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34例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34例临床分析

一、外科治疗13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申向竹,张山,韩亚非,杨德真,徐伟,董雨,李忆蒙,唐会昌[1](2021)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中3D Slicer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微创手术治疗中3D Slicer的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D 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内镜微创组)和传统开颅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清醒时间、再出血及预后状况。结果内镜微创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 <0.05~0.005);术后清醒时间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显着优于对照组(P <0.05~0.001)。结论应用3D Slicer软件辅助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够显着发挥微创手术治疗和软件定位的优势,能使手术相关指标和血肿清除效果得到显着提高;同时还有助于降低手术创伤,改善患者的预后。

王健,谢勇,陈阳生[2](2020)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MMP-9、Hcy及GCS评分关系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cy、MMP-9、GCS评分及血脂指标,分析其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医分型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各中医分型组的TC、TG及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HDL-C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血清TC、TG及LDL-C水平在风痰淤阻、阴虚风动、痰热腑实、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组中依次升高(P<0.05)。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各中医分型血清MMP-9、Hcy均高于对照组,而GC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MMP-9、Hcy在风痰淤阻、阴虚风动、痰热腑实、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组中依次升高(P<0.05)。结论:血清Hcy、MMP-9及血脂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医分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指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李建,张旭东[3](2020)在《预后营养指数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30 d病死率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就诊的1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出现死亡分为观察组(术后30 d死亡患者,39例)与对照组(术后30 d存活患者,14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PNI、LMR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血肿破入脑室、基底核区发生血肿、脑叶发生血肿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丘脑发生血肿率、血肿体积分别为87.2%(34/39)、(54.23±7.68) 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2 d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7.98±5.32)g/L、(34.55±5.24)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2 d、4 d淋巴细胞水平分别为(4.85±3.02)×109/L、(3.25±1.69)×109/L、(4.26±2.02)×109/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单核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4 d、7 d的PN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7 d的LM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NI术前、术后4 d、7 d,LMR术后7 d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术前PNI、LMR预测价值较高;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水平、术后2 d淋巴细胞水平、术前PNI及血肿体积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PNI、LMR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死亡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并且术前PNI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若男[4](2020)在《基于破血化瘀法的脑出血方干预脑血肿吸收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以破血化瘀法为指导的脑出血方对脑血肿及血肿代谢产物吸收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1.建立胶原酶注射诱导脑出血大鼠模型,根据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出血方低剂量组、脑出血方中剂量组、脑出血方高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造模后3h按照时间及组别给予药物灌胃,到达相应时间点(1d、3d、5d、10d)收取样本。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冠状位血肿最大切面面积比和脑血肿体积。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血肿周围组织病理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血肿周围组织中CD47、CD36、CD163、PPARγ、Nrf2、TLR4、NF-κb、MyD88、TRIF、IL-1β蛋白表达的情况。2.将红细胞(RBC)按照40:1的比例与小胶质细胞(Microglial cell)共培养建立脑出血体外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脑出血方低剂量组、脑出血方中剂量组、脑出血方高剂量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免疫荧光法观察Microglial cell吞噬RBC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小胶质细胞吞噬RBC能力;Western Blot检测CD36、CD47、PPARγ、Nrf2、TLR4、NF-κb、MyD88、TRIF蛋白表达;RT-PCR检测CD36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蛋白表达。结果:1.在动物实验中,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动物Longa评分上升,显示运动神经功能下降,冠状位血肿最大面积比增加,血肿体积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动物Longa5评分下降,同时冠状位血肿最大面积比减少,血肿体积减小,其疗效与脑出血方给药剂量相关,中剂量组效果较显着。2.在动物实验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动物血肿周围组织中CD36、CD163、PPARγ、Nrf2表达上升;CD47、TLR4、NF-κb、TRIF、MyD88、IL-1β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动物血肿周围组织中CD36mRNA表达上升。脑出血方对于CD36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的调节与其给药剂量相关,中剂量组效果较显着。3.在小胶质细胞(Microglial cell)与RBC共培养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和脑出血方各剂量组能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清除RBC,对小胶质细胞吞噬RBC的促进作用与脑出血方的给药浓度呈正相关。4.在小胶质细胞与RBC共培养实验中,模型组细胞CD36、CD163、PPARγ、Nrf2表达上升,CD47、TLR4、NF-κb、TRIF、MyD88、TNFα、IL-1β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中CD36、CD163、PPARγ、Nrf2表达上升,CD47、TLR4、NF-κb、TRIF、MyD88、TNFα、IL-1β表达下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CD36mRNA的表达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动物血肿周围组织中CD36mRNA表达上升。结论:1.脑出血方具有促进脑出血动物模型行为学改善的作用,能够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清除RBC,从而促进血肿吸收,加快脑出血动物神经功能恢复。2.脑出血方能够促进脑出血体内外模型CD36信号通路相关指标CD36、PPARγ、Nrf2的表达,抑制CD47、TLR4、NF-κb、TRIF、MyD88、TNFα、IL-1β表达。说明脑出血方通过激活CD36信号通路,促进脑出血后血肿吸收;抑制TLR4/MYD88炎症通路,减少脑出血后继发炎症损伤,从而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3.应用脑出血体外模型验证了脑出血方通过CD36起到促进脑血肿吸收的作用。

崔珂[5](2020)在《3D-Slicer定位微创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辅助体表定位行微创软通道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为基底节脑出血微创软通道置管引流术制定精准术前计划。方法:收集2018年03月~2019年10月于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基底节脑出血(30ml≤血肿量<50ml、60岁≤年龄<70岁、8分≤GCS评分<12分)、行微创软通道置管引流术的患者共计67例,依据术前体表定位时有无进行3D-Slicer软件处理分为两组,由3D-Slicer软件处理颅脑CT图像辅助定位的3D-Slicer定位组(A组)34例,未经3D-Slicer软件处理定位的非3D-Slicer定位组(B组)33例,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满意率(术后即刻复查颅脑CT,运行3D-Slicer软件重建术后模型,测量穿刺靶点与血肿中心的距离,以距离在3mm以内为满意)、术后24h血肿清除率、术后1周GCS评分改变、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术后两组均随访6个月,依据GOS评分评价远期疗效。结果:穿刺满意率:A组100%,B组60.6%,组间穿刺满意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6.618,P<0.05)。术后24h血肿清除率:A组(83.42±6.806)%,B组(69.75±11.298)%,组间血肿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4,P<0.05)。术后1周GCS评分改变:A组(2.50±0.961),B组(0.42±0.561),组间术后1周GCS评分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4,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A组引流管平均留置(1.97±0.521)天,B组引流管平均留置(3.30±1.10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8,P<0.05)。住院天数:A组平均住院(12.41±1.50)天,B组平均住院(15.33±1.6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7,P<0.05)。术后6个月GO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颅脑CT影像数据,应用3D-Slicer可科学指导微创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体表定位、穿刺方向及深度,提高穿刺满意率、血肿清除率,加快神经功能恢复,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日,远期预后无明显差异。

文维农[6](2020)在《脑出血急性期西医基础治疗配合针刺及口服中成药疗效比较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背景:随着现如今医疗技术的进步,许多疾病的治疗已经有了重大进展,但是目前关于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仍然进步有限,而脑出血因为其发病急,进展迅速,致残率、致死率都很高,其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完善,而在其急性期的及时、有效治疗对预后极其重要。脑出血在脑卒中各类类型中发病率为第二。脑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脑卒中类型,其三十天内死亡率甚至可高达百分之十三到百分之六十一。即使存活下来的病人也常常带来沉重的社会资源负担,所以在公共卫生医疗领域除了加强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之外,确立正确及有效的治疗流程及方案更是重要。既往对于脑出血的治疗,内外科扮演的角色不一样,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医疗的发展,祖国医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脑出血的治疗中也举足轻重。在内科治疗中促进血肿吸收、减轻相关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及防治脑出血进一步加重是该病急性期的治疗重点所在。中国与外国在针对脑出血急性期治疗方面比较有差异的就是中国有中医特色治疗,中医治疗脑出血有着上千年的经验,其中针刺治疗在大量研究中表明对脑出血急性期具有较高安全性、有效性。而随着世界对中医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中药相关提纯及相关制药技术也迅速发展,中成药以其良好的效果、便捷性、易于保存、准确的剂量的优势,在临床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中的治疗起到了重大作用。本研究通过收集脑出血患者的相关信息及治疗方案,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西医基础治疗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使用西医基础治疗联合针刺以及口服中成药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通过相关统计学分析,以期达到客观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目的,从而为临床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的具体方案,提供一些科学的建议及参考。目的:通过观察脑出血急性期西医基础联合针刺治疗组和西医基础联合针刺以及口服中成药治疗组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以发现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更有效、更妥善的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为临床上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提供不一样的甚至更完善的方案。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湖南省脑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0例脑出血患者病例资料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将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联合针刺治疗者纳入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联合针刺以及口服中成药治疗者纳入观察组。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内血肿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的变化,并计算出疗效总有效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各项评分变化及疗效。结果:1.治疗前后两组各项评分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脑血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而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改善比对照组优势明显。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脑内血肿量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2.临床疗效评价:对照组基本恢复0例,显着进步3例,进步33例,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94%;观察组基本恢复4例,显着进步10例,进步7例,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95%。疗效等级经秩和检验分析后,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通过观察病例治疗前后患者的肝肾功能、三大常规、电解质、心肌酶谱等指标检测,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西医基础治疗联合针刺治疗组和西医基础治疗联合针刺以及口服中成药组治疗脑出血急性期,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减轻脑血肿量,都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观察组在改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方面比对照组更明显。但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减轻脑血肿方面比较发现P>0.05,暂不能明确说明联合中成药后能明显减轻脑血肿体积。

桂成佳[7](2020)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治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分析,为后期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选择合适的微创手术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断并且采取神经内窥镜微创手术及小骨窗治疗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6例,按照手术方式将上述患者分成神经内镜组(63例)、小骨窗组(63例),同时选择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60例,作为相关研究指标的对照组,在各自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后,进行相关项目分析:各组患者一般社会学资料分析(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基础性疾病、病程时间等);各组患者术前术后临床效果分析(脑积水发生率、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血肿清除率)等指标;各组患者炎性指标分析(CRP、PCT、IL-6、IL-8及TNF-α)等分析;各组患者术前、术后NDS评分、GCS评分及Graeb评分统计分析;各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中、差)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脑出血、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比例统计分析;各组患者ADL预后分级统计分析;各组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实验过程中所有患者均签署伦理委员会批准及相关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一般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病情分级、出血量、血肿位置等项目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554,0.450,0.178,0.102,0.090,均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近期疗效分析:血肿清除率和血肿复发:两组患者在血肿完全清除、血肿大部分清除、血肿复发以及患者死亡率等项目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24,0.045,0.038及0.04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积水发生率及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两组患者在脑积水发生率及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38,0.046,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项目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39,0.02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偏瘫恢复时间及感染情况:两组患者在偏瘫恢复时间及感染情况等项目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49,0.038,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及患者死亡率: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患者死亡率等项目的分析过程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13,0.025,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炎性因子分析:CRP、IL-6、IL-8及TNF-α:在手术开始前两组患者数据相当,各组数据之间比较,P均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后神经内镜组数据下降幅度要明显大于小骨窗组,各组数据之间比较,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DS、GOS及Graeb评分:两组患者术前NDS评分比较,P值为0.10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NDS评分比较,P值为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GOS评分比较,P值为0.13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NDS评分比较,P值为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Graeb评分比较,P值为0.09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NDS评分比较,P值为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治疗效果统计分析中,神经内镜组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小骨窗组,在优、良、中、差等项目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23,0.034,0.045,0.039,0.026,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神经内镜治疗组在患者再次脑出血颅内感染、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明显的低于小骨窗组,其中脑出血、颅内感染以及发生率等方面,P值为0.035,0.030及0.047,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DL预后分级:神经内镜组术后患者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多数患者处于I~II级,小骨窗组效果较差,多数分布在II~III级。在I级的统计分析中,P值为0.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因素分析:近期死亡Logistic多因素分析:GOS评分、血肿量、脑室积血量、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项目分析中,统计学P值为0.034,0.028,0.037,0.034,0.04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恢复良好Logistic多因素分析:在脑室积血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项目的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30,0.024,0.027,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远期预后Logistic多因素分析:在患者年龄、血肿量、脑室积血量、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项目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45,0.034,0.032,0.021及0.02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神经内镜组及小骨窗开颅组在手术进行前具备较为统一的一般社会学资料,在其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病情分级、出血量及血肿位置等项目两组数据差别性较小,给予后期术后研究一定的基础性,为下文研究做好铺垫。(2)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疗效要明显的好于小骨窗开颅术,患者具备较高的血肿清除率、较低的血肿复发率、脑积水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偏瘫恢复时间、死亡率等,证实神经内镜微创术在治疗脑出血患者方面具有更加安全可靠的疗效,值得在临床继续大面积推广。(3)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性效果要明显的低于小骨窗开颅术,患者在术后具有较低浓度表达的CRP、PCT、白细胞介素(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同时可以降低脑出血患者的神经缺损状态,加速患者的神经恢复状态,给予临床一定启发。(4)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相对于小骨窗术,患者可以具有更好的远期预后,充分降低近期的死亡率,其中脑血肿、脑室积血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等均是导致患者远期预后不良或者更好的关键因素,充分证实神经内镜微创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方式,给予临床一定启发。

蒋德曦[8](2020)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自发性脑出血(SICH)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特点的危急重症。由于该疾病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降低这些危险因素造成的不利结果,对提高患者的预后起着关键作用。本课题通过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做相关分析,为今后HICH患者规范化及个体化的临床诊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改善其生活质量。[方 法]本课题通过查阅国内外与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的文献资料及目前的研究现状、趋势及研究结果,结合我院神经外科对该疾病的诊疗情况,对2018年08月至2020年01月期间,在我科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并进行手术治疗的205例,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进行统计。结合目前存在争议及探讨的焦点,通过对临床资料的筛选,将以下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数据收集:个人资料(年龄、性别),既往史资料(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术前CT影像学资料(出血的位置、血肿的形态、血肿的体积、脑室是否积血、中线是否偏移),术前的一般情况(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术前脉压差、术前GCS评分),实验室资料(术前血糖值、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是否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术后再出血、是否颅内感染、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NICU住院天数。对患者一个月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恢复情况选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进行评估,根据评分情况分为2组:(1)预后良好组:患者基本能独立行走,其mRS评分在0、1、2、3分内,ADL评分≥75分;(2)预后不良组:患者不能独立行走,其mRS评分在4、5、6分内,ADL评分<75分。对以上因素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接着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 果]1.本课题纳入的205例手术治疗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13例(55.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01±12.003)岁,术前收缩压平均为(174.24±27.298)mmHg,术前舒张压平均为(96.67±17.649)mmHg,术前GCS评分中3~8分的患者有110例(53.7%)。血肿位置最多的是基底节区有127例(62.0%),血肿体积平均为(41.64±15.861ml)、血肿体积>50ml的有49例(23.9%),中线移位≥5mm者有98例(47.7%),血肿形态不规则的有46例(22.4%),血肿破入脑室的有91例(55.6%)。选择大骨瓣开颅者有55例(26.8%)、微创小骨窗开颅者有66例(32.2%)、行颅骨钻孔置管引流者有84例(41.0%)。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有82例(40.0%),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有112例(59.5%),发生术后再出血的有52例(25.4%),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有82例(40.0%),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有13例(6.3%),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15例(占7.3%),NICU住院天数≥7天的患者有136例(66.3%)。术后一个月随访结果,以mRS评分预后良好的有97例(47.3%)、预后不良的有108例(52.7%),以ADL评分预后良好的有84例(41.0%)、预后不良的有121例(59.0%)。2.对收集的27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下列15项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收缩压、术前GCS评分、血肿体积、中线移位程度、NICU天数、手术时机、血肿形态、血肿的位置、手术方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是否气管切开、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mRS评分分组的结果显示,下列7项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危险因素:术前GCS评分(95%CI(0.000,0.125),OR=0.007,P=0.001)、血肿体积(95%CI(0.000,0.096),OR=0.001,P=0.004)、中线移位(95%CI(0.002,0.249),OR=0.021,P=0.002)、NICU 天数(95%CI(0.001,0.151),OR=0.013,P=0.001)、手术方式(95%CI(0.001,0.332),OR=0.001,P=0.008)、血肿是否破入脑室(95%CI(0.020,0.987),OR=0.142,P=0.048)、术后再出血(95%CI(0.004,0.269),OR=0.033,P=0.001)。以ADL评分分组的结果显示,下列6项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危险因素:术前GCS评分(95%CI(0.015,0.337),OR=0.072,P=0.001)、血肿体积(95%CI(0.000,0.800),OR=0.016,P=0.038)、NICU 天数(95%CI(0.008,0.201),OR=0.040,P=0.000)、手术方式(95%CI(0.008,0.678),OR=0.073,P=0.021)、血肿是否破入脑室(95%CI(0.042,0.914),OR=0.196,P=0.038)、术后再出血(95%CI(0.024,0.896),OR=0.147,P=0.038)。[结 论]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经外科治疗的患者,早期预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中经多因素分析后发现,下列7项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影响因素:术前GCS评分、血肿体积、NICU天数、手术方式、中线移位程度、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术后再出血。因此,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过程中,重视这些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选择个体化、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患者救治率的关键,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有着积极的作用。

周粤湘[9](2020)在《破血逐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评价》文中认为目的:1.评价破血逐瘀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6-72小时)的疗效;2.评价破血逐瘀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6-72小时)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双盲研究,在多个中心实施。随机方法选择分层区组随机,采用不透明信封法。全国7家医疗单位作为协作研究中心共同纳入发病6-72小时内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受试者按照等比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上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安慰剂、破血逐瘀中药复方、去破血逐瘀药中药复方。试验药物剂型为颗粒剂。每次1包,早晚各一次,疗程为10天,意识清醒者口服、意识不清或吞咽障碍者鼻饲给药,并在90天内进行随访。主要结局指标为血肿扩大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10-14天病死率,90天致残率及残障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和血肿体积变化。安全性指标为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纳入1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组并接受随机分配,三组分布经一级揭盲结果如下:A组40例、B组42例、C组42例。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2例(1例华法林相关脑出血,1例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最终共122例纳入全分析集(FAS)进行分析。在FAS集的基础上,排除依从性差(<80%)、退出或脱落且无完整干预数据以及死亡病例,最终纳入符合方案数据分析集(PPS)共103例。以FAS分析集为主要分析集。本研究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三组24小时、第10天血肿扩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4天未发生死亡病例。三组90天致残率(mRS≥3、BI<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入组90天残疾程度、不同节点间NHI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24小时、第10天血肿体积均较基线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试验药物实施过程中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可能相关严重不良事件1例。结论:1.对于发病在6-72小时内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使用破血逐瘀中药复方并没有增加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及总不良事件的发生;发病6-72小时可能是破血逐瘀复方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安全时间窗。2.对于发病在6-72小时内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破血逐瘀中药复方的使用不能减少90天残疾的发生,也没有证据证明能促进血肿吸收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钟琪,何林,刘平,郑燎原[10](2020)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50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50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观察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血肿清除率明显提高(P<0.05),术后血清TNF-α、IL-6、PCT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74.00%,37/5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20/50;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相比,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更好。

二、外科治疗13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科治疗13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中3D Slicer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内镜微创组
    1.3 疗效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比较
    2.2 两组术后清醒时间、术后7 d GC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GOS评分比较
3 讨论

(2)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MMP-9、Hcy及GCS评分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排除标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不同分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脂指标比较
    2.3 不同分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Hcy及GCS评分
3 讨 论

(4)基于破血化瘀法的脑出血方干预脑血肿吸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综述一、脑出血的中西医治疗现状与进展
    1 中医对于脑出血的认识
    2
    3. 小结
综述二、脑出血的内源清除机制研究进展
    1 小胶质细胞吞噬RBC作用
    2 RBC内源性清除
    3 Hb内源性清除
    4 炎性反应
    5 结语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脑出血方对脑出血大鼠模型血肿吸收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
        第一章 脑出血方对 IV 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5 小结
        第二章 脑出血方对 IV 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模型大鼠血肿周围组织中 CD36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5 小结
    实验二 脑出血方对脑出血体外模型血肿吸收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
        第一章 小胶质细胞与红细胞共培养建立脑出血体外模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章 优化 Microglia 与 RBC 体外共培养模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统计分析
        4 实验结果
        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破血化瘀法的脑出血方干预小胶质细胞对红细胞的吞噬情况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统计分析
        4 实验结果
        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破血化瘀法的脑出血方对脑出血体外模型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破血化瘀法的脑出血方是否通过CD36 影响脑出血体外模型血肿清除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统计分析
        4 实验结果
        5 小结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3D-Slicer定位微创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名单
个人简历

(6)脑出血急性期西医基础治疗配合针刺及口服中成药疗效比较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病例选择及课题来源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例数估算
        1.3 课题来源
    2.诊断标准(详见附录一)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病例入选标准
        3.1 病例纳入标准
        3.2 病例排除标准
    4.研究方法
        4.1 临床病例分组
        4.2 治疗方法
        4.3 临床资料(基本信息、治疗措施、疗效观察总表:附录二)
        4.3.1 一般资料
        4.3.2 观察指标
        4.4 疗效评定标准
    5.统计学方法
    6.结果
        6.1 性别构成比较
        6.2 年龄构成比较
        6.3 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 血肿体积比较
        6.4 治疗后NIHSS评分、血肿体积、ADL评分比较(见表4,5,6)
        6.5 治疗后临床总疗效比较
        6.6 不良事件的记录
第二部分 讨论
    1.理论探讨
        1.1 中风的病名
        1.2 中风的病因病机
        1.3 脑出血的发病机制
    2.针刺在脑出血中的应用现状
    3.针刺治疗脑出血的病理生理研究
        3.1 针刺对脑水肿、脑血肿、血脑屏障的影响
        3.2 针刺对出现血肿后机体释放物质进行调节
        3.3 针刺对免疫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4.针刺联合西医基础治疗脑出血的疗效确切性
    5.口服中成药在脑出血中的应用现状
第三部分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脑出血急性期中西医诊断标准
    附录二 脑出血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表
    附录三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表
    附录四 附表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量表)
附文献综述 脑出血急性期中西结合治疗进展综述
    1.脑出血病因及病理过程
    2.脑出血现代医学治疗
        2.1 血压控制
        2.2 颅内高压的处理
        2.3 止血剂的应用
        2.4 神经保护剂
        2.5 亚低温治疗
    3.中医综合治疗研究
        3.1 中医脑出血病因病机
        3.2 中药汤剂治疗
        3.2.1 活血化瘀
        3.2.2 通腑化痰
        3.2.3 清热解毒
        3.2.4 平肝熄风
        3.2.5 破血化瘀,填精补髓
        3.3 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
        3.3.1 中药注射液
        3.2.2 口服中成药
        3.4 针灸疗法
    4.结语
    参考文献

(7)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治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1.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现状
        2.高血压脑出血病理性改变
        3.高血压脑出血常用手术方式
        4.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选择
        5.高血压脑出血适应症综合分析
        6.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手术过程
    1.4 疗效指标评定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2.2 近期疗效分析
    2.3 炎性因子
    2.4 NDS、GOS及 Graeb评分
    2.5 远期疗效
    2.6 预后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特征
    3.2 微创手术与高血压脑出血
    3.3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论文创新点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神经内窥镜微创手术及小骨窗治疗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破血逐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的研究概况
        一、高血压性脑出血定义及流行病学
        二、高血压性脑出血内外科方面治疗研究进展
        三、高血压性脑出血中血肿扩大研究进展
    第二节 中医研究概况
        一、出血性中风病名的发展
        二、出血性中风病机的认识
        三、出血性中风辨证治疗
        四、破血逐瘀法的使用和局限性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研究简介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场所
        二、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二、样本量估算
        三、随机及盲法
        四、干预措施
        五、评价指标
        六、统计分析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病例纳入情况
        二、一般资料
        三、三组疗效结局指标统计分析结果
        四、安全性指标分析结果
    第五节 讨论
        一、本课题研究依据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三、本研究的不足
    第六节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手术方式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2.2 两组预后比较
3 讨论

四、外科治疗13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中3D Slicer的应用效果研究[J]. 申向竹,张山,韩亚非,杨德真,徐伟,董雨,李忆蒙,唐会昌.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06)
  • [2]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MMP-9、Hcy及GCS评分关系分析[J]. 王健,谢勇,陈阳生. 四川中医, 2020(09)
  • [3]预后营养指数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的价值[J]. 李建,张旭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16)
  • [4]基于破血化瘀法的脑出血方干预脑血肿吸收机制的研究[D]. 王若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3D-Slicer定位微创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研究[D]. 崔珂.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6]脑出血急性期西医基础治疗配合针刺及口服中成药疗效比较回顾性研究[D]. 文维农.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7]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治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D]. 桂成佳.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 蒋德曦.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9]破血逐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评价[D]. 周粤湘.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 钟琪,何林,刘平,郑燎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02)

标签:;  ;  ;  ;  ;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34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