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一、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论文文献综述)

冯大兴[1](2017)在《不同药物对附红细胞体病奶牛白细胞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在成年牛中较易发病,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垂直传播、间接传播,此前尚无一种药物可以将奶牛体内的附红细胞体完全清除,所以此病较易反复,存在较大的治疗难度。为探讨不同药物对附红细胞体病奶牛白细胞的影响。挑选2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5头,分别用血虫净(Ⅰ)、多西环素(Ⅱ)、新胂凡纳明(Ⅲ)、血虫净加干扰素(Ⅳ)同时治疗奶牛附红体病,于用药前和用药1周后采血进行白细胞(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表明,用药后,各组白细胞总数降低但差异不显着(P>0.05);嗜酸性白细胞呈升高趋势,差异均不显着(P>0.05);淋巴细胞有升高趋势,其中Ⅰ组差异极显着(P<0.01),Ⅱ、Ⅲ、Ⅳ组差异均不显着(P>0.05);杆状核嗜中性白细胞降低差异不显着(P>0.05);分叶型嗜中性白细胞数也均降低,但除Ⅰ组影响显着(P<0.05)外,Ⅱ、Ⅲ、Ⅳ组影响均不显着(P>0.05);单核细胞Ⅰ、Ⅱ、Ⅲ组降低差异不显着(P>0.05),Ⅳ组显着降低(P<0.05)。血虫净能使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恢复到正常值范围,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多西环素和新胂凡纳明对附红体病奶牛白细胞没有影响;干扰素在治疗奶牛附红体病过程中与血虫净有协同作用。

王永[2](2011)在《三种药物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疗效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组织液以及骨髓内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自1928年Schilling和Dingerg等从啮齿类动物中查到类球状血虫体(E.coccoides)以来,各国相继报道了附红细胞体病:1934年,Adler等在牛体中发现了形态与类球状血虫体相似的微生物,命名为温氏血虫体(E.wenyoni);在我国,张汝勇、倪富美等于1983年首次报道了奶牛

李子平,王鹏,胡自然,李子清,张占民,张富梅[3](2011)在《冀西北地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悬滴镜检法对冀西北地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和散养奶牛户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奶牛温氏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率、发病率、传播途径和死亡率,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结果]无论夏季还是冬季,该地区奶牛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均较高,且夏季高于冬季,但发病率均不高。红细胞感染率夏季高于冬季。母子之间存在垂直传播,并且呈现出母代感染率高则子代感染率也相应升高的趋势。红细胞感染率在90%以上奶牛组与阴性奶牛组相比,总蛋白(TP)和球蛋白(G)显着降低(P<0.05),白蛋白(A)有所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着。[结论]该研究为保障冀西北地区奶牛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忠海[4](2010)在《浦东新区奶牛附红细胞体流行情况调查》文中研究表明应用牛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PCR诊断方法结合姬姆萨染色和电镜观察对浦东新区7个规模化奶牛场的197份牛血样进行附红细胞体的检测,年龄分别在1-10年间,并记录临床表现及血液学参数。结果证实:197份血样中检测出62份血样呈阳性,阳性率为31.5%;统计分析表明感染率与年龄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2-4年龄牛群易感;体况消瘦与感染率有一定相关性,黄疸表现无直接相关性,受试牛群无其余明显临床症状;血液指标分析:73头牛出现白细胞总数升高,其中附红细胞体阳性牛为48头,差异显着;测序结果发现三种不同的型:MW1-3,都与牛附红细胞体归为同一进化分枝,其中一型与国内重庆分离株亲缘关系最为接近。

刘芳,王开功,杨粤勇,方英,江昭华,李德光,周碧君,文明[5](2009)在《奶牛附红体病的诊治》文中提出

王鹏,刘春凌,赵彦岭,张宁,张富梅[6](2009)在《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与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就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治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研究,以引起同行的重视.

李玉文,李彬,秦建华,王恩强[7](2007)在《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治疗研究》文中指出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笔者在河北省某奶牛场选用186头奶牛进行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感染强度及垂直传播途径、发病率、病原学、临床、病理检测及药物治疗的研究。结果表明,犊牛的附红细胞感染率最高,达63.3%,其次是泌乳牛,其感染率达54.6%;垂直传播是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的途径之一。本病临床发病率相对较低,达2.06%~10%,临床表现发热、贫血或黄疸等症状,血液稀薄,组织黄染,肝、脾、肺、心、肾等有病理学变化,血液镜检可检出附红细胞体。药物尼可苏、头孢多烯、贝尼尔等对其有较好的疗效。

王永[8](2007)在《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途径及敏感药物体外筛选的研究》文中认为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EH)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组织液以及骨髓内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附红细胞体病不仅导致动物毛产量及乳肉产量减少,生育力下降,而且还引起较重的临床表现及死亡,引起了重大经济损失。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蚊虫叮咬是本病的传播媒介,但缺乏试验依据,并且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不能很好的解释本病的流行特点,因此,我们推测还有其他途经可以传播本病,虽然关于附红细胞体的报道很多,但主要是集中在检测、治疗等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对附红细胞体感染途径研究的报道,因此,我们选择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感染途径作为课题的切入点。Mclaughlin(1991)报道牛温氏附红细胞体不能感染山羊、鹿和去脾的绵羊,但对牛、犬和兔较为敏感,所以,我们选择48条健康幼犬,经血液学检查确认无附红细胞体感染后,随机分为呼吸道接种组、皮下接种组、消化道接种组和肌肉接种组(各组均设对照组),将奶牛附红细胞体阴性菌血和阳性菌血经呼吸道吸入,颈部皮下注射,口腔灌服以及肌肉注射的方法分别接种各组对照犬和试验犬,逐日采血,测定其红细胞感染率,并在接种后第三天,测定其生理指标、血液常规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同时,选择妊娠24-25日龄的母兔10只,经血液学检查确认无附红细胞体感染后,随机分为垂直感染接种组和对照组。试验结果证明,呼吸系统、蚊虫叮咬、消化道和伤口均可传播该病,本病也可以通过胎盘传播,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目前,市面上治疗附红细胞体的药物很多,而且所报道过的“特效”药物达数十种之多,但临床效果存在很大差异,我们根据在门诊上接诊奶牛养专业户和养殖场应用药物的情况,选择盐酸多西环素、高含量长效磺金6甲、华神长效红弓、血虫净、咪唑苯脲等五种药物,以体外培养的方法进行奶牛附红细胞体敏感药物体外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这五种药物对奶牛附红细胞体抑杀效果从高到低依次是咪唑苯脲>血虫净>盐酸多西环素>高含量长效磺金6甲>华神长效红弓。

李桂清,彭远义[9](2007)在《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不仅导致奶产量降低,奶牛生育力下降,而且还可导致奶牛发生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它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病的病原、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预防治疗措施,旨在为防治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陈明[10](2006)在《奶牛附红细胞体病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病原生物学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人畜共患病,病原是牛温氏附红细胞体。该病近年来给我国养牛业造成了较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目前国内还尚未在分子水平上证实该病原的存在,对其分类学地位不清楚及镜检作为检测该病普遍采用的方法存在许多不足等情况。本文对奶牛附红细胞体的16SrRNA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依此建立系统发肓进化树,旨在从分子水平上确定其分类学地位。并且根据所得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奶牛感染附红细胞体的PCR诊断方法。 本研究利用原核生物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27F和1492R对分离纯化的疑似奶牛附红细胞体进行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及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目的片段长度为1439bp,其核苷酸序列与国外已发表的牛温氏附红细胞体(E.wenyoni)的16SrRNA基因片段同源性高达97.1%,暂称为中国广西株(E.wenyoni-CGX);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E.wenyoni-CGX和其它血营养菌在系统进化关系上组成了一个大的进化分支,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病原最接近(75%),而与立克次氏体科的病原较远(55%)。分析结果支持了Neimark等和Messick等提出的将这类血营养菌划归入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建议。 同时,根据测序得到的奶牛附红细胞体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种

二、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论文提纲范文)

(3)冀西北地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样的采集
    1.2 调查时间
    1.3 检测方法和项目
    1.4 判断标准
    1.5 发病情况调查
    1.6 垂直传播调查
    1.7 不同感染强度奶牛的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血液悬滴镜检观察红细胞形态
    2.2 感染率和发病率的调查
        2.2.1 冬季奶牛温氏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2.2 夏季奶牛温氏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3 E.wenyoni垂直传播途径调查结果
    2.4 奶牛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3 讨论

(4)浦东新区奶牛附红细胞体流行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附红细胞体研究概况
    1.2 病原学
    1.3 致病机理
    1.4 病理变化
    1.5 流行病学
    1.6 临床症状
    1.7 免疫性
    1.8 诊断
    1.9 防治
    1.10 研究展望
第二章 浦东新区奶牛附红细胞体流行情况调查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3.1 形态学观察
        3.2 PCR 结果
        3.3 流行情况
        3.4 测序结果及进化树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奶牛附红体病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样品处理
        1.2.1 血推片处理
        1.2.2 电镜血样处理
    1.3 显微镜观察
        1.3.1 普通显微镜观察
        1.3.2 扫描电镜观察
    1.4 治疗
2 结果
    2.1 光镜下附红体形态特征
    2.2 电镜下附红体形态特征
    2.3 治疗结果
3 讨论与分析

(6)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病 原
2 流行病学
    2.1 传播时间
    2.2 传播方式
    2.3 致病机理
3 临床症状
4 解剖学及组织学变化
5 诊 断
    5.1 血液悬滴镜检
    5.2 血液涂片染色镜检
    5.3 电镜观察法
        5.3.1 扫描电镜观察法
        5.3.2 透射电镜观察法
    5.4 血清学诊断法
        5.4.1 荧光抗体试验
        5.4.2 间接血凝试验
        5.4.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5 分子生物学诊断
6 治 疗

(7)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检测
    1.3 垂直传播检测
    1.4 对附红细胞体病患牛的检测
        1.4.1 病原学检测
        1.4.2 临床检查:
        1.4.3 病理变化检查:
    1.5 结果判定
    1.6 治疗
        1.6.1 对成年重度感染牛的治疗
        1.6.2 对13~14月龄牛的治疗
        1.6.3 对6~8月龄牛的治疗
2 结果
    2.1 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检测结果
    2.2 母子垂直传播检测
    2.3 奶牛附红细胞体发病情况检测结果
        2.3.1 发病特点
        2.3.2 临床症状
        2.3.3 剖检变化
        2.3.4 病原学检测结果
    2.4 治疗试验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3.1 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此牛场中的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率过半。
    3.2 红细胞的感染强度可以作为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3.3 奶牛发生附红细胞体病后, 尼克苏、贝尼尔、头孢多烯等对其有明显疗效, 但要早期使用。
    3.4 牛附红细胞体的感染途径很多。
    3.5 奶牛附红细胞体阳性率很高, 但发病率不高, 多为隐性感染;;此病多与气候突变、转群、营养不良等应激因素有关。
    3.6 附红细胞体病对人也存在一定的感染威胁, 其感染率与所从事的工种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8)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途径及敏感药物体外筛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进展
        1.1 分类及种类
        1.1.1 分类
        1.1.2 种类
        1.2 病原形态
        1.2.1 形状
        1.2.2 大小
        1.3 在机体的分布及增殖方式
        1.3.1 分布
        1.3.2 增殖方式
        1.4 E.wenyoni 抗原组分分析
        1.5 致病性
        1.6 抵抗力
        1.7 体外培养及免疫
        1.7.1 体外培养
        1.7.2 附红细胞体的免疫
        1.8 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1.9 附红细胞体病实验室诊断方法
        1.9.1 鲜血压片检查
        1.9.2 瑞氏染色
        1.9.3 姬姆萨染色
        1.9.4 吖叮橙染色
        1.9.5 碘制动试验
        1.9.6 活力试验
        1.9.7 浓集法(离心血涂片法)
        1.9.8 血液学检验
        1.9.9 血清学试验
        1.9.9.1 补体结合试验
        1.9.9.2 荧光抗体试验
        1.9.9.3 间接血凝抑制试验(IHA)
        1.9.9.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9.10 DNA 杂交验
        1.10 凝血机能的变化
        1.11 血糖代谢与血液酸碱平衡的变化
        1.12 临床症状
        1.13 剖检变化
    2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试验一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感染途径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呼吸道接种组试验结果
        2.2 皮下接种组试验结果
        2.3 消化道菌血接种组试验结果
        2.4 肌肉接种试验结果
        2.5 垂直感染组试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试验二 奶牛附红细胞体敏感药物体外筛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盐酸多西环素试验结果
        2.2 高含量长效磺金6 甲试验结果
        2.3 华神长效红弓试验结果
        2.4 血虫净试验结果
        2.5 咪唑苯脲试验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一作者)

(9)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
2 临床症状
3 病理解剖变化
4 流行特点
5 实验室诊断
    5.1 悬滴检查法
    5.2 涂片染色检查
    5.3 电镜扫描观察
    5.4 PCR诊断
6 治疗
    6.1 西医治疗方法
        6.1.1 杀虫
        6.1.2 输液抗感染
    6.2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7 预防
    7.1 消灭虫媒
    7.2 筛查引入牛
    7.3 药物预防
    7.4 早发现早治疗

(10)奶牛附红细胞体病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病原生物学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本论文常用英文缩写词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之一 附红细胞体生物学研究进展
    综述之二 附红细胞体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人和几种常见动物附红细胞体血液镜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奶牛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的克隆、测序及系统发育进化树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附红细胞体体外交叉感染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和伊氏锥虫病二重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四、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药物对附红细胞体病奶牛白细胞的影响[J]. 冯大兴. 现代畜牧兽医, 2017(01)
  • [2]三种药物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疗效的比较分析[A]. 王永.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 2011
  • [3]冀西北地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 李子平,王鹏,胡自然,李子清,张占民,张富梅.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7)
  • [4]浦东新区奶牛附红细胞体流行情况调查[D]. 张忠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2)
  • [5]奶牛附红体病的诊治[J]. 刘芳,王开功,杨粤勇,方英,江昭华,李德光,周碧君,文明.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9(05)
  • [6]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与探索[J]. 王鹏,刘春凌,赵彦岭,张宁,张富梅.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7]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治疗研究[J]. 李玉文,李彬,秦建华,王恩强. 中国奶牛, 2007(11)
  • [8]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途径及敏感药物体外筛选的研究[D]. 王永. 山东农业大学, 2007(01)
  • [9]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J]. 李桂清,彭远义. 中国奶牛, 2007(04)
  • [10]奶牛附红细胞体病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病原生物学初步研究[D]. 陈明. 广西大学, 2006(12)

标签:;  ;  ;  ;  ;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