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猴趣(论文文献综述)
赵富德[1](2011)在《中国宋代猴画研究 ——以易元吉猴画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在古代中国早已出现猴题材的绘画。本文通过对宋代易元吉猴画的分析,探寻从古代到现在人们对猴题材绘画的关心和喜爱。通过研究发现,历代猴题材绘画作品非常富有艺术和人文价值。猴题材绘画与当时文化密不可分,汉代流行的绘画风格主要以汉画像石为主,而通过猴题材画像石可以想象到当时社会汉人的诙谐风格的汉人心态。另外,新疆壁画里的猴题材绘画风格基本上通过佛教的思想来表现,而且表现手法多以绚丽色彩为主。本文专门研究宋代易元吉猴题材绘画的技法表现手法。同时在当时流行的黄派、徐派的风格基础上,探究“猴”题材绘画。特别是集中分析猴题材绘画的构图技法表现、用笔技法表现、色彩技法表现。随着中唐以后封建社会的逐渐衰落,宋代文化精神日益走向内省、无为等文人精神。本文在分析宋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易元吉的猴题材绘画进行研究。通过图像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探究“猴”在易元吉绘画中的面貌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同时对其背后的文化进行梳理。
欧阳景晏[2](2010)在《猴加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猴加官是一门传统的民间手工艺,起源于清末的河南省南阳市,是南阳元宵灯会上的节庆玩具,展示了南阳地区独特的民俗民风,具备丰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拥有美与和谐向上的艺术、现实价值。猴加官已入选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本论文通过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学、民俗学、人类学、戏剧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了猴加官的制作工艺、审美价值、文化空间,以及其所体现的猴文化,同时分析了猴加官与戏曲的关系;探讨了猴加官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猴加官采用泥塑、布艺结合为主的制作工艺,具有自然和谐、幽默吉庆的审美价值。它的发源与流传具有显着的地域文化特点,由于南阳地区有史以来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物种极为丰富多样,从新石器时代起这里就是猕猴的聚居之地,猴与人的长期互动产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猴文化。同时,南阳厚重的历史孕育出多样性的文化,汉代是南阳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汉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并在猴加官身上有所遗存。东汉时南阳有帝都之称,封侯加官者甚众,充斥浓厚的儒家官本位思想。南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两汉时期民间有信鬼崇巫的风俗和广泛的道教信仰。更进一步而言,南阳是一个猴文化源远流长并集中体现的地区。猴加官是南阳猴文化的代表作之一。猴加官所体现的猴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反映了祖先与神灵崇拜,佛、道二教的宗教思想和“封侯加官”价值观的南阳地方民俗。此外,南阳地方传统戏曲的繁盛是猴加官产生的重要背景之一,猴加官借鉴了跳加官、新野猴戏及木偶戏等戏曲艺术表演形式创造而成。
张俊[3](2008)在《龟兹石窟壁画之宗教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龟兹古国是西域三十六城邦国之一,龟兹石窟以其绚丽多彩的壁画而闻名于世。在龟兹石窟的壁画中可以找寻到古老的龟兹文化。由于龟兹古国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埠,同时也是中央政府在西域统治的政治中心。所以,龟兹古国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来自东方的印度文化、伊朗文化、中原汉文化和来自西方的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龟兹宗教文化。众所周知,龟兹宗教文化是以佛教文化为主。石窟这样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佛教艺术形式的一种。我们可以通过石窟壁画的内容去研究龟兹佛教文化,不仅如此,从历史学的视角出发,我们还能从龟兹石窟壁画中看见龟兹宗教文化的发展史。龟兹地区早期的萨满教、从伊朗地区传来的祆教文化和摩尼教文化、从大秦地区传入的景教文化、从印度地区传入的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文化、从吐蕃地区传入的藏传佛教文化以及从中原汉地传入的道教文化和净土宗、禅宗佛教文化都能从龟兹壁画中体现出来。本文就是试图通过石窟壁画这个载体将龟兹古国的宗教文化各个方面展现出来,不仅限于龟兹佛教文化。本文也不会面面俱到,而是以龟兹佛教文化的发展为主线,动态地研究其他宗教文化对龟兹佛教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本文期望通过对于龟兹古国宗教文化历史的探索,得到一些有意义的文化历史殷鉴,可能对于我们今天的民族和宗教历史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提供若干有意义的启迪。本文根据需要拟定四章:第一章为绪论。在绪论中主要涉及这几个部分。龟兹文化的简介;国内外对龟兹石窟壁画研究现状的概述;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的选题设想;文章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第二章为龟兹古国简叙。在本章中主要讲到龟兹古国的人文地理以及龟兹地区的八大石窟的基本情况,为第三章的正文做个过渡。第三章为龟兹石窟壁画之宗教文化。此章为论文的正文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分述。龟兹石窟壁画之祆教文化;龟兹石窟壁画之佛教文化;龟兹石窟壁画之道教文化,其中佛教文化是本章的重点。将龟兹的佛教文化细分为小乘佛教文化、大乘佛教文化、摩尼教对龟兹佛教的影响、藏传佛教文化、中原汉地佛教文化。另外,从佛教石窟艺术载体上,又将佛教艺术文化分别从龟兹音乐和乐器、龟兹舞蹈和舞剧等方面进行分述。第四章为文章的结论。在结论部分谈谈龟兹古国石窟壁画之宗教文化内涵、龟兹古国石窟壁画之宗教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文化之有机组成部分、龟兹古国的宗教文化的融合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启示。
许忠德[4](2003)在《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猴趣》文中研究表明 故龟兹(今新疆库车县)是西域36个诸邦国中的一个大国,历史悠久。据史记载:“龟兹有户6 970,口81 317,兵21 076,并设有各部长千长等官职,已建立了一个较完备的官僚统治机构”。公元前60年,西域正式划入汉朝版图,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猴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猴趣(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宋代猴画研究 ——以易元吉猴画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宋之前猴画风格演进 |
第一节 汉画像石中猴画的艺术特色 |
第二节 新疆壁画上猴画的艺术特色 |
第二章 易元吉猴画研究 |
第一节 易元吉生平及社会背景 |
一、生平 |
二、社会背景 |
第二节 易元吉猴画技法表现 |
一、构图技法表现 |
二、用笔技法表现 |
三、色彩技法表现 |
第三节 易元吉猴画审美表现 |
第三章 宋代猴画研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毛松、法常等人的猴画的艺术特征 |
第四章 易元吉猴画对后世猴画的影响 |
第一节 易元吉猴画对元、明、清代猴画的影响 |
第二节 易元吉猴画对近、现代猴画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猴加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
1.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和特色 |
1.4 相关概念的阐明 |
2 猴加官简介 |
2.1 猴加官的制作工艺 |
2.2 猴加官的传承状况 |
2.3 猴加官的艺术特征及审美价值 |
2.3.1 造型特征 |
2.3.2 色彩特征 |
2.3.3 装饰特征 |
2.3.4 审美价值 |
3 猴加官产生的文化空间 |
3.1 南阳自然环境与猴加官的产生 |
3.2 南阳历史人文背景与猴加官的产生 |
3.3 南阳民间宗教信仰与猴加官的产生 |
3.4 南阳儒家官本位思想与猴加官的产生 |
4 猴加官体现的猴文化 |
4.1 猴文化的祖先神灵崇拜 |
4.2 猴文化的宗教性 |
4.3 猴文化的民俗性 |
5 猴加官与戏曲的关系 |
5.1 戏曲是猴加官产生的主要背景 |
5.2 跳加官是猴加官产生的直接素材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3)龟兹石窟壁画之宗教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
(一) 国内外早期对龟兹石窟的科考以及龟兹石窟壁画在世界的分布状况 |
(二) 关于克孜尔石窟年代考 |
(三) 关于佛教传入西域路线 |
(四) 对石窟壁画之宗教文化的研究成果 |
二、选题设想 |
三、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四、研究角度 |
五、研究方法 |
六、创新点 |
第二章 龟兹古国简叙 |
一、龟兹古国历史简介 |
(一) 公元1—9世纪龟兹古国四次大的王族更替 |
(二) 龟兹古国之衰亡 |
二、龟兹古国的地理、人文、风俗和特产 |
(一) 《水经注》、《汉书》所记龟兹古国地理 |
(二) 龟兹古国的人文与风俗 |
(三) 龟兹古国的特产 |
三、龟兹古国与古丝绸之路 |
四、龟兹石窟壁画简介 |
第三章 龟兹壁画之宗教文化 |
一、龟兹壁画之袄教文化 |
(一) 伊朗文化对龟兹古国之影响 |
(二) 袄教对龟兹古国之影响 |
(三) 龟兹壁画之袄教文化 |
二、龟兹石窟壁画之佛教文化 |
(一) 印度文化对龟兹古国之影响 |
(二) 佛教简介以及佛教的弘传 |
(三) 小乘佛教传入龟兹 |
(四) 鸠摩罗什时代龟兹皈依大乘佛教以及壁画之反映 |
(五) 龟兹古国晚期壁画受中原佛教文化之影响 |
(六) 摩尼教传入龟兹及对龟兹佛教的影响 |
(七) 龟兹壁画之藏传佛教文化 |
三、龟兹石窟壁画之佛教艺术文化 |
(一) 龟兹乐在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反映 |
(二) 龟兹乐器在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反映 |
(三) 龟兹舞曲、舞蹈和舞剧在壁画中的反映 |
(四) 龟兹壁画中佛传、本生和因缘故事 |
四、龟兹石窟壁画之道教文化 |
(一) 中原汉文化对龟兹古国之影响 |
(二) 道教文化对龟兹古国之影响以及龟兹壁画之道教文化 |
第四章 结语 |
一、龟兹石窟壁画之宗教文化内涵 |
二、龟兹石窟壁画之宗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
三、龟兹古国宗教文化对于今天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启示 |
后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评阅表 |
四、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猴趣(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宋代猴画研究 ——以易元吉猴画为中心[D]. 赵富德. 南京师范大学, 2011(04)
- [2]猴加官研究[D]. 欧阳景晏. 郑州大学, 2010(05)
- [3]龟兹石窟壁画之宗教文化研究[D]. 张俊. 石河子大学, 2008(03)
- [4]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猴趣[J]. 许忠德. 新疆地方志,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