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魏天天[1](2021)在《慢性心衰患者β肾上腺素受体表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肾上腺素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β-AR)m RNA表达水平,探索其表达水平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于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进行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38例,分为慢性心力衰竭对照组以及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试验组,两组心衰患者均按照当前指南推荐给予标准治疗,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drenergic receptor,β1-AR)、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drenergic receptor,β3-AR)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通过心电图、十二导动态心电图记录患者室性期前收缩负荷、短阵室速、室性自主心律等结果,分为纳入单纯慢性心力衰竭对照组及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试验组。并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基线资料、生化检验结果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等。使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Man 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室性心律失常与β1-AR m RNA、β2-AR m RNA、β3-AR m RNA表达水平、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评估β-AR相对表达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 1试验组β1-AR m RNA相对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β2-AR m RNA相对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β3-AR m RNA相对表达水平极显着高于对照组。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β3-AR、心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可能为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β3-AR和心率为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β3-AR(OR=3.425,95%CI:1.011~11.597,P<0.05)、心率(OR=0.908,95%CI:0.830~0.993,P<0.05)。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室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心率曲线下面积0.333(95%CI:0.160~0.507,P>0.05),β3-AR m RNA曲线下面积0.886(95%CI:0.783~0.989,P<0.001)。结论 β3-AR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说明β3-AR是慢性心力衰竭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对室性心律失常有预测价值。图 2 幅;表 11 个;参 198 篇。
韩雅洁[2](2021)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不同β受体阻滞剂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检索常用的中、英文数据库,收集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人群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3.0进行数据合并与分析。全面评估不同β受体阻滞剂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率、血压、心功能、临床有效率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50篇文献。普通Meta分析结果显示,β受体阻滞剂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LVEDD、LVESD、LVEF水平较常规治疗组均显着改善,临床有效率显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网状Meta分析:直接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LVEDD、LVESD、LVEF及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卡维地洛疗效较常规治疗及美托洛尔更有优势;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可改善LVEF;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LVEDD方面,卡维地洛、美托洛尔疗效较常规治疗组更有优势,卡维地洛优于美托洛尔;在改善LVEF方面,卡维地洛、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疗效均较常规治疗组显着,卡维地洛、比索洛尔优于美托洛尔;在改善LVESD、临床有效率方面,卡维地洛、比索洛尔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卡维地洛、比索洛尔疗效较美托洛尔更有优势。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控制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有效率。其中,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常规治疗相比在改善LVEDD、LVESD方面更好;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常规治疗相比在提高LVEF、改善临床有效率方面更有优势。
王元,毕雪斐,王智云,魏首栋,邓勇志[3](2020)在《心血管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通过S蛋白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大量消耗ACE2,使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失衡,过多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导致肺部炎症细胞浸润、肺纤维化,并增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引起肺损伤。肺损伤后会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病患者原有疾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β受体阻滞剂作为心血管病患者的一线用药,通过拮抗交感神经系统、抑制RAS活性,发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降血压及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等作用,可降低心血管病患者的总死亡率。但是,β受体阻滞剂同时选择性抑制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可能诱发或加重支气管痉挛,对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心血管病患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肺损伤。笔者基于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心肺血管疾病患者的获益得失,阐述心血管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如何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4](2020)在《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文中提出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关开行,王文景,李子健,董尔丹[5](2020)在《肾上腺素受体与心血管疾病》文中研究表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肾上腺素受体是其发挥作用的门户.肾上腺素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代表性受体,介导了重要的生理信号功能.肾上腺素受体信号系统的异常是导致众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机制,因此也是临床用药的最主要靶点.本文回顾了肾上腺素受体的发现及其研究进展,梳理了肾上腺素受体的信号转导系统及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为肾上腺素受体的进一步研究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白雪[6](2020)在《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大鼠的生存情况、心肌病理、心肌酶学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检测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进而探讨艾司洛尔在脓毒症大鼠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艾司洛尔治疗脓毒症心肌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 group,Sham组)、脓毒症组(Model group,Model组)、艾司洛尔组(Esmolol group,ES组),每组20只。Sham组行盲肠探查术,Model组、ES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ES组持续微量泵泵入艾司洛尔稀释液1ml/h[15mg·kg-1·h-1],共计6h。Sham组、Model组泵入生理盐水1ml/h,共计6h。术后24小时观察各组大鼠生存情况,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肌钙蛋白I(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量,取左心室游离壁行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含量变化。结果:(1)各组大鼠生存情况变化:CLP术后6h,Model组大鼠均出现活动减少、精神萎靡、毛发竖立、寒战,术后12h大鼠出现嗜睡、毛色枯萎、蜷缩于鼠笼角落、活动极少,进水进食量骤降。Sham组大鼠伤口愈合良好,毛色洁白有光泽,活动度好,正常进食。ES组大鼠状态好于Model组,活动度可,但相对于Sham组变差。Sham组死亡2只,存活率为90.0%;Model组死亡9只,存活率为55.0%;ES组死亡7只,存活率为65.0%。ES组与Model组之间大鼠存活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2)各组大鼠心肌病理学变化:光镜下Sham组心肌细胞结构正常,纤维肌丝束排列紧密,未见明显水肿、充血、变性及坏死;Model组可见心肌细胞大量坏死,呈空泡样变性,心肌纤维明显水肿,排列疏松,部分心肌纤维断裂,细胞核肿胀,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ES组与Model组相比心肌细胞坏死减少,心肌纤维排列欠规整,间质无明显水肿,仍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组织病理评分显示Model组>ES组>Sham组(P<0.05)。(3)各组大鼠心肌酶学变化:Model组大鼠血清TnI含量较Sham组明显升高,ES组较Model组血清TnI含量明显降低(P<0.05)。(4)各组大鼠炎症介质变化:Model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较Sham组明显升高,ES组较Model组血清TNF-α、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5)各组大鼠心肌组织TLR4、MyD88及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Model组TLR4、MyD88及NF-κ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ES组TLR4、MyD88及NF-κ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艾司洛尔能够减少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释放,改善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赵婕[7](2020)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COPD合并CVD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综合评估β受体阻滞剂对于COPD合并CVD的患者的肺功能、急性加重再住院率以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1945-2019.10)、MEDLINE(1966-2019.10)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1979-2019.10)、万方(1998-2019.10)等中文数据库等。收集研究β受体阻滞剂治疗COPD合并CVD患者对于肺功能改变、急性加重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等的相关文献,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初步检索到文献4733篇,排除重复文献,经过阅读标题、摘要及全文内容后,逐步筛选,最终纳入文献34篇。其中,英文文献18篇,中文文献16篇;随机对照研究及回顾性队列研究各占50%;标本量1415791人。2.Meta分析结果显示:β受体阻滞剂不会影响肺功能,亦不会引起COPD患者病情的恶化,治疗前后FEV1%pred、FEV1/FVC变化量与对照组变化量的差值合并值WMD及其95%CI为0.97(0.10,1.84)、-0.14(-1.47,1.18)。同时可以降低死亡率(OR=0.65,95%CI=0.51-0.83)以及急性加重再住院率(OR=-0.64,95%CI=0.43-0.97)。结论:β受体阻滞剂对COPD合并CVD的肺功能(FEV1%pred、FEV1/FVC)无不良影响,不仅可以降低急性加重再住院风险,还可降低死亡风险。
卜军,陈章炜,崔晓通,范凡,高平进,高鑫,高秀芳,葛均波,何奔,胡凯,姜林娣,李小英,李燕,李毅刚,李勇,梁春,刘学波,刘宗军,彭永德,钱菊英,沈成兴,盛长生,孙爱军,王大英,王继光,谢坤,徐磊,闫小响,张瑞岩,赵仙先,周京敏,邹云增[8](2020)在《中国成人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防治》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含糖饮料消费额明显增加,加工肉类、红肉摄入量增多,以车代步的交通方式使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与此对应,居民平均BMI和收缩压(SBP)水平明显升高[1]。近20年,中国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人数增加1.5 ~ 5倍[1-3]。肥胖人数也在40年间增加45倍,现已接近9 000万人,高居全球首位[4]。研究表明,"三高"(即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
Consensus Group of Chinese Experts on Appropriate Use of Beta-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er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9](2020)在《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规范治疗冠心病的中国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已被证实可降低无禁忌证冠心病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而我国冠心病人群中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存在明显不规范,主要体现为使用率低、使用剂量不足和长期治疗依从性差。该共识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基础上,汇总了近年来出现的新证据,进一步细化患者分类,明确了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应遵循的"BETA"原则,即Beneficial assessment(获益评估)、Enough dosage(足量应用)、Timely usage(及时使用)、 Adequate titration(充分滴定),就不同患者人群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指征、用法用量、治疗目标和疗程给出了明确建议。
Committee of Expo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10](2019)在《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表明引言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事件的最终结果和各种心脏异常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心脏泵功能下降。心血管患者一旦出现心衰的临床表现,提示预后差。心衰越重,死亡风险越高。因此,在面对心衰这种严重的可以致死的疾病时,需要临床医生正确地诊断、准确地评估病情、深刻理
二、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心衰患者β肾上腺素受体表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1.3 试验分组 |
1.1.4 观察指标及临床效果 |
1.1.5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1.6 试验方法 |
1.1.7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
1.2.2 两组β-AR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 |
1.2.3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1.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1.2.5 ROC曲线分析 |
1.3 讨论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
2.1 介绍 |
2.1.1 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发现与发展 |
2.1.2 β-AR的分类与结构 |
2.2 β-AR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
2.2.1 β-AR的信号传导 |
2.2.2 β-AR在心力衰竭中研究进展 |
2.3 β-AR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
2.4 β-AR激动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
2.5 β-AR在其他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
2.6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2)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
1.1.2 DCM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
1.1.3 DCM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
1.1.4 DCM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 |
1.1.5 DCM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
1.1.6 β受体阻滞剂在DCM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1 纳入类型 |
2.1.2 研究对象 |
2.1.3 干预措施 |
2.1.4 结局指标 |
2.1.5 排除标准 |
2.2 文献来源与检索 |
2.2.1 检索范围 |
2.2.2 检索词 |
2.2.3 检索策略 |
2.3 文献筛选 |
2.4 资料提取 |
2.5 质量评价 |
2.6 统计分析 |
2.6.1 效应指标的选择及其意义 |
2.6.2 异质性检验 |
2.6.3 亚组分析 |
2.6.4 敏感性分析 |
2.6.5 发表偏倚检测 |
第三章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文献研究特征 |
3.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
3.4 普通Meta分析 |
3.4.1 心率 |
3.4.2 收缩压 |
3.4.3 舒张压 |
3.4.4 LVEDD |
3.4.5 LVESD |
3.4.6 LVEF |
3.4.7 临床有效率 |
3.4.8 亚组分析 |
3.4.9 敏感性分析 |
3.4.10 发表偏倚 |
3.5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3.5.1 各干预措施的网状关系图 |
3.5.2 LVEDD |
3.5.3 LVESD |
3.5.4 LVEF |
3.5.5 临床有效率 |
3.5.6 亚组分析 |
3.5.7 敏感性分析 |
3.5.8 发表偏倚 |
第四章 讨论 |
4.1 普通Meta分析结果 |
4.2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4.2.1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 |
4.2.2 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 |
4.2.3 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 |
4.3 亚组分析 |
4.3.1 NYHA分级 |
4.3.2 年龄 |
4.3.3 国家 |
4.3.4 治疗时间与样本量 |
4.3.5 性别 |
4.4 β受体阻滞剂治疗DCM患者心力衰竭的可能机制 |
4.4.1 卡维地洛 |
4.4.2 美托洛尔与比索洛尔 |
4.5 局限性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语表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3)心血管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SARS-CoV-2致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
二、β受体阻滞剂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线用药 |
1.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及β受体阻滞剂: |
2.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的地位及治疗机制: |
三、心血管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 |
(5)肾上腺素受体与心血管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1 肾上腺素受体的发现与分类 |
1.1 肾上腺素受体的发现与理论发展 |
1.2 肾上腺素受体分类的意义 |
2 肾上腺素受体的信号转导 |
2.1 G蛋白依赖性信号通路 |
2.2 G蛋白非依赖性信号通路 |
3 肾上腺素受体与心血管系统 |
3.1 肾上腺素受体与心血管生理功能 |
3.2 肾上腺素受体与心血管疾病 |
4 总结与展望 |
(6)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及设备 |
1.2 试剂及耗材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溶液的配制 |
2.2 动物模型的制作 |
2.3 心肌组织HE染色 |
2.4 干式免疫荧光定量法测血清TnI含量 |
2.5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TNF-α、IL-1β含量 |
2.6 Western blot测心肌组织TLR4、My D88及NF-κB蛋白表达量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艾司洛尔对大鼠生存情况的影响 |
2 艾司洛尔对大鼠心肌病理学的影响 |
3 艾司洛尔对大鼠血清TnI水平的影响 |
4 艾司洛尔对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 |
5 艾司洛尔对大鼠心肌组织TLR4、Myd88及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7)β受体阻滞剂治疗COPD合并CVD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数据提取 |
1.5 质量评价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特征 |
2.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
2.3 Meta分析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中国成人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 |
1.1 概述 |
1.2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
1.2.1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 |
1.2.2 高血压与缺血性心脏病 |
1.2.3 高血压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
1.3 高血压分类 |
1.3.1 原发性高血压 |
1.3.2 继发性高血压 |
1.4 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 |
1.4.1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风险评估 |
1.4.2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
1.4.2.1 肾实质性高血压 |
1.4.2.2 肾血管性高血压 |
1.4.2.3 主动脉狭窄 |
1.4.2.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1.4.2.5 嗜铬细胞瘤 |
1.4.2.6 库欣综合征 |
1.4.2.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1.5 高血压的治疗 |
1.5.1 治疗目标 |
1.5.2 治疗策略 |
1.5.3 生活方式干预 |
1.5.4 高血压药物治疗 |
1.5.4.1 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作用特点 |
1.5.4.1.1 CCB |
1.5.4.1.2 ACEI |
1.5.4.1.3 ARB |
1.5.4.1.4 利尿剂 |
1.5.4.1.5 β受体阻滞剂 |
1.5.4.1.6 其他药物 |
1.5.4.2 降压药物的联合使用 |
1.5.5 高血压的器械治疗 |
2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 |
2.1 概述 |
2.2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
2.2.1 血脂异常在ASCV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2.2.1.1 高LDL-C血症 |
2.2.1.2 低HDL-C血症 |
2.2.1.3 高TG血症 |
2.2.1.4 高脂蛋白(a)[Lp(a)]血症 |
2.2.2 血脂异常与房颤 |
2.2.3 血脂异常与心力衰竭 |
2.3 血脂异常的病因分类 |
2.3.1 原发性高脂血症 |
2.3.2 继发性高脂血症 |
2.4 血脂异常的诊断 |
2.5 以血脂水平为基础评估总体心血管风险 |
2.6 血脂异常的治疗 |
2.6.1 血脂异常的总体治疗原则 |
2.6.2 血脂异常的治疗药物[33] |
2.6.2.1 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
2.6.2.1.1 他汀类药物 |
2.6.2.1.2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
2.6.2.1.3 普罗布考 |
2.6.2.1.4 胆酸螯合剂 |
2.6.2.1.5 其他药物 |
2.6.2.2 主要降低TG的药物 |
2.6.2.2.1 贝特类药物 |
2.6.2.2.2 烟酸类药物 |
2.6.2.2.3 高纯度鱼油制剂 |
2.6.2.3 新型调脂药物 |
2.6.2.3.1 PCSK9抑制剂 |
2.6.2.3.2 其他新型药物 |
2.6.2.4 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 |
2.6.3 血脂异常其他治疗措施 |
3 糖代谢与心血管疾病 |
3.1 概述 |
3.2 流行病学 |
3.3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病因学分型[50] |
3.3.1 1型糖尿病 |
3.3.2 2型糖尿病 |
3.3.3 特殊类型糖尿病 |
3.3.3.1 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
3.3.3.2 胰岛素作用的遗传性缺陷 |
3.3.3.3 胰腺外分泌疾病 |
3.3.3.4 内分泌疾病 |
3.3.3.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 |
3.3.3.6 感染 |
3.3.3.7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 |
3.3.3.8 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病 |
3.3.4 妊娠期糖尿病 |
3.4 糖尿病的诊断 |
3.4.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糖代谢状态分类 |
3.4.2 在无症状患者中筛查糖尿病的指征 |
3.5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
3.5.1 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3.5.2 糖尿病与心肌病 |
3.5.3 糖尿病与心力衰竭 |
3.5.4 糖尿病与房颤 |
3.5.5 糖尿病与ALDH2基因 |
3.6 糖尿病的治疗 |
3.6.1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 |
3.6.2 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 |
3.6.3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选择 |
3.6.4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策略 |
4 乙醇代谢与心血管疾病 |
4.1 概述 |
4.2 流行病学和病因 |
4.3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
4.4 治疗和预后 |
4.4.1 合理控制乙醇摄入量,干预并改善生活方式 |
4.4.1.1 明确诊断的乙醇代谢相关心血管疾病患者 |
4.4.1.2 明确诊断的非乙醇相关心血管疾病患者 |
4.4.1.3 未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
4.4.2 补充能量代谢相关辅酶等改善心肌代谢,以解决心肌能量供应不足的问题 |
4.4.3 补充维生素维持心肌正常功能 |
4.4.4 改善心功能、控制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 |
4.4.5 防治可能出现的心血管和非心血管疾病 |
4.4.6 根据基因型的个性化治疗 |
4.4.6.1 ALDH2基因型未突变人群 |
4.4.6.2 ALDH2酶活性缺失型人群 |
4.4.6.3 ALDH2酶活性部分缺失人群 |
5 尿酸代谢与心血管疾病 |
5.1 概述 |
5.2 HU与心血管疾病 |
5.2.1 尿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病理作用 |
5.2.2 HU与高血压 |
5.2.3 HU与冠心病 |
5.2.4 HU与心力衰竭 |
5.2.5 HU与代谢综合征 |
5.3 HU的治疗 |
5.3.1 治疗目标 |
5.3.2 生活方式的改善 |
5.3.3 避免或减少服用可致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药物 |
5.3.4 降尿酸药物选择 |
5.3.4.1 XO抑制剂 |
5.3.4.1.1 别嘌醇 |
5.3.4.1.2 非布司他 |
5.3.4.2 促尿酸排泄药物 |
5.3.4.2.1 苯溴马隆 |
5.3.4.2.2 雷西纳德 |
5.3.4.3 重组尿酸酶制剂 |
5.3.5 抗炎性反应药物 |
5.3.6 基于遗传学的个体化治疗 |
6 甲状腺激素代谢与心血管疾病 |
6.1 概述 |
6.2 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6.3 甲状腺激素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 |
6.4 甲状腺激素相关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
6.4.1 甲亢性心脏病 |
6.4.1.1 症状与体征 |
6.4.1.1.1 心律失常 |
6.4.1.1.2 心脏扩大 |
6.4.1.1.3 心力衰竭 |
6.4.1.2 实验室检查 |
6.4.1.3 甲亢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129] |
6.4.2 甲减性心脏病 |
6.4.2.1 症状与体征 |
6.4.2.1.1 心律失常 |
6.4.2.1.2 心力衰竭 |
6.4.2.1.3 心包积液 |
6.4.2.1.4 动脉粥样硬化 |
6.4.2.2 实验室检查 |
6.4.2.3 甲减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129] |
6.5 治疗 |
6.5.1 甲亢性心脏病 |
6.5.1.1 控制甲亢 |
6.5.1.2 抗心律失常 |
6.5.1.3 改善心功能 |
6.5.1.4 抗心肌缺血、心绞痛 |
6.5.2 甲减性心脏病 |
6.5.2.1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
6.5.2.2 心包积液的治疗 |
6.5.2.3 其他 |
6.6 甲状腺疾病相关心血管风险的预防 |
6.6.1 补碘 |
6.6.2 戒烟 |
6.6.3 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识别与防治 |
7 儿茶酚胺与心血管疾病 |
7.1 儿茶酚胺相关心血管疾病病因 |
7.2 儿茶酚胺与心血管疾病 |
7.2.1 原发性儿茶酚胺水平升高相关心血管疾病 |
7.2.1.1 嗜铬细胞瘤 |
7.2.1.2 Takotsubo心肌病 |
7.2.2 继发性儿茶酚胺水平升高相关心血管疾病 |
7.3 诊断标准 |
7.4 治疗原则 |
7.4.1 去除诱因 |
7.4.2 药物治疗 |
7.4.2.1 α受体阻滞剂[159] |
7.4.2.2 β受体阻滞剂 |
7.4.2.3 儿茶酚胺合成抑制剂 |
7.4.2.4 儿茶酚胺代谢增强剂 |
7.4.2.5 ACEI和ARB |
7.4.2.6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
7.4.2.7 CCB |
7.4.2.8 抗心律失常电风暴的治疗 |
7.4.2.9 维生素E |
7.4.3 手术治疗 |
7.4.4 心理治疗 |
8 线粒体代谢与心血管疾病 |
8.1 概述 |
8.2 流行病学 |
8.3 临床表现 |
8.3.1 高血压 |
8.3.2 心律失常 |
8.3.3 心力衰竭 |
8.4 诊断与评估 |
8.5 治疗 |
8.5.1 线粒体代谢的调控 |
8.5.1.1 稳定线粒体电子传递 |
8.5.1.2 改善线粒体糖代谢 |
8.5.1.3 缓解线粒体脂代谢紊乱 |
8.5.1.4 促进ALDH2酶的活性 |
8.5.2 针对过量ROS的治疗 |
8.5.3 针对心磷脂的治疗 |
8.6 离子稳态的调节 |
9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 |
9.1 概述 |
9.2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的联系和表现 |
9.2.1 冠心病 |
9.2.2 代谢综合征 |
9.2.3 心力衰竭 |
9.2.4 房颤 |
9.2.5 心源性猝死 |
9.3 肥胖的诊断 |
9.3.1 BMI |
9.3.2 向心性肥胖的测量指标 |
9.3.3 身体成分测量指标 |
9.4 肥胖的治疗 |
9.4.1 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 |
9.4.2 药物和其他干预 |
(9)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规范治疗冠心病的中国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循证证据、应用路径及临床推荐 |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1.1.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1.1.2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1.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路径(图1) |
1.2 稳定性冠心病 |
1.3 微血管性心绞痛 |
2 β受体阻滞剂滴定目标的选择 |
2.1 靶剂量 |
2.2 靶心率为55~60次/min[72] |
3 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推荐 |
3.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
3.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
3.3 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 |
3.4 冠心病合并交感电风暴 |
3.5 冠心病合并主动脉夹层 |
3.6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
3.7 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3.8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 |
3.9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 |
4 总结 |
(10)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心力衰竭的概述 |
1.1定义 |
1.2分类 |
1.3分期和分级 |
1.4流行病学 |
1.5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
1.5.1病因 |
1.5.1.1原发性心肌损害 |
1.5.1.2异常的心脏负荷 |
1.5.2诱因 |
1.5.3病理生理机制 |
2心力衰竭的诊断与评估 |
2.1症状与体征 |
2.2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
2.2.1常规检查 |
2.2.1.1心电图 (Ⅰ类, C级) |
2.2.1.2胸部X线片 (Ⅰ类, C级) |
2.2.1.3生物学标志物 |
2.2.1.4实验室检查 |
2.2.1.5经胸超声心动图 (Ⅰ类, C级) |
2.2.2心衰的特殊检查用于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的患者。 |
2.2.2.1心脏磁共振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 |
2.2.2.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ransesphageal echoc ardiography, TEE) |
2.2.2.3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 gr aphy, CT) |
2.2.2.4冠状动脉造影 |
2.2.2.5核素心室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和 (或) 代谢显像 |
2.2.2.6 6 min步行试验 |
2.2.2.7心肺运动试验 |
2.2.2.8基因检测 |
2.2.2.9心肌活检 |
2.2.2.10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 QOL) 评估 |
2.2.2.11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
2.3诊断流程 |
2.4预后评估 |
3心力衰竭的预防 |
3.1对心衰危险因素的控制与治疗 |
3.1.1高血压治疗 |
3.1.2血脂异常 |
3.1.3糖代谢异 |
3.1.4其他危险因素 |
3.1.5利钠肽水平升高 |
3.2对无症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干预 |
4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4.1一般治疗 |
4.1.1治疗病因和诱因 |
4.1.2限钠 |
4.1.3限水 |
4.1.4营养和饮食 |
4.1.5休息和适度运动 |
4.1.6监测体重 |
4.1.7心理和精神治疗 |
4.2利尿剂 |
4.2.1适应证 |
4.2.2利尿剂的分类 |
4.2.3使用方法 |
4.2.4禁忌证 |
4.2.5不良反应及处理 |
4.3 RAAS抑制剂 |
4.3.1 ACEI |
4.3.2 ARB |
4.3.3 ARNI |
4.4β受体阻滞剂 |
4.4.1适应证 |
4.4.2禁忌证 |
4.4.3应用方法 |
4.4.4不良反应 |
4.5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4.5.1适应证 |
4.5.2禁忌证 |
4.5.3应用方法 |
4.5.4不良反应 |
4.6伊伐布雷定 |
4.6.1适应证 |
4.6.2禁忌证 |
4.6.3应用方法 |
4.6.4不良反应 |
4.7洋地黄类药物 |
4.7.1适应证 |
4.7.2禁忌证 |
4.7.3应用方法 |
4.7.4不良反应 |
4.8中药 |
4.8.1辨证分型 |
4.8.2分期治疗 |
4.8.3中西药相互作用 |
4.9改善能量代谢药物 |
4.9.1曲美他嗪 |
4.9.2辅酶Q10 |
4.9.3辅酶Ⅰ (NAD+) |
4.9.4左卡尼汀 |
4.9.5注射用磷酸肌酸钠 |
4.9.6雷诺嗪 |
4.10血管扩张剂 |
4.11抗血栓药物 |
4.12心衰患者应避免使用或慎用的药物 |
4.12.1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 |
4.12.2抗心律失常药物 |
4.12.3 CCB |
4.12.4非甾体抗炎药或COX-2抑制剂 |
4.12.5糖皮质激素 |
4.12.6西洛他唑 |
4.12.7口服降糖药 |
4.13慢性HFrEF的治疗流程 |
5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的治疗 |
5.1利尿剂 |
5.2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的治疗 |
5.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5.4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 |
6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6.1急性心衰的诊断 |
6.1.1病史、症状及体征 |
6.1.2急性肺水肿 |
6.1.3心源性休克 |
6.2急性心衰的评估 |
6.2.1院前急救阶段 |
6.2.2急诊室阶段 |
6.3辅助检查 |
6.3.1常规检查 |
6.3.2超声心动图和肺部超声 |
6.3.3动脉血气分析 |
6.4监测 |
6.4.1无创监测 |
6.4.2血流动力学监测 |
6.5急性心衰的分型和分级 |
6.6治疗原则 |
6.6.1一般处理 |
6.6.2根据急性心衰临床分型确定治疗方案, 同时治疗心衰病因。 |
6.6.3容量管理 |
6.7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
6.7.1利尿剂 (Ⅰ类, B级) |
6.7.2血管扩张剂 (Ⅱa类, B级) |
6.7.3正性肌力药物 (Ⅱb类, C级) |
6.7.4血管收缩药物 |
6.7.5洋地黄类 (Ⅱa类, C级) |
6.7.6抗凝治疗 (Ⅰ类, B级) |
6.7.7改善预后的药物 (Ⅰ类, C级) |
6.8心源性休克的处理 |
6.9急性心衰稳定后的后续处理 |
7终末期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7.1利尿剂 |
7.2神经内分泌阻滞剂 |
7.3静脉正性肌力药物 |
7.4静脉血管扩张剂 |
7.5中药治疗 |
8右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
8.1右心衰竭的诊断和评估 |
8.1.1诊断标准 |
8.1.2鉴别诊断 |
8.1.3病情评估 |
8.2治疗原则 |
8.3药物选择和合理应用 |
9心力衰竭病因及合并疾病的药物治疗 |
9.1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
9.1.1房颤 |
9.1.2室性心律失常 |
9.1.3缓慢性心律失常 |
9.2心脏瓣膜病 |
9.2.1二尖瓣病变 |
9.2.2主动脉瓣病变 |
9.3冠心病 |
9.3.1慢性心衰合并冠心病 |
9.3.2急性心衰合并冠心病 |
9.4高血压 |
9.5心肌炎 |
9.6特殊类型的心肌病 |
9.7先天性心脏病 |
9.8高原性心脏病 |
9.8.1高原肺水肿 |
9.8.2慢性高原性心脏病 |
9.9糖尿病 |
9.10血脂异常 |
9.10.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合并心衰 |
9.10.2其他原因心衰合并血脂代谢异常 |
9.11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
9.12肥胖 |
9.12.1肥胖在心衰患者中的患病率和对预后的影响 |
9.12.2肥胖引起心衰的机制 |
9.12.3肥胖合并心衰的处理原则 |
9.13电解质紊乱 |
9.13.1低钾与高钾血症 |
9.13.2低钠血症 |
9.14缺铁和贫血 |
9.15泌尿系统疾病 |
9.15.1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 |
9.15.2心衰合并前列腺梗阻 |
9.15.3心衰合并勃起功能障碍 |
9.16肺部疾病 |
9.17睡眠障碍和睡眠呼吸暂停 |
9.18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疾病 |
9.19肿瘤治疗相关性心衰 |
9.19.1抗肿瘤治疗前的基线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预测 |
9.19.2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衰的筛查与诊断 |
9.19.3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衰的监测与随访 |
9.19.4抗肿瘤相关心衰的药物治疗 |
9.20恶病质 |
10心力衰竭患者管理 |
10.1心衰管理团队 |
10.2优化心衰管理流程 |
10.3随访频率和内容 |
10.4患者教育 |
10.4.1症状和体征的监控 |
10.4.2饮食、营养和体重管理 |
10.4.3运动 |
10.5老年心衰患者的管理 |
10.5.1老年心衰诊治特殊性 |
10.5.2一般治疗 |
10.5.3药物治疗 |
10.6妊娠心衰管理 |
10.7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管理 |
10.7.1识别心衰终末期患者 |
10.7.2与患者沟通 |
10.7.3治疗方法 |
附录A心力衰竭常用药物一览表 |
附录B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 |
四、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心衰患者β肾上腺素受体表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D]. 魏天天.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2]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D]. 韩雅洁. 兰州大学, 2021(12)
- [3]心血管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思考[J]. 王元,毕雪斐,王智云,魏首栋,邓勇志.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0(03)
- [4]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J].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03)
- [5]肾上腺素受体与心血管疾病[J]. 关开行,王文景,李子健,董尔丹.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0(08)
- [6]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D]. 白雪. 青岛大学, 2020(01)
- [7]β受体阻滞剂治疗COPD合并CVD疗效的Meta分析[D]. 赵婕.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8]中国成人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防治[J]. 卜军,陈章炜,崔晓通,范凡,高平进,高鑫,高秀芳,葛均波,何奔,胡凯,姜林娣,李小英,李燕,李毅刚,李勇,梁春,刘学波,刘宗军,彭永德,钱菊英,沈成兴,盛长生,孙爱军,王大英,王继光,谢坤,徐磊,闫小响,张瑞岩,赵仙先,周京敏,邹云增. 上海医学, 2020(03)
- [9]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规范治疗冠心病的中国专家共识[J]. Consensus Group of Chinese Experts on Appropriate Use of Beta-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er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中国循环杂志, 2020(02)
- [10]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Committee of Expo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