人士,进一步发掘资料,最后综合运用中医文献学、中医各家学说、医学史、外科学、急症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相关问题,完成八桂蛇伤流派形成发展的研究。结果:广西多蛇,不乏蛇患,八桂蛇伤历史现存最早的记载在唐代,八桂蛇伤流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是以梁焯、梁家伦、余培南等为代表的地方医学流派,具有历史性、地域性、专科性、师承性等特点。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八桂蛇伤论治的历史积淀、国家的支持、蛇医们的传承与创新。其学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三关”分度和四种病型;病情诊断标准化;梁氏远治法;“蛇毒分阴阳”论等。代表着作有《梁焯治疗毒蛇咬伤验方》《广西蛇医经验汇编》《中国蛇伤学》《民间蛇伤验方集锦》等。结论:八桂蛇伤流派是以梁焯、梁家伦、余培南等为代表的,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对毒蛇咬伤论治具有系统的独特的一套理论治疗方法的学术流派,该流派培养了国内多地及东南亚蛇伤人才;丰富八桂蛇伤医学内容;奠定了八桂蛇伤的地位,并在地区及国际上造成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吴斐[4](2021)在《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莲花解毒汤,疗程为7天。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三个时间点收集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包括全身症状与体征、肿胀疼痛消退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并检测记录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包括ALT、AST、Cr、CK、CK-MB、LDH)以及血清PLA2的水平。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96%)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在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都具有一定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全身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的积分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且治疗组积分下降更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生化指标比较: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ST)、肾功能指标(Cr)、心肌酶谱指标(CK、CK-MB、LDH)以及PLA2与未经治疗时比较均有下降,而且治疗组恢复的更快(P<0.05)。结论:1.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等西药治疗蝮蛇咬伤,既能快速中和体内的游离蛇毒,还可以减轻蛇毒对肝肾、心肌细胞、组织细胞等的损害,能够有效提高蝮蛇咬伤患者的治愈率。2.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能显着降低蝮蛇咬伤患者血清PLA2含量。3.本次研究证明,莲花解毒汤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无其他不良作用及副作用。
陈俊[5](2021)在《717解毒合剂治疗蝮蛇咬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1.1观察717解毒合剂对蝮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对蝮蛇伤患者血生化值如心肌酶谱(CK、CK-MB),肝功能指标(AST、ALT),肾功能指标(BUN、CREA),血常规(WBC、CRP),凝血功能(APTT、PT),炎症介质(TNF-α、IL-6、5-HT、Histamine)等值进行检测,探求717解毒合剂治疗蝮蛇咬伤的作用机制。1.2蛋白组学观察蝮蛇伤大鼠创面组织差异蛋白表达:收集各组大鼠腓肠肌创面组织,采用基于双向电泳(2-DE)-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正常大鼠与蝮蛇上大鼠创面蛋白差异表达情况。1.3动物实验观察蝮蛇毒对大鼠致毒效应以及717解毒合剂的治疗作用;屏障环境下,从脏器系数、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等方面,观察蝮蛇毒对大鼠的致毒效应。并从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研究717解毒合剂抗蝮蛇毒治疗蛇伤机制。2方法2.1临床观察:从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间在江西省中医院外一科住院部就诊的患者中择取150例符合临床试验条件的病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分配75例病患。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每日另口服1剂717解毒合剂,分2次(早、晚饭后)温服。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7天内的病情表现、生化仪检测相关生化指标、ELISA检测TNF-α、IL-6、5-HT、Histamine数值,具体内容为:2.1.1临床疗效;2.1.2两组患者病情程度与临床疗效比较;2.1.3肿胀、疼痛、瘀斑消退时间及治愈时间;2.1.4治疗前后局部症状、全身体征积分及总积分;2.1.5治疗前、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治疗后7天总积分;2.1.6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检测2.1.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因子表达水平。2.2动物实验2.2.1实验一:将16只SPF级SD大鼠随机、对半分成两组,雌雄各半,取蝮蛇毒皮下注射于大鼠左下肢制成蛇伤模型,2h后取2种疮面肌肉进行蛋白质分析,2D-DIGE双向电泳,MALDI-TOF-MS质谱分析,观察大鼠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软件Mascot distiller过滤基线峰、识别信号峰。应用Mascot软件搜索NCBI数据库,寻找匹配的相关蛋白质,同时查询其功能,来明确鉴定的差异蛋白质为何种蛋白质。2.2.2实验二:52只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分为正常组和蝮蛇毒组,蝮蛇毒组再分为2h、4h、12h、24h、36h、72h共计六组,于大鼠左后肢注射蝮蛇毒造模,分别于2h、4h、12h、24h、36h、72h麻醉模型大鼠并取心、肝、脾、肺、肾组织及动脉血。观察:(1)大鼠注射蛇毒后一般反应;(2)生化仪检测血清CK、CK-MB、LDH、AST、ALT、GLDH、ALP、UREA、CREA、UA等数值;(3)观察脏器病理学改变。2.2.3实验三:72只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蛇毒血清组、低剂量药物组、中剂量药物组、高剂量药物组,共计6组。左下肢注射蝮蛇毒,2小时后给予治疗,蛇毒组尾静脉注射抗蛇毒血清0.6mL/只,717解毒合剂组按5、20、50mL/kg.d剂量灌胃,共灌6天。20只KM小鼠随机、对半分成2组,雌雄各半,按10mL/kg.d剂量灌胃,共灌3天。SD大鼠各组分别于注射蝮蛇毒后2h、治疗后72h、治疗第6天腹腔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取肝脏组织。观察:2.2.3.1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蝮蛇毒小鼠腹膜情况,镜下大鼠肝脏组织结构;2.2.3.2 ELISA法检测三次取血所得血清中TNF-α、NF-κB含量,第6天所取血清中IL-2、IL-4、IL-6、TNF-α、NF-κB、CRP、INF-β因子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IκBαmRNA、p38MAPK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NOS、COX-2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NF-кB P50、NF-кB P65表达。3结果3.1临床研究3.1.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1%、76.39%,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1.2治疗组62例轻、中度患者,治愈17例、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11例重度患者,治愈5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3例。对照组65例轻、中度患者,治愈8例、显效20例、有效22例、无效15例;7例重度患者,治愈4例、显效1例、无效2例。两组在轻、中度患者的临床疗效上差异不显着(P>0.05),在重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面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1.3治疗组患者平均肿胀、疼痛、瘀斑消退时间4.48±0.87天、4.95±0.57天、7.43±1.42天,平均住院时间4.98±1.17天;对照组患者平均肿胀、疼痛、瘀斑消退时间5.75±1.01天、6.50±0.86天、8.52±1.44天,平均住院时间6.46±1.45天。两组患者在肿胀、疼痛、瘀斑消退及疾病治愈时间方面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1.4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局部症状积分、全身体征积分、总积分具体为1.48±0.87、1.94±1.15、2.44±1.44;对照组分别为2.46±0.86、2.95±1.15、4.20±1.30,组间差异显着(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1.5 717解毒合剂能有效治疗蝮蛇咬伤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积分均下降,第3天、第7天积分下降明显(P<0.0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1.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K、CK-MB、LDH、ALT、AST、BUN、Cr值比较差异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3.1.7两组患者治疗后的WBC、CRP、APTT、PT、TNF-α、IL-6、5-HT、Histamine数值均下降,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3.2动物实验3.2.1实验一蝮蛇伤模型大鼠较正常大鼠蛋白表达升高斑点为160个,降低的斑点为141个,其中蝮蛇伤四个斑点鉴定蛋白主要含有Myosin-4,Alpha-1B-glycoprotein两种蛋白,初步验证了蛋白组学技术应用于蛇伤早期鉴别诊断标志物筛选的可行性。3.2.2实验二3.2.2.1创面2h后出现中毒现象,4h水肿明显,12h组织液渗出,36h出现自愈趋势,72h开始结痂;3.2.2.2在无菌环境中,蝮蛇毒大鼠脏器或增大或减小,36h后各脏器均有恢复趋势;3.2.2.3治疗后,各组TP、ALB值均降低,GLOB先减小后增大,ALT、AST、ALP、CK、LDH、UREA、CREA、UA值先升高后降低,各指标均有后期恢复趋势;3.2.2.4心肌细胞、肝细胞、肾脏组织4h出现较明显损伤、见炎性浸润,72h出现组织溶解、坏死现象。肺组织后期见轻微肺泡间增宽现象,少见炎细胞浸润。3.2.3实验三3.2.3.1血清组及717解毒合剂中、高剂量组大鼠皮毛光润,精神状态良好,饮食、活动均趋于正常,创面愈合程度高;模型组大鼠皮毛较松散,精神状况不佳,饮食、活动量较少,反应迟钝。造模4小时后小鼠腹部皮下见紫黑色弥漫性出血,72小时症状减轻,中药组减轻更明显。3.2.3.2正常大鼠肝小叶肝细胞排列整齐呈多角形,模型组肝小叶结构稍紊乱,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染色淡、胞内空泡化,有明显炎细胞浸润,点状坏死灶,717解毒合剂能减轻肝细胞肿胀程度,以高剂量组效果最明显,肝索排列较为整齐,组织结构趋向正常。3.2.3.3蝮蛇伤大鼠血清中TNF-α、NF-κB、IL-2、IL-4、IL-6、CRP、INF-β表达升高;肝组织中COX-2、i NOS、p38MAPK、p-p38MAPK、STAT3、P-STAT3、IκBαmRNA,NF-κB,NF-κB P50蛋白表达升高,p38MAPK mRNA、IκBα蛋白表达下调,717解毒合剂能起到有效的逆向调节作用。4结论4.1 717解毒合剂能有效治疗蝮蛇咬伤患者,减少肿胀、疼痛、瘀斑消退及疾病治愈时间,降低局部症状、全身体征积分及总积分;4.2 CK、CK-MB、LDH、ALT、AST、BUN、Cr,TNF-α、NF-κB、IL-6、p38MAPK、p-p38MAPK、STAT3、P-STAT3、IκBαmRNA、NF-κB P50等可作为蝮蛇咬伤程度及疗效评价指标;4.3 717解毒合剂通过调控NF-ΚB与MAPK信号通路起到抗蝮蛇毒活性,对主要炎症因子具有抑制作用,在治疗后期更具有抗炎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也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张乃忻,潘俊卿,毛文丽,严张仁,孙波,王万春,易军[6](2020)在《复方黄柏液持续灌注冲洗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难愈性蛇伤溃疡36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持续灌注冲洗联合封闭负压吸引(VSD)治疗难愈性蛇伤溃疡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蛇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治疗,经彻底清创减压后行VSD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治疗组予以复方黄柏溶液灌注冲洗,对照组以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注冲洗,治疗6天后拆除VSD。观测治疗前后创面细菌感染情况及创面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表达量,计算创面面积及愈合率,比较创面中医证候积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感染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例数较治疗前减少,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感染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感染率及感染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FGF及FGF表达量比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bFGF及EGF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创面面积明显减小(P<0.01),创面愈合率明显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为8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黄柏液持续灌注冲洗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难愈性蛇伤溃疡,可有效减轻咬伤溃疡部的肿胀疼痛,控制创面细菌感染,促进相关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伍建炜[7](2020)在《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IL-8、MCP-1、ICAM-1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火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炎症相关趋化因子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黏附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水平的影响,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进一步阐明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的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竹叶青蛇伤火毒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予基础药物治疗,试验组予基础药物治疗联合蛇伤胶囊口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证候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8、MCP-1与ICAM-1的含量,通过五分类血球计数仪测定白细胞、单核细胞与血小板的数量,通过血凝测试仪测定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生化仪测定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血肌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IL-8、MCP-1、ICAM-1、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的差异。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天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IL-8、MCP-1、ICAM-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天后对照组患者血清IL-8、MCP-1、ICAM-1水平均较前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IL-8、MCP-1、ICAM-1水平均较前降低(P<0.01),且试验组患者血清IL-8、MCP-1、ICAM-1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对照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血肌酐治疗前后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蛇伤胶囊能够改善竹叶青蛇伤火毒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2.蛇伤胶囊可以降低竹叶青蛇伤火毒证患者血清IL-8、MCP-1、ICAM-1、白细胞与单核细胞水平,该药具有改善炎症损伤从而治疗竹叶青蛇伤的作用。3.蛇伤胶囊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使用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车艳楠,翁妍珊,曾林生,曾仲意,刘禹翔[8](2020)在《基于“火郁发之”理论探讨火针散刺放血对青竹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火针散刺放血疗法对青竹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蛇伤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火针散刺放血疗法,疗程均为3 d。在治疗前、治疗后72 h抽血检测患者凝血功能,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72 h的肢体肿胀程度及肿胀消退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被青竹蛇咬伤后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凝血时间延长。两组治疗前凝血功能差别不大(P> 0.05),治疗72 h后,两组凝血功能均优于治疗前(均P <0.05),均逐渐恢复,且观察组治疗72 h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与对照组比较均改善(均P <0.05)。两组治疗前的肢体肿胀程度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24、72 h后,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散刺放血能明显改善青竹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及肢体肿胀程度,可明显缩短病程。
王旋[9](2020)在《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意外伤害是全球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威胁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的重要因素。统计显示,儿童活动较多的场所最易发生意外伤害,因此幼儿园是幼儿意外伤害的高发场所之一。加上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安全意识与自我控制力的不足,作为在幼儿园中与幼儿接触最密切的幼儿教师,国家政策就此提出幼托机构教职工必须掌握基本急救知识以应对幼儿急症和意外伤害的发生,显然急救知识与技能已成为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目前对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相关研究数量不多,已有的文献研究对象以城市幼儿园、研究背景以医学学科背景为主,缺乏对乡村幼儿教师的研究。基于上述对乡村幼儿教师具备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性及已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急救培训等问题进行调查,发现目前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整体水平偏低,成因包括幼儿教师个人因素、园方因素和社会因素:幼儿教师个人因素包括乡村幼儿教师缺乏对儿童急救的正确认识以及缺乏急救知识的相互学习。幼儿园因素包括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保健医生配置不足,急救培训效果不佳,急救物品配备不足,教师考核机制中缺乏急救知识的评价。社会因素包括卫生部门对乡村幼儿园急救知识培训关注度较低,家长和社区的医学教育资源不足以及高等院校对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缺乏急救实践内容。最后以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铺垫,提出相应对策,包括乡村幼儿教师的主动发展,幼儿园增加急救资源,卫生部门和幼儿园重视幼儿教师的急救培训以及相关高校重视幼儿教师职前急救实践学习。
张燕[10](2020)在《中药联合两种抗蛇毒血清治疗竹叶青咬伤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抗五步蛇毒血清与抗蝮蛇毒血清对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别,确定哪种抗蛇毒血清对竹叶青咬伤疗效更佳;观察对比在使用抗蛇毒血清的情况下,使用或不使用中药制剂蛇伤凉血合剂的疗效差别,证实蛇伤凉血合剂对竹叶青咬伤的疗效。在常用治疗竹叶青蛇咬伤方案中,找到最佳方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被竹叶青蛇咬伤3小时以内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A、B、C、D组,每组各20例。A组为抗五步蛇毒血清治疗组,B组为抗蝮蛇毒血清治疗组,C组为抗五步蛇毒血清+蛇伤凉血合剂组,D组为抗蝮蛇毒血清+蛇伤凉血合剂组。分别观察对比入院第1天和第4天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的凝血五项指标:包括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对比其第4天整体疗效,对比其局部肿胀完全消退时间。结果:1.在治疗前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的凝血五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A组与B组PLT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PT、APTT、TT、Fg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A组优于B组。两组的整体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优于B组。A组的肿胀完全消退时间短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A组与C组对比,组间凝血五项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优于A组;两组整体疗效、肿胀完全消退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优于A组。4.治疗后B组与D组对比,组间凝血五项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优于B组;两组整体疗效、肿胀完全消退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优于B组。5.治疗后C组与D组对比,组间凝血五项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优于D组;两组整体疗效、肿胀完全消退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优于D组。结论:1.抗五步蛇毒血清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疗效优于抗蝮蛇毒血清。2.蛇伤凉血合剂对竹叶青蛇咬伤有明显疗效,抗蛇毒血清联合蛇伤凉血合剂对竹叶青蛇咬伤的治疗有较好效果。3.蛇伤凉血合剂联合抗五步蛇毒血清是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最佳方案。
二、我国中西医结合蛇伤急救水平显着提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中西医结合蛇伤急救水平显着提高(论文提纲范文)
(1)梧州蛇伤疗法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梧州蛇伤疗法传承人 |
1.1 第一代传承人:温生存 |
1.2 第二代传承人:余培南 |
1.2.1 余培南行医经历 |
1.2.2 余培南科研经历 |
1.2.3 余培南带徒经历 |
2 传承方式 |
2.1 家传 |
2.2 师承 |
2.3 学术交流 |
3 结语 |
(2)舟山眼镜蛇咬伤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辨证论治 |
2 中医药治疗 |
2.1 中草药内服治疗 |
2.2 中医外治 |
2.2.1 中药外敷 |
2.2.2 中药液湿敷 |
2.2.3 酊剂外涂 |
2.2.4 中药薰洗 |
2.2.5 中药纱条换药 |
2.2.6 针灸、拔罐 |
2.3 中成药注射剂的应用 |
3 中西医结合救治蛇伤相关机制研究 |
4 体会与展望 |
(3)八桂蛇伤流派形成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绪论 |
1.1 中医学术流派的认识 |
1.2 八桂蛇伤流派概念及特点 |
1.2.1 专科性 |
1.2.2 地域性 |
1.2.3 传承性 |
1.2.4 历史性 |
1.2.5 小结 |
2.中医蛇伤论治源流 |
2.1 秦汉时期——萌芽肇始 |
2.2 魏晋南北朝——经验积累 |
2.3 隋唐时期——专篇设立 |
2.4 宋金元时期——丰富发展 |
2.5 明清时期——理论探讨 |
3.八桂蛇伤流派形成与发展 |
3.1 八桂蛇伤论治起源 |
3.1.1 八桂蛇伤论治的发端(唐代) |
3.1.2 八桂蛇伤论治的积累(宋代~现代) |
3.1.3 八桂蛇伤论治的挖掘(当代) |
3.2 八桂蛇伤流派形成 |
3.2.1 八桂蛇伤流派成因 |
3.2.2 八桂蛇伤立派标志 |
3.2.3 八桂蛇伤首次总结 |
3.3 八桂蛇伤流派发展 |
3.3.1 广西蛇伤专科设立 |
3.3.2 八桂蛇伤学术创新 |
3.3.3 八桂蛇伤学科建设 |
3.3.4 梧州特色蛇伤疗法 |
4.八桂蛇伤流派代表医家及传承 |
4.1 梁焯 |
4.2 谭桂华 |
4.3 梁家伦 |
4.4 杨开森 |
4.5 余培南 |
5.八桂蛇伤流派的学术特色 |
5.1 理论特色 |
5.1.1 “蛇毒分阴阳”论 |
5.1.2 蛇伤病机阐发 |
5.1.3 蛇毒毒邪理论 |
5.2 诊断特色 |
5.2.1 “三关”分度和四种病型 |
5.2.2 综合辨证 |
5.2.3 病情诊断标准化 |
5.3 治疗特色 |
5.3.1 唯效是用 |
5.3.2 重视津液 |
5.3.3 既伤防变 |
5.3.4 善用外治 |
6.八桂蛇伤流派成就及影响 |
6.1 培养八桂蛇伤人才 |
6.2 丰富中医蛇伤内容 |
6.3 奠定八桂蛇伤地位 |
7.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八桂蛇伤流派形成与发展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 中医学与毒蛇咬伤 |
1.1 中医学关于毒蛇的记载 |
1.2 毒蛇咬伤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
2 西医学与毒蛇咬伤 |
3 毒蛇咬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
3.1 全身治疗 |
3.2 局部治疗 |
3.3 其他治疗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分组 |
1.3 毒蛇咬伤的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
1.7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评价标准 |
2.4 不良反应处理与评估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分析 |
3.2 疗效指标评价 |
3.3 生化指标评价 |
3.4 安全性观察 |
讨论 |
1 蝮蛇的流行病学分析 |
2 理论依据 |
3 方药分析 |
3.1 莲花解毒汤方药组成 |
3.2 莲花解毒汤方药分析 |
3.3 莲花解毒汤的组方分析 |
4 关于抗蛇毒血清 |
4.1 抗蛇毒血清的研究历史 |
4.2 抗蛇毒血清的组成及种类特点 |
4.3 抗蛇毒血清的治疗原理 |
4.4 抗蛇毒血清的不足之处 |
5 关于蛇毒PLA_2 |
5.1 PLA_2的一般性质 |
5.2 蛇毒PLA_2的分类及药理活性 |
5.3 蛇毒PLA_2的应用 |
6 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的疗效分析 |
6.1 临床疗效分析 |
6.2 实验室指标分析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5)717解毒合剂治疗蝮蛇咬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英文缩写词注释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717 解毒合剂治疗蝮蛇咬伤的临床研究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纳入 |
2 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三节 讨论 |
1 中医学对蝮蛇咬伤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蝮蛇咬伤的认识 |
3 717 解毒合剂治疗蝮蛇咬伤的机制探讨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蝮蛇伤大鼠创面组织差异蛋白组学初步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实验小结 |
第二节 屏障环境下蝮蛇毒对动物致毒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实验小结 |
第三节 717 解毒合剂抗蝮蛇毒作用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实验小结 |
第三章 不足与展望 |
1 结论 |
2 创新 |
3 不足与展望 |
附录一:试验相关表格 717解毒合剂治疗蝮蛇咬伤临床试验病例观察表 |
附录二:综述 蛇毒的中毒机制与植物药干预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6)复方黄柏液持续灌注冲洗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难愈性蛇伤溃疡36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2.1 实验室指标 |
2.2.2 创面疗效指标 |
2.2.3 疾病疗效标准 |
2.2.4 安全性指标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组织bFGF及EGF表达量比较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疗效指标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6 安全性结果 |
4 讨论 |
(7)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IL-8、MCP-1、ICAM-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竹叶青蛇咬伤诊断及中医辨证 |
2.2 竹叶青蛇咬伤严重程度评估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剔除标准 |
6 脱落标准 |
7 中止试验标准及处理 |
8 研究方法 |
8.1 样本量估算 |
8.2 分组方法 |
8.3 干预措施 |
9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
9.1 基线指标 |
9.2 炎症相关指标 |
9.3 中医证候疗效 |
9.4 临床疗效 |
9.5 安全性指标 |
9.6 观察时点 |
10 指标检测 |
10.1 样本采集 |
10.2 主要试剂 |
10.3 主要设备 |
10.4 ELISA检测方法 |
10.5 临床检验指标采集 |
11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临床资料 |
2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 |
3 中医证候疗效 |
4 治疗前、后IL-8、MCP-1与ICAM-1 表达水平 |
5 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情况 |
6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竹叶青蛇伤的流行病学 |
2 IL-8、MCP-1、ICAM-1 是竹叶青蛇伤后介导炎症损伤的重要因子 |
2.1 IL-8与竹叶青蛇伤 |
2.2 MCP-1与竹叶青蛇伤 |
2.3 ICAM-1与竹叶青蛇伤 |
3 中医对竹叶青蛇伤的认识 |
3.1 古文献相关记载 |
3.2 病因病机 |
3.3 中医治疗 |
4 蛇伤胶囊组方分析 |
5 实验结果讨论 |
5.1 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的前期临床与基础研究 |
5.2 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的临床疗效与实验结果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竹叶青蛇咬伤相关炎症因子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基于“火郁发之”理论探讨火针散刺放血对青竹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临床资料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凝血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
2.2 两组肢体肿胀程度改善情况比较 |
3 讨论 |
(9)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国家政策要求幼儿教师具备急救知识与技能 |
(二)乡村幼儿教师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性 |
(三)笔者的专业背景与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乡村幼儿教师 |
(二)急救知识与技能 |
(三)意外伤害 |
四、文献综述 |
(一)文献计量分析 |
(二)文献内容研究 |
(三)文献评价 |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六、研究思路 |
第一章 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
二、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调查结果分析 |
(一)问卷调查相关结果分析 |
(二)调查对象急救知识与技能在不同因素上的差异分析 |
第二章 乡村幼儿教师存在的急救知识与技能问题 |
一、乡村幼儿教师对儿童急救的认知不足 |
(一)乡村幼儿教师缺乏儿童急救信心 |
(二)乡村幼儿教师对儿童发生心脏骤停认知不足 |
二、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全面,整体水平偏低 |
(一)幼儿教师对本次调查常见意外伤害和急症处理方式不佳 |
(二)幼儿教师对其他意外伤害和急症处理方式欠妥 |
第三章 乡村幼儿教师存在急救知识与技能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乡村幼儿教师自身因素 |
(一)乡村幼儿教师缺乏对儿童急救的正确认识 |
(二)乡村幼儿教师之间缺乏急救知识的相互学习 |
二、乡村幼儿园园方因素 |
(一)乡村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园所存在安全隐患 |
(二)乡村幼儿园保健医生配置不足 |
(三)乡村幼儿园已有急救培训效果不佳 |
(四)乡村幼儿园班级急救物品配备不足 |
(五)乡村幼儿园教师考核机制中缺乏急救知识的评价 |
三、社会因素 |
(一)卫生部门对乡村幼儿教师急救培训关注度低 |
(二)家长和社区的医学教育资源不足 |
(三)高等院校对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缺乏急救实践内容 |
第四章 提升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对策 |
一、乡村幼儿教师主动发展是核心 |
(一)乡村幼儿教师要强化急救意识 |
(二)构建乡村幼儿教师急救学习共同体 |
(三)乡村幼儿教师积极开展幼儿安全教育 |
二、乡村幼儿园增加急救资源是基础 |
(一)乡村幼儿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
(二)幼儿园联同医护人员制定急救手册并增加书内提及的急救物品 |
(三)幼儿教师考核体系增加急救知识技能的评价 |
三、卫生部门和幼儿园重视幼儿教师的急救培训是关键 |
(一)国家各级卫生部门颁发合法的幼儿教师急救培训合格证书 |
(二)增加急救培训内容的宽度 |
(三)提升急救培训师资的专业性 |
(四)扩大急救培训对象范围 |
(五)急救培训形式要多样 |
(六)管理人员做好急救培训登记并进行急救测试 |
四、高校重视幼儿教师职前急救实践学习是前提 |
结语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中药联合两种抗蛇毒血清治疗竹叶青咬伤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西医对毒蛇咬伤的研究概况 |
一、毒蛇的分类 |
二、竹叶青蛇咬伤的致病机制 |
三、毒蛇咬伤的西医治疗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竹叶青蛇咬伤的研究概况 |
一、毒蛇咬伤的历史源流 |
二、毒蛇咬伤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
三、毒蛇咬伤的中医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病例来源 |
第三节 诊断标准 |
一、西医诊断标准 |
二、中医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脱落、剔除标准 |
第四节 临床实施方案及研究 |
一、分组方法 |
二、治疗方案 |
三、观察指标 |
四、疗效标准 |
五、统计学分析 |
第五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情况比较 |
二、临床疗效比较 |
第六节 讨论 |
一、抗五步蛇毒血清与抗蝮蛇毒血清对竹叶青蛇咬伤的疗效对比 |
二、蛇伤凉血合剂对竹叶青蛇咬伤的疗效 |
三、蛇伤凉血合剂联合抗五步蛇毒血清方案与蛇伤凉血合剂联合抗蝮蛇毒血清方案对竹叶青蛇咬伤的疗效对比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四、我国中西医结合蛇伤急救水平显着提高(论文参考文献)
- [1]梧州蛇伤疗法传承研究[J]. 谢兵,程美慧. 亚太传统医药, 2021(11)
- [2]舟山眼镜蛇咬伤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杨俊,罗毅,雷卓异,王长久,何伟华,王琦,翟崇宇. 蛇志, 2021(02)
- [3]八桂蛇伤流派形成与发展研究[D]. 刘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临床研究[D]. 吴斐.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717解毒合剂治疗蝮蛇咬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陈俊.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复方黄柏液持续灌注冲洗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难愈性蛇伤溃疡36例临床观察[J]. 张乃忻,潘俊卿,毛文丽,严张仁,孙波,王万春,易军. 中医杂志, 2020(20)
- [7]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IL-8、MCP-1、ICAM-1的影响[D]. 伍建炜.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基于“火郁发之”理论探讨火针散刺放血对青竹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 车艳楠,翁妍珊,曾林生,曾仲意,刘禹翔. 中国中医急症, 2020(07)
- [9]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研究[D]. 王旋.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10]中药联合两种抗蛇毒血清治疗竹叶青咬伤对比研究[D]. 张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