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硬膜外阻滞静注度冷丁引起异常反应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孙艳萍[1](2021)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取卵术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ART)指以建立妊娠为目的,在体外进行的有关人类配子或者胚胎的治疗方法或过程的总称,包括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及其衍生技术等。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取卵术是其关键步骤之一。大多数患者进行取卵术时会感受到中度以上的疼痛。取卵术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一般在门诊完成,这要求麻醉诱导起效快,恢复完全。迄今尚缺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目前关于麻醉药如丙泊酚、瑞芬太尼等对ART结局的影响也不清楚。研究目的(1)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取卵术(以下简称取卵术)的麻醉效果。(2)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ART结局的影响。研究方法实验一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取卵术的麻醉效果选取因输卵管性不孕行取卵术的患者,共160例,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4组(每组n=40)。丙泊酚组(P组):术中仅给予丙泊酚维持麻醉;瑞芬太尼低剂量复合丙泊酚组(R1组);麻醉诱导静注瑞芬太尼0.2μg/kg同时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瑞芬太尼中剂量复合丙泊酚组(R2组):麻醉诱导静注瑞芬太尼0.25μg/kg同时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瑞芬太尼高剂量复合丙泊酚组(R3组):麻醉诱导静注瑞芬太尼0.3μg/kg同时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麻醉质量评价主要指标分别为体动次数、体动程度、辅助呼吸例数、手控呼吸例数、术毕睁眼例数、术毕清醒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OAA/S)、睁眼时OAA/S、入恢复室至完全清醒持续时间、术后下腹部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实验二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ART结局的影响为了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ART结局的影响,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n=95)。空白对照组(Con组),丙泊酚组(P组)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P组),Con组患者清醒状态下取卵,P组给予单纯丙泊酚麻醉,R+P组根据实验一的结果,选择最佳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ART结局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获卵数、MII卵数、获卵率、MII卵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研究结果实验一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取卵术的麻醉效果1.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R2及R3组显着低于P组与R1组(P<0.05),R2、R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患者术中不良反应评价,术中呛咳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动次数、小于2次体动例数、3级体动例数R2及R3组低于P和R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2、R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辅助呼吸例数(包含手控呼吸例数),R2与P、R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3组显着多于P组、R1和R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术后苏醒质量评价指标,术毕睁眼占比、术毕及睁眼时OAA/S值R2、R3组明显高于P组及R1组(P<0.05),R2、R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恢复室至完全清醒持续时间R2及R3组明显短于P组及R1组(P<0.05),R2、R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评价,术后下腹部疼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ART结局的影响1.获卵数、MII卵数、获卵率、MII卵率、正常受精率、多PN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D3无可利用胚胎周期率、因卵子质量差或精卵结合障碍改ICSI率等指标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等指标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可以改善无痛取卵术的麻醉效果,其中以瑞芬太尼0.25μg/kg复合丙泊酚麻醉组麻醉效果最佳。2.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辅助生殖结局(获卵率、MII卵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不产生不良影响。
刘伯臣,殷文,刘晓波[2](2013)在《硬膜外麻醉致下肢严重感觉障碍四例》文中研究指明2000年5月至2011年3月,我科出现4例硬膜外麻醉致下肢严重感觉障碍病例,对此并发症尚无明确认识,无有效预防及恰当治疗措施。我们对2例患者及早施行硬膜外镇痛、皮质激素等治疗,效果较好,报道如下。4例患者既往健康,术前各项化验检查正常,体检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腰部活动自如。例1,男,38岁,择期阑尾切除术,T12L1棘间旁路行硬膜外穿刺,过程顺利、向头侧置管,导管进入硬膜腔近2cm,患者右下肢出现异感,再缓慢用力置入导管3cm,患者右足底麻木、酸痛,活动正常,当时认为神经根异感,给予硬
孙鹏[3](2011)在《病人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目的:观察病人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在食管癌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8例ASA I~II级、年龄44~65岁、无基础性疼痛、肺功能正常、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胸外科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组(A组)和病人静脉自控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患者14例。B组肋间神经阻滞在手术结束前均由胸外科医生完成,阻滞范围在手术切口肋间及其上下各一肋间和引流管所在肋间。阻滞液的配方:1%罗哌卡因加1%亚甲蓝1ml加0.9%生理盐水至5ml混合液。两组术毕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分别观察患者术后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运动和静止时的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PCA总按压次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对镇痛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相比较,B组均低于A组,且B组术后运动时1小时、6小时、12小时和静止时1小时、6小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B组术后运动时24小时和静止时12小时的VAS评分也均显着低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其它运动和静止时的VA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B组1小时、6小时、12小时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均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其它时间点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两组血氧饱和度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1小时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明显低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其它时间点血压、心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B组:恶心1例,A组:恶心2例、头晕1例、肺不张1例,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明显低于A组(28.5%)。B组术后48小时PCA次数明显少于A组。A组患者对镇痛效果评价优、良、中、差分别为1名、4名、6名、3名,B组患者对镇痛效果评价优、良、中、差分别为7名、5名、2名、0名。B组优良率(85.7%)明显高于A组(35.7%)。结论:罗哌卡因加亚甲蓝肋间神经阻滞复合舒芬太尼病人静脉自控镇痛明显提高术后急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并且能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总使用量,同时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患者早期恢复有积极作用。
杨天德,钱桂生[4](2010)在《麻醉患者的血气变化和酸碱失衡》文中研究指明
王丽娜[5](2010)在《电针体穴分娩镇痛与母婴安全性临床研究》文中认为1研究目的采用单盲、临床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对电针体穴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及母婴安全性进行评价,从而为产科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2研究方法2.1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6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以此书中对分娩、足月产、临产的定义为依据进行诊断,同时制定严格的纳入、排除、剔除、脱落标准。2.2疗效评价标准2.2.1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缓解的程度进行评估。观察者以WHO疼痛分级标准为依据对产妇的宫缩疼痛进行评价。2.2.2安全性评价标准参照《生理学》(第6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以此书中的正常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为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6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以此书中标准为依据判断新生儿阿普加评分、羊水情况、产后2小时出血量。2.3分组及治疗方法本课题将104例单胎、头位临产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电针体穴组与硬膜外镇痛组,比例为1:1,每组52例,同期选取52例不采取镇痛措施的产妇进行观察,评价电针体穴分娩镇痛的疗效及其对母婴安全性影响。电针体穴组的穴位选取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针刺得气后连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频率为2/100Hz,强度以产妇能耐受为度,每刺激30分钟,间歇15分钟,再刺激30分钟,如此交替进行直至宫口开全停止。硬膜外镇痛组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技术。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由麻醉医师操作。无镇痛组产妇未接受任何镇痛措施。三组产妇均按照产科常规处理产程。2.4观察指标及时点2.4.1临床疗效评价指标VAS视觉模拟评分、分娩痛分级、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2.4.2安全性指标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羊水情况、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阿普加评分。2.4.3观察时点宫口开大2-4cm时进行镇痛,分别在治疗(观察)前、治疗(观察)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治疗(观察)结束时观察并记录指标。2.5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中的正态分布资料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3研究结果3.1 VAS结果3.1.1组间比较在治疗(观察)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和治疗(观察)结束时,三组产妇的VAS评分比较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各时点硬膜外镇痛组VAS评分均小于电针体穴组和无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时点电针体穴组VAS评分均小于无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2组内比较3.1.2.1电针体穴组电针体穴组在治疗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和治疗结束时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电针治疗1小时VAS评分小于电针治疗0.5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3小时VAS评分小于电针治疗0.5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2硬膜外镇痛组硬膜外镇痛组在治疗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和治疗结束时的VA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硬膜外镇痛后1小时VAS评分小于硬膜外镇痛后0.5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后2小时VAS评分小于硬膜外镇痛后0.5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VAS评分大于治疗后1小时、治疗后2小时、治疗后3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3无镇痛组无镇痛组在观察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和观察结束时的VAS评分与观察前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观察开始后各时点的VAS依次大于前一个观察时点的VAS评分,观察2小时与观察3小时VAS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结束时与观察2小时VAS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结束时与观察3小时VAS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各时点之间VAS均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3.2分娩痛分级结果治疗(观察)前各组之间宫缩疼痛评级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治疗(观察)后各观察时点上三组之间宫缩疼痛评级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治疗(观察)后各观察时点上,宫缩疼痛评级的总体分布规律是:电针体穴组2级居多,硬膜外镇痛组1级居多,无镇痛组3级居多。说明从疼痛评级角度可以看出,镇痛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硬膜外镇痛组、电针体穴组、无镇痛组。3.3产程时间结果电针体穴组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时间最短,硬膜外镇痛组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时间最长,无镇痛组的第一产程时间与第二产程时间介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组第三产程时间最长,其次为电针体穴组、无镇痛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外周血β-内啡肽检测结果三组产妇治疗(观察)前外周血中β-内啡呔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观察)开始后2小时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开始后2小时,电针体穴组和硬膜外镇痛组的外周血中β-内啡呔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无镇痛组比治疗前降低。电针体穴组β-内啡呔水平低于硬膜外镇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镇痛组β-内啡呔水平低于硬膜外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体穴组β-内啡呔水平高于无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安全性指标结果三组产妇的血压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产妇在治疗各时点均有心率异常的表现,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小时和治疗2小时,三组产妇的呼吸频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在治疗1小时和治疗2小时的时点上电针体穴组产妇的呼吸频率较快,但是仍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三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羊水情况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4研究结论(1)电针体穴镇痛用于分娩第一产程具有确切的缓解疼痛作用,操作简便,是一种较好的非药物镇痛方法。(2)电针体穴镇痛用于自然分娩可以缩短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具有催产作用。(3)电针体穴镇痛对产程中催产素的干预率、产妇分娩方式、羊水情况、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产后2小时出血量无明显影响,提示电针体穴镇痛用于分娩第一产程,具有很好的安全性。(4)电针体穴可以提高临产时产妇外周血β-内啡呔水平,从而提高产妇痛阈,减轻疼痛。
巫春艳[6](2009)在《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ransurethral Prostatectomy,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前列腺增生几乎均为老年人患者,约1/3合并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通气功能下降、糖尿病、肾功能障碍等。因此,如何确保这些高危患者安全、平稳的度过围手术期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是吗啡类中枢镇痛药,其脂溶性高,极易通过神经细胞膜和血脑屏障,具有起效快的特点。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后既可快速被硬膜外脂肪和血管吸收,进人全身循环而产生作用,也可通过渗透作用直接作用于脊髓。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在高浓度时对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低浓度时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效果好等特点。不足之处是起效偏慢。目前,硬膜外给予高亲脂性阿片药对老年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的适宜剂量尚缺乏大量的临床资料。本实验拟通过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静脉和硬膜外给药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病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应的适宜剂量。【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及分组拟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年龄65~80岁,体重50~80Kg。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明显的心、肺、肝、肾疾病、脊柱外伤史、穿刺部位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压、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等病史。将患者随机分为五组(n=20):硬膜外舒芬太尼7.5ug组(E1组)、硬膜外舒芬太尼15ug组(E2组)、静脉舒芬太尼7.5ug组(V1组)、静脉舒芬太尼15ug组(V2组)、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用术前药。术前严格禁食12h,禁饮4h。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路,30min内输注乳酸钠林格液500ml。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左侧卧位下于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3.5cm,固定硬膜外导管并将患者改为平卧位后给予1%利多卡因3ml。观察5min后若患者无硬膜外麻醉的异常表现,E1组追加0.75%罗哌卡因10ml和舒芬太尼7.5ug(2ml);E2组追加0.75%罗哌卡因10ml和舒芬太尼15ug(2ml);V1组追加0.75%罗哌卡因10ml和生理盐水2ml,同时静脉推注舒芬太尼7.5ug(2ml);V2组追加0.75%罗哌卡因10ml和生理盐水2ml,同时静脉推注舒芬太尼15ug(2ml);C硬膜外追加0.75%罗哌卡因10ml和生理盐水2ml。注药后收缩压低于90mmHg时静脉注射麻黄碱(5-10mg)并加快补液速度。心率低于55次/分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3mg。3.项目观察3.1一般情况硬膜外注药后每3min记录一次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各组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情况。3.2感觉阻滞评定硬膜外注药后9 min内用针刺法每1min在左侧腋前线测定一次痛觉消失平面,9min后每3min测定一次至感觉阻滞平面固定,以后每30min测定一次至痛觉完全恢复。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硬膜外注药后至感觉阻滞平面达T10的时间)、最高平面、达最高平面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硬膜外注药后至手术部位出现疼痛的时间)3.3运动阻滞评定硬膜外注药后每3min测定一次,运动阻滞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进行测定。观察并记录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3.4麻醉效果麻醉效果分为以下三等:优:阻滞平面满意,术中无痛;良:术中有轻微疼痛或不适感,需向硬膜外腔追加局麻药3-5ml或镇静药;差:追加局麻药或镇静药后效果仍不满意,需再次追加局麻药或改用全麻。3.5镇静效果镇静效果采用Ramsay评分:0分为清醒;1分为偶尔嗜睡,易于唤醒;2分为经常嗜睡,易于唤醒;3分为嗜睡难以唤醒。3.6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监测所有患者入室均连接惠普多功能监测仪连续测定并记录注药前、注药后5、10、20、30、45、60、90、120分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同时记录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和输液量。【统计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所得数据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最高平面)表示,采用Kolmogorov-Smirnov(K-S)法、Levene法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最高平面比较采用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以α=0.05为显着性检验水准。【结果】1.一般资料五组病人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感觉阻滞2.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五组病人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V2组与对照组比较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五组病人感觉阻滞维持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1组、E2组、V2组与对照组比较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与E1组比较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2组与V1组比较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麻醉后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及时间五组病人麻醉后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达最高平面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与对照组比较最高平面明显上移、达最高平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与E1组比较最高平面明显上移、达最高平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运动阻滞五组病人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麻醉效果的比较五组病人手术时麻醉效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V2组与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镇静效果的比较五组病人手术时镇静效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1组、V2组与对照组比较镇静程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流动力学的比较五组病人麻醉后5min、10min、20min、30min与麻醉前相比,心率均有所上升。各组患者麻醉后10min、20min、30min、45min较麻醉前比较,收缩压均有所下降。各组患者麻醉后45min较麻醉前比较,舒张压均有所下降。7.不良反应的比较五组病人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更好,说明硬膜外混合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对局麻药的协同增效作用是以脊髓作用为主。2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15ug复合罗哌卡因可以改善感觉阻滞效果,静脉给予舒芬太尼7.5ug是老年患者术中镇静的适宜剂量。3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并不增加局麻药对运动阻滞的程度,有利于术后患者较早运动。4硬膜外和静脉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各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各种不良反应均无明显影响。
张蕾[7](2008)在《妊娠对硬膜外麻醉效果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妇科与产科病人对硬膜外麻醉效果影响的比较,探讨妊娠是否可以增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以及对阻滞平面和范围的影响,并评价妊娠是否能提高硬膜外麻醉对运动神经的阻滞效果。方法将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和子宫或卵巢切除的病人50例,ASA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II级,年龄25~45岁,随机分成两组,即妊娠手术组和非妊娠手术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入室前30分钟均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入室后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并进行连续无创血压、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硬膜外穿刺间隙选择L1-2,顺利置管并确认导管位于硬膜外腔后给予2%利多卡因5ml作为试验剂量,待局麻药起效并测得阻滞平面后,继续沿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剂量的1%罗哌卡因8ml,注药时间为1.5分钟。分别测试患者的头侧和尾侧平面,并在随后的5、10、15、、20和25min及采用相同的电刺激方式,测试患者右侧L2、S1和S3区域的痛觉消失阈值,观察记录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和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间患者体重、向头侧扩散平面及向尾侧扩散平面有显着性差异。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无显着性差异,心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两组患者注药前与注药后25min平均动脉压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妊娠组心率注药前后无显着性差异,但非妊娠组心率注药后25min较注药前有所降低(P<0.05)。两组间的运动评分无显着性差异。两组间L2,S1和S3区的疼痛阈值或线性回归斜率没有显着性差异,两组组内S1和S3区的疼痛阈值明显低于L2,妊娠组L2和骶区的线性回归的斜率也有显着性差异,痛阈和时间有相关性,且为正相关。结论妇科与产科病人在行硬膜外麻醉并给予1%罗哌卡因后,妊娠病人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敏感性与非妊娠病人相比没有增强。妊娠不能提高硬膜外麻醉下运动神经的阻滞效果。研究表明在骶区产生快速的阻滞效果是比较困难的,但是非妊娠组病人与妊娠组比较骶区阻滞效果更充分。妊娠能降低腰部硬膜外麻醉头侧扩散的剂量。在硬膜外麻醉时要想达到满意的骶部阻滞,时间不低于25min。
南小芳[8](2008)在《鞘内、腹腔及局部注射高乌甲素对手术致痛大鼠脊髓FOS蛋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镇痛药高乌甲素不同给药途径及剂量能否降低大鼠切口疼痛模型的脊髓中枢敏化并比较其镇痛效能的强弱。方法:56只雄性SD大鼠,右后爪外科手术,随机分为5组(n=8)。I组单纯右后爪手术;Ⅱ组术前20分钟腹腔注射高乌甲4mg/kg;Ⅲ组术前20分钟术区局部注射1%高乌甲素;Ⅳ组术前20分钟鞘内注射高乌甲素10ug;Ⅴ组术前20分钟鞘内注射高乌甲素20ug;Ⅵ组术前20分钟鞘内注射高乌甲素40ug;Ⅶ组术后鞘内注射高乌甲素40ug。鞘内给药组术前5天予鞘内置管。在行为学实验中,计数术后清醒大鼠060分钟12个时间段内的累积疼痛评分。2h后将大鼠处死,灌注,取材和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Fos样免疫反应(FLI)阳性细胞在脊髓上的变化情况。结果:⑴外科手术刀口诱发的FLI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与痛刺激同侧的脊髓浅层(Ⅰ-Ⅱ层),高乌甲素各给药组同单纯外科手术组比较疼痛反应明显减弱,脊髓背角浅层FLI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1))⑵高乌甲素术前鞘内给药组在抑制痛反应和Fos蛋白表达呈量效关系(P<0.05)⑶高乌甲素相同剂量术前鞘内给药组在抑制痛反应和Fos蛋白表达强于术后鞘内给药组(P<0.05);⑷高乌甲素局部给药组在在抑制痛行为和Fos蛋白表达明显弱于其它给药组(P<0.01)。结论:⑴高乌甲素各给药途径均可抑制手术致痛大鼠的疼痛反应以及脊髓Fos蛋白的表达;⑵高乌甲素术前鞘内给药镇痛作用好,并呈量效关系;⑷高乌甲素局部给药镇痛作用较弱。
曾令全,龙万梅,朱长江[9](2007)在《氟哌利多致神经精神反应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氟哌利多引起神经精神反应的各种因素,分析其发病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通过对本院2000年1月~2006年8月有完整记录的神经精神反应反应的病例及维普、PubMed上1989年1月~2006年8月所有病例报道,按性别、年龄、用药方式、配伍、发病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国内共有165例报道,其中锥体外系反154例,抽搐发作11例。女性93例(60.4%),年龄多小于30岁(65%),硬膜外运用发生率高(68.8%),以与度冷丁合用和术中运用发生早(P<0.01)。抽搐发作:9例为术中运用(81.8%),与曲马多合用发生率高(73%)。抽搐发作时间早于EPSEs(P<0.05)。结论:氟哌利多围术期应用引起神经精神反应及发作时间与年龄、性别、用药方式、配伍相关,围术期需要引起重视,避免误诊。
刘亚丽[10](2006)在《电针三阴交在催产过程中母婴安全性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针灸催产的疗效明显,用于催产的体穴以三阴交和合谷最多,可以明显缩短产程、镇静止痛和减少产后出血。治疗方法也有毫针、耳针、电针、穴位注射、经皮电刺激、推拿按摩和埋针法,各种方法经临床实践证实,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各自的优点和特色。单独使用三阴交穴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疗效,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这些报道重复性差,且偏于临床疗效的总结,许多临床应用和研究缺乏系统化,整体化,更缺乏更深入、更严谨的研究。针灸催产与现代妇产科常用的、疗效肯定的催产引产方法相比较,虽然有经济、便于操作、产妇易于接受的优点。但所有的文献中,缺乏针灸提高母婴安全性的文献。这对于科学的、严谨的、有效的研究针灸确保母婴安全性是很大的缺陷。本课题通过对111例足月正常产妇电针三阴交穴,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设计。分为电针组、安慰电针组和空白对照组,以胎心、待产期生理指标、分娩方式、分娩时和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情况等为观察指标,对电针三阴交在催产过程母婴安全性进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1.三组之间的胎心率比较无显着差异,但针刺三阴交可以使胎心率更稳定于正常范围内。说明电针三阴交穴在分娩前是安全的,并且使胎心率更稳定于正常范围内。2.三组产妇待产期生理指标无显着差异。但电针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线图较另外两组更平稳。电针三阴交对产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有良性影响。3.分娩时电针组的出血量与安慰电针组和空白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但出血量在150毫升以下的例数电针组最多(7例),大于300毫升的电针组最少(0例),电针三阴交穴分娩是安全的,并可能有良性影响。4.电针组、安慰电针组、空白对照组剖宫产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5.电针组、空白对照组、安慰电针组的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比较无显着性差异。6.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身长、胎心律、产妇待产期心律、分娩时羊水粪染情况、子宫复旧情况、乳汁分泌情况,空白对照组、安慰电针组、电针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结论:电针三阴交催产对母婴是安全的,使胎心率更稳定于正常范围内,对产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有良性调节作用。
二、硬膜外阻滞静注度冷丁引起异常反应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硬膜外阻滞静注度冷丁引起异常反应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取卵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实验一 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取卵术的麻醉效果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1 病例的筛选及剔除 |
2 各组间人口基线特征比较 |
3 各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
4 各组间取卵时间及术中丙泊酚用量比较 |
5 各组间术中不良反应比较 |
6 各组间术后苏醒质量比较 |
7 各组间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
实验二 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ART结局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1 病例的筛选及剔除 |
2 各组间基本特征比较 |
3 各组间胚胎实验室质控指标比较 |
4 各组间妊娠结果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麻醉药物用于取卵术对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硬膜外麻醉致下肢严重感觉障碍四例(论文提纲范文)
讨论 |
(3)病人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胸科手术的疼痛特点及其危害 |
2.1.1 胸科手术的疼痛特点 |
2.1.2 胸科手术术后疼痛的危害 |
2.2 术后镇痛的意义 |
2.3 胸科手术常用的镇痛方法 |
2.3.1 椎旁神经阻滞 |
2.3.2 PCA 的应用 |
2.3.3 肋间神经冷冻 |
2.3.4 肋间神经阻滞 |
2.3.5 皮下病人自控镇痛 |
2.3.6 其他方法 |
2.3.7 超前镇痛 |
2.4 展望 |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1.1 研究对象选择标准 |
3.1.2 实验仪器与药物 |
3.2 实验方法 |
3.2.1 麻醉方法 |
3.2.2 分组方法 |
3.3 观测指标 |
3.4 统计学处理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情况 |
4.2 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 |
4.3 呼吸系统比较 |
4.4 血压、心率比较 |
4.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4.6 术后患者的满意程度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麻醉患者的血气变化和酸碱失衡(论文提纲范文)
一、麻醉对患者血气和酸碱平衡的影响 |
1. 麻醉对肾功能影响产生的血气和酸碱变化 |
(1) 麻醉及辅助用药对肾功能的影响 |
(2) 麻醉管理和手术操作对肾功能的影响 |
二、麻醉对呼吸功能影响产生的血气和酸碱变化 |
1. 麻醉方式 |
(1) 硬膜外麻醉 |
(2) 蛛网膜下腔阻滞 (腰麻) |
(3) 神经阻滞 |
(4) 全身麻醉 |
2. 麻醉药物 |
3. 麻醉管理 |
4. 手术的影响 |
5. 麻醉引起的呼吸紊乱 |
(1) 舌下坠 |
(2) 分泌物潴留 |
(3) 误吸与窒息 |
(4) 喉痉挛 |
(5) 支气管痉挛 |
二、不同疾病或手术患者麻醉中的血气变化和酸碱失衡 |
1. 创伤患者 |
2. 肺功能不全患者 |
3. 心血管功能不全的患者 |
4. 肝功能不全患者 |
5. 肾功能障碍患者 |
6. 颅脑创伤或颅内手术患者 |
7. 急腹症的患者 |
8. 婴幼儿 |
9. 老年患者 |
10. 肥胖患者 |
11. 糖尿病患者 |
三、麻醉手术中突发事件患者血气和酸碱变化 |
1. 肺水肿 |
2. 肺栓塞 |
3. 呼吸、心跳骤停 |
四、体外循环中的血气和酸碱变化 |
(5)电针体穴分娩镇痛与母婴安全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分娩镇痛的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
1. 西医对分娩疼痛产生机制的认识 |
2. 西医临床分娩镇痛常用方法 |
3. 西医分娩镇痛存在问题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分娩镇痛的针灸临床研究进展 |
1. 古代产科对分娩镇痛的认识 |
2. 分娩镇痛方法及选穴 |
3. 针灸分娩镇痛选穴基本情况与特点 |
4. 针刺分娩镇痛存在问题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 试验完成基本情况 |
2 可比性分析 |
3 临床疗效分析 |
4 安全性评价 |
5 生化指标 |
讨论 |
1 足月妊娠分娩与气血理论的关系 |
2 镇痛方法与选穴依据 |
3 治疗结果分析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电针体穴分娩镇痛与母婴安全性临床研究 |
(6)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部分 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
舒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部分 |
缩略语表 |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妊娠对硬膜外麻醉效果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麻醉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一般情况的比较 |
2.血流动力学变化 |
3.两组 Bromage 运动评分的比较 |
4.疼痛阈值的比较 |
讨论 |
1.关于研究对象的选择 |
2.麻醉方法的选择、应用及其影响因素 |
3.研究结果的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8)鞘内、腹腔及局部注射高乌甲素对手术致痛大鼠脊髓FOS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论文摘要 |
1.1 中文摘要 |
1.2 英文摘要 |
第二章 论文正文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与未来工作 |
2.6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综述 |
3.1 正文 |
3.2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个人简介 |
致谢 |
(10)电针三阴交在催产过程中母婴安全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现代医学催产、分娩镇痛及安全性的研究 |
2 针灸对催产、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
3 三阴交单穴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选择 |
2 研究方法 |
3 意外情况处理 |
4 观察周期(包括随访) |
5 观察指标 |
6 安全性分级标准 |
结果 |
1 数据管理 |
2 结果统计 |
3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选穴依据 |
2 电针方法和相关参数的确立 |
3 结果讨论 |
4 影响因素分析 |
5 今后研究设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硬膜外阻滞静注度冷丁引起异常反应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取卵术的临床研究[D]. 孙艳萍. 山东大学, 2021(12)
- [2]硬膜外麻醉致下肢严重感觉障碍四例[J]. 刘伯臣,殷文,刘晓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11)
- [3]病人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D]. 孙鹏. 吉林大学, 2011(08)
- [4]麻醉患者的血气变化和酸碱失衡[J]. 杨天德,钱桂生.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0(05)
- [5]电针体穴分娩镇痛与母婴安全性临床研究[D]. 王丽娜.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1)
- [6]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D]. 巫春艳. 郑州大学, 2009(02)
- [7]妊娠对硬膜外麻醉效果影响的临床观察[D]. 张蕾.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2)
- [8]鞘内、腹腔及局部注射高乌甲素对手术致痛大鼠脊髓FOS蛋白的影响[D]. 南小芳. 山西医科大学, 2008(03)
- [9]氟哌利多致神经精神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 曾令全,龙万梅,朱长江.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7(02)
- [10]电针三阴交在催产过程中母婴安全性的临床观察[D]. 刘亚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