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刘亚利[1](2021)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与实验拓展的研究 ——以张家口地区高中为例》文中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推动化学学科发展的有力工具。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化学实验教学不断深化改革,因此,实验教学的功能日益重要。对张家口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实际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分析出影响实验教学的因素,提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与实验拓展的研究课题,以实际案例阐明化学实验创新、化学实验与实践活动的整合设计思路,为教师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参考。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国内外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研究与实验教学改革分析进行综述,梳理化学实验教学相关理论。(2)对地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师生对实验功能的认知以及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态度。(3)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实验创新与化学实践的设计方案:实验创新针对教材中一些现象不明显、成功率较低、污染大、耗时长、原理抽象的演示实验进行有效改进,利用气筒制造压强差的原理改进喷泉实验装置、防倒吸装置、启普发生器装置;铁的吸氧腐蚀装置改进;利用磁力搅拌器改进溴乙烷的消去反应装置。用实际案例阐述了实验创新的设计思路,将实验原理简单化、实验过程可视化,增强实验效果,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实验原理;化学实践的设计以SO2实践活动为例,对化学实验与实践活动进行整合,解决化学疑难问题,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从实际问题出发,尝试找出化学实践方案,将化学教学与社会相结合,充分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为教师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4)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提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希望能够激起化学教育工作者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积极探索拓展实验,优化实验设计,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赵星悦[2](2021)在《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教材必修模块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凝练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学内容呈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新成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STSE教育理念倡导在教学中注重学科知识同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学科知识融合的重要性、认识学科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了解学科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因此该理念可以作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识理论作为主要理论支撑,以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对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基于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本研究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中的STSE内容的呈现方式、特点及其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对2016~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的15套试题中STSE试题的内容情境素材进行整理分类并对其内容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教师应充分分析新教材中STSE内容,对其进行维度划分,并设置相应的活动和任务,使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环环相扣、形成合力、发挥价值,同时应注重对高考STSE试题中情境素材的整理归类,使其在教学中拓展应用,以此来强化STSE教育理念的渗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内蒙古乌海市某高级中学的部分学生和化学教师进行了“关于STSE教育理念的态度及教学应用现状”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中学生对于化学教材中的STSE内容比较关注和感兴趣,教师也认为STSE教育理念的应用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该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次数相对较少;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氯及其化合物”和“金属材料”两部分内容设计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教学案例,设计时注重新教材和高考试题中STSE情境素材的应用与融合,将教学案例用于实践,组织参与教学实践的老师和同学进行关于教学效果访谈并分析了访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高中化学新教材和高考化学试题中STSE内容丰富、新颖、广泛且与生产生活联系尤为紧密,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基于该理念的教学实践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支持和喜爱,具有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效果,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启发与灵感,值得参考和借鉴。因此,STSE教育理念可以作为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参考方法和途径。
高志标[3](2021)在《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聚焦热点,它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本质体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学科教材编写所遵循的“以素养为本”的育人理念。自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上将“绿色化”提出以来,“绿色化”环境、“绿色化”生活和“绿色化”生产等问题获得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是化学学科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从传统的“以学科知识教授为中心”转型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而在已报道的实践文献中尚缺乏系统的相关策略梳理。本课题将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分析实验“绿色化”的基本特征、育人功能,梳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实验“绿色化”的理论关系,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模型,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具体策略。本课题主要内容由六个章节组成,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一是阐述选题的背景,二是分析相关研究现状,旨在阐明选择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指出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研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最后梳理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研究的理论依据。本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研究概念的界定,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等概念进行理论阐述。二是理论基础,主要是论述建构主义理论,STSE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对实验“绿色化”的教学策略启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调查。本章主要是确定访谈对象,明确访谈目的,编制访谈提纲,分析访谈结果。第四章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本章主要是撰写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参考。第五章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案例研究。本章主要从实践的角度,列举实验“绿色化”案例并进行分析。第六章总结与展望。本章主要强调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研究的总结,从教学策略实施的意义、效果及发展方向做了相应的阐述。
束婷婷[4](2021)在《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科育人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问题,学科育人的价值取向、价值内容与价值实践关系着人的发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学科育人存在两种价值取向,即学科普通育人和学科专业育人,二者分别以促进人的一般发展和专业发展为目的,满足人作为普通大众和专门人才的发展需要。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青少年的、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国民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在性质上属于普通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学科育人的价值取向应以普通育人为主,即通过学科教学促进人的一般发展,培养和提高人们进行任何广泛活动都需要的共同、基本素养。然而,当前中学化学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普通育人,表现出专业育人取向,即化学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主要服务于人的专业发展而不是一般发展,导致中学化学育人价值内容移位以及价值实践失范。以专业育人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中学化学育人,一方面难以从根本上实现化学学科对于满足学生一般发展需要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过度的专业化学习甚至可能造成知与行、知识与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对立。针对中学化学育人价值取向偏差、价值内容移位及价值实践失范等问题,本文认为,应对化学学科作为价值客体的意义、学生作为价值主体的发展需要以及二者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和论证,厘清学科普通育人和学科专业育人两种育人价值取向的关系与差异,从而在此基础上基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要,理解和把握中学化学育人价值内容及其实践问题。基于此,全文围绕中学化学育人的价值取向、价值内容和价值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首先澄清并论证基础教育为何应以普通育人为主要价值取向,再基于学生一般发展需要、化学学科特征以及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建构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最后针对当前中学化学育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困境,提出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实现的可能路径。各部分涉及的具体问题及得出的结论阐述如下:第一部分:澄清并论证中学化学教学应以普通育人为主要价值取向,即第一章。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活动起着引导、调节和驱动作用,基础教育学科育人价值取向关系着学科育人实践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第一章首先在阐释学科育人、学科普通育人和学科专业育人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础教育应以学科普通育人为主,促进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发展与完善。接着,从历史、理论和现实三个方面对中学化学普通育人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从历史背景来看,清末引入西学,行分科教学,中国教育发生了“由通到专”的转型,但后来教育政策总体上又呈现出“由专到通”的回归,近些年国家已从根本上确立了基础教育的普通育人取向;从教育理论层面来看,不同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促进人的专业发展为旨归,基础教育学科育人旨在满足人的一般发展,面向人的日常生活;从中学化学育人实践的现实状况来看,学科普通育人取向并未真正落实,学科专业育人取向仍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中学化学育人实践,导致化学学科教学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过程组织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偏差,与日常生活脱节。总体而言,根据对历史趋势、理论要求和现实问题三个方面的分析,都表明中学化学应以普通育人为主。第二部分:分析、建构并阐释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内容,即第二、三章。在明确中学化学应以普通育人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本文综合采用理论研究、内容分析和专家评估三种方法建构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的内容体系。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的分析包括对学生主体需要的分析和对化学学科客体属性的分析。基于普通育人应发展和完善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观点,研究首先根据化学学科内容和方法论的特征,初步提出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体系的建构假设。然后,根据对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五个国家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分析,进一步细化和调整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体系,并以此设计专家咨询量表,邀请专家对价值内容进行评估与评价,从而根据专家评估结果及意见调整框架内容,形成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体系的完整内容。根据第二章形成的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体系的建构结果,第三章分别从世界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三个维度对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内容及其价值要素展开论述。其中,价值内容包括物质观、变化观、宏观-微观思维、模型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理性决策、科学行动和绿色生活九个方面;每项价值内容又分别包含2~3个具体的价值要素,如物质观包括物质组成观、物质结构观和物质性质观三个要素。第三部分:调查反思当前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实践的问题与困境,并相应地提出促进普通育人价值实现的可能路径,即第四、五章。为了解和把握当前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实践的现状,第四章就育人理念、育人方式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访谈十位中学化学教师。根据对访谈结果的分析,中学化学教师基本将普通育人作为应然的教育价值取向,但由于缺乏对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系统、深入的认识,导致实然的价值取向表现出专业育人的特征,造成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实践中价值主体地位的缺失、价值关系模糊和价值内容空泛等问题。第五章针对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从优化育人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和提升育人环境三个方面,分别阐释了改进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实践的可能路径,以期为回归合理的教育价值取向提供参考。
范秋菊[5](2021)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安全问题也时常发生,有些化学安全事故的产生,甚至对人们的生命造成严重危害,带来严重的后果。化学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并非先天形成,需要从教育层面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化学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在如今的教学中,化学安全教育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越发重视对学生的化学安全教育。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要求学生需要具有化学安全意识。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也增添了许多化学安全教育内容,以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但通过文献阅读与实践调查发现,目前的中学化学安全教育研究主要呈现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教学策略多、教学实践少的特点。化学安全教育实践形式以课堂讲授的形式为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展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安全知识的获取与拓展,也缺乏对学生的及时评价。本研究在文献阅读积累与实践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安全教育实践研究。主要研究实践过程如下:首先,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化学安全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统计分析,为教学实践提供社会现实基础,更明确教学目标;其次,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了解研究对象的化学安全教育基本状况,为本研究的教学实践提供调查基础与实践依据;最后,以教育学相关理论为指导,开展多元化的化学安全教育实践,并从学生作业、课堂表现、课后访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反馈,以了解化学安全教育实践的效果。在本研究中,多元化教学形式主要以微课设计与应用、科学写作、专题手抄报设计与制作三种形式进行,旨在以多元化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化学安全意识。本研究对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化学安全问题进行统计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社会生活中,化学安全问题仍常有发生,一些化学安全问题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使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造成人员死亡或受伤等。较多化学安全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两个原因:(1)人们化学安全知识的缺乏、化学安全意识薄弱;(2)部分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受现实利益影响。从对实习学校高一年级中4个班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高一年级3位化学教师进行的访谈中,得出以下结论:(1)化学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得到师生广泛认可;(2)现实教学中的化学安全教育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很少采取其他形式进行;(3)学生对于化学安全知识的了解层面较窄,也很少主动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安全问题。本研究中采取微课设计与应用、科学写作、专题手抄报三种形式进行教学实践,丰富了化学安全教育实践形式。通过教学实践,以多元化教学形式进行化学安全教育,具有以下教学效果:(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2)能使学生的化学安全知识得以自我拓展,培养化学安全意识;(3)能在学习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造性能力;(4)有利于教师及时评价,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化学安全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能通过作业批阅及时反馈给学生。
戚嫣然[6](2021)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绿色化学观的进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习进阶自从在科学教育领域被正式提出后,就逐渐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围绕着某一核心概念所展开的、用于描述学生认知发展从低水平向高水平依次进阶的学习路径,因而只有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课程,才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核心概念。随着绿色化学环保新理念的提出,绿色化学教育逐渐被研究者们所重视,国家也在逐步推动和普及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尽管有关绿色化学教育和学习进阶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将两者相结合所进行的研究却比较少。尤其在我国,将学习进阶理论应用于中学化学绿色化教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因此,本研究尝试着将学习进阶理论应用于基于中学生绿色化学观培育的教学中,设计更贴近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绿色化学教学方案,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绿色化学观念的形成与完善。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查找、收集并整理国内外有关学习进阶理论和绿色化学教育方面的研究。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中学化学教材,提取出“绿色化学观”在中学化学中的核心概念。三、构建“绿色化学观”进阶水平框架,并基于此开发测试工具。随后对上海市某高中高一年级学生进行测试,再根据测试结果提出绿色化学教学策略与建议。四、以《硫的氧化物与酸雨防治》为例,将“绿色化学观”进阶框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结合教材内容及教学要求,构建进阶水平框架,开发基于学生绿色化学观培育的教学案例。选择两个“绿色化学观”测试结果相近的班级,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进阶教学方案,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案。教学完成后对两个班进行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检验学习进阶教学方案是否对培育学生绿色化学观有积极作用。通过测试结果分析可得,与传统教学方案相比,采用进阶教学方案的学生整体所得均分更高,并且对于不同水平对应下的题目,也是进阶教学后的学生整体答题情况更好。由此可以看出,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案,基于绿色化学观培育的进阶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该方案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且有助于学生建构绿色化学概念、形成并完善绿色化学观,这也为教学过程中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一条合理的途径。
蔡雅雯[7](2021)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现状和实践研究 ——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已经成为限制全球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有效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重新思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道路迫在眉睫。初中阶段是人的思想意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与环境问题有关的知识可以在化学教材中许多地方体现。将环境教育融合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联系实际情况,应对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立环境保护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本研究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施途径。通过对厦门市翔安区的大嶝中学、刘五店中学、新店中学以及实验学校的部分师生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归纳了厦门市翔安区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现状。选取厦门市大嶝中学2016级初三(3)班和(4)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3班为实验班,4班为对照班。本文结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和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经过为期半年的教学研究,实验班的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提升,树立了学好化学的信心。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环境问题,初步形成环保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此外,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还提升了交流合作、实验探究和分析归纳等方面的能力。本文归纳了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反思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渗透环境教育的局限性和研究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可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靳佩[8](2020)在《基于实验创新与改进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节约意识。本论文借助石嘴山市每年一度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说课比赛的平台,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研究,找出目前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公开的文献,精选出有关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内容,从而归纳整理出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原则。对现行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并且通过笔者进行的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探究,逐步完善改进方法,最终确定了初中化学几个重要实验的改进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改进后的实验的价值和功能,设计更加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实验成功率、简化实验操作、易于学生观察和提高课堂实验教学效率的目的,实现学生认识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际,通过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师生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线中挖掘自己的潜能,进而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尝试在具体的案例实践中得出能为初三一线教师的实验教学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法和经验。本文共通过五个部分来阐述关于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的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简要归纳了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本课题的理论支撑,界定了与本课题有关的两个重点概念:化学实验和实验改进,并且介绍了对现行人教版化学实验进行改进的主要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根据任教地区学校数年的一线化学教学经验,结合对部分教师的访谈、了解,对九年级化学实验基本情况进行反思和分析。第四部分:介绍实验改进创新的基本原则,对人教版初中化学部分实验进行改进,并展示了实验改进与教学整合的实践案例。第五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杨航[9](2020)在《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提出为改变我校理科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科的积极性,让他们消除学习理科的畏惧感,能从内心开始喜欢学习化学并愿意学习化学。根据西藏林芝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基础差,特别是理科的基础更差,我们通过让学生“眼见为实、亲身体验”,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书本上深沉难懂的理科术语,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尽可能多的在化学课堂中采用“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原本停留在课本上的枯燥的知识让学生能“眼见为实、亲身体验”,并能自主的对理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研究目的: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新课改得到有效的实施,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充分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化学实验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然而目前来看,在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教学质量,更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所以,针对此本文主要是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便于促进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进步与发展。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对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情况进行了研究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探讨了目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状况以及新课改下的相关理论要求,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分析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模式的意义,提出了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策略,以便于促进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研究结果:经过研究,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来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1)完善学校实验室教学条件,提升对实验室的有效利用;(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教学能力,做好对新课改的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方法进行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化学的动力;(3)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4)完善教师的评价方式,利用有效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研究结论:在林芝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化学实验进行合理的设置,以便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判断能力的提升,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张顺恩[10](2020)在《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教育部颁发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提倡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调探究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动手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尤为重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改良。但就探究性实验教学而言,仍受到不同地区的办学条件、课时安排、教师教学手段、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联系欠充分以及来自高考课业的压力等因素影响而参差不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学生实验以验证性为主;甚至存在以播放实验视频为主的实验教学方式。探究性实验教学在我国实施的范围不够普及、效果也不够理想,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有待改善。基于这种现状,本研究选择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这个研究课题,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教学实践等多种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教学研究和分析讨论。研究内容主要包括3部分:论文第一部分通过文献研读分析,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新课程标准理论等相关教育理论指导,并对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实验、探究性教学进行概念界定,以及对中学教学现状的相关调研,包括对四川省遂宁中学学生,一线化学教师进行,校领导进行问卷或访谈调查,阐述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重要性。论文第二部分探讨了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影响因素及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策略,立足教学经验,根据教学目的,设计了5个紧密联系生活、适用性强的探究性高中化学实验。包括:Cl2的制备和性质、SO2的制备及性质、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氨的催化氧化、不同盐水解的性质,并将设计的探究性实验案例用于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实践后,收集多方面的反馈信息和数据,经分析研究发现,探究性化学实验的有效实施,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且有利于教师科研及教学技能水平的提升。论文最后总结了在高中进行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意义启示与反思。随着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化,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将会更加合理和完善,探究性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也将更好地落实和推广。
二、中学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与实验拓展的研究 ——以张家口地区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外实验教学研究进展 |
1.3.2 国内实验教学研究进展 |
1.3.3 实验创新与拓展研究进展 |
1.3.4 基于核心素养下对化学实验的要求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的界定与理论支持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化学实验 |
2.1.2 化学实验拓展 |
2.2 理论支持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内容 |
3.2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3.2.1 教师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3.2.2 学生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3.3 调查研究的数据分析 |
3.3.1 教师调查数据分析 |
3.3.2 学生调查数据分析 |
3.4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卷调查研究结论及优化策略 |
3.4.1 实验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 |
3.4.2 优化实验教学现状的策略 |
4 高中化学实验拓展研究 |
4.1 实验拓展目的 |
4.2 实验拓展的方向 |
4.3 实验拓展内容一:演示实验的创新 |
4.3.1 案例一:喷泉实验的改进 |
(1)实验改进原因 |
(2)实验仪器与试剂 |
(3)实验步骤 |
(4)改进装置的优点 |
4.3.2 案例二:防倒吸装置改进 |
(1)实验改进原因 |
(2)实验改进原理 |
(3)改进装置的优点 |
4.3.3 案例三:启普发生器装置改进 |
4.3.4 案例四: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
(1)实验改进原因 |
(2)实验仪器与试剂 |
(3)实验步骤 |
(4)改进装置的优点 |
4.3.5 案例五:溴乙烷消去反应的实验改进设计 |
(1)实验改进原因 |
(2)实验仪器及试剂 |
(3)实验步骤 |
(4)装置改进优点 |
(5)创新实践 |
4.4 拓展实验的内容二:化学实验与实践活动的整合方案 |
4.4.1 实践活动整合的目的 |
4.4.2 实践活动整合的方案 |
4.4.3 SO_2实践活动的整合案例 |
4.4.4 SO_2实践活动的实施及评价 |
4.4.5 SO_2实践活动的意义 |
4.5 实验拓展的实践评价与反思 |
5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2)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教材必修模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新课程标准对STSE教育的要求 |
1.1.2 新教材内容与STSE理念联系紧密 |
1.1.3 STSE情境素材在高考试题中占比持续增加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情境认知理论 |
第3章 新教材及高考试题中STSE内容分析 |
3.1 新教材中STSE内容分析 |
3.1.1 新教材中STSE内容界定与维度划分 |
3.1.2 新教材中STSE内容呈现方式分析 |
3.1.3 新教材中STSE内容特点及其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分析 |
3.1.4 教学启示 |
3.2 高考试题中STSE内容分析 |
3.2.1 STSE试题界定及分类 |
3.2.2 2016~2020年高考化学STSE试题总体分析 |
3.2.3 STSE试题特点及教学启示分析 |
第4章 中学化学教学中STSE教育理念应用现状调查 |
4.1 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 |
4.2 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 |
第5章 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案例设计及实践研究 |
5.1 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及策略 |
5.2 教学案例1—氯及其化合物 |
5.3 教学案例2—金属材料 |
5.4 教学反思 |
5.5 教学实践及效果分析 |
5.5.1 教学实践 |
5.5.2 实践效果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教学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关于“STSE 教育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调查 |
3.1 访谈目的 |
3.2 访谈对象 |
3.3 访谈提纲 |
3.4 访谈内容及数据分析 |
第四章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 |
4.1 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设计绿色实验 |
4.2 改进基础实验装置,贯穿绿色设计理念 |
4.3 丰富课外生活,开展绿色实践活动 |
4.4 融入项目式教学,跨学科交叉实验 |
五章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案例研究 |
5.1 结合教材,实验“绿色化”改进案例 |
5.2 依据课标,实验“绿色化”教学设计案例 |
5.3 案例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4)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一章 化学普通育人价值及其立论依据 |
第一节 学科育人及其价值取向 |
一、学科育人 |
二、学科普通育人与学科专业育人 |
三、基础教育学科育人价值取向 |
第二节 历史依据:由“专”向“通”转向的历史必然性 |
一、1902—1912:专业育人主导,满足“实业”之用 |
二、1912—1949:普通育人显现,以“智识”为目标 |
三、1949—1978:专业育人反弹,“以生产为纲” |
四、1978—1988:回归普通育人,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 |
五、1988—至今:普通育人为主,聚焦“素质”“素养” |
第三节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应面向人的日常生活 |
一、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
二、教育应实现“生活教育” |
第四节现实依据:学科专业育人导向的教学偏差 |
一、偏重专业发展需要,忽视一般发展需要 |
二、着重学科逻辑,偏离学生发展逻辑 |
三、重视学术性认识活动,缺乏日常性认识活动 |
第二章 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体系的建构 |
第一节 理论研究:分析与建构 |
一、化学学科内容的独特性 |
二、化学学科方法论的独特性 |
三、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体系建构假设 |
第二节 内容分析:互证与充实 |
一、分析目的及对象 |
二、分析方法及过程 |
三、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体系的调整 |
第三节 专家评估:检验与优化 |
一、评估方法及过程 |
二、评估结果及优化 |
三、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体系的完善 |
第三章 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的内容体系 |
第一节 世界观 |
一、物质观 |
二、变化观 |
第二节 思维方式 |
一、宏观—微观思维 |
二、模型思维 |
三、系统思维 |
四、辩证思维 |
第三节 行为方式 |
一、理性决策 |
二、科学行动 |
三、绿色生活 |
第四章 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实践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方法 |
三、调查对象 |
第二节 调查分析 |
一、育人理念分析 |
二、育人方式分析 |
三、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三节 问题反思 |
一、价值主体地位的缺失 |
二、价值关系模糊 |
三、价值内容空泛 |
第五章 中学化学普通育人的价值实现 |
第一节 优化育人理念,促进育人质量全面提升 |
一、厘清价值关系,重申育人取向 |
二、审思价值原理,明确育人机制 |
三、完善价值认识,丰富育人内容 |
第二节 转变育人方式,保证育人价值有效落实 |
一、转化教学目标,由知识走向价值 |
二、整合教学内容,由重专业走向重生活 |
三、优化教学活动,由重学术走向重日常 |
第三节 提升育人环境,保障育人实践良性循环 |
一、创设良好的管理环境,提升育人能力 |
二、营造积极的人文环境,强化反思意识 |
结语 |
附录 |
附录一 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内容及要素的效度评价量表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经济社会发展下化学安全问题的不断发生 |
1.1.2 国家对化学安全教育的重视 |
1.1.3 化学安全教育存在问题 |
1.2 化学安全教育文献综述 |
1.2.1 化学安全教育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化学安全教育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研究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及过程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安全教育 |
2.1.2 化学安全教育 |
2.1.3 化学安全意识 |
2.2 理论基础 |
2.2.1 需要层次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做中学理论 |
3 化学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社会中的化学安全问题调查分析 |
3.2 化学安全教育状况调查 |
3.2.1 化学安全教育学生状况调查 |
3.2.2 化学安全教育教师访谈 |
4 化学安全教育策略与实施 |
4.1 微课设计与应用,渗透化学安全教育 |
4.1.1 实施案例——《过氧化钠的性质与用途》 |
4.1.2 微课应用效果分析 |
4.2 利用科学写作,渗透化学安全教育 |
4.2.1 科学写作任务设计与完成流程 |
4.2.2 化学安全知识科学写作作业设计案例 |
4.2.3 科学写作作业结果与分析 |
4.3 专题手抄报设计与制作,渗透化学安全教育 |
4.3.1 化学安全教育手抄报主题与内容要求设计 |
4.3.2 化学安全教育手抄报实施与结果分析 |
4.4 学生后测访谈 |
4.5 其他策略建议 |
4.5.1 通过主题演讲进行安全教育 |
4.5.2 通过趣味绘画进行化学安全教育 |
4.5.3 通过化学实验进行化学安全教育 |
5 研究结论及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1.1 化学安全教育现状 |
5.1.2 多元化化学安全教育实施效果 |
5.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中部分新闻统计 |
附录2 化学安全教育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6)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绿色化学观的进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
1.1.1 落实化学核心概念的需要 |
1.1.2 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
1.1.3 贯彻新课改的需要 |
1.1.4 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需要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的问题 |
1.3.2 研究的目的 |
1.3.3 研究的思路 |
1.3.4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核心概念 |
2.1.2 学习进阶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2.1 关于学习进阶的研究 |
2.2.2 关于绿色化学教育的研究 |
2.3 对研究现状的思考 |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生活教育理论 |
3.2 建构主义理论 |
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4章 “绿色化学观”核心概念界定 |
4.1 “绿色化学观”教材与课标分析 |
4.2 “绿色化学观”核心概念界定 |
第5章 “绿色化学观”学习进阶研究 |
5.1 研究对象 |
5.2 研究设计 |
5.2.1 学习进阶框架的构建 |
5.2.2 测试工具的开发 |
5.3 研究结果 |
5.3.1 整体情况分析 |
5.3.2 测试各题正确率分析 |
5.3.3 不同学业水平的差异比较 |
5.4 教学启示 |
5.4.1 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观 |
5.4.2 在化学实验中开展绿色教育,培养绿色化学习惯 |
5.4.3 立足课外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
第6章 基于“绿色化学观”培育的进阶案例设计——以《硫的氧化物与酸雨防治》为例 |
6.1 教学对象 |
6.2 教学内容分析 |
6.2.1 教材分析 |
6.2.2 学情分析 |
6.2.3 教学目标 |
6.2.4 教学重难点 |
6.2.5 课前准备 |
6.3 学习进阶框架构建 |
6.4 学习进阶设计 |
6.5 教学实施与评价 |
6.5.1 后测试卷的编制 |
6.5.2 测试结果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绿色化学观”测试卷 |
附录B 课后测试卷 |
致谢 |
(7)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现状和实践研究 ——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环境教育的发展 |
1.2.2 国内环境教育的发展 |
1.3 选题的依据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环境教育 |
2.1.2 环境教育与教学活动 |
2.2 基本理论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情境教学理论 |
2.3 现行教科书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 |
2.4 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
2.4.1 真实性原则 |
2.4.2 教育性原则 |
2.4.3 生活性原则 |
3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3.2 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
3.2.1 信度检验 |
3.2.2 效度分析 |
3.2.3 样本特征分析 |
3.2.4 对环境教育的认知情况分析 |
3.2.5 现行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方式分析 |
3.2.6 在化学教学中结合环境教育的教学情况 |
3.2.7 开展环境教学所具备的条件分析 |
3.3 初中化学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 |
3.3.1 学生应试压力与环境教育理念存在矛盾 |
3.3.2 与实际生活结合不够,渗透浮于表面 |
3.3.3 相关部门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各项资源支持 |
4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 |
4.1 实践研究对象的选取 |
4.2 初中化学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 |
4.2.1 教学案例1:第四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 |
4.2.2 教学案例2: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
4.2.3 教学案例3:垃圾分类知识竞赛 |
4.2.4 教学案例4:调查家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 |
4.3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结果的调查与分析 |
4.3.1 根据学生化学期末考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
4.3.2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进行分析 |
4.4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作用 |
5.教学实践反思 |
5.1 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
5.2 实践过程中的教学建议及对策 |
5.3 本研究的不足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九年级化学教学中融合环境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2:九年级化学教学中融合环境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3: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表 |
附录4:学生参与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作品节选 |
致谢 |
(8)基于实验创新与改进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5 研究的意义 |
2.理论支撑 |
2.1 素质教育理论 |
2.2 建构主义理论 |
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4 化学实验 |
2.5 实验改进 |
3.大武口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情况 |
3.1 学生实验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
3.2 实验内容编排的特点 |
3.3 基本实验目标分析 |
3.4 强化实验效果的措施 |
4.对人教版初中化学部分实验的改进 |
4.1 实验改进与创新需遵循的原则 |
4.2 实验改进与创新的途径和内容 |
4.3 实验改进创新与教学整合的教学案例 |
5.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初中理科课程标准 |
1.1.2 高中理科课程标准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阐述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2.1.1 化学实验 |
2.1.2 化学实验探究 |
2.1.3 化学实验改进 |
2.1.4 化学实验创新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探究性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行动主义理论 |
3 高中化学(人教版)实验探究分析 |
3.1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相关原则 |
3.2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相关功能分析 |
3.3 高中化学实验的分布 |
3.4 高中化学实验的类型 |
3.5 基本操作实验 |
3.6 探究性实验 |
3.7 趣味性实验 |
3.8 高中化学实验的特点 |
3.9 高中化学实验的不足 |
4 问卷调查分析 |
4.1 调查对象 |
4.2 问卷调查内容 |
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 实验调查 |
5 林芝一中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5.1 学校实验教学条件不完善 |
5.2 教师教学模式落后 |
5.3 实验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
5.4 教师评价方式不合理 |
5.4.1 没有明确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评价标准 |
5.4.2 以考试作为学生实验技能考察的主要途径 |
5.5 对于实验的重视度不够 |
5.5.1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
5.5.2 学生学习压力大 |
5.5.3 忽视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学习重要性 |
6 提升林芝一中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
6.1 完善学校实验教学条件 |
6.2 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
6.3 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探究内容 |
6.3.1 增加探究性实验比例 |
6.3.2 引入趣味性家庭实验 |
6.4 有效实施情境教学模式 |
6.4.1 合理创设生活情境 |
6.4.2 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
6.5 有效实施课堂导入及引入策略 |
6.5.1 科学实施课堂导入 |
6.5.2 采取样例引入型策略 |
6.6 完善教师评价方式 |
6.7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教学案例(化学实验新编) |
6.7.1 钠与氧气常温下的反应 |
6.7.2 钠与水的反应 |
6.7.3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
6.7.4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化学实验新编 |
附录2 |
致谢 |
(10)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探究性实验研究现状 |
1.2.2 国外探究性实验探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的思路 |
1.4.2 研究的方法 |
2 理论依据及相关概念界定 |
2.1 理论依据 |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2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
2.1.3 新课程标准理论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探究性学习 |
2.2.2 探究性实验 |
2.2.3 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
3 探究性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调查 |
3.1 调查对象 |
3.2 调查内容及目的 |
3.3 调查方法 |
3.3.1 问卷调查法 |
3.3.2 访谈法 |
3.4 调查结果 |
3.4.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3.4.2 教师调查现状及分析 |
3.4.3 学生访谈及分析 |
3.4.4 教师访谈及分析 |
3.4.5 校领导访谈及分析 |
4 探究性实验设计案例 |
4.1 教学实践方法 |
4.2 教学实践对象及内容 |
4.3 具体教学案例 |
4.3.1 探究微型实验--Cl_2的制备和性质 |
4.3.2 探究微型实验--SO_2的制备及性质 |
4.3.3 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及最佳硫酸浓度 |
4.3.4 探究氨的催化氧化的最佳条件 |
4.3.5 探究不同盐溶液水解的性质及最佳实验条件 |
4.4 教学实践前后效果分析 |
4.4.1 实践前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2 实践前后成绩分析 |
4.4.3 教师教学技能提升 |
5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策略 |
5.1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影响因素 |
5.2 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
5.2.1 改善实验室条件 |
5.2.2 提供实验教学平台 |
5.2.3 建立良好的教师评价机制和学习机制 |
5.2.4 建立良好的学生评价机制 |
5.3 教学实践结论 |
6 一线教学启示与反思 |
6.1 一线教学启示 |
6.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2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3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访谈提纲(学生版) |
附录4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访谈提纲(教师版) |
附录5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访谈提纲(校领导版) |
致谢 |
四、中学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与实验拓展的研究 ——以张家口地区高中为例[D]. 刘亚利.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2)
- [2]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教材必修模块为例[D]. 赵星悦.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研究[D]. 高志标.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4]中学化学普通育人价值研究[D]. 束婷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5]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D]. 范秋菊.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6]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绿色化学观的进阶研究[D]. 戚嫣然.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现状和实践研究 ——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D]. 蔡雅雯.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8]基于实验创新与改进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研究[D]. 靳佩. 西南大学, 2020(05)
- [9]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D]. 杨航. 西南大学, 2020(05)
- [10]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 张顺恩. 西南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