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肉桂中桂皮醛的二阶导数差示脉冲极谱法定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坤平[1](2010)在《大孔树脂吸附黄芩黄酮和布渣叶黄酮的应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孔树脂吸附中草药有效成份的基础理论研究对其产业化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黄芩黄酮和布渣叶黄酮为例,系统研究了大孔树脂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特性、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固定床和流态化吸附工艺,以及吸附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等共性问题。研究发现,在试验设定的条件下,大孔树脂对黄芩黄酮和布渣叶黄酮的吸附近似于单分子层吸附,Langmuir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其等温吸附过程;其等量吸附焓变ΔH在-75~-5KJ.mol-1之间,其自由能变ΔG在-5~-2 KJ.mol-1之间,熵变在ΔS在-0.08~.0.01 KJ.mol-1.K-1之间;其特征分离系数RL在0~1之间,吸附过程属于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同时,在试验设定的条件下,Kannan粒子内扩散模型能较好地描述黄芩黄酮在AB-8和HPD-100树脂上吸附动力学过程;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布渣叶黄酮在D101、NKA和HPD300树脂上的吸附过程;其吸附受到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影响,控制步骤为膜扩散过程。研究还发现,基于总黄酮分析的布渣叶黄酮的吸附过程有较好的吸附分离热力学和动力学规律,但受吸附质间相互作用影响,其中的牡荆苷和异鼠李素-3-0-β-芸香糖苷等成份的组分吸附动力学缺乏规律性。另外,通过对固定床吸附工艺和流态化吸附工艺的比较研究发现,由于降低了液膜扩散阻力,流态化平衡吸附时间明显缩短,流态化洗脱时间显着降低,对于D101树脂对黄芩黄酮的吸附研究中,10 min左右的流态化脱附率在90%以上。对布渣叶黄酮,采用固定床吸附工艺,当上样流速1.0 BV/h、洗脱流速2.0 BV/h、上样浓度2.0 mg/mL、洗脱剂用量2.8 BV和pH值7.8时,其纯度达到了61.77%,收率为80.25%。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的虚拟筛选并预测吸附剂(大孔树脂)和吸附质(黄酮分子)的吸附作用研究新方法。在对聚苯乙烯骨架非极性树脂吸附黄芩苷和黄芩素的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研究发现,能通过等量吸附热、平均吸附量等参数预测树脂和化合物的吸附作用。研究成果为大孔树脂吸附中草药有效成份的研究和开发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质组分的相互作用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张薇[2](2006)在《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药作为祖国医药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在品种、产量、生产规模、提高内在质量、引进高新科学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制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际市场上也有较高的声誉。 山药作为中国的传统中药,含有多种无机元素。近年来,人们已经注意到中草药的药效与所含微量元素有关,而微量元素的测定又为阐明中药作用机理、改进和研制新药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基础。因此研究测定微量元素的方法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对分析药效药理、制造新药、判定药材的来源及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山药中多种微量元素的方法,可为中草药山药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银黄片由金银花提取物和黄芩提取物制备而成,其中金银花中绿原酸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是制订这类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必要项目。本试验采用HPLC法测定片剂中的绿原酸含量,方法快速、稳定。精密度达到0.23%,回收率在98.58%-100.60%。可作为银黄片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更年灵胶囊由淫羊藿、女贞子、谷维素和维生素等制备而成。淫羊藿(Epinedii Herba)是我国传统中药,淫羊藿苷(Icariin)是从淫羊藿中分离出来的主要黄酮类单体成分。本文研究了更年灵胶囊中淫羊藿苷的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方法的RSD为1.80%,回收率达94.25%-101.24%。 总之,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及中药药效相对西药比较特殊,中药中各组分的含量甚微,相互之间干扰严重,因此中药微量成分的测定和中药的品质鉴定成为当前中药质量控制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难题。研究探讨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方琴[3](2005)在《肉桂规范化种植(GAP)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肉桂是常用中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或枝皮,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心腹冷痛等症。广东、广西两省是肉桂的道地产区,产量占全国的绝大部分,质量公认较好。 本研究以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为研究对象,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的要求,对肉桂的物种资源、植物鉴定、生物学特性以及种植栽培、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规范化种植中的关键技术及肉桂GAP标准评价体系中质量控制和其它相关评价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肉桂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本研究成果为开展肉桂的规范化种植、生产出符合GAP标准的肉桂药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保证肉桂药材质量、提高肉桂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对肉桂的本草考证、物种资源、栽培技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及进展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 第二部分 实验与规范化种植研究 一、种植基地确定 通过对广东省内传统的肉桂栽培地区肇庆市德庆县武垄镇的环境调查,并参照GAP标准中的环境标准进行了水分、空气和土壤的检测,结果表明该地的地理环境适合肉桂的种植和栽培。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完成了对种植地生态环境的检测,其中,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质量标准;土壤质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质量标准;灌溉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
张守雪,王连鹏,梁云爱[4](2002)在《肉桂中桂皮醛的二阶导数差示脉冲极谱法定量研究》文中认为
周同惠,徐礼燊[5](1990)在《药物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药物分析在1988~1989年间的进展作了较全面的评述。内容包括概述、容量法、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光密度扫描法、电化学分析法及其他方法等。共引用文献400多篇。
罗思齐[6](1989)在《中草药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概述》文中指出最近十年来,由于中草药质量控制的需要和仪器分析的迅速发展,国内中草药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仪器分析在各类分析方法之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中以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体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最为常用。电化学分析法,例如库伦滴定法、极谱法、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等偶有应用。经典的容量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有其特点,仍有一定程度使用。本文对这些方法及其应用情况作了概述。
二、肉桂中桂皮醛的二阶导数差示脉冲极谱法定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桂中桂皮醛的二阶导数差示脉冲极谱法定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孔树脂吸附黄芩黄酮和布渣叶黄酮的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高速逆流色谱纯化技术 |
1.2 分子印迹技术 |
1.3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 |
1.3.1 大孔树脂用于黄酮类成分的吸附分离 |
1.3.2 大孔树脂用于皂苷类成分的分离纯化 |
1.3.3 大孔树脂在复方中药制剂研究中的应用 |
1.4 黄芩黄酮和布渣叶黄酮研究概况 |
1.4.1 黄芩黄酮概述 |
1.4.2 黄芩黄酮的提取纯化研究概况 |
1.4.3 黄芩黄酮的质量分析方法 |
1.4.4 布渣叶黄酮研究概述 |
1.5 中药提取物的LC-MS分析 |
1.5.1 "软电离"质谱技术 |
1.5.2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1.5.3 中药提取物的LC-MS分析研究进展 |
1.6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大孔树脂吸附黄芩黄酮的应用基础研究 |
1 黄芩黄酮的提取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仪器与试剂 |
1.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1.1.3 HPLC法测定黄芩苷含量 |
1.1.4 黄芩提取物供试品的制备 |
1.1.5 提取工艺的优化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系统适用性试验 |
1.2.2 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 |
1.2.3 加样回收率试验 |
1.2.4 黄芩黄酮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2 D101和AB-8树脂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的测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仪器与试剂 |
2.1.2 供测试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
2.1.3 大孔吸附树脂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D101和AB-8的孔径分布结果分析 |
2.2.2 AB-8和D101的比表面积分析 |
3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黄芩黄酮的应用基础研究 |
3.1 仪器与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2.1 黄芩提取液的制备 |
3.2.2 黄芩苷的HPLC色谱分析 |
3.2.3 大孔吸附树脂的处理 |
3.2.4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 |
3.2.5 脱附溶剂的选择 |
3.2.6 黄芩提取液中黄芩苷的大孔树脂吸附热力学研究 |
3.2.7 黄芩提取液中黄芩苷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3.2.8 固定床吸附工艺研究 |
3.2.9 流态化吸附工艺研究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结果 |
3.3.2 洗脱溶剂的选择结果 |
3.3.3 AB-8和D101树脂吸附黄芩黄酮的热力学分析 |
3.3.4 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计算 |
3.3.5 AB-8和D101树脂吸附黄芩黄酮的动力学分析 |
3.3.6 AB-8和HPD100树脂对黄芩苷的吸附机理探讨 |
3.3.7 固定床吸附工艺研究 |
3.3.8 固定床解吸附工艺研究 |
3.3.9 流态化吸附工艺研究 |
3.3.10 小结 |
3.4 大孔树脂吸附黄芩黄酮的计算机模拟 |
第三章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布渣叶黄酮的应用基础研究 |
1 布渣叶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 |
1.1.2 仪器与试剂 |
1.1.3 总黄酮浓度的测定方法 |
1.1.4 正交试验设计与提取工艺优化 |
1.2 结果与讨论 |
1.2.1 提取溶剂的影响 |
1.2.3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1.3 小结 |
2 布渣叶黄酮组分的LC-MS/MS分析 |
2.1 布渣叶黄酮的UPLC-ESI-Tof-MS/MS结构分析 |
2.1.1 仪器与试剂 |
2.1.2 色谱条件 |
2.1.3 质谱条件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牡荆苷和异鼠李素-3-0-芸香糖苷ESI-MS/MS裂解规律 |
2.2.2 布渣叶黄酮组分的UPLC-ESI-Tof-MS/MS结构推断 |
2.3 小结 |
3 布渣叶黄酮HPLC定量分析方法 |
3.1 仪器与试剂 |
3.2 HPLC法分析布渣叶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素的含量 |
3.2.1 试验方法 |
3.2.2 结果与讨论 |
3.3 HPLC法测定布渣叶中牡荆苷和异鼠李素-3-0-β-D-芸香糖营的含量 |
3.3.1 实验方法 |
3.3.2 结果与分析 |
3.3.3 讨论 |
4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布渣叶总黄酮的性能考察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药与仪器 |
4.1.2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5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布渣叶黄酮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布渣叶黄酮吸附等温线测定 |
5.1.2 大孔树脂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计算 |
5.1.3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动力学研究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D101、AB-8和HPD100树脂吸附布渣叶总黄酮的热力学分析 |
5.2.2 D101、NKA和HPD300树脂吸附布渣叶黄酮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研究 |
5.2.3 吸附控制机理探讨 |
5.3 小结 |
6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布渣叫总黄酮的工艺优化 |
6.1 实验办法 |
6.1.1 静态吸附-解吸附试验 |
6.1.2 动态吸附-解吸附试验 |
6.1.3 洗脱剂乙醇浓度的选择 |
6.1.4 均匀设计优化工艺参数 |
6.1.5 布渣叶黄酮吸附纯化前后的HPLC分析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 |
6.2.2 大孔吸附树脂的动态洗脱曲线 |
6.2.3 均匀设计试验结果和数据统计与分析 |
6.2.4 工艺参数的验证与布渣叶总黄酮的色谱分析 |
6.3 小结 |
7 布渣叶黄酮多组分吸附的过程分析与机理探讨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静态吸附动力学研究 |
7.1.2 HPLC定量分析 |
7.2 结果与讨论 |
7.2.1 D101树脂吸附布渣叶黄酮15种组分的动力学分析 |
7.2.2 Lagergren动力学模型拟合 |
7.2.3 Kannan动力学模型拟合 |
7.2.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声明 |
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1 中药分析概况 |
1.2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及应用 |
1.2.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概况 |
1.2.2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
1.2.2.1 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
1.2.2.2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过程 |
1.2.2.3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
1.2.3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
1.2.3.1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生物化学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1.2.3.2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冶金、地质工业中的应用 |
1.2.3.3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
1.2.3.4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医药卫生中的应用 |
1.3 测定无机元素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简介 |
1.4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及应用 |
1.4.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的发展概况 |
1.4.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1.4.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的应用 |
1.4.3.1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1.4.3.2 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1.4.3.3 在环境污染分析中的应用 |
1.4.3.4 在精细化工分析中的应用 |
1.4.3.5 在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简介及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
1.5.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简介 |
1.5.1.1 液-液萃取 |
1.5.1.2 加热回流提取 |
1.5.1.3 溶剂提取或超声提取 |
1.5.1.4 大孔树脂及其它过柱技术 |
1.5.1.5 色谱衍生化技术 |
1.5.1.6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1.5.2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
1.5.2.1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
1.5.2.2 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草药山药中的八种微量元素含量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及试剂 |
2.2.2 药品的预处理 |
2.2.3 检出限的测定 |
2.2.4 仪器参数的选择 |
2.2.5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 |
2.3.2 元素间的相互干扰情况 |
2.3.3 消解方法的选择 |
2.3.4 山药中八种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
2.3.5 分析讨论 |
2.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HPLC法测定中成药银黄片中的绿原酸含量 |
3.1 引言 |
3.2 试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色谱条件 |
3.2.3溶液制备 |
3.2.4 定性鉴别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
3.3.2 提取条件选择 |
3.3.3 空白试验 |
3.3.4 线性关系考察 |
3.3.5 稳定性试验 |
3.3.6 精密度试验 |
3.3.7 重复性试验 |
3.3.8 回收率试验 |
3.3.9 样品测定 |
3.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HPLC法测定中成药更年灵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
4.1 引言 |
4.2 试验与结果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色谱条件 |
4.2.3 溶液制备 |
4.2.4 定性鉴别 |
4.2.5 空白试验 |
4.2.6 线性关系考察 |
4.2.7 稳定性试验 |
4.2.8 重复性实验 |
4.2.9 回收率实验 |
4.2.10 样品测定 |
4.3 讨论 |
4.3.1 流动相的选择 |
4.3.2 提取方法的选择 |
4.3.2.1 提取剂的选择 |
4.3.2.2 提取时间的选择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肉桂规范化种植(GAP)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本草考证 |
二、栽培技术研究 |
三、物种资源 |
四、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
五、主要药理作用研究 |
六、质量控制研究 |
七、临床应用 |
八、前人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二部分 实验与规范化种植(GAP)研究 |
一、种植地的选择和环境质量评价 |
(一) 资源分布及栽培历史 |
(二) 种植研究地自然条件的调查和检测 |
二、药材品种鉴定 |
三、栽培技术 |
(一) 肉桂栽培技术的调查总结 |
(二) 关于肉桂育苗的调查和思考 |
(三) 育苗和栽培方法 |
四、田间管理 |
(一) 施肥 |
(二) 病虫害防治 |
(三) 其它田间管理技术 |
五、采收、加工和贮藏运输 |
(一) 采收期 |
(二) 产地加工 |
(三) 贮藏运输 |
六、肉桂药材质量研究 |
(一) 有关肉桂药材质量研究的一些问题 |
(二) 肉桂药材质量研究 |
七、肉桂药材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的制订及起草说明 |
(一) 肉桂药材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
(二) 肉桂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的起草说明 |
第三部分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在学期间在国内发表的相关论文 |
附录二、图版 |
附录三、照片 |
附录四、图 |
致谢 |
四、肉桂中桂皮醛的二阶导数差示脉冲极谱法定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孔树脂吸附黄芩黄酮和布渣叶黄酮的应用基础研究[D]. 李坤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2]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D]. 张薇. 首都师范大学, 2006(12)
- [3]肉桂规范化种植(GAP)研究[D]. 方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06)
- [4]肉桂中桂皮醛的二阶导数差示脉冲极谱法定量研究[J]. 张守雪,王连鹏,梁云爱. 山东医药工业, 2002(01)
- [5]药物分析[J]. 周同惠,徐礼燊. 分析试验室, 1990(04)
- [6]中草药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概述[J]. 罗思齐. 中草药, 198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