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关系分析方法在案例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朦朦[1](2021)在《中职旅游课程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 ——以《政策与法律法规》为例》文中认为
王银鹤[2](2021)在《案例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周小茹[3](2021)在《案例教学在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法治宣传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推动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发展也势在必行。提高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实效,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在其中的特殊作用,是一个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论题。本文从中小学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内容切入,首先梳理国内外学界关于案例教学、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研究近况,界定案例教学、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教学进阶等相关概念,明确彼此之间的联系。其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发现中小学法治教育应用案例教学存在案例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水平不高、与法治教育目标契合度较低、对于法治教育内容凸显不够等问题,并找寻引发问题的原因。再次,探索案例教学在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的优化策略。遵循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法治教育目标和内容,从案例材料的选取、案例情境的呈现、案例活动的开展以及对案例教学的评价,设计适合小学、初中、高中学段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范式,以保证中小学法治教育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从而推动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郑天娇子[4](2021)在《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进,在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教育部对中职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并且将原先的“德育”课程名称调整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是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中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接触到法律知识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职业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相关情境来突显实践取向,这一要求的提出与案例教学法不谋而合。虽然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案例教学法频繁地被使用,但是应用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因此,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资料,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过程中发现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应用研究较少,从而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内容,并且查阅文献丰富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以范例教学理论、学习迁移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全文的理论支撑。其次,案例教学法能够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与课程特点相契合、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符合,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应用中有一定的必然性,表明本文的研究是有价值的。再次,通过问卷调查与教育实验相结合的实证方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从而发现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案例选择内容不当、案例呈现方式单一、案例分析角度呆板,并且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剖析。最后,对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在选择案例方面,针对案例选择内容不当的问题,提出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提高中职案例资源库入库标准等策略。在案例呈现方面,针对案例呈现方式单一的问题,提出增强教师专业能力、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等方案。在案例分析方面,针对案例分析角度呆板的问题,提出倡导做反思性教师,丰富案例本身等措施。
令茜[5](2021)在《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实践研究 ——以《国际贸易流程》课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国际商务的日新月异,对中职国际商务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不断的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愈发显露出不足。因此,在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如何守正创新,引进和吸收其他教学模式,就成为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觅食”式教学模式,是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所以,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案例教学实践是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案例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运用文献综述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结合作者的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程案例教学实践,针对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分析和讨论了面向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实践过程。本文主要的工作如下:1)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案例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总结。2)融合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总结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的目标定位。3)在实践的基础上,吸收相关案例教学理论,提出了适用于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案例教学流程——“案例选择、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践反思”,四个主要流程步步衔接、环环相扣。4)通过自己的中职实习教学实践,以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国际贸易流程》为例,验证了案例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同时形成该门课的可用案例集。本文系统的总结了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业课案例教学过程,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并为案例开发实践提供了规范的模板。本文的案例教学实践总结对中职财经商贸类相关专业专业课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李胜男[6](2021)在《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以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在国内中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中职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案例教学法作为中职思政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也在逐步完善和发展。案例教学法符合当代对于中职学生的要求,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大纲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发现学习理论的支撑下,联系当代中职生的状态,例如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方面,以形形色色的案例为载体,加入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思政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角色,即主导者,而在课堂中的学生处于主体的作用。通过案例教学法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和谐互动。因此,案例教学法有其实践性、发展性、自主性、科学性和思辨性。在中职思政课堂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使用得当,对于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革,以及巩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提高中职思政课堂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中职思政课,案例教学法已被许多教师运用,但教学效果和学生配合程度有待加强。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其主要内容有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特色;第二章主要内容有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和使用、特点以及在中职思政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第三章主要是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四章主要探讨改进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堂应用的具体措施;第五章主要是本人关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堂中应用实例展示的具体内容。第六章主要论述创新点以及不足。最后,笔者希望本文能为中职思政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刘芳[7](2021)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研究 ——以大理四所高校为例》文中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中心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党和国家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出一系列新的具体要求,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创新和深化,这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针对性的现实要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有着较为显着的优势,即针对性强、实效性好、教育性优,以教学案例明理论、讲事实、育新人,用蕴含新时代党和国家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的教学案例来培育时代新人,用积极的、正能量的教学案例传播好主流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现实要求。教师面对真实课堂环境,能否有效而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案例是关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而这两个环节容易被一些教师习惯性的简化,即:案例+教材内容,常常被当做固定公式运用于课堂,而缺乏创新和“接地气”。教师教学过程中,如何让教学案例选择更科学合理、教学案例运用更规范完整、教学案例价值和作用挖掘更充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实现“八个统一”,仍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点。本文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之一,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大理四所高校的学生、“基础”课专兼职教师为调查和访谈对象,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和运用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理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和运用的现状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从教师(“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和运用的主体)和外部条件(教师选择和运用教学案例的外部条件)两个层面为解决问题提出对策,教师在教学案例选择方面的对策为:增强教学案例选择的主体意识、明确“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的原则、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拓宽教学案例选择的渠道;教师教学案例运用的对策为:把握教学案例运用的基本要求、创新教学案例运用的方式、增强新媒体运用能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及从外部条件来保障和优化教师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运用,如改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师培训、完善考评机制和反馈机制、加强合作交流等,由此切实为地方“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和运用的优化创新提供一些借鉴,促进地方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庄怡[8](2021)在《运用案例教学法促进初中生历史知识建构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和社会都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知识建构能力作为历史学习的基础,也受到了大家的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建构不是指单纯地记忆和背诵知识,而是需要深入历史情境,以自身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组织和融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建构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运用更加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建构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典型、合适的案例,以达到营造真实历史情境、使学生深入其境的效果,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本文首先主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对初中生历史知识建构的现状进行剖析,并细化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运用案例教学法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理论依据和适用性、编制案例和设计案例问题的原则,以及案例教学法促进初中生历史知识建构的途径。同时,运用案例教学法促进初中生历史知识建构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需要重视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目前对于初中学段的案例教学法研究较少,对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初中生历史知识建构能力的研究则更少。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和创新之处,笔者也希望它能为日后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一些不同的尝试选项。
周静文[9](2021)在《高校师生典型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与大学生自身成长发展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高校师生典型案例是从不同知识背景、人生阅历和认知水平的大学师生实际生活中选取的案例,它集中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成长诉求。因此,将高校师生典型作为《基础》课案例教学的素材,可以使教学更贴近于学生,从而有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案例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选取什么样的案例以及如何将之运用于教学过程则是广大思政课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高校师生典型案例来源于高校大学师生实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够积极回应青年大学生发展需求,价值追求和利益关切,具有主体特殊性、教育功能性和社会影响力,且因其高度契合《基础》课教学目标、承载《基础》课教学内容、符合《基础》课教学规律而成为《基础》课教学的重要载体。高校师生典型案例运用于《基础》课教学具有切实的实践基础。就《基础》课教学而言,首先,围绕学生是教学出发点、关照学生是教学关键点、服务学生是教学落脚点,高校师生典型案例的运用可有效增强《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其次,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话语三方面,高校师生典型案例的运用可有效强化《基础》课教学亲和力;最后,将高校师生典型案例运用于《基础》课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汲取知识、塑造意志品质并将理论知识外化于行,从而提升《基础》课教学实效性。高校师生典型案例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一是坚持政治性、典型性、时代性、校本性标准严格挑选案例;二是从壮大思政教师队伍、提高育人的实际效果和深化案例研究等方面协同教师队伍;三是坚持“八个相统一”从过程管理求实效。
白洁[10](2021)在《面向信息社会责任的高中信息技术案例教学实践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催生了一些信息社会伦理问题,这些问题与信息社会责任密切相关。在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信息社会责任”被明确规定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可见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是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要求。案例教学法在大多数学科中都能发挥出良好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仅仅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是远远不够的,而案例教学具有在特定的情境中解决类似问题的特点,它具有促进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素养发展的一定优势。因此,本研究认为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以课堂观察法、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基于文献研究法,研究“信息社会责任”以及“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基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研究对信息社会责任进行了内涵阐释与解读,通过搜集相关教学案例与分析,发现案例教学法在面向信息社会责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优势。二是初步设计了面向信息社会责任的案例教学方案。首先,由现状调查分析得出,高中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有待提升,存在信息安全与法律知识缺乏、信息问题解决意识与能力欠缺、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思维方法与价值观等问题。其次,案例教学的特点与价值恰恰适合培育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最后,基于以上理论工作,研究初步设计了面向信息社会责任的案例教学方案,并根据该案例教学方案设计了教学实例。三是实践并验证了案例教学对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有效性。研究历经三轮案例教学实践,并及时进行反思与修正,进而优化并完善了案例教学方案。最后又对学生的访谈记录进行分析,证明了案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素养的提升。
二、法律关系分析方法在案例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法律关系分析方法在案例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3)案例教学在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1.4.2 研究的不足 |
2 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中的案例教学概述 |
2.1 案例教学 |
2.1.1 案例 |
2.1.2 案例教学 |
2.2 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 |
2.2.1 法治教育 |
2.2.2 中小学法治教育 |
2.2.3 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 |
2.3 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教学进阶 |
2.3.1 教学进阶 |
2.3.2 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教学进阶 |
3 中小学法治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 |
3.1 调查情况概述 |
3.1.1 调查对象界说 |
3.1.2 调查方法与过程 |
3.2 中小学法治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取得的效果 |
3.2.1 案例教学在中小学法治教育中应用频繁 |
3.2.2 法治教育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 |
3.2.3 案例教学的学习效果良好 |
3.3 中小学法治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
3.3.1 案例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水平不高 |
3.3.2 案例教学与法治教育目标契合度较低 |
3.3.3 案例教学对于法治教育内容凸显不够 |
3.3.4 总结评价还不够完善 |
3.4 中小学法治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3.4.1 教师对不同学段的法治教育目标及内容认识不深刻 |
3.4.2 案例材料的选取未优先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 |
3.4.3 案例情境呈现形式单一 |
3.4.4 教师对案例教学缺乏创意性及实质性的建构 |
4 案例教学在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中的优化策略 |
4.1 精选案例材料 |
4.1.1 小学:选取生活化、童质化的案例材料 |
4.1.2 初中:选取社会化、典型化的案例材料 |
4.1.3 高中:选取实用化、综合化的案例材料 |
4.2 多样化案例情境呈现 |
4.2.1 小学:多媒体影音呈现案例情境 |
4.2.2 初中:情境演绎呈现案例情境 |
4.2.3 高中:文字与多媒体结合呈现案例情境 |
4.3 开展案例活动 |
4.3.1 小学:开展童趣化活动 |
4.3.2 初中:开展体验式活动 |
4.3.3 高中:开展实践性、思辨性活动 |
4.4 案例教学的评价 |
4.4.1 小学:行为评价 |
4.4.2 初中:书面作业、量化考核 |
4.4.3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核心素养测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 |
一、相关概念论述 |
(一)案例的概念 |
(二)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
(三)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
1.真实性 |
2.目的性 |
3.典型性 |
4.情境性 |
(四)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1.范例教学理论 |
2.学习迁移理论 |
3.建构主义理论 |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必要性 |
(一)案例教学法与课程改革相适应 |
(二)案例教学法与课程特点相契合 |
(三)案例教学法与学生认知相符合 |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二)调查内容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1.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2.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3.教育实验的结果分析 |
(四)案例教学法在应用存在的问题 |
1.案例选择内容不当 |
2.案例呈现方式单一 |
3.案例分析角度呆板 |
四、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的问题成因 |
(一)案例选择方面 |
(二)案例呈现方面 |
(三)案例分析方面 |
五、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的优化方案 |
(一)选择适当的案例 |
1.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 |
2.完善中职案例资源库的建设 |
3.推动案例教学法优化设计 |
(二)案例呈现方式多样化 |
1.增强教师专业能力 |
2.提高学生主动性 |
3.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
(三)分析案例角度多元化 |
1.尊重中职学生群体特点 |
2.倡导做反思型教师 |
3.丰富完善案例本身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实践研究 ——以《国际贸易流程》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3.研究述评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框架 |
(六)研究方法 |
二、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 |
1.教学案例 |
2.案例教学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本章小结 |
三、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分析 |
(一)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需求分析 |
1.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目标 |
2.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传统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
3.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目标 |
4.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原则 |
(二)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流程 |
1.案例选择 |
2.教学设计 |
3.教学实施 |
4.实践反思 |
(三)保障条件 |
1.物理条件 |
2.心理条件 |
(四)本章小结 |
四、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国际贸易流程》课案例教学课例实践 |
(一)《国际贸易流程》课概述 |
1.课例实践背景 |
2.课程培养目标 |
3.课程培养内容 |
(二)案例教学实践过程 |
1.规划案例 |
2.设计案例 |
3.实施教学 |
4.反思教学 |
(三)本章小结 |
五、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优化建议 |
(一)深度探索案例开发、应用和研究价值 |
1.加大案例开发力度 |
2.深入案例应用实践 |
3.增强案例研究意识 |
(二)深入挖掘课堂、教学和角色转换 |
1.课堂转换,创设案例情境 |
2.教学转换,围绕案例教学 |
3.角色转换,师生重新定位 |
(三)培养教师、学生素质,紧密师生衔接 |
1.建立卓越教师工坊 |
2.提高学生案例教学的适应度 |
3.紧密师生衔接 |
(四)本章小结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访谈提纲 |
附录 B《国际贸易流程》案例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以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特色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特色 |
第二章 案例教学法概述 |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应用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发现学习理论 |
四、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应用的意义 |
(一)有利于提高中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
(二)有利于满足对新时代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四)有利于师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
第三章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调查问卷与访谈的设计及实施 |
(一)调查与访谈的目的 |
(二)调查问卷与访谈的对象 |
(三)调查问卷与访谈的内容 |
(四)调查问卷与访谈的结果分析 |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中应用的问题 |
(一)教师教学能力欠缺,案例挑选存在困难 |
(二)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案例教学不感兴趣 |
(三)学校师资力量分配不均,教学资源稀缺 |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中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存在课程认知偏差 |
(二)教师自身水平有限,产生倦怠心理 |
(三)学校教学条件和资源有限 |
第四章 改进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堂应用的具体措施 |
一、转变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态度 |
(一)转变学生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
(二)丰富学生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
(三)引导学生参与增加学习兴趣 |
二、提高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能力 |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
(二)丰富教学技巧构建高效课堂 |
(三)强化资源开发优化课程内容 |
三、学校加大对中职思政课的支持力度 |
(一)完善教学设备建立案例资源库 |
(二)提高教师地位重视思政课堂 |
(三)拓宽教师视野加强教师培训 |
第五章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堂中应用实例展示——以《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为例 |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信息 |
二、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
(一)教材基本信息分析 |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
(三)板书设计 |
(四)教学反思 |
三、案例教学法在课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
(一)导课部分 |
(二)探索新知部分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学生调查问卷 |
二、访谈提纲 |
致谢 |
个人情况简介 |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研究 ——以大理四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 |
二、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调查研究法 |
(三)比较分析法 |
五、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相关概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案例与教学案例 |
(二)“基础”课教学案例 |
(三)“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 |
二、“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关系 |
(一)教学案例选择是教学案例运用的前提和基础 |
(二)教学案例运用是教学案例选择的实现 |
(三)二者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一致 |
三、“基础”课教学案例种类和来源 |
(一)“基础”课教学案例的种类 |
(二)“基础”课教学案例的来源 |
四、开展“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必要性 |
(一)“基础”课的性质、特点和教学要求 |
(二)“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必要性 |
(三)“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特点 |
五、“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理论基础 |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四要素说”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心理分析理论 |
(四)认知学习理论 |
(五)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
六、“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和运用的意义 |
(一)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目标的现实需要 |
(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
(三)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及实效性 |
(四)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满足大学生学习要求 |
第二章 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现状研究 |
一、调查研究概述 |
(一)调查背景 |
(二)调查对象及内容 |
二、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成效 |
(一)提升“基础”课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印象深刻 |
(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解决疑惑,提升学习效率 |
(三)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升 |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
三、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特点 |
(一)“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的特点 |
(二)“基础”课教学案例运用的特点 |
四、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案例选择原则不明确 |
(二)教学案例选择与学生专业结合不够紧密 |
(三)教学案例选择与解决学生实际需求的关联度不高 |
(四)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存在的不同问题 |
五、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运用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案例运用中师生互动性不强,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
(二)教学案例运用中课堂氛围不活跃 |
(三)对老中青教师教学案例运用效果评价的差异化 |
(四)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运用存在的不同问题 |
六、影响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对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认识不全面 |
(二)教师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素质和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
(三)教师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外部条件需进一步优化 |
(四)四所高校之间的发展差异因素 |
第三章 四所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对策分析 |
一、教师教学案例选择的对策 |
(一)增强教学案例选择的主体意识 |
(二)明确教学案例选择的原则 |
(三)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 |
(四)拓宽教学案例选择的渠道 |
二、教师教学案例运用的对策 |
(一)把握教学案例运用的基本要求 |
(二)创新教学案例运用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 |
(三)增强新媒体运用能力 |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课堂互动 |
三、优化“基础”课教师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的外部条件 |
(一)优化教学案例运用的教学环境 |
(二)强化教师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能力培训和指导 |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考评和反馈机制 |
(四)加强四所高校之间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合作交流 |
结语 |
附录1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调查研究问卷 |
附录2 高校“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运用案例教学法促进初中生历史知识建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研究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四 创新之处 |
五 概念界定 |
第一章 初中生历史知识建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从教师教学看知识建构能力的培养问题 |
一 课前准备方面 |
二 课堂教学方面 |
三 课堂小结方面 |
第二节 从学生学习看知识建构能力的培养问题 |
一 课前预习方面 |
二 学生课堂表现方面 |
三 学生测验表现方面 |
第三节 知识建构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 教师教育观念和能力上的欠缺 |
二 学生缺少建构心向和方法 |
第二章 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理论依据及适用性 |
第一节 历史案例教学法实施的理论依据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
三 认知心理学理论 |
第二节 案例教学法促进初中生历史知识建构的适用性 |
一 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 |
二 符合当前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 |
三 符合历史知识建构的要求 |
第三章 运用案例教学法促进初中生历史知识建构的相关原则与途径 |
第一节 案例教学法中编制案例和设计问题的原则 |
一 选择和编制案例的原则 |
二 案例教学中设计问题的原则 |
第二节 运用案例教学法促进初中生历史知识建构的途径 |
一 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建构心向 |
二 利用教学示范,教授学生建构方法 |
三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促进知识体系建构 |
四 归纳总结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
第四章 运用案例教学法促进初中生历史知识建构需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
第一节 需注意的问题 |
一 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存在误区 |
二 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 |
三 案例的编制脱离学情和教学目标 |
四 师生互动欠缺有效性 |
第二节 对于运用案例教学法促进初中生历史知识建构的建议 |
一 提高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
二 基于知识建构的要求设计教学案例 |
三 通过师生互动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高校师生典型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评析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2 高校师生典型案例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的理论基础 |
2.1 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
2.2 高校师生典型案例的内涵和特点 |
2.3 高校师生典型案例是《基础》课教学的重要载体 |
2.3.1 案例契合《基础》课教学目标 |
2.3.2 案例承载《基础》课教学内容 |
2.3.3 案例符合《基础》课教学规律 |
3 高校师生典型案例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的现实依据 |
3.1 增强《基础》课教学针对性的要求 |
3.1.1 围绕学生是教学出发点 |
3.1.2 关照学生是教学关键点 |
3.1.3 服务学生是教学的落脚点 |
3.2 强化《基础》课教学亲和力的要求 |
3.2.1 增强教育主体的亲和力 |
3.2.2 增强教学内容的亲和力 |
3.2.3 增强教学话语的亲和力 |
3.3 提升《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要求 |
3.3.1 引导学生获得知识 |
3.3.2 塑造学生意志品质 |
3.3.3 促进学生行为外化 |
4 高校师生典型案例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策略 |
4.1 案例选取严标准 |
4.1.1 政治性 |
4.1.2 典型性 |
4.1.3 时代性 |
4.1.4 校本性 |
4.2 协同教师队伍 |
4.2.1 壮大思政教师队伍 |
4.2.2 提高育人实效 |
4.2.3 深化案例研究 |
4.3 过程管理求实效 |
4.3.1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
4.3.2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
4.3.3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
4.3.4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
4.3.5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
4.3.6 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
4.3.7 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
4.3.8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面向信息社会责任的高中信息技术案例教学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信息社会责任的研究现状 |
1.2.2 案例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信息社会责任 |
2.1.1 信息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 |
2.1.2 信息社会责任的水平层次 |
2.2 案例教学法 |
2.2.1 案例教学的概念界定 |
2.2.2 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
2.2.3 案例教学的教学特征 |
3 面向信息社会责任的高中信息技术案例教学设计 |
3.1 前期分析 |
3.1.1 教材分析 |
3.1.2 学情分析 |
3.2 教学目标确定 |
3.3 教学内容组织 |
3.4 教学策略分析 |
3.4.1 讲授策略 |
3.4.2 学习指导策略 |
3.4.3 对话教学策略 |
3.5 教学过程制定 |
3.6 教学评价设计 |
3.6.1 诊断性评价 |
3.6.2 过程性评价 |
3.6.3 总结性评价 |
3.7 教学设计实例 |
3.7.1 《保护知识产权》实例 |
3.7.2 《遵守网络礼仪》实例 |
3.7.3 《保护个人隐私》实例 |
4 面向信息社会责任的高中信息技术案例教学实施 |
4.1 实践概述 |
4.2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2.1 计划与行动 |
4.2.2 观察与反思 |
4.2.3 本轮行动小结 |
4.3 第二轮行动研究 |
4.3.1 计划与行动 |
4.3.2 观察与反思 |
4.3.3 本轮行动小结 |
4.4 第三轮行动研究 |
4.4.1 计划与行动 |
4.4.2 观察与反思 |
4.4.3 本轮行动小结 |
4.5 教学效果分析 |
4.5.1 学生前后测结果分析 |
4.5.2 访谈记录分析 |
4.5.3 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发现与建议 |
5.1.1 研究发现 |
5.1.2 建议 |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5.2.1 研究局限 |
5.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人教版必修二中与信息社会责任相关的任务 |
附录二: 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调查问卷 |
附录三: 《知识产权保护》课前调查 |
附录四: 《知识产权保护》选择图片练习 |
附录五: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六: 系列案例教学设计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法律关系分析方法在案例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旅游课程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 ——以《政策与法律法规》为例[D]. 王朦朦.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
- [2]案例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王银鹤.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案例教学在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中的应用研究[D]. 周小茹.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郑天娇子.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实践研究 ——以《国际贸易流程》课为例[D]. 令茜.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以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为例[D]. 李胜男.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与运用研究 ——以大理四所高校为例[D]. 刘芳. 大理大学, 2021(10)
- [8]运用案例教学法促进初中生历史知识建构的研究[D]. 庄怡.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9]高校师生典型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D]. 周静文.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9)
- [10]面向信息社会责任的高中信息技术案例教学实践探索[D]. 白洁. 扬州大学, 2021(09)
标签:案例教学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法治国家论文; 课堂管理论文;