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微泡造影剂和基因治疗

超声、微泡造影剂和基因治疗

一、超声波、微泡造影剂与基因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车雪瑜[1](2019)在《携RGDS载尿激酶靶向微泡造影剂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利用直接法制备携带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Arg-Gly-Asp-Ser,RGDS)肽段并且可以运载尿激酶(Urokinase,UK)的靶向微泡造影剂的可行性;检测靶向微泡造影剂的一般理化性质;探究影响靶向微泡造影剂携带率的可能因素。方法:(1)用荧光染料FITC对UK进行荧光标记,制成FITC-UK;用荧光染料5-TAMRA对RGDS进行荧光标记,制成5-TAMRA-RGDS。(2)通过直接法配置靶向微泡造影剂,并通过对靶向微泡造影剂外观的观察、PH测定、光学显微镜观察、粒径细胞仪测定等来检测靶向微泡造影剂的一般理化性质。(3)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标记靶向微泡造影剂中RGDS及尿激酶的携带率,找出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①成分比例及孵育时间的影响:根据成分比例分组,造影剂/尿激酶/RGDS分为A组(1:1:1)、B组(1:2:1)、C组(1:1:2)、D 组(2:1:1)、E 组(2:2:1)、F 组(2:1:2)、G 组(1:2:2)。将不同分组的溶液分别加入5ml试管中,待溶液充分混匀后室温下避光孵育。每个组分为三份。分别孵育0小时、孵育1小时、孵育2小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组别各样本孵育Oh、孵育1h、孵育2h时UK携带率、RGDS携带率及UK和RGDS双携带率。②加药顺序的影响:实验按照不同的加药顺序分为A组(先加UK组)、B组(先加RGDS组)、对照组(同时加药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加药顺序的三组溶液UK携带率、RGDS携带率及UK、RGDS双携带率。③洗涤的影响:将孵育后的7组比例不同的靶向造影剂溶液用悬浮洗涤法洗涤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组不同比例靶向造影剂洗涤后UK携带率、RGDS携带率、UK及RGDS双携带率,并与洗涤前的携带率相比较。结果:(1)配置好的FITC-UK溶液呈鲜亮金黄色,5-TAMRA-RGDS溶液呈鲜亮的深玫红色。(2)携RGDS载尿激酶靶向微泡造影剂的一般理化性质:①肉眼观察配置完成的靶向微泡造影剂,为白色乳状混悬液,静止后可分两层。上层为白色、细腻,大小较均一的微泡,多聚集于试管壁周围。下层为透明略偏白色溶液。轻轻震荡,溶液立刻变为白色乳状混悬液。按声诺维、尿激酶及RGDS不同比例配制的7组靶向微泡造影剂外观均呈粉红色凝乳状,不透明,静置后容易分层,上层为白色、细腻、大小较均一凝乳状的微泡,下层为微浑、半透明的不同鲜亮程度的淡粉红色液体。②声诺维造影剂pH值为6.98。靶向微泡造影剂pH为7.3,中性溶液。③光学显微镜下见靶向微泡造影剂中微泡为中央透光的圆形结构,外有深色膜状壳包裹,分布较集中,大小较均一。④靶向微泡造影剂粒平均粒径大小1415nm,较声诺维造影剂平均粒径有所增大,但仍为纳米级。Zata电位-5.86mv,靶向微泡造影剂溶液带负电荷。⑤声诺维与FITC-UK及5-TAMRA-RGDS以不同比例配置,双荧光标记后的靶向造影剂在荧光显微镜下均能被激发出绿色荧光及红色荧光。(3)携RGDS载尿激酶靶向微泡造影剂携带率的影响因素:①7组不同比例配置的靶向微泡造影剂在不同孵育时间(Oh,1h,2h)所测得UK的携带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362,P=0.210);RGDS的携带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0.530,P=0.640);UK及RGDS双携带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0.521,P=0.629)。不同成分比例声诺维、UK、RGDS混合制得的靶向微泡造影剂对应的UK的携带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1.533,P=0.000)、RGDS的携带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8.835,P=0.000)、UK及RGDS双携带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8.272,P=.001)。在声诺维:UK:RGDS混合比例为1:2:1时,UK的携带率最大。在声诺维:UK:RGDS混合比例为1:2:2时,RGDS的携带率最大。在声诺维:UK:RGDS混合比例为1:2:1时,UK及RGDS双携带率最大。②加药顺序的影响:不同加药顺序制备出的靶向微泡造影剂UK携带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861,P=0.00);RGDS携带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92,P=0.00);UK及RGDS双携带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240,P=0.00)。对照组UK的携带率高于A组及B组,B组UK的携带率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RGDS的携带率高于A组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UK及RGDS双携带率高于A组及B组,B组UK及RGDS的双携带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加入UK及RGDS的加药顺序配制出的靶向造影剂的UK携带率、UK及RGDS的双携带率高于其他两种加药顺序配置出的靶向造影剂的UK携带率及双携带率。先加RGDS的加药顺序配制出的靶向造影剂的RGDS携带率高于其他两种加药顺序配置出的靶向造影剂的RGDS携带率。③洗涤对携带率的影响:7组不同比例声诺维、UK、RGDS配制的靶向造影剂在孵育2小时后用悬浮洗涤法洗涤,每组洗涤前后UK携带率、UK及RGDS双携带率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洗涤后的UK携带率、UK及RGDS双携带率均低于洗涤前。B组洗涤前后RGDS携带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D组、E组、F组、G组洗涤前后RGDS携带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直接法制备携RGDS载尿激酶靶向造影剂的方法可行。(2)声诺维、UK、RGDS三者的成分比例对UK携带率、RGDS的携带率、UK及RGDS双携带率有影响。本次实验最后结果是,在声诺维:UK:RGDE比例为1:2:1配置下的靶向造影剂UK携带率、UK及RGDS双携带率最高。在声诺维:UK:RGDS混合比例为1:2:2时,RGDS的携带率最高。(3)孵育时间对靶向造影剂UK携带率、RGDS的携带率、UK及RGDS的双携带率均无影响。(4)UK及RGDS添加顺序对靶向造影剂UK携带率、RGDS携带率、UK及RGDS双携带率有影响。本次实验结果为同时加入UK及RGDS的加药顺序配制出的靶向造影剂UK携带率、UK及RGDS双携带率高于其他两种加药顺序。先加RGDS的加药顺序配制出的靶向造影剂的RGDS携带率高于其他两种加药顺序。(5)洗涤对UK携带率、UK及RGDS双携带率有影响。洗涤后UK携带率、UK及RGDS双携带率均降低,间接表明了直接法制备的靶向造影剂的稳定性较差,当遇到水流等冲击,造影剂上所载药物容易脱落。

冯磊[2](2012)在《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基因转染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因治疗凭借着其很多无可替代的优点和应用前景,曾被Science杂志和时代周刊列入十大科学突破和十大科学发现,在当前的医学研究领域颇受关注,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众所周知,基因作为大分子不易进入细胞进而达到其基因水平治疗目的,而这恰恰是基因治疗的前提条件。当前众多的基因导入方法中利用病毒作为载体的导入效率最高,然而其应用的风险也最高,使其在临床试验中被严格地限制,而其他的导入方法也同样受到安全和效率两方面的制约。探索更安全更高效的基因导入方法,成为了当前基因治疗研究领域中的一大热点。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和超声造影剂技术的发展,利用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剂实现细胞膜可修复穿孔的基因介导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为了使该技术满足安全高效的要求,优化超声输出成为了该领域内的重点研究内容。因为不同的超声输出剂量能获得不同的细胞转染效率,所以目前的研究多采用超声设备的输出剂量指示与细胞转染效率的关系,来筛选优化超声输出条件。由于这种方法忽略了设备输出指示的准确性和超声到达细胞前的衰减以及不同超声设备的差异,造成所优化出的超声条件不尽相同,而且筛选工作本身的效率不高。本文的工作就是通过改进这种超声条件的优化方法,提高超声因素筛选优化的效率,并使实验结果得到统一有效的积累,进而促进超声联合造影剂这一基因介导技术的逐渐成熟。本论文工作的核心就是直接测量实验条件下细胞及微泡造影剂周围实际的声场参数,通过平面声场参数这一更直接的影响因素与细胞转染效果的关系作为筛选优化超声条件。这种改进从方案设计上排除了超声传播过程中的衰减以及超声设备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能使各自开展的研究工作纳入到同一轨道上来,提高研究结果的共享价值。本文从内容上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创新,接着详细介绍了联合超声造影剂下的超声致孔实验的设计、实施及结果评价,通过实验结果证实了超声造影剂及不同超声输出设定对超声致孔的重要作用,之后介绍了对实验条件下超声声场测量的设计、实施和结果,最后通过在筛选后的声场条件下进行致孔实验实现了致孔效率及研究效率的提高,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内容和前景提出了设想和展望。

苏金坤[3](2012)在《超声微泡造影剂与基因转染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超声微泡造影剂已应用于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中,可促进基因在靶细胞及靶组织转染。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已应用于肿瘤、炎症及血栓等多种疾病。本文主要对各类造影剂成膜材料的研究状况进行介绍,并在基因转染中的应用及临床治疗作一综述。

关丽娜[4](2010)在《直接连接法制备携尿激酶RGDS造影剂微泡靶向溶解在体血栓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制备携带尿激酶(UK)及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RGDS)肽段靶向溶栓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理化性质及所携带尿激酶的活性。探讨不同浓度的FeCl3和不同方法对制备兔股动脉内闭塞性、以血小板为主的混合性血栓的影响因素,为溶栓研究提供稳定、方便的血栓模型。探索与血栓特异性靶向结合的超声微泡携带药物溶解血栓的靶向性和有效性。方法:尿激酶和RGDS进行荧光双标记,根据尿激酶:RGDS的1:1、2:1和1:2不同比例实验分为三组,以声诺维(SonoVue)为载体,通过直接连接法,制备亲血栓同时携带溶栓药物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并检测三组微泡大小、形态、荧光亮度,微泡与尿激酶及RGDS的结合率以及所携带尿激酶的活性。30只新西兰大白兔总60条股动脉,分别予以不同浓度的Fecl3 (<10%FeCl3,10%FeCl3,>10%FeCl3)、外敷法和内注射法以及股动脉远端有无夹闭等影响因素将动物分为三组,观察血栓形成情况,并对血管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染色。42只新西兰大白兔单侧股动脉制作富含血小板的混合性血栓,分成7组,每组6只:1)单纯超声照射组(US);2)超声照射+造影剂注射组(US+M);3)单纯尿激酶静脉注射组(UK);4)超声照射+微泡造影剂+尿激酶静脉注射组(US+M+UK);5)超声照射+RGDS微泡造影剂组(US+R);6)RGDS微泡造影剂+尿激酶静脉注射组(R+UK);7)超声照射+RGDS微泡造影剂+尿激酶组(US+R+UK)。将RGDS、微泡造影剂(SonoVue)和尿激酶通过直接联合法,按1:1:1配制6ml的溶液。3ml在5min内团注,3ml在20min内静脉缓慢推注,超声照射30min。120min后,通过超声检测、血流量测量和病理结果分析来对血栓的靶向性及溶栓效果进行评价。血流量持续监测120min后对血管的再通率和溶栓过程中血流频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声诺维、尿激酶及RGDS三者可以稳定结合,以尿激酶和RGDS呈1:1比例配制的最佳。配制的造影剂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洗涤前、后微泡表面均可发出绿色及橙红色荧光;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洗涤前、后尿激酶携带率分别为73.4±11.0%、72.3±9.4%,RGDS携带率分别为67.1±10.9%、64.6±10.2%;体外血栓溶解实验证实所制备造影剂中尿激酶具有活性(P<0.01),血栓溶解率为18.4±3.2%。外敷10%FeCl3形成闭塞性血栓优于其他浓度(P<0.001),10%FeCl3外敷法形成血栓优于内注射法(P<0.001),10%FeCl3外敷法联合远端夹闭形成血栓优于无夹闭的条件(P<0.001)。在R+UK组和US+R+UK组,荧光显微镜下兔股动脉血栓部位同时显示标记RGDS的橙红色荧光和标记尿激酶的绿色荧光;UK、US、US+R、US+M组血流量<基础血流量15%,均未实现溶栓后血管再通;US+M+UK、R+UK组血流量在基础血流量的15%~49%之间;US+R+UK组血流量>75%基础血流量。120min后US、UK、US+M、US+R及US+M+UK组均未实现再通(再通率<15%),血流频谱未出现变化为小、低幅杂波;R+UK组实现部分再通(再通率41.61%),US+R+UK完全再通(再通率85.81%),溶栓时血流频谱出现持续高幅、杂乱的波(P<0.001),在US+R+UK组出现超声波与血流频谱出现高幅、杂乱的共振变化血流量实现完全再通。结论:应用直接连接法可以制备同时携带尿激酶及RGDS的靶向溶栓超声微泡造影剂。外敷10%FeCl3外敷联合股动脉夹闭是成功形成股动脉内闭塞性、以血小板为主的混合性血栓的重要因素。应用直接联合法制备RGDS微泡造影剂携带尿激酶对血栓具有靶向性,并能溶解兔股动脉在体血栓。

汪朝霞[5](2009)在《载基因超声微泡造影剂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其本质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合成增多,而降解相对减少,两者失去动态平衡,致使过多的ECM沉积于肝内,同时伴有肝实质的广泛破坏和再生,导致肝小叶和肝血管结构的紊乱,最终可引起肝功能失代偿、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肝纤维化在进入肝硬化前尚可逆转,因此人们十分重视肝纤维化的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已可从基因水平上认识肝纤维化的治疗。目前,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将足够的治疗性基因导入受损的肝脏,使外源性基因得到表达调控,达到延缓和治愈肝纤维化的目的。针对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其基因治疗途径主要包括抑制HSC的活化、促进ECM降解、抑制间质炎症反应和促进肝细胞增生。目前,主要是在肝脏受到慢性损伤刺激或发生纤维化后,针对肝纤维化发生的某些环节,即针对特定的细胞因子,在体细胞基因水平进行调控,以达到阻止肝纤维化病理进展的目的。肝纤维化基因治疗针对的重要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factor,EGF)、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KGF)、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 ALR)、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inhibitors of MMP ,TIMP)等。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可以作为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一种手段。HGF主要由间质细胞衍生的多功能因子,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上皮源性的细胞,诱导细胞有丝分裂、促进细胞移动并且对抗细胞因子诱导的凋亡。HGF能调节胶原纤维的合成和炎性反应,在治疗创伤愈合、防止组织纤维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它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许多努力,外源基因导入人体组织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难以令人满意,这也成为基因治疗应用于临床的主要障碍。目前主要有两类基因载体系统: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病毒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等,非病毒载体包括质粒DNA、脂质体等。这两类载体有其各自的优缺点;病毒载体在基因转染效率方面有很大优势,但载体本身的安全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非病毒载体毒性小、无免疫原性,制剂可高度浓缩,但其基因转染效率远远低于病毒载体,且缺乏靶向性。为了寻找一种更安全、高效的基因转染方法,我们将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载体。超声微泡造影剂(以下简称微泡)是由类似红细胞大小的含气微泡组成,注入静脉后能到达红细胞所能到达的部位,使血流丰富的实质器官如心肌、肝脏、肾脏等在二维超声仪检测时产生较强对比显影。新近研究发现,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UTMD)是增强基因转染的方式之一。微泡不但可以作为基因转染的远程靶向促进剂,在基因传输过程中保护基因;而且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TMD)产生的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可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并致直径≤7μm的微血管破裂,内皮细胞间隙增宽,靶基因可通过破裂的微血管和内皮细胞间隙到达组织细胞内,同时微泡破裂产生的冲击波、射流作为一种驱动力量,可促使从微泡上释放出来的基因进入靶细胞达到靶向提高基因转染效率目的。因此,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TMD)具有安全无创、低免疫原性、可反复应用以及器官特异性和超声可到达靶器官的广泛适用性等诸多优势。基于以上理论,本课题通过制备载HGF基因的超声微泡造影剂,然后运用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TMD)介导HGF基因治疗大鼠肝纤维化,观察治疗后HGF基因在组织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及治疗效?果,为肝纤维化基因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和手段,为研究和评价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TMD)介导的肝脏基因转染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本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载基因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制备目的制备一种能高效载基因的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评价其物理性质、载基因能力和体内显影能力。方法采用层-层吸附(layer-by-layer,LbL)法将HGF基因和多聚赖氨酸(Polylysine ,PLL)分层吸附在自制的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上,检测微泡的形态、分布、浓度、粒径、表面电位、载基因能力和体内显影能力。结果载PLL、载(PLL+DNA)和载(PLL+DNA+PLL)的微泡与空白微泡相比,其形态、浓度、粒径没有显着差异;而载(PLL+DNA+PLL+DNA)的微泡粒径增大,与空白微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仍然满足一般造影剂的要求;随着微泡载PLL和基因的层数增加,其表面电位向正或负反转;同时,随着载基因微泡外壳吸附基因的层数增加,载基因量也随之增加;体内造影实验结果显示,载(PLL+DNA+PLL+DNA)的微泡可增强兔肝实质显像,持续20 min以上。结论自制的载基因及PLL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制备方法简单、载基因的效率高,可作为携带基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第二部分超声辐照微泡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体外实验目的研究超声辐照超声微泡造影剂促进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在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T6)中的转染效果。方法将HSC-T6接种在24孔板中,随机分为以下5组:(1)空白对照组;(2)单纯质粒组;(3)载基因超声微泡造影剂组;(4)质粒+超声组;(5)载基因超声微泡造影剂+超声组。转染24h后,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pIRES2-EGFP/HGF在细胞内的表达及转染效率;MTT法检测该转染方法对HSC-T6生长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GF蛋白的表达。结果载基因超声微泡造影剂+超声组的绿色荧光强度及转染率均高于其它各组,并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且HGF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各组(P<0.05)。结论超声辐照超声微泡造影剂可提高基因在体外培养HSC-T6的转染效率,并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该方法为提高非病毒载体的转染效率提供一个新策略。第三部分超声辐照微泡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目的探讨超声辐照载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超声微泡造影剂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可行性。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建成肝纤维化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即①超声+载基因超声微泡造影剂组(HGF+US/MB),②超声+单纯质粒组(HGF+US),③质粒+超声微泡造影剂组(HGF+MB),④单纯质粒组(HGF),⑤单纯模型组(MA)。经股静脉注入超声微泡造影剂,同时超声基因转染治疗仪辐照肝区,辐照条件为300 KHz,2 W/cm2,辐照10 s,间隔10 s ,共20 min。于超声辐照后14 d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检查;然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肝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恢复情况;病理切片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检测肝组织中I型胶原的表达,倒置显微镜观察胶原分布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HGF蛋白在大鼠肝脏中的表达。结果HGF+US/MB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相反地,指数表观弥散系数( exponenti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EADC)低于其他各组;病理切片HE染色,可见HGF+US/MB组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但肝小叶结构完整,其余各组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强于HGF+US/MB组,尤其在MA组,出现假小叶;masson染色结果与HE染色的结果一致;IHC结果显示,I型胶原被染成棕黄色, HGF+US/MB组明显少于其他各组,半定量计数为(0.1752±0.00398),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GF+US/MB组的HGF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超声靶向破坏微泡能够介导HGF基因在肝组织内高效表达,并产生抗纤维化效应,为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基因转移途径。

杨少玲[6](2009)在《超声造影剂介导下增强腺病毒相关病毒心肌靶向转染率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剂介导下增强标记有GFP报告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2-GFP)心肌内靶向转染的转染效率。本研究探讨经系统输入法,超声介导下rAAV2-GFP心肌转染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的最佳滴度;探讨超声造影剂介导下增强rAAV2-GFP心肌靶向转染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探讨超声造影剂介导下rAAV2-GFP在心肌内的靶向转染效率。方法:将同种属同窝别同年龄雌雄不限SD大鼠,体重为250~350克,随机分为7组,每组3只,共21只。包括6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根据rAAV2-GFP滴度不同将实验组分为以下6组:1组滴度为1.5×109vg/ml;2组滴度为3.0×109vg/ml;3组滴度为1.5×1010vg/ml;4组滴度为3.0×1010vg/ml;5组滴度为1.5×1011vg/ml;6组滴度为3.0×1011vg/ml。苯巴比妥钠50mg/kg腹腔麻醉。各实验组通过尾静脉注入携带上述不同滴度rAAV2-GFP的SonoVue微泡造影剂1.2ml。对照组通过尾静脉注入1.2ml的SonoVue。首先使用GE Vivid 7 Dimension超声诊断仪所配备的i13L线阵探头,探头频率为10~14MHz,经左胸壁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仪器设置为低机械指数MI﹦0.4(mechanical index,MI)。当心肌组织内见微泡造影剂充盈时立即换成M3S探头,探头频率为2.0~3.5MHz,启用二次谐波功能,发射频率为1.3MHz,接收频率为2.6MHz并进入反向编码实时心肌造影模式,使机械指数调至1.02,利用FLASH(fast low-angle shot,FLASH)功能破坏心腔及心肌组织中的造影剂微泡,并进行心电触发,每三到六个心动周期触发一次,以达到定点爆破造影剂微泡的目的。每触发一次间隔2~5秒,以利于下一心动周期有足够的超声造影剂进入心肌组织内。14天后,麻药过量处死大鼠。取心脏组织做冰冻切片,切片厚度为5μm以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心肌内荧光的表达量代表腺相关病毒载体的转染量;将同种属同窝别同年龄雌雄不限SD大鼠,体重250~350克,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共20只。采用苯巴比妥钠50mg/kg腹腔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尾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并于体表心脏部位进行超声照射破坏造影剂微泡(不携带rAAV2-GFP);实验组给予尾静脉注射携带有rAAV2-GFP的微泡造影剂SonoVue并于体表心脏部位进行超声照射。使用i13L线阵变频探头,探头频率为10~14MHz,仪器设置为低机械指数MI=0.4,行超声心动图实时监测,当超声微泡进入心肌组织内时,立即换成M3S探头,参数设置同前,爆破微泡至微泡完全消失,从而达到定点爆破造影剂微泡、定点释放rAAV2-GFP、促进腺相关病毒载体定点转染至心肌组织内的目的。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后14天由同一名有经验的超声心动图医师完成心功能数据的采集。分别采集大鼠二尖瓣水平短轴、乳头肌水平短轴及心尖短轴二维灰阶动态图(帧频为92~123frames/s)各3个心动周期,保持心率一致,储存于EchoPAC工作站。使用EchoPAC工作站做后处理分析。应用2DS分析软件,对每一动态图像分别于收缩末期手动勾画左室心内膜边界,软件自动生成感兴趣区(ROI),调整ROI宽度使其包纳心肌全层。运行程序后软件自动逐帧追踪ROI内心肌运动,并将室壁划分为6个节段,得出各节段及左室整体的应变、应变率、旋转角度、扭转角度、达峰时间等参数: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测量左室周向应变(SC)、收缩期周向应变率(SrcSYS)、舒张早期周向应变率(SrcE)舒张晚期周向应变率(SrcA)。二尖瓣水平短轴及心尖水平短轴测量心底整体最大收缩期旋转角度(RotMV)、心尖整体最大收缩期旋转角度(RotAP)。逆时针方向旋转角度定义为正值,顺时针方向旋转角度定义为负值。左室扭转角度(LVtor)定义为:LVtor=RotMV-RotAP。对不同大鼠间心率差异进行时间校标,将主动脉瓣关闭时间点(AVC)设定为收缩期末,下一个心动周期的R波顶点设定为舒张期末,测量扭转峰值角度、达峰时间。采用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分别记录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将同种属同窝别同年龄体重相近雌雄不限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共60只,体质量为250~350克。给予苯巴比妥钠50mg/kg腹腔麻醉。分别采用以下方法给予干预:第一组给予单纯经尾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并同时进行体表心脏部位超声照射爆破微泡造影剂(不携带rAAV2-GFP);第二组给予单纯经鼠尾静脉注射rAAV2-GFP,但不进行超声照射;第三组给予尾静脉注射rAAV2-GFP并进行体表心脏部位超声照射爆破微泡造影剂;第四组先给予尾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后进行体表心脏部位超声照射爆破造影剂微泡,再给予尾静脉注射rAAV2-GFP;第五组只给予尾静脉注射携带rAAV2-GFP超声造影剂但不进行超声照射;第六组给予造影剂携带rAAV2-GFP尾静脉注射,当心肌内见微泡造影剂充盈时于体表心脏部位进行超声照射,爆破微泡造影剂。进行超声照射的所有实验组,首先用i13L线阵探头,探头频率为10~14MHz,仪器设置为低机械指数MI=0.4进行超声心动图实时观察。当心肌组织内可见造影剂微泡充盈时立即更换探头为M3S,参数设定同前,爆破心脏内的微泡造影剂,至心肌内微泡完全消失。14天后麻药过量处死动物,取心脏、肝脏、脑组织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荧光表达情况的观察。结果:各实验组中均见不同程度的荧光表达,而对照组中心肌内未见荧光表达。实验组中注入rAAV2-GFP的滴度为1.5×109vg/ml和3.0×109vg/ml组心肌内荧光表达量极少;注入rAAV2-GFP滴度为1.5×1010vg/ml和3.0×1010vg/ml组心肌内有荧光表达,但表达量亦较少;注入滴度为1.5×1011vg/ml组荧光的表达量较低滴度组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近1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荧光亮度清晰可见,完全可以满足研究中对rAAV2-GFP转染情况的观察。虽然随着注入滴度增加心肌内荧光表达量亦有增加,注入rAAV2-GFP滴度为3.0×1011vg/ml组心肌内荧光的表达量更多,然而只比注入1.5×1011vg/ml滴度组增加了一倍,且增加了经济成本。因而认为经尾静脉注入1.5×1011vg/ml的rAAV2-GFP为超声介导下增强rAAV2-GFP心肌转染的最佳滴度;对照组与实验组大鼠的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左室周向应变、收缩期周向应变率、舒张早期周向应变率、舒张晚期周向应变率、左室扭转角度,各项心功能指标处理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处理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心功能的上述指标亦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尾静脉注射携带rAAV2-GFP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并进行体表心脏部位超声爆破微泡造影剂组,心肌内荧光的表达量较其它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给予尾静脉注射造影剂微泡再给予体外心脏部位超声照射,而后再给予rAAV2-GFP尾静脉注射组,心肌内荧光表达较单纯尾静脉注射rAAV2而不给予超声照射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尾静脉注射rAAV2-GFP并同时进行超声照射组心肌内荧光的表达量较给予造影剂携带rAAV2-GFP注射而不给予超声照射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给予rAAV2-GFP不行超声照射组与给予携带rAAV2-GFP的微泡造影剂注射而不予超声照射组相比心肌内荧光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给予尾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并超声爆破造影剂微泡组心肌内未见荧光表达。除只给予尾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并进行超声照射组,肝脏内未见荧光表达外,其他各组肝脏内均见荧光表达。但肝脏内荧光表达量各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给予尾静脉注入携带rAAV2-GFP超声造影剂并进行超声照射组心肌内荧光表达量较肝脏中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它各组中心肌内荧光的表达与肝脏中荧光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组织冰冻切片内未见荧光表达。结论:超声及超声造影剂介导下同时在体表心脏部位进行定点爆破可以高效安全地促进腺相关病毒载体在心肌内的靶向转染。经尾静脉输入法超声介导下增强腺病毒相关病毒心肌靶向转染的腺病毒相关病毒的最佳滴度为1.5×1011vg/ml;超声介导下增强腺病毒相关病毒心肌靶向转染对大鼠左心功能无影响。该方法安全可靠;超声介导下微泡破裂法可以实现腺病毒相关病毒心肌靶向转染且可提高其在心肌内的转染效率。

华兴[7](2007)在《载tPA携RGDS的超声造影剂制备及释药促溶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血管内血栓形成是引起心肌梗塞、缺血性卒中、系统性栓塞、肺栓塞以及静脉血栓等多种疾病的共同机制,也是目前导致病人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血栓、恢复血供至关重要。与介入性溶栓方法相比,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为代表的药物溶栓简便易行、创伤性低,是目前临床非常期待的治疗手段,但是其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而且昂贵的价格和出血性并发症也制约着药物溶栓的临床应用。超声波及超声造影剂不仅在诊断领域、而且在治疗领域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国内外大量实验证明超声及声学造影剂具有明显的溶栓和助溶作用,其可能机理为:超声空化效应一方面可拉长、切断或损坏血栓中的纤维,增加溶栓药与血栓的结合位点,另一方面气泡破裂时产生的冲击波、微射流作为一种驱动力量,促使溶栓药向血栓内渗透,加快其结合速度,进而加速溶解。超声造影剂微泡的引入能增加空化核的数目,降低超声的空化阈值,明显提高空化效应的强度,并能增强药物的渗透作用。靶向微泡的研究使微泡能通过靶向配体与靶组织特异性结合,于局部聚集形成较高浓度,达到靶向显影或治疗的目的。目前研究证明使用能与激活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Ⅱb/Ⅲa受体特异结合的配体分子制备靶向微泡,可以和血栓特异性结合。本科室前期也已成功制备携带RGDS短肽配体的脂质体微泡造影剂,并在体外实验中证实其能与血栓特异性结合,而且在超声波辐照下能显着提高溶栓率。以超声激发击破携带药物或基因的造影剂微泡定点释放是一种新型无创的药物释放及基因转移的方法,该方法可将药物包载于造影剂微泡中防止药物在体循环中降解失活,在增加药物疗效的同时又可减小其副作用。本科实验室已成功制备出包载紫杉醇的脂质微泡造影剂。那么,如果能将微泡载药技术、靶向结合作用和空化效应促溶作用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为解决药物溶栓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条新的可行之路。本研究拟制备一种包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并同时携带RGDS短肽靶向配体的脂质体微泡造影剂,检测其体内外溶栓能力,并对其溶栓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采用冷冻干燥法和桥连剂共价键结合法制备载tPA携RGDS的脂质体微泡造影剂;光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和大小以及tPA和RGDS在微泡上的定位情况,分别以Coulter颗粒计数仪、Zetasizer3000和pH计检测微泡的粒度粒径、表面电位和pH值。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PA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微泡上RGDS携带率;采用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该微泡的促纤溶活性;以该微泡造影剂对兔肝脏实质造影并以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 TIC)评价其增强显影功能。2.制备体外人全血血栓;以不同频率(0.5MHz、1MHz和2MHz)和不同强度(0.7W/cm2、1.4W/cm2和1.8W/cm2)的脉冲超声波辐照溶栓,比较其溶栓率,并检测超声溶栓效果与超声频率及强度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以蠕动泵为动力源的体外循环模型;以占空比95 %、声强1.8W/cm2、频率2MHz的脉冲超声波辐照不同凝龄的血栓(2、6、12、24、48和72h),并给予凝龄2h的血栓不同时间的超声辐照(10、20、30和60min),比较溶栓率,评价超声溶栓率与血栓凝龄和辐照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并确定本研究超声体外溶栓条件;以不同剂量tPA溶栓(0.5、1、2、3、4和5μg/ml),比较溶栓率,确定体外溶栓实验tPA用量;分组以不同方法溶栓(对照、单纯超声辐照、单纯tPA、单纯载tPA携RGDS微泡、tPA+超声、普通微泡+超声、载tPA非靶向微泡+超声、普通微泡+tPA+超声及载tPA携RGDS微泡+超声),比较其溶栓率;对溶栓处理后的血栓块进行HE染色后光镜下做病理检查;以5FAM标记tPA,冰冻切片后荧光显微镜检查探讨超声辐照载tPA携RGDS脂质微泡的溶栓机理。3.以钳夹法制作兔股动脉血栓模型;比较声学造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量多普勒显像(PDI)和灰阶血流显像技术(B-flow)对兔股动脉血流的评价情况;以不同方法溶栓(对照、单纯治疗超声、单纯tPA、tPA+治疗超声、tPA+普通微泡+治疗超声、载tPA携RGDS微泡+治疗超声、载tPA携RGDS微泡+诊断超声),以B-flow观察并比较兔股动脉再通情况和再通出现时间;测量并比较溶栓前后股动脉局部体温;以ELISA法测量并比较溶栓前后兔血液D-二聚体(D-D)水平。结果:1.成功制备载tPA携RGDS脂质微泡造影剂,平均粒径为2.08μm(0.64.7μm),表面电位-51.3,pH值5.58,载药量为(0.59±0.02)mg/ml,包封率为(81.12±2.44)%,RGDS短肽配体的携带率为(94.49±6.19)%,超声辐照后的造影剂溶液具有一定的溶栓活性,该造影剂能明显持续增强肝脏回声,TIC参数中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T)为86.54±5.09,达峰时间(Time to peak,PT)为(46±8.94)s,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为(690±61.64)s。2.以三种频率、三种能量超声辐照体外血栓,溶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固定频率为2MHz条件下,溶栓率与超声强度成正相关(r1 = 1.000, P<0.01);固定声强1.8W/cm2条件下,溶栓率与超声频率成负相关(r2 = -1.000, P<0.01);以不同剂量tPA于体外溶栓,随着tPA浓度的升高,溶栓率也有升高的趋势,但组别之间差异无显着意义(P >0.05);成功建立以蠕动泵为动力源的体外循环模型;以占空比95%,声强1.8W/cm2,频率2MHz的脉冲超声波辐照不同凝龄的血栓,凝龄12h以内,超声辐照后的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超声波溶栓率与血栓凝龄成反比(r1 = -1.000,P<0.01);不同辐照时间条件下,超声体外溶栓率都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超声波溶栓率与辐照时间成正比(r2 = 1.000,P<0.01);我们选择频率为2MHz、声强为1.8W/cm2的脉冲超声为本实验体内外超声溶栓条件,凝龄为2h的血栓,辐照时间为10min,tPA用量为1μg/ml;体外溶栓实验结果为,除单纯tPA-tMB组外,其余各组溶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单纯超声组与单纯tPA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均小于tPA+超声组、普通微泡+超声组和载tPA非靶向微泡+超声组(P<0.05),后三者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普通微泡+tPA+超声组与载tPA携RGDS微泡+超声组溶栓率最高(P<0.05),而两者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病理检查可见,辐照血栓内可见“空洞样”结构,以普通微泡+tPA+超声组和载tPA携RGDS微泡+超声组最为明显;冰冻切片后荧光显微镜检查可见,无超声辐照的载tPA携RGDS脂质微泡黏附于血栓边缘,形成明亮的红色荧光带,超声辐照载tPA携RGDS脂质微泡后,血栓内部可见大量荧光分布。3.以钳夹法成功建立兔股动脉血栓模型;以ATL5000和LOGIQ7超声诊断仪及自制脂质微泡造影剂脂氟显对兔股动脉造影,难以客观评价兔股动脉血流,CDFI和PDI易产生充盈缺损和溢出伪像,B-flow技术能客观显示兔股动脉血流,分辩率高,无伪像,操作简便;各溶栓方法体内溶栓后再通率差异有显着性意义(χ2= 20.00, P<0.01),联合使用tPA、普通脂质体造影剂和超声辐照与联合使用载tPA携RGDS靶向脂质体造影剂和超声辐照所得到的再通率最高(80%和70%),但二者之间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χ2= 0.27, P = 0.61),联合使用诊断超声辐照和载tPA携RGDS脂质微泡所得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χ2= 0.39, P= 0.50);联合使用tPA、普通脂质体造影剂和超声辐照三者再通出现时间主要集中于前20min,联合使用载tPA携RGDS靶向脂质体造影剂和超声辐照再通出现时间主要集中于后20min,差异有显着性意义(χ2= 6.83, P<0.05);各溶栓方法治疗前后,股动脉局部体温升高低于2℃,最高体温低于40℃;各溶栓方法治疗前后D-D水平都有显着升高(P<0.05),单纯使用tPA、联合使用tPA和超声辐照、联合使用tPA、空白微泡和超声辐照以及联合使用载tPA携RGDS靶向脂质体造影剂和超声辐照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单纯使用超声组(P<0.01),但这四种方法中,联合使用载tPA携RGDS靶向脂质体造影剂和超声辐照治疗后的D-D水平却明显低于前三者(P<0.01)。结论:1.成功制备载tPA携RGDS脂质微泡造影剂,粒径符合注射要求,包封率及配体携带率较高,并具有增强显影功能,超声辐照后具有一定的溶栓活性。2.体外超声溶栓效果与超声频率、血栓凝龄成反比,与超声强度、辐照时间成正比。3.超声辐照载tPA携RGDS脂质微泡造影剂在体外能显着提高溶栓率。其可能机理为:载tPA微泡通过RGDS靶向配体与血栓特异性结合后于局部聚集,超声辐照产生的空化效应使微泡破裂释放药物,并促进药物溶栓作用。4.超声辐照载tPA携RGDS脂质微泡造影剂在体内可达到良好的溶栓效果,而且不会对局部组织产生热损伤,所产生的纤溶产物也低于系统性应用tPA或超声及微泡辅助tPA溶栓方法。

黄敏,蒋天安[8](2007)在《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在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因治疗极有可能成为人类战胜许多难治性疾病的新方法,是目前医学分子生物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如何将目的基因安全、有效、靶向地导人人体内特定组织、细胞是研究的重点。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转染载体,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叶琨,李瑛,刘伏友[9](2006)在《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在肾脏病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深入理解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机制,了解其研究现状,对实现基因和药物的定向治疗,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有重要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1/2006-01有关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文章,检索词“Microbubble,gene,dru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94-01/2006-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超声微泡、基因、治疗”,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资料初审后,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研究。②有关超声微泡系统在肾脏病领域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7篇有关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32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主要机制:声波的空化效应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高,使微泡所携带的基因或药物进入组织细胞内,从而提高基因的转染效率及局部药物浓度。②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国内外超声微泡携带基因治疗的方法已应用于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表明该基因治疗方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体内基因定位转染新技术。另外,采用微泡运送溶栓和抗肿瘤药物,可提高靶组织的药物浓度,降低全身毒副作用。③超声微泡介导系统在肾脏病中的应用:超声微泡系统已成功将目的基因转染多种肾脏病动物模型,转染效率明显提高,并有效保护肾功能,减轻肾脏纤维化。④研究展望:深入研究,制备高效、安全的靶向微泡造影剂,优化超声参数,超声微泡系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可增强基因转染效率,提高特定组织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药物浓度,是一种安全、简便、高效的靶向性基因转染及药物治疗的新方法。

邓鑫[10](2006)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EGFP质粒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转染效率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童眼内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方式有直接摘除眼球及剜出眼眶内容物、化学减容法、激光光凝、温热疗法、冷冻疗法、外照放疗等。基因治疗尚处于研究阶段。微泡造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转移载体,在声像图的监控下进行超声辐照,微泡能够在指定部位“爆破”,释放所携带的基因。本文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EGFP基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进行转染的效率及探讨最适转染条件。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依次对微泡造影剂及超声对体外培养的RB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微泡携带EGFP基因转染RB细胞的最适声强时间条件、以微泡为基因载体与传统转染方法的转染效率对比作了研究。第一部分检测了微泡造影剂和超声对体外培养的RB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将培养的RB细胞分为9组,其中5组分别予以超声条件为0.25, 0.5, 0.75, 1.0, 1.25 W/ cm2声强,作用时间均为60 s的连续波照射。另4组RB细胞分别予以1%, 10%, 20%,30%的浓度梯度的微泡造影剂。用0.4%台盼蓝直接染色10 min,显微镜观察,计数被染色(死)细胞和拒染(活)细胞。染色结果显示:当超声强度为0.25、0.5及0.75 W/cm2,时间60 s时,细胞存活率均>95%;当超声强度为1.0及1.25 W/cm2,

二、超声波、微泡造影剂与基因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波、微泡造影剂与基因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携RGDS载尿激酶靶向微泡造影剂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荧光标记UK及RGDS
    2. RGDS载尿激酶靶向造影剂的一般理化性质
    3. 携RGDS载尿激酶靶向造影剂携带率的影响因素
讨论
    1. VTE
    2. 超声微泡造影剂
    3. 尿激酶
    4. RGDS
    5. 靶向的连接
    6. 血栓靶向制剂的研究
    7. 本实验的创新性
    8. 本实验局限性
    9.本研究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2)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基因转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 胞外物质的入胞途径
        1.1.2 声致穿孔实验的理论基础
        1.1.3 声致穿孔技术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 研究主要内容与目的
    1.3 本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1.3.1 本研究意义
        1.3.2 本文工作的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声致穿孔的实验研究
    2.1 实验系统
    2.2 实验设备与材料制备
    2.3 实验内容及实验结果
        2.3.1 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的作用与基因转染的关系的研究
        2.3.2 超声声强与声孔效应的关系的研究
    2.4 实验总结与讨论
第3章 声压分布的测量与研究
    3.1 测量装置
    3.2 测试系统的设计
    3.3 测试内容与结果
        3.3.1 声传播方向上的声压分布测量
        3.3.2 培养皿平面上的声压分布测量
第4章 声压分布及造影剂与致孔程度的实验研究
    4.1 研究方案
    4.2 实验装置及材料
    4.3 实验内容与实验结果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对比分析不同强度超声作用下的致孔安全性与效率
        4.4.2 对比分析不同强度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作用下的致孔安全性与效率
        4.4.3 转染细胞数量与对应平面区域内声压平均的关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超声微泡造影剂与基因转染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发展
    1.1 白蛋白类
    1.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类
    1.3 脂质类
    1.4 多聚体类
2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基因转染的机制
3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基因转染的影响因素
4 超声微泡造影剂在临床治疗的应用
    4.1 肿瘤
    4.2 炎症
    4.3 血栓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直接连接法制备携尿激酶RGDS造影剂微泡靶向溶解在体血栓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携尿激酶及RGDS靶向溶栓超声微泡造影剂制备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 携尿激酶及RGDS靶向微泡造影剂的制备
        1.3 检测结合尿激酶及RGDS微泡造影剂的理化性质
        1.4 通过体外血栓溶解实验间接评价所制备造影剂中尿激酶的活性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外敷FeCl3形成兔股动脉闭塞性、混合性血栓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直接连接法制备携尿激酶RGDS造影剂微泡靶向溶解在体血栓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外敷10%FeCl3制备股动脉内混合性血栓
        1.3 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方法,将实验所用动物随机划分为7个区组
        1.4 对血栓及溶栓效果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5)载基因超声微泡造影剂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载基因超声微泡造影剂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载基因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制备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第二部分 超声辐照微泡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体外转染实验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第三部分 超声辐照微泡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大鼠肝纤维化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1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2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参研项目、学术交流目录

(6)超声造影剂介导下增强腺病毒相关病毒心肌靶向转染率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超声介导下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转染心肌的最佳滴度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超声介导rAAV2-GFP 心肌靶向转染前后大鼠左室心肌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超声造影剂介导下腺病毒相关病毒心肌靶向转染率的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7)载tPA携RGDS的超声造影剂制备及释药促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写词简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载tPA 携RGDS 的超声造影剂制备及释药促溶机理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载tPA 携RGDS 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一部分照片
    第二部分 载tPA 携RGDS 超声造影剂体外溶栓效果及其机理的研究
        分题一 体外超声溶栓条件的优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分题二 载tPA 携RGDS 超声造影剂体外溶栓的对比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分题三 载tPA 携RGDS 超声造影剂的体外溶栓机理初探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照片
    第三部分 载tPA 携RGDS 超声造影剂对兔股动脉血栓溶栓效果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照片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超声波与声学造影剂在溶栓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超声波在药物传输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9)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在肾脏病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机制
    1.2 可能机制
    1.3 影响因素
2 研究现状
    2.1 基因治疗
    2.2 药物治疗
3 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4 小结

(10)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EGFP质粒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转染效率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全文正文: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EGFP 质粒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转染效率的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方案图示
    第一部分 超声波及微泡造影剂对RB 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超声微泡介导EGFP 质粒转染RB 细胞最适条件的探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微泡介导转染与传统转染方法的比较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致谢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待发表的论文

四、超声波、微泡造影剂与基因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携RGDS载尿激酶靶向微泡造影剂的实验研究[D]. 车雪瑜.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2]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基因转染的研究[D]. 冯磊. 清华大学, 2012(07)
  • [3]超声微泡造影剂与基因转染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J]. 苏金坤. 海峡药学, 2012(01)
  • [4]直接连接法制备携尿激酶RGDS造影剂微泡靶向溶解在体血栓的实验研究[D]. 关丽娜.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8)
  • [5]载基因超声微泡造影剂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 汪朝霞. 重庆医科大学, 2009(04)
  • [6]超声造影剂介导下增强腺病毒相关病毒心肌靶向转染率的实验研究[D]. 杨少玲. 新疆医科大学, 2009(11)
  • [7]载tPA携RGDS的超声造影剂制备及释药促溶机理研究[D]. 华兴. 第三军医大学, 2007(03)
  • [8]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在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J]. 黄敏,蒋天安.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07(01)
  • [9]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在肾脏病中的作用[J]. 叶琨,李瑛,刘伏友. 中国临床康复, 2006(45)
  • [10]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EGFP质粒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转染效率的实验研究[D]. 邓鑫. 重庆医科大学, 2006(01)

标签:;  ;  ;  ;  ;  

超声、微泡造影剂和基因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