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电气室空调系统的送风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桑杭武[1](2021)在《空调技术在云南地区钢铁工业实现碳减排的技术探讨》文中提出在钢铁工业中,部分建筑因设备运行释放大量余热,通常情况下采用空调设备进行温度调节,甚至在室外温度很低的冬季仍需制冷运行。钢铁工业作为能耗大户,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钢铁工业建筑目前常用的空调设计方案,结合云南地区的气候特性,以碳减排为目的分析了适用于该地区的空调技术,指出了应因地制宜制定空调方案,避免"以不变应万变"的设计思路。
张婧[2](2020)在《日本办公建筑低碳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由建筑活动产生的大量资源、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引起了人们关注。办公建筑数量在公共建筑中占比最大,其能源消耗问题尤为突出,研究低碳办公建筑设计对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建筑碳排放以及改善环境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我国的研究和实践处于起步阶段,对低碳办公建筑的研究和实践案例也较少。日本属于较早关注建筑碳排放的国家,本文通过对日本典型低碳办公建筑的分析,探究其低碳设计方法及减碳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日本低碳办公建筑设计策略,从建筑设计角度提出全面降低碳排放的有效途径,形成易于建筑师把控的低碳设计策略体系,希望为我国办公建筑的低碳设计起到一定参考作用,为减碳事业的开展实施贡献微薄之力。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日本办公建筑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包括发展脉络、分类、功能构成;对其设计要点进行总结,包括结构材料、空间布局、设备系统等;2.对日本低碳建筑研究及发展现状进行概括总结,包括发展脉络、认定制度、相关法律政策等,并结合设计要点,对影响办公建筑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析;3.从影响因素出发,选取不同规模及类型的日本典型低碳办公建筑进行调研,对其低碳设计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并对其减碳效果进行总结评价;4.基于调研案例,总结日本实现低碳办公建筑的基本策略。从结构与材料、空间与构件、设备与能源、长寿与防灾、拆除与回收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并结合其他相关实例进一步说明。5.总结日本办公建筑低碳设计策略,并简要分析我国办公建筑低碳化存在的问题,得到经验和启示,供我国建筑从业者借鉴参考。
马亮[3](2019)在《现代数据中心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文中提出本文针对某证券公司现代化数据中心(机房)规划设计展开研究与实践。首先,针对某证券公司数据中心实际业务需求调研分析,借鉴历史经验从传统机房基础设施、现代数据中心的智能化监控、资源虚拟化均衡利用和两地三中心与数据双活等方面进行了业务需求分析。然后,进行了数据中心常规基础设施设计。基于机房安全运行因素出发,从专业和工程技术的角度对机房供配电系统、UPS系统、空调制冷系统、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四个最基础设施进行分析、研究与设计。完成了数据中心智能化系统研究与设计。它以保障数据中心机房安全为目的,通过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三方面的分析设计,提供物理防护手段,通过自动化管理和可视化分析、操作,来减少来自内外部的安全威胁,并为数据中心安全运营提供数据依赖。完成了数据中心信息资源虚拟化研究与设计。主要分析研究了云计算基础——虚拟化技术的原理和实现过程。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业务连续性、绿色节能、节约成本和空间等优势。最后,给出了现代数据中心容灾和双活技术设计方案。论文重点提出并研究了现代数据中心“两地三中心”的技术设计方案,从原理、技术和实现上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系统架构、数据复制和资源均衡利用几方面完成了系统设计。该设计方案在某证券公司现代化数据中心建设中得到具体实践运用。实际效果证明,该方案设计理念科学,体系完善,技术先进,高效实用。为现代化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参考作用。
张芳浩[4](2019)在《广州某新建安置小区高层建筑地下室通风设计》文中认为通过广州某新建安置区工程地下室为负一层地下车库的通风及防排烟设计实例,分析和探讨了设计的方案及优化。
魏亚志,曹学明,丁路[5](2018)在《地铁设备管理用房全空气空调系统计算方法》文中提出针对地铁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功能性质、使用要求不同,每个房间的热湿比差别、变化很大,准确快捷计算各个房间的计算风量和冷负荷是工程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空气物理性质及处理原理,推导计算公式并编制计算表格,提高准确性及工作效率。
杨彦宾[6](2018)在《钢铁厂电气室通风空调设计方案浅析》文中认为本文以江苏某炼钢生产线电气设备室的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为例,结合项目地点的室外气象参数和室内热湿环境特点,分析了电气室常采用的全面机械通风、全空气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系统的特点,并指出了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黄程[7](2017)在《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质量提升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智能建筑在我国已成为建筑市场的大趋势,楼宇自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极大地改善了建筑的环境状况,降低了建筑运营的人工和能耗成本,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发展的产物。楼宇自控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涉及技术最广、功能最丰富、要求最高的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得到了广大建设方的认同,普遍被列入公共建筑和商务建筑建设的必选内容,但是仍存在完成的工程的质量却并不理想的问题。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强调机电设备、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与通信知识并重,对基础技术型人才的水平要求高。本论文研究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质量提升方法。首先介绍了国内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楼宇自控系统发展的现状,给出了楼宇自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监控内容,从分析楼宇自控系统工程的建设过程入手,提出了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方法。本论文分析了国家与智能建筑行业规范,以“经济实用性、技术开放性、成熟性和可扩展性”为原则,对楼宇自控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总结出一套可依据的原则和方法,克服楼宇自控系统工程质量不佳的情况。以华为南方工厂楼宇自控系统工程为例,根据建筑的功能结构、业主的实际需求,按照本论文总结的相关原则和方法,作为负责人作者很好完成了此项目楼宇自控系统的建设,有效提高了此工程质量,达到“节约能源、环境舒适、管理方便和提高设施使用生命周期”的目标。研究与实践表明,本文总结的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原则和方法能有效提升楼宇自控系统工程的质量。
陈德高[8](2016)在《E-house预装式模块化变电站的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E-house预装式模块化变电站在中南美洲、中东、澳洲、和中西亚等区域的矿山及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供电系统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我国,E-house是一个较为新鲜的事物,较少有人熟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矿山及石油天然气等行业的发展,其用电量的急增以及客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加上国内一些设计院作为国外工程的总包方(EPC)受到国外业主及客户使用习惯的影响,正逐渐了解并接受E-house产品,其市场需求也开始逐渐显现。E-house预装式模块化变电站是客户定制的、在工厂完成设计、制造、预装和测试、试车的工程解决方案,适用于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各种变电站;组成部分主要包含钢结构外壳、暖通空调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消防灭火系统、和电气设备系统、通讯监控系统等。对于采矿及油田等偏远地区工程或其他人迹罕至的地方,采用E-house具有巨大的优势:完全按照客户需求的定制化方案、电气设备间高度的集成化,最大可能的减少变电站空间;箱体和设备按照模块化设计、组装方便有利于项目远期的扩建;电气间搬运方便,并可以重复使用,经济价值高;业主或EPC只面对一个供应商,接口少风险可控;电气间的设计、生产、调试、试车等都是工厂内完成,现场工作量大大减少,工期可控!本文主要借助土库曼斯坦加尔金内什300亿立方商品气产能建设地面工程部分SS-3381变电站的方案和设计,阐述E-house项目的技术要求和设计要点:通过E-house与土建变电站及传统箱变的对比和分析,使读者较为直观的认识到E-house使用在特定区域和行业上的巨大优势;选用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开关柜或小尺寸空气结缘开关柜等特殊设计以减小E-house的外形尺寸,通过模块化分解拼装方式解决大尺寸E-house的制作、运输问题;设计E-house内外部箱体钢结构的特殊方案,以适用复杂的外部环境;设计E-house的空调、保温系统,计算并校核箱体钢底架的机械强度。
孙洁[9](2015)在《高压变频装置电气室空调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上海地区某炼钢工程项目中带有高压变频装置的电气室空调通风设计为例,对比讨论了单元式空调机组和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2种空调方案。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空调方案是集中送冷风,并排出变频柜内部分高温空气,在冬季及过渡季节使用工业冷却水进行冷却,系统全年运行能耗可以降低约27.5%,节能效果显着。为高压变频装置电气室空调设计提供了参考。
秦志明[10](2015)在《基于PLC的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采用PLC控制技术对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室内温度进行了PID控制方法的研究,以某一车间为控制区域,运用该方法进行控制,测量了室内温度和送风阀门开度的实时曲线,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控制效果良好。
二、工业电气室空调系统的送风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业电气室空调系统的送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空调技术在云南地区钢铁工业实现碳减排的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钢铁工业常用空气调节技术 |
2 不同空调技术分析 |
2.1 压缩式空调 |
2.2 吸收式空调 |
2.3 直接蒸发式空调 |
2.4 间接蒸发式空调 |
3 空调技术适应性分析 |
3.1 气候特征 |
3.2 空调房间工艺设备要求 |
3.2.1 温度对设备的影响 |
3.2.2 湿度对设备的影响 |
3.2.3 粉尘对设备的影响 |
4 空调技术选择 |
4.1 案例分析 |
4.2 复合式空气调节 |
4.3 复合式空调研究方向 |
5 结论 |
(2)日本办公建筑低碳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全球低碳化发展趋势 |
1.1.2 日本碳排放现状 |
1.1.3 日本建筑行业能耗现状 |
1.1.4 日本办公建筑减排潜力 |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碳排放及相关概念 |
1.4.2 低碳建筑及相关概念 |
1.4.3 低碳设计及相关概念 |
1.5 研究现状及实例 |
1.5.1 日本研究现状及实例 |
1.5.2 其他国家研究现状及实例 |
1.6 研究方法 |
1.7 研究技术路线 |
1.8 本章小结 |
2 日本办公建筑低碳设计理论基础研究 |
2.1 日本办公建筑设计要点解析 |
2.1.1 日本办公建筑概述 |
2.1.2 结构材料设计 |
2.1.3 空间布局设计 |
2.1.4 设备系统设计 |
2.1.5 设计要点总结 |
2.2 日本低碳建筑相关理论研究 |
2.2.1 日本低碳建筑发展脉络 |
2.2.2 日本低碳建筑认定制度 |
2.2.3 日本低碳建筑其他相关法律和政策 |
2.3 日本办公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
2.3.1 建造阶段分析 |
2.3.2 使用阶段分析 |
2.3.3 维护、更新和拆除阶段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日本低碳办公建筑案例调研与分析 |
3.1 调研目的、方式及内容 |
3.1.1 调研目的 |
3.1.2 调研方式 |
3.1.3 调研内容 |
3.2 大成札幌办公楼 |
3.2.1 建筑概况 |
3.2.2 设计理念 |
3.2.3 低碳设计分析 |
3.2.4 减碳效果评价 |
3.3 大成建设ZEB示范楼 |
3.3.1 建筑概况 |
3.3.2 设计理念 |
3.3.3 低碳设计分析 |
3.3.4 减碳效果评价 |
3.4 国见町厅舍 |
3.4.1 建筑概况 |
3.4.2 设计理念 |
3.4.3 低碳设计分析 |
3.4.4 减碳效果评价 |
3.5 COOP共济PLAZA |
3.5.1 建筑概况 |
3.5.2 设计理念 |
3.5.3 低碳设计分析 |
3.5.4 减碳效果评价 |
3.6 大成建设技术中心 |
3.6.1 建筑概况 |
3.6.2 改造设计理念 |
3.6.3 低碳改造设计分析 |
3.6.4 减碳效果评价 |
3.7 竹中工务店东关东支店 |
3.7.1 建筑概况 |
3.7.2 改造设计理念 |
3.7.3 低碳改造设计分析 |
3.7.4 减碳效果评价 |
3.8 对比研究与分析 |
4 日本办公建筑低碳设计策略 |
4.1 结构与材料策略 |
4.1.1 结构合理化 |
4.1.2 结构轻量化 |
4.1.3 材料低碳化 |
4.1.4 施工简易化 |
4.2 空间与构件策略 |
4.2.1 自然换气 |
4.2.2 自然采光 |
4.2.3 建筑遮阳 |
4.2.4 建筑绿化 |
4.3 设备与能源策略 |
4.3.1 节能系统 |
4.3.2 创能系统 |
4.4 长寿与防灾策略 |
4.4.1 长寿设计 |
4.4.2 防灾设计 |
4.5 拆除与回收策略 |
4.5.1 低碳拆除 |
4.5.2 建材回收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成果总结性论述 |
5.1.1 研究成果总结 |
5.1.2 研究成果的创新性 |
5.1.3 研究不足 |
5.2 启示 |
5.2.1 我国建筑碳排放现状 |
5.2.2 我国办公建筑低碳问题梳理 |
5.2.3 日本办公建筑低碳设计对我国的启示 |
5.3 结语 |
图目录 |
表目录 |
附录 |
附录一 :论文案例策略集 |
附录二 :部分案例图纸 |
在学期间参与项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现代数据中心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发展历史 |
1.3 国内外发展状况 |
1.4 主要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 |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2 现代数据中心需求分析 |
2.1 现代数据中心常规基础设施需求 |
2.2 数据中心智能化系统需求 |
2.3 数据中心信息资源虚拟化需求 |
2.4 数据安全性与灾备利用需求 |
2.5 本章小结 |
3 现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计 |
3.1 供配电系统 |
3.1.1 基本设计原则和布置 |
3.1.2 过电流保护 |
3.1.3 UPS列头柜输出配电和机柜配电 |
3.2 供电保障电源 |
3.2.1 UPS应用原理 |
3.2.2 数据中心交流UPS选择 |
3.2.3 蓄电池放电时间计算 |
3.3 数据中心空调制冷系统 |
3.3.1 数据中心环境要求 |
3.3.2 数据中心空调环境特点 |
3.3.3 数据中心负荷计算 |
3.3.4 数据中心通风系统 |
3.4 数据中心网络综合布线 |
3.4.1 网络拓扑结构 |
3.4.2 数据中心布线系统 |
3.5 本章小结 |
4 数据中心智能化系统研究与设计 |
4.1 数据中心智能化系统架构分析 |
4.1.1 前端采集层 |
4.1.2 传输网络层 |
4.1.3 设备管理层 |
4.1.4 可视化展示层 |
4.1.5 系统应用层 |
4.2 数据中心安全防范系统 |
4.2.1 数据中心防护等级划分 |
4.2.2 视频安防监控 |
4.2.3 出入口控制系统 |
4.2.4 入侵报警系统 |
4.2.5 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平台 |
4.3 本章小结 |
5 IT资源虚拟化技术研究与设计 |
5.1 云计算及虚拟化概念 |
5.2 资源虚拟化基本原理 |
5.3 资源虚拟化分类 |
5.3.1 完全虚拟化 |
5.3.2 半虚拟化 |
5.3.3 内存虚拟化 |
5.3.4 应用程序虚拟化 |
5.4 资源虚拟化基础结构分析 |
5.5 虚拟化构建研究与应用 |
5.5.1 虚拟化技术构建基础 |
5.5.2 虚拟化搭建实际应用 |
5.6 本章小结 |
6 数据中心容灾和双活技术设计 |
6.1 两地三中心容灾技术分析与设计 |
6.1.1 两地三中心架构分析 |
6.1.2 数据中心复制技术分析 |
6.2 双活数据中心研究与设计 |
6.2.1 双活数据中心架构分析 |
6.2.2 全局负载均衡技术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钢铁厂电气室通风空调设计方案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电气室分类及室内环境热湿特点 |
2 电气室通风空调系统的形式 |
2.1 全面机械通风 |
2.2 空调系统 |
3结束语 |
(7)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质量提升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楼宇自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1 楼宇自控系统的国内发展现状 |
1.2.2 楼宇自控系统的国外发展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楼宇自控系统原理 |
2.1 楼宇自控系统的组成、控制原理与控制功能 |
2.2 楼宇自控系统的通信协议 |
2.3 楼宇自控系统监控的内容 |
第3章 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方法研究 |
3.1 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设计 |
3.1.1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设计普遍出现的问题 |
3.1.2 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研究 |
3.2 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施工 |
3.2.1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施工普遍出现的问题 |
3.2.2 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施工方法研究 |
3.3 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验收 |
3.3.1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验收普遍出现的问题 |
3.3.2 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验收方法研究 |
第4章 华为南方工厂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 |
4.1 华为南方工厂楼宇自控系统工程概况 |
4.2 华为南方工厂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设计 |
4.2.1 楼宇自控系统产品品牌选择及技术特点 |
4.2.2 机电设备的监控功能 |
4.2.3 楼宇自控系统工作站及系统管理功能 |
4.2.4 楼宇自控系统的配置 |
4.3 华为南方工厂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施工 |
4.3.1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与机电、装修的界面 |
4.3.2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的施工工序 |
4.3.3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的施工准备 |
4.3.4 楼宇自控系统设备的安装 |
4.4 华为南方工厂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验收 |
4.4.1 工程验收条件 |
4.4.2 楼宇自控系统产品验收测试 |
4.4.3 楼宇自控系统测试记录及结果反馈 |
4.4.4 楼宇自控系统竣工文档资料移交 |
4.4.5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移交 |
第5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系统监控点位汇总表 |
致谢 |
参与完成的楼宇自控系统工程项目 |
(8)E-house预装式模块化变电站的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E-HOUSE预装式模块化变电站分析 |
2.1 E-house概述 |
2.2 E-house常见结构形式 |
2.3 E-house常见功能分类 |
2.4 E-house电气模块及电气设备组成,及电气模块的的计算 |
2.4.1 E-house模块组成 |
2.4.2 E-house电气设备系统组成 |
2.4.3 E-house电气模块的计算 |
2.5 E-house壳体设计主要技术参数 |
2.6 E-house内部常见的电气元件及布置装配图介绍 |
2.7 E-house产品特点 |
2.7.1 E-house预装式模块化结构的先进性 |
2.7.2 E-house节约工期及质量的可控性 |
2.7.3 E-house安全性 |
2.7.4 E-house经济性 |
2.7.5 E-house外形型式及内部安装电气设备多样性 |
2.7.6 E-house运输经济性 |
2.8 E-house与传统箱变的区别 |
2.8.1 传统箱变 |
2.8.2 箱变的升级版 |
2.8.3 E-house产品 |
2.8.4 箱变与E-house的适用环境区别 |
2.8.5 箱变与E-house的结构区别 |
2.8.6 安装设备区别 |
2.8.7 应用领域区别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E-HOUSE模块构造及高压开关柜特殊设计 |
3.1 E-house模块化模式概况 |
3.2 E-house模块化设计工具 |
3.2.1 三维设计软件 |
3.2.2 模块化分割规则 |
3.3 空气绝缘和气体绝缘开关柜介绍 |
3.4 中压开关柜特殊结构设计 |
3.4.1 空气绝缘金属封闭开关柜 |
3.4.2 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HOUSE的特殊结构设计及系统应用 |
4.1 E-house箱体的结构要求 |
4.2 E-house箱体的防腐要求 |
4.2.1 E-house箱体的总体防腐要求 |
4.2.2 E-house箱体的总体防腐措施 |
4.3 E-house箱体保温与耐寒要求 |
4.4 E-house箱体的密封与防尘 |
4.5 E-house箱体的保温设计及分析 |
4.5.1 E-house箱体保温设计 |
4.5.2 E-house箱体保温材料的选择 |
4.5.3 E-house箱内调温功率计算 |
4.6 E-house箱体钢底架强度分析及校核计算 |
4.6.1 E-house箱体受力分析 |
4.6.2 E-house箱体挠度f计算及校验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E-HOUSE实际案例应用研究 |
5.1 项目简介 |
5.2 项目设计 |
5.2.1 电气平面布置 |
5.2.2 电气模块分割 |
5.2.3 电气模块的固定和拼接 |
5.2.4 电缆的连接 |
5.2.5 电池房间 |
5.2.6 消防系统 |
5.2.7 空调系统 |
5.3 电气模块结构技术规格书 |
5.3.1 环境运行条件 |
5.3.2 材料 |
5.3.3 底框 |
5.3.4 地面系统 |
5.3.5 框架系统 |
5.3.6 维护系统 |
5.3.7 热绝缘材料 |
5.3.8 平台和楼梯 |
5.3.9 栏杆 |
5.3.10 支撑框架 |
5.3.11 屋面排水系统 |
5.3.12 平衡梁 |
5.3.13 吊耳 |
5.3.14 变电站吊装推荐方案 |
5.3.15 变电站基础和锚固方案 |
5.3.16 运输方案 |
5.4 油漆 |
5.4.1 表面处理 |
5.4.2 油漆配套和施工 |
5.4.3 质量控制和检验 |
5.4.4 表面处理检验 |
5.5 照明和插座 |
5.6 接地 |
5.7 人员门和设备门 |
5.8 防雷接地 |
5.9 HVAC空调和通风系统 |
5.9.1 设计条件 |
5.9.2 空调系统 |
5.9.3 制冷主机 |
5.9.4 AHU空气处理机组 |
5.10 消防和气体灭火系统 |
5.10.1 项目概要 |
5.10.2 技术方案 |
5.11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6.2 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9)高压变频装置电气室空调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实例 |
2 技术方案 |
2.1 单元式空调机组方案 |
2.1.1 方案描述 |
2.1.2 负荷计算及设备选型 |
2.1.3 系统全年运行模式及主要特点 |
2.2 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方案 |
2.2.1 系统概述 |
2.2.2 设计计算及设备选型 |
2.2.3 系统全年运行模式及特点 |
3 方案比较 |
4 结语 |
(10)基于PLC的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其原理 |
2 基于 PLC 的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 |
3 结语 |
四、工业电气室空调系统的送风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空调技术在云南地区钢铁工业实现碳减排的技术探讨[J]. 桑杭武. 低碳世界, 2021(10)
- [2]日本办公建筑低碳设计策略研究[D]. 张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3]现代数据中心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D]. 马亮.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4]广州某新建安置小区高层建筑地下室通风设计[J]. 张芳浩.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14)
- [5]地铁设备管理用房全空气空调系统计算方法[J]. 魏亚志,曹学明,丁路.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8(06)
- [6]钢铁厂电气室通风空调设计方案浅析[J]. 杨彦宾.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8(03)
- [7]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质量提升方法研究[D]. 黄程. 深圳大学, 2017(07)
- [8]E-house预装式模块化变电站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 陈德高.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9]高压变频装置电气室空调设计[J]. 孙洁.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10)
- [10]基于PLC的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J]. 秦志明. 科技视界, 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