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湖水体功能及其水污染防治对策

云龙湖水体功能及其水污染防治对策

一、云龙湖水体功能及其水污染防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秀霞[1](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水污染治理研究 ——以X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学[2](2020)在《我国南部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城市水体急需治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该地区城市水环境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进行总结,对其污染成因与影响因素进行解析,提出该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及分步分阶段技术路线图。我国南部地区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全部地区。该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年降雨量几乎是全国的2倍;人口密集,城镇化率高,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6%,人口约占全国的15%;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并重,人均收入几乎是全国的2.3倍,但区域发展非常不均衡。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城市总体水质达标率为63%,城市水环境总体污染严重。从时空特征分析,该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存在显着的时空特征,大部分城市新老城区之间也表现出较强的污染空间特性,主要与汛期降雨、人类活动和排水体制有关。空间因子分析与与污染源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城市污染主控因子为氨氮、总磷和溶解氧,主要污染来源为城市降雨径流、生活排污、工业排污和老城区合流制溢流。在该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和污染问题的基础上,筛选出适用于该地区不同城市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水环境污染削减负荷分配模型和城市河流生态流量核算方法;依据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分类表单,选取适用于该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评估该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后的方案效益,给出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结合现有的城市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及预期,提出近期与中长期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本研究成果对于该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总体调控、水环境质量改善意义重大,可为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或类似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

曾娜[3](2020)在《广东省河长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文中提出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背景下,河长制是一项首创于地方而后在全国得到推广的管理水资源的制度,在不同的地方有何不同的实施效果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优化,这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在搜集和整理现有河长制相关文献和利用水环境治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查研究,对广东省河长制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广东省河长制尽管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广东省在现有河长制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运动式”治理缺乏长效机制,河长制考核机制流于形式,河长制下工程督查督办不力,以及政府间的沟通合作不足等问题依旧存在。研究中发现上述问题主要是由于河长制中人治作用影响,公众和企业参与力度弱与河长制信息化保障措施不足等原因所致,为更好地发挥广东省水流域治理的作用,为此通过国内外案例的借鉴和比较分析湖南湘潭非政府组织中介性、西欧莱茵河法制建设、浙江绍兴与江苏无锡政企合作以及太湖与鄱阳湖生态环境补偿技术平台的成功经验。针对广东省河长制存在的问题,从引导培育社会组织、加强公众参与,构建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健全考核机制、增加激励作用,完善法制建设、构建长效机制以及提升科学技术、加强保障措施等方面来完善广东省河长制对策。

邬丽姗[4](2020)在《内江市黄河镇水库营养物质污染特征及源解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湖库型水源地换水周期长,富营养化风险较大,阻断营养物质输入是解决湖库富营养化问题的前提,氮、磷、有机质是湖库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质,识别营养物质来源是阻断和控制污染的关键。因此,对氮、磷、有机质来源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源解析,并针对性的实施阻断和污染控制措施显得尤为迫切。为有效控制湖库富营养化,该研究以典型湖库型水源地-内江市黄河镇水库为例,开展了黄河镇水库营养物质污染特征及源解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室内室外实验,在水库流域的尺度上(入库河流、水库水、地下水),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系统探究了营养物质(氮、磷、有机质)的污染分布特征。结果显示,TN、TP、TOC超标,主控因子为NO3--N、TP、DOC,将其作为后续源解析的研究对象。氮素、磷素污染关键期为丰水期,有机质污染关键期为枯水期。入库河流的污染关键区为中游,环境特征为岸边居民集中、污水散排;地下水的污染关键区为D1~D3和D7~D11区域,环境特征为居民集中、生活和畜禽粪便污水下渗;水库水污染关键区为西北和东南区域,环境特征为浅水区域、靠近库尾,有机垃圾、污水散排严重。(2)根据氮素的污染分布特征,筛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测定硝酸盐氮氧同位素,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定性识别了氮素的污染来源,结合SIAR模型运行程序后,定量识别氮素污染源。结果显示,丰枯期NO3--N污染源贡献率最高均是生活污水,并呈现出时空差异性。丰水期生活污水、粪肥、大气降水、土壤有机氮、化肥贡献率分别为40.3±13.17%、21.72±12.80%、15.85±3.30%、13.67±9.89%、8.46±7.31%。枯水期生活污水、粪肥、土壤有机氮、化肥、大气降水贡献率分别为30.53±12.13%、29.81±16.41%、27.64±13.51%、9.70±6.89%、2.32±1.74%。丰枯对比可知,生活污水是氮素污染的主要来源;丰水期大气降水贡献率高于枯水期,土壤有机氮贡献率低于枯水期,原因是丰水期雨水径流量高于枯水期,枯水期农田作物有机残体及微生物代谢产生。(3)考虑到磷素的污染分布特征,通过现场调研和统计年鉴资料初步识别了磷素污染源,采用污染物排放系数法结合室内模拟试验对磷素各污染源的排放负荷及贡献率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农村散排污水排放、畜禽养殖污水排放、农田径流污染排放磷负荷分别为3.69 t/a、15.38 t/a、2.85t/a、4.92 t/a,通过室内试验模拟得出底泥的磷释放量为1.62 t/a。因此磷素污染源中贡献最大的为农村散排污水,占磷总负荷的54.04%;其次为农田径流污染、城镇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水、底泥释放,占比分别为17.29%、12.97%、10.01%、5.69%。(4)在有机质的污染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测定代表性水样的荧光光谱,结合PARAFAC模型对三维荧光光谱实测数据进行模拟,探究了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分构成、空间赋存差异信息及光谱特征值,定性识别出DOM的污染来源,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污染源的贡献。结果表明,黄河镇水库水体中大部分DOM的来源为陆源输入,丰、枯水期对水体的贡献率分别为77.02%、82.39%;少部分DOM来自于与浮游植物和微生物降解相关的自生源,丰、枯水期贡献率为10.90%、17.61%。因此,陆源输入是黄河镇水库溶解性有机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水体有机物营养物质贡献较大,而内源是影响类蛋白质有机物分布的关键因素,虽然其贡献率较陆源低,但其影响也应予以重视。(5)基于湖库型水源地(以黄河镇水库为例)营养物质污染分布特征和源解析的研究成果,在水库流域的尺度上,考虑营养物质的内源和外源,从污染源头控制和污染修复治理两个方面提出了营养物质污染的控制对策及措施。研究成果可为后续营养物质的阻断和富营养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为同类型水源地营养物质的源解析研究及污染控制提供参考和示范。

朱月贵[5](2019)在《徐州市河长制实施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河长制作为新的管理制度,相应的理论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未理顺的关节。因而如何将河长制打造成长效管理制度,仍存在许多值得研究分析的地方。徐州市在学习全省近十年河长制工作经验基础上,建立起符合地区特征的河长制,但是制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作者希望通过分析徐州市河长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徐州市河湖水治理形势非常复杂,在学习和实行“河长制”近十年时间里,徐州市河长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效果。徐州市明确了河长办职责的,配套以完善的协调联合机制,有效整合了河长制工作各成员部门,做到职能统筹划分,实现流域和区域治理的结合模式;河长办重点安排了“水污染防治、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工程管护、水环境治理、水文化建设、水生态修复、水制度创新”八个方面工作任务,均取得了较好的治水管水成效。然而通过工作现状分析,也反映出徐州市河长制工作组织体系面临着人员能力局限、人员角色多元化矛盾、缺乏专业人员等困境;工作任务职能分工层面存在不同部门管理范围界定不清、职能任务分工不够顺畅、河长办协调机制不具体问题;工作方式存在工作经费不足、考核方法不完善、公众监督的缺位、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差等问题,都会制约到河长制的积极作用,影响到水环境综合治理和良好河湖生态环境建设。针对徐州市河长制工作现状分析结果,本文作者通过总结前文国内外河湖治理成功经验,以整体性治理为理论依据,从徐州市河长制工作组织体系、工作任务职能分工、工作方式三个大层面出发,提出徐州市河长制工作改革方向,主要包括加强河长制相关业务的培训,提高公众意识;合理选配河长制专业人才,提高专业水准;优化河长制工作组织结构形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立法工作、加强涉水执法;采用组织论进一步完善徐州市河长制工作职能任务分工;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树立多元治理目标,提高决策水平;加大社会群体、公众力量参与度;旨在实现徐州市河湖的长效治理。

王新茹[6](2019)在《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认为人类对于污染的治理从未停息,现如今农业面源污染以其独有的隐蔽性已接踵而至且愈演愈烈,其危害性和治理的复杂性远比表面所见更加严峻。山东省以其发达的农业生产已日趋成为全国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但背后所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加剧已经不容忽视。在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的同时,想要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必须有完善的立法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本文首先在绪论中介绍了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背景及重要意义;第二章中阐释了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况。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含氮、含磷等有机物、农药、其他化学性质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或通过土壤下渗等方式进入水体从而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其具有不稳定性、随机性、非集中性、难以发现性和不易监测的特征;本文通过城乡环境正义和代际环境正义两方面来论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理论基础;此外,对目前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及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其次,分析了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不足并论述了国外立法的可借鉴之处。现存的问题包括:缺少单行立法、现有法律制度的立法理念陈旧、法律规定内容的操作性和协调性差、环境法律责任缺少民事责任及刑事责任的规定;可借鉴之处包括:各类污染源的防治法律细致且完备、制度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强、法律强制与经济刺激并举、扩大公民知情权,鼓励公众参与、细化责任追究制度。最后,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山东省省情的基础上,构建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单行立法,具体内容包括:确立绿色、协调、可持续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由预防为主原则、经济刺激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构成;基本制度分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预防性制度和治理性制度两个方面,主要包括污染源减排、其他预防性法律制度、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制度、多方协调监控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制度。

杨健[7](2020)在《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研究 ——以台州市路桥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面临的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障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本文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视角,以台州市路桥区的水环境治理为例,介绍了该区水环境的基本情况及前期治理情况,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系统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全面分析了当前路桥区水环境治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参照国内外水环境治理的典型案例,结合作者近年从事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从“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共治的角度,提出“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强化市场的调节作用”、“发挥社会主体的推动作用”等三方面对策建议。在学术层面,本文充分结合中国国情,开展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应用研究,进一步推动了该理论的本土化;将多中心治理理论具体运用到水环境治理领域,使理论的实践化有了更加深厚的基础和经验借鉴;在实践层面,本文强调了水环境治理中规划引领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在市场机制运用上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建议,在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些都为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本土化及其应用研究,为其他地区的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刘勇杏[8](2019)在《西北地区河长制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咸阳市河长制实践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是五大自然资源之一,主宰着生命的生长和生存,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是无可替代的重要资源。目前,我国的水安全呈现出严重的问题,水生态损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尤其突出。特别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部分河流的过分开发利用已经超出了其水环境承载能力,造成湖泊萎缩、河流干涸,生态功能下降;在个别地区废污水排放量仍然很高,超过了水功能区吸纳污水的能力;一些地区存在河道被侵占、湖泊萎缩、非法开采砂石、河道内胡乱倾倒垃圾等现象,严重影响江河湖泊的防洪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的发挥。2016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制在探索了十多年后,终于从局部走向了全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流域水环境治理新路径。但河长制取得的经验大部分来自水系、河网密布的东南部地区,而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河流较少,水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所以对西北地区开展河长制研究更有必要。本文以咸阳市为例,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探讨了西北地区河长制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以期提出相应的对策,推动西北地区河长制工作有效开展。咸阳市从2017年开始推行河长制,在基础工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建设、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组织队伍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足,专业性治理与行政型治理尚未协调,河长治河尚未形成协同治理,信息管理系统规划建设参差不齐,考核与问责过程存在困难公众参与度以及监督不够等方面的问题。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河长制或河流治理的经验得出了对我国西北地区实施河长制的启示,最后提出了完善西北地区河长制的对策,即加强河长制法律制度的适度建构、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强化考核问责、建立健全河长制监督体系、加强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李屹[9](2019)在《目标与容量控制相结合的海河干流水质适应性管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天然径流短缺和闸坝控制等因素影响,海河干流已然成为典型的人工水位控制的缓滞流景观河道,近年来发生了藻华爆发、暴雨后水质恶化等一系列水环境与景观问题。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包括海河干流在内的河湖水体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目标。作为天津市的最重要景观河流及备用水水源地,海河干流的水质保持与改善将是天津乃至全国水十条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海河干流流域急需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基于断面水质达标的流域污染源(点源及非点源)负荷管控方案。该论文基于GIS技术进行了控制单位划分,并按调水期(4~11月)和非调水期(12~3月)分别进行点源和非点源的水污染负荷输入与水环境容量计算,以容量总量控制为核心提出了海河干流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管控方案,从而为海河干流流域的水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支撑。工程博士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基于近年来天津市污染源调查结果进行了海河干流不同控制单元污染排放与入河量核算,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入河量下游段最高,分别为:2518.07 t/a、380.32 t/a、638.10t/a、31.51 t/a。非点源污染入河量核算结果表明,CODCr、NH3-N、TN、TP入河量中游段最高,分别为5633.44 t/a、141.75 t/a、328.48 t/a、86.87 t/a。暴雨径流输入是非点源污染入河负荷中最主要的贡献源。(2)综合调水期一维河流水质模型、非调水期水库水质模型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海河干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水环境容量核算结果表明,在调水期,由于有固定外调水量输入,海河干流CODCr、NH3-N、TN、TP的理想水环境容量分别为36477.07 t、935.89 t、833.81 t、97.92 t。在确保断面达标前提下,海河干流汇流段、上游段、中游段、下游段控制单元污染负荷削减率应达到27.8%、84.87%、90.96%、23.17%;在非调水期,海河干流CODCr、NH3-N、TN、TP的理想水环境容量分别为415.98 t、10.44 t、0.44 t、2.09 t,点源污染输入负荷远超理想水环境容量。在确保断面达标前提下,海河干流汇流段、上游段、中游段、下游段控制单元污染负荷削减率应分别达到94.18%、96.49%、89.61%、96.81%。(3)以容量总量控制为核心,提出海河干流各控制单元陆域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及水质适应性管理方案。海河干流的水质目标适应性管理主要包括问题识别、方案设计、方案执行、监测评估、方案调整等五个阶段,尤其是在管理实践中要对方案实施结果进行及时监测评估,并通过反馈适时调整水质改善目标和具体方案。海河干流水质改善应重点通过工程/管理措施进行外源性营养负荷削减,同时考虑与周边水系的联通与水力调度,并兼顾水体生态修复与藻华应急处理。该工程博士论文研究的目标与容量控制相结合的海河干流水质适应性管理方案成果,已经被天津市生态环境局采纳,并在《天津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的第二部分防治任务中应用,辅助制定污染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染治理方案。

姚青[10](2019)在《赤壁市陆水湖水污染协同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陆水湖又名陆水水库,上游流经三县一市,在赤壁市汇聚形成陆水湖。近年来,陆水湖水污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对流域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陆水湖既分属地方政府管辖,也由特定的流域管理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代为行使流域水资源管理职能。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更多的只要求对本地的环境负责,赤壁市作为下游河段区域,治污实践中上下游利益不对等、污染相互转嫁,治理主体分心乏力,权责不清,无法形成高效、科学、统一的管理机制。作为长江水利委员会直管的湖泊之一,陆水湖所面临的水污染治理困境是跨域、跨机构协同治理下的典型缩影。陆水湖水污染协同治理研究中的“协同”主要体现在: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之间、地方环保与水利部门之间。本文从以上三个角度进行展开,采取跨学科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运用湖泊水污染协同治理理论,沿着“现状—原因—对策”的逻辑主线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跨域治理理论提供借鉴,也为今后类似的跨域、跨机构河湖水污染协同治理提供参考。本文结构包含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交代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湖泊水污染协同治理理论,研究的意义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为陆水湖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包括陆水湖水污染现状、陆水湖水污染协同治理机制的形成和陆水湖水污染协同治理措施分析。第三章从协同治理主体、流域立法和协同治理机制方面分析陆水湖水污染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则是日本和美国水污染治理成功经验的借鉴。第五章是在尊重客观存在的各类水污染治理措施、制度禀赋的约束下,对陆水湖水污染协同治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云龙湖水体功能及其水污染防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龙湖水体功能及其水污染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南部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和综合整治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1.2.2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研究进展
    1.3 课题来源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概况及污染特征解析
    2.1 我国南部地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降雨特征概况
        2.1.3 人口经济概况
        2.1.4 基础设施概况
        2.1.5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分类
    2.2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现状
        2.2.1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资源现状
        2.2.2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质量现状
        2.2.3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污染物排放量
    2.3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解析
        2.3.1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河流污染时空特征
        2.3.2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内湖污染时空特征
        2.3.3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时空特征解析
    2.4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关键因子识别和成因解析
        2.4.1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关键因子识别
        2.4.2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源解析
        2.4.3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诊断
    2.5 本章小节
3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
    3.1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编制方法
        3.1.1 方案编制指导思想
        3.1.2 方案目的及适用范围
        3.1.3 方案编制原则与依据
        3.1.4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的确定
        3.1.5 方案编制的步骤与方法
    3.2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环境目标的确定
    3.3 城市水环境容量及污染物削减负荷分配
        3.3.1 计算方法及分配模型的选取
        3.3.2 水环境容量方法比选
        3.3.3 污染物负荷削减分配模型比选
        3.3.4 实际案例
    3.4 城市水环境生态流量核算
        3.4.1 生态流量核算方法选取原则
        3.4.2 城市河流生态流量核算方法
        3.4.3 实际案例
    3.5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方案
        3.5.1 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点源污染控制方案
        3.5.2 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面源污染控制方案
        3.5.3 城市水体水质改善与提升控制方案
        3.5.4 城市节水方案
    3.6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方案效益分析
        3.6.1 经济效益分析
        3.6.2 环境效益分析
        3.6.3 实际案例
    3.7 本章小节
4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4.1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编制方法
        4.1.1 技术路线图编制目的
        4.1.2 技术路线图编制原则与依据
        4.1.3 技术路线图编制方法
    4.2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制定方法研究
        4.2.1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时间轴的确立
        4.2.2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需求和战略任务分析
        4.2.3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未来技术发展重点
    4.3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4.4 本章小节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副导师简介
致谢

(3)广东省河长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比较分析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 可能存在的研究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基本理论阐释
    2.1 相关概念
        2.1.1 河长制
        2.1.2 流域水环境治理
        2.1.3 政府“失灵”
    2.2 基本理论阐释
        2.2.1 协同治理理论
        2.2.2 整体治理理论
第三章 广东省河长制概述
    3.1 广东省水资源环境概述
    3.2 广东省河长制的主要内容
        3.2.1 广东省河长制相关政策文件梳理
        3.2.2 广东省河长制治理的参与主体
        3.2.3 广东省河长制治理的工作机制
    3.3 广东省河长制政策成效概述
第四章 广东省河长制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广东省河长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4.1.1 “运动式”治理缺乏长效机制
        4.1.2 河长制考核机制流于形式
        4.1.3 河长制治理工程监管不力
        4.1.4 政府间跨部门沟通不足
    4.2 广东省河长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人治作用突出,河长工作负荷较大
        4.2.2 公众参与度较低
        4.2.3 企业参与度低
        4.2.4 河长制信息化保障措施不足
第五章 国内外水环境治理实践经验借鉴
    5.1 湖南湘潭市以非政府组织为中介加强公众参与
    5.2 西欧莱茵河流域的法制化建设经验
    5.3 浙江绍兴市和江苏无锡市的政企合作经验
    5.4 我国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研究构建生态环境补偿技术平台
第六章 优化广东省河长制的对策建议探索
    6.1 引导培育社会组织,加强公众参与
    6.2 构建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机制
    6.3 健全考核机制,增加激励作用
    6.4 完善法制建设,构建长效机制
    6.5 提升科学技术,加强保障措施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内江市黄河镇水库营养物质污染特征及源解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湖库型水源地污染现状
        1.2.2 营养物质污染特征
        1.2.3 营养物质污染来源
        1.2.4 营养物质源解析方法研究进展
        1.2.5 拟选取源解析方法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营养物质污染特征研究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水文
        2.1.4 土地利用情况
        2.1.5 主要环境问题
    2.2 材料与方法
        2.2.1 采样点布设
        2.2.2 样品采集及处理
        2.2.3 试验方法
        2.2.4 数据处理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水质现状
        2.3.2 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2.3.3 入库河流营养物质时空分布特征
        2.3.4 周边地下水营养物质时空分布特征
        2.3.5 水库水营养物质时空分布特征
        2.3.6 营养物质污染主控因子、污染关键期和关键区
    2.4 小结
第3章 氮素污染源解析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3.1.2 试验仪器及方法
        3.1.3 SIAR模型分析流程
    3.2 硝酸盐氮氧同位素构成及其来源追溯
        3.2.1 同位素组成特征
        3.2.2 分馏效应判断
        3.2.3 NO_3~--N来源定性分析
    3.3 应用SIAR模型定量溯源
        3.3.1 丰水期NO_3~--N来源定量分析
        3.3.2 枯水期NO_3~--N来源定量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磷素污染源解析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城镇生活污水磷排放负荷计算方法
        4.1.2 农村散排生活污水磷排放负荷计算方法
        4.1.3 畜禽养殖污水磷排放负荷计算方法
        4.1.4 农田径流污染磷排放负荷计算方法
        4.1.5 底泥释放磷负荷计算方法
    4.2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磷负荷
    4.3 农村散排生活污水排放磷负荷
    4.4 畜禽养殖污水排放磷负荷
    4.5 农田径流污染排放磷负荷
    4.6 底泥释放磷负荷
        4.6.1 样品采集与处理
        4.6.2 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4.6.3 试验结果
    4.7 黄河镇水库磷负荷
    4.8 小结
第5章 有机质污染源解析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5.1.2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5.1.3 平行因子分析
        5.1.4 主成成分分析
    5.2 水库流域DOM荧光组分特征分析
        5.2.1 丰水期DOM荧光组分特征
        5.2.2 枯水期DOM荧光组分特征
    5.3 各荧光组分强度分布及来源初判
        5.3.1 丰水期组分强度的分布及来源
        5.3.2 枯水期组分强度的分布及来源
    5.4 DOM来源定性识别
        5.4.1 各荧光组分相关性分析
        5.4.2 光谱特征值分析
    5.5 DOM来源定量判断
        5.5.1 丰水期DOM主成分分析
        5.5.2 枯水期DOM主成分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营养物质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6.1 营养物质污染源头控制
        6.1.1 城镇生活污水控制
        6.1.2 农村散排生活污水控制
        6.1.3 农田径流污染控制
        6.1.4 畜禽养殖污染控制
        6.1.5 底泥内源防控措施
    6.2 营养物质污染修复治理
        6.2.1 实施生物生态控制,降低水体污染负荷
        6.2.2 原位覆盖控制技术
        6.2.3 探索库区水体应急控藻和修复措施
    6.3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5)徐州市河长制实施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关于河长制的政策文件综述
        1.3.3 国外相关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内容的总结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2 基础理论
    2.1 河长制相关概念
    2.2 基础理论
        2.2.1 公共资源治理模式
        2.2.2 其他管理理论
3 徐州市河长制实践情况分析
    3.1 推行河长制工作组织结构层面的现状和问题
        3.1.1 河长制工作组织结构层面现状
        3.1.2 河长制工作组织结构形式层面问题分析
    3.2 徐州市推行河长制工作任务职能分工层面的现状和问题
        3.2.1 推行河长制工作任务职能分工层面的现状
        3.2.2 推行河长制工作任务职能分工层面的问题
    3.3 推行河长制工作方式层面的现状和问题
        3.3.1 推行河长制工作方式层面的现状
        3.3.2 推行河长制工作方式层面的问题
4 完善河长制的对策建议
    4.1 河长制工作组织结构形式层面问题对策建议
        4.1.1 加强河长制相关业务的培训,提高公众意识
        4.1.2 合理选配河长制专业人才,提高专业水准
        4.1.3 优化河长制工作组织结构形式,提高工作效率
    4.2 徐州市推行河长制工作任务职能分工层面的问题对策建议
        4.2.1 加快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立法工作、加强涉水执法
        4.2.2 采用组织论进一步完善徐州市河长制工作职能任务分工
    4.3 推行河长制工作方式层面问题对策建议
        4.3.1 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
        4.3.2 树立多元治理目标,提高决策水平
        4.3.3 加大社会群体、公众力量参与度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概述
    2.1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辨析
        2.1.1 概念界定
        2.1.2 基本特征
    2.2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理论基础——环境正义理论
        2.2.1 城乡环境正义
        2.2.2 代际环境正义
    2.3 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概况
        2.3.1 污染的来源及原因
        2.3.2 污染现状
第三章 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及其不足
    3.1 以《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为中心的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3.1.1 《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中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制度
        3.1.2 其他相关法律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规定
    3.2 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分析与评价
        3.2.1 法律制度建设现状分析
        3.2.2 实践效果评价
第四章 国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的借鉴
    4.1 以奖励为基础的自愿参与机制——以美国为例
        4.1.1 以《清洁水法》为代表的自愿参与机制
        4.1.2 自愿参与机制之审视和评价
        4.1.3 基于山东省省情下的可行性分析
    4.2 坚持环保理念为先的协调配套机制——以日本为例
        4.2.1 《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之下的系列配套法律法规
        4.2.2 系列配套法之审视和评价
        4.2.3 基于山东省省情下的可行性分析
    4.3 注重税收与补贴的经济调控机制——以欧盟为例
        4.3.1 欧盟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立法概述
        4.3.2 经济调控机制的实践与审视
        4.3.3 基于山东省省情下的可行性分析
    4.4 国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的可借鉴之处
        4.4.1 各类污染源的防治法律细致且完备
        4.4.2 制度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强
        4.4.3 法律强制与经济刺激并举
        4.4.4 扩大公民知情权,鼓励公众参与
        4.4.5 细化责任追究制度
第五章 单行条例的制定构想
    5.1 《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的指导思想
    5.2 《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的基本原则
    5.3 农业面源污染的预防性制度
        5.3.1 污染源减排制度
        5.3.2 其他预防性法律制度的构建
    5.4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性制度
        5.4.1 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制度
        5.4.2 多方协调监控制度
        5.4.3 突发事件应急制度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7)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研究 ——以台州市路桥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有关概念及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水环境及城市水环境
        2.1.2 治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第三章 台州市路桥区水环境治理现状分析
    3.1 台州市路桥区水环境及其治理概况
        3.1.1 路桥区水环境概况
        3.1.2 路桥区水环境治理情况
    3.2 台州市路桥区水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河网水系遭破坏
        3.2.2 城市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3.2.3 治水资金保障压力大
        3.2.4 水环境监管执法不到位
        3.2.5 社会力量参与治水作用不明显
    3.3 台州市路桥区水环境治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3.3.1 政府治理效率下降
        3.3.2 市场机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3.3.3 社会力量参与度较低
第四章 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4.1 国外城市水环境治理范例
        4.1.1 英国伦敦泰晤士河治理
        4.1.2 法国巴黎塞纳河治理
        4.1.3 韩国首尔青川溪治理
    4.2 国内城市水环境治理范例
        4.2.1 南京秦淮河治理
        4.2.2 贵阳南明河治理
    4.3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经验启示
        4.3.1 水环境治理必须由政府主导
        4.3.2 水环境治理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4.3.3 水环境治理必须要坚持系统思维
        4.3.4 水环境治理要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
第五章 多中心理论视角下完善台州市路桥区水环境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5.1 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
        5.1.1 以水城融合的理念实施系统治理
        5.1.2 构建有威慑力的涉水法律法规体系
        5.1.3 构建权责清晰的“建、管”和监管执法体制
    5.2 强化市场的调节作用
        5.2.1 深化供排水环节的市场化改革
        5.2.2 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水环境治理投融资体系
    5.3 发挥社会主体的推动作用
        5.3.1 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面
        5.3.2 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5.3.3 完善公众参与的保障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8)西北地区河长制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咸阳市河长制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案例分析法
        1.5.3 比较研究法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1.6.1 研究创新点
        1.6.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
    2.1 河长制内涵廓清
    2.2 文献综述
        2.2.1 河长制制度建构与分析层面的研究
        2.2.2 河长制治理路径与手段层面的研究
        2.2.3 河长制实施经验与困境层面的研究
        2.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2.3 理论依据
        2.3.1 协同治理内涵的界定
        2.3.2 协同治理的基本特征
        2.3.3 河长制背景下实施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第三章 咸阳市概况及其河长制推行现状
    3.1 咸阳市概况及其河流分布情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主要河流水系
        3.1.4 水资源
    3.2 河长制推行过程
        3.2.1 河长制的启动
        3.2.2 各项制度的颁布
        3.2.3 形成整体人员架构格局
    3.3 河长制推行成效
        3.3.1 基础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3.3.2 水环境治理取得理想成果
        3.3.3 水生态建设方面改变效果佳
        3.3.4 水资源保护方面成绩显着
第四章 河长制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河长制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4.1.1 组织队伍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足
        4.1.2 专业性治理与行政性治理尚未协调
        4.1.3 河长治河尚未形成协同治理
        4.1.4 信息管理系统规划建设参差不齐
        4.1.5 考核与问责过程存在困难
        4.1.6 公众参与度以及监督不够
    4.2 河长制推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组织领导及机构设置不完善
        4.2.2 协同运行机制尚未理顺
        4.2.3 考核问责机制不健全
        4.2.4 监督体系不完备
        4.2.5 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建设滞后
第五章 国内外河长制或河流治理的经验
    5.1 国内省市实施河长制的实践经验
        5.1.1 江苏省:河长制领头羊,全面推行升级版河长制
        5.1.2 浙江省:河长制信息化技术的领头羊
        5.1.3 江西省:河长制全境实行,行政规格全国最高
        5.1.4 广东省:差别化实施,打造“互联网+”的河长制
    5.2 国外河流治理的经验
        5.2.1 科罗拉多河治理经验
        5.2.2 墨累—达令河治理经验
    5.3 国内外河长制或河流治理经验对西北地区河长制推进的启示
        5.3.1 完善河长制管理体系,明确河长制主要任务目标
        5.3.2 建立稳定健全的河长制管理制度、机构和长效运行机制
        5.3.3 加强河长制实施中的信息化建设
        5.3.4 强调协同治理,注重公众参与
第六章 完善西北地区河长制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河长制法律制度的适度建构
    6.2 加强组织机构及领导保障
    6.3 完善协同治理机制
    6.4 强化考核问责
    6.5 建立健全河长制监督体系
    6.6 加强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目标与容量控制相结合的海河干流水质适应性管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环境容量研究现状
        1.2.2 水质目标管理研究进展
        1.2.3 适应性管理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
        2.1.1 海河干流流域范围界定
        2.1.2 海河干流水功能区划
    2.2 研究方法
        2.2.1 流域控制单元划分与水系概化方法
        2.2.2 污染源调查与污染负荷核算方法
        2.2.3 水质模型建模理论及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第3章 海河干流流域控制单元划分及水系概化
    3.1 海河干流控制单元划分
    3.2 海河干流水系及排污口概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河干流污染源调查与污染负荷核算
    4.1 点源污染
        4.1.1 污水处理厂排水
        4.1.2 工业企业废水排放
        4.1.3 散排的城镇居民生活污水
        4.1.4 点源污染入河负荷汇总
    4.2 非点源(面源)污染
        4.2.1 暴雨径流非点源污染
        4.2.2 畜禽养殖污染流失
        4.2.3 农村生活污水
        4.2.4 非点源污染入河负荷汇总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河干流水环境容量核算
    5.1 模型参数确定
        5.1.1 流量
        5.1.2 流速
        5.1.3 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
        5.1.4 控制断面现状水质及目标水质
    5.2 调水期水环境容量测算结果
        5.2.1 理想水环境容量测算与非点源污染入河负荷对比
        5.2.2 水环境容量核算与点源污染入河负荷对比
        5.2.3 可分配水环境容量
        5.2.4 不同支流域的水环境容量计算
    5.3 非调水期水环境容量测算
    5.4 全年水环境容量核算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海河干流环境污染控制目标与重点区域确定
    6.1 海河干流水环境污染控制目标
        6.1.1 调水期不同控制单元污染源控制目标
        6.1.2 非调水期不同控制单元污染源控制目标
    6.2 海河干流污染控制重点区域确定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海河干流水质目标适应性管控方案研究
    7.1 资料收集、补充监测及现状问题诊断
        7.1.1 基本资料收集与补充监测
        7.1.2 水质模型选择与确定
        7.1.3 水质现状评价与问题识别
    7.2 水质改善方案研究与确定
        7.2.1 点源污染输入控制
        7.2.2 非点源污染控制
        7.2.3 海河干流河网水量水质综合调控
        7.2.4 水体生态修复
        7.2.5 水体藻华应急处理技术
    7.3 方案执行与工程实施
    7.4 监测与评估
    7.5 方案调整与改进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赤壁市陆水湖水污染协同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相关公共管理学理论
    1.4 研究的意义和可能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和思路方法
2 陆水湖水污染协同治理现状分析
    2.1 陆水湖水污染现状
    2.2 陆水湖水污染协同治理机制的形成
    2.3 陆水湖水污染协同治理措施分析
3 陆水湖水污染协同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陆水湖水污染未能得到足够重视
    3.2 陆水湖水污染协同治理主体各自乏力
    3.3 流域水污染立法不完善
    3.4 流域管理机构与行政区域管理机构各自为政
4 国外湖泊水污染协同治理成功经验借鉴
    4.1 日本琵琶湖水污染协同治理经验借鉴
    4.2 美国水污染协同治理经验借鉴
5 陆水湖水污染协同治理对策研究和建议
    5.1 赋予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更多的话语权
    5.2 明晰陆水湖水污染协同治理中地方政府间的权责分配
    5.3 理清协同治理中环保和水利部门职能
    5.4 落实河湖长制在陆水湖协同治理中的实效
    5.5 陆上湖水污染协同治理中应多方参与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云龙湖水体功能及其水污染防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水污染治理研究 ——以X镇为例[D]. 李秀霞.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我国南部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D]. 刘学.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3]广东省河长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 曾娜.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4]内江市黄河镇水库营养物质污染特征及源解析研究[D]. 邬丽姗.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5]徐州市河长制实施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D]. 朱月贵. 扬州大学, 2019(06)
  • [6]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 王新茹. 河北地质大学, 2019(10)
  • [7]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研究 ——以台州市路桥区为例[D]. 杨健.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 [8]西北地区河长制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咸阳市河长制实践为例[D]. 刘勇杏. 西北大学, 2019(04)
  • [9]目标与容量控制相结合的海河干流水质适应性管控技术研究[D]. 李屹. 天津大学, 2019(01)
  • [10]赤壁市陆水湖水污染协同治理研究[D]. 姚青.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云龙湖水体功能及其水污染防治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