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JS型灵敏素质电脑测试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歆[1](2021)在《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员灵敏素质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出于艺术体操项目自身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运动员普遍在低年龄就会接触到这个体育项目,随着现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艺术体操训练也与现代科技接轨,逐步朝着科学化、合理化迈步,认识到完整的艺术体操项目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和身体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少儿运动员是艺术体操项目的后备人才,少儿时期也是身体各项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故此,在运动员的少儿阶段更应全面发展运动员的基础运动能力,灵敏素质作为体能训练项目的基础素质,是少儿阶段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但在基层训练阶段却最容易被忽略,少儿运动员不能得到系统的训练。本文从灵敏素质和艺术体操专项能力两大方面入手,试图探究灵敏素质和其对艺术体操专项能力测试中的“跳”和“平衡”这两项难度的影响,进而探究灵敏素质对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难度的影响。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实验法,对30位平均年龄6.3岁的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员,通过绳梯训练法,进行了为期十二周的训练,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了五项灵敏素质测试(T试验、505试验、20码往返跑、穿梭跑、六边形跳)和两项艺术体操专项能力测试(一分钟过绳小跳、高提踵单脚立),得到实验数据。研究结果:(1)实验前本次实验选用的五项灵敏素质测试项目和艺术体操的竞赛成绩有显着相关。(2)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通过为期十二周的灵敏素质训练后,五项灵敏素质测试成绩和两项艺术体操专项能力测试成绩均有显着提升。(3)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横向对比发现,五项灵敏素质测试成绩和两项艺术体操专项能力测试成绩仅艺术体操专项能力中的一分钟过绳小跳上没有明显差异,其他测试成绩均有显着差异。研究结论:(1)灵敏素质的提升对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员的竞技成绩有一定影响。(2)十二周灵敏训练对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员的灵敏素质的提高有显着影响,对一分钟过绳小跳和高提踵单脚立成绩有显着提高。(3)灵敏素质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员“跳”的速度和“平衡”的稳定性。
吴芬[2](2020)在《运动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对肥胖儿童减脂效果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对肥胖儿童进行运动和健康教育干预,探索不同干预方式对肥胖儿童身体成分、血脂、血糖以及身体素质的影响,了解肥胖、糖脂代谢与身体素质的关系,揭示运动联合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对肥胖儿童减脂的效果,为预防及控制儿童肥胖症和增强肥胖儿童体质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根据自愿为原则选取有效目标38人并分成4组,运动+健康教育组(A组)13人,运动组(B组)9人,健康教育组(C组)7人,对照组(D组)9人;根据受试者最大摄氧量及自身运动能力制定运动强度,运动干预时长1h,每周进行3次(周一、三、五)有氧运动和身体素质练习,每两周一次的健康教育干预,实验周期4个月,分别检测实验前后受试者的身体成分、血脂、血糖以及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研究结果:(1)运动和健康教育对受试者BMI和WHR的前后变化有显着交互性,运动+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更显着;与实验前相比,运动+健康教育组的BMI和WHR与运动组的BMI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运动+健康教育组的FAT%与运动组的FAT%和WHR有显着性差异(P<0.05),健康教育组BMI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运动+健康教育组、运动组和健康教育组的BMI、FAT%以及WHR均呈下降趋势,且运动+健康教育组的下降率高于运动组和健康教育组,而对照组呈上升趋势;BMI与身体素质无相关性,FAT%和WHR与力量素质有相关性。(2)运动和健康教育对受试者血脂中TG和TC的前后变化有显着交互性;与实验前相比,运动+健康教育组与单纯运动组TG水平显着下降(P<0.05),HDL-C水平显着上升(P<0.05),TC和LDL-C无显着性;运动+健康教育组TC、TG的下降率高于运动组,HDL-C的上升率略低于运动组,运动组LDL-C下降率高于运动+健康教育组;健康教育组中TC和LDL-C指标出现了下降,但TG水平上升,甚至超过了对照组的上升值,HDL-C出现下降现象;TC与力量素质有显着相关性(r=0.490,P<0.05)。(3)运动和健康教育对受试者空腹血糖的前后变化未有显着性交互(P>0.05);与实验前相比,运动+健康教育组与运动组的血糖指标有显着性差异(P<0.05);从下降率来看,运动+健康教育组、运动组以及健康教育组都出现了下降,其中运动+健康教育组的下降率最高;血糖与柔韧素质具有显着相关性(r=0.471,P<0.05)。(4)运动和健康教育对受试者力量、速度、耐力及柔韧素质的前后变化具有良好的交互作用;与实验前相比,运动+健康教育组的柔韧、耐力、灵敏素质以及力量素质中的握力和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出现了极其显着性差异(P<0.01),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中立定跳远项目有显着性差异(P<0.05);运动组耐力素质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速度、灵敏素质以及力量素质中握力和立定跳远指标出现了显着性差异(P<0.05)。健康教育组的力量素质中握力项目出现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论:4个月的实验后发现身体成分、糖脂代谢与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BMI对身体素质无显着相关但身体成分中FAT%和WHR与力量素质相关,TC与力量素质具有一定相关性,血糖与柔韧素质相关。运动联合健康教育干预方式与运动干预方式对儿童减脂效果显着,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改善儿童脂代谢异常,促进儿童身体健康,但运动联合健康教育的干预比运动干预或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更佳,健康教育方式可缓慢减轻肥胖程度,但效果不如运动干预方式明显;总的来说,运动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善儿童肥胖具有更好的效果,科学有规律的运动结合健康教育知识可有效改善肥胖儿童的身体成分,改善身体形态,积极调节糖脂代谢,提高身体素质,控制疾病的发生。
金璐[3](2020)在《多方向移动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排球运动呈现出高强度、高对抗、技战术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快”成为了每个团队取胜的法宝。为适应排球场上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排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灵敏素质。多方向移动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在各种身体姿态条件下灵敏素质、速度、不断变向能力和协调能力,缩短运动员完成某个动作的时间。本文将使用多方向移动训练,探究其对排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多方向移动训练的学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包头一中排球运动员进行了多方向移动训练研究。目的是为改善运动员的速度和灵敏素质,提高加速、灵活、身体稳定协调和对空间的把握能力,为包头一中排球队提供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和训练手段。实验测试内容包括:半米“字”移动、36米移动、5米三向折返跑、十字变向跑、伊利诺斯灵敏跑。将包头一中排球运动员根据前测结果,按位置平均分为对照组(14人)和实验组(14人),每天实验30分钟,进行了 20周的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受试运动员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几点结果:1.对照组前后测,半“米”字移动(P值为0.349)、十字变向跑(P值为0.724)和伊利诺斯灵敏跑(P值为0.756),36米移动(P值为0.392),5米三向折返跑(P值为0.281),P值均>0.05,无显着性差异。2.实验组前后测,半“米”字移动(P值为0.000)、十字变向跑(P值为0.002)和伊利诺斯灵敏跑(P值为0.037),P值均<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半“米”字移动测试成绩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36米移动(P值为0.535),5米三向折返跑测试(P值为0.449),P值均>0.05,无显着性差异。3.对照组与实验组后测,半“米”字移动(P值为0.018)、十字变向跑(P值为0.016)、伊利诺斯灵敏跑(P值为0.023),P值均<0.05,具有显着性差异;36米移动(P值为0.594)、5米三向折返跑(P值为0.412),P值均>0.05,无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实验组经过20周的多方向移动训练,半“米”字移动、十字变向跑和伊利诺斯灵敏跑测试成绩提高较快,进步幅度明显。36米移动和5米三向折返跑测试成绩提高较慢,进步幅度缓慢。2.多方向移动训练能有效提高排球运动员移动变向能力、移动步伐灵敏性、移动反应灵敏性、身体控制能力和多方向移动之间快速转换能力;对于突然改变方向和多次变向要求较高项目的测试成绩有明显的提高。3.多方向移动训练对提高高中生女子排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提升效果优于常规训练的效果,受试运动员练习的积极性也优于常规训练。部分测试指标有积极作用,能在短时间内使灵敏素质有明显提高。
马亚玲[4](2020)在《软梯训练对高校健美操专项学生软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软素质”包含的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是健美操专项学生必需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关键素质。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开展软梯训练对健美操专项学生软素质的影响研究。本研究随机抽取吉林体育学院42名健美操专项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通过为期14周且每周三次每次用时20分钟的软梯训练;对照组则开展相同强度的健美操课堂常规训练。并选取测试软素质的科学指标来检验训练效果,经对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对于软素质中的协调、灵敏、平衡能力三项素质来说,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柔韧素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而言其差异不显着(P>0.05),且对照组的提升幅度大于实验组。为进一步验证训练的效果,使用ZEUS 9.9人体成分测量仪对两组学生实验前后身体成分进行测试,测试后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各项指标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下:(1)为期14周的训练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软梯训练的实验组学生的软素质优于对照组,其中协调、灵敏、平衡素质呈现显着性差异。柔韧素质未呈现显着性差异,且对照组提高幅度高于实验组。(2)软梯训练对于提升软素质中柔韧素质的效果不显着,应将软梯训练法与健美操专项中软素质训练的传统方法相结合,效果会更为明显。(3)在身体成分改善程度方面,实验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表明各项素质的提升对体成分有积极的影响效果。
周凡[5](2019)在《软梯组合训练对小学女子排球爱好者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软梯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体能训练,主要用来提高训练者的脚步移动能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而对于排球爱好者来说,良好的脚步移动能力有利于各种击球动作的完成,以及完美技战术的发挥。青少年儿童阶段作为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内发展灵敏素质,提升效果更明显,研究选取小学女子排球爱好者作为测试对象,选择新颖有趣、阻力和危险性较低的软梯练习作为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在娱乐中发展灵敏素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在长沙市三角塘小学排球兴趣班中选取20名女排爱好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人,在每次训练的前20分钟实验组进行软梯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准备活动及脚步移动练习,除了准备活动部分内容不同外,两组的其他训练内容都相同,通过10周,每周6次的软梯训练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36米移动、T字形跑、十字象限跳、十字变向跑以及排球移动传垫球等指标进行测试,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前后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软梯训练对小学女子排球爱好者灵敏素质的影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经过10周的软梯训练后,实验组学生的36米移动、T字形跑、十字象限跳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成绩提升显着,十字变向跑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提升不显着。(2)经过10周的训练后,对照组学生的36米移动、T字形跑、十字象限跳、十字变向跑成绩也略有提升,6-13岁作为少年儿童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传统的训练方法也可以发展灵敏素质,符合运动规律。(3)经过10周的软梯训练后,实验组学生的排球移动传垫球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说明软梯训练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脚步移动能力,让学生能快速移动到位,提高击球质量。(4)经过10周的训练后,从学生主观感受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软梯训练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灵敏素质,而且对学生的训练兴趣、训练意识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日常的训练观察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在软梯训练时的积极性很高,充分激发了学生在训练中的热情,但也不排除其他训练方法对灵敏素质的提升。
魏炜[6](2019)在《软梯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步法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跆拳道作为格斗对抗性项目,它不仅是腿法的出腿快、腿法动作的链接快,还体现在对对手意图做出的反应速度快、移动快和进入状态快。竞赛规则的变化,场地的变化,使运动员在战术运用上需要调整,在技术动作上更加准确性,提高步法移动的迅敏性。跆拳道运动技巧和基本战术主要是以步法为载体,步法移动能力直接决定着运动员完成各项动作技巧的质量和效果,运动员主要是通过快速、灵活的移动来有效地串联比赛和战术环节,因此步法移动情况直接决定着运动员的竞赛表现乃至于最终的竞赛成绩。如何更好的提升运动员脚步移动技术,进而使运动员的技战术得到有效的发挥,是教练员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研究目的:本文以跆拳道运动员的实际需要出发,遵循青少年身心发育的规律,结合运动训练的原则,以软梯训练为干预方式,探讨软梯训练对运动员步法移动能力的影响,通过运动训练验证练习效果。研究方法:以湖南省体校跆拳道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选取运动员30名为研究对象,实验对象的分组采取随机原则,实验组15人,对照组15人。实验采取双盲检验,在保证条件均衡的基础上,确保实验的有效进行。训练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相一致,基础部分实验组为软梯训练内容,对照组进行正常训练内容。每周2次软梯训练,各组训练时间为60分钟,一共干预12周。测试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所选定指标,采取SPSS统计学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软梯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步法移动能力影响是否具有显着效果。探讨软梯训练和传统训练间的区别和联系,为运动员训练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研究结果:12周软梯训练后,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软梯训练和传统速度训练对步法移动能力均有提高。实验组在六边形进退步、十字象限跳、“T”字型跑和组合步法测试成绩的提高有显着性效果,而对4×10米成绩提高效果不明显。研究结论:软梯训练方法的多样性、训练过程中的趣味性使受试者训练积极性高于传统训练。软梯训练对运动员更好地运用步法进行步法移动,在组合步法上实验组的运动员成绩优于对照组。软梯训练对运动员下肢移动、加速和制动能力提高明显。
杨若琳[7](2019)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篮球专项学生脚步灵敏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篮球运动员具有较高的个人技术和整体战术意识,还需要出色的身体素质来保证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而脚步移动技术是提高个人篮球技战术的必备条件,也是进行任何篮球战术的先决条件,因此想要实现运动水平的提升,提高篮球脚步灵敏性就显得特别重要。快速伸缩复合训练(Plyometrics training,简称PT)能实现力量与速度的结合,使肌肉做离心-向心收缩运动,进而刺激肌肉,实现增大肌肉力量,加速肌肉收缩,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效果。本研究选取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36名篮球专项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实验组A内18名篮球专项学生采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方法,对照组B内18名篮球专项学生采用传统训练方法,通过9周实验旨在探究PT对篮球专项学生脚步灵敏性的影响。本研究经9周实验后,得出如下结果:一、经过9周实验后,18名篮球专项学生的速度素质、下肢最大功率获得明显提高。二、实验组A中的灵敏速度的四项测试用时均低于对照组B,且两组在T型测试和六边形跳测试中呈现出高度显着性差异;在Illinois测试和十字象限跳测试方面呈现出显着性差异。在移动能力的四项测试中实验组A的速度要快于对照组B,两组在有球和无球的测试结果全部显示是p<0.01,证明其之间有显着性差异。三、简单反应时、复杂反应时及反应速度的p>0.05,即实验后两组不存在差异性;说明9周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并没有对两组反应能力产生影响。四、实验组A与对照组B左、右腿最大功率p值均在0.01---0.05范围之内,都存在显着性差异;五、实验组A左腿、右腿整体均值最大功率提高百分比分别为7.16%、6.84%;对照组B中,左腿、右腿整体均值最大功率提高百分比分别是1.78%、1.62%;说明了实验后,实验组篮球专项学生下肢最大功率的提升更明显。因此,从以上结果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提高篮球专项学生脚步灵敏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训练方法能够提高篮球专项学生的灵敏素质和移动能力;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提高篮球专项学生的下肢最大功率和速度具有一定的成效,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提升肌肉的输出功率,实现了加快脚步灵敏性的目的。
王伟[8](2018)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观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为干预方法,选择了24名16-18岁篮球运动员为受试对象,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前后青少年灵敏素质变化为研究内容。阅读查阅大量文献后选择FMS测试检验运动员的基本动作模式,选择J.P并步移动测试、六边形灵敏测试、T-test、1分钟跳绳四项测试检验运动员的灵敏素质。以FMS测试成绩和灵敏测试成绩为分组依据,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个组实施了功能性训练和传统性训练,除去每周固定时间分别锻炼,其他时间和专项训练两组都一样。八周训练后对两组再一次进行灵敏素质测试,记录成绩后用SPSS 19.0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的组内、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为期八周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干预后,实验组FMS得分、1分钟跳绳、六边形灵敏测试、J.P并步移动测试、T-test成绩、改变方向测试成绩均好于实验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篮球运动员反应灵敏能力、改变方向的能力,改善运动员的灵敏素质,提高运动能力。2.与传统训练方法相比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提升篮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的效果更好。
孙元[9](2018)在《软梯训练法对淮安市体育运动学校11-13岁男子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男篮在经历姚明、王治郅等老一辈队员陆续退役之后一度在世界大赛成绩上陷入低谷,在2016年伦敦奥运会上更是取得五战皆输的尴尬境地。欧美国家篮球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后备年轻队员的训练方法较为科学,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与篮球专项技能,而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主要在此。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篮球项目的基础,科学的训练方法又是提高身体素质的保证。少年强则国强,灵敏素质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探究与分析软梯训练对于11-13岁男子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在实验前对两组进行同质性检验,实验期间对两组进行为期12周的实验,实验组采用软梯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灵敏素质训练方法,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各项测试指标的差异性检验,得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探究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软梯训练法有助于11-13岁男子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提高,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成绩提高的整体性和提高速度要优于对照组。2.软梯训练法有助于篮球不同位置队员灵敏素质成绩的提高。3.实验组在4 X10米折返跑成绩在第9周左右达到峰值趋于稳定,其余五项指标则第9周后缓慢增长,第12周达到各自峰值。对照组各项指标成绩增长速度均较为缓慢,但同样均在12周时达到各自峰值。4.通过多项式指数拟合条件分别得到了后卫和前锋有球指标的变化趋势曲线,后卫的进步曲线是以指数对数型曲线变换,前锋的进步是以线性变化的曲线变换,若在12周后继续保持软梯训练,后卫的灵敏素质进步将大于前锋。
汪涛[10](2018)在《不同舞种拉丁舞训练对小学生灵敏素质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不同舞种拉丁舞的训练,对比分析不同舞种拉丁舞训练前后小学生灵敏素质和平衡能力的变化,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及变化特点。为科学的安排不同舞种学习的顺序,为小学生灵敏素质、平衡能力的发展以及拉丁舞教学与训练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分析不同舞种拉丁舞训练对小学生灵敏素质以及平衡能力的影响。将实验对象70名学员(小学生)根据不同舞种平均分成5个组别,每组进行为期12周、每周三次的不同舞种拉丁舞的训练,将组内与组间实验前后的各项灵敏素质以及平衡能力测试指标数据进行横向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纵向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牛仔舞对十字象限跳成绩的提升明显优于其他四个舞种。桑巴舞和牛仔舞对六边形跳成绩的提升明显优于其余舞种。桑巴舞和恰恰舞对T字型跑的成绩提升明显优于其余舞种。恰恰舞和牛仔舞对六角球成绩提升明显优于其余舞种。桑巴舞和牛仔舞对反复横跨成绩的提升明显优于其余舞种。(2)恰恰舞训练对各项灵敏素质指标提升较大,差异均非常显着(P<0.01)。桑巴舞训练对十字象限跳、反复横跨以及T字型跑成绩提升明显,差异非常显着(P<0.01)。对六边形跳和六角球测试成绩有一定提升,差异显着(P<0.05)。斗牛舞训练后仅对T字形跑成绩有一定提升,差异显着(P<0.05)。牛仔舞训练除了对反复横跨成绩提升较小之外,对其余四项测试指标提升明显,差异均非常显着(P<0.01)。(3)伦巴舞对闭眼单脚站立成绩的提升明显优于斗牛舞。伦巴舞对前庭步测试的成绩提升明显优于其余舞种。伦巴舞和牛仔舞对原地闭目踏步成绩提升明显优于其余舞种。(4)伦巴舞训练对各项平衡能力指标提升较大,差异均非常显着(P<0.01)。恰恰舞训练对闭眼单脚站立及前庭步成绩提升较大,差异非常显着(P<0.01)。对睁眼单脚站立及原地闭目踏步成绩有一定提升,差异显着(P<0.05)。桑巴舞训练对睁眼、闭眼单脚站立成绩有一定提升,差异显着(P<0.05)。斗牛舞训练仅对睁眼单脚站立成绩有一定提升,差异显着(P<0.05)。牛仔舞训练对前庭步、原地闭目踏步以及闭眼单脚站立成绩提升较大,差异非常显着(P<0.01)。对睁眼单脚站立成绩有一定提升,差异显着(P<0.05)。结论:(1)牛仔舞、桑巴舞以及恰恰舞对灵敏素质的提升明显优于其余组。(2)伦巴舞对平衡能力的提升极为最大并明显优于其余组别。(3)按照对灵敏素质的提升程度的大小来排列五支舞种,顺序依次为:牛仔舞、桑巴舞、恰恰舞、斗牛舞、伦巴舞。(4)按照对平衡能力的提升程度的大小来排列五支舞种,顺序依次为:伦巴舞、牛仔舞、恰恰舞、桑巴舞、斗牛舞。
二、DJS型灵敏素质电脑测试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JS型灵敏素质电脑测试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员灵敏素质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依据 |
1.1.1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强化青少年体能训练的文件 |
1.1.2 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员处于发展灵敏素质的敏感期 |
1.2 选题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少儿的年龄界定 |
2.2 灵敏素质的定义及相关研究 |
2.2.1 灵敏素质的定义 |
2.2.2 灵敏素质的影响因素 |
2.2.3 灵敏性训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4 灵敏素质测评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 艺术体操专项能力测试的相关研究 |
2.3.1 艺术体操的项目特点 |
2.3.2 艺术体操专项能力测试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测试法 |
3.2.5 实验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4.2 灵敏素质测试项目和艺术体操的竞赛成绩的相关性 |
4.3 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员灵敏素质测试情况 |
4.3.1 实验后两组灵敏素质测试指标分析 |
4.3.2 实验后灵敏素质测试指标数据分析 |
4.4 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员专项能力测试情况 |
4.4.1 实验后两组艺术体操专项能力测试情况 |
4.4.2 实验后两组艺术体操专项能力测试指标分析 |
4.5 实验后灵敏素质与艺术体操专项能力的相关性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7 附件 |
致谢 |
(2)运动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对肥胖儿童减脂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名称缩写表 |
一、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二、文献综述 |
1. 相关概念解释 |
1.1 运动干预 |
1.2 健康教育 |
1.3 肥胖 |
2. 儿童肥胖的判定标准 |
3. 国内外儿童肥胖的现状 |
3.1 国外儿童肥胖的现状 |
3.2 国内儿童肥胖的现状 |
4. 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 |
4.1 遗传因素 |
4.2 环境因素 |
4.3 锻炼因素 |
4.4 营养因素 |
5. 儿童肥胖危害的研究 |
5.1 肥胖与慢性疾病 |
5.2 肥胖与运动能力 |
5.3 肥胖与生长发育 |
5.4 肥胖与心理健康 |
5.5 肥胖与智力发展 |
6. 肥胖的干预 |
6.1 运动干预与肥胖 |
6.2 健康教育干预与肥胖 |
6.3 医疗干预与肥胖 |
6.4 节食干预与肥胖 |
7. 总结 |
三、实验部分 |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
1.1 实验对象 |
1.2 实验流程 |
1.3 干预方案 |
1.3.1 运动干预处方 |
1.3.2 健康教育干预方案 |
1.4 指标检测 |
1.4.1 身体形态指标 |
1.4.2 生化指标 |
1.4.3 身体素质指标 |
1.5 统计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受试者实验前后身体成分变化情况 |
2.1.1 实验前后受试者身高、体重及BMI的变化情况 |
2.1.2 实验前后受试者腰围、臀围及WHR的变化情况 |
2.1.3 实验前后受试者体脂率的变化情况 |
2.2 受试者实验前后身体血脂变化情况 |
2.2.1 受试者实验前后TG变化情况 |
2.2.2 受试者实验前后TC变化情况 |
2.2.3 受试者实验前后HDL-C变化情况 |
2.2.4 受试者实验前后LDL-C变化情况 |
2.3 受试者实验前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 |
2.4 受试者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变化情况 |
2.4.1 实验前后力量素质变化情况 |
2.4.2 实验前后速度素质变化情况 |
2.4.3 实验前后耐力素质变化情况 |
2.4.4 实验前后柔韧素质变化情况 |
2.4.5 实验前后灵敏素质变化情况 |
2.5 身体成分、血糖、血脂与身体素质相关性分析 |
2.5.1 身体成分与身体素质相关性分析 |
2.5.2 血糖与身体素质相关性分析 |
2.5.2 血脂与身体素质相关性分析 |
3. 分析与讨论 |
3.1 运动与健康教育干预对肥胖儿童身体成分的影响 |
3.2 运动与健康教育干预对肥胖儿童脂代谢的影响 |
3.3 运动与健康教育干预对肥胖儿童血糖的影响 |
3.4 运动与健康教育干预对肥胖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多方向移动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二节 选题目的 |
第三节 选题意义 |
第四节 实验假设 |
第五节 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多方向移动训练 |
二、灵敏素质 |
第二节 排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多方向移动训练 |
一、国外现状研究 |
二、国内现状研究 |
三、小结 |
第四节 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五节 选取测试指标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专家访谈法 |
三、实验法 |
四、数理统计法 |
五、逻辑分析法 |
第四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对照组与实验组前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
第二节 对照组前后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
第三节 实验组前后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
一、实验组半“米”字移动前后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
二、实验组36米移动前后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
三、实验组5米三向折返跑前后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
四、实验组十字变向跑前后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
五、实验组伊利诺斯灵敏跑前后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
第四节 对照组与实验组后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软梯训练对高校健美操专项学生软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技术路线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技术路线 |
1.3.2 研究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软梯训练的研究 |
2.1.1 软梯训练法的内在规定性及其起源研究 |
2.1.2 软梯训练的方法研究 |
2.1.3 软梯训练应用价值研究 |
2.2 关于软素质的研究 |
2.2.1 软素质的概念及由来 |
2.2.2 软素质与硬素质之间的关系研究 |
2.2.3 软素质的内在联系研究 |
2.3 健美操项目中发展软素质的方法研究 |
2.4 关于健美操专项学生软素质的重要性研究 |
2.5 关于软梯训练法在健美操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
2.6 关于软梯训练在高校中的运用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测量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3 实验内容 |
3.3.1 实验对象 |
3.3.2 实验时间 |
3.3.3 实验地点 |
3.3.4 实验条件控制 |
3.3.5 实验测试指标的选取与方法 |
3.3.6 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内容安排 |
4 实验结果差异性检验 |
4.1 实验组与对照组同质性检验 |
4.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软素质测试结果统计 |
4.1.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成分测试结果统计 |
4.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软素质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 |
4.2.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协调素质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 |
4.2.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灵敏素质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 |
4.2.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柔韧素质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 |
4.2.4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平衡能力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 |
4.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成分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 |
5 分析与讨论 |
5.1 软梯训练对健美操专项学生软素质的影响分析 |
5.1.1 软梯训练对健美操专项学生协调素质的影响分析 |
5.1.2 软梯训练对健美操专项学生灵敏素质的影响分析 |
5.1.3 软梯训练对健美操专项学生柔韧素质的影响分析 |
5.1.4 软梯训练对健美操专项学生平衡能力的影响分析 |
5.2 软梯训练对健美操专项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分析 |
5.3 健美操项目中应用软梯训练的优势分析 |
5.3.1 丰富软素质训练方式 |
5.3.2 调动学生训练兴趣 |
5.3.3 缩短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 |
5.3.4 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2 实验指标测试方法 |
附录3 软梯训练内容安排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软梯组合训练对小学女子排球爱好者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关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
1.1.2 培养后备人才要从小抓起,小学时期为灵敏素质的关键期 |
1.1.3 现代排球技战术的发展对运动员的灵敏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
1.1.4 软梯训练有其独特的优势,能有效提高训练者的灵敏性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有关软梯训练的内容 |
2.1.1 软梯训练法的起源及概念 |
2.1.2 软梯训练提高灵敏素质的作用机理 |
2.1.3 软梯训练的原则及常用方式 |
2.1.4 软梯训练的注意事项 |
2.2 有关灵敏素质的内容 |
2.2.1 灵敏素质的概念 |
2.2.2 小学生生理发育特点 |
2.2.3 小学生灵敏素质的发展特征 |
2.2.4 青少年排球专项灵敏素质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内外软梯训练的研究现状 |
2.3.2 国内外灵敏素质的研究现状 |
2.4 软梯训练对灵敏素质影响的研究现状 |
2.5 灵敏素质评价及测试方法的现状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对比分析法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组与对照组36 米移动成绩对比分析 |
4.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36 米移动成绩对比分析 |
4.1.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36 米移动自身成绩对比分析 |
4.1.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36 米移动成绩对比分析 |
4.1.4 软梯训练对36米移动成绩的影响分析 |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T字形跑成绩对比分析 |
4.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T字形跑成绩对比分析 |
4.2.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T字形跑自身成绩对比分析 |
4.2.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T字形跑成绩对比分析 |
4.2.4 软梯训练对T字形跑成绩的影响分析 |
4.3 实验组与对照组十字象限跳成绩对比分析 |
4.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十字象限跳成绩对比分析 |
4.3.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十字象限跳自身成绩对比分析 |
4.3.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十字象线跳成绩对比分析 |
4.3.4 软梯训练对十字象限跳成绩的影响分析 |
4.4 实验组与对照组十字变向跑成绩对比分析 |
4.4.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十字变向跑成绩对比分析 |
4.4.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十字变向跑自身成绩对比分析 |
4.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十字变向跑成绩对比分析 |
4.4.4 软梯训练对十字变向跑成绩的影响分析 |
4.5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排球移动传垫球成绩对比分析 |
4.5.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排球移动传垫球成绩对比分析 |
4.5.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排球移动传垫球成绩对比分析 |
4.5.3 软梯训练法学生排球移动传垫球成绩的影响分析 |
4.6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训练主观感受调查分析 |
4.7 讨论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合理有效的推广软梯组合训练 |
5.2.2 在灵敏素质发展的关键期,要注重灵敏素质的提升 |
5.2.3 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挖掘新颖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
5.2.4 加强对软梯训练的研究,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创新 |
5.2.5 选取有利于提高排球运动员技术方面的软梯训练方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6)软梯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步法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软梯训练的界定 |
2.1.2 跆拳道步法的界定 |
2.1.3 移动能力的界定 |
2.2 关于软梯训练的研究 |
2.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跆拳道步法的重要性研究 |
2.4 跆拳道运动员软梯训练运动强度设计原则 |
2.4.1 科学性原则 |
2.4.2 竞技需要原则 |
2.4.3 系统训练原则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跆拳道运动员步法移动能力的运动需求分析 |
4.1.1 跆拳道步法移动的能量供应特征 |
4.1.2 跆拳道步法移动的特点 |
4.1.3 跆拳道步法移动技术特征 |
4.2 跆拳道运动员步法移动能力训练的实验分析 |
4.2.1 实验前两组采取训练手段的对比分析 |
4.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数据对比分析 |
4.2.3 对照组前后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
4.2.4 实验组前后测指标对比分析 |
4.2.5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指标对比分析 |
4.2.6 组合步法移动速度测试情况 |
4.3 研究的不足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3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7)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篮球专项学生脚步灵敏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一 灵敏素质在篮球体能训练中的重要性 |
二 脚步灵敏性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
三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发展灵敏素质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假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研究 |
一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起源与发展 |
二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生理机制的研究 |
三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二节 关于灵敏素质训练的研究 |
一 灵敏素质的界定 |
二 灵敏素质训练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关于篮球脚步移动技术的研究 |
一 篮球脚步移动技术的概念 |
二 篮球脚步移动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资料法 |
二 访谈法 |
三 实验法 |
四 数理统计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实验前后速度指标测试结果 |
一 实验前实验组A和对照组B速度指标结果 |
二 实验前、后实验组A组内速度指标结果 |
三 实验前、后对照组B速度指标结果 |
四 实验后实验组A和对照组B速度指标结果 |
第二节 实验前后反应能力测试指标结果 |
一 实验前实验组A和对照组B组间反应速度、反应时结果 |
二 实验前、后实验组A组内反应速度、反应时结果 |
三 实验前、后对照组B组内反应速度、反应时结果 |
四 实验后实验组A和对照组B组间反应速度、反应时结果 |
第三节 实验前后最大功率测试结果 |
一 实验前实验组A和对照组B组间最大功率结果 |
二 实验前、后实验组A组内最大功率结果 |
三 实验前、后对照组B组内最大功率结果 |
四 实验后实验组A和对照组B组间最大功率结果 |
第四节 实验后两组最大功率分别提高百分比的结果 |
一 实验后A组组内最大功率提高百分比的结果 |
二 实验后B组组内最大功率提高百分比的结果 |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对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讨论 |
第二节 对反应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讨论 |
第三节 对最大功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件C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8)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选题依据 |
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2.1 选题目的 |
2.2 选题意义 |
2.2.1 理论意义 |
2.2.2 实践意义 |
3 文献综述 |
3.1 核心概念界定 |
3.1.1 灵敏素质 |
3.1.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
3.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3.2.1 关于身体素质的研究 |
3.2.2 关于灵敏素质的研究现状及其与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进展 |
3.2.3 关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研究进展 |
3.3 小结 |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资料法 |
4.2.2 专家访谈法 |
4.2.3 实验法 |
4.2.4 数理统计法 |
4.2.5 逻辑分析法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FMS得分的影响 |
5.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反应灵敏的影响 |
5.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1分钟跳绳、六边形灵敏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
5.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1分钟跳绳、六边形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
5.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前后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改变方向能力的影响 |
5.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J.P并步移动测试、T-test成绩的对比分析.. |
5.3.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改变方向指标成绩的影响 |
6 讨论 |
6.1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FMS得分的影响 |
6.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一分钟跳绳的影响 |
6.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六边形测试的影响 |
6.4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J.P并步移动测试的影响 |
6.5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T-TEST的影响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软梯训练法对淮安市体育运动学校11-13岁男子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我国男子篮球发展“瓶颈” |
1.1.2 现代篮球的技战术发展对灵敏素质的必然要求 |
1.1.3 我国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迫在眉睫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软梯训练的概述 |
1.3.2 国外关于软梯训练的研究 |
1.3.3 国内关于软梯训练的研究 |
1.3.4 灵敏素质的概念界定 |
1.3.5 关于灵敏素质的相关研究 |
1.3.6 关于篮球灵敏素质的相关研究 |
1.3.7 关于灵敏素质评价与测试方法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问卷调查法 |
2.2.5 实验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前测试数据分析 |
3.1.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灵敏素质的数据分析 |
3.1.2 实验前两个位置队员灵敏素质的比较分析 |
3.2 实验后测试数据分析 |
3.2.1 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各项测试指标的比较分析 |
3.2.2 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各项测试指标的比较分析 |
3.2.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位置队员灵敏素质的比较分析 |
3.3 讨论 |
3.4 实验不足与展望 |
3.4.1 实验不足 |
3.4.2 实验展望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二 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三 专家效度调查问卷 |
附录四 实验组灵敏素质运动训练计划 |
附录五 对照组灵敏素质运动训练计划 |
致谢 |
(10)不同舞种拉丁舞训练对小学生灵敏素质及平衡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拉丁舞这项运动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
1.2 小学阶段是人体灵敏素质、平衡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
2. 文献综述 |
2.1 灵敏素质的相关研究 |
2.1.1 灵敏素质的概念及分类 |
2.1.2 灵敏素质的测试方法 |
2.2 平衡能力的相关研究 |
2.2.1 平衡能力的概念及分类 |
2.2.2 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 |
2.3 各项运动对灵敏素质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
2.4 拉丁舞对灵敏素质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3 实验设计 |
3.3.1 实验时间 |
3.3.2 实验地点 |
3.3.3 实验对象 |
3.3.4 实验分组 |
3.3.5 实验实施 |
3.3.6 实验控制 |
3.4 灵敏素质、平衡能力测试 |
3.4.1 测试时间和地点 |
3.4.2 测试工具 |
3.4.3 测试指标与测试项目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后不同舞种灵敏素质的横向比较 |
4.1.1 实验前不同舞种组间灵敏素质比较 |
4.1.2 实验6周后不同舞种组别灵敏素质比较 |
4.1.3 实验12周后不同舞种组别灵敏素质比较 |
4.2 实验前后不同舞种灵敏素质的纵向比较 |
4.2.1 实验前后伦巴组灵敏素质比较 |
4.2.2 实验前后恰恰组灵敏素质比较 |
4.2.3 实验前后桑巴组灵敏素质比较 |
4.2.4 实验前后斗牛组灵敏素质比较 |
4.2.5 实验前后牛仔组灵敏素质比较 |
4.2.6 实验前后各组别灵敏素质纵向比较 |
4.3 实验前后不同舞种平衡能力的横向比较 |
4.3.1 实验前不同舞种组间静态平衡能力比较 |
4.3.2 实验前不同舞种组间动态平衡能力比较 |
4.3.3 实验6周后不同舞种组间静态平衡能力比较 |
4.3.4 实验6周后不同舞种组间动态平衡能力比较 |
4.3.5 实验12周后不同舞种组间静态平衡能力比较 |
4.3.6 实验12周后不同舞种组间动态平衡能力比较 |
4.4 实验前后不同舞种平衡能力的纵向比较 |
4.4.1 实验前后伦巴组平衡能力比较 |
4.4.2 实验前后恰恰组平衡能力比较 |
4.4.3 实验前后桑巴组平衡能力比较 |
4.4.4 实验前后斗牛组平衡能力比较 |
4.4.5 实验前后牛仔组平衡能力比较 |
4.4.6 实验前后各组别平衡能力纵向比较 |
5. 讨论 |
5.1 拉丁舞训练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
5.2 拉丁舞训练对灵敏素质的影响 |
5.3 不同舞种训练对灵敏素质和平衡能力的影响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DJS型灵敏素质电脑测试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员灵敏素质发展研究[D]. 李歆.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2]运动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对肥胖儿童减脂效果的影响[D]. 吴芬. 扬州大学, 2020(04)
- [3]多方向移动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研究[D]. 金璐.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4]软梯训练对高校健美操专项学生软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马亚玲. 吉林体育学院, 2020(03)
- [5]软梯组合训练对小学女子排球爱好者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周凡.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6]软梯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步法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D]. 魏炜.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7]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篮球专项学生脚步灵敏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杨若琳. 郑州大学, 2019(08)
- [8]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伟. 山西师范大学, 2018(04)
- [9]软梯训练法对淮安市体育运动学校11-13岁男子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影响研究[D]. 孙元. 南京体育学院, 2018(03)
- [10]不同舞种拉丁舞训练对小学生灵敏素质及平衡能力的影响[D]. 汪涛.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