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动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守都,李友训,姜勇,田敬云,刘学庆,赵喜喜,马健,苏文,胡建廷[1](2021)在《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路径分析》文中认为海水养殖业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洋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蛋白质供给、粮食安全保障和带动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技术体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文章通过梳理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轨迹,分析国外发达国家海水养殖业的产业发展现状和经验,厘清制约我国海水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在当前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推动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快速转型升级的路径对策建议,即加强产业顶层规划设计、构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培育现代海洋种业、持续推动养殖模式升级和实施品牌化战略,提升产品附加值等。
杨正勇,刘东,彭乐威[2](2021)在《中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对比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是中国现阶段渔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明确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内涵,探讨各地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该产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海水养殖业为例,在构建绿色指数及绿色发展指数的基础上,结合2011—2018年沿海10省份数据,运用超效率非径向DEA模型等方法对其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并呈现出环渤海地区相对领先,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相对落后的分布格局。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沿海10省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在分析不同等级地区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因地制宜的措施,以期推进中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
黄浩洋[3](2020)在《舟山市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海水养殖是我国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战略确立以来,海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不断提升,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不仅包括产值的增加(即数量增加),还应包括效率的提升(即质量提升),但近年来,海水养殖业产业增加值的提升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因技术水平改进带来的提升有多少不得而知。以要素投入驱动的产业快速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若不能改变当前以要素投入拉动海水养殖业发展的驱动模式,海水养殖业发展将不可持续。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除各投入要素(资本、劳动等)之外因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所带来的产出增加,是剔除要素投入贡献后的技术水平。测算海水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其变化水平,找出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助于衡量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质量,提升海水养殖效率,推进海水养殖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舟山是我国唯一的群岛城市,舟山渔场是全国最大的渔场,海水养殖业在舟山国民经济发展和渔民生活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和生产要素理论为基础,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和线性回归模型(OLS模型),测度了舟山市20082017年间的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以期找到舟山市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推进舟山海水养殖产业转型。研究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1)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合C-D生产函数,利用索洛余值法对舟山市20082017年间的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舟山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逐年下降,技术进步在海水养殖中的作用有所削弱。(2)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首先,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人力资本、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了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能影响因素;其次,结合OLS模型,构建了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模型;最后,以舟山市为实证研究区域,分析了舟山市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认为城镇化率的提升是制约舟山市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提升人均GDP、加强对海水养殖科技投入、提升海水养殖产量和海水养殖的规模、对海水养殖业人员加强培训和增加海水养殖R&D的人员数量可有效提升舟山市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
徐姣姣[4](2020)在《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研究》文中提出生存与发展是人类最为关切的两大主题,海洋正在成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其中海洋渔业不仅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海水养殖业作为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沿海地区振兴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海水养殖业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的产业地理集聚现象日益明显,因此探究海水养殖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推动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研究整理现有的国内外文献研究基础上,概述了海水养殖业的六次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然后基于经济学角度,结合产业集聚、区位论等理论,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商、产业集中率与地区平均产业集中率四个指标分析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分布不均衡。藻类集聚现象最强,其次为贝类、甲壳类和鱼类海水养殖;(2)鱼类海水养殖主要集聚在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和山东省;甲壳类海水养殖主要集聚在广东省、广西省、福建省和山东省;贝类海水养殖主要集聚在山东省、福建省、辽宁省和广东省;藻类海水养殖主要集聚在福建省、山东省、辽宁省和浙江省;(3)海水养殖产业南北差异明显,鱼类和甲壳类主要集聚在南方省市,贝类和藻类主要集聚在北方省市。最后通过灰色关联对海水养殖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经济核算、生产要素和加工与贸易方面的关联度较高。其中渔业经济产值影响因子关联度最高;其次为生产要素中的海水养殖面积和海洋渔业养殖人员数量;加工与贸易中水产品进出口和加工产品产量也是海水养殖业集聚的重要影响因子。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促进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海水养殖规模较大的省市建议提高单产量,不能一味的扩大养殖面积;利用空间集聚效应,加快产业集聚升级;优化海水养殖模式,提高单产生态效率;发展加工龙头企业,培育生态区域品牌。
高旭东[5](2019)在《中国海水养殖风险区划与保险费率分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海水养殖产量达到2000.70万吨,占水产养殖业总产量31.04%,同比增长4.26%,超过了海水捕捞产量,海水养殖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大,海水养殖对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维护沿海经济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17年各种海洋灾害对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3.98亿元,对于海水养殖保险面临的自然灾害、市场收益等突发灾难仍缺乏相应保障。因此推进现代海水养殖保险的长期可持续运行不但是保险公司产品设计者关注的焦点,更是全社会各界利益共同的趋向。因此,对我国海水养殖业风险进行深入分析,针对不同海水养殖产品在不同海水养殖区域的损失程度及养殖风险给予等级评估及区划,并利用精算技术对海水养殖保险的纯保险费率进行厘定,力求实现我国海水养殖业费率制度的革新,使其产业进一步发展并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意见。本文根据精算评估原理,以经济学理论为研究机理,对中国海水养殖业进行了全面的数量分析及模型研究,希望为中国海水养殖保险业的发展及提高国民经济水平贡献一份技术力量。文章以海水养殖风险区划及区域产量保险费率分区为研究核心,一共分为七个章节依次展开论述,主要包括了引言,理论基础,发展现状及问题,风险分析、评估及区划,费率厘定和费率分区及结论等六部分主要内容。具体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第一部分为引言。以海水养殖保险为研究主线,指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详细梳理了海水养殖保险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况,并以海水养殖保险的风险区划、模式、补贴政策、供给与需求等核心维度进行了详细的文献汇总与阐述。其次,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了详实的汇总,并形成了研究思路的逻辑技术框架图。最后,说明了全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明确了本文的实际借鉴作用。第二部分对海水养殖保险的基础内容、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海水养殖业的基本介绍,引出了我国海水养殖保险市场的发展进程,并客观地阐述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是理论基础部分。包括: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理论基础、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必要性分析、保险费率厘定的理论依据、保险费率分区的必要性分析等。要深入研究中国海水养殖保险的风险区划与费率分区,必须全面地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这些与海水养殖保险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为全文的深入分析及探索奠定了殷实的根基。第四部分是对海水养殖风险分析、评估及区划的探讨,即文章第4章和第5章。首先,对海水养殖产业所产生的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运用HP滤波模型对海水养殖单产趋势进行了拟合,并使用非参数信息扩散模型对风险进行了有效评估,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中国海水养殖业风险评估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地区分类别的对海水养殖产品单产减产率及风险损失率进行了计算。最后,以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理论为基础,遵循海水养殖风险区划原则,运用指标体系法及聚类分析模型对其进行了风险区划实证研究。从实证结果来看,本研究所构建的海水养殖风险的区划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出各海水养殖区域风险水平的差异。第五部分为文章的核心章节之一。在第6章中,以保险费率精算厘定的风险分散理论及等价交换原则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海水养殖保险费率厘定的精算模型为核心进行深入研究,从费率厘定的正态分布法、实际生产历史法、经验费率法三个模型入手回顾了传统的保险费率厘定精算模型,并对传统模型在农业上的应用进行介绍及评述。最后,在传统的保险费率厘定精算模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保险费率厘定的新方法——DPAR模型法进行实证研究,随后分别利用HP滤波法下的经验费率法、HP滤波法下的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和DPAR模型法计算我国海水养殖保险纯费率,文章选择第二种方法作为后续的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调整以及费率分区的基础,并给出调整后的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以及基于风险区划和海域分布特征的费率分区。第六部分对应本文第7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得出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给出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研究展望。本研究的创新点首先在于量化了海水养殖风险的大小,为更科学地区域划分和费率厘定及分区打好基础;二是建立了海水养殖风险的指标体系,以此为根据进行了风险区划;三是引入DPAR模型法对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进行了计算;四是对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进行了调整,在此基础上,结合风险区划和海域分布特征给出了费率分区的方法和结果。
李豫皖[6](2019)在《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九大以来,农业绿色发展一直被摆到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水产养殖是沿海城市农业发展的“主业”之一,是实现保供给、促增收和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手段。未来,水产养殖必然是走绿色发展之路。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海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是广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其产品远销海外,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但在湛江海水养殖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海洋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海水产品质量不达标、海水养殖模式落后等问题。因此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改善湛江养殖环境,转变养殖观念,对湛江的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阅读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以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可持续发展、生态循环、产业代谢理论为支撑,对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概念进行界定,重点分析了湛江市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基础、现状,并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湛江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推动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全文的内容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研究的背景、意义进行具体阐述,同时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概况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主要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湛江市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基础及现状;第四部分,主要是用熵值法对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主要针对当前湛江海水养殖发展现状进行问题分析;第六部分,是根据湛江海水养殖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可行性建议。
菅康康[7](2019)在《新时代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分析及其产业链构建 ——以浙江省为例》文中认为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海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海洋渔业经济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渔业的发展理应遵从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当前以浙江省为代表的我国渔业面临着资源衰退的困扰,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海洋渔业资源的统筹利用、整体规划、生态防治等多方面缺乏统一管理,导致各地区、部门以及企业各自为战,在资源利用以及生产发展等方面存有不正当竞争;具体到渔业内部各产业,则导致捕捞过度、养殖污染(鱼药、饲料等)、各产业中的废弃物污染、陆源污染等问题。渔业产业链主要强调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合作,从纵向一体化的角度对整个产业存有的问题进行研究。因此,在对海洋渔业产业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新型海洋渔业产业链则可有效缓解上述问题。文章主要对浙江省海洋渔业内部各产业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构建我国海洋渔业的产业链问题进行梳理研究。文章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基础,论述了研究背景、意义等方面,整理了产业结构及产业链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主要对产业结构相关理论和农业产业链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并对国外先进农业产业链管理经验进行总结。第三部分对浙江省海洋渔业产业进行具体分析,包括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业、水产品流通业和休闲渔业等,同时运用灰色理论系统对浙江省海洋渔业产业进行关联计算及预测,为优化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提供理论依据。第四部分运用PEST分析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等四个方面对浙江省海洋渔业产业链构建环境进行分析。第五、六部分在借鉴农业产业链等其他相关产业链构建与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对新时代浙江省海洋渔业产业链进行构建,并提出优化产业链的建议。第七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指出文章不足之处。论文的创新之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以浙江省为例,借鉴农业产业链等其他相关产业链管理理论及经验,对新时代海洋渔业产业链进行构建。第二,从新时代生态发展理念角度出发,提出产业链优化建议。
覃菲菲[8](2017)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我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海洋渔业经济的转型升级进行研究。在对海洋渔业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海洋渔业中主要的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和海洋渔业服务业的供给侧现状和供给侧问题进行分析。其中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因海洋渔业资源日益枯竭和国家渔业政策的转变进入调整期;海水养殖业快速发展,逐步取代了海洋捕捞业在海洋渔业中的传统主导地位;海洋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较低,以粗加工为主;海洋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我国海洋渔业面临着渔业资源日益枯竭,不同方面的超额供给和供给不足并存,供需不匹配普遍存在于海洋渔业中的生产要素市场和海洋水产品市场中。针对海洋渔业的主导产业发生变化和海洋渔业进入调整期,根据可得的统计数据,以1999年为时间节点,以1957年至1999年海洋捕捞量和海水养殖量为变量建立第一阶段的向量自相关模型(VAR—Ⅰ),以2000年至2015年的海洋捕捞量和海水产品加工量为变量建立第二阶段的向量自相关模型(VAR—Ⅱ)。结合海洋渔业产业的调整和产业部门内部结构的调整,根据模型的实证结果可知,在第一阶段,海洋渔业与海水养殖业协同发展,从量上满足不断扩张的市场需求。第二阶段,海水养殖业成为主导产业,由于海水养殖业调整灵活,其对市场信号的反应过度以海水产品加工的被动扩张为缓冲。针对我国海洋渔业的供给侧问题,从生产要素的供给侧和海水产品的供给侧分析海洋渔业的转型升级路径,主要以优化海水产品供给结构、推进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和新业态、强化创新驱动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方向解决海洋渔业中不同层次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并针对海洋渔业的转型升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王金环[9](2016)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海水养殖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循环经济视角》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我国传统优势海洋产业,海水养殖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近些年来资源和环境对海水养殖发展的约束愈加趋紧。本文分析了我国海水养殖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经济?问题,基于循环经济视角分析了海水养殖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动力机制,总结了主要的海水养殖循环经济模式,幵提出了推迚海水养殖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对策措施。
李秀平[10](2017)在《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迅猛发展,海洋环境日益污染,海洋资源过度使用,不断衰竭,海洋捕捞业持续走下坡,政府制定了“以渔业养殖为主,海洋捕捞、渔业加工共存”的渔业发展方针,成功地引导着渔业发展重心由捕捞业转向了养殖业。宁海县海洋增养殖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得海洋养殖业在近几十年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宁海经济新的增长点。当然,养殖业的发展也伴随着诸多问题,如何较好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具有相当紧迫性。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统计描述法等方法,以宁海县宁沿海各乡镇,特别是海水养殖比较密集的7个乡镇的海水养殖业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宁海县最大的5家海水养殖公司,分析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的养殖人员、养殖面积、养殖品种、结构等具体情况,全面了解和掌握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前景。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针对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加快调整渔业养殖规划和布局;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加强养殖人员素质培训;依托科技,改善基础设施、推广苗种繁育体系;进一步提高海水产品质量;加大渔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等。
二、推动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动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世界海水养殖发展概况 |
2 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国内外海水养殖的研究现状 |
3 世界发达国家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
3.1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高度发达 |
3.2 海洋基础种业高度发达 |
3.3 路基循环水养殖先进高效 |
3.4 深远海网箱养殖模式逐渐成熟 |
4 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
4.1 缺乏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 |
4.2 水产种业不能有效支撑海水养殖业发展 |
4.3 养殖模式亟待升级 |
4.4 养殖产品附加值低 |
5 产业升级路径对策建议 |
5.1 加强产业顶层规划设计 |
5.2 构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
5.3 培育现代海洋种业 |
5.4 持续推动养殖模式升级 |
5.5 实施品牌化战略,提升产品附加值 |
(2)中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对比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
1.1 Super-SBM模型在绿色指数测度中的应用 |
1.2 指标选取 |
(1)经济发展指标。 |
(2)投入指标。 |
(3)环境污染指标。 |
1.3 数据来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海水养殖业绿色指数测度 |
2.2 各地区海水养殖业绿色劳均产值的比较分析 |
2.3 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指数分析 |
3 讨论 |
(1)第一阶梯: |
(2)第二阶梯: |
(3)第三阶梯: |
(4)第四阶梯: |
4 结论与建议 |
(3)舟山市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1 技术路线 |
1.3.2 研究内容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全要素生产率 |
2.1.2 海水养殖 |
2.1.3 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 |
2.2 相关理论 |
2.2.1 经济增长理论 |
2.2.2 生产要素理论 |
第三章 舟山市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
3.1 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 |
3.1.1 C-D生产函数 |
3.1.2 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3.2.1 数据来源 |
3.2.2 数据处理 |
3.3 舟山市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结果 |
3.3.1 平稳性检验 |
3.3.2 模型回归 |
3.3.3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 |
3.4 舟山市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原因分析 |
第四章 舟山市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影响因素及指标说明 |
4.1.1 选取依据 |
4.1.2 数据来源与说明 |
4.2 回归模型设定 |
4.3 模型计算与分析 |
4.3.1 模型计算 |
4.3.2 模型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设立政府专项基金,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
5.2.2 鼓励海水养殖发展,优化海水养殖产业结构 |
5.2.3 开展系统职业培训,加速引进科技研发人员 |
5.2.4 减少养殖污染排放,制定相应海域使用计划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4)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策背景 |
1.1.2 现实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2.3 方法论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中国沿海地区 |
2.1.2 海水养殖业 |
2.1.3 空间集聚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2.2.1 产业集聚理论 |
2.2.2 农业区位论 |
2.2.3 灰色系统理论 |
2.3 相关研究综述 |
2.3.1 海水养殖的相关文献 |
2.3.2 空间集聚的相关文献 |
2.3.3 空间集聚的形成机理研究 |
2.3.4 空间集聚的竞争优势综述 |
2.3.5 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综述 |
第三章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概述 |
3.1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历程 |
3.1.1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 |
3.1.2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 |
3.1.3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 |
3.1.4 第四阶段:20世纪末 |
3.1.5 第五阶段:21世纪初 |
3.1.6 第六阶段:现今 |
3.2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
3.2.1 海水养殖产量 |
3.2.2 海水养殖面积 |
3.2.3 海水养殖产值 |
3.3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3.3.1 海水养殖业整体水平不高 |
3.3.2 海水养殖业转化能力较弱 |
3.3.3 海水养殖业环境污染严重 |
3.3.4 技术及配套服务体系落后 |
3.4 国际海洋渔业空间集聚趋势 |
第四章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特征 |
4.1 数据来源与说明 |
4.2 指标选定与测度 |
4.2.1 区位基尼系数 |
4.2.2 区位商 |
4.2.3 产业集中率 |
4.2.4 地区平均产业集中率 |
4.3 海水养殖业集聚的时间特征 |
4.3.1 海水养殖业集聚特征显着 |
4.3.2 海水养殖业集聚呈阶段性特征 |
4.4 海水养殖业集聚的空间特征 |
4.4.1 海水养殖业集聚水平差异明显 |
4.4.2 海水养殖业集聚呈区域化特征 |
4.4.3 海水养殖业集聚呈南北分布差异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
5.1 灰色关联模型 |
5.1.1 灰色关联分析 |
5.1.2 灰色关联公理 |
5.2 数据测算与处理 |
5.2.1 原始数据选取 |
5.2.2 原始数据变换 |
5.2.3 计算关联系数 |
5.2.4 计算关联度 |
5.3 数据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促进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建议 |
6.1 加快产业集聚升级 |
6.1.1 落实适宜的发展策略 |
6.1.2 运用“互联网+”平台 |
6.1.3 打造特色沿海产业带 |
6.1.4 培养技术型人才 |
6.2 提高单产生态效率 |
6.2.1 创新海水养殖技术 |
6.2.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6.3 培育生态区域品牌 |
6.3.1 增强经济发展实力 |
6.3.2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 |
6.3.3 发展海洋产品深加工 |
6.3.4 完善海洋产品市场体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5)中国海水养殖风险区划与保险费率分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 |
1.4.2 本文的不足 |
2. 我国海水养殖保险基础内容及发展现状 |
2.1 海水养殖保险的基础内容 |
2.1.1 海水养殖保险的定义 |
2.1.2 海水养殖保险的特征 |
2.1.3 海水养殖保险的经济学属性 |
2.2 我国海水养殖保险的发展概述 |
2.3 我国海水养殖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 |
2.3.1 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问题严重 |
2.3.2 海水养殖保险供需不足 |
2.3.3 费率标准亟待制定和完善 |
2.3.4 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工作亟待开展 |
3.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和保险费率厘定与分区的理论基础 |
3.1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理论基础 |
3.1.1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含义 |
3.1.2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基本理论 |
3.1.3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必要性分析 |
3.2 保险费率厘定与分区的理论依据 |
3.2.1 保险费率厘定的理论依据 |
3.2.2 保险费率分区的必要性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我国海水养殖风险分析与评估 |
4.1 我国海水养殖风险分析 |
4.1.1 海洋环境风险 |
4.1.2 气象风险 |
4.1.3 疾病风险 |
4.1.4 市场风险 |
4.1.5 技术风险 |
4.1.6 管理风险 |
4.2 趋势产量拟合方法 |
4.2.1 HP滤波法 |
4.2.2 HP滤波法模型 |
4.3 风险评估方法 |
4.3.1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信息扩散方法 |
4.3.2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信息扩散方法的理论模型 |
4.4 海水养殖风险评估实证结果 |
4.4.1 各地区分类别海水养殖产品单产拟合及检验 |
4.4.2 各地区分类别海水养殖产品单产减产率的计算 |
4.4.3 海水养殖风险损失率的计算 |
4.5 本章小结 |
5. 我国海水养殖风险区划 |
5.1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原则及方法 |
5.1.1 指标体系法 |
5.1.2 聚类分析法 |
5.2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实证分析结果 |
5.2.1 海水养殖鱼类的风险区划 |
5.2.2 海水养殖甲壳类的风险区划 |
5.2.3 海水养殖贝类的风险区划 |
5.2.4 海水养殖藻类的风险区划 |
5.2.5 海水养殖其他类的风险区划 |
5.3 本章小结 |
6. 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的费率厘定与分区 |
6.1 保险纯费率精算厘定的传统方法 |
6.1.1 正态分布法 |
6.1.2 实际生产历史(APH)法 |
6.1.3 经验费率法 |
6.2 基于DPAR模型法保险纯费率的精算厘定 |
6.2.1 构建非参数模型 |
6.2.2 MCMC方法下的Gibbs抽样 |
6.2.3 费率厘定 |
6.3 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厘定的实证研究 |
6.3.1 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厘定的实证结果 |
6.3.2 三种纯费率厘定方法比较 |
6.3.3 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的实证结果分析 |
6.4 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的调整 |
6.4.1 基于风险区划的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 |
6.4.2 调整后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 |
6.5 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的费率分区 |
6.5.1 风险等级和平均纯费率的不匹配 |
6.5.2 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的费率分区 |
6.6 本章小结 |
7. 全文总结及政策建议 |
7.1 全文总结 |
7.2 政策建议 |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简要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绿色发展 |
2.1.2 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理论 |
2.2.3 产业代谢理论 |
3 湛江市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基础与现状 |
3.1 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条件 |
3.1.1 技术支撑 |
3.1.2 政策支持 |
3.1.3 市场带动 |
3.2 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现状 |
3.2.1 养殖规模和种类 |
3.2.2 养殖类型和苗种培育 |
3.2.3 养殖龙头企业 |
4 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
4.1 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构建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4.1.2 构建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4.2 评价方法 |
4.2.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4.2.2 熵值法的原理 |
4.3 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实证分析 |
4.3.1 湛江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综合分析 |
4.3.2 湛江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趋势分析 |
5 湛江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问题 |
5.1 政府方面 |
5.1.1 养殖管理难度大,行政效率低 |
5.1.2 资金支持力度小,设施落后 |
5.2 企业方面 |
5.2.1 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弱 |
5.2.2 龙头企业规模化程度低,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 |
5.3 养殖人员方面 |
5.3.1 人才引进困难,专业技术人员少 |
5.3.2 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养殖技术推广难 |
5.4 养殖技术方面 |
5.4.1 相关养殖技术落后,海域环境恶化严重 |
5.4.2 良种选育水平低,相关科技成果转换率弱 |
5.5 养殖结构方面 |
5.6 养殖产品方面 |
6 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对策建议 |
6.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引领措施 |
6.1.1 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发挥政府主体作用 |
6.1.2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着力发展现代化水产养殖装备与设施 |
6.2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其辐射带动作用 |
6.2.1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模式 |
6.2.2 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共赢 |
6.3 加强养殖队伍素质建设,推动海水养殖绿色发展进程 |
6.3.1 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壮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 |
6.3.2 开展免费养殖课程培训,提高养殖人员专业技术 |
6.3.3 鼓励养殖户自发组织养殖合作社,促进养殖户之间的优势互补 |
6.4 全方位推动科研机构发展,为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6.4.1 引导产学研机构协同发展,改善养殖环境 |
6.4.2 鼓励企业联合科研机构组建科研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水产种业体系 |
6.5 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现代化水产养殖生产模式 |
6.6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品牌 |
7 结论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7)新时代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分析及其产业链构建 ——以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经验借鉴 |
2.1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2.2 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 |
2.2.1 产业链和农业产业链的概念 |
2.2.2 农业产业链管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
2.3 交易成本理论 |
2.4 国外农业产业链管理应用研究 |
2.4.1 国外农业产业链管理应用现状 |
2.4.2 国外相关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三章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分析 |
3.1 我国海洋渔业现状概述 |
3.2 浙江省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分析 |
3.2.1 海洋捕捞业 |
3.2.2 海水养殖业 |
3.2.3 远洋渔业 |
3.2.4 水产品加工业 |
3.2.5 水产品流通业 |
3.2.6 休闲渔业 |
3.3 浙江省海洋渔业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分析 |
3.3.1 研究方法 |
3.3.2 浙江省海洋渔业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度计算 |
3.4 灰色预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浙江省海洋渔业产业链构建环境分析 |
4.1 政治环境 |
4.2 经济环境 |
4.3 社会环境 |
4.4 技术环境 |
第五章 浙江省海洋渔业产业链构建及现状分析 |
5.1 浙江省海洋渔业产业链构建 |
5.2 浙江省海洋渔业产业链现状分析 |
5.2.1 渔业产业链质量得到改善,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5.2.2 渔业产业链延伸程度不足,产业附加值不高 |
第六章 新时代浙江省海洋渔业产业发展建议 |
6.1 加强渔业资源养护,改善整体海洋生态环境 |
6.2 推进渔业产业一体化,增强海洋渔业产业竞争力 |
6.3 积极发挥渔业合作组织作用,服务渔业经济健康发展 |
6.4 重视科技创新,促进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6.5 不断优化基础产业,提升渔业产业链竞争力 |
6.6 深入发展精深加工产业,促进渔业产业链纵向延伸 |
6.7 发展精品休闲渔业,横向拓展产业价值链 |
6.8 产业链品牌战略升级,提升产业价值 |
6.9 加强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建立产业链风险防范机制 |
6.10 构建电商服务平台,加快水产品行业电商化建设 |
6.11 发展智慧渔业,助力渔业转型升级 |
6.12 加快完善渔业法规,助力渔业产业链优化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我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三节 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
第二节 海洋经济与海洋渔业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海洋渔业的供给侧现状 |
第一节 我国海洋渔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我国海洋捕捞业的供给侧现状 |
第三节 我国海水养殖业的供给侧现状 |
第四节 我国海水产品加工业的供给侧现状 |
第五节 我国海洋渔业服务业的供给侧现状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海洋渔业的供给侧问题 |
第一节 我国海洋捕捞业的供给侧问题 |
第二节 我国海水养殖业的供给侧问题 |
第三节 我国海水产品加工业与海洋渔业服务业的供给侧问题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海洋渔业供给结构的变动—基于VAR模型 |
第一节 VAR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第一阶段海洋捕捞业与海水养殖业的VAR模型 |
第三节 第二阶段与海水养殖业与海水产品加工业的VAR模型 |
第四节 两阶段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研究路径分析 |
第一节 优化海水产品供给结构,促进海洋渔业提质增效 |
第二节 转变海洋渔业供给方式,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
第三节 拓展海洋渔业供给价值链,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 |
第四节 创新海洋渔业供给动力,引领现代海洋渔业发展 |
第五节 改善海洋渔业供给环境,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海水养殖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循环经济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海水养殖业的“资源-经济-环境”问题 |
三、海水养殖循环经济及其发展的动力机制 |
(一)循环经济特征及内涵 |
(二)海水养殖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 |
四、主要的海水养殖循环经济模式 |
(一)减量化(Reduce)原则 |
1. 集约化养殖模式 |
2. 海洋牧业化模式 |
3. 生态混养模式 |
(二)再利用(Reuse)原则 |
1. 循环水养殖模式 |
2. 海产品精深加工 |
3. 海产品冷链物流 |
(三)资源化(Recycle)原则 |
1. 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 |
2. 集成海水农业模式 |
五、推进海水养殖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
(一)实施海水养殖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出台有效扶持政策 |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出台有效扶持政策 |
(四)强化海水养殖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 |
(五)加大循环经济宣传力度倡导绿色消费观念 |
(10)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研究 |
1.2.2 海水苗种产业的研究 |
1.2.3 影响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 |
1.2.4 对策研究 |
1.2.5 综合评述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海水养殖业的相关理论 |
2.1.1 海水养殖和海水养殖业的的概念 |
2.1.2 海水养殖业的分类 |
2.1.3 海水养殖业的特征 |
2.2 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
2.2.1 产业发展的概念 |
2.2.2 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2.2.3 产业发展理论新进展 |
3 海水养殖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
3.1 中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
3.1.1 发展概况 |
3.1.2 发展趋势 |
3.2 浙江省海水养殖业发展概况 |
4 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现状和特点 |
4.1 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现状 |
4.1.1 海水养殖人员 |
4.1.2 海水养殖面积 |
4.1.3 海水养殖产量和产值 |
4.1.4 海水养殖品种 |
4.2 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
4.2.1 发展特色海水养殖 |
4.2.2 各乡镇各有自己的养殖品种 |
4.2.3 不断调整养殖模式 |
4.2.4 建立了浅海滩涂开发经营机制 |
4.2.5 重视海水产品质量 |
5 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5.1.1 海水养殖业基础设施落后 |
5.1.2 养殖布局不合理 |
5.1.3 苗种选育繁育、病害防治等体系建设滞后 |
5.1.4 养殖品种销售、加工产业链短,精深加工滞后 |
5.1.5 海水养殖缺乏整体规划 |
5.1.6 渔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
5.2 原因分析 |
5.2.1 海水养殖面积减少 |
5.2.2 海水养殖环境污染严重 |
5.2.3 养殖人员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 |
5.2.4 影响海水养殖发展的其他因素 |
6 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发展思路及对策研究 |
6.1 发展思路 |
6.1.1 指导思想 |
6.1.2 发展目标 |
6.1.3 发展重点 |
6.2 对策及建议 |
6.2.1 加快调整渔业养殖规划和布局 |
6.2.2 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 |
6.2.3 加强养殖人员素质培训 |
6.2.4 依托科技,改善基础设施、推广苗种繁育体系 |
6.2.5 进一步提高海水产品质量 |
6.2.6 加大渔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推动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路径分析[J]. 张守都,李友训,姜勇,田敬云,刘学庆,赵喜喜,马健,苏文,胡建廷.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11)
- [2]中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对比及发展对策研究[J]. 杨正勇,刘东,彭乐威. 生态经济, 2021(11)
- [3]舟山市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 黄浩洋.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4]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研究[D]. 徐姣姣.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5]中国海水养殖风险区划与保险费率分区研究[D]. 高旭东.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6)
- [6]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研究[D]. 李豫皖. 广东海洋大学, 2019(02)
- [7]新时代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分析及其产业链构建 ——以浙江省为例[D]. 菅康康.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我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研究[D]. 覃菲菲.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2017(02)
- [9]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海水养殖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循环经济视角[J]. 王金环. 中国渔业经济, 2016(06)
- [10]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秀平.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