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及预防对策

山区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及预防对策

一、山区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其预防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珂,陈日明,王晓敏,黄璐瑶,马静兰,黎秋婷,刘金玲,杨莉[1](2021)在《南宁市共享单车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共享单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络自填式问卷,对近3个月有骑行经历的南宁市民交通事故发生情况、骑行行为和骑行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参与此次调查的430名骑行者中,有145名报告曾发生过骑行相关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为33.72%。男女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年龄> 30岁、教育程度较低的骑行者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在业骑行者发生交通事故率大于在校学生;经常发生轻微创伤的骑行者更易受到交通伤害;有骑行危险行为者交通事故发生率更高;骑车路段机动车较多且车速较快、自行车道被占用是骑行环境较为突出的问题。结论共享单车交通事故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需制定和完善自行车交通安全法规、改善骑行环境、开展安全教育、推广使用头盔等综合措施预防和减少共享单车道路交通事故。

马兴会[2](2021)在《汽车—自行车碰撞事故中骑行人员损伤及头盔防护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绿色出行”倡议的提出,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这种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将共享单车作为短距离出行的一种方式。但由此导致的汽车-自行车碰撞事故频发,无疑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对这一类事故的重视。但是,由于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关法规不健全,骑车人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相对淡薄,且许多地方存在着道路交通规划不合理的现象,致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被迫混行,再加上自行车自身的结构特点,使得交通事故发生时无法为骑行人员和乘客提供有效保护,这些都是导致我国汽车—自行车交通事故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本文首先利用Hyperworks、LS-DYNA等有限元仿真平台,以车速和碰撞位置为变量,设计仿真方案,对THUMS人体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具体来说,依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入调查系统(NAIS:National Automobile Accident In-depth investigation System)数据库、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China In-depth Accident Study)数据库对汽车-自行车碰撞事故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关注碰撞位置和碰撞速度的分布,并以此为根据设计试验方案;根据实际测绘得到的数据,利用UG创建自行车三维模型,并经过Hyperworks前处理后生成自行车有限元模型,与汽车有限元模型、调整姿势后的THUMS人体模型整合后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不同工况下骑行人员的损伤情况;其次,利用PROE建立头盔模型,在Hyperworks软件中进行前处理,进而建立起戴有头盔的汽车-自行车-骑行人员碰撞仿真模型,研究戴头盔前后骑行人员头部损伤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头盔对头部的防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自行车骑行人员损伤程度与汽车车速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速度增加,反映人体损伤的评价指标显着增大;由头部评价指标可以看出,汽车车速的变化对头部损伤影响较大,且头部在碰撞事故中更易受到伤害,造成严重的人员损伤;由胸腹部评价指标可以看出,碰撞位置对胸腹部损伤程度影响较大;由下肢评价指标可以看出,所进行的试验中下肢均有骨折的风险,说明碰撞事故中易造成下肢骨折的现象,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下肢加以防护。戴头盔后的自行车骑行人员的颅内压力、颅骨等效应力均显着减小,但头部皮肤塑性应变依旧会随着汽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可见头盔对头部皮肤塑性应变的防护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对碰撞事故中我国易受伤害道路使用者的损伤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汽车-自行车碰撞事故中骑行人员的防护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李晓艺[3](2021)在《音乐因素对驾驶员情绪及驾驶行为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由于随着大力促进我国建成富有中国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小康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为了有效促进社会各族人民社会财产、公共生活服务质量以及物质生活保障服务水平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各项事业呈现出一片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但与此同时,道路交通事故、安全隐患问题越来越严重,交通安全重大隐患凸显。交通事故频发,不仅带来了人员的伤亡,也产生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人的风险因素仍然是目前最影响我国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在驾驶机动车辆行驶的整个过程中,驾驶员行为决定了车辆的运动状态,而驾驶员情绪作为驾驶员对于环境感知的反馈量,往往会影响驾驶员的认知、辨识和行为方式。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究如何使驾驶员保持中立情绪,调节、舒缓、修正驾驶员过正面和过负面的情绪,在未来的道路安全研究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论文的创新点有以下三点:1.从驾驶员感受不同音乐元素影响的情感出发,采用定量分析的原则,引入心理效应量概念,以建立效应量计算模型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音强、音高、音长、节奏等因素对于驾驶员情绪的影响。以较为直观的数字,将驾驶员的直观感受表征出来,为研究音乐对于驾驶员情绪及行车安全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2.利用City Engine、Blender、Open DS、Unity3D等软件搭建场景,采用控制单一变量的原则,尽量除了音乐因素外,没有外界的其他因素对于驾驶员造成干扰。通过比较不同音乐因素影响下,驾驶员行驶轨迹的不同,找到音乐对于驾驶员情绪转变的影响。当车辆检测检查到汽车驾驶员情绪出现不良情绪时,及时综合利用汽车音乐进行调整情绪转化演变驾驶员不良情绪为交通中立人员情绪,进而有效减少因人员情绪发生问题而直接引起的道路交通安全发生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3.利用设备进行二次模拟数据模拟仿真,通过运用SPSS模拟软件系统进行模拟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过程,探究音乐因素对于处于非驾驶状态、驾驶状态、中立情绪和非中立情绪下对驾驶员不同的情绪变化影响和驾驶行为影响。

韩怡康[4](2021)在《非接触式多波长路面状态检测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对于社会生产、生活与经济来说,交通运输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交通运输会因遭遇恶劣路况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研制一套路面状态识别设备意义十分关键。目前国内在对道路表面状态监测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进口设备价格昂贵,无法普及使用。本文采用了非接触式中红外反射式测量系统对路面进行状态识别检测。旨在为交管部门提供路况状态信息,让路面清理和维护工作展开变得便捷和智能。首先,针对红外反射式方法对路面状态测量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根据红外光在冰、雪、水与沥青路面的光谱折射率、光谱反射率及光谱吸收率特性,选择合适波段的红外波长激光器与探测器,结合基于吸收的多波段主动光源测量原理,选择三种波长的红外光入射待测路面,待测路面的反射光强会有差别。根据三波长激光反射回来的光电信号比值等特征量求出各路面状态的阈值范围,实现对冰、雪、水和沥青四种路面状态的识别。跟据不同路面覆盖物厚度不同,反射回来光强不同的特性,对路面覆盖物厚度判定,得出厚度估算结果。其次,根据路面状态检测实际需求设计了道路状态检测硬件系统,硬件系统包括光路系统、控制模块、信号处理电路和中转站。光路系统设计了反射式光学系统,旨在保证光路完整性、减少外界光干扰和降低损耗;控制模块负责对三波长激光信号进行分时控制;信号处理电路主要负责对探测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提取和采集,系统采用锁相放大技术实现对微弱电信号的提取,数据采集卡实现A/D转换;中转站使用嵌入式工控板PC104负责上位机对数据的接收和远程通信工作。最后,对路面状态检测系统进行软件设计、系统标定和测试工作。设计了系统标定程序和最终测量程序,负责系统信号采集、计算和远程通信工作;系统标定是通过大量实验对测量路面状态和厚度制定一个识别和计算标准;为了验证系统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实际路面进行测试,光路、电路以及无线通信运行正常,设计达到预期目标,能够对冰、雪、水和沥青路面区分和厚度显示。

郝肖天,梁国武,郭涛[5](2020)在《浅议道路交通安全犯罪的社会治理分析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交通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管控是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整体向好、推进交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交通肇事是伴随着交通工具现代化而呈现出来的一种频发性犯罪,由于这种犯罪是一种过失犯罪,道路里程逐年增长,机动车保有辆不断增加,当车辆、行人与道路还处于不完全综合管控状态下,交通肇事现象发生则不可避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阻碍经济的发展,交通肇事犯罪成为社会焦点所在,遏制交通事故发生刻不容缓。

刘栋[6](2020)在《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开放性、人口流动性、社会利益多元性、治安环境复杂性等因素的增强,公安机关面对的执法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治安管理和犯罪防控难度日益加大。派出所是公安工作的最前沿阵地,是基层公安工作综合战斗实体,在公安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派出所民警在执法中遭受暴力抗法、恶意袭警、诬告陷害等不法侵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执法权威不断遇到挑战,挫伤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自信,影响了派出所工作的有效进行。如何切实保护派出所民警的执法权益,弘扬人民警察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正气,建设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确保一方稳定、维护一方平安,已成为派出所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论文以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为主要对象进行执法权益保护对策研究,开篇介绍了选题的背景,阐述论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搜集归纳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从法理角度探讨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的概念和内涵,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为执法权益保护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对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的人员情况方面、日常工作方面、执法权益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现状和典型案例,查找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过程中遭受不法侵害,树立执法权威,维护法律尊严。针对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存在派出所领导缺少担当意识、没有具体可操作性的执法细则、袭警量刑明显过轻、媒体和社会对警察期望值过高、现行法律法规对民警执法权益保护不足、民警执法维权工作开展困难等问题,造成民警不想执法、不敢执法、不愿执法、不知该如何执法、不能全身心执法、不会认真执法等现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总结了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受侵犯的原因:从派出所方面;民警自身方面;人民群众满意度方面;社会环境方面。结合浦东新区派出所实际,并借鉴国外警察执法权益保护制度的经验,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内部保障机制、加强基层派出所建设、创造良好执法环境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保护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的对策,为派出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民警执法权益提供借鉴,促进派出所民警在今后执法中依法行使职权。

李晓敏,徐勇,朱其祥,胡超凡,张超[7](2020)在《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的预防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于我国交通系统不够完善等因素,在高速公路上出现的交通事故也愈发增多,其中以二次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最大。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查询等途径,深度分析出导致高速二次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成因,并对此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的智能预防系统,其中终端显示系统以GIS地图方式直观反映到各种显示端,使高速公路上其他车辆全方位获得事故信息,制定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李振明,康家宁,苗建楠,朱建芳[8](2019)在《高速公路二次事故中驾驶人不安全行为原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高速二次事故原因,指出事故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高速公路事故的调研分析,发现高速公路二次事故占比居高,结果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这与驾驶人不安全行为直接相关。据此,以浙江省的高速公路交通运行情况为例,调研了近5年的二次事故477起,从驾驶人行为的角度,分析二次事故的成因与特点。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根源原因。结果 (1)二次事故占高速公路总事故的36%;(2)后车疲劳驾驶、人员下车、未设警示标志为二次事故前三位原因,占二次事故比例83.3%;(3)驾驶人不安全行为是二次事故直接原因;缺乏事故现场处置是二次事故间接原因。结论基于驾驶人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提出监管组织应采取的干预措施,强化车辆组织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提升驾驶人的行为安全和应急行为能力,预防和减少二次事故的发生,以实现平安交通的目的。

鲁洋洋[9](2019)在《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事故致因链得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均可以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研究国内外的重大安全事故数据资料显示,绝大部分的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在我国,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小微企业占据了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从2016年新三板公司规模来看,大中型企业数量占6%,中型企业占31%,小型企业占比超过60%。),事故发生率高,员工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从对小微企业事故统计分析看出,人的因素导致发生的事故占了80%以上。尽管在我国近些年来的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实践中,不断加大了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企业的也更加重视和关注人的不安全行为,行为观察方法也被一些实力较强的大中型国企所应用,但从安全研究的角度来说,与西方一些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相比,小微企业对行为安全重视程度和运用程度远远不够。本文从国内外文献对不安全行为的综述研究入手,分析、归纳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继而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对189家小微企业的651名一线员工、420名管理层开展问卷调查,运用Spassau对问卷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原因进行归纳;然后基于行为“2-4”模型(“2-4”模型中的2是指事故发生的两个原因:组织行为、个人行为,4是指事故原因分为4个阶段:指导行为、运行行为、习惯性行为、一次性行为,对应4个原因:根源原因、根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分析了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原因:一次性行为的原因、习惯性行为原因、安全文化原因、组织管理原因。研究表明: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直接原因(一次性行为原因)是员工的心理的异常和生理的反常;间接原因(安全习惯方面的原因)是员工的安全方面的常识和理论实践知识极其缺乏、安全方面的思想和行为意识很不够、日常工作中的形成的安全操作习惯不够良好;根源原因(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原因)是小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极其落后,大部分小微企业安全文化是严重缺失的;根本原因(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方面的原因)是小微企业安全组织结构不完善、不科学以及由此形成的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十分欠缺和管理行为的不当。本文结合行为“2-4”模型理论,提出了解决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四个方面的预防对策,首先是加强安全检查和目视化管理控制个人不安全动作;其次是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习惯性控制;再次是完善小微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安全管理体系;最后是加大小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力度,以期为我国小微企业控制员工不安全行为,预防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安全事故提供相应指导。

李振明,康家宁,苗建楠,朱建芳[10](2019)在《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的高速公路二次事故成因与应对措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高速公路事故的调研分析,发现高速公路二次事故比率仍居高位,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较大的影响。现以浙江省为例,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将高速公路运行视作为一个闭环系统,分析二次事故的成因与特点,研究二次事故发生的规律。首先明确了高速公路的监管组织、车辆组织以及驾驶员个人行为要求,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根源原因。查找出组织和个人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监管组织应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强化车辆组织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提升驾驶人应急行为能力,将有效减少二次事故的数量,实现平安交通的目的。

二、山区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其预防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区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其预防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南宁市共享单车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2.2不同特征骑行者相关交通事故发生情况(表1)
    2.3 骑行经历对骑行相关交通事故影响(表2)
    2.4 骑行行为对骑行相关交通事故影响(表3)
    2.5 骑行相关交通事故影响因素(表4)
3 讨论

(2)汽车—自行车碰撞事故中骑行人员损伤及头盔防护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事故形态分析
        1.2.2 事故重建及仿真研究
        1.2.3 为保护弱势道路使用者所使用的防护方法
    1.3 损伤机理及评价指标研究
        1.3.1 头部损伤机理及评价指标
        1.3.2 胸腹部损伤机理及评价标准
        1.3.3 下肢损伤机理及评价标准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统计分析
    2.1 相关碰撞事故数据的统计分析
        2.1.1 交通冲突影响分析
        2.1.2 碰撞位置分析
        2.1.3 碰撞车辆类型分析
        2.1.4 汽车-自行车碰撞速度分析
        2.1.5 人员损伤情况分析
    2.2 本章小结
3 整车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 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3.1.1 有限元分析理论
    3.2 自行车有限元仿真模型
        3.2.1 自行车的基本数据
        3.2.2 网格划分与材料属性
        3.2.3 部件连接与接触设置
    3.3 汽车有限元模型
    3.4 THUMS人体有限元模型
        3.4.1 THUMS人体模型简介
        3.4.2 THUMS模型姿态调整
    3.5 边界条件及相关参数设置
    3.6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3.6.1 典型事故案例介绍
        3.6.2 事故重建
        3.6.3 典型碰撞案例仿真结果
    3.7 本章小结
4 仿真试验中骑行人员损伤特性分析
    4.1 仿真试验的设计
        4.1.1 变量参数的选择与试验方案的设计
        4.1.2 仿真试验结果
    4.2 相关变量对人员损伤特性的影响分析
        4.2.1 速度对骑行人员损伤的影响
        4.2.2 起始碰撞位置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头盔对骑行人员的防护作用
    5.1 头盔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 汽车-自行车-戴头盔的骑行人员有限元模型建立
    5.3 戴头盔的骑行人员试验设计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学术成果

(3)音乐因素对驾驶员情绪及驾驶行为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音乐因素对驾驶情绪的影响
        1.2.2 情绪变动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
    1.3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趋势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模拟驾驶方案设计
    2.1 方案构思
    2.2 模拟驾驶技术方法
        2.2.1 模拟驾驶的实施方法
        2.2.2 情绪测量方法的选择
        2.2.3 情绪诱发方法的选择
    2.3 模拟驾驶设备
    2.4 模拟对象
3 音乐模型的搭建与验证
    3.1 音乐的元素构成
    3.2 音乐模型的研究现状
    3.3 音乐模型的搭建
4 虚拟仿真模拟仿真系统的搭建
    4.1 驾驶场景分析
        4.1.1 人、车、路、环境特性
        4.1.2 典型路网布局
    4.2 虚拟仿真系统结构
    4.3 虚拟仿真场景设计
        4.3.1 地形的建立
        4.3.2 建筑模型
        4.3.3 车辆建模
        4.3.4 道路建模
        4.3.5 场景天气的设置
    4.4 虚拟仿真系统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4.4.1 道路参数选择阶段交互
        4.4.2 参数交互
        4.4.3 驾驶场景交互
5 音乐因素诱发驾驶员情绪波动及驾驶行为研究
    5.1 模拟仿真研究目的
    5.2 实验一:明确音乐样本
        5.2.1 模拟仿真设计和过程
        5.2.2 模拟仿真数据分析
    5.3 实验二:音乐因素对驾驶员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5.3.1 模拟仿真设计和过程
        5.3.2 模拟仿真数据分析
    5.4 实验三:音乐因素对驾驶员情绪的调节
        5.4.1 模拟仿真设计和过程
        5.4.2 模拟仿真数据分析
    5.5 模拟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
        5.5.1 音乐因素对驾驶员情绪的影响
        5.5.2 驾驶员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6 总结和展望
    6.1 研究工作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非接触式多波长路面状态检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气象传感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接触式气象传感器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非接触式气象传感器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非接触式多波长路面状态检测基本理论研究
    2.1 非接触式路面状态检测技术
    2.2 红外光在不同介质中传输特性
    2.3 介质的近红外光谱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接触式多波长路面状态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3.1 非接触式多波长路面状态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3.2 反射式光路系统的设计
    3.3 激光器与探测器选型
    3.4 分时控制模块
    3.5 555振荡电路设计
    3.6 I/V转换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3.7 微弱信号检测锁相放大器设计
    3.8 数据采集和通信模块
    3.9 电源供电电路设计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接触式多波长路面状态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平台介绍
    4.2 标定程序
    4.3 系统总体程序设计流程
    4.4 各部分程序设计介绍
        4.4.1 串口初始化程序设计
        4.4.2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5 显示界面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整体测试与不确定度分析
    5.1 标定实验
    5.2 定性标定与定量标定实验
    5.3 测量实验及结果分析
    5.4 云平台显示
    5.5 系统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5.5.1 电气系统不确定度
        5.5.2 电压及采集卡测量不确定度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致谢

(5)浅议道路交通安全犯罪的社会治理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交通肇事案件的现状
二、交通肇事案件的特点
    (一)交通事故事发区域、路段相对集中。
    (二)机动车驾驶人、摩托及电动车驾驶人违法现象凸出,行人违法行驶数量增高。
    (三)肇事车辆多样化、营运货车及小型轿车占比较大。
    (四)单方事故有增多趋势。
    (五)二次辗压事故比重不断提升。
    (六)肇事后逃逸案件时有发生。
    (七)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数额较大。
三、交通肇事的原因分析
    (一)道路情况比较复杂,为行车安全带来较大风险。
    (二)管理整治欠缺,为事故当事人提供了侥幸的心态。
    (三)刑罚力度不够,威慑力不足。
四、交通肇事案件的社会危害性
    (一)交通肇事案件损失后果极其严重。
    (二)司法成本加大、浪费大量的司法资源。
    (三)社会综合治理成本加大,信访矛盾突出。
五、交通肇事综合治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道路建设力度,完善道路设施。
    (二)加强监管,突出打击合力。
    (三)加强部门协作,实施综合管理。
    (四)强化内部监管,加大教育力度。

(6)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保护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保护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派出所民警的定义与职责
        二、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 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保护的理论基础
        一、人权理论
        二、破窗理论
        三、激励理论
第二章 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保护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情况
        一、浦东新区派出所概况
        二、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现状
    第二节 问卷数据概述
        一、人员情况方面
        二、日常工作方面
        三、执法权益方面
    第三节 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对民警维权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澄清正名通报机制
        二、民警维权保障机制
        三、律师法律服务机制
第三章 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派出所领导缺少担当意识
        二、没有具体可操作性的执法细则
        三、袭警量刑明显过轻
        四、媒体和社会对警察期望值过高
        五、现行法律法规对民警执法权益保护不足
        六、民警执法维权工作开展困难
    第二节 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受侵犯的原因
        一、派出所方面
        二、民警自身方面
        三、人民群众满意度方面
        四、社会环境方面
第四章 国外警察执法权益保护制度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警察执法权益保护的经验概述
        一、使用暴力的合法性
        二、执法权威的绝对性
        三、应对袭警的强硬性
        四、组织机构的健全性
        五、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六、福利待遇的优越性
    第二节 国外警察执法权益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一、建立独立的警察维权机构
        二、袭警罪的单独立法
        三、建立实战性教育培训
        四、建立符合我国警察职业特征的福利待遇制度
第五章 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一、立法上增加针对性
        二、执行上注重可行性
        三、出台正当执法依法免责
        四、増强法律法规操作性
    第二节 建立内部保障机制
        一、建立维权协调监督机制
        二、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三、建立从优待警机制
        四、建立警情分流机制
        五、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第三节 加强基层派出所建设
        一、派出所领导敢于担当
        二、明确派出所自身职能
        三、解决派出所警力不足
        四、提高民警执法素质
        五、做好民警职业规划
        六、落实执法装备保障
    第四节 创造良好执法环境
        一、严惩侵害民警执法权益行为
        二、正确对待群众投诉
        三、加强对民警及其家人保护
        四、建设和谐警民关系
        五、加强与媒体沟通
        六、建立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保护的问卷调查
致谢

(7)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的预防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高速公路中二次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2.1 驾驶员自身原因
    2.2 事故现场安全警示不到位
    2.3 恶劣天气影响
3 高速公路中二次交通事故的预防系统
    3.1 系统组成
    3.2 子系统设计与原理
        3.2.1 灰度内方差计算系统
        3.2.2 电子标签传输系统
        3.2.3 终端展示系统
4 结 论

(8)高速公路二次事故中驾驶人不安全行为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速公路二次事故与“2-4”模型
    1.1 高速公路二次事故
        1.1.1 高速公路二次事故的含义与形成
        1.1.2 高速公路二次事故的特点
        (1)偶合性
        (2)阻滞性
        (3)时间性
    1.2 事故致因“2-4”模型
2 高速公路二次事故现状
    2.1 高速公路二次事故发生率
    2.2 驾驶人不安行为特征分析
    2.3 甬台温宁波段“7.29”二次事故案例
        2.3.1 事故概况
        2.3.2 事故“2-4”模型分析
        1、驾驶人不安全行为
        2、车辆组织行为分析
3 高速公路二次事故预防措施
    3.1 组织行为干预
        3.1.1 强化监管组织执法能力的提升
        3.1.2 依法对事故车辆组织进行处罚
        3.1.3 开展全社会安全知识一体化宣传
    3.2 驾驶人的行为干预
        3.2.1 强行撤离干预
        3.2.2 移动可视情报板警示干预
        3.2.3 基于VR体验式安全培训
4 结论

(9)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
        二、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是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首要和主要原因
        三、行为安全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
        四、小微企业的界定
    第二节 研究主要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主要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国内外对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内外对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成因的研究综述
        一、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综述
    第二节 基本概念
        一、不安全行为概念
        二、不安全行为分类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事故致因链
        二、事故归因论
        三、安全累积原理
        四、行为控制理论
        五、行为动机理论
第三章 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表现与成因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对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调查和访谈情况
    第二节 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问卷设计方法
        一、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二、问卷的样本概况
        三、问卷的检验与分析
    第三节 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一、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表现和影响因素的因子命名和提取
        二、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表现和特征分析
        三、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理论的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成因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行为安全“2-4”模型
    第二节 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的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成因的分析和案例研究
        一、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的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成因的分析
        二、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下对42家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原因分类与统计分析
        三、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的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成因典型事故案例研究
第五章 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理论的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预防对策
    第一节 加强安全检查和目视化管理控制个人不安全动作
        一、加强目视化管理
        二、开展安全检查和考核
    第二节 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标准作业程序控制习惯性行为
        一、实施分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二、采取有效的安全培训方式
        三、加强安全习惯控制
    第三节 安全文化建设
        一、小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二、小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
        三、小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培训手段
        四、小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载体
    第四节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一、完善企业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二、落实岗位安全管理
        三、建立合理奖惩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四、山区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其预防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南宁市共享单车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 王珂,陈日明,王晓敏,黄璐瑶,马静兰,黎秋婷,刘金玲,杨莉. 中国公共卫生, 2021(11)
  • [2]汽车—自行车碰撞事故中骑行人员损伤及头盔防护性能研究[D]. 马兴会. 烟台大学, 2021(09)
  • [3]音乐因素对驾驶员情绪及驾驶行为影响[D]. 李晓艺.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 [4]非接触式多波长路面状态检测系统的研究[D]. 韩怡康.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5]浅议道路交通安全犯罪的社会治理分析及对策[J]. 郝肖天,梁国武,郭涛. 法制博览, 2020(27)
  • [6]浦东新区派出所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对策研究[D]. 刘栋.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7]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的预防系统研究[J]. 李晓敏,徐勇,朱其祥,胡超凡,张超. 现代信息科技, 2020(06)
  • [8]高速公路二次事故中驾驶人不安全行为原因分析[J]. 李振明,康家宁,苗建楠,朱建芳. 人类工效学, 2019(06)
  • [9]小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 鲁洋洋. 安徽财经大学, 2019(03)
  • [10]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的高速公路二次事故成因与应对措施分析[A]. 李振明,康家宁,苗建楠,朱建芳. 事故预防与灾害防治的理论与实践, 2019

标签:;  ;  ;  ;  ;  

山区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及预防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