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霉素乳酸红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64例

吉他霉素乳酸红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64例

一、吉他霉素与乳糖酸红霉素对照治疗支原体肺炎64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贺,刘晓萌,宋义琴,于海明[1](2020)在《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16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常规治疗,46例)与早期干预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疗程未满7 d应用甲泼尼龙,64例),晚期干预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疗程满7 d或以上应用甲泼尼龙,58例),比较3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早期干预组及晚期干预组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早期干预组均短于晚期干预组(P均<0.05)。治疗2周后,3组患儿肺部影像学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早期干预组患儿肺部阴影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 <0.017)。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干预组患儿的甲泼尼龙平均用量为(16.98±3.41)mg,低于晚期干预组患儿的甲泼尼龙平均用量[(27.58±4.12)mg](P <0.05)。结论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基础上应用甲泼尼龙能缩短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有利于肺部病变阴影吸收,而在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早期加用甲泼尼龙效果优于晚期,且可减少甲泼尼龙用量,更为安全。

田野[2](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处方,总结临床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方药规律,探寻新处方的功效特点,为中医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提供用药配伍参考。方法: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小儿细菌性肺炎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小儿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标准,结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350例小儿细菌性肺炎病例。提取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中药处方应用情况,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利用平台自带的统计报表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对处方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分别运用关联规则分析、无监督的篇聚类、改进的互信息法得出高频药物组合和新处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350例,基本资料显示本病发病年龄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多见,男性多于女性。风热闭肺证共筛选出方剂558首,所用药物共194味。痰热闭肺证共筛选出方剂107首,所用药物共147味。发现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上述两证型的药物均以寒、温、平为主,五味均以苦、辛、甘为主,药物归经均以肺、脾、胃为主,心肝次之。其中风热闭肺证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黄芩、甘草、紫苏子、地龙、柴胡、杏仁、清半夏、桔梗,组合为:白前—前胡,地龙—紫苏子,柴胡—黄芩,陈皮—清半夏等,并利用熵聚类挖掘出风热闭肺证核心药物组合36条,演化出新处方18首,其中结合临床辨析比较有意义的有新方6(杏仁、防风、鱼腥草、麻黄);新方10(佩兰、滑石、草豆蔻、藿香);新方16(郁李仁、火麻仁、香附、金荞麦、柏子仁)。痰热闭肺证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黄芩、紫苏子、前胡、甘草、杏仁、清半夏、陈皮、柴胡。组合为:柴胡—黄芩,款冬花—紫菀,紫苏子、黄芩—地龙,前胡、地龙—紫苏子,并利用熵聚类挖掘出痰热闭肺证核心药物组合16条,演化出新处方11首,其中结合临床辨析比较有意义的有新方2(陈皮、射干、清半夏、茯苓);新方4(北沙参、柴胡、茯苓、麦冬、石膏);新方6(枳壳、佛手、龙胆、麦芽)。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大量的临床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直观地展示了其网络结构图,并且生成新处方,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路。

方琪[3](2020)在《走罐疗法辅助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痰热闭肺型MPP患儿病例的采集,探讨走罐疗法辅助治疗痰热闭肺型MPP是否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并做出综合性评价。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病例选自2018年08月~2019年0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并符合痰热闭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用拔罐疗法,治疗组用走罐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理化检查、症状消失时间、症状总积分,并分别作疗效评估,对本次研究产生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终对走罐疗法应用于痰热闭肺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做出评估。结果:1.经统计分析得,治疗前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患儿症状总积分、主症及次症总积分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症状总积分及次症总积分差异性显着(P<0.01)。3.热退、咳嗽及啰音消失、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咳嗽及啰音消失、住院时间差异性显着(P<0.01)。4.主症积分比较,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痰壅、肺部听诊、肺部影像学3项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5.治疗后,组间次症积分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本次研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5%)优于对照组(95%),且治疗组的愈显率(92.5%)亦高于对照组(75%),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7.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RP、LDH比较,差异性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PLT、PCT的对比中,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发热时间与CRP、LDH、PCT水平成正比(P<0.05),其中,CRP、LDH两项与发热时间的一致性更强(P<0.001),而PLT与发热时间无明确的相关性。结论:1.走罐疗法在辅助治疗痰热闭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总疗效及愈显率方面明显优于拔罐疗法;2.走罐疗法辅助治疗痰热闭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改善症状总积分、主症总积分、次症总积分及各主、次症积分方面优于拔罐疗法;3.走罐疗法相比拔罐疗法,在辅助治疗痰热闭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方面,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儿的咳嗽及发热情况,促进肺部湿啰音的吸收,缩短住院时间;4.走罐疗法较单纯拔罐疗法在改善患儿的CRP、LDH这两项指标上优势更明显。

彭东鸿,黄胜芳[4](2019)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补液、镇静、吸氧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序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44%(63/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6%(4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76, P=0.0025<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9±0.8)、(3.5±1.5)、(3.1±0.5)、(6.9±1.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0±1.2)、(4.7±1.1)、(3.9±1.0)、(8.2±1.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显着,能够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吕春卉[5](2019)在《阿奇霉素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近些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呼吸系统的感染率越来越高,所以必须找寻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其临床治理中应用阿奇霉素,探讨此种治疗手段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确诊为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选出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参与者,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范围是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依照其接受治疗的顺序将该110例研究对象拆分为两个对比小组,时间较早的小组称之为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红霉素口服治疗方法,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则给予观察组的患者,该组患者为接受治疗时间相对较晚的患者。两组患者人数相当,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结果将两组患者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进行对比得出,观察组患者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所有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6.3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74.55%,对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P<0.05。结论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可在缩短患者退热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的基础上提升治疗效果。

段笑娇[6](2019)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和意义呼吸系统疾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在全球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排名中居第三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对全球人民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中药注射剂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其疗效已被众多学者通过循证医学理念,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证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且缺乏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直接对比的临床研究来证明中药注射剂间疗效的优劣,这就使得临床医务人员无法快速甄选出疗效更好、更适合的优势中药注射剂品种。鉴于此,探索新的方法来评价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学术意义。网状Meta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对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证据的综合分析,得出不同干预措施成为最佳方案的概率,从而得到各干预措施的疗效排序。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小儿支原体肺炎、小儿支气管肺炎、疱疹性咽峡炎为切入点,评价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网状Meta分析方法。根据国际公认的PICOS原则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来收集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根据制定好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纳入分析的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基于贝叶斯理论采用WinBUG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用Stata软件调用WinBUGS结果得出曲线下面积概率值,并绘制网状关系图、比较-校正漏斗图、不一致性检验图、聚类分析图,以预测干预措施的优劣排序,甄别最优干预措施。研究结果(1)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结果纳入了 155个RCTs,涉及12种中药注射剂(川芎嗪注射剂、喘可治注射剂、丹红注射剂、黄芪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生脉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以及9个不同的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所有的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都比仅用西医常规疗法效果好,且丹红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比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效果好;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方面,与仅用西医常规相比,参麦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可以提高患者FEV1%,痰热清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可以提高患者FEV1/FVC,此外,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较喜炎平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FEV1%;对于血气分析指标来说,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相比,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降低患者PaCO2的效果更明显,痰热清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提高患者Pa02的能力更好。曲线下面积概率值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的疗效均优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丹红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热毒宁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在FEV1/FVC、酸碱度、白细胞总数方面疗效最好;参麦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生脉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喘可治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分别是FEV1%、Pa02、PaC02、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最佳干预措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综合考虑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和FEV1%、临床总有效率和C反应蛋白,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效更好:针对临床总有效率和Pa02,细辛脑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更好。(2)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67个RCTs,涉及5种中药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以及8个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中药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仅用阿奇霉素;除细辛脑注射剂之外的4种中药注射剂分别联合阿奇霉素,与仅用阿奇霉素相比,均可以更好地减少患者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热毒宁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较仅用阿奇霉素,可以减少患者X线体征恢复时间;热毒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与仅用阿奇霉素相比可以改善患者体内的TNF-α、IL-6水平;炎琥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与喜炎平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相比,可以更好地减少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其余四种中药注射剂分别联合阿奇霉素相比,可以减少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曲线下面积概率值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中药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的疗效均优于仅用阿奇霉素;痰热清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成为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热毒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在减短退热时间、改善TNF-α、IL-6水平方面效果最好;炎琥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为减少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X线体征恢复时间的最佳干预措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在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与退热时间、住院时间、TNF-α水平综合分析时,疗效较为明显。(3)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68个RCTs,涉及6种中药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和7个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结局指标中,大部分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优于仅用西医常规。曲线下面积概率值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效均优于仅用西医常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此外,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方面,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也是最好的;而在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炎琥宁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为最优干预措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与其余结局指标综合分析,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均为最优干预措施。(4)中药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研究结果共纳入72个RCTs,涉及5种中药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和3个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热毒宁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和炎琥宁注射剂的疗效均优于利巴韦林,并且在临床总有效率中,双黄连注射剂和痰热清注射剂的疗效较利巴韦林好。从曲线下面积排序结果可知,在所有结局指标中,热毒宁注射剂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可能性均排第一,且所有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均优于利巴韦林。在聚类分析中,不论临床总有效率与退热时间还是疱疹消失时间综合分析,热毒宁注射剂的疗效均最好。研究结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在西医常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注射剂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其中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时,丹红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值得关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时,痰热清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分别联合阿奇霉素的疗效相对突出;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时,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相对较好;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时,热毒宁注射剂的疗效优于其他干预措施。但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在不同结局指标方面疗效各有侧重,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身体需求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郝木红,白连霞[7](2018)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山东德州联合医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红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并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FEV1、FVC及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EV1、FVC及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其可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有效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王亚莲[8](2017)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研究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在该院医治的10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意愿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予以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照组予以红霉素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不良反应率(10.00%)、发热消失时间(3.8±1.5)d、咳嗽消失时间(3.3±0.4)d、肺罗音消失时间(5.6±2.2)d、住院时间(8.4±1.6)d均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00%)、不良反应率(22.00%)、发热消失时间(4.7±1.6)d、咳嗽消失时间(4.6±0.3)d、肺罗音消失时间(7.8±2.5)d、住院时间(11.2±2.3)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具有治疗有效率高、症状消失时间短、不良反应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贺建龙,朱彩艳[9](2016)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64例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住院部收治的6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红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观察组在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扁桃体及咽充血消失时间等方面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9%)显着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显着(P<0.05)。结论常规治疗+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着,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毛峰[10](2016)在《乙酰吉他霉素对猪链球菌病的PK-PD同步模型研究》文中提出在过去的十年中,养猪行业中猪链球菌感染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猪呼吸道疾病主要的病原菌之一。猪链球菌的天然宿主是猪的上呼吸道、扁桃体、鼻腔,能引起脑膜炎、肺炎、关节炎等症状,不仅可以感染动物,还可以感染人。由于在治疗猪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青霉素的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越来越多的大环内酯类药物被用于医学和兽医临床。乙酰吉他霉素是一种16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还没有在兽医临床上广泛应用。目前由于兽医临床上药物滥用乱用现象严重,不能达到最佳的给药效果,治疗失败的同时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为了避免或者尽量减少此种现象的发生,PK-PD模型将被引入到给药方案的制定中。PK-PD模型能反映宿主机体、病原微生物、药物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来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本课题拟将通过研究乙酰吉他霉素对猪链球菌的体外药效学(in-vitro PD)、间接体内药效学(ex-vivoPD),通过电子支纤维镜直接在肺部进行采样,建立半体内模型,研究肺部药动学,将体内肺部药动学和半体内药效学结合起来,并通过软件模拟验证给药剂量。1.乙酰吉他霉素对猪链球菌的药效学试验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相关标准文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乙酰吉他霉素及分离出来的5个主要单组分在肉汤和肺泡液中对临床分离的猪链球菌1607(2型)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乙酰吉他霉素及5个主要的单组份A6A7、A5’、A4A5、A1A3、A13对1607(2型)MIC均为1μg/mL,MBC均为2μg/mL,说明在乙酰吉他霉素在肉汤和肺泡液中有相同的抗菌活性,差异性不大;同时测定乙酰吉他霉素的主要代谢产物吉他霉素A7、A6、A5、A4、A1、A3、A13七个组分,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 μg/mL,8 μg/mL;通过平板涂布方法测得乙酰吉他霉素对猪链球菌的最小防耐药突变浓度MPC为5μg/mL;将猪链球菌1607(2型)暴露在不同浓度的乙酰吉他霉素1h、2 h后,测定猪链球菌与不同浓度的乙酰吉他霉素接触1h、2 h后的抗菌后效应,猪链球菌与2 MIC和4 MIC暴露1h的抗菌后效应是1.59 h、1.88 h,猪链球菌与2 MIC和4 MIC暴露两个小时的抗菌后效应是2.33 h、2.96 h,说明乙酰吉他霉素对猪链球菌有较长的抗菌后效应;根据测定的MIC结果,设置不同浓度的乙酰吉他霉素药物浓度(0 MIC、1/2 MIC、1 MIC、2 MIC、4 MIC、8 MIC、16 MIC、32 MIC、64 MIC)绘制对猪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曲线,通过抑菌曲线可以看出乙酰吉他霉素的杀菌特点表现为较长PAE的时间依赖性,随着时间的增加,抗菌作用效果逐渐增强,同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菌作用效果逐渐增强,也表现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将不同时间点采集的肺泡液,离心过滤后,与细菌孵育,绘制半体内的杀菌曲线,与体外的杀菌曲线相似,都表现为较长PAE的时间依赖型,和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在健康猪的半体内杀菌曲线中可以看出在1h、2 h、4 h、6 h、8h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抗菌活性增强,在患病猪的半体内杀菌曲线可以看出有相似的杀菌效果,在12h时也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其他相似。结合半体内的药效学和体外的药效学数据,和查阅的相关文献,确定描述乙酰吉他霉素对猪链球菌作用特点的PK-PD参数为AUC/MIC。2.乙酰吉他霉素及其单组份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试验选用12头20 kg左右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健康组和患病组,每组六只,采用皮下注射的方法构建患病模型,同时建立健康模型作为对照试验组。两组动物按50 mg/kgb.w.灌胃给药后,通过猪的前腔静脉在0.25 h、0.5 h、0.75 h、1h、2h、3h、4h、6h、8h、10h、12h、24h采血,样品处理后经 LC-MS/MS 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结果显示血浆中乙酰吉他霉素的各个时间点浓度较低,且浓度在MIC以下,不能表现出细菌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电子支纤维镜在0.5h、1h、2h、4h、6h、8h、12h、24h、36h、48h、72h、96h进行采样,样品处理后经LC-MS/MS检测,经过Winnonlin药动学软件对其进行拟合,乙酰吉他霉素及其单组分在患病和健康模型中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单组分乙酰A6A7在肺部的达峰时间Tmax为4.38-4.54 h、达峰浓度Cmax为1.68-1.71 μg/mL、消除半衰期T1/210为5.24-8.19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9.59-20.55 h·μg/mL;乙酰A5’在肺部的达峰时间Tmax为3.80-4.01 h、达峰浓度Cmax为3.34-3.47μg/mL、消除半衰期T1/210 为 6.57-6.70 h、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 为 79.56-80.39 h·μg/mL;乙酰 A4A5 在肺部的达峰时间Tmax为3.91-4.40 h、达峰浓度Cmax为3.56-3.68μg/mL、消除半衰期T1/210 为 8.35-9.41 h、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 为 112.02-118.41 h.μg/mL;乙酰 A1A3 在肺部的达峰时间Tmax为3.91-4.72 h、达峰浓度Cmax为0.98-1.02μg/mL、消除半衰期T1/210为4.93-5.0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9.24-19.96 h·μg/mL;乙酰A13在肺部的达峰时间Tmax为3.74-4.21 h、达峰浓度Cmax为0.81-0.82 μg/mL、消除半衰期T1/210为5.97~6.67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6.88-18.88 hμg/mL;乙酰吉他霉素总组份在肺部的达峰时间Tmax为4.26-4.44 h、达峰浓度Cmax为2.79-2.81 μg/mL,消除半衰期 T1/210 为 6.12-6.43 h,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 为 61.78-63.46 h·μg/mL。3.半体内PK-PD模型的拟合与给药方案制定通过体外和半体内杀菌曲线确定了描述乙酰吉他霉素杀菌作用特点的PK-PD参数为半体内AUC/MIC。再通过Sigmoid Emax方程模拟半体内AUC/MIC值与肺部不同药物浓度和猪链球菌的数目减少之间的关系,患病猪的半体内PK-PD方程为:E = 3.28-7.58×C2.01/19.812.01+C2.01,当E=0、-3、-4(抑菌、杀菌、根除)时,求出对应的C值,即半体内AUC/MIC(h)值分别为17.31、43.37、96.81。结合给药方程Dose = CL ×AUC/MIC/FU×F×MIC与临床分离目标菌株的MIC值,可得不同条件下的给药剂量Dose(mg/kg/d)。当临床分离猪链球菌的MIC50为1μg/mL,AUC/MIC(h)值分别为17.31、43.37、96.81时,对应乙酰吉他霉素的给药剂量为15.62 mg/kg/d、39.14 mg/kg/d、87.36mg/kg/d(抑菌、杀菌、根除)。在体外杀菌曲线和半体杀菌曲线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在给药后1 h采的样,随着时间的延长浓度高于2 MIC时乙酰吉他霉素抑菌作用明显,2 h~12 h随着浓度的增加,抑菌作用也明显增加,在2 MIC浓度以下的猪链球菌恢复生长较快。结合T>M1C(16.7 h)、T>MPc(10.13 h)和抗菌后效应PAE=2.96 h,并通过软件MlxPlore模拟在确定的给药剂量下的给药时间间隔。若是每天给药一次,大部分时间药物浓度在1 MIC左右,在所测得的耐药突变窗范围之内,容易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失败,同时通过耐药风险评估可以看出在12 h之后容易出现耐药菌株;若是浓度在耐药突变窗(5μg/mL)以上就会避免这种情况。因此,综合考虑乙酰吉他霉素的抗菌后效应,缩短给药时间间隔,每天给药两次,药物浓度在12h内就会在耐药突变窗以上,理论上不会产生耐药猪链球菌。根据测得耐药风险评估结果,也不推荐每天一次给药。按治疗剂量每天给药两次可避免耐药细菌的产生。所以,对于猪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病的预防给药方案为15.62 mg/kg;治疗给药方案为39.14 mg/kg;根除方案为87.36 mg/kg。考虑到现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口服给药繁琐,根据群体给药公式D=d×n/W,n表示每天给要得次数,d表示按体重给药量,W为不同年龄段猪体重与采食量的转化比,20 kg左右的猪的W值约为50 g/kg/d,D为群体混饲给药量,由此而计算得到混饲给药量是1.56 g/kg饲喂给药,每天两次。4.模型验证选用MIC值为1 μg/mL的临床分离猪链球菌1607对仔猪进行攻毒,根据PK-PD模型制定的防耐药给药方案:39.14 mg/kg每天两次口服给药治疗,结果表明该给药方案对发病的仔猪保护率达到66.7%且减少了耐药猪链球菌的产生。综上所述,本课题中阐述了乙酰吉他霉素对猪链球菌的抗菌作用特点,描述了乙酰吉他霉素在健康仔猪和患病仔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通过电子支显微镜对肺部进行采样建立半体内PK-PD模型的研究,确定了乙酰吉他霉素对猪链球菌的给药治疗方案,很好的防止了猪链球菌耐药的产生,为临床合理使用乙酰吉他霉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吉他霉素与乳糖酸红霉素对照治疗支原体肺炎6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吉他霉素与乳糖酸红霉素对照治疗支原体肺炎64例(论文提纲范文)

(1)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三、治疗方法
    四、观察内容
    五、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3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
    二、3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入院后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
    三、治疗2周后3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的肺部影像学改变情况比较
    四、3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不良反应比较
    五、早期干预组与晚期干预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的甲泼尼龙平均用量比较
讨论

(2)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肺炎喘嗽的认识
        1.1 中医对肺炎喘嗽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肺炎喘嗽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肺炎喘嗽的中医内外治法
        1.4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肺炎喘嗽用药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2 西医学对小儿细菌性肺炎的认识
        2.1 小儿细菌性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2.2 小儿细菌性肺炎常见病原体
        2.3 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治疗研究
    3 现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数据采集
        2.2 数据规范化
        2.3 分析软件
        2.4 录入数据库
        2.5 中药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基本资料
        3.2 风热闭肺证挖掘结果
        3.3 痰热闭肺证挖掘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基本资料分析
    2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2.1 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分析
        2.2 对药物的归经分析
    3 对常用药物及组合进行分析
        3.1 风热闭肺证常用药物及组合进行分析
        3.2 痰热闭肺证常用药物及组合进行分析
    4 新方分析
        4.1 对风热闭肺证的新方分析
        4.2 对痰热闭肺证的新方分析
    5 展望与不足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走罐疗法辅助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支原体肺炎的中医治疗现状及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儿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5)阿奇霉素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治疗标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3 讨论

(6)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相关中药注射剂概述
    综述二 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一、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中药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症状改善时间
    2.2 肺功能指标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8)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治疗组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
    2.2 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
    2.3 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3 讨论

(10)乙酰吉他霉素对猪链球菌病的PK-PD同步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立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PK-PD模型的研究进展
        1.2.2 乙酰吉他霉素的研究进展
        1.2.3 PK-PD相关的计算公式
        1.2.4 耐药性风险评估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2 材料与方法
    2.1 药品与试剂
        2.1.1 药品
        2.1.2 试剂
    2.2 仪器与设备
    2.3 猪链球菌的分离与筛选
        2.3.1 菌种采集、分离纯化与保存
        2.3.2 110株猪链球菌的MIC_(50)和MIC_(90)测定
        2.3.3 致病猪链球菌的筛选
    2.4 动物与菌种
    2.5 乙酰吉他霉素对猪链球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2.5.1 菌种复苏
        2.5.2 猪链球菌的生长曲线
        2.5.3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2.5.4 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2.5.5 最小防耐药浓度(MPC)的测定
        2.5.6 乙酰吉他霉素对猪链球菌的抑菌曲线绘制
        2.5.7 抗菌后效应(PAE)测定
    2.6 乙酰吉他霉素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2.6.1 乙酰吉他霉素在猪血清中的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
        2.6.2 乙酰吉他霉素在猪肺泡灌洗液中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
        2.6.3 猪肺部采样的仪器
        2.6.4 尿素氮的检测
        2.6.5 患病模型的建立
        2.6.6 血浆取样
        2.6.7 肺部取样及无菌肺泡液的制备
    2.7 数据处理与PK-PD模型的建立
        2.7.1 药动学数据处理
        2.7.2 半体内PK-PD模型的拟合
    2.8 PK-PD模型的验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致病性猪链球菌的筛选
        3.1.1 110株猪链球菌的MIC值分布
        3.1.2 小鼠毒力试验
    3.2 乙酰吉他霉素对猪链球菌体外药效学实验
        3.2.1 猪链球菌1607的生长曲线
        3.2.2 乙酰吉他霉素对猪链球菌1607的药敏试验结果
        3.2.3 乙酰吉他霉素对猪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曲线
        3.2.4 乙酰吉他霉素对猪链球菌1607的抗菌药后效应(PAE)
        3.2.5 乙酰吉他霉素对猪链球菌1607的半体内杀菌曲线
    3.3 乙酰吉他霉素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3.3.1 乙酰吉他霉素在猪血浆中LC-MS/MS色谱方法学结果
        3.3.2 乙酰吉他霉素在猪肺泡液中的LC-MS/MS方法学结果
    3.4 PK-PD模型的整合建立
        3.4.1 乙酰吉他霉素在猪体内的药动-药效参数
        3.4.2 乙酰吉他霉素半体内模型建立
        3.4.3 PK-PD模型的建立
    3.5 耐药风险性评估
    3.6 给药方案
    3.7 模型验证
4 讨论
    4.1 细菌的临床分离和致病菌株的筛选
    4.2 肺部采样技术的建立
    4.3 乙酰吉他霉素及其单组份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4.4 乙酰吉他霉素的药效学研究
    4.5 耐药风险评估
    4.6 PK-PD模型拟合和制定给药方案
5 全文总结
6 文献综述
    6.1 药物的合成工艺与药剂学
        6.1.1 吉他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的合成工艺
        6.1.2 吉他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的药剂学
    6.3 药物的抗菌谱及作用机理
    6.4 药物效应动力学
    6.5 药物代谢动力学
    6.6 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应用
        6.6.1 不良反应
        6.6.2 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Ⅰ--- 研究生简介
    附录Ⅱ--- 相关数据
附件

四、吉他霉素与乳糖酸红霉素对照治疗支原体肺炎6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 张贺,刘晓萌,宋义琴,于海明. 新医学, 2020(08)
  • [2]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用药规律研究[D]. 田野.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走罐疗法辅助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D]. 方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彭东鸿,黄胜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25)
  • [5]阿奇霉素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观察[J]. 吕春卉. 智慧健康, 2019(21)
  • [6]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段笑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7]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 郝木红,白连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21)
  • [8]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分析[J]. 王亚莲. 中外医疗, 2017(19)
  • [9]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64例疗效分析[J]. 贺建龙,朱彩艳. 基层医学论坛, 2016(26)
  • [10]乙酰吉他霉素对猪链球菌病的PK-PD同步模型研究[D]. 毛峰.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吉他霉素乳酸红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64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