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投入与健康事业发展:基于社会效率和目标的视角

健康投入与健康事业发展:基于社会效率和目标的视角

一、卫生投入与卫生事业发展:从社会效率与目标考察(论文文献综述)

马东平,尹文强,石林梅,郑文贵,吴群红,林振平,钱东福,李程跃,尹爱田,郝模[1](2022)在《京沪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政府主导程度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2000—2017年京沪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政府主导不足严重程度及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明确2地差异,探讨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政府主导适宜程度。方法收集1995—2017年涉及京沪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政府主导问题的文献202篇,摘录财力投入政府主导不足问题的相关表述,计算严重程度评分。运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等分析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政府主导不足严重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北京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政府主导不足严重程度从2000年的3.58分降至2017年的2.82分,上海则由3.72分降至1.44分。上海孕产妇死亡率与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政府主导不足严重程度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723,P <0.01)。上海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 <0.01),北京的回归方程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京沪2地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政府主导程度逐年增强,上海财力投入政府主导程度在孕产妇死亡率降低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但2地均缺乏制度保障;适宜的妇女保健体系应"政府负责,确保优先的筹资渠道";验证了量化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政府主导程度的可行性。

张蓓[2](2017)在《地方政府卫生支出对居民健康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衡量人类福利的各项指标中,健康作为与人类生存状态最为密切相关的一个维度,具有重要意义。国民健康状况更关系到人力资本的积累、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对于良好的公共卫生条件和医疗条件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虽然我国公共卫生投入在持续增加,投入结构在不断优化,但卫生总费用中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比例不断下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凸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主导了一系列的财税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改变了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以及在医疗卫生方面的筹资责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综合探讨地方政府卫生支出、财政分权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机制,对于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制定公共卫生支出政策、促进本国居民健康水平提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中国30个省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在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宏观健康生产函数,引入地方政府卫生支出、财政分权指标及其交互项,在考虑被解释变量滞后项和部分解释变量内生性的基础上,运用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研究其以上指标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滞后一期的健康水平对当期健康水平有显着正向影响,说明居民健康水平的增长有很强的时间惯性,同时,人均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每增1%,死亡率预期下降0.147%,即居民健康水平预期增加0.147%。同时,财政分权在一定程度上将削弱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健康生产效率,财政分权指标每增加1%,居民健康水平预期增加0.182%。同时,本文还将全国30省市划分了东、中、西三个区域进一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西部两地区与全国层面的结论基本一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结论有所差异。更进一步地,本文继续将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按不同功能分类探讨其不同方面对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卫生支出中“补需方”的支出:医疗保障支出,呈现出对居民健康水平的正向影响作用,而“补供方”医疗卫生服务支出结论相反。本文上述实证结果为新一轮医疗卫生改革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信息:在扩大地方政府卫生支出规模的同时,应考虑改进和完善现行财政分权体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考核。

徐明明,刘继同[3](2015)在《中国卫生财政研究60年文献述评》文中指出医疗卫生筹资问题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卫生政策总体框架设计中的基本问题,而钱的"性质"则是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卫生事业的福利性质决定政府应该为医疗卫生服务承担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中国卫生财政研究历史可划分为1949—1978年、1979—2008年和2008年至今三个阶段。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卫生财政预算、卫生财政支出规模、公共卫生财政、医疗财政、城乡初级卫生保健财政、卫生财政支出方式和卫生财政支出绩效七大部分。虽然,目前针对卫生财政议题的研究较多,但研究内容比较零散,未形成研究体系。未来应该着重对国际医疗卫生财政,临床医疗、公共卫生、卫生保健服务与公共财政体制、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基础性理论政策议题,以及卫生财政与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三大类议题展开研究。

谭宇晴[4](2013)在《基于Lisrel模型的H省财政卫生支出绩效评价》文中提出摘要:财政卫生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卫生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价改革还不够完善,其推进速度和效果比较有限,存在着支出绩效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绩效评价氛围不浓、评价体系和指标设置不够科学、绩效评价结果难以运用等突出问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结构方程模型是近年来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分析软件,尤其是以Lisrel模型为主导的研究方法比传统分析方法具有更多的优点,它融合了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等多种不同的统计技术,用精确的数学公式和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可同时测量和分析问题、综合估计出模型中的观察指标和潜在变量。因此,基于Lisrel结构方程模型来构建H省财政卫生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能比较全面地、系统地、深入地对财政卫生支出绩效评价的多种影响因素及其关系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财政卫生支出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立足于H省14个地市的数据资料,通过借鉴财政学和管理学等理论,结合实践调查结果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分析。通过文献收集与归纳、实践调查、深度访谈等定性方法,结合结构方程中Lisrel模型数据方法、PASW Statistic18、EXCEL2000、Mathtype6.5等定量分析技术手段,从投入、产出和效果三个维度,计算出了财政卫生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系统地分析模型拟合的结果、探讨了H省财政卫生支出绩效评价的问题和下一步优化的启示与建议,以期得到更高的绩效。

刘丽[5](2013)在《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从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出发,保障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是当代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但是从现实来看,我国的卫生服务状况并不乐观。虽然,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规模不断上升,但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效率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的忽视,不仅延缓了我国新医改目标的实现,而且也给各级财政优化支出结构带来了困难。所以,研究我国各省份政府卫生支出效率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政策实践层面也显得非常紧迫。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并且分析了2007-2009年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以后,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表现不容乐观,综合效率均值仅为0.456,且主要受制于纯技术效率低下。另外,纯技术效率在调整后均处于低位,且存在显着差异,说明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技术管理水平相对较低。2、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受人口密度、人均GDP和财政分权的影响。这一点可从第二阶段SFA回归分析中人口密度、人均GDP和财政分权对投入冗余的回归中体现。各环境因素对卫生投入冗余的影响方向不一。3、从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动态效率看,Malmquist指数的持续低于1,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持续下降,呈现负增长。因此,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找出造成不同地区之间政府卫生支出效率差异的原因,明确需要改进的方向,制定区域化的支出策略,提高财政预算制度的透明度和民主性,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管,提高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

黄枫[6](2010)在《中国城镇健康需求和医疗保险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疗卫生改革是全球性的现象,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对的难题,无论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全民健康服务”模式,还是以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全民健康保险”模式,或是德国的分散化“社会保险”模式,或是新加坡的“强制储蓄”模式,抑或是美国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都在筹资、医疗服务提供以及运作管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暴露出亟待改进的问题。绝对成功的案例和理想的目标模式并不存在。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也正处于改革的风口浪尖。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会员国的卫生系统分三个方面进行了绩效评估,并发布了研究报告《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卫生系统:改进绩效》。报告中医疗卫生体系的排名,中国仅列第144位;在卫生负担公平性方面,中国被排列在第188位,即倒数第四位。“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集中体现在医疗费用高速增长,医疗费用负担不公,低收入人群医疗服务可及性下降等。因此,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中国,是党和国家执政为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考察我国居民的健康需求和医疗保险体制也已成为经济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我国城镇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直至改革开放之前,将免费医疗作为一种职工福利(劳保医疗)或国家福利(公费医疗)提供给特定的社会群体(企业职工及家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等)。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城镇传统的免费医疗体制受到冲击,医疗保障改革先是以广覆盖的社会保险代替单位职工福利式的劳保医疗,公费医疗随后也逐步向社会保险并轨。随着实践问题的不断涌现和政策制定的迫切需要,健康和医疗卫生领域的研究,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证分析上都得到长足发展。同时,研究方法的完善,大型社会实验的开展以及数据的采集都为该领域的研究营造了良好环境。然而,医疗服务作为商品的特殊性,以及医疗服务市场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垄断等特征为该领域的研究提出种种挑战。因此,如何正确评估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它对人们医疗服务消费和健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国的医疗保险是引致了过度的医疗支出还是释放了合理的医疗需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取得怎样的社会效益,强化需求方费用意识的改革是否起到了控制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效率的目标;如何在医疗保险的框架下,从医疗服务和药品供给方的角度控制医疗支出、促进药物的合理利用。这一系列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成为决策者和学者乃至民众关注的焦点。本文的研究思路是,立足于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从影响居民健康和医疗消费行为的因素入手,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医疗需求、政策评估以及价格成本分析方法,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CLHLS)"、“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和“工业企业统计报表”等微观数据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为政策制定和改革路径的选择提供经验数据的支持。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一、通过修正的样本选择模型,描述城镇公共医疗保险与人们医疗消费行为的关系鉴于研究可得的数据的特殊性,常用于分析医疗支出的两部模型和样本选择模型并不适用,我们将样本选择模型根据实际数据加以扩展,首先考虑老人是否患病,进而选择是否就医,扩展的样本选择模型更具弹性,包容了健康老人真实医疗支出为零的情况。实证结果也双重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通过对我国城镇老年人的医疗消费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发现医疗保险对总医疗支出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的同时,显着地降低了自付医疗支出。享受医疗保险的老人,其家庭自付医疗支出则比无保险的老人低43%(约合1149元);按照2005年已故和健在的老人的平均非零自付支出分别为3925元和2024元计算,享受保险的老人的年家庭自付医疗支出将分别减少1295元(33%)和951元(47%)。享受医疗保险的老人在过去一年中,总医疗支出比无保险的老人高28%-37%(约合1072元.1264元)。二、基于生存分析和样本匹配方法,刻画医疗保险对健康的影响无论采用离散时间风险模型还是连续时间生存分析,无论以生存状态还是生存持续时间作为被解释变量,在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我们都发现享受医疗保险的城镇老年人具有明显的健康优势。我们采用倾向分数匹配的方法对样本选择性偏差加以修正,匹配样本的估计结果表明,享受医疗保险的老人,与无保险的老人相比,其死亡风险将减少17%.19%。结合医疗支出方程和生存分析的结果,我们利用扩展的Kaplan-Meier生存函数计算了不同保险待遇的老人,按照生存概率加权的医疗支出的差异。给定老人生存至样本平均年龄,享受医疗保险的老人生存概率加权的平均总医疗支出为64689元,无医疗保险的老人的医疗支出为42198元,总医疗支出相差22491元,预期寿命相差5年。因此,享受医疗保险的城镇老年人,其医疗支出显着地有效地增进了健康状况。说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主要矛盾是医疗服务需求因个人的经济能力受到抑制,应侧重于释放合理的医疗需求,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便利民众医疗消费。三、利用差分分析,考察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的医疗支出效应和健康效应利用CHNS调查数据提供的15年来的详尽微观信息,结合差分分析这一政策评估常用的工具,我们发现,1998年开始推行的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在不损害改革对象的健康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医疗服务需求方的道德风险,抑制了不合理的医疗支出。从医疗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来看,个人帐户强化了医疗消费的自我责任,遏制了医疗资源浪费,挤出了不必要的过度需求。具体而言,改革后医保人群的总门诊支出相对与无保险人群减少了31.0%-33.5%,改革主要影响了人们医疗支出的幅度,而不是是否就医的决策。医疗保险改革对住院医疗支出的报销比例较高,劳保及职工医疗和公费医疗的人群相对于无保险人群的住院医疗支出在改革前后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改革大病统筹、小病更多费用分担的保险安排,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同时保障社会成员重大疾病风险的分散。医保人群门诊和住院的自付医疗支出和无保险人群相比,改革前后无显着差异。从健康结果方面来看,根据面板数据Logit模型的分析结果,改革对职工健康状况没有负面的影响,医疗保险改革没有以牺牲社会成员的健康为代价。四、借助医药制造业Lerner指数的估计,探索医疗保险框架下药品的政府定价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经济、民生问题之一。老百姓的医疗支出主要由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构成,我国的问题不是医疗服务价格过高,而是药品价格过高。仅从需求方入手,不对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供给方进行监管和控制,医疗费用仍会持续高涨。为了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支出,保证药品的可及性,同时促进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许多国家对药品价格实行广泛的干预和监管。我国政府对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当然,对于医药市场结构和药品制造企业定价行为的客观研究和正确认识是政府有的放矢地实施干预的前提。经济学常用Lerner指数来度量市场垄断势力和定价行为,Lerner指数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差额占价格的比例,也就是单位价格中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差额所占的比例,这一比例越高,表明企业市场垄断势力越大。而目前对于我国医药制造行业价格成本关系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将在医疗保险的框架下,利用实证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方法,为我国政府有效实行药品价格监管提出有益的建议。利用2003年-2007年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微观数据,结合最新的生产函数估计方法,本文发现,我国医药制造企业Lerner (?)旨数约为0.521,表明平均每单位医药产品的销售额中,边际成本所占的比例仅占48%,而其余约52%为扣除边际成本的盈余。考察期内,我国医药制造业的Lerner指数不断下降,新企业进入导致医药制造业竞争加剧以及政府对药品价格实行管制导致了医药制造企业市场垄断势力的削弱。利用Harberger三角,我们计算了医药制造业不完全竞争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在单位价格需求弹性的假设下,医药制造业福利损失约占行业总销售收入的14%。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在研究内容上,通过我国医疗保险对医疗消费和健康的影响,我国医疗保险是引致了过度的医疗消费还是释放了合理的医疗需求,以及如何从社会效率的角度评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这三个内在逻辑上环环相扣的问题的探索,为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政策进一步地调整和制定提供客观依据和参考。并首次在医疗保险的框架下,利用实证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医药市场结构和药品制造企业定价行为进行研究,为政府药品价格管制提出有益的建议。2.在研究方法上,秉承实证精神,反复推敲逻辑和证据,大量运用经验分析对经济学理论及经济行为进行检验和预测,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建模手段,力求提供客观科学的评判,避免个人主观倾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tigler(1965)预言经济学“即将步入其黄金时期”,因为“一个量化分析的时代正向我们全面走来”。在其看来,实证分析的发展是“一项头等重要的科学革命”,“一个理论通常可以用来支持多种不同的政策观点,理论揭示了一般性的关系,而实证证据则解决了特定背景下,理论的哪一部分起到决定作用的问题”。这一论断在医疗卫生领域得以实现,关于健康和医疗问题的数以千计的实证性文章为缩小各种观点的争议范围,调和各种政策差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运用公共经济学、健康经济学、保险经济学等一系列相关经济学科的研究范式外,还从多学科结合的研究视角,借鉴了社会学、人口学、老年学、政治伦理学和金融保险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3.在研究结论上,基于充分的结构性分析和经济主体行为刻画,提出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发展模式和方向,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综上所述,本文借鉴国际上前沿的健康经济学和实证产业组织理论和方法,以微观主体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从医疗服务和医药产品的供、需双方入手,研究和评价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发展和改革的一系列问题。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和更新了经济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并将有助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各级政府和部门正确认识民众的健康需求和医疗消费行为以及医药制造企业的定价行为,科学合理地调整和制定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使民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周秋华[7](2010)在《重庆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等病毒的爆发和流行使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经受严峻的考验,整个社会开始前所未有的关注公共卫生服务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这一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矛盾,政府的投入日渐萎缩,合作医疗制度日渐崩溃,卫生人才匮乏,医疗设备落后,农村服务状况恶化,农民逐渐成为自费医疗群体,医疗费用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上升迅速,“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老百姓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突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介入和社会参与。本文是通过对重庆市城市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比较,论证重庆市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上是非均衡的,农村居民明显的未能均衡的享有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在具体分析相关数据后,得出重庆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结论,探索可以缩小这一差距的可行性路径。本文将重庆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放于均衡视野中进行分析,从重庆市城市和农村比较的视角来研究其配置失衡问题,为实现均衡配置提供可行性方案。论文以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理论和均衡理论为基础,进而从现实层面分别考察了重庆市城市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现实状况,并简要分析导致配置非均衡的原因,从而提出促进其体制改革的创新思路。本文按照“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政策设计”的研究路径,首先综合运用了公共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对均衡理论、公共物品供需均衡理论等作了考察,将其作为全文的理论分析框架,依据公共物品均衡配置理论,政府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时需要考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然后对重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现状问题进行研究以及对重庆市农村公共卫生需求特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最后在政策设计方面,结合重庆市的现状,提出了要改革配置体制的建议。本文主要采用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大量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及对众多国内外学者关于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研究的学习基础上,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证材料,对现阶段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评述,运用了比较分析方法,对不同时期重庆市城乡公共卫生发展状况进行阐述,通过纵向比较从不同历史阶段出发,总结了各个时间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探寻适合重庆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制。在论述一些问题时,为了使问题的阐述更有说服力,本文还采取了图表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和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基本结论有:第一、重庆市大部分农村居民都是在初级医疗机构就诊和住院,家庭收入是影响其就医选择的重要原因,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更容易患病,而未治疗的主要原因仍是经济困难;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量高于城市居民,但住院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说明城市居民更容易获得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第二、重庆市医疗服务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服务人员数、卫生技术人员数等方面城市均占有明显的优势;重庆市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数与医院基本持平,但乡村医生为偏远村落里的农村居民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大力倡导。第三、重庆市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费用呈攀升之势,且已经超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而农村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并不是由农村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付能力的提高所致,而主要是医疗保健服务价格的提高所导致的;在农村,收入越高的家庭投放在医疗保健上的支出比重越人,这表明越穷的农村居民越不能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第四、重庆市大部分城市居民离最近医疗点都不足一千米,比农村居民获得医疗服务方便很多。近几年来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指标均有所下降,这说明重庆的妇幼保健工作有了明显进展,但数据显示城市还是明显好于农村,说明农村居民还是没有平等的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第五、造成重庆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非均衡配置的主要原因有支出总量短缺、有缺陷的管理体制、有缺陷的预算体制、有缺陷的转移支付制度和各区县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其中体制是主要原因。因此,重庆市应大力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政府在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时应更多考虑往农村方面倾斜,另外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已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对农村居民,已对其就医行为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已成为制约农村居民寻求广泛卫生服务的不容忽视的原因。

刘颖[8](2009)在《河南省卫生公共财政投入状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河南省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卫生事业投入经费的合理配置奠定基础,给政府及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医疗管理机构合理分配财政资金、高效和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3-2008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河南省卫生统计摘要》、《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有关数据,用Excel建立相应数据库,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额度逐年增长,但年均增长幅度低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2003-2008年卫生事业投入的年平均增长幅度为37.73%,低于财政支出的年平均增长幅度43.71%。2.河南省卫生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与人人享有初级保健要求的比重(8%)差距太大,也低于我国80年代的平均水平(3.1%)。2003-2008年全省卫生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均在2%左右。3.自2003年起,河南省各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卫生投入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医疗机构所占总投入的比例有所下降,由原来的40%多下降到35%左右。4.自2003年起,市级和县级医疗机构卫生投入所占比例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乡镇医疗机构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但社区医疗机构无论从投入量还是从占卫生投入的比例上看,都显得明显不足。5.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投入比例均不高,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维持在10.6%左右,市级机构投入比例维持在7.8%左右,县级机构更低维持在5.5%左右。6.自2003年起,河南省公共财政对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的卫生投入总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占卫生投入的比例均较低,分别占1%左右。7.自2003年起,河南省市级和县级中医院卫生投入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从卫生投入比例上看,市级中医院的投入比例逐年下降,而县级中医院的投入比例维持在2%左右,变化不大。结论:河南省卫生事业费的总体投入不足;资金投向不合理,基本医疗服务投入较多,公共卫生和中医等投入不足,社区卫生服务比重过低;城乡分配不合理,公共财政对城市的投入明显高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投入重点主要集中在市级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财政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严重不足。

桑新刚,尹爱田,李和森[9](2009)在《我国卫生财政投入矛盾及化解策略分析:以山东省卫生财政投入为例》文中提出卫生财政投入是公立卫生机构实现政府导向卫生公平、保障卫生服务提供、维护人民健康权益的重要手段。新的医改方案对政府卫生投入进行了再次明确,并确立了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文章以山东省卫生财政投入为例,分析了我国卫生财政投入存在的矛盾,深入分析了矛盾的焦点与影响并提出了化解这些矛盾的政策建议。

俞水[10](2008)在《山东省公立卫生机构财政补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政府在卫生领域的责任。多年来,由于政府财政补偿不足,医疗卫生机构逐利倾向明显、诱导需求严重,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公共卫生机构开展收费项目创收,部分职能偏废、公共卫生指标恶化;基层卫生机构发展陷入困境。无论是政府官员、研究者,还是社会均呼吁政府在卫生领域的责任回归。山东省是全国的缩影,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自1997年起特别是2003年“非典”过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卫生改革、卫生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开始对卫生财政政策进行调整。研究者们也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尤其是对公共卫生机构、农村和基层卫生机构的补偿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微观或中观层面的对某一类机构的补偿,较少从政策制定者角度对卫生财政的补偿总量、财政资源有限情况下卫生经费如何分配等方面给予关注。而根据现行政策要求对卫生财政补偿总量、卫生经费的分配结构等问题进行研究,对资金投入者来说更具可操作性和参考价值。本研究根据十七大提出的卫生工作方针,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目标,以相关政策为依据,对山东省公立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偿现况进行分析,测算山东省卫生投入总量以及分配结构,为卫生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据。具体目标有:分析目前财政政策下各类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运行和财政补偿状况;测算依据政策要求的卫生经费投入目标数量;测算卫生改革发展趋势条件下卫生经费的合理分配结构及财政补偿建议。本研究将山东省主要的公立卫生机构分为三类,即县及县以上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机构)。依据统计资料分别对这三类机构的筹资渠道,2006年的主渠道补偿水平、财政补偿、收支结余和资产负债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县及县以上医院、公共卫生机构进行了省、市、县三级的分层比较;考察了2002-2006年各类机构的财政补偿变化情况;以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的要求测算了2006年卫生经费的应投入额及实际投入与理想值的缺口。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成本效益原则及国际经验,确定卫生经费的优先投入领域为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机构。应用专家咨询法,对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机构常规经费的应补偿比例作了估计,在此基础上对现有卫生经费和理想卫生经费的分配分别进行了测算。本研究的主要结果:1)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山东省对公立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偿总量呈相对下降趋势,人均补偿水平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2)县及县以上医院财政补助占总收入比重不足10%;疾病控制机构省市级以财政补偿为主,县级则以事业收入补偿为主;卫生监督机构主要收入来源是财政补助;妇幼保健机构最主要收入来源为事业收入,人均财政补偿水平低于同级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省级财政补偿明显高于市、县级;基层卫生机构仍以药品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财政补偿水平低。省、市级公共卫生机构出现了普遍亏损。各类机构的资产负债率整体偏高,特别是基层卫生机构,多年来资产负债率一直在40%以上。3)各级公立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偿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财政对省级的补偿水平明显高于县市级;基层卫生机构的常规经费补偿远低于其人员和公用费用。4)山东省卫生经费的增长慢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按照中央对卫生事业投入的政策要求测算,2006年政府投入资金缺口达29.23亿元。根据我国卫生政策的要求,按照优先补偿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机构的原则,现有卫生经费至少应有73.49%、理想卫生经费至少应有42.50%投入到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机构。政策建议:1)规范对卫生事业单位的财政投入。形成规范、稳定、增长的卫生补偿机制,对目前缺口较大的问题,采用分阶段实现、逐步提高的方式。2)依据相关政策调整财政资金的分配结构。建立卫生财政的目标导向机制,优先实现对公共卫生类机构和基层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偿。3)界定医疗机构的财政支持范围。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财政支付能力,合理规划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布局。4)调整并明确各级财政的支出责任。加大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通过专项补助等方式提高省级财政分担比例,增加对县乡两级承担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额度。5)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监管与绩效评价。

二、卫生投入与卫生事业发展:从社会效率与目标考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卫生投入与卫生事业发展:从社会效率与目标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京沪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政府主导程度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京沪2地财力投入政府主导程度的差异(表2、图1)
    2.2 相关和回归分析
3 讨论

(2)地方政府卫生支出对居民健康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1.4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地方政府卫生支出影响居民健康的机理分析
    2.1 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研究基础
        2.1.1 公共卫生的相关定义
        2.1.2 公共卫生支出的定义、构成与特征
    2.2 居民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2.2.1 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
        2.2.2 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2.3 地方政府卫生支出及其他因素影响居民健康水平的路径与机理
        2.3.1 地方政府卫生支出及其他因素影响居民健康水平的路径
        2.3.2 地方政府卫生支出及其他因素影响居民健康水平的内在机理
    2.4 地方政府卫生支出对居民健康作用的制约条件
第3章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与居民健康基本状况的考察
    3.1 政府卫生支出的统计口径
        3.1.1 国际口径
        3.1.2 国内口径
        3.1.3 两类口径差异
    3.2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状况分析
        3.2.1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总量分析
        3.2.2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结构分析
        3.2.3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存在的问题
    3.3 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分析
        3.3.1 分析指标
        3.3.2 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分析
第4章 地方政府卫生支出对居民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设定、变量描述与数据说明
        4.1.1 计量模型设定和分析
        4.1.2 主要变量描述及数据来源说明
    4.2 地方政府卫生支出对居民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层面
        4.2.2 全国东中西地区层面
        4.2.3 地方政府卫生各功能性支出对居民健康影响
    4.3 小结
第5章 优化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对策建议
    5.1 强化政府在卫生筹资中的地位,保证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
    5.2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公共卫生责任,完善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
        5.2.1 明确划分各级政府间的卫生事权
        5.2.2 以支出责任为基础进行财权划分
        5.2.3 加强转移支付的监管力度
        5.2.4 完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
    5.3 优化地方政府卫生功能性支出结构,提升卫生支出效率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3)中国卫生财政研究60年文献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关注中国卫生财政的原因
2研究方法
3中国卫生财政研究的历史阶段
    3.1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
    3.2 1979 至 2007 年
    3.3 2008年至今
4中国卫生财政研究现况
    4.1卫生财政预算
    4.2卫生财政支出规模
    4.3公共卫生财政
    4.4医疗财政
    4.5城乡初级卫生保健财政
    4.6卫生财政支出方式
    4.7卫生财政支出绩效的研究
5结论及未来研究领域展望

(4)基于Lisrel模型的H省财政卫生支出绩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学术创新与预期成果
2 财政卫生支出绩效评价基本理论
    2.1 绩效评价理论
        2.1.1 基本概念
        2.1.2 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财政卫生支出绩效评价依据
        2.3.1 医疗卫生“公共产品”性质
        2.3.2 医疗领域市场失灵
        2.3.3 居民人力资本
        2.3.4 社会公共需求
3 H省财政卫生支出绩效评价结构方程模型建构
    3.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3.1.1 概念及优点
        3.1.2 模型结构
        3.1.3 分析过程
    3.2 模型建构
        3.2.1 选择变量和指标
        3.2.2 资料来源
        3.2.3 研究假设
        3.2.4 模型样式
        3.2.5 模型识别
4 H省财政卫生支出绩效评价Lisrel模型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对象
    4.2 数据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数据标准化处理
    4.3 模型求解
    4.4 模型结果
        4.4.1 模型估计结果
        4.4.2 模型拟合指数
        4.4.3 理论假设验证
        4.4.4 模型结果分析
5 讨论分析
    5.1 绩效结果
    5.2 绩效问题
        5.2.1 绩效水平较低
        5.2.2 绩效差距过大
        5.2.3 绩效管理困难
    5.3 原因分析
        5.3.1 绩效重视不足
        5.3.2 医疗体制不畅
        5.3.3 医疗资源不均
        5.3.4 绩效预算未落实
    5.4 启示建议
        5.4.1 提高绩效水平
        5.4.2 缩小绩效差距
        5.4.3 理顺管理体制
        5.4.4 加强绩效重视
        5.4.5 引导医疗资源
        5.4.6 转向绩效预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研访谈提纲
附录二: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程序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可能的创新
        1.4.1 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1.4.2 可能的创新
2 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一般分析
    2.1 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框架
        2.1.1 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相关概念的界定
        2.1.2 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理论分析框架
    2.2 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1 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现状
        2.2.2 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
3 基于 DEA 的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经验实证
    3.1 模型的选取与构建
        3.1.1 第一阶段——传统 DEA 模型
        3.1.2 第二阶段——建立 SFA 模型
        3.1.3 第三阶段——调整的 DEA 模型
    3.2 指标体系构建
        3.2.1 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与指标选择的原则
        3.2.2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
        3.2.3 环境变量指标的选择
        3.2.4 数据来源
    3.3 基于三阶段 DEA 模型我国政府卫生支出效率的实证研究
        3.3.1 第一阶段 DEA 效率值分析
        3.3.2 第二阶段 SFA 回归分析
        3.3.3 第三阶段 DEA 效率值比较分析
        3.3.4 第一、三阶段 DEA 效率值比较分析
4 基于 DEA 方法的 Malmquist 指数分析
    4.1 曼奎斯特指数(Malmquist 指数)方法概述
    4.2 基于 Malmquist 指数方法的实证研究
        4.2.1 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动态效率分析
        4.2.2 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区域动态效率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和局限性
    5.2 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6)中国城镇健康需求和医疗保险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 健康
        1.2.2 医疗服务
        1.2.3 医疗保险
        1.2.4 健康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框架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2 本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1.3.3 本文的主要内容
2. 医疗保险改革:理论基础及各国实践
    2.1 医疗体系的类型学研究
    2.2 各国医疗保险体系暴露的问题
        2.2.1 免费医疗模式
        2.2.2 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2.2.3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2.2.4 自愿保险模式
        2.2.5 强制储蓄模式
    2.3 各国医疗保险改革的实践
        2.3.1 免费医疗模式:英国
        2.3.2 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加拿大
        2.3.3 社会医疗保险体制国家
        2.3.4 自愿保险模式:美国
        2.3.5 强制储蓄模式:新加坡
3. 医疗保险与医疗支出
    3.1 我国医疗保险体系的历史沿革和改革实践
        3.1.1 公费医疗
        3.1.2 企业劳保医疗制度
        3.1.3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
    3.2 文献综述及国际比较
        3.2.1 文献综述
        3.2.2 医疗支出和健康水平的国际比较
    3.3 估计医疗支出的计量方法
        3.3.1 两部模型
        3.3.2 样本选择模型
        3.3.3 扩展的样本选择模型
    3.4 医疗保险对医疗支出影响的经验研究
        3.4.1 数据
        3.4.2 变量及其描述统计
    3.5 医疗保险增加医疗支出
        3.5.1 医疗保险和家庭自付医疗支出
        3.5.2 医疗保险和总医疗支出
    3.6 小结
4. 医疗保险与健康
    4.1 文献综述
    4.2 医疗保险对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数据
        4.2.2 变量
        4.2.3 实证分析框架
    4.3 医疗保险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4.3.1. 被解释变量为三年间生存状态
        4.3.2 被解释变量为生存持续时间
    4.4 小结
5.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效率分析
    5.1 医疗保险改革的背景及文献综述
        5.1.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回顾
        5.1.2 医疗需求的道德风险
        5.1.3 供给方引致需求与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品体制改革
    5.2 数据及其描述统计
        5.2.1 改革变量的决定
        5.2.2 医疗保险改革效率的基本描述
        5.2.3 样本描述统计分析
    5.3 医疗保险改革的社会效率
        5.3.1 医疗保险改革有效约束医疗消费行为
        5.3.2 医疗保险改革未牺牲社会成员健康
    5.4 小结
6. 医疗保险框架下药品价格管制研究
    6.1 我国医药制造业概述
    6.2 文献综述
    6.3 研究方法和数据
        6.3.1 实证研究框架
        6.3.2 数据
    6.4 LERNER指数和社会福利损失
    6.5 结论
7. 医疗保险体系改革原则与建议
    7.1 医疗保险改革的若干原则
    7.2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重庆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1章 总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选题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第2章 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均衡配置的理论基础
    2.1 范畴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国际经验借鉴
第3章 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均衡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均衡配置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3.2 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均衡配置的评价标准
    3.3 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均衡配置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4章 重庆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实证考察
    4.1 重庆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现状
    4.2 重庆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度量
    4.3 重庆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基本结论
第5章 重庆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非均衡配置原因剖析
    5.1 公共卫生支出总量短缺
    5.2 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缺陷
    5.3 预算体制的缺陷
    5.4 公共卫生转移支付制度的缺陷
    5.5 各区县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第6章 促进重庆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均衡配置的政策建议
    6.1 加大重庆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支出力度
    6.2 明确政府职责,合理确定配置的总量与结构
    6.3 改革预算体制,提高配置的公平性
    6.4 完善重庆市政府转移支付制度
    6.5 加大区域规划实施力度,调整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存量
第7章 研究的基本结论及研究展望
    7.1 研究的基本结论
    7.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8)河南省卫生公共财政投入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河南省财政对卫生的支持情况
    2.2 河南省公共财政卫生投入情况
    2.3 河南省卫生事业投入存在的问题
3 讨论
    3.1 河南省卫生事业投入问题产生的原因
    3.2 河南省卫生事业投入改革思路
    3.3 河南省卫生事业投入改革重点
    3.4 完善卫生事业投入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10)山东省公立卫生机构财政补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卫生投入与卫生事业发展:从社会效率与目标考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京沪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政府主导程度比较[J]. 马东平,尹文强,石林梅,郑文贵,吴群红,林振平,钱东福,李程跃,尹爱田,郝模. 中国公共卫生, 2022
  • [2]地方政府卫生支出对居民健康影响研究[D]. 张蓓. 湖南大学, 2017(07)
  • [3]中国卫生财政研究60年文献述评[J]. 徐明明,刘继同. 中国卫生经济, 2015(04)
  • [4]基于Lisrel模型的H省财政卫生支出绩效评价[D]. 谭宇晴. 中南大学, 2013(06)
  • [5]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实证研究[D]. 刘丽. 西北师范大学, 2013(07)
  • [6]中国城镇健康需求和医疗保险改革研究[D]. 黄枫.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8)
  • [7]重庆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D]. 周秋华. 西南大学, 2010(08)
  • [8]河南省卫生公共财政投入状况分析[D]. 刘颖. 郑州大学, 2009(S1)
  • [9]我国卫生财政投入矛盾及化解策略分析:以山东省卫生财政投入为例[J]. 桑新刚,尹爱田,李和森. 中国卫生经济, 2009(09)
  • [10]山东省公立卫生机构财政补偿研究[D]. 俞水. 山东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健康投入与健康事业发展:基于社会效率和目标的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