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拉米夫定过敏性皮疹二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妍,王跃锜,周永康[1](2015)在《国内儿童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安全性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国内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调查我国儿童乙肝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国内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2000年01月-2014年01月有关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所有文献进行综合计数分析。结果共44篇文献符合条件纳入研究,采用Meta分析26篇,涉及病例报道13篇,死亡报道文献5篇,纳入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局部不良反应的合并发生率为4.7×10-7,95%CI:(-3.83×10-6,4.78×10-6)。全身不良反应的合并发生率为3.0×10-8,95%CI:(-3.02×10-6,3.06×10-6)。总不良反应的合并发生率为7.92×10-6,95%CI:(-1.25×10-5,2.83×10-5)。23个病例报道中,以过敏反应多见。6例死亡案例中,3例死因与乙肝疫苗相关。结论我国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总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7.92/100万,提示国内使用的疫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研究显示不良反应与儿童接种年龄、生产厂家、接种剂量无直接关系。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我们必须对乙肝疫苗的安全性保持足够的重视,在做好严格监控疫苗质量及有效预防疫苗不良反应的前提下,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方向也是国策。
祝永明,王亚华[2](2004)在《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拉米夫定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1999~2003年国内报道的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分布范围较广,临床表现为变态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泌尿生殖系统反应、对肝功能的影响及其它反应等,其中以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最高,尤以青少年最易发生。结论:临床应注意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李娜,李俊生[3](2004)在《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文中认为
符静,瞿轶昆,高涛[4](2002)在《拉米夫定过敏性皮疹二例》文中研究说明
二、拉米夫定过敏性皮疹二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拉米夫定过敏性皮疹二例(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儿童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安全性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2)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年龄与性别 |
2.2 不良反应系统病例统计及构成比 |
3 讨论 |
(3)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过敏反应 |
2 血液系统损害 |
3 精神障碍 |
4 锥体外系反应 |
5 性功能障碍 |
6 斑秃 |
7 肾结石 |
四、拉米夫定过敏性皮疹二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儿童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安全性Meta分析[J]. 张雪妍,王跃锜,周永康. 现代预防医学, 2015(09)
- [2]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J]. 祝永明,王亚华. 药学实践杂志, 2004(05)
- [3]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J]. 李娜,李俊生.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08)
- [4]拉米夫定过敏性皮疹二例[J]. 符静,瞿轶昆,高涛. 肝脏,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