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帕金森病患者安全指南

社区帕金森病患者安全指南

一、社区中帕金森病患者的安全指导(论文文献综述)

李真岚[1](2021)在《运动干预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步态障碍是帕金森病典型的临床特征之一,也是导致残疾和损伤的常见原因,表现为步速减慢、步幅短、拖曳步。随着病情加重,患者还会出现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日常活动需要步行的同时进行其他认知或运动任务,称为双任务。帕金森病患者在双任务活动中会发生步态的改变,出现步速降低、双支撑时间延长和步态变异性增加,从而增加跌倒风险,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本研究目的:(1)探讨不同任务活动对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步态的影响,筛选评估双任务步态异常的主要步态参数,初步判断步态参数改变与认知资源需求关系;(2)探讨不同任务活动对有冻结步态和非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步态与大脑前额叶活动的影响,确定步态参数改变与前额叶激活程度的关系;(3)比较12周五禽戏与拉伸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探讨运动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的影响,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横断面研究探讨不同任务活动对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步态的影响,选取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各20人,要求受试者完成单任务(正常速度行走),以及在正常速度行走时分别完成跨障碍物、倒背数字、减法计算及回答问题,共5项任务。运用PKMAS电子步道及配套软件对步态参数进行采集和分析,比较受试者在完成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参数的特点,筛选评估双任务步态异常的相关步态参数,判断步态参数改变与认知需求的关系。第二部分:选取有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和非冻结步态(non-freezing of gait,N-FOG)的帕金森病患者各12人。采用同第一部分的步态测试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在5种任务活动中的步态参数特点及双任务成本(dual task cost,DTC),同时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仪(f NIRS)测试在步行时大脑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Hb O2)的变化,确定步态参数改变与前额叶激活程度关系。第三部分:选取帕金森病患者40人,将其随机分配到五禽戏组和拉伸组,每组20人,每周训练2次,每次60分钟,共12周。在训练前后,采集患者完成5项任务活动中的步态参数、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情绪等数据。比较两种运动方式对帕金森病患者在5种任务活动中步态的干预效果,以及是否能改善平衡功能、移动能力、认知功能、情绪及生活质量。研究结果:(1)与健康老年人比,帕金森病患者在单任务活动中的步速(cm/s)(90.33±8.39 vs 107.23±12.08)、步幅(cm)(84.95±19.21 vs 111.96±11.85)、步宽(cm)(7.60±2.62 vs 9.32±3.29)显着下降(P<0.05),双支撑时间(sec)(0.37±0.12vs 0.27±0.0)和双支撑%(32.95±7.28 vs 25.30±2.84)要高于健康老年人(P<0.05),而步幅变异性与双支撑时间变异性在两组受试者中无显着性差异。帕金森病患者在倒背数字、减法计算和回答问题活动中的步速(cm/s)(55.77±17.72 vs84.24±16.42,55.49±16.77 vs 76.63±18.67,52.99±16.21 vs 73.33±16.76)、步幅(cm)(69.55±19.65 vs 96.98±7.78,68.45±17.79 vs 93.54±9.04,66.23±18.07 vs90.16±8.75)低于健康老年人(P<0.05),而双支撑时间(sec)(0.51±0.20 vs0.38±0.15,0.53±0.21 vs 0.43±0.18,0.53±0.16 vs 0.38±0.07)和双支撑%(38.91±9.19 vs29.35±3.36,40.51±9.14 vs 30.17±3.83,40.90±8.43 vs 30.65±3.53)显着高于健康老年人(P<0.05)。(2)FOG组在单任务和双任务步行中的步速(cm/s)下降(73.50±24.29→50.69±23.66),步幅(cm)减少(84.86±20.48→65.73±23.51),双支撑%增加(34.18±9.09→43.21±15.12)。FOG组在倒背数字和减法计算中的DTC步速(%)(-31.78±25.76,-32.61±23.74),DTC步幅(%)(-23.84±18.95,-24.91±16.46)及DTC双支撑(%)(26.10±25.48,22.04±21.35)高于回答问题(-28.77±28.49,-21.80±18.99,20.84±21.79)。N-FOG组在减法计算中的DTC步速(%)(-20.20±14.07)要高于倒背数字(-15.77±17.35)和回答问题(-18.93±28.91),在回答问题中的DTC步幅(%)和DTC双支撑(%)(-16.93±20.17,27.29±43.40)要高于倒背数字(-10.38±11.73,13.69±12.89)和减法计算(-13.83±9.88,14.16±16.64)。FOG组在倒背数字和减法计算中PFC激活程度要高于其他任务(P<0.05),而N-FOG组在倒背数字中PFC激活程度显着增加(P<0.05)。(3)12周运动干预后,五禽戏组单任务的步速(cm/s)增加(91.03±9.34→97.42±10.85),步幅(cm)增加(101.92±11.57→107.78±10.57),跨障碍物中的双支撑%下降(26.19±4.59→24.15±3.60),减法计算中的步幅(cm)增加(77.69±13.03→82.73±10.39)。拉伸组单任务的双支撑%下降(33.27±7.79→31.36±8.19),跨障碍物中的步速(cm/s)增加(74.14±24.52→78.53±23.96)以及倒背数字中的步幅变异性下降(18.71±12.37→15.75±11.53)。五禽戏组中,PD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分提高(20.05±7.18→24.52±4.20)、移动能力增加(11.43±3.48→10.05±2.01)、认知评分(28.90±1.67→29.00±1.14)、情绪评分降低(12.28±9.05→8.39±5.87)及生活质量评分降低(30.00±17.24→22.37±15.88),表明五禽戏能改善平衡功能、移动能力、认知功能、情绪及生活质量。研究结论:(1)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执行减法计算、倒背数字和回答问题的步速、步幅、步频、双支撑时间和双支撑百分比变化要大于健康老年人,可作为评估双任务步态异常的主要参数,且步态参数的改变可能与认知需求有关,(2)有冻结步态的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双任务步行中的步速减慢,步幅缩短,双支撑百分比延长,在倒背数字、减法计算及回答问题中的双任务成本明显增加,需激活前额叶的活动,以获得认知资源弥补步行功能的下降。(3)五禽戏能提高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单任务中的步速、步幅以及双任务中步幅、降低双支撑百分比,并且能改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及生活质量。拉伸训练能降低单任务中的双支撑百分比和双任务中的步幅变异性,应根据步态参数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干预方法。

赵悦秋[2](2021)在《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现状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自行编制的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问卷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构建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问卷,专家函询进一步修订问卷,预调查检验信效度。2.抽取江西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帕金森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调查。共发放160份问卷,获得有效数据151份,运用SPSS 26.0进行分析。结果:1.问卷编制:本研究编制的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问卷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5个维度共32个条目,总Cronbach’sα为0.895,总分半信度为0.721;各维度的Cronbach’sα范围为0.784~0.889,分半信度范围为0.709~0.905;I-CVI范围为0.875~1,S-CVI为0.97,即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需求与未满足需求得分: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需求总分为(101.68±10.57)分,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总分为(87.72±8.82)分,帕金森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得分为(38.29±6.85)分。3.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方式、主要照顾者、职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病程、疾病了解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分期、自理能力对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需求得分和未满足需求得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性别、职业、疾病主要表现形式对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需求得分和未满足需求得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4.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帕金森患者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而生理未满足需求、安全未满足需求、爱与归属未满足需求、尊重未满足需求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5.多因素分析结果:社会支持、家庭人均月收入、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年龄、文化程度等5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需求54.4%的变异;社会支持、生活自理能力、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职工医保)、家庭人均月收入等4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需求未满足61.7%的变异。结论:1.本研究编制的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问卷,各条目较合理、可靠,能够客观、准确的反映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现状。2.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水平有待改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支持、家庭人均月收入、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年龄、文化程度;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支持、生活自理能力、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职工医保)、家庭人均月收入。针对社会支持不足、自理能力低、经济条件较弱的患者,应该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身心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冯皓琦[3](2021)在《多学科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对居家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确认影响居家PD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可干预因素;2.根据上述可干预因素设计并实施符合居家PD患者实际的多学科中医健康管理方案;3.对多学科中医健康管理方案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患者病程进展、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分、服药依从性等;4.为多学科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出问题及方向。研究方法:以南京市中医院为研究现场:1.在文献调查基础上,总结影响居家PD患者身心健康的可干预因素,并设计多学科中医健康管理方案;2.将参与研究的居家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并对干预组实施多学科中医健康干预管理,对照组患者则按照正常诊疗程序进行;3.在实施多学科中医健康管理模式6个月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变化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疾病进展、生活质量、心理状况、服药依从性等,并分析多学科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对居家PD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效果;结果:1.MDS-UPDRS评分,干预组的MDS-UPDRS总分较前降低,且(P<0.01),统计学差异显着。对照组MDS-UPDRS评分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随访6个月时间内患者病程未见明显进展。从各维度分析,MDS-UPDRS Ⅰ、MDS-UPDRSⅡ、MDS-UPDRSⅢ部分均有所降低,且较治疗前基线统计学差异显着(P<0.01)。组间比较发现,干预组较对照组MDS-UPDRS总分未见明显改善(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组总分低于对照组。2.HAMA、HAMD-24评分,干预组的HAMA得分较干预前有所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HAMD-24评分,得分较干预前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量表得分可以看出干预前后干预组积分仍大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服药依从性:干预组居家PD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显着提高(P<0.01),统计学差异显着。组间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服药依从性积分差距增加,统计学差异不显着(P>0.05)。4.PDQ-8:治疗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PDQ-8统计学差异未见显着(P>0.05),但干预组PDQ-8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低于对照组。5.根据对各观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MDS-UPDRS Ⅰ 与 HAMA、HAMD-24 呈正相关关系,MDS-UPDRS Ⅳ 与 HAMD-24 呈正相关关系,MDS-UPDRS总分与HAMD-24呈正相关关系,PDQ-8与HAMA、HAMD-24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学科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居家PD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居家PD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

尚丽维[4](2020)在《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线医疗社区作为践行新医改背景下“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是现代医疗领域中知识交流与分享的新平台,社区成员的信息交互过程能够促进医疗知识高效扩散,关键节点成为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中的重要力量。在线医疗社区能够助力医生患者信息交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它的健康发展需要关键节点影响力的正向推动。在线医疗社区是现阶段医疗服务系统变革过程中的新兴事物,对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医疗服务发展和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准确把握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性,全面总结出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认识、关键节点识别方法、关键节点动态演化规律以及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工作中存在的提升困境,从而提出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策略的建议,需要政府和平台管理者注意到新兴事物中蕴含的一系列新现象以及底层逻辑,这些从关键节点影响力视角探究发现的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中的新现象和新规律能够更好地指导未来在线医疗社区的实践提升工作。本文以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信息负载理论和约束理论,对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关键节点影响力的机理框架和解释模型,挖掘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及演化规律,探索以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动态网络为基础的关键节点影响力的评价方法,并提出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策略的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有:第一,对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行为进行分析。首先,本章对在线医疗社区成员信息交互行为的内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出本文所认为在线医疗社区成员信息交互行为的定义;其次,分析了在线医疗社区成员信息交互行为的角色,对各类角色的属性、作用和价值进行讨论;接着,思考了在线医疗社区成员信息交互行为的过程,并按照具体类型进行区分和整合;最后,总结出在线医疗社区成员信息交互行为的特征,分别论述各自特征的含义与内容。第二,探究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的形成机理。首先对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和约束理论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综合提出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框架;其次,借鉴约束理论,构建了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模型,阐述了信息交互能力、信息交互关系强度以及信息负载能力与关键节点影响力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在该理论框架和模型的指导下,通过Python语言编程获取百度贴吧HPV主题的用户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Gephi,构建百度贴吧HPV主题的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并对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模型进行检验。第三,挖掘百度贴吧HPV主题的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及演化规律。首先,界定了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的基础概念、明确了关键节点及演化规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其次,通过反复开展探索性实验,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百度贴吧用户关注关系作为构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的基础,对节点中心性进行分析,对关键节点的现实身份进行细分;对信息交互关系网络主导结构分析,对关键节点特征值的分布规律作进一步判断;对关键节点进行分析,从关键节点类型构成将关键节点划分为信息交互达人型、信息交互主动型、信息交互被动型和信息交互懒惰型四种类型,并通过对用户发帖和回帖内容、以及访问用户主页判断关键节点的现实身份。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发现未曾受重视却具有现实启发意义的现象,需要政府和平台管理者注意到这类新现象。第四,基于信息交互关系动态网络的在线医疗社区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研究。首先,对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阐述,其次,构建在线医疗社区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模型。根据信息交互过程确定两类在线医疗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指标,并对具体评价指标释义;利用一种改进的熵权法来确定具有传递性质的指标权重,具有权重分配合理、符合网络动态规律等特点;根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计算在线医疗社区关键节点的每个具体指标的观测值实现对评价过程的优化。最后,选取HPV吧开展实证研究,反复爬取社区成员的用户数据,从不同实验权重结果对比分析、不同组别评价结果对比分析、不同时间评价结果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维度对在线医疗社区关键节点影响力进行动态评价。第五,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策略。论述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性,针对我国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认识、关键节点识别方法、关键节点动态演化规律以及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工作中存在的提升困境,利用前文章节得到的机理模型、动态识别思路、演化规律发现、长期评价方案,提出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策略的相关建议。既有助于促进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的知识分享效率,又有助于减少在线医疗社区中一系列的不安全因素,使在线医疗社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健康信息资源的可信性和科学性得到保障,引领在线医疗社区获得长期的、稳定的运营与发展。本文从理论层面丰富了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的理论体系,深化了社会网络理论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为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研究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依据,并为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实践层面,本文为增强在线医疗社区关键节点影响力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为在线医疗环境下关键节点影响力的提升提供方法支持,为在线医疗社区健康发展提供实践启示。在以后的研究中,将继续应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不同类型的在线医疗社区用户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在线医疗社区关键节点影响力进行分析和刻画,为具有多源异构的特征的不同类型的在线医疗社区的信息交互服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解璇[5](2020)在《瑜伽锻炼在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构建适用于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科学、安全、可行的瑜伽锻炼方案。2.评价瑜伽锻炼方案对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疲劳、睡眠、疼痛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指导形成方案初稿,再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对初稿进行论证,最终确立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2.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太原市3个社区的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瑜伽干预6个月,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三个时间点用帕金森病疲劳量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等评估患者的疲劳、睡眠、疼痛和肌张力情况。结果:1.第一轮专家会议咨询后根据专家意见,删除4个瑜伽动作,新增3个瑜伽动作,并对瑜伽动作的文字描述和运动量进行调整。经过第二轮专家函询后,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Cr)为0.85。最终形成了由上肢训练、下肢训练、躯干训练和冥想4个维度,共15个瑜伽动作组成的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2.6个月干预结束时,共有43例完成了全部资料的收集,脱落2例。锻炼3个月后疲劳、疼痛及肌张力的得分均低于锻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6个月后疲劳、疼痛及肌张力的得分均低于锻炼3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的疲劳、疼痛及肌张力增高均持续得到有效缓解;锻炼6个月后睡眠得分高于锻炼3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前与锻炼3个月后的睡眠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睡眠3个月内未得到缓解,但6个月后可以有效缓解。结论:1.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科学、安全、可行性较好,为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干预提供依据和参考。2.锻炼6个月后,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可以有效缓解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的疼痛和疲劳症状,改善患者睡眠情况,降低患者的肌张力。

韩景丽[6](2020)在《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特点及功能研究 ——以针对帕金森症患者、癌症患者的治疗型社区舞蹈为例》文中指出英国是社区舞蹈兴起的第一个国家,目前已有将近50年的历史,是社区舞蹈发展最早和实践较好的国家。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是英国社区舞蹈的类型之一。治疗型社区舞蹈对社会、人类自身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作为医学治疗与社会服务的一种补充手段,对生理和心理不健全的人们产生积极影响,丰富精神生活,发挥着人文关怀的作用,真正贯彻落实“人人都可以舞蹈”的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隐含深意。本文以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为研究对象,提出研究问题: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有哪些特点?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发挥了什么功能?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产生哪些意义以及对中国开展社区舞蹈有哪些启示?围绕三个问题,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展开: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背景、发展和现状;针对帕金森症患者的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针对癌症患者的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意义与启示。本文从英国针对帕金森症患者、癌症患者开展的治疗型社区舞蹈入手,探讨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与作用。研究发现,面对不同的人群,适用于他们的治疗型社区舞蹈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以及功能。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具有重视参与者、包容性与多样性、针对性的特点,其对生理和心理有障碍的人群的身体、心理以及精神层面产生积极作用。同时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在社会中亦产生很大的意义:具有疗愈与预防的功效,发挥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和谐。通过研究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开展情况,其把握治疗型社区舞蹈的特点,重视治疗型社区舞蹈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以及具备社区舞蹈课程体系值得我国参照和借鉴。因此,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特点及功能的研究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中国对社区舞蹈功能的研究扩大范围以及构建社区舞蹈体系提供理论参考的同时,呈现了社区舞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意义并给与重视。汲取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发展的宝贵经验,为中国未来广泛开展社区舞蹈以及认识到社区舞蹈广泛的功能提供启发与参考。

李伟,公维军,高磊,甄巧霞,张巧荣,郄淑燕,方伯言[7](2020)在《《欧洲帕金森病物理治疗指南》康复方案解读》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欧洲帕金森病物理治疗指南》进行解读,介绍循证医学证据下帕金森病物理治疗方案选择及物理治疗形式和内容。

胡文政[8](2020)在《路易体痴呆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调查路易体痴呆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特点。2.探讨路易体痴呆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路易体痴呆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市环湖医院认知障碍门诊的路易体痴呆患者86例,并选取同期来院就诊于神经内科的60例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采集路易体痴呆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1.采用自制设计调查表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相关资料两个部分。人口学资料部分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婚姻状况、职业;临床相关资料包括认知障碍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脑梗死,失眠。2.量表评估: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精神行为症状量表(NP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RBD筛查量表(RBDSQ)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认知状况、精神症状、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进行调查。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调查:通过询问研究对象本人或其照料者,采用面对面调查的形式,使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量表(SCOPA-AUT)问卷调查路易体痴呆患者和正常老年人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路易体痴呆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基本资料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分析不同特征的路易体痴呆患者之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因素分析各认知量表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路易体痴呆组与正常老年组基线资料及量表评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6例受试者,其中路易体痴呆(DLB)患者86例,正常老年人60例。路易体痴呆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MMSE量表、CDR量表、Mo CA量表、ADL量表、NPI量表、HAMD量表、RBDSQ量表评分上,路易体痴呆组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差。2.路易体痴呆组与正常对照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比较路易体痴呆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量表(SCOPA-AUT)总分为(8.87±9.10)分,高于对照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量表总分(2.93±5.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易体痴呆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9.8%vs 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易体痴呆组的消化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体温调节障碍及瞳孔调节障碍的发生率比正常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易体痴呆组患者的流涎、饱腹感、便秘、大便失禁、小便失禁、尿流变小、尿频、夜尿多、直立性眩晕、白天多汗、夜晚多汗、怕冷、畏光症状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路易体痴呆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特点在路易体痴呆患者中,消化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体温调节障碍、瞳孔调节障碍、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67.4%、54.7%、46.5%、36%、8.1%、11.6%,以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率最高。所有自主神经功能症状中,路易体痴呆患者发生率最高的为便秘(61.6%),其次为尿频(48.8%),直立性眩晕(46.5%)、白天多汗(31.4%)、夜尿多(30.2%)、小便失禁(22.1%)、排尿不尽(19.8%)、流涎(18.6%)、大便失禁(16.3%)、憋尿困难(16.3%)、排尿时尿流变小(16.3%)、吞咽困难(15.1%)。男性患者吞咽困难和流涎的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女性患者便稀和多汗的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80岁以上的患者大便失禁的发生率高于60~70岁及70~80岁患者(p<0.05)。轻度路易体痴呆患者消化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体温调节系统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69.2%、42.3%、34.6%、23.1%;中度路易体痴呆患者消化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体温调节系统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65.5%、58.6%、48.3%、34.5%;重度路易体痴呆患者消化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体温调节系统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67.7%、61.3%、54.8%、48.4%。轻度、中度和重度路易体痴呆患者在所有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的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失眠、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对路易体痴呆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路易体痴呆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各因素的相关分析本研究通过Pearson分析发现:SCOPA-AUT得分与ADL得分、HAMD得分、NPI得分及NPI总分及各分项得分(妄想、幻觉、激越、抑郁、焦虑、淡漠、行为异常、夜间行为)呈正相关(p<0.05)。5.路易体痴呆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将以上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经过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失眠、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幻觉、抑郁是路易体痴呆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1.路易体痴呆患者普遍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最为常见,以便秘症状最为突出。其中男性组患者吞咽困难和流涎多见,女性组患者便稀和多汗多见。2.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贯穿路易体痴呆的整个病程,对路易体痴呆临床诊断具有提示作用。3.失眠、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幻觉和抑郁对路易体痴呆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存在促进作用。

介堃成[9](2020)在《健身气功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在全球约有1000万人。根据人口的变化和寿命的延长,预计到2040年,帕金森病的流行率将翻一翻。帕金森病对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非运动功能产生影响,严重的降低了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目前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健身气功和拉伸运动都能够改善PD患者的运动与非运动症状,虽然两者在运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是两者对于PD患者症状的改善的区别性和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目的为对比观察在PD患者常规服药的基础上,12周的健身气功运动与拉伸运动对PD患者运动功能、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两项运动之间的差异性。研究方法:通过与虹口区疾病控制中心、新华医院和杨浦区体育馆合作招募30名PD患者,随机分配到健身气功组和拉伸组。两组PD患者进行每周2次,每次90分钟,共计12周的集体练习。每次试验前测量PD患者的血压与心率,防止出现安全问题。健身气功组采用健身气功·帕友操的运动处方,从国家推广的健身气功中选取12个动作。拉伸组包括了坐立式和站立式的肌肉拉伸。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估PD患者的运动症状、通过站立-行走测试(TUG)来评估PD患者的行走能力、采用简易平衡评定量表(mini-BESTest)评估PD患者的平衡功能、采用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PDQ-39)评估PD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PD患者情绪健康进行评估,在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对两组进行测试,所有测试人员不了解分组情况,对被试者进行一对一调查,保证结果真实性、客观性。试验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试验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时,使用Mann-whit-neyU检验。研究结果:由于部分病人病情的恶化,导致无法坚持到干预结束,最后健身气功组中12人完成试验,拉伸组8人完成试验。运动功能方面:1)经过12周的干预,健身气功组的PD患者UPDRSⅢ得分有所下降,从前测的11.58±6.93到后测的7.08±4.66,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经过12周的拉伸动作练习,拉伸组的PD患者UPDRSⅢ得分从前测的18.63±8.51到后测的17.25±8.61,P>0.05,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的UPDRS第Ⅲ部分得分在前后均没有显着性差异。2)经过12周的干预,健身气功组的PD患者TUG时间从从前测的8.47±0.95变为后测的8.76±1.23,前后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12周的拉伸动作练习,拉伸组的PD患者TUG测试所用时间从前测的11.19±3.23到后测的10.79±1.51,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两组间TUG所用时间在试验前后均没有显着性差异。3)经过12周的干预,健身气功组的PD患者mini-BESTest得分从前测的19.70±8.83变为后测的25.75±1.47,前后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12周的拉伸动作练习,拉伸组的PD患者mini-BESTest从前测的24.00±4.53到后测的22.38±5.95,前后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599(P>0.05)。两组间在试验前后Mini-BESTest得分均没有显着性差异。心理健康方面:4)经过12周的干预,健身气功组的PD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从前测的7.67±4.27变为后测的4.50±2.39,前后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周的拉伸动作练习,拉伸组的PD患者HAMD得分从前测的8.63±7.15到后测的7.75±5.12,前后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HAMD得分在试验前后均没有显着性差异。5)经过12周的干预,健身气功组的PD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从前测的6.67±5.46变为后测的4.67±3.05,前后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周的拉伸动作练习;拉伸组的PD患者HAMD得分从前测的7.38±7.63到后测的10.38±6.36,前后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HAMA得分在试验前后均没有显着性差异。生活质量方面:6)经过12周的干预,健身气功组的PD患PDQ-39得分从前测的34.50±22.70变为后测的25.08±15.46,前后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周的拉伸动作练习,拉伸组的PD患者PDQ-39得分,从前测的25.13±17.09到后测的20.25±15.80,前后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P>0.05。两组间试验前后的得分均没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经过12周的健身气功的锻炼,轻中度PD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改善,抑郁情绪得以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健身气功是一种适合轻中度帕金森患者锻炼的康复措施。

谢静,许力,刘晓林,马博,王春,李倩倩[10](2020)在《社区帕金森病三级多模式综合管理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三甲医院专科医师指导下,社区医院及照护者共同参与的帕金森病三级多模式综合管理策略,为有效治疗帕金森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蚌埠市部分社区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基线调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加强三级多模式综合管理组)和对照组(未加强三级多模式综合管理组)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组在三甲医院帕金森病专科医生指导及参与下,社区开展帕金森病护理知识宣传时,共同向患者家属讲解及示范相关的知识技能,加大对患者及照护者监督力度,开展各项指导工作,比较分析加强综合管理与未加强综合管理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结果:加强综合预防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远小于未加强组(P<O.05),且观察组坚持进行三级综合管理的患者比例远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将三级甲等医院指导的综合管理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由三甲医院帕金森病专科医生、社区医院及照护者共同参与的帕金森病三级多模式综合管理策略,能够显着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比例、降低并发症的概率,对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社区中帕金森病患者的安全指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区中帕金森病患者的安全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1)运动干预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假设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1 帕金森病的概述
        1.1 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2 帕金森病步态特点
    2 帕金森病双任务步态障碍的特点
        2.1 双任务步态的概念及双任务步态缺陷的表现
        2.2 双任务步态损害的机制
    3 步态评估方法
        3.1 惯性传感器评估
        3.2 可穿戴加速度计评估
        3.3 快速双向360 度转身试验
        3.4 步态分析系统评估
        3.5 其他评估方法
    4 脑功能成像运用于帕金森病步态的研究
        4.1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对运动和认知功能的研究
        4.2 影像学对帕金森病步行功能的研究
    5 帕金森病步行功能障碍的干预方法
        5.1 药物治疗
        5.2 手术治疗
        5.3 运动干预方法
        5.3.1 抗阻训练
        5.3.2 有氧训练
        5.3.3 拉伸训练
        5.3.4 平衡训练
        5.3.5 提示疗法
        5.3.6 中国传统体育运动
        5.3.7 瑜伽
        5.3.8 舞蹈
        5.4 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5.5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
        5.6 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5.7 水疗
        5.8 帕金森病双任务步态训练
    6 总结与展望
第三部分 不同任务活动对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步态的影响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测试设备
        2.3 测试指标
        2.3.1 受试者基本情况、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2.3.2 步态参数
        2.4 测试过程
        2.5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受试者的基本特征
        3.2 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在不同任务中步态参数比较
    4 讨论
        4.1 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单任务步态参数的比较
        4.2 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单任务和双任务步态参数的比较
    5 小结
第四部分 不同任务活动对有冻结步态和非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步态与大脑前额叶激活程度的影响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测试流程
        2.3 数据采集与统计学分析
        2.3.1 数据采集
        2.3.2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冻结步态组与非冻结步态组基本特征比较
        3.2 冻结步态组与非冻结步态组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参数比较
        3.3 冻结步态组和非冻结步态组在不同任务活动中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HbO_2)变化的比较
    4 讨论
        4.1 冻结步态组和非冻结步态组步态参数与双任务成本的比较
        4.2 冻结步态组和非冻结步态组在不同任务活动中前额叶激活程度的比较
    5 小结
第五部分 五禽戏与拉伸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测试方法
        2.2.1 测试设备
        2.2.2 测试指标
        2.3 测试流程
        2.4 干预方法
        2.5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的基线特征比较
        3.2 患者的依从性和不良事件情况
        3.3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干预前后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参数的比较
        3.3.1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单任务活动中的步态参数比较
        3.3.2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跨障碍物活动中的步态参数比较
        3.3.3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倒背数字活动中的步态参数比较
        3.3.4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减法计算活动中的步态参数比较
        3.3.5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回答问题活动中的步态参数比较
        3.4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4 讨论
        4.1 五禽戏组和拉伸组在干预前后单任务活动中步态参数的比较
        4.2 五禽戏组和拉伸组在干预前后双任务活动中步态参数的比较
        4.3 五禽戏组和拉伸组在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5 小结
全文总结
    1 研究总结
    2 研究结论
    3 研究创新点
    4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大学本科至研究生学习经历
    附录三: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科研经历

(2)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的现状
        1.2.1 国外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现状
        1.2.2 国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现状
    1.3 理论基础
        1.3.1 马斯洛需求理论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支持性服务
        1.4.2 未满足需求
        1.4.3 社会支持
    1.5 研究目的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问卷构建
        2.1.1 研究方法
        2.1.2 研究工具
    2.2 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现状调查
        2.2.1 调查对象
        2.2.2 调查问卷
    2.3 质量控制
        2.3.1 问卷编制阶段
        2.3.2 问卷收集阶段
        2.3.3 数据整理阶段
    2.4 统计方法
        2.4.1 问卷编制统计方法
        2.4.2 现状调查统计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问卷构建
        3.1.1 文献分析结果
        3.1.2 专家函询结果
        3.1.3 问卷信、效度分析
    3.2 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调查结果
        3.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3.2.2 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需求及未满足需求现状
        3.2.3 帕金森患者社会支持现状
        3.2.4 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需求及未满足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3.2.5 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3.2.6 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需求及未满足需求影响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问卷分析
        4.1.1 该问卷结构合理且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4.2 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4.2.1 帕金森患者生理需求较高且未满足度较低,自我实现需求较低但未满足程度较高
        4.2.2 帕金森患者社会支持水平有待提高
        4.2.3 不同情况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水平差异较大
        4.2.4 社会支持对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需求与未满足需求的影响
    4.3 改善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的措施
        4.3.1 提高对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的重视
        4.3.2 定期评估患者的支持性服务需求及未满足需求
        4.3.3 加强支持性服务项目的宣传
        4.3.4 提升支持性服务的质量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性
    5.3 局限性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帕金森病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多学科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对居家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帕金森病健康管理的西医研究现状
        1.1 为居家PD患者构建学科联合的健康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2 影响居家PD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的可干预因素
        1.3 居家PD患者健康管理方式
        1.4 居家PD患者健康管理水平的评价
        1.5 总结与展望
    2 帕金森病健康管理的中医研究现状
        2.1 帕金森病的中医溯源及病因病机认识
        2.2 对帕金森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帕金森病中医健康管理现状
        2.4 帕金森病中医健康管理的不足及展望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 提出研究问题、研究假说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假说
    2 研究思路与设计流程
        2.1 研究思路
        2.2 设计流程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时间
        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3.2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3.3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3.4 病例脱落与处理
        3.5 研究方法
        3.6 研究内容
        3.7 观察指标
        3.8 统计学分析
        3.9 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研究实施状况
    2 干预组和对照组基线比较
        2.1 人口学信息比较
        2.2 基本病情比较
        2.3 基线观察指标比较
    3 疗效资料比较
        3.1 MDS-UPDRS组间、组内及各维度比较
        3.2 治疗前后HAMA得分组内、组间比较
        3.3 治疗前后HAMD-24评分组内、组间比较
        3.4 治疗前后PDQ-8评分组内、组间比较
        3.5 服药依从性组内、组间比较
        3.6 MDS-UPDRS与HAMA、HAMD相关性分析
        3.7 PDQ-8与HAMA、HAMD相关性分析
        3.8 MDS-UPDRS总分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本研究的意义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基线信息分析
        2.2 试验结果分析
    3 不足及展望
        3.1 不足
        3.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MDS-UPDRS
    附录2 Hoehn & Yahr(H-Y)分级
    附录3 HAMD-24
    附录4 HAMA
    附录5 PDQ-8
    附录6 服药依从性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在线医疗社区研究现状
        1.2.2 信息交互研究现状
        1.2.3 关键节点研究现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在线医疗社区
        2.1.1 在线医疗社区的概念
        2.1.2 在线医疗社区的类型
        2.1.3 在线医疗社区的信息内容
    2.2 信息交互
        2.2.1 信息交互的内涵
        2.2.2 信息交互关系
        2.2.3 信息交互关系网络
    2.3 关键节点
        2.3.1 关键节点的内涵
        2.3.2 关键节点的角色
        2.3.3 关键节点的作用
    2.4 信息负载理论
        2.4.1 信息负载理论的起源--信息传播
        2.4.2 信息负载理论的内容
        2.4.3 信息负载理论的延伸--信息过载
    2.5 约束理论
        2.5.1 约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5.2 约束理论的基本概念
        2.5.3 约束理论的特点
        2.5.4 约束理论的性质
        2.5.5 约束理论运用的基本步骤
    2.6 社会网络分析
        2.6.1 社会网络理论
        2.6.2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行为分析
    3.1 问题的提出
    3.2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行为内涵
    3.3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行为的角色
    3.4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行为的过程
    3.5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行为的特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形成机理
    4.1 问题的提出
    4.2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分析
        4.2.1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的内涵与结构
        4.2.2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的内涵与影响力
    4.3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框架
        4.3.1 信息交互能力对关键节点影响力的作用
        4.3.2 信息交互关系强度对关键节点影响力的作用
        4.3.3 信息负载能力对关键节点影响力的作用
        4.3.4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分析
    4.4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模型
        4.4.1 模型条件
        4.4.2 模型变量
        4.4.3 模型表示
    4.5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实证分析
        4.5.1 样本选择与数据获取
        4.5.2 数据处理
        4.5.3 讨论分析
        4.5.4 实践启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识别及演化规律
    5.1 问题的提出
    5.2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的基础
        5.2.1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的依据
        5.2.2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的相关指标
        5.2.3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的技术路线
    5.3 关键节点识别实验与演化规律分析
        5.3.1 数据获取
        5.3.2 节点中心性分析
        5.3.3 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结构分析
        5.3.4 关键节点分析
    5.4 结果讨论
        5.4.1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有均匀化演进可能
        5.4.2 在线医疗社区关键力量构成或可成为健康性指标
        5.4.3 泛“药贩”掌权现象亟需在线医疗社区管理者关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
    6.1 问题的提出
    6.2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概述
        6.2.1 评价的对象
        6.2.2 评价的原则
        6.2.3 评价的指标
        6.2.4 评价的方法
        6.2.5 评价的程序
    6.3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模型
    6.4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实证
        6.4.1 数据获取
        6.4.2 数据处理
        6.4.3 “HPV吧”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
    6.5 讨论与分析
        6.5.1 不同实验权重结果对比分析
        6.5.2 不同组别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6.5.3 不同时间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策略
    7.1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性
        7.1.1 关键节点本身视角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重要性
        7.1.2 信息受众视角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重要性
        7.1.3 在线医疗社区视角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重要性
        7.1.4 国家安全视角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重要性
    7.2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的困境
        7.2.1 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认识不确切
        7.2.2 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方法不科学
        7.2.3 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动态演化规律不清晰
        7.2.4 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不合理
    7.3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策略的建议
        7.3.1 坚持以在线医疗社区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作为制定策略前提
        7.3.2 提升在线医疗社区管理者对关键节点的动态识别能力
        7.3.3 丰富在线医疗社区管理者对关键节点的演化规律认识
        7.3.4 建立在线医疗社区管理者对关键节点影响力的长期评价方案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5)瑜伽锻炼在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的制定
    1.成立课题小组
    2.遴选函询专家
        2.1 专家纳入标准
    3.研究方法
        3.1 拟定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指标
        3.2 专家函询问卷设计
        3.3 专家函询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4 分析方法
        3.5 统计学方法
    4.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专家积极性
        4.3 专家权威程度
        4.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4.5 专家函询结果
        4.6 专家函询问卷的修订
        4.7 最终形成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
    5.讨论
        5.1 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有较好的科学性
        5.2 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安全可行
    6.结论
第二部分 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瑜伽锻炼方案的实证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研究伦理
    2.研究方法
        2.1 干预方法
        2.2 研究工具
        2.3 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分析
        2.6 技术路线
    3.研究结果
        3.1 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一般资料
        3.2 瑜伽锻炼对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疲劳、睡眠、疼痛及肌张力的影响
    4.讨论
        4.1 瑜伽锻炼能改善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的疲劳症状
        4.2 瑜伽锻炼能改善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的睡眠情况
        4.3 瑜伽锻炼能改善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的疼痛症状
        4.4 瑜伽锻炼能降低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的肌张力
    5.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特点及功能研究 ——以针对帕金森症患者、癌症患者的治疗型社区舞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及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一、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背景、发展及现状
    (一)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背景
        1.社会背景——城市复兴下社区发展的初级阶段
        2.政治背景——英国民主艺术运动
        3.文化背景——当代舞蹈在英国的兴起
    (二)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发展
        1.英国社区舞蹈的发展
        2.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发展
    (三)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现状
        1.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内容
        2.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运行机制
        3.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在英国舞蹈界的地位
        4.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领导机构——“People Dancing”
        5.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组织经验
二、针对帕金森症患者的治疗型社区舞蹈
    (一)以探戈和芭蕾为例的帕金森症患者的治疗型社区舞蹈
        1.探戈
        2.芭蕾
    (二)帕金森症患者治疗型社区舞蹈的特点
        1.动作简单及动作速度匀称
        2.音乐的助动性
        3.趣味性与情景性交融
        4.全身性运动
    (三)帕金森症患者治疗型社区舞蹈的功能
        1.改善身体症状
        2.改善心理状态,预防抑郁
        3.增强自我管理
三、针对癌症患者的治疗型社区舞蹈
    (一)以舞蹈运动心理治疗为例的癌症患者的治疗型社区舞蹈
        1.舞蹈运动心理治疗的起源与发展
        2.舞蹈运动心理治疗的定义与理论基础
        3.舞蹈运动心理治疗适合癌症患者的原因
        4.舞蹈运动心理治疗的课程安排
    (二)癌症患者治疗型社区舞蹈的特点
        1.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
        2.动作的象征性
    (三)癌症患者治疗型社区舞蹈的功能
        1.调节心理
        2.提高免疫系统的能力
        3.改善身体形象,增强对身体的接受度
        4.减轻疼痛
四、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意义及启示
    (一)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意义
        1.疗愈与预防疾病的功效
        2.发挥人文关怀
        3.促进社会和谐
    (二)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启示
        1.把握治疗型社区舞蹈的特点
        2.重视治疗型社区舞蹈的功能
        3.建立合理机制
        4.开发社区舞蹈课程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欧洲帕金森病物理治疗指南》康复方案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核心功能障碍
    1.1 体能
    1.2 转移
    1.3 手的功能性活动
    1.4 平衡功能与跌倒
    1.5 步态
    1.6 其他问题:疼痛和呼吸
2 物理治疗策略
    2.1 运动功能锻炼
        2.1.1 常规物理治疗
        2.1.1. 1 生活方式指导
        2.1.1. 2 平衡和步态训练
        2.1.1. 3 转移训练
        2.1.2 运动跑台训练
        2.1.3 舞蹈
        2.1.4 太极拳
        2.1.5 全身振动
        2.1.6 扳机点按摩
        2.1.7 减轻疼痛
        2.1.8 减轻呼吸障碍
    2.2 运动技巧习得
        2.2.1 训练程序
        2.2.2 双重任务训练
    2.3 运动策略训练
        2.3.1 提示和注意策略
        2.3.2 复杂运动策略
    2.4 治疗的注意事项
        2.4.1 治疗场所
        2.4.2 日常病情波动影响康复治疗
        2.4.3 互联网资源
        2.4.4 训练终止的标准
3 以患者为中心和自我管理
    3.1 行为改变:长期和短期目标
    3.2 自我管理支持
    3.3 照护者参与

(8)路易体痴呆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2 研究步骤
        1.2.3 技术路线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伦理原则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
    2.2 认知量表评估结果
        2.2.1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
        2.2.2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
        2.2.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得分
        2.2.4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得分
        2.2.5 精神行为症状量表(NPI)得分
        2.2.6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
        2.2.7 RBD 筛查量表(RBDSQ)得分
        2.2.8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量表(SCOPA- AUT)得分
        2.2.9 各量表评估结果
    2.3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调查(SCOPA- AUT)结果
    2.4 不同特征的DLB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
        2.4.1 不同性别路易体痴呆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的发生情况
        2.4.2 不同严重程度路易体痴呆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
        2.4.3 不同年龄路易体痴呆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
    2.5 路易体痴呆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2.5.1 路易体痴呆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单因素分析
        2.5.2 路易体痴呆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5.3 路易体痴呆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路易体痴呆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特点
        3.1.1 消化系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3.1.2 泌尿系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3.1.3 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3.1.4 体温调节障碍
        3.1.5 性功能障碍
    3.2 路易体痴呆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3.2.1 抑郁
        3.2.2 幻觉
        3.2.3 失眠
        3.2.4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
    3.3 优点及局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α-突触核蛋白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健身气功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
        2.1.1 帕金森病的概念与现状
        2.1.2 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
        2.1.3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2.2 帕金森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研究
        2.2.2 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2.2.3 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方法
        2.2.4 帕金森患者的心理健康研究
    2.3 帕金森患者运动干预的研究现状
        2.3.1 体育活动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2.3.2 运动对帕金森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干预研究
    2.4 健身气功的研究现状
        2.4.1 健身气功对帕金森病的干预研究
    2.5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对象来源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3.1.6 分级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试验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3 试验方案
        3.3.1 试验方案的制定
        3.3.2 干预实施
        3.3.3 干预分组
        3.3.4 干预地点
        3.3.5 干预人员
        3.3.6 质量监控与伦理原则
    3.4 干预的指标测试
        3.4.1 基本指标
        3.4.2 测试指标
    3.5 统计学分析
    3.6 试验流程图
4 研究结果
    4.1 健身气功组与拉伸组基线特征数据对比
    4.2 两组受试者试验前后UPDRS问卷得分比较
        4.2.1 两组受试者试验前后UPDRS第Ⅲ部分得分比较
        4.2.2 两组受试者试验前后UPDRS总分变化
    4.3 两组受试者试验前后TUG得分变化
    4.4 两组受试者试验前后mini-BESTest得分变化
    4.5 两组受试者试验前后心理健康部分得分变化
        4.5.1 两组受试者试验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变化
        4.5.2 两组受试者试验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变化
    4.6 两组受试者试验前后PDQ-39量表得分变化
5 分析与讨论
    5.1 健身气功运动对PD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5.2 健身气功运动对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3 健身气功运动对PD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7 研究的局限性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附录

(10)社区帕金森病三级多模式综合管理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内容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长期规律服用帕金森病药物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帕金森病并发症情况对比随访
3 讨论

四、社区中帕金森病患者的安全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 [1]运动干预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的影响研究[D]. 李真岚.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帕金森患者支持性服务未满足需求现状调查分析[D]. 赵悦秋. 南昌大学, 2021(01)
  • [3]多学科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对居家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的影响[D]. 冯皓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研究[D]. 尚丽维. 吉林大学, 2020(01)
  • [5]瑜伽锻炼在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D]. 解璇.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6]英国治疗型社区舞蹈的特点及功能研究 ——以针对帕金森症患者、癌症患者的治疗型社区舞蹈为例[D]. 韩景丽.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欧洲帕金森病物理治疗指南》康复方案解读[J]. 李伟,公维军,高磊,甄巧霞,张巧荣,郄淑燕,方伯言.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05)
  • [8]路易体痴呆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胡文政.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健身气功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D]. 介堃成.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10]社区帕金森病三级多模式综合管理的调查研究[J]. 谢静,许力,刘晓林,马博,王春,李倩倩.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06)

标签:;  ;  ;  ;  ;  

社区帕金森病患者安全指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