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冬春季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冬春季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技术

一、日光温室冬春茬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艺锦[1](2019)在《辽宁省朝阳市日光温室种植结构与效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日光温室在我国辽宁省西北地区广泛应用,尤其是朝阳地区,是我省重要的农业设施之一。日光温室蔬菜的种植模式和茬口安排并非是一成不变。通常情况下,日光温室安排蔬菜茬口,其一主要是根据蔬菜种类以及生长环境和自身生长发育规律的不同来安排适合的蔬菜茬口,通过日光温室提供一个相对适宜的生长环境以获得较高产量;其二主要根据市场情况和蔬菜的价格变化规律来合理可靠地调整日光温室蔬菜茬口模式。本文选取了辽宁省朝阳市7个区、县、市涉及到16个乡镇、42个村、220户的日光温室基地作为试验对象,通过对日光温室内不同蔬菜作物的栽培茬口、栽培模式、作物产量、产值、生产性投入和纯收入等进行分析,选出适宜当地日光温室蔬菜茬口安排,并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朝阳市不同地区日光温室蔬菜茬口安排以及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结论如下:朝阳市各地区日光温室一年一大茬蔬菜栽培种类主要以黄瓜、青椒、番茄、茄子、西葫芦、食用菌、角瓜为主,北票市日光温室蔬菜一年一大茬栽培模式以食用菌类为主,食用菌平均年产量在46.5t左右,栽培面积1696亩;凌源市各乡镇日光温室主栽蔬菜一年一大茬栽培模式主要以黄瓜、辣椒、西葫芦、茄子为主,蔬菜平均年产量在62.5t左右,种植面积28.16万亩左右;朝阳县日光温室蔬菜一年一大茬栽培模式主要以种植茄子、番茄、黄瓜、青椒、韭菜和食用菌为主,蔬菜平均年产量在68.5t左右,种植面积7.2万亩;建平县日光温室蔬菜一年一大茬栽培以西葫芦、黄瓜、番茄、茄子、青尖椒为主,蔬菜平均年产量在72.25t左右,种植面积5万亩;喀左县日光温室一年一大茬主栽蔬菜种类为茄子、黄瓜、青椒、角瓜,蔬菜平均年产量在31.9t左右,种植面积20万亩;双塔区日光温室一年一大茬主栽蔬菜种类为黄瓜、番茄,蔬菜平均年产量在11t左右,种植面积0.4万亩;龙城区日光温室一年一大茬主栽蔬菜种类为黄瓜、茄子,蔬菜平均年产量在24t左右,种植面积0.6万亩。朝阳市各地区日光温室蔬菜一年一大茬栽培模式主要以黄瓜、青椒、番茄、茄子、西葫芦、食用菌、角瓜为主,一年一大茬栽培模式蔬菜平均年产量为316.65t左右,种植总面积61.5万亩左右,说明朝阳地区日光温室主栽蔬菜一年一茬栽培面积较大,产量较高,是朝阳地区主要的栽培茬口,其中建平县一年一茬蔬菜栽培效果最好,产值最高。北票市日光温室一年两茬主栽蔬菜年平均产量在49t左右,种植面积在45万亩左右;凌源市日光温室一年两茬主栽蔬菜全市年平均蔬菜产量为47.5t,种植面积为2.46万亩;朝阳县日光温室一年两茬主栽蔬菜年平均产量为60t,种植面积达20万亩;建平县日光温室一年两茬主栽蔬菜年平均产量71.75t,种植面积为6万亩;喀左县日光温室一年两茬主栽蔬菜年平均产量27t,种植面积为20.2万亩;双塔区日光温室一年两茬主栽蔬菜年平均产量21t,种植面积为1万亩;龙城区日光温室一年两茬主栽蔬菜年平均产量27t,种植面积为2.2万亩。综上可知,朝阳市各地区日光温室蔬菜一年两茬栽培总种植面积为96.86万亩,年平均蔬菜产量为303.25t,说明朝阳各地区日光温室主栽蔬菜一年两茬培模式栽面积较大,产量较高,但因各地区日光温室温、光条件各不相同,一年两茬栽培种植蔬菜也不统一,使得各地区蔬菜供应互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朝阳市各地区日光温室一年三茬蔬菜栽培种类主要以黄瓜、番茄、西葫芦、西瓜、马铃薯、甜瓜等为主。北票市日光温室一年三茬主栽蔬菜平均年产量为35t,种植面积为21万亩左右;朝阳县日光温室一年三茬主栽蔬菜年平均产量为29.3t,种植面积为12万亩;建平县日光温室一年三茬主栽蔬菜年平均产量为0.6万亩。综上可知。朝阳市各地区日光温室蔬菜一年三茬栽培模式较少,种植面积仅为33.6万亩,年平均蔬菜产量为81.8t,这可能与朝阳地区气候条件有关,该地区日光温室蔬菜不适合进行一年三茬栽培,或者日光温室所提供的温度、光照等条件达不到一年三茬栽培所要求的条件。日光温室黄瓜的栽培茬口包括早春茬、夏秋茬以及秋冬茬等,其中投入资金最少的是夏秋茬黄瓜,三种茬口栽培模式中,秋冬茬黄瓜收益最高,其次是早春茬黄瓜。日光温室番茄的栽培茬口包括早春茬、夏秋茬以及秋冬茬,三种茬口栽培模式中,投入资金最少的是夏秋茬番茄,秋冬茬番茄投入成本最高,其次是早春茬番茄,其中早春番茄收益较大。朝阳市日光温室除了番茄、黄瓜等蔬菜的栽培,还包括冬小葱、早春芸豆、秋冬韭菜以及早春茄子的栽培,其中早春茄子成本投入最高,冬小葱投入资金最少,其中香菇与其他蔬菜相比收益最大,其次是早春茄子收益较大,冬小葱的收益较低。综上可得,朝阳市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主要以瓜果类、番茄等叶菜类和果菜类为主,主要栽培茬口为一年一大茬和一年两茬;经济效益排列前三位的茬口有年产的香菇、早春茬番茄和秋冬茬黄瓜的生产,其中香菇生产收益最大,但是生产者投资资金相对比较多且风险高,而且对种植者技术水平相对要求比较高,如果生产者想要提高种植水平和降低生产成本,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农户种植技术的提高以及新品种的引进,并对产品进行广泛宣传。

张鹏[2](2019)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设施农业是指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其显着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收效。本文在对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现状及现有资源条件等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典型设施农业园区运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SWOT分析,对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1.调查结果: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农村农业发展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缺乏专业批发市场和营销组织、产销衔接不好的问题。2.针对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产业现状,采用SWOT矩阵分析法,结合国内外及内蒙古发达地区经验,提出以下对策。(1)发展布局:利用现有发达的物流服务体系,合理分配资源并建立复合型产业园区,鼓励企业为主导的经营模式进行多元化资金投入,完善覆盖生产、农资、销售等各环节的保险体系;(2)软件升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引进条件,加强与高校及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3)市场拓展:努力开拓市场、发展订单农业等。3.通过调研找出制约当地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配套集成日光温室蔬菜高产高效技术体系,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提供依据,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贾宋楠[3](2017)在《供肥对不同茬口设施番茄生长发育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针对生产中设施番茄水肥利用率相对较低的现状,研究基于滴灌节水灌溉制度下的番茄各生育期对养分需求与供肥的关系,通过温室小区试验和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蔬菜专用水溶肥(含N量16%,含P2O5量5%,含K2O量19%)为追肥种类,供肥量以N素为基准设为4个供肥水平,即F1(高肥)、F2(中肥)、F3(低肥)、F4(不追肥)。探究不同供肥量对秋冬茬和春茬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碳氮生产特征、养分吸收动态规律等,揭示了提高温室番茄养分利用效率的机理,确定了提高养分利用率的关键调控时期和关键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肥量对植株生长及产量效应。供肥量对植株叶片数和株高影响不显着,与叶片扩展速率成正相关关系,与茎粗成负相关关系。秋冬茬和春茬番茄产量与供肥量成抛物线关系,当总供N量为290.61 kg/hm2(F2)时,产量分别达到最高值6 7776.93 kg/hm2和127 100.00 kg/hm2。随供肥量增加,番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糖酸比下降,而TSS、可滴定酸与维生素C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硝酸盐含量增加。(2)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两个茬口番茄肥料偏生产力(PFP)随供肥量增加均呈负指数幂的趋势;养分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随供肥量增加而减小;中肥(F2)处理保持了土壤养分投入与输出基本平衡。养分利用效率春茬是秋冬茬的1.52倍,养分收获指数比秋冬茬低0.048个百分点。(3)养分吸收特征。番茄干物质积累进程符合logistic函数轨迹,中肥(F2)处理进入快速积累期的时间比其它处理提前18d,且持续时段比其他处理长,获得高产;在果实氮素主要积累期,以高积累速率(0.061.07 kg/hm2),获得最高的吸氮量,提高了氮素果实生产效率。不同处理的氮、磷、钾素的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趋势变化。番茄采收后期吸氮量换取的生物量秋冬茬显着高于春茬。(4)养分分配特征。增加供肥量会增加营养器官中氮、磷、钾素的分配比例,使果实中的分配比例下降。两个茬口番茄氮、磷、钾素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分配比例不同,秋冬茬番茄氮和钾素的最大分配比例出现在果膨期和采收中期,磷素最大分配比例出现在采收中期;而春茬番茄氮素最大分配比例出现在采收中期,磷素和钾素最大分配比例出现在采收初期。(5)养分转运特征。番茄营养器官氮、磷、钾素向果实的转运量分别为0.8314.91 kg/hm2、0.473.52 kg/hm2、4.9048.01 kg/hm2,转运率分别为0.5920.43%、3.6212.80%、3.9238.36%,养分转运对果实的贡献率(024%),两茬口相比秋冬茬高于春茬,且都随供肥量增多转运贡献率降低,其贡献率远低于粮食作物(50%57%)。因此,番茄的养分管理与粮食作物“前蓄后转”的养分调控理念不同,番茄应以“前降后补”的管理策略,达到节肥增效的效果。(6)提出设施番茄滴灌供肥高产高效的科学追肥模式:秋冬茬番茄果膨期共追肥4次,N、P2O5、K2O追肥量为26.74、8.36、31.76 kg/hm2/次;收获期共追肥5次,N、P2O5、K2O追肥量为28.46、8.89、33.79 kg/hm2/次。春茬番茄果膨期共追肥5次,N、P2O5、K2O追肥量为21.39、6.69、25.41 kg/hm2/次;收获期共追肥8次,N、P2O5、K2O追肥量为17.79、5.56、21.12 kg/hm2/次。

李昕升[4](2015)在《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文中指出南瓜起源于美洲,学名Cucurbitamoschata,Duch.,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性草本植物。南瓜在中国的产地不同,叫法各异,南瓜无疑是该栽培作物最广泛的叫法。南瓜是中国重要的蔬菜作物,是中国菜粮兼用的传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经由欧洲人间接从美洲引种到中国,已有500余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是世界南瓜的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南瓜的栽培面积很广,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产量颇丰,南瓜除了作为夏秋季节的重要蔬菜,还有诸多其他妙用。本研究属于农业史(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的研究范畴,以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重点分析南瓜的起源、世界范围的传播、品种资源、名称考释,中国引种的时间、引种的路线、推广的过程、生产技术的发展、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引种和本土化的影响等,力求全方位、动态的展现南瓜在中国引种和本土化的全貌。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科学(GIS)技术的运用,尽可能地将历史时期南瓜种植分布情况地图化,以便更清晰、直观的呈现南瓜种植的时空演变。顾名思义,“引种”是指美洲作物南瓜从域外引种到中国,包括引种的时间、路径、过程等相关问题。“本土化”则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推广本土化,南瓜从引种到中国以后,通过多种方式、路径在中国推广,从最初引种的东南沿海、西南边疆推广到各大地区,并逐步覆盖全国,南瓜的推广本土化过程不但使南瓜在全国迅速普及,而且也导致南瓜主要种植区发生了时空的变迁,推广本土化最为重要,南瓜很快成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作物,推广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基本完成;第二,技术本土化,虽然南瓜的生产技术与加工、利用技术在美洲历史悠久,但是没有随着南瓜引种到中国而一同传入,完全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传统瓜类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南瓜生产技术体系和加工、利用技术体系,技术本土化最为复杂,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民国以来继续发展,改革开放之前基本完成;第三,文化本土化,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狭义的文化,南瓜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南瓜民俗的兴起,到南瓜文学的传播,再到南瓜精神的扩散,南瓜文化从属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文化本土化最为深入人心,是当今国人不知南瓜为域外作物的重要心理原因,文化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发展最快,达到了高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乃至到了今天都从未停止。推广本土化、技术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研究也主要从这三个层面展开。美洲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南瓜的起源中心,南瓜在美洲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前哥伦布时代,南瓜已经是美洲印第安农业的主要农作物,对南瓜的生产和利用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南瓜随着欧洲向美洲殖民、探险、宗教传播的高潮,先传入欧洲,并经由欧洲人之手传遍世界各地。中国可能是在16世纪初期由葡萄牙人首先引种到东南沿海,稍晚西南边疆也独立从印度、缅甸一带引种南瓜。由此,南瓜迅速在中国内地推广,南瓜与其他美洲作物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除了个别省份基本上都是在明代引种的,17世纪之前,除了东三省、台湾、新疆、青海、西藏,其他省份南瓜栽培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入清以来南瓜在各省范围内发展更加迅速,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逐渐成为南瓜主要产区。新中国成立之后,南瓜产业发展有序而规范,文革时期南瓜生产进入停滞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南瓜产业才再次焕发生机,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南瓜的生产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才是推动南瓜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南瓜拥有丰富的基因库,品种、形态非常多样,生物多样性极其突出,堪称“多样性之最”,因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南瓜称谓混乱、名实混杂,以及正名与别称长期共存的现象,对南瓜的名称进行考释,可以理清其命名原由等问题。同时,南瓜与同为南瓜属的美洲同源作物笋瓜、西葫芦的对比以及对南瓜的品种资源的梳理,都有助于更准确的认识南瓜本土化过程。南瓜传入中国不久,劳动人民便通过认真观察、总结,创新出了关于的南瓜的选种育种、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的一整套栽培技术体系,以及贮藏、食用、药用和饲用等多方面的南瓜加工、利用技术体系,体现了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我国传统农业的包容性,这些关于南瓜的技术经验和基本成就,对于现代南瓜生产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是我国重要的农业遗产。即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南瓜技术成就,受现代自然科学影响越来越深,也还是能看出传统技术深深的烙印。南瓜是美洲作物中的“急先锋”,引种和本土化速度为美洲作物之最,有着深刻的动因:前提因素是自然生态因素(生态适应性、生理适应性),最重要因素是救荒因素,移民因素是加速因素,经济因素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因素且作用越来越大,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南瓜引种和本土化产生了诸多影响,意义深远:对救荒、备荒的影响是南瓜在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影响,在全国任何地区均是如此,养活了无数的人口;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蔬菜作物结构,完善了传统农业种植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是对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影响,历史上就从来不乏依靠南瓜牟利的人群,如今,南瓜产前—生产—加工—市场,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构成了南瓜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晚明以降南瓜就一直是重要的中药材,不但充实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更在救死扶伤方面建树颇多,对传统医学影响很大;最后便是对文化的影响,南瓜文化丰富多彩,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多样的文化符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张国红[5](2004)在《施肥水平对日光温室番茄生育和土壤环境的影响》文中认为本研究根据设施蔬菜生产中的施肥状况设计了不施肥(CK)、只施有机肥(SOF)、理论施肥(TF)、习惯施肥(CF)、超量施肥(OF)五个施肥水平,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日光温室番茄生育、生理和果实品质以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经济学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增加。氮肥的大量施用使叶片叶绿素、NO3-N含量、全氮的吸收量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氮代谢较为旺盛。同时使光合作用中的关键酶RUBP羧化酶活性,以及Mg2?-ATPase、Ca2?-ATPase活性降低,光合能力降低,酸性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减小,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含量减少,碳代谢受到抑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番茄果实中抗坏血酸、有机酸、游离氨基酸、硝酸盐含量有增加趋势。大量施氮使果实内可溶性糖含量减小,糖酸比减小,大量且不平衡施肥,会降低果实风味品质。果实的硝酸盐含量很小。应用灰色关联方法对不同施肥处理下番茄品质产量的综合评价发现理论施肥为较佳方案。冬春茬优于秋冬茬的温光条件,更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形成。 不同施肥水平对土壤环境因子有显着的影响,大量施肥,会使土壤pH显着降低,土壤硝酸盐累积,EC大大增加,土壤呼吸强度增强、转化酶和蛋白酶等酶活性增大,多酚氧化酶活性减小。施肥量越大的处理土壤,各土壤环境因子变化幅度就越大。土壤环境中硝酸盐和电导度以及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其他指标间有较为显着的相关性。 温室生产中大量氮肥的施用虽可以暂时的提高番茄的产量,但造成C/N代谢失衡,氮肥利用效率严重下降,并以降低果实的品质和浪费肥料和恶化环境(土壤硝酸盐累积,土壤pH明显下降)为代价,违背了设施蔬菜可持续的优质高产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王柳[6](2003)在《京郊日光温室土壤环境特征与黄瓜优质高产相关性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京郊日光温室的土壤环境特征、施肥特征以及施肥对土壤环境和黄瓜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京郊新建温室较多,所调查温室土壤pH均为中性到微碱性,70%以上的温室土壤pH适宜黄瓜生长;但土壤容重偏大;耕层土壤EC值高于亚表层,存在盐分表聚现象,但土壤盐分浓度障碍并不严重,只有15.8%的温室土壤盐浓度超标;土壤有机质和大量元素平均含量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而微量元素平均含量除硼外均处于高水平;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温室土壤养分状况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有机质、全氮与种植年限呈极显着正相关,有效磷、有效锌也与种植年限呈显着正相关,而容重与种植年限呈显着负相关;经过一季果菜栽培,温室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除硼外均有极显着提高,而存在盐分浓度障碍的温室比例也提高到50%以上,土壤硝酸盐与EC值呈极显着正相关,是土壤产生盐分浓度障碍的主要因子。 京郊日光温室的有机肥施用量非常大,平均有机氮、磷、钾的投入量为2373.0kg/hm2、2040.9kg/hm2、1494.9kg/hm2,有机肥品种单一,以鸡粪为主,占有机肥施用总量的70%以上;无机肥施用量不同地区温室间差异很大,出现两极分化;氮、磷、钾化肥的施用比例为1:0.63:0.76,钾肥高于磷肥,比较符合果菜的生育要求;土壤养分表观平衡表明氮、磷、钾盈余量大,盈余量氮最多、磷次之、钾最少,分别为2922.1kg/hm2、2414.1kg/hm2、1752.1kg/hm2;化学肥料的农学效率氮、磷、钾分别只有24.2%、14.3%、49.1%,施入的氮、磷、钾大量残留,特别是磷肥和氮肥最严重。 随施肥量的增加,黄瓜表观品质变好,营养和风味物质含量提高,风味变好但肥料的施用不是越多越好,施肥过量会使黄瓜脆度降低,商品瓜率降低,果实的硝酸盐含量提高。过量施肥还严重抑制了黄瓜植株的生长,使株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净光合速率减小,茎叶干鲜重减小,根体积减小,吸收能力减弱,产量严重降低,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这种作用在低温弱光季节表现比高温强光季节更加严重,因而在低温弱光季节应适当减少肥料施用量。 在目前京郊土壤肥力水平下,温室黄瓜产量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有效铁、有效硼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土壤全氮、有效锌、有效铜呈显着正相关。而温室黄瓜品质受品种影响较大,与土壤环境特征无显着相关性。在校内试验条件下,黄瓜产量与土壤硝酸盐含量存在二次曲线关系,与其它土壤环境因子无显着相关性,单瓜重与土壤硝酸盐含量、EC值呈极显着正相关。黄瓜品质指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机酸含量受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大,而在影响因子中,土壤硝酸盐含量、EC值对黄瓜品质指标影响大。黄瓜的硝酸盐含量与土壤硝酸盐含量、EC值呈极显着正相关,但黄瓜属于低硝酸盐积累蔬菜,硝酸盐向果实分配很少,即使土壤中硝酸盐含量超标5倍(1000mg/kg),出现严重盐害,绝大多数黄瓜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仍能达到无公害蔬菜的要求。 本文还就京郊日光温室果菜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和科学的土壤调控措施进行了讨论。

汤丽玲[7](2004)在《日光温室番茄的氮素追施调控技术及其效益评估》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针对寿光日光温室土壤肥力较高却仍过量施肥的现状,以根层土壤NO3--N含量作为调控指标,将农民传统施肥处理作为参比对象,以植株叶柄汁液的NO3--N浓度、果实发育速度、产量及品质等农艺性状作为氮素营养反馈指标,应用追肥前土壤NO3--N测试(PSNT)方法对氮肥追施进行调控,确定了日光温室番茄的适宜无机氮素供应水平(追肥前根层土壤NO3--N含量+追施氮量);并通过对其它来源氮素的贡献分析,确定了番茄不同生育期的氮素供应目标值及全生育期的总氮素供应目标值;初步建立了日光温室番茄氮素追施的调控体系,主要结果如下: 目光温室秋冬茬番茄在第一、第二和第四穗果实膨大期进行三次追肥的情况下,适宜的土壤无机氮素供应水平分别为237,173和153 kg·hm-2 N。三次追肥期间,土壤有机氮矿化提供的氮素分别为53,13和21 kg·hm-2 N;有机肥矿化提供的氮素分别为41,8和-17 kg·hm-2 N;灌溉水带入的氮素分别为11,5和5 kg·hm-2 N。因此秋冬茬番茄目标产量为73 t·hm-2时,三次追肥期间的阶段氮素供应目标值分别为342,199和162 kg·hm-2 N,总氮素供应目标值为481 kg·hm-2 N。 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在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穗果实膨大期和收获中期进行五次追肥的情况下,前四次追肥期土壤无机氮素供应水平保持在180 kg·hm-2 N,收获中期达到143 kg·hm-2 N就可以满足番茄达到最佳产量和品质的需要。五次追肥期间土壤有机氮矿化提供的氮素分别为-13、36、52、23和-9 kg·hm-2 N;灌溉水带入的氮素分别为7、6、7、13和6 kg·hm-2 N。因此冬春茬番茄目标产量为87 t·hm-2时,五次追肥期间的阶段氮素供应目标值分别为174、222、239、216和140 kg·hm-2 N,总氮素供应目标值为415 kg·hm-2 N。 对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系统氮素平衡的分析表明,表观氮素损失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在总氮素供应水平处于200-800 kg·hm-2 N之间时,表观氮素损失量与总氮素供应水平呈正相关。秋冬茬番茄种植系统由于氮素供应量较冬春茬高,氮素损失量明显高于冬春茬。与传统处理相比,不同茬口的调控处理在减少土壤氮素累积和淋洗、表层土壤盐分聚积方面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因此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延长日光温室的种植年限。 同一茬口的不同处理中均为农民传统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低,不同处理番茄的氮肥当季利用率都低于20%。秋冬茬不同处理的施肥利润差异不大,冬春茬农民传统处理的施肥利润明显低于调控处理。以净收入计,两茬的农民传统处理和调控处理之间都没有明显差异,综合说明调控处理在不降低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减少了氮素投入,因此该方法应用在寿光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的氮肥追施调控中是可行的。

郜庆炉[8](2002)在《设施型农作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将设施农业与农作制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查土地因素与宇宙因素的互作效应,探查设施条件下的资源生产潜力,深入研究设施条件下不同种植体制资源高效利用的机理与模式,确立设施型农作制度构建的理论及技术体系,旨在促进我国设施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缓解人口增加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实现有限资源生产力的持续提高。 全文9章。第一章引言,在全面分析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设施农业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基础上,认为设施农业开辟了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的新领域,设施型农作制度是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的重要选择,并提出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国内外设施农业与农作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对国内外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状况、中国农作制度的历史与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对中国农作制度研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不足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了今后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的趋势,即设施型农作制度和生态型农作制度。 第三章设施型农作制度概述,对设施型农作制度的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设施型农作制度与传统农作制度区别的特点。 第四章设施型农作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在对设施农业生产实质、特点和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特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设施型农作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即植物的生活因素与调控学说、多维用地原理、生物学原理、光能利用原理和农业技术经济原理。 第五章我国设施农业和农业设施的类型及分布,通过对我国气候类型及特点的详细分析,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地膜覆盖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普通日光温室栽培、节能型塑料日光温室栽培、现代化温室栽培等主要设施农业生产类型的应用及分布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第六章设施环境与作物种植制度,对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条件下光照、温度、湿度、空气、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分析了这些生态因子对作物种植制度的影响。 第七章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制度,阐述了设施条件下的作物布局、轮作与连作、熟制、茬口安排和立体种植,并把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模式归纳为四种类型:单作一茬型、单作多茬型、多作一茬型、多作多茬型;并对地膜覆盖和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内的主要种植模式进行了归类介绍。 第八章设施条件下作物生活要素综合调控制度,提出了设施条件下光照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环境、空气环境和土壤环境的综合调控技术。 第九章结论与讨论,对全文研究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几点: *)率先提出了设施型农作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科学地界定了设施型农作制度的内涵,拓宽了设施农业的研究领域。设施型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作物生活要素综合调控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作物种植制度和作物生活要素综合调控制度两部分。 G)拓宽了农作制度的研究领域,首次把农作制度与设施农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设施农业依托农业工程技术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可控的技术手段,将部分或大部分环境条件置于人工调控之下,强化了植物生活要素的调控力度,使人类对植物生活要素进行全方位调控成为可能。这就对我国农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为我国农作制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O)提出了设施型农作制度构建的理论,充实了耕作学科的理论体系。构建科学的设施型农作制度,必须在充分了解设施农业生产实质、特点和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特点的基础上,遵循植物的生活因素与调控学说、多维用地原理、生物学原理、光能利用原理和农业技术经济原理。 O)系统地探讨了设施条件下光照、温度、湿度、空气、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各种生态因素对作物种植区域、作物种类、作物品种布局、作物配置方式、熟制或茬制等方面的影响,为设施条件下作物合理布局,茬口安排,种植模式的选择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确立了设施型农作制度的技术框架和主要的技术内容,充实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确定了设施条件下作物间、混、套作和茬口安排的原则,提出了设施条件下克服连作障碍的措施、进行立体种植的方式、夏季休闲期的利用的途径和设施环境综合调控的具体技术,归类介绍了设施条件下作物的主要种植模式。

宋庆[9](2019)在《基于实时重量的日光温室袋培黄瓜生长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日光温室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低能耗与高效的蔬菜生产设施,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我国日光温室结构简单、配套设备不完善,夏季处于高温强光,冬季处于低温弱光的非适宜环境下生长,导致国外大型温室环境因素驱动的作物生长模型难以在日光温室中应用。因此,本研究以黄瓜津优‘3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测量系统,研究了基于实时重量的日光温室袋培黄瓜生长模型(RWM),并在适宜和亚适宜条件下与环境因素驱动的模型(EDM)进行了比较,目的是实现在日光温室亚适宜环境条件下模拟作物生长,为日光温室黄瓜的精准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瓜植株地上鲜重日生长量为第二天某固定时刻的实时重量减去第一天相对应时刻的数值。通过比较00:00、05:00、06:00、08:00四个时间点黄瓜植株日生长量,春茬和秋茬按00:00计算的日生长量最精确,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和0.91。因此,本研究采用00:00点时刻来计算日生长量。春茬与秋茬黄瓜植株日生长量分别在20~120g与20~70 g之间,春茬黄瓜植株生长量明显大于秋茬。2.通过分析日光温室春茬与秋茬环境因素(光照强度、温室温度和辐热积)对黄瓜植株地上鲜重日生长量的影响,表明前一天的环境因素影响后一天黄瓜植株生长量大小,即前一天光照强度大、温室温度高、辐热积大,则后一天的生长量大。反之,前一天环境条件差,则后一天的生长量较小。3.通过每天植株地上实际重量、RWM重量和EDM模拟重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春茬和秋茬植株地上鲜重每天生长量均处于波动状态、累积鲜重符合“S”型增长曲线。植株日生长量,春茬在适宜条件下RWM值和EDM值较接近,均小于实际值;在亚适宜条件下实时值和模拟值最大相差36 g,两者相差较大,但是实时值接近于实际值。秋茬在适宜条件下实时值和模拟值较接近,接近实际值;在亚适宜条件下实时值和模拟值最大相差29 g,两者相差较大,但是实时值接近于实际值。4.建立了春茬和秋茬黄瓜各器官鲜重与干重关系模型,模型符合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R2均在0.9以上,说明曲线拟合度高。通过曲线拟合的方法建立了黄瓜植株地上部鲜重分配指数模型。在适宜条件下黄瓜各器官的鲜重指数与生长发育时间的模型分别为:茎:y=20.85x-0.95;叶:y=376.63x-1.14;果:y=-0.000005x2+0.0064x-1.15。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0.81、0.89。其中y为各器官分配指数,x为积温。在亚适宜条件下黄瓜植株地上部鲜重分配指数模型分别为:茎:y=0.82x-0.42;叶:y=15.40x-0.62;果:y=-0.000001x2+0.0018x-0.08。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5、0.81、0.87。对各器官鲜重分配指数模型进行了验证,在适宜条件下茎、叶、果分配指数模型RMSE分别为0.14、0.14、0.68。在亚适宜条件下茎、叶、果分配指数模型RMSE分别为0.02、0.01、0.11。可以得出春茬各器官的分配指数模型可以很好的适用于秋茬,并且亚适宜条件下的RMSE均比适宜条件下的低。5.建立了黄瓜果实产量模型:Y=△DW*分配指数,其中Y:黄瓜果实日生长量(g),△DW:黄瓜植株日生长量(g)。春茬黄瓜果实每天的增长量在3~80 g之间,变化较大;秋茬果实的生长量在1030 g之间。春茬黄瓜果实每日总体生长量明显是高于秋茬的。通过对RWM与EDM模拟果实日增量的比较,结果说明,在适宜条件下春茬果实日增量的RWM和EDM的模拟分别为9.66和7.11,秋茬果实日增量的RWM和EDM的模拟分别为7.11和7.50。说明在适宜条件下两种模型都可以应用;在亚适宜条件下春茬果实日增量的RWM和EDM的模拟分别为4.99和14.50,秋茬果实日增量的RWM和EDM的模拟值分别为7.50和10.46。说明在亚适宜条件下基于实时重量的模型结果比较准确。综上所述:本试验采用实时称重方法,明确了按照00:00计算黄瓜植株日生长量最准确。在适宜条件下黄瓜植株日生长量实时值和模拟值与实际值比较接近;在亚适宜条件下实时值和实际值比较接近,模拟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大。通过曲线拟合的方法建立了黄瓜植株地上部鲜重分配指数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可实现黄瓜产量的预测。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0](2017)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备案公告 2017年第9号(总第213号)》文中认为

二、日光温室冬春茬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光温室冬春茬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辽宁省朝阳市日光温室种植结构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日光温室发展现状
        1.2.1 国外日光温室发展现状
        1.2.2 国内日光温室发展现状
    1.3 辽宁日光温室发展概况
        1.3.1 辽宁省日光温室的主要类型
        1.3.2 辽宁省温室蔬菜主要品种
    1.4 朝阳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1.4.1 朝阳市基本情况
        1.4.2 朝阳市农业基本概况
    1.5 日光温室蔬菜主要茬口安排
        1.5.1 茬口类型
        1.5.2 温室蔬菜茬口的安排原则
        1.5.3 朝阳市日光温室蔬菜茬口基本情况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内容
    2.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1.1 研究方法
        2.1.2 技术路线
    2.2 主要调查区域和调查对象
    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茬口类型分析
    3.2 不同地区日光温室蔬菜茬口分析
        3.2.1 不同地区日光温室蔬菜一年一大茬栽培茬口分析
        3.2.2 不同地区日光温室蔬菜一年二茬栽培茬口分析
        3.2.3 不同地区日光温室蔬菜一年三茬栽培茬口分析
        3.2.4 朝阳市不同地区日光温室蔬菜主要栽培茬口及比例分析
    3.3 日光温室蔬菜不同茬口栽培方式生产成本投入分析
        3.3.1 黄瓜不同栽培茬口生产成本投入分析
        3.3.2 番茄不同栽培茬口生产成本投入分析
        3.3.3 香菇栽培生产成本投入分析
        3.3.4 其他蔬菜栽培茬口生产成本投入分析
    3.4 蔬菜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分析
        3.4.1 不同茬口蔬菜经济效益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不足
    4.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调查访谈表格

(2)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综述
        1.2.1 国内产业现状
        1.2.2 国外产业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调研
    2.1 气候特征
        2.1.1 2017年1~12月份日照时数
        2.1.2 2009年~2018年乌兰浩特市各年日照时数
        2.1.3 乌兰浩特市2017年各月份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2.1.4 1989~2017年近20年内平均气温
        2.1.5 月平均降雨量
    2.2 设施农业发展阶段及面积布局的演变
    2.3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2.4 乌兰浩特市日光温室构型
    2.5 日光温室作物种类及种植比例
    2.6 温室蔬菜周年生产技术模式及生产效益
    2.7 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三新”技术应用情况
    2.8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8.1 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3.1 乌兰浩特市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
        3.1.1 区位优势
        3.1.2 资源优势
        3.1.3 劳动力资源丰富
        3.1.4 自产蔬菜供不应求,市场销售优势明显
    3.2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的劣势
        3.2.1 基础设施薄弱
        3.2.2 从业人员年龄老化
        3.2.3 持续资金投入不足
        3.2.4 市场信息掌握不好,收益不稳
        3.2.5 市场建设落后
    3.3 乌兰浩特市发展设施农业的机遇
        3.3.1 优质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加大
        3.3.2 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持
        3.3.3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3.4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遇到的威胁
        3.4.1 周边地区知名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冲击
        3.4.2 来自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压力
        3.4.3 服务体系不完善
        3.4.4 信贷规模小、融资渠道窄、融资环境较差
4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发展路径探索
    4.1 砖混结构日光温室性能优化及冬春茬果菜促早栽培
        4.1.1 试验区概况
        4.1.2 试验温室
        4.1.3 供试品种
        4.1.4 试验方法
        4.1.5 升温7d后连续7d内日光温室气温、地温变化情况
        4.1.6 升温17 d后24 h内日光温室气温变化情况
        4.1.7 温室整改后对黄瓜产量、效益的影响
        4.1.8 试验结论与讨论
    4.2 新型日光温室设计(太阳能水循环蓄热温室)
    4.3 乌市温室蔬菜周年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探索
        4.3.1 模式制定原则
        4.3.2 制定依据
        4.3.3 生产茬口的确定
        4.3.4 温室配套设备
        4.3.5 品种应用
        4.3.6 适时定植
        4.3.7 高垄栽培
        4.3.8 整枝落蔓
        4.3.9 “四控”措施
        4.3.10 增温补光
        4.3.11 增施CO_2气肥
        4.3.12 病虫害绿色防控
        4.3.13 采收期
        4.3.14 产量目标及经济效益
5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5.1 发展战略与矩阵分析
    5.2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5.2.1 坚持六个基本原则,搞好建设与管理
        5.2.2 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贡献率
        5.2.3 建立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具有兴安盟特色的设施农业
        5.2.4 突出品牌,开拓市场,进一步抓好产品销售服务工作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供肥对不同茬口设施番茄生长发育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滴灌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1.2.2 作物养分吸收特征研究
        1.2.3 作物水肥高效利用研究
        1.2.4 供肥量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1.2.5 蔬菜滴灌施肥制度研究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概况
    2.2 供试材料及田间种植模式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1 测定指标
        2.4.2 计算方法
    2.5 数据统计处理
第3章 滴灌供肥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3.1 滴灌供肥对秋冬茬番茄生长的影响
        3.1.1 供肥对秋冬茬番茄株高的影响
        3.1.2 供肥对秋冬茬番茄茎粗的影响
        3.1.3 供肥对秋冬茬番茄叶片数的影响
        3.1.4 供肥对秋冬茬番茄叶片扩展速率的影响
    3.2 滴灌供肥对春茬番茄生长的影响
        3.2.1 供肥对春茬番茄株高的影响
        3.2.2 供肥对春茬番茄茎粗的影响
        3.2.3 供肥对春茬番茄叶片数的影响
        3.2.4 供肥对春茬番茄叶片扩展速率的影响
    3.3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滴灌供肥对番茄产量、肥料生产效率的影响
    4.1 滴灌供肥对秋冬茬番茄产量、品质及肥料生产效率的影响
        4.1.1 滴灌供肥对秋冬茬番茄产量的影响
        4.1.2 滴灌供肥对秋冬茬番茄肥料生产效率的影响
        4.1.3 滴灌供肥对秋冬茬番茄品质的影响
    4.2 滴灌供肥对春茬番茄产量、品质及肥料生产效率的影响
        4.2.1 供肥对春茬番茄产量的影响
        4.2.2 供肥对春茬番茄肥料生产效率的影响
        4.2.3 供肥对春茬番茄品质的影响
    4.3 讨论与小结
        4.3.1 滴灌供肥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4.3.2 滴灌供肥对肥料生产效率的影响
        4.3.3 滴灌供肥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第5章 滴灌供肥设施番茄干物质生产特征
    5.1 滴灌供肥管理下秋冬茬番茄干物质生产特征
        5.1.1 秋冬茬番茄干物质积累数量特征
        5.1.2 秋冬茬番茄干物质阶段积累特征
        5.1.3 秋冬茬番茄果实干物质积累特征
    5.2 滴灌供肥春茬番茄干物质生产特征
        5.2.1 春茬番茄各生育期植株干物质积累特征
        5.2.2 春茬番茄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特征
        5.2.3 春茬番茄果实干物质积累特征
    5.3 讨论与小结
        5.3.1 番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提升
        5.3.2 供肥对番茄干物质生产效应
第6章 滴灌供肥番茄氮磷钾吸收规律
    6.1 滴灌供肥秋冬茬番茄氮磷钾吸收特征
        6.1.1 秋冬茬番茄氮积累特征
        6.1.2 秋冬茬番茄植株磷素积累数量特征
        6.1.3 秋冬茬番茄植株磷素阶段吸收特征
        6.1.4 秋冬茬番茄植株钾素吸收数量特征
        6.1.5 秋冬茬番茄植株钾素阶段吸收特征
    6.2 滴灌供肥春茬番茄氮磷钾吸收特征
        6.2.1 春茬番茄氮积累特征
        6.2.2 春茬番茄磷素积累特征
        6.2.3 春茬番茄钾素积累特征
    6.3 讨论与小结
        6.3.1 番茄氮素吸收规律
        6.3.2 番茄磷素积累规律
        6.3.3 番茄钾素积累规律
        6.3.4 供肥对氮磷钾素吸收的效应
第7章 滴灌供肥番茄养分转运特征
    7.1 滴灌供肥秋冬茬番茄碳氮磷钾分配与转运特征
        7.1.1 秋冬茬番茄植株干物质分配与转运特征
        7.1.2 秋冬茬番茄植株氮素分配与转运特征
        7.1.3 秋冬茬番茄植株磷素分配与转运特征
        7.1.4 秋冬茬番茄植株钾素分配与转运特征
    7.2 滴灌供肥春茬番茄氮磷钾分配与转运特征
        7.2.1 春茬番茄植株干物质分配与转运特征
        7.2.2 春茬番茄植株氮素分配与转运特征
        7.2.3 春茬番茄植株磷素分配与转运特征
        7.2.4 春茬番茄植株钾素分配与转运特征
    7.3 讨论与小结
        7.3.1 番茄碳分配与转运
        7.3.2 番茄全生育期氮磷钾分配特征
        7.3.3 氮磷钾转运与库容建设
        7.3.4 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
第8章 滴灌供肥养分积累与产量的相关性
    8.1 不同器官养分积累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8.1.1 秋冬茬番茄养分积累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8.1.2 春茬番茄养分积累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8.2 不同生育阶段养分积累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8.2.1 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8.2.2 氮素积累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8.2.3 磷素积累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8.2.4 钾素积累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8.3 讨论与小结
        8.3.1 不同器官养分积累与产量提升
        8.3.2 不同生育阶段养分积累对产量的效应
第9章 结论与创新
    9.1 研究结论
        9.1.1 明确了几个参数的数量化关系
        9.1.2 提高肥料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9.1.3 设施番茄滴灌“水-肥-作物同步”管理制度优化
    9.2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9.2.1 特色
        9.2.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基本结构与研究重点
五、创新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南瓜的起源与传播
第一节 南瓜在美洲的起源与传播
    一、美洲是南瓜的起源中心
    二、南瓜在欧亚的传播
第二节 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径
    一、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
    二、南瓜传入中国的路径 第二章 南瓜的名实与品种资源
第一节 南瓜名称考释
    一、南瓜的主要名称
    二、南瓜的其他别称
第二节 南瓜属作物与南瓜品种资源
    一、南瓜与笋瓜、西葫芦
    二、南瓜的品种资源 第三章 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推广
第一节 南瓜在全国的引种路线
第二节 明清民国时期南瓜在各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一、南瓜在东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二、南瓜在华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三、南瓜在西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四、南瓜在西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五、南瓜在东南沿海的引种和推广
    六、南瓜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的生产和发展
    一、南瓜在全国的生产概况
    二、南瓜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章 南瓜生产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栽培技术的积累
    一、播种育苗
    二、定植
    三、田间管理
    四、病虫害防治
    五、采收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生产技术的改进
    一、选种育种
    二、播种育苗
    三、定植
    四、田间管理
    五、病虫害防治
    六、采收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生产技术的发展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五章 南瓜加工、利用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奠基
    一、贮藏
    二、食用
    三、药用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改进
    一、贮藏
    二、食用
    三、药用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六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自然生态因素
    一、生态适应性
    二、生理适应性
第二节 救荒因素
    一、南方地区
    二、北方地区
第三节 移民因素
    一、西南移民潮:“湖广填四川”与“改土归流”
    二、东南棚民潮:“客家棚民”与“江西填湖广”
    三、东北大移民:“招民开垦”与“闯关东”
第四节 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
    一、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
    二、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的原因
第五节 经济因素
    一、南瓜的相对经济优势
    二、南瓜加工、利用的经济优势
    三、南瓜其他利用方式的经济优势 第七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对救荒、备荒的影响
    一、全国性的救荒影响
    二、六大区的具体救荒影响
第二节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改变了蔬菜作物结构
    二、影响了农业种植制度
第三节 对经济的影响
    一、直接南瓜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二、南瓜子对经济的促进
    三、南瓜众多深加工产品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
    四、南瓜与养殖业发展 第八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科技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一、基本性状的描述
    二、同食相忌
    三、具体应用
第二节 南瓜与文化
    一、南瓜精神
    二、南瓜民俗
    三、南瓜观赏文化
    四、南瓜名称文化
    五、南瓜饮食文化
第三节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
    二、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施肥水平对日光温室番茄生育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季节(茬口)日光温室环境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施肥水平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施肥水平对番茄光合生理及糖代谢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不同施肥水平对番茄氮代谢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不同施肥水平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第七章 不同施肥水平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2 结果分析
    7.3 小结与讨论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京郊日光温室土壤环境特征与黄瓜优质高产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园艺设施施肥状况及设施园艺土壤环境特征研究
        1.2.1.1 土壤有机质
        1.2.1.2 土壤pH
        1.2.1.3 土壤盐分
        1.2.1.4 土壤速效氮
        1.2.1.5 土壤速效磷
        1.2.1.6 土壤速效钾
        1.2.1.7 土壤微量元素
        1.2.2 土壤环境特征与作物品质相关性研究
        1.2.3 土壤环境特征与作物产量相关性研究
    1.3 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技术路线
2 京郊日光温室土壤环境特征及其与黄瓜产量品质的关系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样品采集方法
        2.1.1.1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2.1.1.2 黄瓜果实样品采集方法
        2.1.2 分析测试方法
        2.1.1.1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
        2.1.1.2 黄瓜果实品质分析测试方法
        2.1.3 参照标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京郊日光温室土壤环境特征
        2.2.1.1 土壤容重
        2.2.1.2 土壤pH
        2.2.1.3 土壤EC值
        2.2.1.4 土壤有机质
        2.2.1.5 土壤全氮
        2.2.1.6 土壤碱解氮
        2.2.1.7 土壤硝态氮含量
        2.2.1.8 土壤铵态氮
        2.2.1.9 土壤速效磷
        2.2.1.10 土壤速效钾
        2.2.1.11 土壤微量元素
        2.2.2 京郊日光温室土壤环境特征与黄瓜产量的相关性
        2.2.3 京郊日光温室土壤环境特征与黄瓜品质的相关性
    2.3 小结
3 京郊日光温室施肥现状及对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调查及统计方法
        3.1.2 计算养分平衡采用的参数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京郊日光温室种植果菜的施肥状况
        3.2.1.1 施肥种类
        3.2.1.2 施肥量
        3.2.2 京郊黄瓜温室土壤养分平衡状况
        3.2.2.1 京郊黄瓜温室土壤养分表观和氮的相对净平衡
        3.2.2.2 化肥农学效率
        3.2.2.3 土壤养分表观平衡与种植后土壤中营养元素增减的相关性
    3.3 小结
4 不同施肥水平对日光温室黄瓜生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供试黄瓜品种:
        4.1.2 实验场所:
        4.1.3 供试土壤:
        4.1.4 肥料种类:
        4.1.5 茬口安排:
        4.1.6 试验设计:
        4.1.7 取样方法:
        4.1.8 测试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施肥水平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4.2.1.1 对株高的影响
        4.2.1.2 对总叶面积的影响
        4.2.1.3 对叶片数的影响
        4.2.1.4 对茎叶干鲜重的影响
        4.2.1.5 对根体积的影响
        4.2.2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光合特性的影响
        4.2.2.1 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4.2.2.2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3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产量及形成的影响
        4.2.3.1 对单瓜重的影响
        4.2.3.2 对瓜条数的影响
        4.2.3.3 对产量的影响
        4.2.4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4.2.4.1 对黄瓜表观商品品质的影响
        4.2.4.2 对商品瓜率的影响
        4.2.4.3 对风味品质的影响
        4.2.4.4 对硝酸盐的影响
        4.2.4.5 对Vc的影响
        4.2.4.6 对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4.2.4.7 对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4.2.4.8 对可溶性糖的影响
        4.2.4.9 对有机酸的影响
    4.3 小结
5 不同施肥水平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供试品种:
        5.1.2 实验场所:
        5.1.3 供试土壤:
        5.1.5 茬口安排:
        5.1.6 试验设计:
        5.1.7 取样方法:
        5.1.8 测试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施肥水平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的影响
        5.2.1.1 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5.2.1.2 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5.2.1.3 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5.2.1.4 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pH的动态变化
        5.2.1.5 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EC的动态变化
        5.2.1.6 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硝酸盐的动态变化
        5.2.1.7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5.2.2 不同施肥水平下黄瓜产量与土壤特征的相关性
        5.2.3 不同施肥水平下黄瓜品质与土壤环境特征的相关性
        5.2.3.1 与土壤硝酸盐含量的相关性
        5.2.3.2 与土壤EC值的相关性
        5.2.3.3 与有机质的相关性
        5.2.3.4 与速效磷的相关性
        5.2.3.5 与速效钾的相关性
    5.3 小结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京郊日光温室土壤环境特征
        6.1.2 京郊日光温室的施肥特征
        6.1.3 不同光温对施肥及土壤的影响
        6.1.4 温室土壤环境特征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6.1.5 科学调控土壤环境的措施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日光温室番茄的氮素追施调控技术及其效益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建立适于日光温室蔬菜氮素推荐的技术体系
第二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思路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思路
第三章 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氮素追施的调控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氮素追施的调控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系统的周年氮素平衡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的经济效益评估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讨论
    7.1 减量施肥调控与反馈判断的思路
    7.2 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系统的氮素组分关系
    7.3 对番茄氮素供应目标值的分析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设施型农作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设施型农作制度提出的背景
        §1.1.1 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
        §1.1.2 设施农业的兴起及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1.1.3 设施农业开辟了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的新领域
        §1.1.4 设施型农作制度—我国农作制度发展的重要选择
    §1.2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1.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设施农业与农作制度的现状及发展
    §2.1 国内外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
        §2.1.1 国外设施农业的历史及发展概况
        §2.1.2 中国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
    §2.2 中国农作制度的历史与研究进展
        §2.2.1 中国农作制度的历史演进
        §2.2.2 中国农作制度研究改革的主要成就
        §2.2.3 中国农作制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2.2.4 中国农作制度研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及发展趋势
第三章 设施型农作制度概述
    §3.1 设施型农作制度的概念
        §3.1.1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制度
        §3.1.2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生活要素综合调控制度
    §3.2 设施型农作制度与传统农作制度区别的特点
        §3.2.1 植物生活要素的调控力度大
        §3.2.2 集约化程度高
        §3.2.3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程度低
        §3.2.4 作物组成受市场的影响大
        §3.2.5 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高
        §3.2.6 生物种群多样性特点显着
    §3.3 研究和构建设施型农作制度的目的意义
第四章 设施型农作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
    §4.1 设施农业生产分析
        §4.1.1 设施农业生产的实质
        §4.1.2 设施农业生产的特点
    §4.2 设施农业生态系统及其特点
        §4.2.1 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
        §4.2.2 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类型
        §4.2.3 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
        §4.2.4 设施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4.3 植物的生活因素与调控学说
        §4.3.1 植物的生活因素
        §4.3.2 植物生活因素的作用规律
        §4.3.3 植物生活因素作用的基本特点
    §4.4 多维用地原理
        §4.4.1 土地的多维性
        §4.4.2 多维用地
    §4.5 生物学原理
        §4.5.1 生物间互利共生机制
        §4.5.2 生态位原理
        §4.5.3 物种多样性原理
    §4.6 光能利用原理
    §4.7 农业技术经济原理
第五章 我国设施农业生产的类型及分布
    §5.1 我国的气候及特点
        §5.1.1 我国的气候
        §5.1.2 气温分布的特点
        §5.1.3 光照分布的特点
        §5.1.4 水分分布的特点
    §5.2 我国农业设施的主要类型及其调控功能
        §5.2.1 农业保护设施及其调控功能
        §5.2.2 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及其调控功能
    §5.3 我国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5.3.1 田间地膜覆盖栽培型
        §5.3.2 塑料拱棚栽培型
        §5.3.3 温室栽培型
        §5.3.4 其它设施栽培类型的应用及分布
第六章 设施环境与作物种植制度
    §6.1 光照条件
        §6.1.1 植物生长发育对光照条件的要求
        §6.1.2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光照条件
        §6.1.3 农业设施内的光照条件对作物种植制度的影响
    §6.2 温度条件
        §6.2.1 植物生长发育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6.2.2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温度条件
        §6.2.3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温度条件对作物种植制度的影响
    §6.3 湿度条件
        §6.3.1 植物生长发育对湿度条件的要求
        §6.3.2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湿度条件
        §6.3.3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湿度条件对作物种植制度的影响
    §6.4 空气条件
        §6.4.1 二氧化碳
        §6.4.2 有害气体
    §6.5 土壤条件
        §6.5.1 植物生长发育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6.5.2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土壤变化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七章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制度
    §7.1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布局
        §7.1.1 地膜覆盖栽培的布局与发展
        §7.1.2 温室大棚栽培的布局与发展
    §7.2 设施条件下作物的轮作与连作
        §7.2.1 轮作
        §7.2.2 连作
    §7.3 设施条件下作物的茬口安排及熟制(茬制)
        §7.3.1 设施条件下的茬口安排
        §7.3.2 设施条件下的熟制(茬制)
        §7.3.3 农业保护设施夏季休闲期的利用
    §7.4 设施条件下的立体种植
        §7.4.1 设施条件下作物地面立体种植
        §7.4.2 设施条件下作物空间立体栽培
    §7.5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种植模式
        §7.5.1 设施条件下作物种植模式的类型
        §7.5.2 设施条件下的主要种植模式
第八章 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生活要素综合调控制度
    §8.1 农业设施内的光照环境调控
        §8.1.1 改进农业设施的结构和管理技术
        §8.1.2 人工补光
        §8.1.3 遮光
    §8.2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温度环境调控
        §8.2.1 增温
        §8.2.2 保温
        §8.2.3 降温
    §8.3 农业保护设施内的湿度环境调控
        §8.3.1 降低空气湿度
        §8.3.2 降低土壤湿度
        §8.3.3 加湿
    §8.4 农业保护设施内气体的调控
        §8.4.1 农业保护设施内CO_2浓度的调控
        §8.4.2 农业保护设施内有害气体的防止
    §8.5 农业保护设施内土壤状况的调控
        §8.5.1 深耕土壤
        §8.5.2 科学施肥
        §8.5.3 合理灌溉
        §8.5.4 生物除盐
        §8.5.5 合理使用农药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主要结论
    §9.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实时重量的日光温室袋培黄瓜生长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作物生长模型的定义及特点
    1.2 作物生长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大田作物生长模型研究进展
        1.2.2 国内外温室作物生长模型研究进展
    1.3 黄瓜生长模型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实时称重测量系统组成
        2.4.1 电子吊秤
        2.4.2 数据采集器
        2.4.3 上位机
    2.5 栽培管理
    2.6 测定指标和方法
        2.6.1 黄瓜植株形态学指标的测定
        2.6.2 黄瓜植株生长量的测定
        2.6.3 温室内环境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2.7 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日光温室袋培黄瓜植株生长变化
        3.1.1 春茬和秋茬黄瓜植株株高比较
        3.1.2 春茬和秋茬黄瓜植株茎粗变化
        3.1.3 春茬和秋茬黄瓜植株茎节数变化
        3.1.4 春茬和秋茬黄瓜植株鲜重分配指数变化
    3.2 日光温室袋培黄瓜地上日生长量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
        3.2.1 黄瓜植株地上日生长量模型的验证及计算时间点的确定
        3.2.2 黄瓜植株地上实时重量比较
        3.2.3 黄瓜植株地上日生长量与环境因素间的关系
    3.3 日光温室袋培黄瓜植株果实产量模型研究
        3.3.1 环境因素驱动的黄瓜生长模型参数确定
        3.3.2 基于实时重量的黄瓜植株地上鲜重生长模型评价
        3.3.3 黄瓜植株地上鲜重分配模型研究
        3.3.4 日光温室袋培黄瓜果实产量模型研究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日光温室冬春茬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辽宁省朝阳市日光温室种植结构与效益分析[D]. 王艺锦.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2]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D]. 张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3]供肥对不同茬口设施番茄生长发育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D]. 贾宋楠. 新疆农业大学, 2017
  • [4]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D]. 李昕升.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5]施肥水平对日光温室番茄生育和土壤环境的影响[D]. 张国红.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6]京郊日光温室土壤环境特征与黄瓜优质高产相关性的研究[D]. 王柳. 中国农业大学, 2003(03)
  • [7]日光温室番茄的氮素追施调控技术及其效益评估[D]. 汤丽玲.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8]设施型农作制度研究[D]. 郜庆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02)
  • [9]基于实时重量的日光温室袋培黄瓜生长模型研究[D]. 宋庆.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备案公告 2017年第9号(总第213号)[J].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标准化, 2017(23)

标签:;  ;  ;  ;  ;  

日光温室冬春季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